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情感故事大全伤感短篇,大家看过安吉丽娜朱莉演的电影吗?

2023-08-06 03:33:03 55阅读

婚姻情感故事大全伤感短篇,大家看过安吉丽娜朱莉演的电影吗?

安吉丽娜·朱莉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偶像,她的电影和人道主义精神感动了很多人,而且她的美也是叹为观止。

虽然近年来,朱莉为了陪伴家人和从事慈善,削减了很多拍电影的时间,但粉丝们没有忘记她。

婚姻情感故事大全伤感短篇,大家看过安吉丽娜朱莉演的电影吗?

一起看下她演技最爆发的10部电影!

《黑客》

经典电影《黑客》是朱莉最早期的电影之一,她击败了好几位当红一线女星,和约翰尼·李·米勒一起拍了这部电影,不仅如此她还和米勒陷入爱情,结婚了。

《黑客》的剧情是一群有着很酷的昵称的计算机天才的故事,他们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利用网络上的无数漏洞各种捣乱。

《霓裳情挑》

《霓裳情挑》是朱莉第一部赢得了好莱坞一片好评的电影,而且还得了金球奖。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还原了美国一代超级名模吉雅·卡兰芝的人生,她的一夜成名,她的迷茫,她的没有安全感,她走向沉迷毒品的道路,最终因为用了不干净的针头而感染上艾滋病,最后离世。

而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挣扎于痛苦之中的角色,即便是电影中朱莉有一点裸露的镜头,却也看起来伤感。

《移魂女郎》

薇诺娜·瑞德饰演的苏珊娜小小年纪却被困在了一所精神病院里,但十分出彩的其实是作为女配角的朱莉。

她扮演的丽莎虽然魅力十足,却有着反社会人格,让医生和护士都万分头疼。

虽然电影本身被人说是女性版本的《飞越疯人院》,但朱莉的演技确实得到了肯定,还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极速60秒》

《极速60秒》绝对算不上一部好电影,勉强可以说是爆米花作品,看看朱莉和尼古拉斯·凯奇一起飙车还是超爽的!

《古墓丽影》

劳拉是朱莉进入动作片领域的第一个尝试,她后来的整个演绎生涯中都会偶尔重回动作片领域,可见这也是她的热情所在。

整个《古墓丽影》都是基于同名游戏改编而来,粉丝基础超级大,剧情是关于劳拉执行了一个基本是送死的任务,为的就是寻找一个神秘物体,改变人类的未来。

这部电影也是她少有的和父亲一起合作的电影,而且片中大部分的特技都是她亲自上阵完成的。

《天算不如人算》

美貌动人的金发妞莱妮是个电视台记者,她接到任务要去采访一个四海为家到处流浪的灵媒,原本只是作为一个趣味采访,想让这个人预测下明天的体育比赛会有什么结果,可这个灵媒却说虽然莱妮的事业一帆风顺,她的生命和灵魂却毫无意义,而且她大限将至。

虽然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和口碑都很平平,但却是朱莉演的为数不多的浪漫喜剧之一,而且造型美成这样的简直太惊艳!

《史密斯夫妇》

《史密斯夫妇》是她的另一种尝试,将朱莉熟悉的爱情片和动作片结合起来。

虽然电影本身很成功,但电影的内容远没有另一件事情的影响大,就是让朱莉和布拉德·皮特走到了一起,而皮特当时是和詹妮弗·安妮斯顿结婚的。

这件事一向被看成是好莱坞丑闻,即便现在两人已经离婚了,提起这部电影也总是会离不开这件事。

《换子疑云》

《换子疑云》无疑是她最成功的角色之一,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朱莉扮演的女主,她的孩子被一个男人绑架,最后才发现对方是变态连环杀手。

而就在孩子依旧丢失,凶手尚未落网的期间,警察居然用另一个孩子冒名顶替说是她的孩子,但天下哪个妈妈会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呢?尽管她坚持说那不是她的孩子,可警方却以精神问题为由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而她直到去世都没找到自己的孩子。

《特工绍特》

《特工绍特》是一部比《古墓丽影》更激烈的动作片,电影以朱莉扮演的情报局特工绍特遭受酷刑的场面开始,虽然听起来好像是复联里寡姐刚出场时候的样子,但其实剧情还是打不相同的。

绍特到底是一个忠实的特工,还是一个间谍?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所有动作特技都是她亲自上阵的。

《沉睡魔咒》

虽然很多人看不出来,但片中朱莉扮演的玛琳菲森其实是个女权主义者,诚实、有爱心却也能依靠自己强大的能力保护自己的家园。

电影看上去是讲述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邪恶女巫,她诅咒睡美人,只有真爱之吻才能唤醒她,可爱是不分种类的,多年来从小把爱洛公主照顾到大的玛琳菲森早已成为了她母亲一般的存在。

有什么好看的老的影视推荐?

以下电影都是我看过的一些经典的电影,很多都是看了多遍的:

《霸王别姬》1924年冬天,9岁的小豆子被作妓女的母亲切掉右手上那根畸形的指头后进入关家戏班学戏。戏班里只有师兄小石头同情关照小豆子。十年过去了,在关师傅严厉和残酷的训导下,师兄二人演技很快提高,小豆子取艺名程蝶衣(张国荣饰演),演旦角;小石头取艺名段小楼(张丰毅饰),演生角。俩人合演的《霸王别姬》誉满京城,师兄二人也红极一时。二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可能年幼时的你们,会觉得这部电影特别低级粗糙,会鄙视里面一些猥琐桥段,但是,相信长大后意识到求而不得的滋味的你们,会突然懂了这部电影,会认为《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最好的搞笑电影。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真爱伴我行》,但我觉得还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更加合适,这个名字就像在将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吸引人们去观看。影片以主人公雷纳多的视角进行叙述,讲述了十三岁的他在一个名叫西西里的小岛上遇到了此生最难忘的女人——玛莲娜并被她深深吸引,最后却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玛莲娜掉进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的故事。片中为我们大量呈现了西西里岛的美丽风景,却无法改变影片里沉重压抑的氛围,玛莲娜被这个镇上所有的男人觊觎,被女人们诋毁,这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与性感,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总结是“美丽无罪”,这其实也表现了玛莲娜的悲惨遭遇。

《功夫》拍摄于2004年,周星驰主演的《功夫》,今天看来,却是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一部教育片。重温之后,不由得感叹一部黑社会题材的功夫喜剧竟然隐藏了这么多丰富的内涵。

《东成西就》这是一部喜剧色彩非常强烈的影片。电影夸张地颠覆了支撑武侠电影的某些理念。这部电影中主宰人物行为的不再是义,而是梦想:金轮公主为报仇,欲取真经练神功;多情东邪为美女,一心除恶;欧阳峰梦想当国王,洪七梦想与表妹成亲等等。与这些梦想相比,匡扶正义、重义轻生在电影里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影片的结尾,击败邪恶的也不再是侠士,而是虚无的神仙。

以下电视剧都是我看过的一些经典的影视:

2002年有一部电视剧曾掀起了内地开拍武侠剧风潮,他是改编自香港漫画家马荣成的经典武侠同名漫画,就是这部《风云雄霸天下》

95版《神雕侠侣》可谓是最经典的一版,不仅超越了之前的老版,而且至今也没有被后者超越。同样,古天乐与李若彤也成为了杨过和姑姑的代名词。

《碧血剑》根据金庸的同名武侠小说改编,主要讲述袁承志华山学艺,得夏雪宜金蛇秘笈及藏宝图,练就一身好武功。十二年后下山刺杀皇帝未成。后找到宝藏献给闯王,助闯军攻破紫禁城。不久大顺腐败,清军入关。袁承志悲恨参半,徒感凄凉。看透政治兴亡,携青青及一众兄弟远赴海外。

短篇伤感小故事?

故事一

男生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喂!你怎么了?”女孩推推他。“我喜欢上一个女生了呢。”女生愣住了。“你说,她会不会也喜欢我呢?”女生转过身,强忍着泪水:“不知道。”男孩推推她:“怎么了你?不会喜欢我吧?”女生强扯出一抹微笑,“当然不是。””男孩叹了口气:“哎看来我是单恋呢。”

故事二

他给了她一个承诺,如果,一年后你还未有喜欢的人,我就回来娶你。她等啊等,盼啊盼。一年后。他回来了,只是身边多了另外一个妖艳女子。他看着她轻笑:没想到我的一个玩笑你却当真,真是笨蛋啊。她微笑着看着他们,说:其实我早就不爱你了,我只是来说声祝你们幸福。然后转身离开。

故事三

那天,她跟他说分手,他说我会一直等你的,等你回头,她笑笑,无语,心想:怎么可能,只是说说而已。五十年后,她从同学那里知道他已经去世,终身未娶,原来,他一直都在等她,而她一直都不知道。

有没有一部电影作品你觉得被低估了?

《隐藏人物》

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再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有色人种女科学家们对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这双重压迫的极力抗争,以及对于人类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很燃很带感!

✦背景: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从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后,黑人在美国的地位更加低微,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歧视是常事。

✦人物介绍:

上图中左一是本片第一女主凯瑟琳·约翰逊。

凯瑟琳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10岁被老师发掘,直接升入黑人最好的高中,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家。

凯瑟琳跟其他两位优秀的黑人女士多萝西·沃恩(图一中间) 、玛丽·杰克逊(图一右)相交甚好。

✦职位介绍:

凯瑟琳任职于美国航天局西部计算组。

多萝西是美国航天局计算组主管,干着主管的活儿,却没名也没钱。

玛丽也是一位数学家,是凯瑟琳的同事,美丽又要强。

工作调动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对1961年的美国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总统一直敦促航天局负责人尽快制造出载人火箭。但测试屡屡失败,负责人大发雷霆,开始寻找更加专业的人员。

优秀的数学家玛丽首先被指定入选,然后作为部门“老人”的多萝西又推荐了数学天才凯瑟琳。

多萝西申请部门主管这个职位已经有些时日,但迟迟没有收到答复,她便跑去追问主管,结果主管的回答让她大失所望。

出任新职

进入新岗位的玛丽表现一如既往地出色,上司十分欣赏她。

甚至建议她做工程师,但玛丽因为自己是黑人根本不敢往那方面去想,上司一直努力她要勇敢尝试。

凯瑟琳这边就没那么顺利了。上班的第一天被当作清洁工也就算了,连厕所都不能跟白人女同事上同一个,要跑到半英里外的公共厕所,给的资料数据都是加密过的。

PS:此处活捉一枚客串白人同事的“谢耳朵”。

认识吉姆

凯瑟琳是单身母亲,上班的时候三个孩子由母亲照料。她的2个好闺蜜试图撮合她跟高大威猛的国民警卫队队员吉姆在一起。这是整部电影中唯一的一条感情线。

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凯瑟琳和吉姆一边散步一边互相了解。

本来是个美好的时刻,但此刻的美好被吉姆的一句话打破。

本来对吉姆印象还不错的凯瑟琳瞬间被这句话点燃,她终止了吉姆的话,然后发表了一番高能的言论把吉姆说的目瞪口呆,她认真而骄傲地说:

说完之后凯瑟琳潇洒地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愕然地吉姆。

凯瑟琳得到重任

回到工作中的凯瑟琳仍然每天被白人同事所刁难。他们自信满满,坚信自己的数据没问题,根本不需要瑟琳娜的审核。

直到凯瑟琳自己在黑板上演算的结果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结果一直是错误的。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白人努力了那么久都做不到的事情被一个新来的黑人姑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她们甚至怀疑过她是间谍。

大Boss哈里森先生在听过凯瑟琳的解释和排除了对她身份的怀疑之后,选择了相信这个聪明的姑娘,开放了所有权限给凯瑟琳。

两闺蜜遭遇歧视

当这边厢凯瑟琳的歧视得到缓解之时,她的闺蜜却陷入了不幸:玛丽并告知不允许参加工程师训练计划。

玛丽据理力争,说所有合格的申请者都有资格得到那个位置。但是米彻尔却告诉她学历不够,然而想深造的学校并不收取黑人学生…

与此同时,多萝西带着孩子去白人的图书馆被赶出。这世界处处充满着对黑人的歧视。

来自吉姆的道歉

在生日派对上,吉姆被邀请而来。大家都在跳舞的时候,吉姆走过去跟凯瑟琳打招呼,并邀请她跳舞。

跳舞之际,他诚恳地向凯瑟琳道歉。他说他低估了凯瑟琳、以及向凯瑟琳这样的女性。他应该尊重她们。

这次和好之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凯瑟琳的妈妈和孩子们也很喜欢吉姆,不久之后两人便订婚了。

历史性的转变

这时,电视里播出了俄罗斯载人火箭发射并绕地球一周的新闻,这更加增大了美国政府和航天局的压力,他们必须尽快成功,送载人火箭升空。

接下来就是一次次地测试,一次次地失败,寻找原因继续测试。凯瑟琳开始不停加班的日子。

在每个人都在加班的时刻,凯瑟琳常常一消失就40分钟,哈里森先生经常在要数据的时候找不到她,便跑去质问凯瑟琳为什么。

刚因为去厕所被淋了个透的凯瑟琳终于爆发了!她情绪激动地告诉哈里森先生这个地方对黑人的诸多不公平。

哈里森先生听完之后沉默了,他没想到的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黑人来说是如此大的伤害。

然后,他当着众人的面,撕掉了水壶上的“黑人专用”标签,砸掉了厕所门上的“有色人种专用女厕”标志。

(看到这个地方真的很振奋人心,鼻子一酸)

(哈里森先生真的帅爆了有没有!!!)

与此同时,玛丽拿到了法院批准,她说服了法官允许她进入白人学校学习专业课程以便成为工程师。她是第一个在白人课堂上学习的女性,也将成为美国第一个黑人女性工程师。

同时,大型计算机IBM也即将投入使用,IBM的使用意味着人工计算将被抛弃,也意味着多萝西所在的整个计算部门将解散。多萝西不想失业,她带领着整个部门的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

独立钟7号发送成功

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独立钟七号成功发射,美国媒体大肆宣扬,举国欢腾,总统发表演讲的时候甚至宣布了下一步计划是登月。

然而问题来了,独立钟降落在海面上之后,尽管宇航员安装救出,但独立钟的太空舱却不见了。美国当局再次对NASA施以压力。

NASA所有工作人员扛着巨大压力进行新一轮的尝试。因为凯瑟琳没有通行证,所以跟不上数据的更新,经常做一些无用功。无奈之下,她申请参加会议。

哈里森先生犹豫了一会,最终决定同意让凯瑟琳参加会议。这应该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五角大楼参加内部会议的黑人女性。

当然,凯瑟琳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用她的超速运算和极其精准的数据征服了在场所有人,尤其是即将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

IBM设备运送过来有一段时间了,但并没有人会使用它,这时,多萝西得到邀请前来操作IBM,还想办法把即将失业的其他部门同事一起带进了新部门。

而另一边,玛丽也进入了课堂学习新的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做准备。

凯瑟琳被调回原职

无数个加班和测试之后,终于到了友谊7号即将升空的日子,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当然,凯瑟琳解决了大部分的数据问题。

然而IBM正式投入使用之后,部门将不再需要手工计算人员,凯瑟琳被迫离开。

而此时哈里森已经很不舍得这位黑人数学天才的离开,所以在她离开前他跟其他同事一起送了一条珍珠项链给她,因为她说过她买不起珍珠项链。

调回原来部门的凯瑟琳终于有时间结婚,成为美丽的新娘。

友谊7号成功归来

今天是友谊七号发射的日期,大家聚在一起听广播。等待着见证历史性的一刻。

也许是因为IBM刚刚投入使用还有很多Bug,今天的数据出来之后发现IBM计算的数据与昨天的不同。这时整个太空工作组都乱套了,根本不知道哪个数据是正确的。

哈里森打给宇航员告诉了他这个事实,宇航员再三要求一定要凯瑟琳确认过数据之后再发射。然后太空组的工作人员一溜小跑着去找凯瑟琳。

凯瑟琳用最快的时间算出了着陆地点。终于,友谊7号顺利升空,并开始按照计划、尝试绕地球运转7周。当然,最终只完成了3圈。

尽管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家一度以为宇航员可能回不来了,但最终还是顺利归来。

结 局

作为这样一部优秀的黑人励志电影的结尾,导演安排了几个简单的画面加配文来打动我们,并对三个伟大的女人的未来做了一个介绍。

玛丽·杰克逊:

多萝西·沃恩:

第一女主凯瑟琳·约翰逊:

从此以后,作品署名中带有她的名字。

之前连咖啡壶都不允许她用的白人同事会给她端咖啡。

她参与了阿波罗2号登月球任务。

2016年,美国航天局为她建造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计算大楼。

为庆祝她跟吉姆结婚56周年纪念日,国家为她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

简 评

《隐藏人物》看完之后会觉得很过瘾,尤其看到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会拍手叫好。三位女主演的表现强韧而有力,电影呈现的这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很令人震惊。

杨绛和钱钟书的小故事?

这个是杨绛为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序文的一部分,里边有很多他们夫妻之间以及钱钟书的亲人之间的故事,一直觉得这个序文很好,可惜网上很难找到完整版,对付看吧!

一 钱钟书写《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 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他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动。后来他对这部小说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满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过这是后话了。 钟书选注宋诗,我曾自告奋勇,愿充白居易的“老妪”——也就是最低标准;如果我读不懂,他得补充注释。可是在《围城》的读者里,我却成了最高标准。好比学士通人熟悉古诗文里词句的来历,我熟悉故事里人物和情节的来历。除了作者本人,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该是我了。 钟书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华初识,一九三三年订婚,一九三五年结婚,同船到英国(我是自费留学),一九三七年秋同到法国,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国。我母亲一年前去世,我苏州的家已被日寇抢劫一空,父亲避难上海,寄居我姐夫家。我急要省视老父,钟书在香港下船到昆明,我乘原船直接到上海。当时我中学母校的校长留我在“孤岛” 的上海建立“分校”。二年后上海沦陷,“分校”停办,我暂当家庭教师,又在小学代课,业余创作话剧。钟书陷落上海没有工作,我父亲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授课的钟点让给他,我们就在上海艰苦度日。 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非常高兴,催他快写。那时他正偷空写短篇小说,怕没有时间写长篇。我说不要紧,他可以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恰好我们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据钱家的“坟上风文”,不旺长房旺小房;长房往往没有子息,便有,也没出息,伯父就是“没出息”的长子。他比钟书的父亲大十四岁,二伯父早亡,他父亲行二,叔父行四,两人是同胞双生,钟书是长孙,出嗣给长房。伯父为钟书连夜冒雨到乡间物色得一个壮健的农妇;她是寡妇,遗腹子下地就死了,是现成的好奶妈(钟书称为“姆妈”)。姆妈一辈于帮在钱家,中年以后,每年要呆呆的发一阵子呆,家里人背后称为“痴姆妈”。她在钟书结婚前特地买了一只翡翠镶金戒指,准备送我做见面礼。有人哄她那是假货,把戒指骗去,姆妈气得大发疯,不久就去世了,我始终没见到她。 钟书自小在大家庭长大,和堂兄弟的感情不输亲兄弟。亲兄弟、堂兄弟共十人,钟书居长。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没个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我们无锡人所谓“痴”,包括很多意义:疯、傻、憨、稚气、呆气、淘气等等。他父母有时说他“痴颠不拉”、“痴舞作法”、“呒著呒落”(“著三不著两”的意思——我不知正确的文字,只按乡音写)。他确也不像他母亲那样沉默寡言、严肃谨慎,也不像他父亲那样一本正经。他母亲常抱怨他父亲“憨”。也许钟书的“痴气”和他父亲的憨厚正是一脉相承的。我曾看过他们家的旧照片。他的弟弟都精精壮壮,唯他瘦弱,善眉善眼的一副忠厚可怜相。想来那时候的“痴气”只是稚气、呆气,还不会淘气呢。 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他出世那天,恰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已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可是周岁有了“钟书” 这个学名,“仰先”就成为小名,叫作“阿先”。但“先儿”、“先哥”好像“亡儿”、 “亡兄”,“先”字又改为“宣”,他父亲仍叫他“阿先”。(他父亲把钟书写的家信一张张帖在本子上,有厚厚许多本,亲手帖上题签“先儿家书(一)(二)(三)……”;我还看到过那些本子和上面贴的信。)伯父去世后,他父亲因钟书爱胡说乱道,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说话的意思。钟书对我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这也许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我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克制作用。 伯父“没出息”,不得父母欢心,原因一半也在伯母。伯母娘家是江阴富户,做颜料商发财的,有七八只运货的大船。钟书的祖母娘家是石塘湾孙家,官僚地主,一方之霸。婆媳彼此看不起,也影响了父子的感情。伯父中了秀才回家,进门就挨他父亲一顿打,说是“杀杀他的势气”;因为钟书的祖父虽然有两个中举的哥哥,他自己也不过是个秀才。钟书不到一岁,祖母就去世了。祖父始终不喜欢大儿子,钟书也是不得宠的孙子。 钟书四岁(我纪年都用虚岁,因为钟书只记得虚岁,而钟书是阳历十一月下旬生的,所以周岁当减一岁或二岁)由伯父教他识字。伯父是慈母一般,钟书成天跟着他。伯父上茶馆,听说书,钟书都跟去。他父亲不便干涉,又怕惯坏了孩子,只好建议及早把孩子送入小学。钟书六岁入秦氏小学。现在他看到人家大讲“比较文学”,就记起小学里造句:“狗比猫大,牛比羊大”;有个同学比来比去,只是“狗比狗大,狗比狗小”,挨了老师一顿骂。他上学不到半年,生了一场病,伯父舍不得他上学,借此让他停学在家。他七岁,和比他小半岁的常弟钟韩同在亲戚家的私塾附学,他念《毛诗》,钟韩念《尔雅》。但附学不便,一年后他和钟韩都在家由伯父教。伯父对钟书的父亲和叔父说: “你们两兄弟都是我启蒙的,我还教不了他们?”父亲和叔父当然不敢反对。 其实钟书的父亲是由一位族兄启蒙的。祖父认为钟书的父亲笨,叔父聪明,而伯父的文笔不顶好。叔父反正聪明,由伯父教也无妨;父亲笨,得请一位文理较好的族兄来教。那位族兄严厉得很,钟书的父亲挨了不知多少顿痛打。伯父心疼自己的弟弟,求了祖父,让两个弟弟都由他教。钟书的父亲挨了族兄的痛打一点不抱怨,却别有领会。他告诉钟书:“不知怎么的,有一天忽然给打得豁然开通了。” 钟书和钟韩跟伯父读书,只在下午上课。他父亲和叔父都有职业,家务由伯父经管。每天早上,伯父上茶馆喝茶,料理杂务,或和熟人聊天。钟书总跟着去。伯父化一个铜板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吃(据钟书比给我看,那个酥饼有饭碗口大小,不知是真有那么大,还是小儿心目中的饼大);又化两个铜板,向小书铺子或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家里的小说只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正经小说。钟书在家里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这类小说,把“同呆 子”读如“岂子”,也不知《西游记》里的“呆子” 就是猪八戒。钟书小时候,中药房卖的草药每一味都有两层纸包裹;一张白纸,一张印着药名和药性。每服一付药可攒下一叠包药的纸。这种纸干净、吸水,钟书大约八、九岁左右常用包药纸来临摹他伯父藏的《芥子园画谱》,或印在《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中之画”。他为自己想出一个别号叫“项昂之”——因为他佩服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项羽的气概。他在每幅画上挥笔署上“项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他大约常有“项昂之”的兴趣,只恨不善画。他曾央求当时在中学读书的女儿为他临摹过几幅有名的西洋淘气画,其中一幅是《魔鬼临去遗臭图》(图名是我杜撰),魔鬼像吹喇叭似的后部撒着气逃跑,画很妙。上课画《许眼变化图》,央女儿代摹《魔鬼遗臭图》,想来也都是“痴气”的表现。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我只有一次见到他苦学。那是在牛津,论文预试得考“版本和校勘”那一门课,要能辨认十五世纪以来的手稿。他毫无兴趣,因此每天读一本侦探小说“休养脑筋”, “休养”得睡梦中手舞脚踢,不知是捉拿凶手,还是自己做了凶手和警察打架。结果考试不及格,只好暑假后补考。这件补考的事,《围城》英译本《导言》里也提到。钟书一九七九年访美,该译本出版家把译本的《导言》给他过目,他读到这一段又惊又笑,想不到调查这么精密。后来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君来见,才知道是他向钟书在牛津时的同窗好友Donald Stuart打听来的。胡志德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钱钟书》里把这件事却删去了。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这一串孩子挨肩儿都相差两岁,常在一起玩。有些语言在“不文明”或“臭”的边缘上,他们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钟书变着法儿,或作手势,或用切口,诱他们说出来,就赖他们说“坏话”。于是一群孩子围着他吵呀,打呀,闹个没完。他虽然挨了围攻,还俨然以胜利者自居。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在她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他又对女儿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圆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圆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圆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里去了。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解放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钟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钟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

钟书上了四年高小,居然也毕业了。钟韩成绩斐然,名列前茅;他只是个痴头傻脑、没正经的孩子。伯父在世时,自愧没出息,深怕“坟上风水”连累了嗣给长房的钟书。原来他家祖坟下首的一排排树高大茂盛,上首的细小萎弱。上首的树当然就代表长房了。伯父一次私下化钱向理发店买了好几斤头发,叫一个佃户陪着,悄悄带着钟书同上祖坟去,把头发埋在上首几排树的根旁。他对钟书说,要叫上首的树荣盛,“将来你做大总统。”那时候钟书才七八岁,还不懂事,不过多少也感觉到那是伯父背着人干的私心事,所以始终没向家里任何别人讲过。他讲给我听的时候,语气中还感念伯父对他的爱护,也惊奇自己居然有心眼为伯父保密。钟书十四岁和钟韩同考上苏州桃坞中学(美国圣公会办的学校)。父母为他置备了行装,学费书费之外,还有零用钱。他就和钟韩同往苏州上学,他功课都还不错,只算术不行。

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钟书寒假回家没有严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的《华网书库》、《红玫瑰》、《紫萝兰》等刊物姿意阅读。暑假他父亲归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轮船,转辗回家,假期已过了一半。他父亲回家第一事是命钟书钟韩各做一篇文章;钟韩的一篇颇受夸赞,钟书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钟书忍笑向我形容他当时的窘况:家人都在院子里乘凉,他一人还在大厅上,挨了打又痛又羞,呜呜地哭。这顿打虽然没有起“豁然开通”的作用,却也激起了发奋读书的志气。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他有时不按父亲教导的方法作古文,嵌些骈骊,倒也受到父亲赞许。他也开始学着作诗,只是并不请教父亲。一九二七年桃坞中学停办,他和钟韩同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无锡铺仁中学,钟书就经常有父亲管教,常为父亲代笔写信,由口授而代写,由代写信而代作文章。钟书考入清华之前,已不复挨打而是父亲得意的儿子了。一次他代父亲为乡下某大户作了一篇墓志铭。那天午饭时,钟书的姆妈听见他父亲对他母亲称赞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风报信,当着他伯母对他说:“阿大啊,爹爹称赞你呢!说你文章做得好!”钟书是第一次听到父亲称赞,也和姆妈一样高兴,所以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

我常见钟书写客套信从不起草,提笔就写,八行笺上,几次抬头,写来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钟书说,那都是他父亲训练出来的,他额角上挨了不少“爆栗子”呢。钟书二十岁伯母去世。那年他考上清华大学,秋季就到北京上学。他父亲收藏的“先儿家书”是那时候开始的。他父亲身后,钟书才知道父亲把他的每一封信都贴在本子上珍藏。信写得非常有趣,对老师、同学都有生动的描写。可惜钟书所有的家书(包括写给我的),都由“回禄君”收集去了。

钟书在清华的同班同学饶余威一九六八年在新加坡或台湾写了一篇《清华的回忆》①,有一节提到钟书:“同学中我们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是考试时总是第一,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据钟书告诉我,他上课也带笔记本,只是不作笔记,却在本子上乱画。现在美国的许振德君和钟书是同系同班,他最初因钟书夺去了班上的第一名,曾想揍他一顿出气,因为他和钟书同学之前,经常是名列第一的。一次偶有个个能解决的问题,钟书向他讲解了,他很感激,两人成了朋友,上课常同坐在最后一排。许君上课时注意一女同学,钟书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在同班同学里颇为流传,钟书曾得意地面给我看。一年前许君由美国回来,听钟书说起《许眼变化图》还忍个住大笑。 ①《清华大学第五级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一九八四年出版)转载此门,饶君已故。

钟书小时候,中药房卖的草药每一味都有两层纸包裹;一张白纸,一张印着药名和药性。每服一付药可攒下一叠包药的纸。这种纸干净、吸水,钟书大约八、九岁左右常用包药纸来临摹他伯父藏的《芥子园画谱》,或印在《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中之画”。他为自己想出一个别号叫“项昂之”——因为他佩服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项羽的气概。他在每幅画上挥笔署上“项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他大约常有“项昂之”的兴趣,只恨不善画。他曾央求当时在中学读书的女儿为他临摹过几幅有名的西洋淘气画,其中一幅是《魔鬼临去遗臭图》(图名是我杜撰),魔鬼像吹喇叭似的后部撒着气逃跑,画很妙。上课画《许眼变化图》,央女儿代摹《魔鬼遗臭图》,想来也都是“痴气”的表现。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我只有一次见到他苦学。那是在牛津,论文预试得考“版本和校勘”那一门课,要能辨认十五世纪以来的手稿。他毫无兴趣,因此每天读一本侦探小说“休养脑筋”,“休养”得睡梦中手舞脚踢,不知是捉拿凶手,还是自己做了凶手和警察打架。结果考试不及格,只好暑假后补考。这件补考的事,《围城》英译本《导言》里也提到。钟书一九七九年访美,该译本出版家把译本的《导言》给他过目,他读到这一段又惊又笑,想不到调查这么精密。后来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君来见,才知道是他向钟书在牛津时的同窗好友Donald Stuart打听来的。胡志德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钱钟书》里把这件事却删去了。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这一串孩子挨肩儿都相差两岁,常在一起玩。有些语言在“不文明”或“臭”的边缘上,他们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钟书变着法儿,或作手势,或用切口,诱他们说出来,就赖他们说“坏话”。于是一群孩子围着他吵呀,打呀,闹个没完。他虽然挨了围攻,还俨然以胜利者自居。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在她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他又对女儿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圆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圆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圆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里去了。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解放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钟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钟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新书总会从意外的途径到他手里。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钟书和我父亲诗文上有同好,有许多共同的语言。钟书常和我父亲说些精致典雅的淘气话,相与笑乐_一次我父亲问我:“钟书常那么高兴吗?”“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

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钟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世伤生”的钟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钟书。我们俩日常相处,他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再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常能从中体味到《围城》的笔法。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可是他毕竟不是个不知世事的痴人,也毕竟不是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所以小说里各个细节虽然令人捧腹大笑,全书的气氛,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

钟书写完了《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一九五七年春,“大鸣大放”正值高潮,他的《宋诗选注》刚脱稿,因父病到湖北省亲,路上写了《赴鄂道中》五首绝句,现在引录三首:“晨书瞑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碧海掣鲸闲此手,祗教疏凿别清浑。”“奕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驻车清旷小徘徊,隐隐遥空蹍薄雷。脱叶犹飞风不定,啼鸠忽噤雨将来。”后两首寄寓他对当时情形的感受,前一首专指《宋诗选注》而说,点化杜甫和元好问的名句(“或看悲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据我了解,他自信还有写作之才,却只能从事研究或评论工作,从此不但口“噤”,而且不兴此念了。《围城》重印后,我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毋悔。”这几句话也许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笺注吧。

我自己觉得年纪老了;有些事,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知道。我要乘我们夫妇都健在,一一记下。如有错误,他可以指出,我可以改正。《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却全是事实。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