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交友平台,黄岛信息港怎么发布消息?
青岛交友平台,黄岛信息港怎么发布消息?
黄岛信息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布消息:可以通过黄岛信息港官网、微信公众号、APP等方式发布消息黄岛信息港是青岛市黄岛区政府主办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为黄岛区和周边地区提供政务、民生、文化等各类信息服务,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消息,方便群众获取信息。除了上述方式,黄岛信息港还支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种角色的注册和发布,实现多元化的信息互动,更好地服务广大用户。想要发布消息,可以先注册账号,按照相应规则进行填写、审核等操作即可。同时,黄岛信息港也欢迎各类信息投稿和建议意见,为打造更好的信息平台贡献力量。
怎么感觉日子越过越没意思了呢?
我就是越过越没意思,经常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还玻璃心,整天胡思乱想的,别人无意间说的话,我也会想上一整天,感觉自己在不停的内耗,我现在都要抑郁了[送心]
还真是这样的,我也觉得自己越过越没意思了!
就感觉呀,这大半生中平平庸庸的,一晃就年过半百了!也没做成什么大事,也没过成自己的想要的样子,想想都窝火,始终都没有实现财富自由,时间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能随心所欲的活着,想想都不甘心,又很无奈。
就发现这日子越过越没了兴趣和快乐,更别谈什么激情了!
记得小时候不是这样的,虽然从小出生在农村的穷人家,七十年代的农村都很贫穷,最难过的日子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到了夏末,妈妈要出去管邻居借米下锅,即使都那样的条件,我们依然觉得很快乐,总是一天疯疯闹闹,无忧无虑的。
从来没觉得借别人家米吃丢人,没面子,因为那时候家家都那样,互相往来,窜互着帮助,所以谁也不笑话谁。
感觉那时候的人们思想单纯,生活简单,没有太多的欲望,没什么攀比心理,只要吃饱穿暖,不挨饿,有饭吃就满足了。
况且家里一切的疑难杂症都有父母负重前行,我们小孩子根本不用操心。除了每天读书以外,放学了就写作业,写完了帮家里干点农活,比如放大鹅,拔猪草,给鸡挖苦菜等等,干完这些活,时间就属于自己的了,然后就找村里的小伙伴去玩,玩的不亦乐乎,昏天黑地,吃晚饭的时候,父母不喊好几遍都不带回家的。
晚上做好饭了,妈妈就站在村口,一遍一遍地喊着我和弟弟的小名,让我们快点回家吃饭,说再不回来就凉了!那时也没有手机,就靠着大声呼喊传话[捂脸]
虽然我们正玩在兴头上,实在是没玩够,但还是听妈妈的话赶紧往家跑,怕回去太晚了挨骂。
记得小时候一样玩具都没有,但是我们过得超级开心快乐又充实,最爱玩的就是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躲猫猫,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沾粘糕,想想那些小游戏真是太刺激了!每个孩子都逗得咯咯大笑,前仰后合的,玩的时候就忘记了一切烦恼。
跑回到家里就看见爸爸在用收音机聚精会神的坐在炕边听着小说,妈妈在做着针线活(给我们做鞋子)还乐呵呵的让我们吃饭,告诉爸爸给我们把饭盛好,并让我们多吃点,说正在长身体,没好吃的也得吃饱。
一家人的日子就这么简简单单,其乐融融,各司其职,没有攀比,没有猜忌,更没什么欲望。
既不向往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不向往诗和远方,爸爸妈妈也没说吃什么好的,穿什么漂亮的衣服,那时的人活得真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吃饱了,不挨冻,有个小房子能过夜,人们就满足了!
平时吃的就是家常便饭,地产蔬菜,自给自足,最好的饭菜就是能吃上鸡蛋,豆腐,那就是美食了!
平常日子是吃不上肉的,吃肉只能等端午节和中秋节,还有过年才能吃上几顿肉,物以稀为贵,偶尔吃顿肉解解馋,那叫一个香啊!香的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甭提多过瘾,多渴望了!感觉那样的生活才弥足珍贵,让人有盼望,有期待,有奔头。
再看看现在,天天有肉吃,有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住,出门还有车代步,衣服多的柜子都装不下,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把快乐弄丢了,越过越没劲了!
虽然现在的娱乐平台和社交软件很多,搞笑无处不在,但就是没有以前的那种感觉了!再也找不回儿时的美好过往了!
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热情和兴趣,友友们说说问题出在哪了呢[what][what]
多年不见的同学请我去吃饭?
请人吃饭,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表示对被邀请者的尊重,一般至少提前一天预约告知。
临时起意打电话被邀请的,一般都是垫桌腿的(人家原来请吃饭的人没去,或者,人家吃饭时,聊着聊着,聊到一起,临时起意,才打电话邀请你的)。
题主所言的情况,按理就应该属于对方临时起意地邀请你,很显然是没有诚意的,这种饭局,没劲。
聚餐,吃的就是一个心情。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聚餐时,跟什么人推杯换盏,决定了桌子上食客这一餐吃饭时的心情。
如果桌子上团团围坐的,都是自己不喜欢或看着别扭的人,这一餐吃下来,心情不能好。
如果是喝酒了,这种情形下,也很容易喝醉,失态。
如果是我,接到同学约餐,但是,到达目的地后,发现满桌狼藉——人家已经推杯换盏很久了!
这种情形下,我不会坐下去吃这顿饭的。
我会找个理由,礼貌的拒绝邀请,而且,马上抽身离开。
不仅如此,对于这种对自己没有最起码尊重的同学,以后,我会敬而远之,不会再联系,也不会再接受其类似的邀请。
对于不尊重自己的人,最好的回敬是:我不搭理你!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诚信,彼此尊重。
不尊重你的人,没有必要去为他(她)捧臭脚。
人与人之间,贵在交心。酒肉朋友,十有八九都是势力小人,这样的人,不值得交。
30岁在青岛一家三口月收入一万?
30多岁的年记-一家3口、每月收入一万,让我打算让我过,我感到我能把生活打理成一个中上等的生活,设有房贷,每月我能攒4千5到5仟元钱。我每天在市场买有机好菜比超市又好又便宜,吃着放心、肉类到超市买放心,吃最好的排骨、和猪肉,不多吃、一周吃二次,多吃鱼、不一定是大鱼,只要自己愿吃就行、一周吃3到4次,早晨饭吃农产品、有地瓜,芋头、土豆,一个鸡蛋、喝一碗奶,吃一点面食、很少到外面饭点吃饭,不是没钱,是不敢出去吃、怕有地沟油,有时也能和朋友、同学聚一聚,那可要精选细挑看那里合适吃饭啊、穿衣不太讲究,不穿大品牌、可要穿舒服的,纯棉的啦、尤其内衣,穿好的、亲撤回戚朋友该怎么交往怎么交往,从不怠慢。甚别他们还大方、我就是这样安排生活、这样过日孑。
最让人无语的真实案件有哪些?
20块钱引发的血案,作案目标是漂亮的离异少妇,同居女子反成替罪羊,案发时凶手却早在狱中,办案民警都惊呼“没想到”。
陕西这起2005年的离奇案件,经过今日说法播出之后,一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不仅案情峰回路转,盗窃案、失踪案、人命案、顶包案多起案件交织在一起,线索还多次被中断。后来邀请陕西省知名的刑侦专家前来破案,再加上多年来刑事痕迹技术的进步,最终犯罪嫌犯人被绳之以法。
01:接到报案电话2005年12月16日,定边公安局接到了一位叫万红(化名)女士的电话。
两天前自己出了一趟差,回来以后发现金项链,相机还有700元现金不见了。
接到报警后,民警驱车前往,但很快发现,这起盗窃案件又有些“不同寻常”。
首先屋内很整洁,没有被翻动的迹象,门窗也没有撬过的痕迹,被盗的财物并不多,不太符合盗窃案的特点。
另外,这是封闭式小区,院子外有两米高的围墙,门卫有一位中年阿姨,晚上小区会关门,那么小偷又是如何进入的呢?
万红还提到了跟自己同住的“乔丽”,她是万红的选房侄女,在当地的一家通信公司工作。
这个女孩一直找不着,人也不知去向,电话也打不通,似乎偷窃案跟她有关。
民警又来到乔丽的单位,同事说她有些内向,平时独来独往,但和同事的关系还算可以。
乔丽也有三天没来上班,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的状态,也就说在万红出差那天,乔丽就失去了联系。
乔丽的父母亲戚认为,乔丽从小成绩很好,在财贸学校还入了党,她现在有工作,并不缺钱,家里也没有急用钱的地方,有什么理由去偷窃呢?
不相信乔丽盗窃的还有警方,在乔丽卧室的门口放着一串钥匙和一个手提包,枕头下还有一本5000元的存折。
如果要走,至少也要带上手提包和存折。
警方又去查询了乔丽的通话记录,最后两个是打给父母的,当天17点打给了父亲,通电话中没感到有什么异常。
在18点多母亲接到了电话,但乔丽没有说话,那边很嘈杂,以为是信号不好,回拨过去就已经打不通了。
案情到了这一步,似乎乔丽当天回到家后,就遇到了突发性的事情。
警方也觉得这个案子有问题,不像普通的失踪案,走访了邻居,都表示当天没有发现异常,乔丽又是刚住进来不久,有人甚至对乔丽一点印象没有。
02:不是简单的失踪案在外面打听不到什么信息,又向报案人万红询问,家里有没有反常之处?
后来,万红说了两件事:
原本客厅的墙角有一个大立柜,上面一个大的黑色旅行箱不见了。另外就是原本放在厨房的菜刀,突然跑到储物柜的上面去了。把“菜刀、旅行箱”跟“乔丽的失踪”联系到了一起,警方立即对乔丽的居住地,进行了第二次侦查。
结果还真有重大发现,在卫生间瓷砖与瓷砖的缝隙里看到了小量的血迹,门后的瓷砖上也看到了一些若隐若现的血迹。
取样回去做了检测,结果显示正是乔丽的血迹,警方觉得这个案件开始不简单了,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对乔丽所在的小区,又进行第三次侦查。
这次侦查发现原本在房间里的凳子,却出现在了楼梯口,再反观小区每天23:00会关门,有2米多的围墙,会不会有人想越墙出去呢?
警方检查了围墙四周,并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又向门卫打听情况。
凌晨两三点,确实有一个20多岁,1米7左右,说着西安口音的陌生男子,说是里面的住户,让门卫开门。
鉴于这个情况,警方开始排查乔丽身边认识的同事、亲人,还真发现了一个人很可疑。
乔丽的未婚夫成了警方调查的对象,他俩于2005年初订的婚,现住在陕西的宝鸡,离西安比较近,口音,年龄,身高和门卫描述的基本吻合。
但最终警方还是把他排除了,因为不具备作案的条件,有人能作证,乔丽出事时他就在宝鸡。
随后,警方又排除了乔丽身边的其他100多人,依旧没有线索,后来万红又陈述了一个事实。
自己出差前一天,有个叫小东北的男人过来借20块钱,他是万红离婚后,找的新男朋友的邻居。
借到钱后,小东北还赖着不想走,还是乔丽想的办法让他离开了。
有了这个线索后,民警觉得小东北是条线索,于是驱车赶往100公里外的银川市,到了那里却发现小东北已经离开了,不知去向。
邻居们只知道他的外号,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但还是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小东北是无业游民,没什么工作。
本来租房住得好好的,偏偏在乔丽失踪后不知去向,这个小东北明显嫌疑大了。
但没有小东北的姓名,没有固定工作,警方经过多方寻找,还是一点音讯都没有。
而此时距离乔丽失踪已经半年多了,其他线索都撸顺了,唯独小东北这条卡壳了。
为了尽快破案,定边警方加强了专案组的力量,直到第三个年头,终于打听到小东北有个叫“萍萍”的女朋友。
而这个萍萍同样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专案组找了她半年,终于找到了。
她告诉专案组,小东北是河南省洛阳市人,真名叫权威。
在乔丽失踪的前4天两人闹矛盾,权威收拾东西走了,然而在乔丽失踪的第3天,权威又回来了。还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别人问我去哪里了,别告诉他;也别告诉别人,我来过这里。
后来,就再也没见到过权威。有了这个案情陈述,小东北权威的嫌疑越来越大。
03:到底谁在案发现场?知道姓名就好办了,但到网上一查又出岔子了。
2005年8月1日,权威因为犯罪在河南被判决了,8月2日送到了监狱。
但乔丽2005年12月14日失踪,而这个小东北权威已经被关了四个月,管教还说他期间“没有外出就医”或“假释”。
为此还特意让那边的监狱拍了一张权威的照片,分别给萍萍和万红看,她们都说就是小东北。
也就是说,这个权威没有作案的时间和条件,这一下让警方迷糊了,本想着“找到权威就能破案”,没想又回到了原点。
权威是案子的唯一线索,警方没想过“要放弃”,又去了权威老家东北碰碰运气,还真是峰回路转,收获到了让他们“十分意外又令人高兴”的消息。
权威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权超,两人不仅外貌长得一样,高矮胖瘦也几乎没有差异。
图片上虽然发型不一样,但是五官还是非常相像的。
同时,还得到了一个重大发现,弟弟权超的小拇指断了两节。
于是,警方猜想,会不会“监狱里关的不是权威”,而是他弟弟权超呢,于是把“这个怀疑”告诉了河南监狱,正如民警们所料,他“小拇指少了两截”,这就对上了。
至于为什么要顶替哥哥的名字?是因为几年前这个权超因为“偷东西”坐过牢。
我国有个规定,出狱后的五年内不能再犯事被抓,否则会加重处罚,所以弟弟才谎报了哥哥权威的名字。有了这个结论,专案组的民警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只要找到权威,那么这个案子就有眉目。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权威的下落是找到了,只不过这一次他是“顶着弟弟权超的名字”,从2007年开始,在大庆看守所服刑。
兄弟二人都在服刑,这个结局让民警们都感到“诧异”。
整整花七年才找到小东北,但因为直接证据没有,间接证据又少,专案组没办法从大庆看守所押回权威到定边受审。
案发现场只有乔丽的血迹,权威的指纹、毛发、血迹一样没找到,最多只能说权威有嫌疑,可没办法让他招供和定罪。
看着嫌疑人就在眼前,却没有办法给他定罪,这让专案组有些不服气,为了打破僵局,邀请了陕西省的刑侦专家前来帮忙。
随后,专案组再一次对案子做了全面梳理,案情进展得很顺利,门后瓷砖上的血迹,菜刀上的豁口成了排查的重点。
①这个血迹虚实结合,于是就联系到了现场的拖把,纹理很相近,如果用拖把清洁了血迹,那说明卫生间原本有大量的血迹。
②再联想到菜刀的弧状豁口,虽然被水清洗过,但专家推测在菜刀柄的夹片里,可能存在权威的人体组织。
希望通过“高科技的物证检测”能有所发现,最后专家们还真找到了一些碎末, DNA也跟权威完全吻合,有了这个可靠的证据,就可以提审权威了。
04:整个案件的真相被还原因为和万红有过几次见面,权威觉得这个少妇经济条件不错,从万红男朋友那里,得到了她家的详细住址。
于是带了刀,想去讨点钱花花。然而,当天除了万红,侄女乔丽也在,权威只好收起刀,谎称借20块钱。
第二天,又想去碰碰运气,恰好那天万红出差了,就乔丽一人在家,因为昨天“借20块钱”被乔丽怼过。
两人再次见面,还没说几句就吵了起来,权威一生气就用手卡住了乔丽的脖子。
随后找来菜刀,利用旅行箱把乔丽带了出去,本想爬墙走的,但因为太重只能叫醒门卫,后来把乔丽丢弃到了野外的一处机井里。
对于此次的案件,有以下四点看法:
①受伤最大的就是乔丽父母了,他们一直以为乔丽只是被拐了,一直在到处寻找她的消息,没想到却等来了这样的结果。
②对于权超和权威两兄弟相继犯案,目无法纪,不仅是他们父母的教育失败,更是他们人生的失败,就算逍遥法外多年,仍然逃脱不了警方的追捕。
③对于万红和他男朋友来说,只能说他俩交友不慎,明知对方是无业游民,还把地址告诉他,在现实生活中,防人之心不可无。
④对于乔丽来说,本来权威是来找她姑姑万红的,自己却成了替罪羊,这也提醒在外面单独居住的女士,不要随意让不熟悉的陌生男子进入家门。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专案组坚持不懈地追查,才让这个“峰回路转”的案子最终真相大白。
也正印证那句老话: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