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新闻今日头条,广西为什么被称作八桂?
广西桂平新闻今日头条,广西为什么被称作八桂?
广西被称为桂先是有这么两句老话
“有地多生桂,无树不成林” ,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而八桂来源我们可以参照两位广西文化名人的介绍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老总、文化名家——曹光哲:
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何也? 一个“桂”字,组成了很多词组,最著名是桂林和八桂,还有桂海、桂系、桂剧、桂陵、桂州、桂平、桂籍、桂冦、折桂、桂圆、桂皮、桂花、玉桂、肉桂、菌桂、牡桂、月桂、丹桂、桂布、桂竹、桂鱼等等。“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是因为“桂林”这一名称吗? 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由来已久。据考证,“八桂”之称最早是从《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的。这里讲的“桂林”应该是指“桂树林”,而不是今天讲的“桂林”这个地名。“在贲禺东”即在今番隅东,显然不是指今天的“桂林”。晋代文学家郭璞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贲隅,今番隅县。”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的记载。可见,当时讲的“八桂”是指桂树多,而不是指今天的广西。正式把“八桂”与广西挂勾的始于唐代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湖南称“湘”,广西在湖南之南部,韩愈诗题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内。宋朝诗人杨万里有“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元朝黄镇成也云:“八桂山川临鸟道,九嶷风雨湿龙滩。”可见“八桂”是特指广西了。据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统志》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当时广西省会驻桂林,以桂林代表广西。从此,广西称“八桂”正式在官书中固定下来了。 可见,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是因药用的玉桂而得名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划分三十六郡,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是以玉桂命名的桂林郡,其地域在今广西境,治所在今桂平市(原称布山县)。
广西著名文化学者——彭匈:
外地来的朋友,多喜欢向我们提一个问题:来到你们广西,常常会听到“八桂大地春来早”、“八桂大地歌如潮”的说法。那么你们广西为什么叫做“八桂”呢? 问题看似简单,而要回答得让外地朋友满意,却又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够奏效的。依我之见,可以用三种方式来“答友人”。一是简而言之,二是引经据典,三是直截了当。 先说第一种,简而言之。就介绍唐代大文豪韩愈那首著名的五言诗《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那是中唐时期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一件盛事。那日长安城郊渭水之滨,几位京城官员兼大诗人设宴给一位朋友饯行,这位朋友姓严名谟,他既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个文人,朝廷曾经称赞他“操行端和、文学精茂”。他要出发到南方的桂州任桂管观察史。当时的桂州管辖广西北部十几个县,它的治所就在桂林。给严大夫送行的人中,有好几位京中享有盛名的人物,一位是吏部侍郎韩愈,一位是水部员外郎张籍,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时任中书舍人。宴席上,大诗人们相约每人写一首诗,并规定“同用南字”即以南字为韵,以送别严大夫到南方去做官。其中韩愈这首五律最为有名也传播得最广:“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这首五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与前人对于南方的看法有着颠覆性的见解。古人提到五岭以南就十分郁闷,他们普遍认为岭南乃十去九不还的蛮荒之域、烟瘴之地,还有传得更玄乎的,“五个蚊虫一碟菜,三个老鼠一麻袋”。谁知韩愈却把它写得十分美好,格外令人向往。尽管中唐诗人的作品比较朴白,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用白话把它叙述一遍:有一片郁郁苍苍的长满桂树的地方,它位于湖南三湘四水的南边;那里的江水清澈蜿蜒如同一条条飘逸的罗带,那里的山峦挺拔峻峭好似一根根玲珑剔透的碧玉簪子;那里物产丰富,家家户户都养殖美丽的翠鸟以其羽毛代替徭役赋税,门前屋后都种植甜美鲜艳的黄柑;你这一去啊就乘上那展翅飞翔的鸾鸟,远比羽化登仙还要令人羡慕啊!诗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开宗明义第一句“苍苍森八桂”,诗人将“八桂”这一美妙的地域名称引入他的诗行,从而引起世人的广泛注目。 很多关注“八桂”的外地朋友听罢这番“诗话”,多半也就“啊”地一声,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为什么只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呢?因为毕竟还有觉得意犹未尽的,他们仍然会刨根问底,说这只是唐代的事,那韩愈之前,还有哪些关于“八桂”的说法呢?遇到这样热心的朋友,那就得费一番心思了。 要说清楚唐代以前关于“八桂”的说法,这就得采用第二种方法,引经据典了。首先得考据一下这个“桂”字的来历。那就必须上溯到秦始皇甚至更早的战国时期,得说到“秦戍五岭”的典故。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扫平六国,即杜牧《阿房宫赋》所谓“六王毕,四海一”之后,又有两个大动作,北筑长城,南征五岭,即郭沫若在兴安游灵渠后写下的一首诗中所说的“始皇毕竟是雄才,北筑长城南岭开”。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筑长城,抗击匈奴;派国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秦戍五岭的大幕是公元前218年拉开的,当时的五十万大军里面,二十万是军人,三十万是民夫。我们揣度秦始皇的意思,是让他们打下岭南之后,就不要回中原了。结果血战三年未克,统帅屠睢亦被越民击杀。山高路险地理环境复杂,水路不通兵员粮草难运,越人强悍难驯,都是原因。前214年灵渠修通,粮草兵员从湘江直入漓江,秦军势如破竹,当年克服岭南。 岭南并入中原版图之后,秦皇朝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桂林郡管辖之地囊括了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包括现今梧州、柳州、桂林三地区和玉林、河池、南宁等地区的一部分,郡治设在布山县(今桂平市境内)。古人给地方命名,多以其山川地貌或风物特产为依据。从字面上看,“桂林郡”可以肯定这地方必然桂树茂盛繁多,所谓“有地多生桂,无树不成林”。而作为植物能称为“桂”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观赏性的桂花树,二是入药做香料的玉桂。据我看,桂林郡所依据的“桂”,多半取于玉桂。因桂花树非止此地独有,江浙闽粤皆盛产此物。而桂林郡郡治所在的桂平,从古到今一直盛产玉桂,又称肉桂。既是名贵中药,又是驰名香料。桂平境内,几乎无地不产玉桂。清道光二十三年《桂平县志》载:“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桂平县地名志》也告诉人们,迄今以“桂”字命名的村庄达32处之多,如龙桂村、桂木冲、桂舍坡、桂枝山、桂圆顶、桂寮屯、桂畲角等。玉桂不仅今日是桂平的支柱产业,而且自古皆以此物进贡朝廷。皇后住的宫室,称“椒房”,墙壁上涂以椒桂,一则防虫,二则寓意多子。玉桂作为药物和香料输入中原的历史,恐怕比秦始皇统一岭南更早些。韩非子那则寓言《买椟还珠》就记述了战国时“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说的是南方的楚国人到郑国去贩卖宝珠,而那装珠子的木椟(盒子)雕龙画凤,十分精美,还“熏以桂椒”,引得那位郑国的蠢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所谓的“熏以桂椒”,椒是花椒,桂即玉桂。这足以说明远在秦一统天下的战国时期,南方的玉桂就已在北方享有盛名了。秦始皇征服岭南,将郡名定为“桂林”,主要应该是考虑了玉桂这一南方特产的因素。《旧唐书·地理志》点破了这层窗户纸,说桂平一带“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如此说来,“桂”的概念,自秦以后,即由风物特产之名变成地域沿革之名了。秦废分封制而创郡县制,百代沿用,可谓功高至伟。后世郡县称谓均有变化,汉设州,唐设道,宋设路等等,称谓不一,而建制功能却小异大同。至唐贞观后,分全国为十个道,桂州属岭南道。宋时全国分为十五路,桂地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遂始于此。不管叫什么,有一条是不变的,即广西的简称就叫桂。如同云南简称为滇、江西简称为赣,福建简称为闽,河南简称为豫…… 那我们进而探讨一下,为什么“桂”的前面,缀上一个“八”字呢?此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国的数字,百、千、万,多为泛指,并非确数。包括“茫茫九派”、“九曲黄河”、“五方杂居”、“五行八作”,也多为泛指。故而“八”便有大、多和方方面面的意思。晋代郭璞就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另一种说法是,古人以中原为正统,所谓中央之国、上党之国,而视四方为边鄙之地,东边的叫东夷,西边的叫西戎,北方的叫北狄,南面的叫南蛮。又有五狄、六戎、九夷、八蛮。这“八”,却是与南蛮相配的。如此,我宁可相信“八”是泛指“多”、“大”、“方方面面”的说法。 还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八桂”之名是何时出现于文字,载于何典籍的?据现在能看到的文字资料,“八桂”二字最早的出现,应是在《山海经》中。这部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历史书籍,其成书年代众说不一,据清毕沅考证,《山海经》“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山海经》中就有“桂林八树,在贲禺东”的句子。以后各代,文人吟咏多有“八桂”一词。如南梁的沈约,其《齐司空柳世隆形状》中便有“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句;还有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八桂森挺以凌霜”、南北朝庾信的“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 元代黄镇成的“八桂山川临鸟道,九嶷风雨湿龙滩”等等,但一定要说这些诗中的“八桂”,就是写的广西,好象又欠缺一点必然。说来说去,“八桂”一词,能够牢牢锁定广西的,首先还数韩昌黎之所谓“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再有就是宋杨万里的“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了。 而“八桂”一词又是何时进入官方典籍的呢?那是明代的事。明初,改桂林府为广西布政司治所。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年)官方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其中有如是记述:“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这就是“八桂”之名首次从民间口语进入官方典籍的记录。 最后,我们说第三种方式,直截了当。前面所言,无论民间也好,官方也好,“八桂”作为广西的雅称,它既有历史文化的内涵,也有地理方位的意思。直截了当的方式,就是对“八桂”二字作一个最亲切最朴素的说法,它就是指“广西的四面八方”,就跟我们今天称湖南为“三湘大地”、福建为“八闽大地”、陕西为“三秦大地”大同小异。因而今天我们说到“八桂大地春来早”,指的就是“广西大地春来早”;“八桂大地涌春潮”,就是“广西大地涌春潮”。
来源:《人事天地》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么蛇?
在世界上所有的爬行动物中,对人类来说,蛇的外表和体型都是最可怕的。说起世界上最大的蛇,你可能会联想到世界上最小的蛇,然而,今天文章就是关于世界上最大的蛇的,有的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蛇,是不是很害怕?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以后见到最好远离它们。
10.棕伊澳蛇(9.84英尺)
棕伊澳蛇是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发现的,并且也是该国最毒的物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塔斯马尼亚岛。棕伊澳蛇的食物通常是蜥蜴、鸟类、青蛙、一些小型哺乳动物,有时甚至是吃其他蛇,这看起来很恐怖对不对。它们的毒液对人类而言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们的叮咬会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
9.黑虎蛇(10英尺)
黑虎蛇是在美国南部和中美洲地区的热带森林中发现的,这种蛇是毒蛇中最大的品种之一。这些蛇最大的品种长度在10英尺到12英尺之间,它们可以是浅棕色的,也可以是浅灰色的,它们的背部通常有菱形图案,可以与森林地面环境相匹配。黑虎蛇会因为它们强大的毒液而变得非常危险,它们的尾巴有角质的尖刺。
8.钻石蟒(13英尺)
这些是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大型蛇类,它们大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它们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图案和颜色,从橄榄绿到黑色,还有背鳞,在中间有一个黄色的点,在身体和尾巴的旁边,有一堆像钻石一样的鳞片。
7.钻石蟒(13.1英尺)
这些强大的蛇是无毒的,它们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黄色等,根据它们的自然环境而决定。它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如椭圆形、圆形和锯齿状的线条,它们喜欢住在洞穴里的干地,它们可以长到13英尺左右,最大重量可以达到45公斤。
6.黑曼巴(14英尺)
黑曼巴可以在非洲南部和非洲东部山区的大草原上找到,它们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之一,也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蛇之一,速度可达每小时12.5英里。黑曼巴斯的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嘴唇的蓝黑色而命名的,它们的毒液也非常强大,如果被咬到,人类在45分钟内就会死亡。
5.眼镜王蛇(18.7英尺)
眼镜王蛇是亚洲地区最毒、最长的蛇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它是最致命的蛇品种之一,它们的最大重量可以达到9公斤,雄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比雌性蛇大,它们可以继续生长,并且它们具有很强的毒性和侵略性,能在几分钟内杀死人类。
4.非洲岩蟒(23英尺)
非洲岩蟒是一种无毒的蛇,是非洲地区发现最大的蛇之一。它们的头部呈三角形,锋利的牙齿向后弯曲,眼睛下方有一个独特的标记,形状又是三角形。它们的鳞片是光滑的,嘴唇上有一些对热量敏感的坑,可以帮助它们在夜间探测猎物。
3.绿蟒(28英尺)
绿蟒可以在南美洲找到,属于世界上最大的蛇之一,它们可以很重,最大重量为227公斤,雌性水蟒比雄性大,最大的发现是28英尺。它们以美洲虎、海龟、野猪为食,有时在吃了一顿大餐后,还会吃上几周或几个月的食物,可见胃口惊人。
2.网纹蟒(32.8英尺)
网纹蟒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蛇之一,它们可以达到29.5英尺,这种蛇最重的体重达到了160公斤。雌性蟒蛇一次可以产卵100个卵,所以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1.泰坦巨蟒(48英尺)
泰坦巨蟒是一种已经灭绝的蛇,考古学家由于发现了它的遗骸,这种蛇才被公众于世。据研究人员称,这是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蛇,可以长到48英尺(14.6米),1000KG,它们的午餐由鳄鱼和其他大型动物组成。
桂平有几个旅游景点?
讯新闻
1、桂平西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金田起义地址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龙潭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到最后为什么却坚持不下来?
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开始玩头条信心满满想着可以赚钱,最后坚持不了是因为没有钱可以赚了所以放弃了
人人都是自媒体地时代,拼的就是沉淀跟积累,还有就是不断的学习跟运营,刚开始信心满满是因为听说自媒体可以赚钱,后面坚持不下去了可能是因为自己爱情没人看了没有收益了也就放弃了。那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因为没有收益所以坚持不下去了
很多人都说,我自己辛辛苦苦拍的爱情,花了很长时间拍摄,但是播放寥寥无几,还有必要坚持么,这种心态首先就不对,做自媒体的目的不纯粹,所以没有了播放量,没有了收益,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了。所以就放弃了。
二、因为压力太大放弃
因为这个原因放弃的也是大有人在,为什么了,头条各个领域的竞争还是很大的,如果你没有纯粹的干货分享或者有意思的题材,你在这个领域生存的可能性很小,你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够又收益,所以这样下去,很多人因为压力太大而放弃。
三、因为领域没选对所以放弃
因为这个情况推出的人很少,但是也是存在的,比如说你在一个领域耕耘了很长时间,粉丝也多,但是这个领域的收益补贴很少,一个月下来也就几千,跟之前好的时候没办法比,想重新转领域,但是怕粉丝流失,所以干脆就放弃了。
总的来说,做自媒体要坚持,要不断的学习,要有良好的心态,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果你没有特殊的技能能够俘获人心,那么你就勤勤恳恳的耕耘,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由量变到质变,加油,最后分享一下我的收益后台数据,大家共勉。天父之女洪宣娇最后是怎么死的?
“天父”之女洪宣娇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原来叫杨云娇,广东花县福源水村人。
杨云娇原本是一个跳大神的“神女”,自称能通神,做“法”的时候,全身如有神附体,据说能和上帝交谈,自称为“天之骄女”,在当地颇有人脉。
洪宣娇洪宣娇是清末太平天国著名女将,天王洪秀全的妹妹。她在太平天国中,除了发挥安定人心的力量,也曾营救不少在内乱中不该枉死之人,是太平军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她文武双全,专带女兵,骁勇善战,历经建国各大小会战;于天京城破前自尽。
在太平天国起义中出现了不少女将。其中太平天国一方最出名的一是西王妃洪宣娇,另一位则是小刀会的女将军。
关于洪宣娇,很多史料都认为她是个武艺高强的美貌女子。最出名的记载见于清光绪32年(1906)出版的咀雪庐主人著《祖国妇女界伟人传》中的《洪宣娇小传》。
内称:
“洪宣娇者,军中称萧王娘,天王姊,西王萧朝贵妻也。年不满三十,艳绝一世,骁勇异常,从女兵数百名,善战,所向有功。萧王娘及女兵皆广西产,深奉秀全教,每战先拜天帝。淡妆出阵,挥双刀,锋凛凛落皓雪。乘绛马,鞍腰笼白氍毹,长身白皙,衣裙间青皓色。临风扬素腕,指挥女军,衫佩声杂沓,望之以为天人。女兵皆锦旗银盾。战酣,萧王娘解衣纵马,出入满清军。内服裹杏黄绸,刀术妙速,衣色隐幻,一军骇目。”
这位“解衣上阵”的萧王娘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钟文典,罗尔纲等专家考证出来根本不叫“洪宣娇”也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原来姓黄,后来又改姓杨,名云娇。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住萧朝贵才与她结拜姐妹,叫她改名“洪先娇”。由于客家话中“先”与“宣”同音,所以洪先娇就成了洪宣娇。
根据这一发现,专家们认为种种有关洪宣娇的传说和野史都是假的。绝大多数有关洪宣娇的记述都是把另一有名的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的事迹以讹传讹所致。有些专家如罗尔纲先生等甚至认为洪宣娇就是苏三娘。理由是“苏”在广东话中与普通话的“萧”谐音。于是“苏三娘”就成了“萧三娘”。之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人又在“三”上加了一竖,于是“苏三娘”就成了“萧王娘”了。
但既使洪宣娇其实是杨云娇,她是西王妃这一点并没有问题。而且,根据现在可以看到的资料,洪宣娇在太平天国早期是拥有很高的威信的。这主要还不仅在于她英勇善战,而且她还是所有的女教徒的首领。那么凭什么说她不存在呢?
究其原因,原来野史中除了写洪宣娇勇敢善战还认为她“生性淫荡”,“善妒”。理由是洪宣娇在萧朝贵死后与东王杨秀清私通。进入天京后,杨秀清日益跋扈,对洪宣娇也越来越淡薄,进而迷恋上新科女状元傅善祥。洪宣娇气愤不过就委身于北王韦昌辉,鼓动天王和北王发动政变杀了
杨秀清和傅善祥。有的笔记中甚至绘声绘色地说杨秀清与傅善祥一起同房时被杀。事后洪宣娇进入东王府见到傅善祥血肉模糊的尸体还恨恨地说“妖婢亦有今日”云云。这段记述见诸各类野史(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汪堃《盾鼻随闻录》,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等等)。在具体的细节上略有出入,但基本情节相同。
“天父”之女洪宣娇最后是怎么死的?洪宣娇的死因在历史中并没有记载,因此有了许多版本。主要是有三种说法。
首先一些野史认为洪宣娇在天京事变中被乱军杀死。以洪宣娇在太平天国中地位,她是一位有非常大能量的人。洪秀全在平息内乱中杀死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人,顺便把他这个“御妹”做掉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其次,还有人认为洪宣娇是在天京城被清军攻破时战死的。洪宣娇可不是一个柔弱女子,她可是太平天国中少有的女将领。在清军攻打天京城时,洪宣娇带领太平军女营参加保卫战这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还有人认为洪宣娇在天京城破之后,乔装打扮成民妇,随着逃难的人群到了上海,而后又辗转随同洋传教士远渡美国,在美国旧金山一带开业行医,直至死亡。
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太平天国洪宣娇,一个暗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者东王杨秀清的“杀手”。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
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天京事变,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她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兴起立下不小功绩,而且她是洪秀全的妹妹,又和杨秀清、萧朝贵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一时间成为上帝会的核心人物。
自上帝会创建以来,人数不断的扩增,到公元1851年时上帝会的教徒已经发展到了数万人之多,洪秀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金田村树立起太平天国的旗号,建立了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旗下又设立了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之后,洪秀全为洪宣娇做主,嫁给了西王萧朝贵,但是不久在围攻长沙城的战斗中,萧朝贵战死,洪宣娇转眼之间便成了寡妇。
公元1854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定南京为天平天国的都城,改名天京。此时的洪秀全完全沉浸在女色之中,而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杨秀清手中,这让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许多将领都心存不满。洪宣娇看准时机,联合反杨势力,设计了一场暗杀秀清的酒宴,从此“天京事变”拉开帷幕。之后太平天国元气大损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洪宣娇结局也成为谜团。
结语:
洪宣娇的归宿众说纷纭。有些野史认为她在天京之乱中被乱军杀死。洪秀全在平息内乱杀死杨秀清,韦昌辉的同时顺便搞掉这个能量很大的“御妹”也并非没有可能。还有一些野史则认为洪宣娇是在清军攻陷天京时战死。一些更出格的野史甚至认为她在天京城破后化妆出逃,最后飘洋过海辗转到了美国定居等等。这种说法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