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女孩结婚风俗,各地农村举办婚礼都是什么样的
侗族女孩结婚风俗,各地农村举办婚礼都是什么样的?
我们这里是湖南少数民族的地方,侗族。结婚男女双方分开一天办酒。一般结婚赴宴分三种客人:房族里及邻居的;亲戚一方的(那些外姓有亲戚关系的包括外婆家那方的房族);朋友及同学。房族和邻居是一家子都来,因为要参与婚礼操办,洗菜做饭做菜摆桌子上菜接待等,是很辛苦的一天,亲戚那边来的及同学朋友这些都是上客,只管来祝贺跟吃喝,邀请的时候是邀请全福一同都来,一般来的是一小家子,或者夫妻,或者情侣,一场婚宴三十多桌到五六十桌不等。主家这方带本房族这边人热情款待所有来的上客,唠家常,开玩笑,斗酒,吹芦笙,多嘎多耶(侗语,唱歌跳舞的意思),唱祝酒歌,热闹非凡,很多不认识的人参加婚礼也结识了朋友。每每婚宴总有那么几桌子的人从中午吃到晚宴,分别时还依依不舍,相互邀约下次相聚。
贵州凯里侗族接亲风俗?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才择日完娶。也有些青年放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规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侗族婚礼简朴。迎亲的傍晚,由“接亲婆”手提灯笼,背一床铺盖,把新娘接到郎家。
侗族梳头风俗?
族风格树脂绿檀木梳是由“桂北民艺”研发团队设计的原创侗族风格纪念品、礼品。创意的来源为著名的侗族肚兜图案造型,梳子采用绿檀加环氧树脂为塑型材料
在中国的婚嫁传统中,新婚夫妇必备一对红木梳。婚礼进行之前,由女子的长辈替新人梳头,一边梳一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堂”。在婚礼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的头发梳在一起,称为“结发”,取“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之意。梳子在我国古时候,有私定终身的意思,把长发梳了又梳,让香梳的气息停留在发梢,香气就会随风飘散,让关爱的人感受到被呵护的余味。
说春是哪个民族流传下来的?
说春是石阡侗族的传统民俗活动。“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活跃在“立春”时节前后。
石阡说春主要流传于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活动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市,东毗江口、岑巩,南接镇远、施秉,西连凤岗、余庆,北交思南、印江,是一个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的山区县。
石阡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多、平地少,武陵山脉之南支斜贯全境。石阡多地下热泉,素有“热泉之乡”的美誉。
说春来源
春官说春来源的最直接原因是皇历的传播。中国从夏朝开始有了天文历法叫夏历,唐朝文宗皇帝李昂曾下令历书必须由皇帝本人钦定,只许官印不准私印,从此历书就叫"皇历"。皇历也就是春历,过去对农民的耕种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上古时期农夫因不知准确的农时节令,耕田种地十分盲目,不是早便是晚,常常有种无收。"三皇""五帝"十分着急,便常骑一头耕牛四处游说,向种田的人宣传气象和种田技术,年年如此,便形成后来的说春习俗
侗族与苗族相同地方?
首先服饰不同,生活方式基本差不多.都是家一灶台
语言不同、一个苗族人和侗族人只能说普通话,较偏远的侗族没有翻译的话根本不能沟通
节气不同,内容完全是两个世界
比如说苗族有吃新节,苗年节,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侗族有:谷雨节,新米节,和一个大节(不知多少年一次)称祭煞
吃法不一,比如说猪血我们是煮熟了吃 ,他们是生血泼在肉上拌着吃,这道菜称血红,主要的来了,侗族特别爱吃牛,羊胃中的草汁,称牛瘪、羊瘪、还有兔子的兔瘪
最吃不惯老鼠,老鼠熏干,过节时拿来待客
侗族的腌鱼,腌肉也是一道大菜
侗族摆酒席必有,牛瘪和血红.
侗族摆酒席不在家中 ,在门外的几口公用大灶中各显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