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在线最新招聘信息兼职,辣对于陕西人来说是怎样一种存在?

2023-07-24 07:51:03 32阅读

凤翔在线最新招聘信息兼职,辣对于陕西人来说是怎样一种存在?

说起关中人吃辣椒,决不亚于四川人或者湖南人,有这么一句话,说是: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陕西人怕不辣。

一个“怕”字,位置不同,却极为形象地说明关中人喜欢吃辣椒的程度。没有辣椒的饭,决计是不好吃的;没有菜,来一支辣椒,一口饭,一口辣椒,那就“美的呔!”

凤翔在线最新招聘信息兼职,辣对于陕西人来说是怎样一种存在?

曾有文学作品描述过这么一个场景,说:陕西人如果有客人来访,还没到饭点是,会给客人端上馍,并给一碗油泼辣子,当作是饭前的开胃菜! 陕西人待客时没有肉没有酒能说得过去,没有辣椒会被客人腹诽啬皮,碰上那些生硬冷嶒的客人,说不定会把饭碗放在地上转身走人。

如此种种,可见辣椒在陕西人的生活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陕西八大怪其中有一条“油泼辣子一道菜”,那么问题来了,陕西为啥爱吃油泼辣子呢? 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任何一种考究历史的事情都免不了和皇帝扯上关系。 吃辣椒亦是如此。据传,秦王嬴政做了皇帝之后,觉得御厨做的菜寡味而屡杀厨师,一位厨师为师弟所害,被荐到御厨房给秦始皇掌勺,整日提心吊胆;一次,他在菜园溜达,无意中瞅见草秧上结着一种细长红彤的果实,顺手摘来放进嘴里一嚼,辛辣如火,料是毒药,便想不如毒死暴君,说不定自己还有一条生路,于是在菜和汤里放足了这种“毒药”;不料秦始皇吃了之后大喊过瘾,叫过厨师问清来路,说我秦地有这么美妙的东西,不如就叫秦椒吧。这当然是无可稽考的传说。其实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此关中汉们一日三餐碗里便多了辣汪汪的景象。 吃辣椒身体痛快! 湖南人、四川人吃辣椒吃得名满天下,这让陕西人不服气,其实陕西人吃辣椒并不逊于川人、湘人。陕西人是没有辣椒不吃饭,而陕西的辣就像黄土高原干硬干硬的大风,直来直去,透着那么一股痛快劲儿。男人们端一碗长面、半碗辣子,蹴在柴门前的碌碡上,低着头吃得狼吞虎咽地动山摇,两碗面下肚,满脸通红,大汗淋漓,喝了汤敲着碗打着嗝,浑身上下都舒坦,直呼痛快过瘾。 婆娘小媳妇吃辣椒也不让男人,村镇逢集,一街两行的凉皮米粉摊子便是女人的吃场,碗里的凉皮子泡在辣子油里,眼睛还瞅着辣子盆,一碗吃完,满嘴流着红艳艳的辣椒油,两坨脸蛋子也火辣辣地红起来。 会跑的娃娃们是没有套笼头的毛驴,吃饭时找不着人影子,灶火凉了,锅冰了,倒像猫一样跑回来说肚子饿了,大人们吼一声:馍在房梁上的竹笼里吊着呢,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孩子就搬来一条大凳子,上边再架一条小凳子,爬上去从馍笼里掏出两截杠子馍,一掰两半,开了辣子罐罐,两勺辣子夹一截子馍,夹好两个馍,辣子罐罐也底朝天了,于是一手一个馍,飞出院子。 陕西娃血液里流淌着辣椒的力量! 关中男人身板魁梧、脾气倔强火爆,女人身材瓷实、性格泼辣,孩子们晚上睡凉炕、白天胡打仗,全是辣椒吃出来的。陕西人血管里流淌着辣椒的汁液,身躯里充盈的便是辣椒的脾性了。不信你到临潼看看兵马俑坑里站着的秦俑们,那挺立的身姿与暴突的筋骨,不就是有股子火辣的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3万吃了辣椒的“陕西冷娃”开进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与日军10万兵力鏖战三年,拒阻日军于潼关之外,守着关中大门,不使日寇迈进西北一步,3万人有2万多倒在中条山下的黄河岸边。“6·6 ”血战中,陕军新兵团一千多士兵被鬼子包围,最后有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绝壁上,800士兵掉头跳下黄河。 油泼辣子一道菜! 陕西有名的油泼辣子面,最关键的是油泼。油是新榨的菜籽油,大火热油油冒烟,油熟了,但不能马上就泼辣子面,此时的油太热太烫,泼出的辣椒面会焦糊发黑。灭了火,让油在铁锅里稍稍冷却,但也不能太凉,否则泼不出辣子的香味。待油烟刚消,一手舀油泼倒在辣椒面上,一手搅拌,让油浇透。最后,往热汪汪的辣椒面中滴几滴自家做的香醋,凉醋热油,“呲啦”一声,辣沫泛起,辣香醋香扑鼻而来,引惹得一家老少都在咂嘴。

古代著名诗人为什么大多数被贬才能创出传世名篇?

古代没有职业文人,因为没有稿酬和版权一说,作诗词也好写文章也罢,再好都卖不出钱来,所以步入仕途成为职业文人的首选。做官除了建功就是科举,诗人属于后者,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是求取功名,做官是主业,诗人是兼职,学而优则仕是诗人的标配,由此步入宦海,而宦海浮沉,权势、富贵历来是稀缺资源,是政治斗争的焦点。诗人身处官场,但书生气犹在,一心为国为民,不管是有意抑或无意,都会触碰皇帝和权臣的利益,贬官就不足为奇!古代京官降职外调称之为被贬,而且调去的往往都是是偏远地区。从富庶繁华的京城到经济落后的荒凉之地,官还越做越小,俸禄越拿越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巨大的反差,带来冲击力,是人都有想法,普通人也会发发牢骚,吐吐槽。更何况是诗人呢?诗人本来就多愁善感,起起伏伏的经历拓展了人生的深度和广度,更是让诗人浮想联翩,借古喻今,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思乡念家,感怀人生,以诗言情言志!这就是古代大多数著名诗人被贬后能够创造出传世名篇的原因。比如:韩愈、杜甫、白居易、苏轼、欧阳修等等被贬后都有佳作问世!

一、有的诗人无辜被贬,仍然胸怀国事,初心不改!

官场险恶,而诗人们大多为人耿直,不惧权贵,有时就事论事,就会触碰皇帝和权臣的利益,被免职贬官就不足为奇了!无辜被贬,诗人自然是忿忿不平,不平则鸣,愤怒出诗人!

公元819年,唐宪宗派遣宦官到凤翔的法门寺将一段释迦文佛的手指骨迎入宫中供奉,并且还下令将佛骨辗转各大寺庙供奉,所到之处官民必须烧香拜奉,一时间整个长安城烟雾缭绕。刑部侍郎韩愈以敢说闻名,上奏了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劝阻皇上不要迷信。谁料龙颜大怒,竟然要杀之而后快,幸亏众人求情,才被贬为潮州刺史,即刻启程。在蓝田,他的侄孙韩湘追上了他,要与之同行,并且给他带来他的妻儿被赶出京城,他的小女儿在路上病亡的消息,韩愈闻言悲愤交加,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诗远不如他的散文有影响力,但是他的诗自成一派,确是中唐诗坛绕不开标杆。

这首诗是韩愈诗中佳作,诗中韩愈直言不讳地告诉韩湘:这次被贬是因为我写的那篇奏章,但我不后悔,我是为陛下为国家好,但陛下不领情,我是忠而获罪而不是罪而被贬,我问心无愧亦无怨无悔,只是连累了家人,我心不安。现在正是正月,天气寒冷,大雪封路路难行。这一去潮州万里迢迢,有生之年,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如若回不来,你来了正好可以给我料理后事。

韩愈到潮州后,仍然心系苍生,一改京官被贬后不问政务传统,积极履行职责,兴修水利遏制洪水,恢复办学推广普通话,废除“没良为奴”,驱逐鳄鱼。虽然韩愈在潮州只当了不到八个月的刺史,但是政绩斐然,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现在潮州的母亲河“韩江”,就是潮州百姓为了感念韩愈为潮州的付出而命名,还修建了“韩文公祠”以纪念这位曾经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并且韩愈之后的各任刺史都以韩愈为榜样!可见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因为政治站位不对,刘禹锡被贬朗州,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仍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那里他写下了著名“秋词二首”,一改文人眼中秋天悲凉萧条的形象,另辟蹊径为秋天翻案,为秋天叫好!

秋 词 其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 词 其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二、赴任之路千里迢迢,途中所见所闻开阔了眼界,有助于诗人了解民生民情。

无视职场规则,情商太低也是诗人被贬的原因。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起兵反唐,不久后攻入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仓促出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史称唐肃宗。他任命房琯为宰相,但房琯不通军务,带兵打仗大败,损失了四万多兵力,被唐肃宗罢免了宰相一职。杜甫与房琯交厚,上书为房琯求情,认为是小事不值得免职,唐肃宗大怒,公元759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是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一路风尘,赶往华州。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撼。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石壕吏》,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乃叙事长诗中的名篇。

石 壕 吏 唐 · 杜 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又被称为“诗史”。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安史之乱”给下层人民所造成的伤害。这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三、被贬之处的荒凉落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气候的不适应,没有自己的朋友圈,思乡思家思归的情绪,怎么不让诗人们心潮澎湃呢?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被杀身亡,时任太子陪读的白居易以为是国耻,上书奏请缉拿并严惩凶手,唐宪宗借口越职,贬他为江洲司马。白居易顶着莫须有的罪名来到江洲,写出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在诗中他感叹:“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异乡生活的不适应,无辜被贬的苦闷,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得以共鸣!

最豁达的被贬官员当属苏轼,苏轼一生历经多次被贬,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但他没有心怀郁结,而是随遇而安,因陋就简,享受生活!他被贬黄州的五年,是他一生中最失意、最潦倒的时候,也是他文学成就最高的时期,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

他初到黄州时写过一首诗《初到黄州》,被后人誉为“历史上最豁达的诗”。

初 到 黄 州 宋 · 苏 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虽然苏轼写的表现豁达的诗词散文很多,但是这首诗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首诗里,作者感叹以前都是为生计奔忙,现在被贬到黄州。黄州三面环江,想着鱼一定很多,味道也一定很鲜美。屋后的山上有一大片竹林,竹笋的味道一定也不错吧!我不妨做一个编外的官员,只是光拿国家俸禄不干活,心里有些不安啊!(苏轼被贬黄州副团练,而且不能过问政务。)

他被贬惠州,写下《惠州一绝》:

惠 州 一 绝 宋 · 苏 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被贬儋州时写下《雨夜宿净行院》:

雨 夜 宿 净 行 院 宋 · 苏 轼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思乡是永恒的主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因支持王安石变法,被贬颍州,写下了《梦中作》,是思乡诗中的名篇。

梦 中 作 宋 · 欧 阳 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方面著名诗人被贬官增加了仕途的坎坷,另一方面生活的磨难强烈的撞击了诗人的心灵,一篇篇名篇由此而诞生。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恩生活!

五代十国时期最厉害牛的人?

《新五代史》载,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冯氏家族并非名门望族,似乎是个世代耕读之家,最多算小康人家,据说其祖上连个县官都没出过。冯道自幼性格淳厚,学习勤奋,学问还不错,文章作的花团锦簇,但生活俭朴,不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年代,冯道这样的家庭背景,想鱼跃龙门,跻身官场,基本是痴人说梦,其难度可想而知。

唐末乱世,军阀割据,遍地兵燹,李克用盘踞晋阳,称霸一方。李克用这人也算雄才大略,其子李存勖在早期也算颇有作为。精明的冯道大约是看出了这点,才离家投奔了李存勖,以求博取个较好的前程。

此前,冯道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幽州军阀刘守光生性残暴,嗜杀如命,对于下属,看不顺眼或一言不合,立加诛戮,杀人后,他甚至还“割其肉而生啖之”,冯道和这个生吃人肉的恶魔相处,处境自然是极其危险的。

刘守光失败后,冯便转投宦官、晋将张承业。张承业统率河东军,任冯道为巡视检查官,张承业有识才之能,认为冯道很有才学,就把他推荐给晋王李克用 ,逐渐成为晋王的的亲信。冯道先是做些管理文书的工作,庄宗李存勖即位后,任命冯道为户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成为庄宗最信任与亲近的秘书官与顾问。

史载,冯道为人很是勤勉、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当时战乱不断,有一次后晋军与后梁军对峙于夹野河两岸,战场上生存条件极度艰苦,冯道身为李存勖的亲信,在军中却不搞特殊化,他搭起一个简陋的草棚,里面铺上一堆草料,就睡在草堆上。每月领到薪俸后,就分给手下人共享,还和部下共用器皿,一起吃饭,过着简朴的生活,显得自然得体。

有将领掠来几个美女,送一个给冯道,冯推脱不了,就把女子安置在另外的营帐里,查访到女子的家人后立即命人将她送回去。冯父去世,冯道离职回家丁忧期间恰巧发生灾荒,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去周济乡亲,并亲自耕田砍柴。

守丧期满,他又被征召为翰林学士。但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后,只重用名门世族出身的人,对冯道这样起于蓬蒿、没有背景的人,并不重用。

后来庄宗李存勖被李嗣源所杀,李嗣源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明宗上位后,早已知道冯道的为人处世,问大臣安重诲道:“先帝时那个冯道如今在哪”?安答:“还在朝中担任大学士”。明宗说:“我久仰他的大名,此人正是丞相的唯一人选” 。于是明宗攫升冯道为端明殿学士,后又任为主抓军队工作的兵部侍郎,一年后再升其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位和宰相几乎可以平起平坐了。明宗在位的头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府库充实 。中原各地也没有爆发战争,民众还能安居乐业。冯道却劝明宗居安思危,要兢兢业业,不要放纵享乐。

明宗深知军人干政的弊端,倡导文教,以文治国,冯道被任命为宰相,这才开始青云直上。

有一次,明宗问冯道:“如今天下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冯道趁机进言道:“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唐诗有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帝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五代史·冯道传》)。明宗听罢,连连称好,并命人抄录,时时诵读。

冯道当宰相7年,在此期间应该说还是做了些好事的。明帝死后,闵帝李从厚继位,冯道仍任宰相。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起兵反叛,闵帝逃往卫州(河南汲县),冯道率领百官迎接潞王入京,拥戴他为皇帝,是为后唐废帝 。见风使舵的冯道又做了废帝李从珂的宰相。

废帝李从珂即位时,闵帝李从厚还在卫州,三天后被杀。不久,废帝调冯道去做同州节度使,掌管一方军队财政大权。一年后被授予司空一职,是废帝的重要辅臣。

后晋灭后唐,冯道又投靠新主子,委身侍后晋,担任后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他又任侍中,赐爵鲁国公。后晋高祖石敬瑭死后,冯道被继位的后晋出帝石重贵任为宰相,加封太尉,赐爵燕国公。不久因故被降职做匡国军节度使 ,率军镇守威胜。

契丹灭掉后晋,冯道又卖身投靠契丹,并到京师朝见契丹主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指责冯道在后晋为相没有政绩,冯道有些尴尬,无言以对。德光又问:“你为何来见我”?冯道答:“无城无兵,怎敢不来”。德光讥讽道:“你这老朽自以为如何” ?冯道答:“我是个无才无德的糟老头”。德光大笑,封了个太傅职衔给冯道,主管寻到工作。

契丹军队凶残暴虐 ,视人命如草芥, 冯道经常委婉劝阻德光慎杀、少杀,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耶律德光率军北返,冯道随从到常山。在常山,他看到有很多被契丹人虏获的中原妇女,就掏钱将她们赎买出来,全部安置在当地的尼姑庵里,然后派人逐一寻访这些不幸女子的家庭地址,再把她们送回故乡。

后汉高祖刘知远向契丹人(彼时已称大辽)称臣,随即称帝,冯道又归附后汉,并被刘知远封为太师,得以入朝参政。

后周灭后汉,冯道又侍奉后周,周太祖郭威任冯道为太师,掌管训导事务,兼中书令,管理军政大事。周太祖很敬重他,每次召他咨询、商议事务时从不直呼其名。

冯道创造了中国官场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是四朝元老,为十二个帝王效过力,他以传统道德安身立命,不论谁改朝换代,他都能屹立不倒,成了名副其实的“政坛不倒翁”。有人批评冯道为做官而做官,是“多磕头,少说话”的官场老滑头,但他在政治上还是有所作为的,在彼时,士人无论贤明愚浊都尊奉冯道为元老,他虽圆滑但不作恶,因此也颇受民众拥戴,人们都乐于称赞他的为人之道。

辽太祖耶律德光曾问冯道:“怎样做才能解救天下苍生”?老冯幽默地说:“这个浑浊世道,就是佛祖亲自降生也不能拯救天下百姓,但陛下您却能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句话虽有些肉麻,但却使耶律德光大为高兴,后世史家认为残暴的契丹人之所以没有灭尽中原之人 ,就靠冯道这句话起了效果。

国学大师钱穆却认为,五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一段时期。不仅出了个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石敬瑭,还出了个历事五代而不倒的“长乐老”冯道。欧阳修在《五代史记》中评价冯道:“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还唾骂他是“可谓无廉耻者矣!奸臣之尤”。

和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等一代枭雄比起来,冯道不算五代时期最厉害、最牛的人,但他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突破传统的史观藩篱,逐渐从正面评价冯道的所作所为。

冯道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部特色“做官学”,他本人就是一位在官场上无往而不利的常胜将军,是一部“ 官场学”的活教材,他一生的意义也许就在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做官,他用一生的理论和实践在向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传授一套屹立官场始终不倒的秘笈:良心丧尽加精于投机,还有厚脸皮加一些伪善。总之,管他主子是谁,只求有官可做。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中医师承怎么找老师?

有兴趣没基础又缺乏师承的话,难道很大。中医博大精深非学校能够掌握,讲究临床经验积累,同行交流,善于思考,不耻下问。

我一友人年已花甲,每说到收徒时,叹惜不已。说;我的徒弟没几人能合格。需医中医学院毕业底子,对阴阳五行有较全面理解,上山采药认药3~5年,当助手兼实习也需3~5年。10年内学习普通的药物药性组方,观色切脉辨症,阴阳五行在诊治的运用等等,天赋好的能出师,差的也未必。

试想学院生也24、5了,再无收入来个10年35上下了,有几人能潜心学医?耐得寂寞对抗现实?

的确如此。

现今的教育学制对不少学科技能是一种毁灭,如果在上高中,甚至初中时段,按个人的选择方向来专科专学,那十年放那行业也能建树。况能错开生活、年令齐聚的压力,实乃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跑题了。

有些前人历经艰辛留传的典籍,比较适合基础薄,半路出家的人快捷上手。因为,各类症状,方子组合一目了然。可以解决生活需要,也能积累经验和有时间继续深研。

用心恒心耐得寂寞,立得天地。

唐朝后期为何会出现宦官控制皇帝的现象?

唐朝后期的宦官是公鸡中的战斗机,跟列朝列代的宦官都不一样,他们是掌握军权的一个群体。从政治生态结构上讲,这群宦官已经不仅仅是宫廷服务员,他们不光可以直接干预朝政,还将皇帝的废立生死捏在手里。

唐朝后期的宦官,至少扮演了三个角色:皇帝的“亲信”、朝政的实际控制者、禁军的掌控者。这三个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实际权力比宰相都要大,皇帝反而成了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这个格局的形成,是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必然结果。

另类亲信:皇帝成为宦官的利益代言人

宦官的独特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具备成为皇帝亲信的条件,唐朝的宦官不光拥有宦官们所拥有的共性优势,中晚唐皇帝恶劣的生存环境,还给皇帝与宦官的私人感情加深,创造了机遇。

在帝国政治生活中,能零距离接触皇帝,走进皇帝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只有宦官。宦官们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个优势,与皇帝之间构建了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恰恰是这层纽带关系,往往是一杯害人的鸩酒。

比如,俱文珍拥立唐宪宗,作为亲信的俱文珍反过来又架空了唐宪宗。当皇帝们在宦官的拥戴下,坐上龙椅后,作为亲信的宦官,又立刻成了皇权的对立面,这个剧本就像老掉牙的唱片机,不断往复。

宦官势力拥立皇帝,皇帝代表宦官利益,否则就又进入下一个循环。这种畸形的而又独特的主仆结构,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亲信关系,相互利益输送是其典型特征,而不是仆对主的单向忠诚。

内宫军阀:禁军是宦官行凶作恶的工具

导致畸形主仆关系的根源,就在于中晚唐宦官的第二个身份——内宫军阀!

列朝列代,宦官都是皇权的寄生品,离开皇权的支撑,宦官根本毫无实力可言,原因就是宦官没有实际权力,他们所有的权势,完全来自于皇帝临时的授命。

中晚唐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宦官是掌握兵权的,唐朝的北衙禁军自安史之乱后,一直就掌握在宦官手上,尤其是安史之乱中创建的神策军,后期完全蜕变为宦官专政的工具。

禁军的职责一是拱卫京师安全,二是护卫皇帝的个人安危,在唐中期以前,禁军的指挥权直属于皇帝,禁军最高指挥官的任命也由皇帝乾纲独断。自唐肃宗起,宦官李辅国因拥立之功,掌握了禁军指挥权起,禁军成了宦官集团的私产,也成了皇权的噩梦。

李辅国之后,先后出现程元振、鱼朝恩,每一个都是狠角色。

禁军也在宦官们的改造下,逐渐腐化堕落,成了宦官集团维护私人利益的工具。即便老宦官退出舞台,皇帝也不能控制禁军,禁军始终在宦官集团内部转手,让他们成了事实上的“内宫军阀”!

无冕宰相:实权让宦官凌驾于朝臣之上

连个人安危都掌握在宦官手上,皇权虚设的结果就成了必然,无能的皇帝听由宦官,有为的皇帝受制于宦官,乾坤倒置的结果就是宦官才是皇权的实际掌控者。

有军权,实际掌握皇权,朝政哪能由得了外朝做主?大宦官仇士良,曾经借“甘露事件”,发动神策军,对反对派朝臣展开血腥杀戮,一次性屠杀了近千名大臣,其中包括二位王爷和四位宰相,几乎空了朝堂。

左手是皇权,右手是军权,一边是法律,一边是武力,宦官们玩弄宰相于鼓掌。

皇权崩塌:皇帝无法回到皇权独揽时代

那么,皇帝为何不一举铲除宦官势力,比如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中,对宦官实施无差别灭绝,不就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其实,如果皇帝能有能力消灭宦官,也就不会被架空了。

皇权独裁是明清以后的事,皇权的构成其实很复杂,涉及多方利益的均衡,皇权既是各方势力的拥戴者,也是各方势力的掣肘者,皇权想保持独立性,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凌驾于各方势力之上,中晚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藩镇势力的强大,让皇权失去了外部安全,禁军的利益必然受制于藩镇势力的影响,皇权对禁军的控制力就会下降。掌握禁军的宦官,绝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与各大藩镇、外朝政治势力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个生态结构,已经远远超出于皇权与宦官势力单方角力的范畴。

皇权想要摆脱宦官势力,就必须要剥离他们与藩镇,及其它政治势力的关系,皇权做不到!

另外,宦官势力长期以来对禁军的利益渗透,导致禁军慢慢演化成了宦官势力的利益拱卫者,和相互的利益输送人。

所以,皇帝可以杀掉其中某一位大宦官,却无力改变权力结构,这就是皇权永远回不到大权独揽时代的原因。

综述

一个政治环境的形成,就像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光靠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环境才是主要因素。

中晚唐的政治格局,决定了皇权的孱弱,宦官群体的得势,就是在这个特殊环境下,自唐玄宗晚年起,经年累月慢慢形成。晚唐虽然也出现了几位貌似有机会扭转乾坤的明君,不过,相对于环境,再英明的皇帝,也显得渺小不堪!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