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照片,想在相亲网给她相亲靠谱吗?

2023-07-31 07:30:09 25阅读

交友照片,想在相亲网给她相亲靠谱吗?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感情的事上,只能建议,不要勉强帮女儿做主,如果女儿反感的话会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提前沟通好,达成共识,不忘盲目采取行动,尤其是网上相亲的事情,对于自尊心强的人,是件很伤面子的事情,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往往自尊心较强,比较敏感。

至于网上相亲,国内有几大平台,比如珍爱、百合、佳缘、我主良缘等等。模式有两种,线上、线下。线上就是网上注册,通过购买线上会员,与其他会员沟通了解,这样得方式比较方便、快捷,直截了当。缺点是,线上资料审核不严谨,居新不良的人大有人在,比如网上的‘杀猪盘’等等,违法犯罪的不在少数。

交友照片,想在相亲网给她相亲靠谱吗?

其次是线下,就是实体门店,他们会打电话给你,让你去实名验证,其实也就是交钱,服务费,一般是几千到几万十几万不等。好处是线下会员基本真实,见过本人,同城的。缺点是,有婚托存在,而且服务是有期限的,比如半年、一年,不包成功的,见得人数也是有限的,算下来见一个人差不多要两千块左右,并存在个别诱导消费现象。

个人认为脱单的事情还在于个人的改变,而改变往往是从内心开始,适当改变一下性格,扩大交际圈子,多参加一些交际活动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朋友聚会、兴趣爱好团体、社工志愿者等等。同时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同城相亲会、联谊会等活动。(以上都是个人建议看法,不存在对婚恋平台的歧视,如有不当,可联系本人)

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迪亚特洛夫事件,发生于前苏联时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现代人类史上发生过的最为真实,也最为诡异的一起事件。该事件后来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豆瓣评分一度走高。不要手贱去百度深究,也不要去看同名电影,事件细思极恐到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心惊胆颤。

吃瓜勇者请往下看。

下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事件前后的真实调查结果,以及在事件发生现场的实际情景。如果恐怖事件容易对你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请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01

1959年2月,前苏联境内的乌拉尔山脉中。这一年的1月底,10名来自叶卡捷琳堡乌拉尔技术学院的高山登山队员,决定去挑战北乌拉尔山东坡的奥托尔滕山。10人中8男2女,其中领队伊戈尔・迪亚特洛夫23岁,其余的成员最大的38岁,最小的成员21岁。队伍中所有的人都有2年甚至更长的高山登山经验。奥托尔滕山的高度仅只有1234米,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极其危险的挑战。

1月27日,一行人带着装备,开始向奥托尔滕山进发。刚刚出发不久,队伍中的尤里・尤丁便开始发烧,于是他不得不提前下山,先行返回。为了保持联络,队长迪亚特洛夫与尤丁约定,等他们从奥托尔滕山上下来,就会给他和学校拍电报。而按照之前的安排,迪亚特洛夫小队最晚也会在2月12日返回。于是与迪亚特洛夫等其他9名队员告别后,尤丁就一个人先行返回了。不得不说,尤丁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山上,会有怎样的厄运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2周时间过去了,尤丁依然没有等到迪亚特洛夫一行人的电报。2月12日,尽管迪亚特洛夫还是没有出现,但尤丁记得迪亚特洛夫曾经说过,他们可能还会在山上多走几个地方,于是他便先独自回到了叶卡捷琳堡。然而,直到2月16日,登山小队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其他参加登山的成员的家长们,也开始频繁地联系乌拉尔技术学院,询问这些队员的情况。学校在联系了尤丁之后,才意识到:这些队员可能是遭遇了什么情况。

于是在2月20日,一支由乌拉尔技术学院学生和教师所组织的救援队,开始沿着迪亚特洛夫小队的进山路线,前往奥托尔滕山,寻找这些失踪的队员的下落。2月21日,北乌拉尔地区的山脉搜索队,以及叶卡捷琳堡、伊夫杰利当地的警察,甚至是乌拉尔地区的驻军,都开始加入了搜索失踪人员的行列。到了2月24日,参加搜救行动的人数总共达到了2000人,军方也出动了直升机和侦察机,对这一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搜索。

这样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很快便有了结果:2月26日,搜救队在距离奥托尔滕山山顶5公里的霍拉特夏福尔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帐篷。根据当时发现这个帐篷的学生回忆,这个帐篷从中间破了个大洞,里面什么人也没有,而所有失踪人员的行李装备,都还在那个帐篷中。

根据现场详细调查,这个帐篷是从内部被用刀子割开的。在帐篷外面,有8、9个人的脚印,其中有只穿着袜子的,也有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脚穿着袜子的。脚印的方向通向山坡上高处的森林。搜救队跟着脚印继续前进,然而在500米之后,脚印便被雪片覆盖,看不到踪迹。

搜救队于是开始以帐篷外脚印方向消失的地点为半径,开展了细致的寻找。3月2日,搜救队有了新的发现,然而这个发现是令人悲伤的:

在山坡高处那片森林的边缘,有一颗高大的雪杉树。雪杉树下有两具遗体,分别是24岁的尤里・格里沃尼希琴科,和22岁的尤里・德洛琴科。被发现的两个人都赤身裸体,只穿着内裤,脚上没穿鞋。在树下,还有曾经燃起篝火的痕迹。

搜救队发现,在这颗大雪杉上,留下了有人攀登过的痕迹,5米高处的枝杈有被人踩断的迹象。于是大家推断,幸存者们应当是在此处暂时休息,并且爬上了这颗树,想要辨别出帐篷所在方向。按照这个逻辑,搜救队开始在这颗雪杉和帐篷之间的路径上,搜索是否还有其他的队员的踪迹。

通过3月3日一天的搜索,搜救队又发现了三名队员的遗体,他们是队长迪亚特洛夫,22岁的女队员季涅塔・柯尔莫戈洛娃,以及23岁的鲁斯腾・斯洛柏丁。三人分别距离那颗大树的距离为300米、480米和630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而且倒下的方向,都朝着帐篷的方位。

遗体迅速被运回了叶卡捷琳堡,并在法医处接受了尸体解剖。被发现的五具尸体的死因都是「低体温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冻死」。而根据尸体胃中和肠道中的食物消化状况确定,死亡时间距离他们上一次进食为6-8小时。考虑到高山登山露营时的时间,法医基本确定他们死亡的时间先后为夜里0点至2点左右。其中在大树下发现的两具几乎赤裸的遗体是最先死亡的。

02

至此,搜救队基本确定了这次悲剧的发生状况:

1. 当晚,登山队员们在吃过晚饭后已经先后睡下。然而,在遭遇了某种原因后,队员们判断雪崩即将发生,于是慌忙跑出了帐篷;

2. 按照有经验的队员的指示,所有人都开始向较高的森林中转移,以躲避雪崩;

3. 然而,在进入树林后,他们发现雪崩并没有发生,同时一些队员因为跑出来的时候过于匆忙,防寒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所以出现了低体温症;

4. 队长迪亚特洛夫带领队员们在大雪杉树下点起篝火取暖,然而因为当晚的降雪和大风,篝火并没能起到太有效的作用,导致了两名队员的冻死。同时,他们也尝试在风雪中爬上大树,辨别帐篷的方位;

5. 为了让剩余的队员可以充分御寒,死去的两名队员的衣服被扒下来,被幸存的队员们穿上,之后3名队员开始冒着风雪,想要回到帐篷中;

6. 然而在夜间的风雪中,尝试回到帐篷里的三名队员先后倒下,冻死在了风雪里。

在奥托尔滕山上,这个季节的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30多度,日间气温也只有零下15度。在这样的天气中,队员们在风雪中迅速损失热量,从而导致了快速的死亡。这一解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尽管有两具尸体几乎赤身裸体,但是考虑到登山队当时的困境,把已经死去的队员的衣服扒下来穿上,这也是符合情理的做法。然而,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有一个:还有其他四名队员尚未被发现。正是这四名队员,将整个事件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合理推断,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03

另外,从被破坏的帐篷中,搜救队员们找到了队长迪亚特洛夫留下的日记,以及队员们拍摄的大量照片胶卷。通过对日记的分析,搜救队也得到了这些队员们生前留下的一些登山情况:

1月31日,在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9名队员穿过了低海拔地区的丛林,来到了目标奥托尔滕山的山脚下。他们在这里设立了登山营地,准备好了登山时的必要给养,并将一部分多余的食物留在了山脚下的营地里。

2月1日,队员们沿着从奥托尔滕山流下的溪水,在溪谷中前进。在行进了8公里之后,他们跨越到了溪谷的北岸,并打算在河边宿营。然而,从当天下午天气骤然变坏,从山坡另外一侧席卷而来的暴风雪覆盖了整个溪谷。为了逃出暴风雪的区域,队员们开始向着山顶前进,想要在山坡的另一面找到合适的宿营地。

在暴风雪的呼啸中,登山队渐渐迷失了方向。等到9名队员爬到了山顶上,才发现他们事实上已经偏离了目标,而是来到了奥托尔滕山南面的霍拉特夏福尔山。

为了抵御暴风雪的侵袭,队长迪亚特洛夫决定带领队员们向着山坡下方的森林地带前进。然而在进入森林后,他们发现那里无法宿营,从树上时时有积雪砸下,而且大雪还会压断树枝,给宿营造成危险。于是队员们走出森林,在一处较缓的斜坡上扎下了帐篷。

日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根据内容,迪亚特洛夫他们应当是就在这一晚,遭遇了这场悲剧。

尽管出动搜山的人手和器材都已经达到了最大负荷,但是其余四名队员的下落仍然不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规模的搜索活动只得暂时停止。而当时在叶卡捷琳堡地区,人们也都为这群年轻人所遭遇的不幸深深地惋惜着。当然,作为一起大学生登山遇险事件,这件事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

然而,让事情峰回路转的转折点,还是出现了。

04

1959年4月中旬,在山上冬季的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一支登山队发现在一处积雪尚未融化的溪谷中,似乎有一件红色的羽绒服。他们下到溪谷里,才发现那是一具被半掩埋在积雪中的遇难者遗体。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对这具遗体的挖掘正式开始。

在这具半被积雪掩埋的遗体老乡,人们找到了之前迪亚特洛夫登山队中,尚未找到的其他失踪队员。包括这具首先被发现的遗体在内,一共四人,他们都几乎躺在同一个位置。在他们上面,覆盖着厚达四米的积雪。

发现遗体的溪谷,位于从那棵大雪杉树继续向山脚下前进的森林中,距离森林边缘75米。最初,人们只是认为他们四人应该是在向另一个方向逃生时,失足滑落溪谷而死的。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一些其他队员的衣物。因此搜救队判断,他们在向这个方向前进之前,曾经和迪亚特洛夫队中其他队员商议过:将队伍分为两组,一组返回帐篷等待救援,另一组沿山坡下行,去寻找当地的居民求救。

(队长迪亚特洛夫)

但是,在这四具遗体运回叶卡捷琳堡后,人们才发现事情并非像想象得那么简单。

与预想的不同,这四个人都不是冻死的,而是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而死。

其中,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两人的肋骨几乎全部折断。根据负责尸体检验的鲍里斯・沃兹洛兹登尼博士分析,这样的损伤几乎相当于一个人的胸口被汽车以80km/h的速度直接撞击而导致的结果。肋骨的碎片深深地刺进了这两个人的肺部和心脏,导致了致命的创伤。

尼古拉・契波布里纽里的头骨有3/4遭到严重破坏,头部完全变形。

阿列山大・克列瓦托夫的大腿骨碎成三段,双臂也有多处骨折,同时骨盆完全碎裂,脊柱折断。

尽管在雪崩中,遇难者的遗体会出现很多骨折的情况,但是严重成这种情况的骨折,在所有的雪崩遇难者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而更恐怖的是,佐罗塔略夫 和 朵比尼娜 两个人的尸体上,双眼的眼球都消失了,同时舌头也「像被用力扯掉了」一样,在他们两人的尸体上没有找到舌头以及连接组织。

而更加可疑的地方,来自于这四具尸体上的衣物:从衣物中分析出了大量的放射线残留,其强度几乎相当于曾经将放射性元素直接装在衣兜里一样。

这些异常情况,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05

对后来发现的四人的死因,警方最初的调查是从动物攻击导致的伤害事件开始的。

警方提出的想法是,四人在寻找下山的路径时,可能惊醒了尚在冬眠中的熊,从而遭到了袭击。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四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骨折,这很可能是大型动物的攻击所导致的。

然而从遗体的分析上,警方找不到任何动物的毛发,而且——假使袭击他们的真的是熊的话——熊的利爪会对衣物造成严重的撕扯破坏,但是在四具遗体上的衣物保持完好。因此这个推测很快便被推翻了。

而从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尸体的眼球和舌头缺失的情况来看,警方也提出过是否为狼或者乌鸦吃掉所导致的。然而从四人的遗体埋藏情况来看,任何动物都不可能从四米深的积雪下挖出尸体来吃掉,而且除了朵比尼娜之外,其他三人的尸体外观都保持完好。

再者来说,狼这类动物在捕食的时候,几乎都是成群出动,而且会首先吃掉猎物的内脏。在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的尸体上并未发现被动物啃咬的痕迹,而且除了眼球和舌头,其他部位也没有任何的外伤。

另外,在尸体上,尽管法医发现了诸多严重骨折的痕迹,然而尸体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等等——都没有任何的严重损伤。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被棍棒等物打断了腿,那么不仅会出现骨折,同时肌肉也会有一定的撕裂,血管会破裂等等。然而,在这四名登山队员的遗体上,法医仅仅发现了骨头的断裂,却没有严重肌肉撕裂和皮下出血的现象。

根据当时负责尸体鉴定的法医回忆,「这几具尸体的骨折,就好像是从内部直接断裂的感觉,而不是遭遇了外伤而导致的。」

(朵比尼娜,格里沃尼希琴科,契波布里纽里,斯洛柏丁。在照片上的他们曾经笑得那么开心,然而就在几天之后,他们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恐怖的一夜)

在已知的科学水平下,可能造成这种骨折的情况只有一种:冲击波。

当人体遭受了冲击波的袭击时,与具有高度弹性和韧性的软组织相比,骨骼更容易受到损伤。这也许可以解释在这四名遇难队员身上出现的严重骨折。

然而,人类已知的能够创造出冲击波的方法,无外乎爆炸(包括核爆)、超音速运动等等。在人迹罕至的这个山谷中,究竟有什么能够让他们遭遇到类似于冲击波一样的攻击呢?

而能够印证是否属于冲击波的伤害,还有一个好的印证方法,就是内脏器官的受损程度。

在这四个人的尸检报告的已公布的部分中,除了已知的两人心肺部收到了肋骨碎片的刺穿,其余的内脏受损状况都没有公开——这在尸检报告中是很不常见的。

为什么唯独这部分没有公开呢?

很遗憾的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关于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的一份拷贝被再次发现。然而,在这份拷贝中,尸检报告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06

而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方,在之后又得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线索:

2月1日夜间,在奥托尔滕山南面50公里外的一处叫做维尔斯的农庄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组7人的登山队,当天从南向北进山。然而,当晚他们在霍拉特夏福尔山西侧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上宿营的时候,接近0点的时刻,在北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妙的橙色球体,散发着像火焰一样的光芒。

同时,警方也逐步了解到,2月到3月的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的很多人都曾经目睹过类似的现象,甚至连一些农庄的气象记录中都保留了相关的信息。

获得了这个线索,警方再一次检视了迪亚特洛夫登山队留下的日记和照片。在日记中,警方没有发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内容,然而在他们留下的照片中,警方开始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内容。

首先,警方从被放弃的帐篷中,只找到了一个照相机。而这个照相机的主人应该是最早被发现冻死的格里沃尼希琴科。他是队伍中唯一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摄影师,也是整个登山活动中拍摄照片最频繁的人。下面这三张照片,被认为是拍摄于2月1日,也就是登山队存活的最后一天:

在前两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登山队员们在冒着暴风雪艰难地前进。然而令调查员们感到疑惑的是最后一张照片:相机被发现的时候,它的快门当时已经上了弦——与我们现代使用的大部分相机不同,那个时代的相机普遍使用机械快门,而且是需要使用者先上弦,之后按下快门才可以拍摄的。在大部分时间里,为了防止快门被误按下,摄影师们都会在拍照之前才将快门上弦。而格里沃尼希琴科当时将快门上弦,其明显的意图是想要拍下什么——拍下当时正在发生的一件突发的事件。

然而,也许是这件事情太过于匆忙,格里沃尼希琴科根本没来得及按下快门,便匆匆跑进了茫茫的雪地中,将他的照相机留在了帐篷里。

因此,这最后一张照片,事实上并没有被按下快门。而格里沃尼希琴科想通过这最后一次拍摄告诉我们什么,已经再也无法知晓了。

07

后来,在警方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上级之后,当地警察局马上接到了上级「命令停止调查此事件」的通知。原本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官列夫・伊万诺夫,也立刻被调离了这一地区,调动到了乌克兰基辅。

在1959年8月,关于「迪亚特洛夫事件」的调查,被苏联政府宣布结束。给予事件中九名牺牲者的家属的正式说法,是「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在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与苏联军方有关的信息遭到了泄露。而在这些信息中,人们发现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地老乡,恰巧是苏联进行R-7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的轨道经过地。

1990年,叶卡捷琳堡当地的一家媒体,通过调查警方当局所保留下来的资料,想要重新披露此事。然而负责采访该案的记者阿纳特利・古施因在向警方索取存档资料时,发现警方从该档案袋中有意遗落了一部分资料 —— 而这些资料的存在,是在其他文档中被提到的,而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之后,警方再也没有出示过这些下落不明的资料。

2000年,叶卡捷琳堡地方电视台制作了一档节目《迪亚特洛夫山谷之谜》,通过这次电视节目制作,才有了更多当时被家属们和当地民众所保留下来的资料公布于世。

事件中因为偶然得病,而侥幸逃过一劫的尤里・尤丁,于2013年4月27日死于癌症。

08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

在这起事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时候,2015年,有一份邮件被寄送到了叶卡捷琳堡的一家报馆。这份邮件中有许多照片,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照片是哪部照片机,由谁拍摄的,也并不知道,寄来这些照片的人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照片确实拍摄于这次登山事件之中。

(内容来自于网络搜集,侵删)

关注@司离SiLi 每天分享奇闻趣事、时事思考!

四川自贡男子杀了五名女性?

8月9日,自贡某宾馆内一男子坠楼身亡,与此同时,某小区内发生一起命案,一家5口人(包括一名67岁老人,两名43岁双胞胎女性和两个11岁的双胞胎姐妹)死于家中。经过调查,发现坠楼男子邱某(33岁)系其中一名死者蒋女士(43岁)的前男友,有知情人透露,事情或源于情感纠纷。

知情人表示,邱某从事建材生意,比较有钱,蒋女士虽然43岁了,但身材好,两个人已经交往了两三年,期间,邱某为蒋女士花了二三十万,为蒋女士装修房屋,结果两个人还是分手了,邱某因此上门泄愤,在杀完人后从宾馆坠楼。

一言不合就消灭?

为什么有的人一旦遇到感情挫折,就采取极端措施,要么消灭对方,要么灭了自己,要么同归于尽?在没有与事件相关详细资料的情况下,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一类人的极端行动可能源于成年人的自恋性暴戾。

什么是自恋性暴戾?它主要源于婴儿期没有得到满足的全能自恋,发展到成年期,就成为巨婴型全能自恋。即,个体幻想自己是主宰这个世界的神, 所有的事、物、人都要围绕着自己转,只要自己一个念头,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满足自己的任何需求。这样的想法,会让个体产生极其严重的控制欲,要求任何人、任何事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执行、实现,不能有任何一丝不同。也就是说,这类人往往心胸狭窄,容不得任何一点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或想法,因为害怕失控,害怕自己失去神的地位。

一旦事情发生了,出现了不可控因素,整个局势朝着自己预料之外的方向,或者是与自己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个体就会觉得遭到背叛,遭到遗弃,产生一种失控的愤怒感,觉得自己遭到了羞辱和欺骗,无法原谅对方,于是幻想着用自己“神的权能”来惩罚对方。即,个体认为自己享有一切特权,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于是采取消灭行动,以此熄灭心中的怒火,同时也是在警告其他人“必须听我的”。

也有可能源于个体性格上的偏执,心理承受力弱,内心病态自卑,狂妄自大,有着强烈控制欲的人,或者人格障碍(尤其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等等,这类人都有可能在遭遇挫折之后,采取极端措施。

内心病态自卑的人可能在遭遇挫折后,因为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自伤行为,比如最近几起跳楼事件。

内心狂妄自大的人,有着强烈控制欲的人,则往往可能因为事情的发展不在自己的预料之内,感受到了失控感和挫败感,而采取极端行动以报复对方。因为在TA眼里,所有的不可控和失败都是对方引起的,也就是说,出现问题,TA只会外归因,不会自我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性格偏执的人,则很喜欢钻牛角尖,一点点事情放不下,一定要达到自己内心的要求才行。也正是因为这样,TA很容易为了达到目的而和对方纠缠不清,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比如,散步谣言、报复对方、同归于尽等等。

至于人格障碍,类型太多,无法一一描述,这里仅列举几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由于自带被害妄想,很容易将一点小误会认为是对方蓄意为之,而且不听任何解释,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会纠缠不清,各种骚扰,直到对方屈服,都还可能时不时拿出来说事,并且,他们惯于将小事变大,闹得人尽皆知。边缘型人格障碍则一遇到分离就产生严重焦虑,本想留住对方,却往往采取相反的方式使得对方远离或消失,或者自我毁灭,而自己内心则痛苦不已。冲动型人格障碍遇事冲动,一言不合就干架,很少考虑后果,也容易酿成大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格障碍,如人格分裂,也存在着一定的极端行为的可能,可能是自伤,也可能是伤人。

还有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本身情绪不稳定,经常情绪失控的人,这类人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虽然平常心理挺正常的,但是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绪就爆发,而且经常带着情绪处理问题,其结果往往是对方没什么,自己却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越想越觉得不甘心,于是为了所谓的“不甘心”,继续纠缠,最后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失手犯错。

邱某到底是什么心理,需要思考以下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邱某和蒋女士交往期间,蒋女士是否就已经流露出分手的意思,邱某花钱为蒋女士装修房屋,只是为了挽回感情。而蒋女士一开始拒绝过,但后来拗不过邱某,答应了,并说明了以后还钱。邱某却认为,蒋女士答应了让自己帮忙,那就是答应了不分手,结果还是分手了,邱某想复合无望,觉得自己被蒋女士耍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邱某在感情上容易走极端,得不到就无法接受,性格上可能比较偏执,有强烈的控制欲,凡事认定了,就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不允许有任何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出现,不允许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一旦目的实现不了,就会觉得自尊受辱,有严重的挫败感,继而采取毁灭性措施。

蒋女士在处理感情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已经和邱某说好了“以后还钱”,邱某会死心,不会再和自己纠缠。而这种心理,其实很多人也存在过,比如所谓的“分手之后还是朋友”。其实,分手之后还能是朋友的少之又少,或者说可遇不可求,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分手之后,内心是否还存在着复合的一丝期望。而且,既然分手了,那就断干净,不要再彼此打扰,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现任不会介意。爱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自私的,与其分手之后继续纠缠,不如相忘于江湖,留点美好的回忆。

第二种可能:邱某和蒋女士交往期间,蒋女士虽然已经流露出分手的意思,但是邱某肯为她花钱,愿意拿二三十万为她装修房屋,蒋女士认为,反正是邱某自愿出钱的,无所谓,于是接受了。不久,蒋女士还是和邱某分手了,邱某于是上门讨回那笔钱,蒋女士却认为那是邱某自愿的,不想归还。邱某气不过,动手灭门。

从这个角度上看,邱某可能是属于那种情绪无法自控的人,一旦情绪爆发,很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作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邱某的自尊心使得他很多事情没有办法一下放下,尤其自己花了二三十万,心有不甘(任何人不要说花了那么多钱,哪怕是感情上付出了很多,也会有不甘心),几次三番想要回钱或者挽回感情,结果没成功,因不甘心想到了玉石俱焚。

而蒋女士则可能是贪小便宜,觉得邱某自愿给的钱,不收白不收。既然自愿给的,便不存在归还的问题,并且认为两个人还没分手,邱某为自己花钱是理所当然。

第三种和第四种可能:知情人说蒋女士爱打扮,这一点其实无法作为依据,因为只要是个人,都会想打扮,女性天生比男性更注重自己的外表,爱打扮不奇怪。从知情人的说法上得知,邱某花的二三十万主要是在房子装修上。所以,有可能蒋女士确实爱攀比,什么事都想把别人比下去,于是想利用邱某装修自家房子,来提升居住的档次。过后发现邱某拿不出钱了,于是选择分手。如果是这样,蒋女士可能是爱慕虚荣,邱某可能是不甘心,情绪失控。

还有可能蒋女士平时打扮花的是自己的钱,她和邱某两个人有谈婚论嫁的迹象,邱某上门表现,想赢得岳父岳母的好感,结果没谈成,两个人被棒打鸳鸯,于是上门索要钱财,但是付出去的哪有那么容易拿回来,蒋女士手上没有那么多现金,于是希望邱某等等,结果等了很久也没还,或者还了一部分,邱某觉得蒋女士没诚意,或者认为蒋女士不想还,加上自己急需用钱,多次找过蒋女士谈,但是没谈妥,于是选择同归于尽。如果是这样,邱某性格上可能比较争强好胜,也可能本身抗挫力太低,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事情就采取极端方式解决。而蒋女士可能给比较“妈宝”,什么事都听父母的,没有自己的想法。

仅凭一个结果,无法得出结论

邱某为什么采取极端措施,这里面有太多无法一下子下结论的影响因素,以上的各种可能也仅限于基于仅有的资料进行各种推测。

有人说邱某存在恋母情结,其实单凭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无法就这么下结论。现在的姐弟恋并不是少数,总不可能都是恋母情结吧。何况,现在的人很会打扮,有的人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实际年龄。

有一句说得很现实,“女人的外表决定着男人有没有接近你的欲望,而女人的内在则决定着男人想不想和你继续交往”。蒋女士和邱某能交往两三年,说明两个人身上彼此是有互相吸引之处的,至于是什么,逝者已矣,无人知晓。

有人仅凭被杀的五口人都是女士(分别是蒋女士的母亲,蒋女士姐妹俩,和蒋女士两个双胞胎女儿),就胡说蒋女士姐妹俩都离婚了,肯定是蒋女士有问题。但,目前并没有任何资料显示蒋女士姐妹都离婚,只是显示蒋女士离婚了。也许,蒋女士的妹妹是回娘家来看看自己的母亲呢。所以,凡事不要瞎掰。

没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和一些具体前,不能随便下结论,更不能受害者有罪论。邱某是否有心理疾病目前不知道,蒋女士存在什么样问题也无人知晓,但事件一发生就发表受害者有罪论的人,十有八九是这个社会的潜在危险。

最后提示一下,90%以上的人都有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包括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大多数只是心理亚健康。有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异常心理,还有不敢承认自己有问题的人,尤其是不明事因就喜欢散播受害者有罪论的人。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为什么都是自己主动联系朋友?

自己主动联系朋友,朋友联系自己的少!

1、自己本身的价值不高

生活中,如果老是自己主动联系朋友,而朋友很少联系自己,那么就是自己的价值不高,对别人吸引力不够,不用说太多,大家都明白,自己不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没有权,没有势力,自己所在的各行各业,自己都没有做到极致。非常普通的人!

自己是很普通的人,才会是这个样子。如果自己非常优秀,别人也是会另眼相看!这个我们的生活,也是能够体会到的事情!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这个主要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朋友,不主动联系自己,却是自己经常去找别人的原因所在!

2、自己为什么老是需要找朋友

当自己非常普通,整天找朋友,而朋友却不找自己,自己为什么还是喜欢厚着脸皮去找朋友玩呢。在自己没有成功之前,是普普通通的人,普通的上班族,对别人没有帮助,自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因为社交都是和自己社会地位有关,自己过于普通,恐怕也是无法让别人觉得自己对他有帮助,这个时候,应该停止这些看起来的开心活动!实际上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所以,当自己是普普通通人的时候,自己放下心态,不要老是去找朋友!多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总的来说,生活中,需要自己老是主动联系朋友,而朋友却很少联系自己,那么就是自己的自身价值,在别人眼中比较低的表现,这个时候,自己应该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娱乐活动,多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现在探探这些交友软件都没了?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每当孤独或快乐时都会读这篇洒脱的文章。

是啊,我们以前所喜欢的人或事,总会在时光里变得不喜欢,过去的种种就像飘散的烟尘在时光里淡忘,正像soul里的那个他,忽然不再那么热烈直到杳无音讯。以为找到的那个匹配的灵魂终究只是空虚寂寞时自欺欺人式的幻像。

我在soul上认识他有大半年了,从刚开始匹配到时的猜疑懵懂到无所不谈,他一度被默认为自己的真命天子。慢慢的直到有一天对方变成了空白,我没有流泪,我知道,这是开始便注定了的结局。

和大多数社交软件一样,在现实面前又有几人在社交软件上找到相知相遇相伴一生的那个他。果断把所有的社交软件一一卸载,不再信任这些虚拟。

昨天闺蜜带着他的男朋友来我家玩耍,有让我把把关的味道又貌似炫耀。高大帅气的男朋友与闺蜜看上去真是天造地设。

在厨房里我偷偷问闺蜜是怎么找到的他,闺蜜默不作声,满是油污的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我指了指屏幕上的“玫瑰友约”,我楞了好一会然后窃喜。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这个我应该有。

下载后弹出来填写资料的页面,我犹豫一下认真填写完整了,也不忘隐藏下体重,这个女生公认的秘密。

进入页面后发现实在有趣,很多女孩的动态个性鲜明,照片也是我见犹怜。

我放了一段话喜欢的话在里面,算是和它打了个招呼。

发动态的时候先进行了真人验证,让我对它的可靠度又增加了几分。这样最起码大家都是真人了,不会热情放错了地方。至于是否能相遇就是另一种缘分了。

因为是同城交友软件的关系,是可以线下见面吃饭聊天的,只要发起一个节目,选择吃饭、看电影、还是户外运动,有想法的就可以报名,很方便快捷。

长大后的事情都变得直接而简单,不再有小孩般的预擒故纵,交朋友的方式亦然,直接说出来可以给大家节省时间。

尽管人生漫漫,花花世界幻象迷人眼,相信还是有人热爱这世界,清醒而乐观。祝好!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