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数据,数据中心行业能否在2020年逆势上扬?

2023-07-29 23:51:05 44阅读

中国经济数据,数据中心行业能否在2020年逆势上扬?

IDC全称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容纳大量服务器设备及辅助组件的场所,为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IDC是海量数据流量的承载实体,是互联网数据流量计算、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核心资源基地,互联网、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是IDC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

从需求角度来看,云计算行业大规模兴起,边缘计算也正在逐步发挥其价值,在此逻辑下数据流量的增长拉动数据中心核心基础设施的需求,使得IDC产业链整体受益,ICT设备商业绩快速增长,从而再次推动云计算及互联网的发展,反哺下游应用层。

中国经济数据,数据中心行业能否在2020年逆势上扬?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服务的核心基础设施,云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崛起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服务的核心基础设施,是云计算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云和终端客户的互动要通过数据中心及其所提供的运营服务来实现。5G时代流量将主要流向大型的云计算厂商,预计77%的数据将在数据中心内运算,资源逐步整合。云服务商对于数据中心快速部署、快速扩张和高功率密度的要求,带动了数据中心向大规模、模块化、绿色节能的趋势发展;同时,云服务商也对数据中心提出更高的运维和定制化要求,有利于行业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从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来看,数据中心呈现两极化趋势:云计算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小微型数据中心。大中型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处理“热数据”,处理时效性较高的业务;超大型数据中心远端部署,降低成本,处理“冷数据”;边计算数据中心分布式部署,解决超低时延、高实时性、高安全性、本地化等需求。

云计算市场增长,带动数据中心规模上升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94亿美元,同比增长49.7%。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致使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和上架率都大幅提升,机柜租金也稳中有升。

云服务发展促使很多中小企业都摆脱了原有的自建机房的模式,尤其是中小型互联网企业,更多的互联网应用、更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搬迁到云上面,这也就带动了整个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

受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国家政策引导,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投资持续高涨因素的影响,在云计算、下一代无线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与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保持稳步增长。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全年规模实现2238.7亿元,同比增长43.3%。

云计算厂商为IDC主要下游客户,数据中心增长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

从需求结构来看,目前云计算和互联网企业为主要下游客户,随着政企上云加快,未来需求持续增加。据中数盟统计,2018年云计算占下游客户比重达37%,金融制造业等占比较小;从万国数据的客户结构看,云计算与互联网客户占比约90%。

2019年,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仍为数据中心主要客户群体,占60%以上份额。数据中心的发展,推动了IDC产业在云计算厂商中的应用,与云服务商相辅相成。

——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98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数据?

1980年中国经济数据:

总人口:98705万人其中男: 50785万人 女: 47920万人 农业人口:79565万人 非农人口:19140万人 人口出生率: 18.21 ‰ 死亡:6.34 ‰ 人口自然增长率: 11.87‰

GDP(国内生产总值):451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359.4亿元,第二产业: 2192.0亿元,第三产业: 966.4亿元,人均GDP:460元。

你常看的指标数据是什么?

常见的宏观经济数据包括:GDP、CPI、PPI、PMI 、外贸数据、固定资产投资、社会融资规模、M1、M2、FDI、房地产投资和房价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地方债数据、宏观杠杆率等。

宏观分析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总量数据。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量,同时也是这几十年来我国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其次,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出口看外贸数据,包括海关的进口数据和出口数据。消费可以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投资可以看M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融资规模、房地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等。

二是产业数据。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制造业作为三大产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体现。制造业的数据指标包括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采购经理指数(PMI),包括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是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以50为经济扩张或衰退的荣枯线,高于50为经济扩张,低于50为经济衰退。

三是杠杆率。宏观杠杆率决定了宏观经济的风险度和韧性。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在央地税收分成制、官员政绩唯GDP、国企效率低但转型艰辛、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而逐渐金融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政府负债率水涨船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之后的欧债危机,使全球各国纷纷进行量化宽松,国内为刺激经济亦迅速跟进至今,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宏观杠杆率高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风险巨大。最近两年进行的三去一降一补,其目的之一是转移杠杆。通过各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房地产的涨价去库存,政府、国企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止增并略减,居民部门杠杆率迅速增加,抑制消费。

四是其它数据,比如利率、货币总量、汇率、外储等,对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社会稳定也有重要影响。

五是综合考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各经济数据之间有内在联系,比如宏观杠杆率与产业结构、货币政策、地方政府债务、GDP间的关系。此外,很多数据之间是可以互相印证的,可以据此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六是全球经济圈。比如国际经济状况、地缘政治和军事局势等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如美国、西欧、日本等经济政策和发展状况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表现是最近一年来日益加剧的全球贸易战;再如近二十年来,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之一的中国,经济政策变化和经济增速放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政策、数据来源的话,一是政府各网站,比如国务院、统计局、海关总署、央行、外管局等各部委官网,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官网等。二是各大财经媒体的新闻,如华尔街见闻,网易财经、新浪财经等。三是社交平台,信息传播迅速,如微信,QQ,微博等。这个要注意对网络假新闻的甄别,多用常识和搜索引擎去辨别。此外,遇到不懂的经济学专有名词和理论,可以利用网络查资料、学习。

总之,宏观经济研究和判断,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多查资料,多看新闻,并和行情走势结合来分析、验证,慢慢就有心得了。

宏观经济,理论宏大,应用丰富。限于个人专业深度,难免挂一漏万,谬误之处,敬请斧正!谢谢!

国内的行业经济数据从哪里查询比较全面?

可以看一下CEIC数据库,CEIC数据库的行业数据系统涵盖机械、金属、贵金属、医药、石化、纺织、能源、房地产、汽车、保险、铁路/航空运输、旅游及饭店。

另外,可以查询到数百个工业产品的月度产量,营运数据等。

是不是周期股的机会要来了?

谢谢邀请

周期股一般指随着宏观经济周期的兴衰或消费周期起落而涨跌的股票。

由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周期股涵盖范围比较广,从房地产业到制造业,从金融业到消费类等都有周期股的身影。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包括房地产、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基础大宗原材料行业、水泥等建筑材料行业、工程机械、机床、重型卡车、装备制造等资本集约性领域,以及与消费关系紧密的轿车、白酒、航空、旅游、酒店等行业。

投资周期股主要看三大重点,一是分析宏观经济是否转暖,二是分析周期股的市净率是否合理,第三分析龙头行业是否开始景气。

从目前来看,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在货币与财政政策上双积极,所以对中长期经济上行有利,由于周期股对利率与税收关系比较敏感,所以当货币与财政政策积极时,一般都会出现投资机会。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不高,去年底又连续大幅降息,市场的流动性相对充足,而国家又大幅降低税费,这些宏观经济调整都是高度利多周期股的,所以一些周期股因为预期效应都已经提前上涨了,譬如白酒类、证券类等。

所以当前投资周期股还需要注重两个问题,一个是观察行业龙头股是否开始逐渐景气,因为龙头股的景气与否意味着上下游行业的兴衰。

另外,是周期股的价值判断多利用市净率来判断。市净率对利润波动不敏感,可以较好地反映业绩随着经济波动较大的周期股的价值,可以规避市盈率对周期股估值不全面的缺点。由于周期股的投机性强一些,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常会体现出高风险性,所以投资时需要注重企业的实物资产规模,这就需要注重市净率的分析。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降低。周期股股价低于净资产,即市净率低于1时,通常利于投资。

所以是否选择周期股投资还是要注重以上几点分析,并不是说经济周期来了,所有的周期股都适合投资。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