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结婚风俗,福建地域文化
福州长乐结婚风俗,福建地域文化?
福建自古“舟行四海,货通天下”。宋元时期,泉州、福州已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印度商人带着各色品种的珍珠宝石,运来这里出售”。其商贸文化之繁荣,让这位游历世界、见多识广的马可波罗都觉得“的确难以想象”。而真正让福建彪炳中外交通史册的,当属明代永乐年间三保太监统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的壮举。
在郑和七下西洋始发地长乐南山的纪念馆,我们见到由郑和亲自撰写的碑记,当诵读那些“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以及“夙夜拳拳,唯恐非逮,敢不竭忠以事国,尽诚于神明乎”的文字时,能不为前人不避艰险、勇闯天下的豪迈气概所激动,为我们民族素来具有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精神而自豪?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数以千万计的闽籍华侨华人陆续走向世界各地,他们为当地带去中国黄金、铁器、茶叶、瓷器、丝绸、棉麻及先进工艺与农耕技术,展示了勤劳智慧和睦邻修好的良好形象,唤起沿线各国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大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客商、学者、宗教人士纷纷来到福建,在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的同时,也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参照,注入新的活力。近代以来福建涌现那么多“放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和仁人志士,原因不止一端,但想来与这种多元文化的熏陶启迪不无关系。
福建人是开放的,目光远大,襟怀宽广,善于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福建人又是笃定的,庄敬守正,和而不流,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取向充满自信,执着坚守。这种自信与坚守,体现在古往今来众多贤达之士的卓越见识和治学实践中,更渗透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中。
福建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这些活动既有海洋文化的印记,更多的则是赓续着中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血缘基因。
无论久演不衰、大受拥趸青睐的南音及闽剧、高甲戏、布袋戏,还是逢年过节群众性的灯会、巡游等庆祝、祭祀风俗,内容多为规劝尊祖孝亲,积德向善,期盼子嗣发达,瓜瓞绵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于关公、马祖和其他神祇信仰,似乎比之内地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并没什么不好,只要引导得法,反而利于增进社会和谐安定,沟通海内外华人的情感认同。
福建人的家族乡土观念较之别处也更显浓厚些,哪怕走到再偏远的乡村,那些保护完好的宗祠建筑,那些供奉在各家厅堂的祖先牌位,那些“颍川衍派”“陇西人家”的门楣以及镌刻于木石廊柱上的楹联,都在显示着福建人慎终追远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怀,令人感触良多,油然起敬。
福建满族人的来历?
满族是古代通古斯民族的一支,是女真人的后裔。
福建满族主要由两大主体构成:
一是金国皇族后裔。金亡国后,其后人黏合重山被当作“质子”,之后为元太祖铁木真所用,其子南合亦官至中书平章政事。入闽始祖黏南合儿子博温察儿,于元末至正初年“因世乱流寓江南,遂浮海抵泉(泉州)”。他们以入闽始祖“黏博温察儿”的首字“黏”为姓。黏氏满族人于元末居住在晋江永宁,后迁往龙湖衙口村。明清时期,其后裔又分迁至晋江黏厝铺、深泸、山柄和南安梧坑,以及泉州市区。清代,与满族同源的金人后裔黏氏蒙受隆恩,泉州“粘国舅”的传说,是黏氏享有较高政治地位的缩影。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开始,黏氏满人有一部分迁往台湾,清末民初他们又迁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二是福州旗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福建曾设八旗驻防。“三藩”之一的耿仲明殁后,其部属撤回京师,京师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汉军2,090名官兵进驻福州。康熙二十一年,又把耿仲明属下兵马1,000名也编入。从此,福州与广州成为清代各直省中仅有的两个汉军八旗单独驻扎的驻防点。雍正七年(1729),征南将军赖塔奉旨挑选531名行营旗兵进驻琴江,组成三江口水师旗营。这部分汉军旗人与满八旗语言、习俗等趋于一致,完全融入满族之中。在当地置产立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形成福州满族的主体。乾隆二十年(1755),驻京的2,000余满八旗(含家眷计4,000余人)到福州驻防。
至此福州满族人口数达到历史高峰。城内东起东门、西至南门大街、南至水部门、北至汤门、井楼门,分布着镶黄旗堆、镶白旗堆、正白旗堆、正蓝旗堆及蒙古营共五大旗营。辛亥革命后,这种分布格局不复存在。民国时期,其生活区域主要在东门大街、汤门大街、秘书巷等地,市郊也有满族三处小聚居区:新店聂厝、洪山赤升村和长乐琴江村。2000年,福建省满族人口共7,094人。满族主要村落是长乐市琴江村与南安市梧坑村。
430681是哪里的身份证?
430681开头的身份证是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
汨罗简称罗城,隶属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紧靠洞庭湖东畔、汨罗江下游。汨罗市东部、东南部分别与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接壤,西邻湘阴县和沅江市,北接岳阳县,东北与平江县交界。
因境内有汨水、罗水会合,其下游名汨罗江,因以名市,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汨罗常住人口为632246人。
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是“中国龙舟名城”。
中华诗词之乡,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
福建福州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鱼丸,肉燕,拌面,捞化……
提起福州的小吃
很多人可能只会说出几样
当一百多种传统小吃汇聚一处
一场“盛宴”开席了!
第二届福州传统小吃评选
专家现场评审
即将开始
今天上午
190多道小吃
在聚春园瑞春酒店集中亮相
现场举办了品鉴会
一大早
各位厨师们就开始忙活起来
当小吃被装盘上桌时
隔壁小孩都要馋哭了
小编现场拍了一部分小吃
说说看
你吃过几样呢?
现场的嘉宾们细细品尝
小编则隔着屏幕在拼命擦口水
2014年,福州提出振兴本土风味小吃的计划,并举办了首届地方风味小吃评选活动,希望借此将福州打造成“中国美食之都”。
为充分展示和推介我市传统特色小吃,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结合《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名录征集,福州市商务局决定举办“记忆中的福州味道——第二届福州传统小吃评选”活动。
据介绍,今年参评的小吃品种主要有四大品类,最终将分别评出四大品类的前10名。
粿类(鼎边糊、虾酥、蛎饼、油“米时”、马耳、芋粿、菜头粿、碗糕、安南粿、白年粿、肉丸、尾梨糕及八果饭等)
汤点类(鱼丸、肉燕、元宵、扁肉、拌面、卤面、捞化、牛系列白丸仔、花生汤、葛粉包、豆芽煎饼、八宝粥及春卷等)
名点类(光饼、葱饼、葱肉饼、礼饼、菜头饼、黄米糕、猪油糕、雪片糕、荷叶包、寸枣、麻芝、琪玛酥及杏仁酥等)
综合类(具有福州传统技艺特色的各类手工制作特色小吃)四大类。
选一选你最喜欢的小吃,
看大家口味是不是一致~
或者在留言区补充:
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哪家最好吃?
求开张的解释?
祖饯祝 【汉】 蔡邕 令岁淑月,日吉时良。爽应孔嘉,君当迁行。神龟吉兆,林气煌煌。著卦利贞,天见三光。鸾鸣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与,道路开张。风伯雨师,洒道中央。阳遂求福,蚩尤辟兵。仓龙夹谷彀,白虎扶行。朱雀道引,玄武作侣。勾陈居中,厌伏四方。往临邦国,长乐无疆。 (《御览》七百三十六) 祖饯仪式 祖道是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祭祀路神的仪式,包含“祖”与“饯”两个重要环节。祖是一种古老的出行礼仪,秦汉时期又称“祖道”。“饯”就是设酒食送行。祖道是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祭祀路神的仪式。古人出行道路险恶,交通不便,长途旅行穷年累月, 旅途常常伴随着危险,故出行前祈求神灵保佑成为缓解紧张情绪的重要方式。因此,时人出行延续早期祭祀路神的道祭仪式,与之相关的祝辞也被保留下来。 蔡邕《祖饯祝》是一篇祖祝辞,其内容丰富,言辞雅丽,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创作特点: 令岁淑月,日吉时良。爽应孔嘉,君当迁行。神龟吉兆,林气煌煌。著卦利贞,天见三光。鸾鸣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舆,道路开张。风伯雨师,洒道中央。阳遂求福,蚩尤辟兵。仓龙夹毂,白虎扶行。朱雀道引,玄武作侣。勾陈居中,厌伏四方。往临邦国,长乐无疆。 祝辞采用古老庄重的四言句式,首先强调出行时日是经过慎重占卜选择的,文中“令岁淑月”、“日吉时良”、“神龟吉兆”、“著卦利贞”等句并非一般的套语,而是指实际出行前必要的程序。秦汉时期巫觋活动、数术之学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也都有各种约束和禁忌,人们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自觉和自由都是比较有限的。据王子今统计,睡虎地秦简《日书》所列行忌十四种,“不可以行”的日数超过355天,排除可能重复的行忌,全年行忌达165日,将近占全年日数的一半,汉代人也同样如此,如史载张竦“知有贼当去,会反支日,不去,因为贼所杀。”又如陈伯敬“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有资料显示,汉人出行祖神倾向于选择“午日”,如《风俗通义•祀典》:“汉家火行,盛于午,故以午祖也。”此外,汉代还有正月上丁日即上旬丁日祀祖神的习俗,《四民月令•正月》:“百卉萌动,蛰虫启户,乃以上丁,祀祖于门。”本注“正月草木可逰,蛰虫将出,因此祭之,以求道路之福。”天气回暖,人们走出家门如同蛰虫将出,故祭祀道神,保佑一年行程顺利。 蔡邕祝辞里还提到一系列随行护佑的神灵如风伯、雨师、蚩尤、仓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等。神灵广杂也是秦汉人的信仰特点。”至于民间祭祀神祗更是不可计数,祖祝辞所列诸神即可见一斑。汉代流行的看法认为风伯雨师都是星神,风神是箕星或飞廉,雨师是毕星。 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曰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祝辞中“蚩尤辟兵”盖由上述传说而来。此外,仓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汉代最著名的动物神,分管东南西北方向,其颜色与此对应。勾陈即“钩陈”,指北极星,刘向《说苑•辩物》:“北辰勾陈枢星。”阳燧,又称阳遂,为向日取火的凹面铜镜,既为实用器又是避邪之物,王充《论衡•率性》:“阳遂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练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据东汉郑众记载,阳燧亦是汉代婚礼礼物,因其能“成明安身” 有上述诸位神灵开道保佑,行路者即可“往临邦国,长乐无疆。”此祝辞篇幅短小,多为程式化的内容,表达了汉代人的基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