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交友群,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

2023-07-22 14:15:03 34阅读

东营交友群,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

汉中虽仅为益州一郡,但其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在战略层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次年张鲁归降曹操,汉中落入曹操之手,刘备为了自家安全,曹操为了染指益州,二人势必会在汉中爆发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汉中之战。

东营交友群,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

而要说汉中之战的含金量如何?我觉得堪比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而刘备和曹操的用兵能力也在此战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虽然曹操最后略输一筹。

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的含金量

正如前文所说,不管对于刘备还是曹操来说,汉中的地位都是非同一般的,所以曹操在控制住汉中后就第一时间将汉中百姓迁往了关中和中原地区,可见当时曹操就已经料到双方在此必有一战,而且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公元215年,孙权得知刘备夺取益州后就派人跑到刘备那要荆州之地,刘备心想“我今天已经不是当年的刘备了,荆州岂是你孙权说要就能要回去的?”于是对来人推诿说我现在就只有益州一个底盘,还不够保险,等我夺取凉州后再还。

我就是不还,你能拿我怎样

孙权听后大怒,于是派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当即领五万精兵至公安,关羽也率三万之众之益阳。孙权看刘备这准备死磕的架势也不怂,又让鲁肃、潘璋率部与关羽对峙。

就在孙刘二人剑拔弩张,一言不合就开战时,一个消息传到了刘备那,汉中张鲁降了曹操。得到消息后的刘备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好在偏将军黄权这个时候急忙进谏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而刘备这个人又能听进去意见,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心想我就益州一个地盘,要是这个时候和孙权掰扯不清,被曹操那厮偷家就得不偿失了,于是立马换了一副嘴脸,和颜悦色的对孙权说道:“你看现在最强的是他曹操,我们两个在这死磕,最后还不是便宜了那曹贼。”

有道理

孙权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二人就在擦枪走火的边缘罢兵了。而接下来就是刘备调转枪头横眉看向曹操,说道:“听说你把张鲁那小子给收拾了?现在想对我益州动手了?大可来试试,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还要靠你赏茶喝的刘备了。”

曹操闻言心中那个苦啊!其实曹操一点都不想打,哪怕司马懿和刘晔等人一直在劝曹操打益州,曹操也只是一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至于曹操当时为什么不想进攻益州,后世也是众说纷纭,不过并没有一个说法能得到绝大部分人的支持,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他还对当年没听贾诩休养生息的建议,轻易获得荆州后执意发动赤壁之战后惨败的后遗症导致的。

不行,不行

加上曹操当时年纪也大了,不管是为政还是用兵都很谨慎,他想到赤壁之战的失败曹魏还能接受,若此时进攻益州有失,结果可能就不是他所能承受的了,所以没有采纳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

但曹操不想打不代表刘备不想打,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刘备脖子被曹操掐着那叫一个难受,于是厉兵秣马。曹操也知道避无可避,于是一场旷世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因此我个人认为汉中之战在三国中的地位不亚于其他三大战役,毕竟这不是一场局部战争,是曹、刘、孙三家的博弈的结果。

三国这盘棋很大

二人的用兵能力如何

想要一窥刘备、曹操二人在此战中的用兵能力如何,我们还得回到这场旷世之战中。

我之所以说汉中之战意义重大,也是因为此战规模并不算小,说是战役都不为过。

简单将此战分为三个阶段来看。

一、汉中对峙阶段。

曹魏方面征西将军夏侯渊督益州刺史赵颙、平寇将军徐晃、荡寇将军张颌等驻守汉中。但关于曹魏方面的兵力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陈琳所写的《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找到只字片语。

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不过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就是一个讨伐的檄文,而古代的檄文一般都是朝着怎么夸张怎么写,所以可信度也就那样,五万肯定是没有的,但两三万估计是少不了的,毕竟汉中就算对于曹魏来说也还是很重要的。

下辨、固山之战

而蜀汉方面由于是进攻方,部署比较复杂,兵力大致部署在下辨、固山、阳平关一带。下辨、固山一带由张飞、马超、吴兰、雷铜等率领,目的在于切断汉中与曹魏后路,但这是蜀汉喊出来的,所以这支偏师部署的真实目的不得而知,而这支偏师的战果也不怎么样,而且吴兰还于这个阶段战死。

另外阳平关一带由刘备亲自带队,但也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不仅尝试过夜袭,还让陈式等人率部从阳平关北面断绝马明阁道,向切断阳平关内外联系,结果还是被曹魏事先发现最终大败。就这样,刘备和曹操在这个阶段相持了一年之久。

也能看出,处于进攻态势的刘备在这一阶段的用兵实在是不敢恭维,不仅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还折损了不少将士。

阳平关

当然,曹魏采取守势除了本来就是防守一方以外,还跟曹操没能来到汉中有关,当时曹操是准备亲赴汉中好好和刘备掰扯一下的,可结果刚走到长安,南阳那边就发生了叛乱,曹操不得已让曹仁去平叛,自己则只能在长安两线操作。

总结一下,汉中对峙阶段,刘备毫无进展,还损兵折将,曹操两线操作,汉中方面固守不出,战术得当,略胜一筹。

不好意思,略胜一筹

二、剑指定军山

看着自己在汉中被动不已,刘备也是没了办法,不得不再次拉下老脸,眼巴巴地看向成都的诸葛亮。

诸葛亮摇头苦笑,心想“自己怎么就摊上这么个主公。”但吐槽归吐槽,诸葛亮比谁都知道汉中对于蜀汉有多重要,一点不含糊,刘备要兵给兵,要粮给粮。

当时汉中之战,蜀汉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来打的,男的能上都上,女的不能上也都去搞后勤,这就是当时蜀汉的情况。

这届主公不好带啊

得到了后面全力支持后,刘备一仗优势兵力从阳平关以南渡过汉水,占领了战略要冲定军山。虽然这个时候阳平关依旧还在夏侯渊手上,但人家刘备都站在定军上上遥看汉中郡治南郑了。

于是夏侯渊没有办法,只能率兵出阳平关企图夺回定军山,接下来的剧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一直以来都教导夏侯渊说做将军的人,不能一味地逞能,要善于使用计谋,结果被夏侯渊当耳旁风,可以说是死得其所。

定军山之战

夏侯渊一死,曹魏虽然失去了主心骨,但很快就推举张郃作为临时主帅,采用了依托汉水来进行防守的策略,算是暂时稳定住了局面。

总结这一阶段,刘备采纳了法正攻占定军山的建议,不仅一战确定了自己在汉中之战中的优势,同时还斩首了夏侯渊,可以说是相当的出彩。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在得知是法正献策后还大肆嘲讽了刘备一番,说刘备要是没有法正啥都不是。

但刘备这人的优点就是能听进去意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人家司马懿和刘晔早早就让你趁刘备和孙权死磕的时候出兵占据主动,可你曹老板不听啊!所以这一阶段刘备略胜一筹。

就说你得意早了

三、决战

宛城那边的叛乱被平定后,曹操也来到了汉中直接接管了指挥权,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刘备掰扯了。不过曹操这次来带了多少援兵史书依旧没有记载,不过根据此前征讨张鲁都带了十万来看,这次也不会比这个数字少。

所以决战时刻,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兵力对比应该是差不多的,刘备也已经没有了之前兵力上的优势。但人家刘备在定军山一战定乾坤后是那么的意气风发,得知曹老板亲率大军来到汉中后他是一点不虚,对将士们说就算是曹贼亲至,也没有卵用,我军必胜。

老当益壮

此战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蜀汉一方由于山道难行,粮草运输很不方便,打刘备不方便,曹操那边更不方便,根据《云别传》记载:有一次赵云、黄忠奉命去劫曹操的运粮队,结果半路上就遇到了曹操的大军。

赵云不虚,想了一会弄了个空城计就把曹魏的兵马吓跑了,而自己则在曹魏大军退去的方向设置了伏兵,待曹魏大军经过,雷鼓声大作,茫茫多的蜀汉士兵冲向曹魏大军,喊杀声震天。结果可想而知。

得到消息的曹操气急败坏,大骂刘备这个卖草鞋的怎么敢如此,等我把我那黄须儿叫来,定要你刘大耳好看。由此可见当时曹操确实被气得不轻,都放狠话了。

黄须儿曹彰

但我们都知道,一旦放狠话了,就说明这个人已经黔驴技穷了,由于这仗已经打了很多年了,人死了不少,现在粮道又被断了,曹魏一边的士兵已经开始产生厌战情绪。

无奈之下,曹操还没等到曹彰前来支援就下令撤军了。再次说出了那句经典的鸡肋典故。不过这次对象不是杨修,而是变成已经被他搬空了的汉中。

总结,决战阶段,刘备用兵得当,直取曹魏生命线,而曹操明知己方后勤压力不亚于蜀汉,却依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最后惨败。刘备在这一阶段胜出。

胜负什么的我无所谓

结语

当然,仅凭汉中一战是很难看出刘备和曹操二人用兵能力的,尤其是此时曹操已经步入晚年,虽不至于昏聩,但确实已经没有了从前那种从容,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岁月不饶人,哪怕强如曹操也免不了老来岁月的蹉跎。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曹操壮年时期在汉中遇到了刘备,结果会如何?

东营一女子被骗14万余元?

人傻钱多,都是寂寞惹的祸,都是为智商上的税。在网络普及的今天,难道还有人不知道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而且能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如果能够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完善自我,就不会那么无知了,也不会那么寂寞难耐了,更不会在虚拟的网络交友上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如果钱多,可以多做一些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爱心筹,水滴筹。如果钱不多不少,那更得把握住底线,不义之财不可取的同时,从兜里往外掏钱的事,也要三思而后行。这个现实的社会,没有人会白给你钱,那么,你有多少资本可供挥霍去白给别人钱?

想明白了,就知道自己是谁了,就知道对方是咋回事了,就知道钱该怎么用了。

在农村立秋当天?

在农村立秋当天,最忌讳什么?

“一叶知秋”,还有三天就立秋,对于炎炎夏日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好消息。关注立秋、预测立秋、应对立秋,已经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农村,何时立秋、早秋晚秋、天热天凉已经成为村民闲聊的重心。作为老一辈的农民,总会说一些关于立秋的“规矩”,要求我们牢记立秋忌讳的事情。那么,立秋之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忌讳第一件事,立秋早晚凉,谨防着凉

我们都知道,立秋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虽然南方尚未进入秋的气候,但是北方地区天凉来的更早一些。受副热带高压南移,北方冷空气入侵,立秋早晚凉还是比较明显的。无论从养生的角度,还是从保健的角度,都要提防着凉,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因此感染风寒。

所以说,很多人夏天贪凉贪习惯了,等到了立秋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中国老话“春捂秋冻”,都在告诫我们,凡事讲究顺其自然、未雨绸缪。不仅是不贪冷,更要告诫我们,在饮食上也莫要贪凉,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更要以温和饮食为主,不然不仅起不到防暑降温的作用,更会让身体一下子难以承受。

忌讳第二件事,立秋贴秋膘,切莫贪食

相信很多地方都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在立秋这天买上几斤猪肉或者牛羊肉,按照各自家庭的做法,让家里人都解解馋。“贴秋膘”是在特定年代的产物,既有物资匮乏时代,不可能常年有荤腥,又有夏季高温胃口不佳,好不容易等到立秋降温,可以多吃点好的弥补夏日的消瘦,当然前提是真的消瘦了。

但是,有一点,虽然名为“贴秋膘”,并不是让我们突然就大饮大食,一来长时间清淡饮食,突然摄入那么多油腻食物,身体不免难以消受;二来立秋虽然有所降温,但是暑气依然未消,吃的太多太油腻,很容易消化不良,并产生不良的身体反应。所以,“贴秋膘”没错,但是不可一次食用过多,还是讲究循序渐进。

忌讳第三件事,立秋保睡眠,切莫贪夜

其实,这一点是延续夏季的禁忌。由于晚上天黑的比较晚,天气又比较炎热,很多人都睡的比较晚。而早上天亮的又比较早,虽然睡的晚但是起的又比较早。再加上,白天的劳动压力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是外界环境加剧了劳动强度,人在这个环境下又容易犯秋困,没有充足的睡眠,更加重了身体的劳累感。

所以说,在立秋的时候,忌讳长时间熬夜,当然有些工作性质存在,只能强忍着继续。如果有条件,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中午再小憩一会,不求多长但求有一觉,这样可以让身体缓解这种劳累,避免秋困的影响。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凉快,我们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也随之有所改变。但是,根据时节变化、气候特点,还是要注意以上几点。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你的看法。

你觉得中国十大最强省会城市是哪些?

你好,我是@夏恋之雪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省级单位中包含了23个省和5个自治区,算下来一共有28座省会(首府)城市,而且这些省会城市均代表了它所在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中心的地位,这么多的省会当中,前十名的城市又有哪些?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会有很多种答案,毕竟每个人心中所想的都不一样,下面我会将我心目中的十大省会城市进行排名,首先得声明一点,这个排名不是光看GDP的,更多的是一个综合排名。

第一:广州

第一名的广州应该是实至名归,也是最没有争议的,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虽然2020年上半年的经济没有跑赢重庆,但是论综合实力还是妥妥的四大一线,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广州的实力在省会城市中自然也是第一名。

第二:武汉

武汉排名第二,肯定很多人都不认可,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下,上半年经济下滑的厉害,其2019年的经济稍微落后于成都,如果不是因为受到影响,2020年经济准会超过成都,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优势,属于真正的国中,再加上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道所在地段,不管从交通,运输,还是人流量方面来看,各种条件都非常优越,这是成都所不能比的,再加上武汉的人才多,各门类的产业也比较齐全,在中部可以说实打实的一哥,暂排第二。

第三:杭州

杭州作为中国的互联网电商之都,其产业先进,代表了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人才高地的一个集聚地,杭州的人才吸引数量和人口净流入已经连续好几年排名全国各市之首,而且杭州的各项指标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最高标准,这是一个有着未来产业集群的城市,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也是不可预知的,在我看来,杭州的经济是最有可能超越深圳的一座城市。

第四:成都

成都排在了第四,肯定有很多人不服,但是不服不行,在省会城市里,只要是有武汉跟杭州,成都只能往后排,虽然成都的经济比较好,在新一线城市排名里获得第一的好成绩,然并卵,知道的人都懂,去过的人能体会,说实话,那里养老休闲绝对是个好地方,但论发展和实力暂时还没有那么强,这里排第四算是比较好的一个位置。

第五:南京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又是经济强省江苏省的省会,排名第五,似乎有点低了,但现实就是这样的,在江苏经济上一直被苏州压着,也是为数不多的省内地级市经济强于省会的城市,有可能是江苏省各市都比较优秀,作为省会的南京在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第六: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多么脍炙人口的豪言壮语,长沙在我的脑海里,除了湖南卫视和这首词和伟人挂钩,没有更多的概念,话说长沙还是大陆最有名的不夜城,然后长沙这几年的经济发展的也不错,希望不要被挤水,这里排名第六,中规中矩。

第七:西安

作为西部三雄之一的西安,其实综合实力还可以,奈何经济不行,曾经的十三朝古都,感觉西安一直活在过去,也一直在啃古代遗留下来的资源,就连大唐不夜城也是一直在拿古代IP在消费,历史悠久可以理解,发展旅游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整座城市都是样的风气,我想旅游业也不是长久之计,排名第七已经很不错了。

第八:郑州

郑州作为中部的重大城市,同时又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说实话郑州这座城市没有太多的亮点,除了这几年GDP数据好了一些,郑州还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再加上河南这个人口大省的优势,郑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越武汉,排名全国第一,这个指标我觉得对郑州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要的,主要就要看郑州有没有能力留住这些大学生为己所用了,排名第八没毛病。

第九:济南

济南,作为靠北方唯一上榜的一座城市,我觉得已经非常不错了,要知道济南在山东地位还不如江苏之南京,省内的青岛,论知名度和经济水平远在济南之上,还有一个地级市烟台在后面穷追不舍,前狼后虎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说实话,济南也没有什么特色,除了旅游景点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比较出名之外,再也找不出什么亮点了,省会里排名第九。

第十:合肥

作为前十名里的守门员,合肥可以说算是比较幸运的,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还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看完这一连串的名头,说实话并没有给合肥的经济带来多大的转变,合肥还是那个合肥,希望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

以上排名都是个人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瓦岗兄弟却只喝了程咬金的酒,主要是因为程咬金所说的话句句深入他的心,合他的意。

“走遍天下游遍州,人心怎比水长流,都说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在古典演义小说中,“桃园三结义”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与之相比的则是《说唐》中的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桃园三结义世代流传,而贾家楼结义却最终成了笑话。

再看《说唐》中贾家楼46友结义,他们效仿刘关张,但实际上这些人的义气远远比不上前者。

贾家楼46友结义后各人组建自己的小圈子。其中岁数最小的罗成,心高气傲,本就与众人不合,在46友中也只与表哥秦琼及程咬金有交情;而对于绿林好汉单雄信等人都看不顺眼……瓦岗瓦解后,众人各奔东西,其中单雄信就投奔了王世充,而其他大部分人投靠大唐,也就意味着最终兄弟反目。

单雄信人称“小关羽”,是绿林出身,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尤其是对秦琼可谓是有再生之恩,在瓦岗中,他也是和秦琼关系最好。然而秦琼虽然也结交绿林英雄,但他毕竟是名将之后,他根本不愿只当绿林好汉,心中的理念肯定是要建功立业,百世流芳。

单雄信与李世民一家有仇,而秦琼等人又偏偏和李世民很有交情。

在瓦岗还是李密统领时,李世民被擒瓦岗,当时秦琼、徐茂功等人不仅阻止单雄信杀李世民,还用计将他救出,有投靠之意……众兄弟的行为寒了单雄信的心,单雄信在此时也就离开瓦岗。而秦琼等人也正是因为改圣旨救了李世民,被李密逐出瓦岗。

瓦岗因此而瓦解,秦琼等人就有投唐之心。这其中徐茂功和魏征先投李唐,还在瓦岗城门上写了诗怂恿大家一起去投唐。后来尉迟恭打得李唐难于还手,李世民就想到了秦琼等人,让徐茂功去寻找,徐茂功就来到洛阳,说服了暂居在单雄信家的秦琼、罗成和程咬金投唐。

当下单雄信闻军士来报这事,即时上马跑至城门口,跳下马来,双手搦住秦叔宝手,叫声:“秦大哥,你就要去,也须到小弟舍下相别一声,小弟也摆酒送行。如何到了这里,方才通知。如今要往哪里去?”叔宝道:“小弟在此打搅不当,所以要往别处去,尚未有定着。”雄信道:“秦大哥,何必如此相瞒,莫非要去投唐么?”咬金道:“然也。你竟是个神仙,我今好好把一个罗成交 与你。若是病好了,还我一个人。若是不济事,也要还我一把骨头。”叔宝道:“你这匹夫,一些道理都不晓!二哥,你也不必介怀。”雄信叫家将斟酒来,捧与叔宝,叔宝一饮而尽,一连三杯。雄信又来敬咬金,咬金道:“谁要吃你的酒?”叔宝与雄信对拜四拜,二人上马而去。

单雄信对于秦琼等人还是很讲义气的,尽管他知道秦琼和程咬金要投唐,还是来送行……

而实际上秦琼对单雄信还算不错,至于程咬金这个粗人,一开始就和单雄信没啥交情,他和单雄信走到一起也不过是因为秦琼而已。在《说唐》中程咬金也是个夯货,并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可爱,所以在秦母大寿时就挑拨了单雄信和罗成大战,这次分别,这厮言语更是不把单雄信放在眼中,连送行酒都不喝,可见他和单雄信的交情并不深厚。

秦琼和程咬金投唐后,单雄信悉心照料生病的罗成,谁知不久罗成也投了唐,单雄信心至此是真的寒了,单雄信也已经和瓦岗众兄弟站在了对立一面。

再看单雄信最后一战,单通独踹唐营,当时徐茂功点名要擒拿单雄信,可见因为前途利益,兄弟反目已是必然,甚至可以用兄弟的性命来交换。

再说李靖在营对秦王道:“贫道今日交 还兵符印信,要往北海去了。”茂公道:“五王未擒,雄信未拿,为何要去?”李靖道:“如今不难。叔宝在红桃山自会招安侯君达的人马。至于五王,我有锦囊留下亦易擒的。雄信一人何足惧哉?”秦王摆酒送行。……

那雄信杀到中营,大叫道:“唐童,俺单雄信来取你首级也!”秦王闻言,倒也不在心上,徐茂公忙奏道:“主公虽然爱他,他却越扶越醉,万一杀将进来,难以招架。依臣愚见,还须拿住了他,看他降不降,再作理。”秦王依允。茂公往下一看,那些众将,都是贾柳店结拜的朋友,谅来不肯伤情,只有尉迟恭与他了无干涉,遂叫:“尉迟恭,去擒这单雄信。”秦王道:“尉迟王兄,那单雄信是孤家心爱之人,切不可伤他性命。”

……

当下茂公见雄信如此,急令用绊马索把他绊倒了,照前绑下。

更可悲的是,擒拿单雄信的是罗成,后来的一些版本《说唐》为了美化罗成则改成了尉迟恭,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原版的罗成才是真正的无情无义,最后监斩时和单雄信对骂,被单雄信大骂后大怒趁他不注意时一刀就斩下了他的头颅。

单雄信被擒后誓死不投唐,徐茂功则劝李世民杀他。可见真的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此时满唐营都是当初的兄弟,竟无一人能救下单雄信。

秦王再三哀求,雄信只是不睬。茂公道:“若是不从,只得斩首。”

而在刑场上,徐茂功这牛鼻子老道还惺惺作态,用敬酒来保全兄弟之义,好像自己很讲义气一般,人家单雄信可不来他这一套,直接对他痛骂起来。

茂公又奏道:“臣等与他结义一番,再容臣等活祭,以全朋友之情。”秦王准奏。……茂公满斟一杯,送过来道:“单二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可念当初朋友之情!满饮此杯,愿二哥早升仙界。”酒到面前,雄信把酒接来,往茂公面上一喷,骂道:“你这牛鼻道人,俺好好一座江 山,被你弄得七颠八倒,今日还要说朋友之情!什么交 情!谁要你的酒吃?”

其他人也来假仁假义地敬酒,但单雄信都不接受,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昔日兄弟都背叛了“义”字,“说好的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为啥就只单通一个人被斩?

最后还是狡黠的程咬金顺着单雄信的心意说了一些他爱听的话,单雄信才喝。

遂走上前叫道:“单二哥,我想你真是个好汉,不降就死,倒也爽快,小弟十分敬服。今奉劝一杯,可看我平昔为人老实,肯吃就吃,不肯吃就罢,再不敢勉强。”说罢,将酒送到口边。雄信道:“俺吃你的。”即把酒吃下。咬金道:“单二哥,再吃一杯,愿你来生做一个有本事的好汉,来报今日之仇。”雄信道:“妙呀,俺也有此心。”把酒又吃下。咬金道:“单二哥,这第三十杯酒,是要紧的。愿你来世将这些没情的朋友,一刀一个,慢慢的杀他。”雄信道:“这话说得更有理。”又把酒吃干了。

单雄信和程咬金交情厚吗?上文也说了,他们交情并不深厚,程咬金甚至一直都看不起单雄信,最后敬酒也只是要和其他人一样,为了所谓的“结义”之情,为了面子上好看。单雄信只喝他敬的酒也是因为他会说话,句句说在了单雄信的心上。

正如敬酒时所说,愿单雄信来世报仇杀死这群忘恩负义之徒,后青龙星再次转世成盖苏文,在凤凰山时飞刀斩杀26将,几乎将昔日瓦岗英雄斩尽杀绝!

这其中最狠毒的监斩官罗成,更是因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而折寿,最后年纪轻轻地被乱箭射死!

至于秦琼,毕竟是小说主角,作者为了全他的仁义美名,在杀单通时调他离开押了粮草,也就摆脱了“不救兄弟”的骂名了!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