滑县交友,您所在的家乡有什么武术拳种?

2023-08-21 03:16:03 30阅读

滑县交友,您所在的家乡有什么武术拳种?

我的家乡在天津市,要论天津的武术,自然当属迷踪拳、八极拳、八卦掌最为有名。

其中迷踪拳就不用多说了吧,其代表人物当属我国一代宗师霍元甲,其武功造诣无人能出其右。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霍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霍元甲志存高远,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其武功精进速度很快,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并在二十四岁那年五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其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霍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霍家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后在上海创建精武门,鼓励国人习武强身健体。 在此期间,霍元甲多次打败外国来犯之敌,为国人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之名。后遭日本人陷害,享年四十二岁。

滑县交友,您所在的家乡有什么武术拳种?

八极拳的代表人物有清末民初的王中泉,张景星,李书文,王连峰,霍殿阁,刘云樵,吴会清等人。“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来八极定乾坤”。“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八极拳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自九州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取意于“八方极远”之地。2008年6月7日,八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众弟子中尤以张占魁、尹福、马维棋、史计栋、程廷华、宋长荣、樊志涌、梁振圃、刘凤春等最为驰名。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八卦掌传人辈出,传播甚广。在其发源地北京,八卦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第二代弟子以后,八卦掌开始向河北、山东、天津等周边地区发展,经过几代的努力,2013年八卦掌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很多人选择的武术。

外地人为什么喜欢用大字形容山东人?

从身高体型到饭量酒量,

从气场脾气到心胸格局,

山东人,整体就一个字,大。

如果只是表面的大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了,关键是——

山东人表达对世人的爱,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要够大。

这一点,是我的同事宋温暖发现的。这个从小在山东长大的姑娘,伟岸地站在我身边,基本没怎么费力,就发出了很大一声:

“来!让你们看看,山东人怎么挖掘你们的心。”

作为一个在外地的山东人,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的人际圈子混得怎么样,就看这几天有没有人给你送山东大樱桃了。

在微博上搜了一下,果然如此。

按我们山东的礼仪,就是送你的樱桃越大,对你情谊越重的意思。

比硬币还要大:

大到盆里都放不下:

比起你自己平时吃的樱,更是大上加大:

说实话,这个道理我也是这几年才反应过来:

山东人表达爱,最重要的尺度,就是“大”。

如果山东人要送你煎饼,那会是一张世界地图那么大的煎饼。

如果山东人要送你大葱,那必然是一根能在外地称王的大葱。

如果你的山东同事要给你吃大枣,那必定是一个能让你吃饱的大枣。

前阵子有个选秀,选手在青岛录了几个月的封闭式节目,终于要结束离开了。

临别前,热情的山东粉丝送了他们三个大馒头。

比头还大的馒头。

山东人大,也许就在于山东人的大爱。

喜欢你,我就把最大的东西都给你。

据不权威统计,山东人的平均身高还是全国第一。

所以,山东人的饭量确实也很大。

黄渤早些年吃大饼,形容词是“这么大一张”。

黄晓明上综艺,吃饭时永远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渴望。

一位南方朋友,经常跟山东同事一起搭伙。

结果就是,聊天记录最常出现的是“点个大的”。

点的最大的一次,他们在公司休息区吃了一套鲍鱼饭、一份猪肚鸡、一份焖排骨。

进食时间长达 1 个小时。

朋友 Dora 的山东老板,还会热情叮嘱大家:

“早餐不去食堂不吃两个馒头加一个鸡蛋不用来上班了,都别给我省!”

连带着山东人的咬合肌都变大了。

说起吃,我就想起了喝。

东北人敢喝,但山东人才是能喝。能喝还不够,关键是能一直喝。

在山东,没有3个小时能结束的酒局。

俗话说的好,青岛不倒我不倒,雪花不飘我不飘。

在山东的酒桌上,敬酒,他们是认真的。我们山东人的口号是:喝酒不喝醉,安排不到位。

头陪敬,三口喝干一杯,二陪敬,两口喝干一杯,三陪敬,一口干一杯。你以为这一轮告一段落了,四陪这时候就会站起来说,“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你说干不干。

有个姑娘去山东同学家玩,突然口渴,对方直接递过来一罐啤酒,渴了就继续喝!

如果说四川人的妥协是“好嘛,那就鸳鸯锅”,那青岛人的妥协则是“行行行,换啤的”。

——了解他们的酒量之后,你就能体会,这是山东人能说出的最感人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外地人的体谅和迁就。

当然,在吃喝方面,山东人最大的还是胆子。

崂山白花蛇草水你知道吧,就是那个喝下去像抹布,又像 50 个大汉腋下汗水,同时又像“带刺的尿”的饮料。

崂山白花蛇草水,记住,made in山东。

如果你觉得人生很失败,饮下此水,山东人把胆子借你。

山东男孩的心也很大。黄子韬是表现最为显著的代表。

只有你想不到的夸奖,没有他们不敢接受的称赞。

——你家里最酷最宝贝的东西是什么?

——我。

——别人说你是天才怎么办?

——我也把我自己当天才。

——我觉得鹿晗比你帅一点点。

——但我的魅力独一无二。

别的明星的爆料都是生活八卦,情感绯闻,再看山东男孩的爆料,长这样:

这要求朴实得让人想落泪。

而且,山东男孩心大到,连谈恋爱都阻挡不了他的发挥。

当然了,我们实在也实在得很有底气。

比如那些山东籍女明星:

巩俐,范冰冰,张雨绮,宋佳......

光听名字,你就感受到这股气场了吧?

张雨绮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里说,自己八十岁,还会站在舞台上的。

我们大山东人,就是这么有自信。

总之,跟山东人在一起,没听两句,你由衷的敬佩就来了。

因为山东人敢想敢做,雄心大,目标大。

《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里,山东籍就有38人,占1/3。

你可能不知道这有多不容易,山东人参加的任何场合,都是“神仙打架”。

比如高考,如果一个山东人说自己只考了 550 多分,那他一定是咬牙切齿地考砸了。

山东还是公务员报考大省,今年省考,山东的竞争比是 80:1,这背后是无数山东学子的厮杀。

所以,如果你找了一个山东女朋友,你要注意,你很快也会被传染这种强大的意志力。

因为,一个山东爹第一次见女婿,就会直击人心地刺激他。

女婿说:我努力买套房。

山东爹说:什么叫努力买套房,是一定买套房。

然后你就说:好,一定买套房。

山东爹说:一套能够吗。

然后女婿就斩钉截铁地说:那起码买两套!

如果你是山东人的朋友,那山东人会让你一秒回到家。

因为他们的热情太大了。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加班后发现没带家门钥匙,无奈之下,向山东女同事发出了微信求助。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总共分三步。

—— 她来到小区,发现山东女孩已经来小区门口迎接了。

—— 进屋之后,山东女孩已经给她准备好新的睡衣、眼罩了。

—— 洗完脸刚从厕所出来,山东女孩冲她欢快地伸出手,手里是擦脸巾和护肤品,“来,擦!”

这一切都是在凌晨 4 点发生的。

从此大家对整个山东地区都充满了敬意:

这就是山东人,俗称大好人。

如果你来了山东,更得让你宾至如归。

比如说,我家在泰安,我已经分别陪 15 个朋友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爬过泰山了,吃住全包,全程陪同。

山东人其实从不满足于自己独大。

山东人希望你也能一起享受大大的快乐。

在山东的时候,我曾经也摸摸地嫌弃过山东的质朴。

直到我来到其他地方,才发现只有山东人能挖掘我的心。

没人能和山东人比大。

山东人最深沉的爱,都用大来表示了。

明末清初的时候有没有任何一支汉族军队在野战中击败过八旗军队哪怕一次?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说八旗兵在南明时期作战有多厉害,这只是一种假象,清廷为了掩饰八旗兵的快速堕落,有意遮蔽了一些真像。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孙可望、李定国部署的湘、桂、川全年反攻,可以说在多地吊打八旗兵,使得八旗兵连折孔有德、尼堪二王。

一、收复湖南战役

从顺治七年底到顺治八年初,孙可望基本上完成了对永历朝廷残存武装的收编工作。南明政权及其军队实际上已经形成以原大西军为主的抗清实体。在这以后,永历皇帝只是作为用以号召远近的一面抗清旗帜,复明恢汉运动的领导权却掌握在孙可望等原大西军领导人手中。

由于孙可望等人已经遵用永历正朔,在他们指挥下的军队又包括了一些原南明参与“会盟”的各种武装,在下面的叙述中不再使用大西军一词,一律改称明军。

但是,必须指出,正是由于原大西军的联明抗清,才使业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永历朝廷增添了活力,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在反对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征服、压迫政策的斗争中大展雄风,南明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可望在接管了贵州全省后,军事部署是由他自己和李定国东攻湖广,刘文秀等进军四川。

1651年(顺治八年,永历五年)四月,孙可望派冯双礼等率领马兵一万余名、步兵数万、战象十余只,大举由黔入湘:一路由铜仁、麻阳,一路由平溪、便水,一路由大小梭罗,合攻沅州(今湖南芷江)。

清沅州守军三营合计只有三千士卒,退入城中,被“围如铁桶”。四月十五日,冯双礼命令明军奋勇攻城,当天就占领了沅州,活捉清将郑一统、知州柴宫桂。

冯双礼等攻克沅州后,移兵上攻辰州(府治在沅陵),因清朝辰常总兵徐勇防守甚严,未能得手。清廷委任的挂剿抚湖南将军印续顺公沈永忠领兵二万,竭力支撑,双方在一段时间里呈僵持状态。

到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四月,李定国率部由贵州进入湖南,会合冯双礼部于五月中旬进攻靖州。清续顺公沈永忠派总兵张国柱领兵八千名往援,在靖州陷入明军重围。经过短暂的交战,清军大败,损失官兵五千一百六十三名(其中满洲兵一百零三名)、战马八百零九匹,几乎全军覆没,张国柱率残部于二十二日“踉跄奔回”。明军趁胜攻克靖州、武冈州。

沈永忠在李定国、冯双礼等部明军的凌厉攻势下,难以招架,派使者前往广西桂林请求定南王孔有德火速派兵来援。孔有德因部下兵马分驻广西各地,又同沈永忠有嫌隙,接到告急信后说:“我旧年借支衡、永钱粮,沈公出疏参我。今日地方有事,向我告援,我三镇分驻各府,如何借发?设警逼我境,自有区处”,拒绝出兵相救。

沈永忠求援无望,被迫带着麾下清军自宝庆北遁,六月初二日退至省会长沙,仍然立脚不住,在湘潭接到清廷“不可浪战,移师保守”的密旨,就在八月初六日放弃长沙,一直逃到岳州。清朝在湖南设置的许多道、府、州、县官也随军狼狈北窜。

其中有分巡上湖南道张兆罴、分巡下湖南道郭万象、宝庆知府冯桓、永州知府李策鼎、衡州府署印同知赵廷标、长沙知府张弘猷、郴州知州杨士英、道州知州张学仁、茶陵知州萧汉英、署武冈州事赵继登,以及新化、城步、新宁、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永明、江华、衡阳、衡山、常宁、安仁、宜章、桂阳、攸县、长沙、善化、宁乡、益阳、湘乡、桃源、邵阳、浏阳、酃县知县和署印官共三十五名。

这样,除岳州、常德尚在清军控制下以外,只剩下徐勇镇孤零零地据守辰州(府治在沅陵)负隅顽抗。后来,清兵科都给事中魏裔介劾奏“续顺公沈永忠身为大帅,手握重兵,当孙逆攻围辰、永诸郡,一筹莫展,望风宵通。乞亟赐罢斥,免误封疆”。由此可见,原大西军联明抗清后,初试锋芒就旗开得胜,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州县。

二、桂林大捷

李定国挥军入湘,收复大批州县的时候,清湖南文武官员已在续顺公沈永忠率领下逃往岳州。清定南王孔有德部与湖广清军相距甚远,后方已形成严重的威胁。然而,孔有德自视甚高,除了在五月二十七日派部将孙龙、李养性防守全州以外,并没有把分镇南宁、柳州、梧州等地的驻军抽回,继续分兵把口,一心做他的广西王。

六月间,李定国率领精锐兵马由武冈、新宁直攻全州,二十八日歼灭全州清军,守将孙龙、李养性被击毙。孔有德闻报大惊,第二天亲自带领桂林留守军队前往兴安县严关,企图扼险拒守,被定国军击败,“浮尸蔽江下;当日傍晚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

六月三十日午后,明军进抵桂林城郊。孔有德见定国军威甚壮,知道仅凭身边有限兵力难以守住桂林,于七月初二日飞檄镇守南宁的提督线国安、镇守梧州一带的左翼总兵马雄、镇守柳州一带的右翼总兵全节放弃地方,领兵回援省会。

同一天,李定国大军即将桂林包围得水泄不通。明朝降将王允成当时正在孔有德藩下,他过去同马进忠关系良好,人称“王、马”。马进忠随李定国参加桂林战役,在城下喊话要王允成反正。王允成不敢答应,报告了孔有德。

有德自知城中兵力单薄,必破无疑,考虑再三,对王允成说:“汝姑出应之,观彼何所云以报我。”王允成即登上城头,同马进忠接洽归顺事宜。据王允成后来说,孔有德实际上有投降的企图,因受部将挟制错过了时机。

初四日中午,明军攻破武胜门,一拥而进,清军抵敌不住,孔有德怅然失色,悲叹道:“已矣!”在王府(即明靖江王府)内自杀,死前命随从将其所居后殿以及掠得的珍宝付之一炬。其妻白氏自缢前把儿子孔庭训托付给侍卫白云龙,嘱咐道:“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作贼一生,下场有今日耳。”

孔庭训被明军查获,几年后由李定国下令处斩;他的妹妹孔四贞乘乱逃出。桂林城里的明朝降臣原庆国公陈邦傅、其子文水伯陈曾禹、清广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张星光都被活捉。接着,明军南下平乐,杀清府江道周令绪,擒平乐知府尹明廷等;收复柳州,俘清右江道金汉蕙。在一段时间里,李定国亲自坐镇桂林,派出军队收复广西各府县,他委任总兵徐天佑为广西巡抚,并且设置了“布、按、有司”各官。

李定国占领桂林以后,清定南王藩下提督线国安、总兵马雄、全节带领府、州、县官先后窜往同广东接境的梧州。其中以右翼总兵全节最为狼狈,他本人于七月十六日逃到梧州,“其兵马尽行哗散”,左营副将何九成在途中受伤而毙;右营副将郑元勋和中军游击蔡斌带领兵马往桂林投诚;后营副将沈邦清被击毙。

八月,李定国乘胜挥军进攻梧州,线国安、马雄、全节不敢迎战,逃入广东乞怜于平南王尚可喜。这月十五日,明军收复梧州,广西全省均告平定。清朝镇守广东的平南、靖南二藩得到孔有德城陷自尽的消息,极为恐慌,急忙命令同广西接境的“州县文武官员如贼果薄城,即便相机护印入肇(庆),以固根本”。

广东德庆州属开建县(在今封开县东北)守副将谢继元当即率领部下弃城逃到肇庆。这说明广东清朝当局已成惊弓之鸟,有意放弃肇庆以西的州县。

三、衡阳大捷

如果说前面基本上都是和降清的汉兵交手的话,接下来就是正宗八旗兵。

李定国等部明军连续攻克湖南大批州县的消息传到北京,顺治皇帝大为震惊。七月十八日他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八旗精兵南下,二十日离开北京,原定计划是经湖南进入贵州,同吴三桂、李国翰所统四川清军合攻贵阳。

孔有德兵败身死的噩耗传来,清廷于八月初五日急令尼堪改变进军方向,先占湖南宝庆府(府治在今湖南邵阳市,然后进军广西。

清定南、平南、靖南三藩中孔有德兵力最强,桂林失守后,定藩兵马逃入广东,顺治帝惟恐广东有失,特发专敕告诫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切毋愤恨,轻赴广西;倘贼犯广东,尔等宜图万全为上计”,等候定远大将军尼堪军至广西后,两潘兵力听从尼堪指挥。

十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县;明将马进忠引部众退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州府(今衡阳市)三十余里处。李定国派出部将领兵一千八百名佯抵一阵,随即后撤。尼堪骄心自用,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即于二十二日夜“兼程前进”,次日天色未明到达衡州府,与李定国大军相遇。

定国见尼堪轻进寡谋,决定以计取胜,事先埋伏重兵,命令前线将土对阵时稍一接触即装出兵力不敌的样子,主动后撤。尼堪“乘胜”追击二十余里,陷入埋伏。

定国一声令下,全军出击,杀声震天,势如潮涌;清军仓皇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主帅尼堪也在混战中当场毙命。同时被明军击杀的还有一等伯程尼和尼堪随身护卫多人。定国军士割取尼堪首级献功,“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全军欢声雷动。

清军不敢再战,在多罗贝勒屯齐(或译作吞齐)的率领下垂头丧气退往长沙。李定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指挥攻城、野战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用兵机动灵活,英勇果断,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时人张怡根据李定国委任的桂林知县李楚章的话说,“公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至人争归之。军中室家老弱各为一营,皆有职事,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

陈聂恒也记载,“定国智勇冠其曹,且严纪律,民皆安之。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清军统帅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的相继败亡,对于明清双方都是震动朝野的大事。就其影响而言,桂林、衡阳大捷远远超过了战役本身。

三、两次大捷的意义

攻克桂林之后,李定国趁势收复广西全省,清朝官员“号天大恸;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尼堪贵为亲王,统率满洲八旗精锐出征,竟然兵败身死,更是出乎清廷意料,连顺治皇帝也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跟随尼堪出征的贝勒吞齐(即屯齐)、巴思汉,贝子扎喀纳、穆尔佑,固山额真韩岱、伊尔德、阿喇善等高级将领后来都受到革爵、革职等严厉处分。

自从明朝末年以来,文官武将一提到清军无不谈虎色变,依附清廷的汉族官僚毎遇军情紧急,往往请求朝廷派遣“真正满洲”参战,如顺治六年湖广辰常总兵徐勇在题本中说:“总之,逆贼畏满兵,而不怯南兵,南兵如云,何如满旗一旅也。”

满洲贵族也自视为天之骄子,所向无敌。李定国挥军转战千里,连杀清朝二王,特别是击毙了贵为亲王的满洲劲旅主帅尼堪,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心理上的作用不可低估。

就清方而言,兵力上的损失可能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神情沮丧。清广西巡抚王一品因患病回京,幸免于桂林之厄。顺治十一年他已痊愈,吏部仍推荐他复任广西巡抚,王一品如临深渊,规避不前,行贿托人题免,发觉之后被清廷处以绞刑。

谈迁也记载,顺治十年有三个人赴吏部谒选,探筹(即抽签决定补用何地何官缺)得广西,“悸惧却不能手”。

另一方面,忠于明室的官绅百姓却为之精神振奋,重新燃烧起复兴的希望。人们常常引用黄宗羲的一段话:“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他写这段话是在事过境迁之后发出的无限感慨,但我们不难想象他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在听到桂林、衡州大捷时那种欣喜欲狂、奔走相告的情景。

当时在长江下游从事秘密复明事业的顾炎武闻讯之后赋诗云:“廿载吴桥贼(崇被四年孔有德等在吴桥县叛变,故称吴桥贼),于今伏斧砧。国威方一震,兵势已遥临。张楚三军令,尊周四海心。书生筹往略,不觉泪痕深。”又云:“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不有真王礼,谁收一战功。”

顾炎武不仅为原大西军联明抗清取得辉煌胜利感动得泣下满襟,还明确地批判了永历朝廷部分官员反对封孙可望为秦王。张怡则对孙、李矛盾激化,导致大局逆转,深表惋惜,写道:“使无此内衅,大功成矣。”

五、满洲八旗兵实力的下降

在历史上,每一个新兴王朝在军事上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清朝也不例外。只是被清廷统治者视为争夺天下和巩固天下的嫡系军队的由盛转衰过程来得特别迅速。

1644年到1647年(顺治元年至四年)满洲八旗兵所向无敌的场面,就像昙花一现似地再也没有出现过。由于清朝最后统一了全国,它的统治集团从来忌讳谈自身的弱点,后来的史家也很少注意到这一重要转变,没有看出入关初期,清廷的不可一世和后来的外厉内荏,因此,也没有认真探讨清廷在初期以满洲八旗兵为主逐渐转化为以汉制汉的政策变化。

满洲八旗兵实力下降,难以继续担任征服全国的主力是出于以下因素:

第一,满洲八旗兵来源于满族成年男子,而满族在当时是一个人口相当少的民族。入关初期清军总兵力十万,其中已包括了汉军和蒙古兵,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满族军士不过几万人。进入中原以后屡经战阵,战死和病死的人数很可能超过人口自然繁殖数;进入汉人居住区后,享受着程度不等的胜利者的优待,逐渐滋长起追求生活安逸的风气,远不像入关前后那样淳朴、勇于用命。概括一句话就是兵员少了,士气低了。

第二,清朝入关初期咤叱风云的领兵大将由于染上天花,迷恋女色和内部倾轧,凋谢殆尽。

如:豫亲王多铎病死于顺治六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病死于顺治七年,肃亲王豪格在顺治五年死于狱中,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八年被赐死,巽亲王满达海顺治九年二月病死,衍禧郡王罗洛浑顺治三年病死于军中,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病死于顺治九年三月,饶余郡王阿巴泰顺治三年病死,其子端重亲王博洛顺治九年三月病死,多罗谦郡王瓦克达顺治九年八月病死,敬谨亲王尼堪于同年十一月阵亡于衡阳。仅存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自顺治五年最后次统兵出征湖广以后,到八年就因年高处于半退休状态,至十二年病死。

看一下上面列举的名字,清楚地表明到顺治九年,清朝赖以开国的久经战阵、功勋卓著的大将都已不复存在。这些亲、郡王死时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年轻,济尔哈朗算是最长寿的,也只活到五十七岁。

他们的子弟即便承袭爵位,却少不更事,缺乏战斗经验,无法替代父辈驰骋疆场的角色。亲、郡王以下的贵族、将领虽然还留下了一批,但他们也无复当年英锐气概。

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诗人方文顺治十五年在北游京师时写了《都下竹枝词》,其中二首是:“自昔旃裘与酪浆,而今啜茗又焚香。雄心尽向蛾眉老,争肯捐躯入战场。”“东戍榆关西渡河,今人不及古人多,风吹草底牛羊见,更有谁能敕勒歌。”

说明到1658年满洲将领已经普遍沉浸于温柔乡中,雄心的逐渐消磨自然还要早一些。这种严酷的事实,清廷统治集团内非常清楚,尽管他们讳莫如深,闭口不言,但从对南明各派抗清势力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上都明显地看出他们越来越多地采取以汉制汉的方针。

战略上表现在更多地依赖汉族拥清派进行招抚;战术上不到关键时间不动用满洲兵,即使在关键战役中也大抵是让绿营兵和汉军打前阵,满洲兵将处于二线,这样既可减少伤亡,又可起到监视汉军和在最后关头夺取胜利首功的作用。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嬴政的相父是谁?

是吕不韦

其实这个问题问出来,无疑就是怀疑秦始皇到底是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是继秦庄襄王之位,以太子身份登基的,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曾经是吕不韦的爱姬,后来献给了子楚,被封王后,后来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到现在都存在争议。我只做分析,有两种。为什么大家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1、这样后面反对暴秦统治的人找到了理由,认为秦始皇并非秦王氏嫡传。2、是吕不韦的计谋,吕不韦一直跟长信侯有政治斗争,企图以父子之情来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吕不韦让秦始皇喊自己为“仲父”)。3、吕不韦为了解秦灭六国之恨,运用计谋,让其子夺取秦国江山,心里得以平衡,这一点论据明显不足。4、汉代以后的资料很多都显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他们认为秦王宫内如此污秽,怎么能治好一个国家,笼络人心。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就是秦庄襄王的儿子,跟吕不韦没有关系?1、从秦庄襄王(子楚)方面看,吕不韦虽然聪明,但这种阴谋实现的可能性也太低了,吕不韦就知道秦昭王会传位给子楚吗?更不会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秦始皇”就能登基啊。2、从秦始皇的出生日期来看,如果赵姬进宫前就怀孕,秦始皇一定会提前生出来,你们觉得子楚是傻子吗?这点很重要,也是最有力的证据。3、赵姬的出身也是大有文章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国被灭之后,秦始皇亲自到了邯郸,把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全部杀了,赵姬出身豪门,就不可能先做了吕不韦的爱姬,再被献给子楚做老婆了,这样也就没有了赵姬是怀孕了再嫁给子楚的说法了啊!所以我个人比较相信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子楚)之子的,史记记载也是如此,不管身世如何,但是“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却流传至今

历史上的嘉庆皇帝是怎样的人?

谢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子渊有些特别的话想说。一般而言,嘉庆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其实不太高,其父乾隆皇帝的风头太盛,其子道光皇帝也曾下令举行“虎门销烟”,更曾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嘉庆皇帝,似乎除了下令查抄和珅府宅,人们再没有其他印象。事实上,嘉庆皇帝是一位难得的宽仁之君,而且非常俭朴。若是考虑到他是在富庶的乾隆年间成长起来的,其俭朴行为无疑更加令人动容。嘉庆皇帝到底节省到何种程度,可以从他冷清的生日说起。

▲故宫掠影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宫廷里最重视的节日就是元旦、万寿(皇帝诞辰)、冬至这三大节了。每逢这三个节日,无论内外臣工,都必须呈送表、笺以示庆贺,清廷内部庆祝三大节的场面也非常热闹。然而在嘉庆帝执政时期,这隆重的“三大节”却变成了“两大节”,嘉庆皇帝自己的万寿节常是冷冷清清、寡淡无味的,就连他的三个整寿庆典都异常冷清。

▲嘉庆皇帝朝服像

嘉庆帝即位时36岁,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 年)驾崩时61岁,御极二十五年,共有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这三个整寿万寿节,照理说这三次应当是最隆重的。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十月初六是嘉庆帝的四十大寿,百官从前一年就上奏嘉庆,建议要大办特办这次四十整寿。但谁曾想这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突然驾崩,按照古制,父丧后儿子应当服丧27个月,如若按此,本年十月初六还在大行皇帝的丧期之内,肯定是不能大操大办的。

好在清制“以日代月”,皇帝守丧的实际丧期缩短为27日,如此一来在嘉庆寿诞前夕,群臣便纷纷上奏,万寿节可以照常大办,然而据《清仁宗实录》载:“(嘉庆)不御殿受贺。”嘉庆帝或许觉得父皇刚刚驾崩,还没来得及下葬,自己大办寿辰有些不妥,为避免引起百姓议论,他最终选择简办寿典。

▲清代玉如意一柄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嘉庆帝眼见自己五十大寿将近,特意下旨给内务府寿辰简办。嘉庆帝在谕旨明确禁止朝中大臣给他赠送珍贵礼品:“万寿正日,准各恭送如意一柄,其珠玉陈设等件,一概不准进呈。” 事实上,哪些人可以呈递如意祝寿,嘉庆皇帝也规定得极为详细——亲王、郡王、贝勒等人可以当面呈递如意,而贝子、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将军等则只能在内廷呈递进献。这些人都算是皇帝的亲戚,是自家人,像朝中其他大臣,则一并免去此礼。就这样,嘉庆皇帝的五十大寿就在自家人送礼的过程中冷清度过了。

▲嘉庆年间四色圣旨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适逢嘉庆皇帝六十大寿时,为避免铺张浪费,嘉庆皇帝干脆提前一年就对朝臣加以警告——他心里很明白,就算普通老百姓过六十大寿都会大肆庆贺,何况是统领天下的皇帝呢?为了不耗费国帑,嘉庆帝特意在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二月下旨明言:“来年朕寿登周甲,所有金珠玉器陈设,仍一概不准进呈。”

说起来,嘉庆皇帝之所以选择简办自己难得的万寿节,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比如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刚刚平定完教首林清起义的嘉庆皇帝,闲来一想到自己五十四岁生日就快到了,可天下还是这么不太平,心情十分烦闷,于是就下旨内务府:“此次寿辰,实无心绪。”所以,那年宫中的万寿节极为冷清,就连次日的皇后千秋节也被迫从简。按理来说,只差一天的万寿节和千秋节,应该大操大办才对,但却因嘉庆帝没有心情而冷清至极。

▲夕阳下的故宫角楼

虽然嘉庆皇帝把自己的万寿节过得极为冷清,但好在他心怀天下,每次都趁着自己过寿的名义给百姓做点儿实事。比如在嘉庆皇帝六十大寿之时,为“普天同庆”,清廷宣布免去天下历年正耗民欠并缓征钱谷,折合白银共计21296800余两,此等举措无疑惠及天下百姓,因此在嘉庆帝驾崩后,道光皇帝率群臣为其上谥号为“仁”,倒也是理所应当之举。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仁宗实录》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