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友,中国人到巴基斯坦真的很受欢迎吗?
江西交友,中国人到巴基斯坦真的很受欢迎吗?
“2016年9月,我们因为一次拍摄,自驾穿越了一带一路的一条线,翻越了红其拉普,来到了巴基斯坦。
到达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的疲惫,很想睡觉!不过看到眼前的一切还是傻眼了,原来当地市民在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
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乘坐的两辆车其中后面一辆载满了士兵,这是军车。
前后还有各四辆车开道,所有的骑警环绕成一堵墙,所有的士兵荷枪实弹连保险都不上,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遇到这样的阵仗。
保护我的是一名一米九的大兵,身材特别魁梧,就是这么一个硬汉,他拉着我去集市,帮我买吃的,我想买裙子,他替我跟老板讲价,我拿着一条白色的一条红色的问他哪个更好看,他认真的思考了很久,然后对店老板说这是中国人,让她买一条送一条。
我们去卡拉奇的那天黄昏,在迎接我们的人群中有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爷爷,他向我们跑过来,手里拎着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装的是事先冰冻好的可乐和雪碧,另一个袋子里装着矿泉水,当他过来送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一个劲儿的说不用不用,但就是拗不过他的坚持,我们接过礼物的那一瞬间,老爷子开心的笑了,他没有牙齿,笑的时候像个小孩一样。
跟我同行的司机是一个一米八几的东北大老爷们儿,他都跟我一样已经通红了的眼眶,因为我们知道,在当地那个每天只能供电两小时,物资极其缺乏的地方,可乐和雪碧是他们招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才能享用的饮料,那个老爷爷自己根本舍不得喝,但他却给了我们,他那双眼角布满皱纹的眼睛好像在说:‘抱歉!我们并不富有,但是我想把我给得起的最好的都给你,请你不要嫌弃!’
在我们离开巴基斯坦的时候,送行的队伍里有两个小伙,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打印着印着中文字,叫开山鼻祖。
那四个字写的有点蹩脚,山和鼻连在了一起,但是我们领队告诉我,在上个世纪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时候,是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援助建造的,中巴双方共牺牲了700条人命,在那一瞬间我才明白这四个字是他们并不太好的中文字找到最贴合的感恩!我才明白当初我们到达的时候,一位父亲怀里的孩子裹得是五星红旗。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住的酒店楼下贴着一张上面写着物美价廉、中国人特价的海报。那是他们没有说出口的三个字——谢谢你!”
这是房琪在一档电视节目里把自己曾经去到巴基斯坦的经历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这当然是真实的,不然电视上不会播出。
其实像房琪这样在巴基斯坦的经历还有很多,经常在网络平台看到一些去到巴基斯坦拍爱情的中国人在介绍巴基斯坦的好,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那都是非常友好的,都是非常真诚的,所以中国人在巴基斯坦普遍来讲,是真的很受欢迎,毋庸置疑。
一、从巴基斯坦大街上的五星红旗和巴基斯坦国旗放在一起这个角度去看在巴基斯坦,真的是随处可见的中、巴两国国旗放在一起,以及一些重要地标会用中英文写着“中巴友谊万岁”!这足以代表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的友好,那么中国人去到巴基斯坦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可以说是是国与国的友好带动了两国人民的友好。
二、从中、巴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去看中国人称呼巴基斯坦人民为“老铁”、“巴铁”,巴基斯坦人称中国人为“兄弟”,就是在招待中国人的时候,也体现出来这种情谊。
当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巴基斯坦人第一次见面打招呼,彼此双方的眼神就能看出来,充满着友好又有一点默契,当那个巴基斯坦人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着“你好”的时候,这个中国人会回一句“你好!”然后双方开始聊,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尤其客气,只要聊的开心,邀请到他家里去吃饭也是常有的事,巴基斯坦人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来招待中国人,还会带中国人熟悉当地,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例如去抓野味之类的。
这种情况还体现在同为黄种人的韩国和日本人身上,中日韩三国人长得有点像,有时候巴基斯坦人分不清,会以为都是中国人,所以韩国人和日本人经常因此而沾光了。
当然了,如果巴基斯坦人认出这不是中国人的时候,那么待遇就会完全不同。一名中国短爱情博主曾经发过一段爱情,他在巴基斯坦租车,租的是一辆中高端的日系车,每个月租金折算成人民币大约在3000元,但是不要押金,原因就是这是中国人,值得信赖所以不要押金。而另一个日本人去租车的时候,不仅押金,就是价格也没有得到优惠!那个日本人很不解,其实他哪里知道,中国人在巴基斯坦有多么值得信赖,两国人民多么友好,远超他的认知,中巴两国人民就像亲兄弟一样。
三、从巴基斯坦商家的角度去看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的欢迎,从另外一件被媒体曝光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来,当时一家餐厅有韩国人冒充中国人,在那里获得免费吃喝的待遇,因为巴基斯坦有些餐厅老板只要得知是中国人来就餐,会说不用给钱的话,往往中国人都会坚持给钱,而韩国人就利用了这一点,他们还真的利用和中国人长相差不多、装作中国人的身份去蹭吃蹭喝了,结果被老板识破真相。
在巴基斯坦,中国人还会遇到其他免单的机会,例如去商店买瓶水、路边买个小吃、旅游时买个小物件什么的都有被免单的情况出现,还有某些公园,中国人去玩直接免费,门票钱都不收。
而一些超市更是出现了只为中国人打折的标语,这种待遇,说真的全世界也少有。一切还是源于中巴友好!中国人在巴基斯坦受到欢迎,巴基斯坦人也在中国受到欢迎。
这里必须要说明:所谓的免单或者打折,不是所有的,是一部分或者少部分。“巴铁”也要生活,本来就是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很不容易,希望去巴基斯坦旅游的人不要享受免单服务,而是要按当地明码标价的合理消费。
四、从巴基斯坦姑娘愿意嫁给中国男人的角度去看最近几年是不是有一些中国男人娶到了巴基斯坦姑娘做老婆?这在爱情平台经常曝光出来,我们老家那边就有这么一个案例,我自己也曾亲自问过那个“巴铁”嫂子,她说的很直白:“中国男人很有责任心、很顾家,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很好。”
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照顾孩子,有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菜,忙的不亦乐乎,有时候去买菜时还会有人主动和她合照,她有点像小明星一样。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现在中国生活条件提高了,男人们普遍比较靠谱、尤其疼老婆,这都是巴基斯坦姑娘看重的主要因素以及愿意嫁给中国男人的原因。
而中巴联姻的现象在疫情彻底结束后,应该还会越来越多的。
五、从巴基斯坦人民会说简单中文的角度去看现在有不少的巴基斯坦人民都会来一两句中文,例如“你好”、“谢谢”、“兄弟”之类的,这些都是他们主动去学来的,体现出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和欢迎程度,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与中国人交流时显得亲切一些。
当有一天你去到巴基斯坦旅游,一个巴基斯坦人对你说着“你好”,然后你和他一起哈哈大笑时,就会懂得这份友好。
六、从巴基斯坦小学课文里专门介绍中国这个角度去看看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重视度,看一个国家人民对另一个国家人民的欢迎程度,如果这件事已经出现在了孩子们读的课文上,那么就是比较高的级别了。
曾经有一名叫阿姆扎德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在中国生活了六七年,有一次他对中国的媒体说:“我们小时候课文里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中国,讲中国人的样子,那时候我觉得中文是特别神奇的语言,高中毕业后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我拿到奖学金来到中国留学。”而中国也有《我们和你们》这样描述中巴友谊故事的书籍。
另外,巴基斯坦法律当中有一条叫“破坏巴中友谊罪”,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这种重视体现出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友谊。
中巴人民友谊万岁!
离异的人如何在深圳跟别人交朋友?
#了不起的城市##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把一个城市和离异交友联系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但自习思考一下,可能是有点道理的,毕竟深圳现在的发展非常快,海归和高素质人才非常多,这些人思想可能较为前卫,也不在乎是否是离异人群更多讲究的可能是两人之间思想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这样就造成离异人群市场较大。
最大器晚成的人物是谁?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会回答错误!成语中“大器晚成”指的是什么?它描述的是古代铸造越大的器皿,例如鼎,需要大量时间才能成型。本意指年纪大才成才,其实它本身含有贬义,它是对长期不得志之人的一句安慰话。这才是“大器晚成”之人
如果有人对你说:“大器晚成”,你一听,嗬!这肯定不是一句好话。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所以,我们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一位能人堪称是“大器晚成”之典范!
他70岁那年还是一名混混,72岁突然间立于庙堂之上,92年这年建国,最终百年之后成神的神奇故事!
一、70岁的屌丝老年姜子牙姜子牙说实话,放在现代,姜子牙活脱脱就是一个屌丝老年,他足足混了70年啊!干过屠夫、卖过酒,结果饭都吃不饱,可谓这70年中他一事无成。
好在没有生病、家里有房。否则,历史上就少了姜子牙的传说。
《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好在72岁这年,公元前1136年就出生的,已是满头银发的姜子牙机遇来了,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了起来。
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姬昌是个干大事的人,他勤于政事,广罗人才,不仅待遇好,而且前途一片光明。
结果导致了天下贤士过来均投奔他,例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姜子牙也在这年被周文王任命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
其中,他们中家族势力最大的是四大亲信: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
1、姜子牙为何突然变成周文王的军师?
吕尚挂帅民间传闻,姜子牙钓鱼之事,这纯属无稽之谈,当笑话看得了。
你想想,一国之君还特意跑到河边,请一位72年来一事无成的老年混混出来做事。也不知道这个姜太公钓鱼这个谣言,怎么产生的?
事实上,对于姜子牙由一民间老人突然变成周文王的军师,有二种看法:
1、姜子牙是姬昌的老师:
据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中记载,姜子牙是周文王姬昌的老师。
这条记载,只要稍微对比下当时的年代,就知道姜子牙不可能成为姬昌的老师。
原因是司马迁个人对吕尚极为推崇。所以,在史记中,姜子牙被彻底神话了,诸位见谅!
2、姜子牙救过周文王:
90岁元帅的功夫了得当年,在姬昌被商纣囚禁在羑里时,其四大亲信中的散宜生、太颠想了很多办法都没用,就去问计姜子牙,看看有没有办法救出姬昌。
姜子牙此时真愁没有出路,所以他说:“听说姬昌贤德,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何不前往?”于是他和文王的四大亲信商量了一条妙计,那就是寻找美女,然后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
于是,散宜生起草了文件,告诉姬昌的儿子姬发,我们准备这么干!通过贿赂商纣的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这种看法,其实在时间上是与历史轨迹吻合的。
我得出的结论是,姜子牙参与了营救周文王姬昌计划,所以他会从一介屌丝,迅速变成周国军师。
二、从《封神演义》开始,姜子牙变成了神从此,老已成精的姜子牙充当了周文王的军师,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
其间,一番操作,全面体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精髓。
表面上,采取种种行为使纣王放松警惕,暗地里,联络对纣王不满之国,最终,周国国力逐渐强大,“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即位后第四年春天,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拜姜尚为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
纣王剧照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牧野之战开启,攻打商纣行在朝歌,打败殷商军队大败,公元前 1046年1月20日纣王自焚于鹿台(存疑)。
其实,说到这里我又有疑问了,这时候姜子牙已经90岁了,他还能挂帅出征吗?周武王姬发忍心吗?大周朝中没人了吗?
灭商后,姬发还师西归,在镐京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赢了天下,周文王开始封赏有功之臣了,其中姜子牙受封于齐地营丘(今山东淄博)建齐国。由于采用了仁政,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国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和楚国势均力敌了。
《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兴》记载:“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
这才有了后世的齐桓公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一匡天下,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剧照借用《左传·襄公十四年》中周灵王对他的评价:“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
而据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到了明代万历时期,在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小说中,姜子牙变成了神。
姜子牙的大器晚成史是不是很精彩?中国历史上,试问谁敢和他比?
谁进过传销呢?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关于传销的新闻,陕西汉中市一传销窝点被警方查处,现场控制了15名传销人员。警方现场对这些传销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询问哪些人想回家。让人感到可怕的是,这些传销人员都被“洗脑”了,面对民警询问是否想回家?一个个都摇头,竟然无人愿意回家。
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闻,感到非常吃惊,但是突然想起去年有一个朋友误入了1040传销窝点,好不容易逃脱虎口以后,和我们讲了他的经历,似乎就觉得这些传销人员不愿意回家也是意料之中,传销真的会彻底颠覆你的三观。为了比较真实的还原这件事情,下面采用他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回忆整个事情。
小杨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和好朋友,他平常上班都是非常拼命的,一般很难约到他,最近却很空闲,常常一起聊知心话。我们约定要一起喝酒,但是等到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小杨因为胃不太舒服就吃了个重庆小面,这让我觉得有点奇怪,毕竟以前聚会的最低标准是牛排红酒,我猜想小杨可能是最近工作不顺心,过得比较落魄!
小杨高中毕业就去社会打拼了,可是知识却比我丰富很多,即使是以前,每天要上到十二个小时的班,他也会每天抽时间学习知识,我非常喜欢和小杨聊天。小杨说想年后换一个工作。我建议他不要冲动,工作需要慢慢看。他说朋友开了一个公司“共创空间”邀请他去,他想约我一起过去看看,帮他把把关,于是就决定陪他过去看看。
小杨安排在元旦去,当时我就纳闷,元旦都放假了,谁还在公司呀,但是他说因为公司是朋友开的,这不影响。我们到了约定的地方以后,过来接我们的是他的一个朋友,河南人,由于当天比较晚了,所以我就去他们那里住宿。这是一个小区,他们住的是三室两厅的房屋,加上我,总共是四男两女,年轻人很多想法都是一致的,所以很聊得来,并且大家对我十分热情。因为之前没有计划呆多久,所以出来没有带什么换洗衣服,隔壁的男室友马上把他新买的保暖衣借给了我,还给我加了一床被子。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把被子折叠得整整齐齐像豆腐块一样,也给我准备了新的牙刷、毛巾等各种洗漱用品,早饭也做好了就等我起床吃饭,我的内心里立刻升起一股暖流,觉得这些人也太温暖了吧!并且他们出门,都会把垃圾带出去,家里也是一尘不染,真是一群高素质的人啊!他们说:“既然住在这里,那么就要当做家里人看待”,所以要像家里人那样对待彼此。
直到这里,我的心情都是非常愉快的,感觉自己遇上了一群善良的人,接下来就要帮我的朋友去考察公司了。名义上是考察公司,其实就是正式洗脑的开始。我们接触了自称为公司的讲师,第一天他会带我们去拜访公司内的“成功”人士,让我们更了解公司。第一个见的是一个20多岁的大美女,到了楼下,讲师和美女通话确定好了,才能上楼。进了美女家里,就听到讲师和美女在瞎聊,美女不断在强调自己的各种成功事迹,现在我已经记得不太清了。接下来也是这样同样的方式拜访了其他几个“成功”人士。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并且我突然意识到,虽然这些人士都属于不同的小区,但是他们家庭的摆设几乎一致,和我朋友居住的地方,连牙刷、被子、杯子、毛巾都像是一个厂商批发的。就是从这里开始,我基本可以确定我可能误入了一个传销组织,毕竟之前我在网上做过识别传销组织的攻略。
完成拜访任务后,第三天,他们召集四五个新人开一个新人会议,具体介绍公司。首先他给我们大家两本书,一本叫做《北部湾集结号》,另一本叫做《民间资本白皮书》,我主要给大家讲第一本(第二本他们还没讲我就走了),它以介绍北部湾发展为名、穿插传销宣传的画册,被从事“资本运作”的传销人员奉若至宝。书中断章取义或编造不少名人的讲话,鼓吹资本运作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也是致富的最佳途径。而在书内刊登的图片中,直接将政府部门的宣传广告标语改头换面,例如改成努力提高资本运作素质”、“博一次富三代”等。然后他再给大家灌输思想,说自己是合法的,是政府秘密认可的各种言论。最后会让大家学习经管21条,就是上面朋友表现出来的不喝酒、节俭各种行为,都是条例里面规定了的,表面看上去非常正规,实际上却是为了节约成本。
等到上面铺垫好了,公司就要真的和你讲生意了,说白了就是传销,说这个生意是98年从美国引进的,因为这个生意太好,所以发展的非常迅速。这个生意讲的是五级三阶制积份,是一种梯形结构,不是传销的金字塔等。具体够买一份需要3300,一个人最多21份,加500礼品费,就是69800元,组织还会次月退回你19000生活费,让你继续发展。一个人只用拉三个下级。当你拉一人进来,她买了多少份,都叠加到你下面。你下线拉来的人份数也一样都算你的。并且说只要有了600份,就可以做老总,什么事不干,光拿钱,等拿到1040万就出局,以后也不能加入,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参加一次,我后面才了解到这个就是 1040传销。
在这一次洗脑过后,我找了个借口说家里有事,离开了这个地方。给我的朋友发了最后一条劝说短信,我删掉了所有相关的联系方式,这是一段伤心的回忆,我不太愿意去揭露伤疤。
这个事情确实真实发生了,大家肯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传销经历中的朋友能这么顺利离开了传销窝点,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被洗脑。传销也分为南传销和北传销,一般大家看到的那种关在小黑屋各种的属于北传销,而南传销相对而言注重攻心,不会太限制你的人身自由,但是早就想好了对付你的策略,会让你一点一点沦陷。特别是那些家庭贫困,需要用钱,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并且很多时候你即使有意识,报了警,他们也不会留下什么实质性的证据,这就是传销比较狡猾的地方。
最后教大家几个识别传销的方法,防止误入传销。传销组织一般会抛出诱惑力十足的“诱饵”,会给你假装温馨的“亲情、友情”,难以抗拒的“精神控制”,厚颜无耻的“政治旗号”,似是而非的“营销理论”,时常变化的“传销噱头”,在接触过程中,一旦你发现有以上这种现象,那么就要留神了,很可能危险的传销就在你的身边。
大家都有什么不一样的传销经历,欢迎曝光,远离传销~
杨小平比洪晃小几岁?
杨小平和洪晃在中国足球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和成就的人物,二人之间的年龄差异也是影响人们对他们成就的一个因素。杨小平作为一名著名的足球解说员,他的声音深情且有磁性,评论、点评得当。他在足球领域的表现得到了球迷们的认可和赞赏。而洪晃则是中国足球运动员、足球教练,退役之后,他成为了一名足球领域的解说员。二人同为足球解说员,但年龄上二人差异较小,洪晃比杨小平小两岁。尽管年龄相差不大,但两位足球解说员都在自己的领域中拥有着相当的地位和影响,他们也为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