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同城交友,刘禹锡因何诗两次被贬?
遵义同城交友,刘禹锡因何诗两次被贬?
谢谢邀请!
老师您提出的关于刘禹锡的问题,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上发布过专题文章,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更多有关古诗词的文章。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典型的世家出身"官二代"。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793年,21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又当上监察御史,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少年得志,前途光明。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后,授王叔文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联合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德宗朝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的杜佑等人推进政治经济改革,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这帮文人想通过改革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皇帝被逼禅位下台,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被贬为唐朝最边远八个州的司马,这一贬就是长达23年之久。刘禹锡先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可谓多地、多岗位历练过了。
刘禹锡死后葬于郑州市荥阳市。现在在荥阳市,建立了专门的刘禹锡主题公园。
人的一生遭遇逆境时,与逆境相处的态度最能说明一个人的胸怀。在这被贬的23年里,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心在清风山水间,不抱怨、不消沉、不自弃,笑对人生风雨和世态炎凉,乐观自信,不忘初心,情怀不改。这种胸怀和情怀在他被贬朗州后写的巜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风萧瑟,秋雨愁煞人。在秋天万木凋零的季节,诗人站在荒凉的田野里,抬头望天,一反常态,直抒胸臆,满眼里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仙鹤凌云、比春天还美的开阔景象,这需要的何等的气魄!仙鹤列成一排南飞越冬,有画面,有哲理,有艺术,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对比一下他的落难兄弟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被贬,柳宗元郁闷孤愤,一点也不开心。而从刘禹锡的巜秋词》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气象万千,更多的是一种底气、骨气混合而成的情怀和胸怀。
被贬的日子过的很慢很寂寞,10年之后的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又奉召终于回到长安,但京城已经物是人非。10年河东,10年河西,看到一批新贵上台后,仍然是趋炎附势、权势攀附的官场文化盛行,刘禹锡很不服气,也看不惯这官场陋习。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首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口气太牛X,不得罪人是不可能了。刘用比喻手法把“千树桃花"比喻成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
逞了一时口快,得罪一批新贵,于是刘禹锡又被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而后又辗转到四川夔州。又过去了10年,刘禹锡又到了安徽和州。在这里,刘禹锡受到知县的故意迫害和屈辱而坦然面对,第一次搬家后在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第二次搬家时又写幅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第三次搬到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刘禹锡不写对联了,随写下了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大诗人第一次在扬州相逢,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友谊保持终生,被后人称为"刘白"。这是被贬13年后,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但刘禹锡老母去世,好友柳宗元病故令他悲痛交加,他扶着母亲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柳宗元的丧事,收养了柳宗九6岁的儿子,对朋友可谓狭肝义胆。白居易感慨刘禹锡的不幸遭遇,为他名不平。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题名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诗: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说:老弟啊,你为我添酒举杯同醉,我给你用筷子敲盘子唱一曲。叹命运不济, 你诗才堪称国手又奈何。 你却长守寂寞,他人升官发达你却蹉跎时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被贬23年真他妈的折磨太多了。
刘禹锡举杯谢过白居易说:多谢尊兄理解!我这点不幸算不了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也给您酬诗一首,助助酒兴吧。刘禹锡起身,端着酒杯呤出了这首著名的诗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在这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己度过了23年被人遗忘的时光。呤赋闻笛声怀念故人,被贬归来感到物是人非。但是,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正千帆竞渡,病树的前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借这一杯美酒来提振精神吧。面对着好友的悲叹同情,刘禹锡并未自怜自哀,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境界和"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惊艳了千年,一个诗人的生命竟然可以如此洒脱不羁,活泼飞扬!
公元828年,年近60岁的刘禹锡再回到长安,他又到给他带来恶梦的玄都观游玩,看到这里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青苔斑斑,兔葵、燕麦、菜花在春风里招摇盛开,联想到那批新贵也被雨打风吹去,自己却又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在这首诗的前面,专门写了个序说明创作动因: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比较前一首诗,一点教训也没汲取啊!这首诗气势更牛!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是不服气。 这首诗又引起舆情沸腾,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又先后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但他坦然接受,游山玩水,填诗作赋,交友唱和,似闲云野鹤。
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期间,曾参加好朋友李绅的家庭私人歌舞聚会。此时李绅也被罢官赋闲在家,任闲职司空,经常举办豪华舞会招待客人,舞会上有酒有肉有乐曲有美妓歌舞。一天,李绅为刘禹锡设宴,酒酣耳热之际,乐曲响起,屏风后面一群舞女鱼贯而出,在刘禹锡面前翩翩起舞,舞姿美妙,摄人心魄,让人春心荡漾。刘禹锡可能想起玄都观的千树桃花灼约了吧,发现其中一位舞女甚是与众不同,笑靥如花,顾兮盼兮,秀色可餐。于是,至情至性的老毛病又犯了,借着酒意对着那位仙女般的舞女吟出一首《赠李司空伎》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很直白露骨,完全为捧戏子而作。当时“杜韦娘”是唐朝著名歌舞明星,像今天的当红影星"FB冰",刘禹锡以杜韦娘比她,可见是非常喜欢她。那舞女跳的正带劲,忽然听到著名的刘郎如此夸她,两腮飞红,芳心大乱,舞步乱了。李绅司空见状哑然失笑,衡量良久,决心为朋友成君子之美,遂对歌女说:“愿随刘郎去否?”舞女低头不语,然一丝浅笑悄悄荡漾在眉梢,能随刘郎浪迹天涯也值得啊。于是刘禹锡把她带走了。自此,刘禹锡和她郎情妾意,好不缠绵。留下了“司空见惯”这个妇孺皆知的成语,李绅由此而名留青史。刘禹锡在苏州做三年刺史,留下了许多故事,这个香艳故事无疑是最让他得意的。
他曾写一首《别苏州》表达了对艳遇之地的深深眷恋。
流水阊门外,
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
今日自销魂。
公元836年,65岁的刘禹锡因患足疾,向朝廷上书辞官,最终以正三品的虚职退居洛阳养老,与好友白居易,裴度等诗唱往合,饮酒品茶,退休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悠闲自在。退居洛阳6年后,他写下自传《子刘子自传》,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小结,于842年在秋天,驾鹤西去,享年71岁。和他的老朋友柳宗元英年早逝相比,可以说他的胸怀让他自己怡养天年了。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命运多舛,寂寞孤愤,但他百折不挠,初心不改,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活出了自己生命的色彩。古来自称“刘郎”的人中,只有三国时的刘备(刘玄德)和唐代的刘禹锡(刘梦得),两个人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人也”,也许是高贵的出身造就了自由狂傲的灵魂,这灵魂在他的诗文中闪光流传千年,卷起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的大河中的美丽浪花和波涛。
维也纳医科大学心理精神病学终身教授维克多·E·弗兰克尔在其《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一不能被剥夺"。刘梦得一生被贬23年,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诗豪"作出了注解。
刘郎,做人要做你这样的人!
(原文发布于2018/1/20日。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欢迎语文老师们添加、分享、推广。谢谢!)
出去旅行如何找住宿?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酷爱旅游的退休教师。退休后这10多年,不仅仅游览了大半国祖国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游览了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朝鲜。外去旅游,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跟团游外(例如朝鲜旅游不允许自由行,必须跟团游),其它的都是背包自由行。无论是一个人游,还是和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外出旅游,统统都不跟团,都是背包自由行。在旅游自由行中,要自己解决吃、住、行、游等几大难题。而且住宿找旅店,找的旅店既要干净卫生,又要出行方便,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说,还要价格便宜适惠,是旅游中最难的课题。这些年来,长年累月外出旅游,谈谈我如何找住宿的体验:
第一:从地理位置上找住宿,首先考虑城市中临近火车站(包括高铁站)、汽车站、机场老乡的旅店或宾馆。其理由:一是这些地方出行方便。凡是各个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交通地段,都有公交车站、地铁站、长途汽车站相邻,同时与城市各处相通,特别是与部分景区相通。二是这些地方相对住宿比较集中,适合各种消费人群的旅店、宾馆、酒店都有,丰俭由人。三是方便旅游途中下一个站点坐车方便。例如我和老伴及亲戚共4人,目前正在贵州旅游,我们昨天结束了黄果树瀑布游览后,上午从安顺西坐高铁到达遵义高铁站,当即没有进城市找住宿,而是在离高铁站几百米的居民区找的宾馆。昨天打的士瞻仰了《遵义会议旧址》,今天上午坐高铁去重庆继续旅游,这样就方便多了。
第二,国外背包自由行旅游,要从背包客的集中地或各国的《中国城》、《唐人街》等地方找住宿。我和朋友们背包出国旅游,因为语言不通,旅游生活中因为交流困难,遇到了许多麻烦和难题。每次选择了这些地方住宿,相对各种困难就容易解决多了。例如2016年2月,我和朋友去老挝旅游,长途大巴到达万象后,我们就选择了万象《中国城》一家中国旅店住宿。那里的老板是中国人,我们之间没有语言交流困难,住宿7天,同时还帮助我们解决了在万象旅游的各种困难。在泰国曼谷和越南河内旅游(这两个国家,我往返过三次),我们每次都是选择曼谷考山地区和河内的还剑湖畔老乡的商业街住宿。这里住宿的旅店比较多,背包客也比较多的地方。在这里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背包的中国同胞。方便彼此交流旅游体验。同时吃、行等都比其它的地方便利。
第三,较长时间的旅居,我选择生活设施较齐全、购物方便,出行便利的居民区或城中村住宿。这些年来,我每年冬天选择海口、广州过冬,夏天选择昆明避暑。时间一般长达2到3个月。例如前年在海口过冬,我选择了海口汽车西站旁的书场村(城中村),一个老乡开的旅租店住宿。这里的省医院、超市、饭店、饮食店、农贸市场等等都在500米生活圈之内。老乡既有公交车站,还有长途汽车站,出行方便。特别是老年人,若是突发各种疾病,到达海南省人民医院,坐公交车仅一站路的距离,非常方便。
如何找到上述地方的住宿呢?一是直接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飞机场等地方老乡找,二是从各类网站平台上找,可以确定位置范围,定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地。
以上是我外出旅游找住宿的体检,可供各位参考。(照片均为作者本人背包自由行,国内国外拍摄)
请各位关注。
茅台镇生产的酒和茅台的酒差距大吗?
感谢邀请
茅台镇生产的酒和茅台的酒差距大吗?为什么?茅台镇酒与茅台酒,即使在工艺上有所差距,但是在本质上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至于说差距很非常大,毕竟都源自于茅台镇。而且镇酒的宣传也是非常给力,在现在的网络时代,随处可见的广告,有的是在网页的又上角,有的是以弹窗的形式出现,可谓是铺天盖地。
虽然广告是如此的华丽,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价格相当的便宜,但还是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反过来看茅台酒,都在谈论茅台过于昂贵,坑自己人,还有脸自称“国酒”,可是飞天茅台酒还是卖到一瓶难求。
由此可见,大家虽然嘴上不饶人,但还是非常明白事理的。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那是大厂家,有着最基础的信任度,而镇酒只不过是自卖自夸罢了。
小编我从事多年的茅台酒销售工作,一开始也是非常反感茅台镇酒,总觉得它们在蹭茅台酒的热度在卖假酒,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慢慢发现,此“镇酒”非彼“镇酒”。
其实镇酒并没有大家知道的那么糟糕,只是现在以镇酒打广告的骗子越来越多。它们利用茅台酒的知名度来打广告,再以镇酒和茅台酒同样产自茅台镇来稳住客户,最后用超低的价位来诱导顾客购买,达到一本万利的目的。
真的茅台镇酒可能无法达到飞天茅台酒的级别,但是酿造茅台王子系列酒这样的级别,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主要是现在的不良商家太多,再加上网络销售的漏洞太多,才导致的假酒泛滥。
所以如果是真的茅台镇酒,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但是最好不要在网络上购买,毕竟镇酒可不像茅台酒,在每个省份都有着自营店,即使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去自营店鉴别真假。
感谢大家观看,以上内容供您参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
都看到着了,点个赞和关注呗!如果有茅台酒方面的需要咨询的,随时可以私聊↓↓↓↓。
一些地方的乡村教育为什么越来越差了?
一些地方的乡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大,乡村留不住教师只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
一,乡村教育问题之乡村留不住教师。2019年下半年考教师资格证人数达500万以上,真的是这么多的人愿从教吗?不是的。大部分的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只是做备用,当一条退路。有的人考证瞄准的就是培训机构,毕竟机构教师的高收入摆在那。由于乡村教师在待遇,环境,交通及交友等方面的问题,有的人即使进入到乡村教师行列,也只是把它当做临吋的职业,把它当做考公,考研,改行的过渡,随时飞上高枝。而乡村学校一旦出现非常优秀出色乡村教师,城里学校马上就会抛出橄榄枝。城里的环境待遇条件都好得多,再说不为自己,为了给后代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谁都会很容易地做出的选择吧?二,乡村教育问题之学生问题。乡村教育要出成绩,好的学校不但要好的教师,也还需要优秀的学生。乡村优生省重点学校先掐尖,地市重点学校再掐一茬,县市本地重点再梳一遍,乡村学校里除了漏掉的几个家里条件负担不起的去外地的稍好一点的学生,其他留下的基本上教师家长心里都知道就那样的。家里贫困特优秀的学生应该也留在乡村学校吧?早被城里各类私立,公立学校免费加高额助学金招走了,搞不好几年后就是一金字招牌。三,乡村教育之地方问题。最近几年,为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本地教育品牌,促进教育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在城里大举扩校建校。在农村各中小学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的县市甚至在城里新建三,四所较大规模的九年制完全中小学,几乎全县前几百名学生尽收囊中。
四,乡村教育问题之家长问题。城里学校无论是从学校办学条件,还是师资,还是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都要比乡村学校优越的多。现在重视教育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的要把孩子送城里学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尽量送城里学校。那乡村学校余下的,大多是家长无暇管理或是家长不重视,或是家长已经放弃,死了心的。没有家长的配合,对于大部分条件一般的学生,乡村教育要出成绩,很难。所以乡村教育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够解决的。
但要有防人之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你好,我是@春风三千里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人,不要有害人之心,但要有防人之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个人认同这个观点,有句话说得好,最难看透的就是人心!
洪应明所著《菜根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於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如今的社会是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再单纯,人情世故越来越复杂,心里的话再也不会敞开了说,真正的成了“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也应该有点锋芒!我们不存害人之心,人生阅历中的居心叵测、尔虞我诈之流让我们增加生活经验的同时,也变得怀疑人生!
防人之心对人是无害的,是一种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我们对了解的人一般都是不设防的,对不太熟悉的人存在戒备心理是一个正常人社会交往所必须的,这也是一种现实情况!
总的来说,人的善良是有底线的,要看对什么样的人,不要把别人的善良当做软弱,对人真诚相待才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大家好,我是@春风三千里 ,以上为个人观点,朋友们有什么想法或看法,欢迎留言评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