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交友,你会怎么拯救华山派?
华阴交友,你会怎么拯救华山派?
真是万万没想到,我竟然穿越到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中。
现在,我附在了岳不群的身上。
刚才检查了一下身上的零件,一个都不少。
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本书,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辟邪剑谱》。
书旁边还有一把匕首,想来是岳不群正在犹豫需不需要切JJ的时候,在恍惚之间被头条问答时空管理局钻了空子,成功将我送到这里。
还好来得及时。
我来到这里的任务只有一个,凭借一己之力拯救华山派。
在金庸的小说中,华山派老惨了,先是因为剑宗和气宗的对决元气大伤,后来又被左冷禅攻到华山,被迫远走福建,从此之后华山人才凋零,渐渐隐没于江湖。
所以,拯救华山派依靠一两件绝世武功是没有用的,华山派想要恢复过去的荣耀再次伟大起来需要另辟蹊径。
我将《辟邪剑谱》用包裹仔细包好,然后叫来了林平之,把这个包裹郑重交给了他。
“平之,这是在你老家旧宅中发现的,把它收好”
林平之接过包裹,回到屋中打开一看,原来是他们家族中传承数代的武林秘籍“辟邪剑谱”。
林平之一直想为家族复仇,得到这本书之后果断自宫开始修炼起来。
同时,他对岳师傅也不由心生感激之情,这是他家族被灭之后第一次觉得人间还有真情在。
第2天,我召开门派大会,要求华山派所有成员参加,在会上我郑重宣布:华山派在5年之内不再过问江湖事务,不再参加五岳剑派盟主的竞选。
听到这个消息全派上下非常吃惊,华山派虽然已经衰落,但是华山剑法和紫霞神功依然在江湖上是1等1的存在。至于掌门岳不群本人,更是习得这两种绝妙武功,是唯一能和左冷禅争夺五岳剑派盟主之位的候选人,如果华山派退出竞选就意味着五岳剑派的盟主还是左冷禅。
左冷禅这些年在积极扩充势力,还养了很多黑道高手,野心昭然若揭。
听说掌门不再竞选五岳剑派盟主,甚至在5年之内退出江湖,大家都非常不理解。
看到大家诧异的面孔,我语重心长的说道:华山派因为20年前剑宗和气宗的对决己元气大伤,众多弟子出走后到今天也没能恢复过来,我想了很久,华山派现在没有竞争五岳盟主的资格,咱们只有把本门派发扬光大才可以去竞选。
大家深以为然。
随后,我宣布20年前剑宗、气宗的竞争无论结果如何,参与的任何人都是无辜的,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华山派未来的发展,流落在江湖中的华山弟子想要回到本派双手欢迎。
剑宗、气宗没有对错,天下武功不同的人使用本来就能发挥出不同的效果,华山派作为武林中的名门正派应该兼容并茂有容乃大。
接着,我宣布华山派成立剑宗和气宗两个分坛,剑宗分坛由大弟子令狐冲担任坛主,气宗则有夫人宁中则来担任。两个分坛的建立目的是博采众长,吸取过去的恩怨教训。
剑宗分坛的职责是速成,让弟子快速习得华山剑法,气宗分坛的职责是精进,在习得华山剑法之后借助内力上的提高增加华山剑法的威力。至于剑宗坛主令狐聪则由本掌门亲自教习剑宗招式,然后由令狐聪传给其他弟子。
这个消息很快被带到了思过崖风清扬那里。
思过崖上,风清扬对令狐冲带来的消息不以为然:“哼,岳不群就是个伪君子”
令狐冲对风清扬的话有些生气,他和岳不群情同父子,一直认为师父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风老前辈,你说我师父是伪君子,可这些年他做过什么伤害本派伤害江湖的事吗?即使剑宗、气宗之争,不也是为了华山的发展?”
风清扬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反驳,他心里也有一些惭愧,这些年他老说岳不群是伪君子,可如果没有岳不群华山派恐怕早就散了,而且多年来岳不群确实是为了华山派在弹精竭虑,也许他是为了自己称霸武林,但很多事往往是试论迹不论心的,如果他一直在做好人,那他就是一个好人,无论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再说,一个一直做好事的人做了武林盟主岂不是江湖幸事。
风清扬虽然表面上还很生气,但是对岳不群的成见也逐渐消散了,作为华山派的元老,他很希望华山派不要再内斗,况且无论是剑宗还是气宗,都是各有优点,当年剑宗失败不也代表着跟气宗相比稍有不足吗,而且江湖上从来都是内力越强的人越能发挥出武林秘籍的威力,所以人们才对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闻之色变,因为一旦内功消失了就变得和普通人无异。
所以,剑宗虽然能够快速成才,但是如果想要更精进一步气宗的理论确实是正确的,所以无论是剑宗还是气宗,他们本来就应该是武学的不同阶段,如果两者能够很好的结合到一块,一定会让华山派武功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
想到这里风清扬决定帮一帮令狐冲,他希望令狐冲能把剑宗发扬光大,在华山派有一席之地。
接下来,风清扬把他这些年对武学心法的理解详细讲给了令狐冲。
令狐聪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懂,但他知道这些都是风清扬多年来的心血,现在不懂没关系,有一天一定会让他受益匪浅。
走下思过崖令狐冲心中豁然开朗,风清扬既然愿意把这些修炼心法教给他,说明他开始认可自己的师父,更认可师父的新政策,只是嘴上不服罢了。
劳德诺很快就把华山派的消息传到了左冷禅那里,左冷禅现在还顾不上对付华山派,为了统一五岳剑派最终称霸武林,他正准备攻灭衡山派。
看到弟子们在夫人和大弟子令狐冲的教导下练习剑宗和气宗的武学,我深感欣慰。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华山派最大的问题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招生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个比较有实力的门派手底下怎么着也得有个几百上千弟子,他们除了能维护本门派的财产、田产、生意之外,还有能力跟其他门派抢地盘扩张本门在江湖中的影响力。
华山弟子只有这么几十个人,平时看家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遭到左冷禅的伏击时不得不离开华山远走他乡。所以,为了迎接接下来的战斗和未来光大华山派必须赶紧招收弟子。
华山位于陕西南部渭河边上,从华山峰顶往北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
这里曾经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根据地,当地生活的老秦人自古耐苦战,是天底下最优秀的士兵之一。
而在古代,即使是八百里秦川也经常会出现各种灾荒,以至于流民无数,华山派这些年本来应该在流民四起的时候起到救急天下的作用,可是多年来大家过着只论江湖纷争却不管民间疾苦的出世生活,让流民和华山派之间似乎有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当然这对于华山派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华山派需要改变了。
于是,我命令门下的几位弟子,陆大有、梁发、林平之等人下山,以做慈善的名义收容流民,把他们接到华山。
华山虽然土地贫瘠,但是供养个几千几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陆大有等人就接来了上万流民。
我把这些流民分成三等,每等大概3000人。
第1等,青壮年男子和青壮年女子;
第2等,老弱;
第3等少年和儿童;
第1等立即接受剑宗练习,目的是快速掌握搏斗技巧;第2等开垦田地建造房屋,作为工兵使用,以便接纳越来越多的流民;第3等剑宗、气宗同时学,他们年纪还小,应该打下牢固的基础。
半年之后左冷禅来了,他刚灭掉衡山派,准备再灭华山派。
华山的变化劳德诺已经悉数告诉给了他,所以左冷禅集结了帮中的好手和他这些年招募的黑帮分子,总兵力达到上千人决定血洗华山。
怎么能给他这个机会,此时华山现在至少有3000弟子,而且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可以让他们免于流离失所,免于随时被欺辱的家。
弟子们听说左冷禅攻打华山,纷纷请战,看来人心可用。
随后,我揭露劳德诺奸细的身份,以他祭旗,率领华山3000弟子迎战左冷禅。
双方在华山脚下摆开阵势,这时远处闪过一个人影,从他快如闪电的身影中我认出,这是我风师叔,既然他老人家也下山助阵华山派此战必胜。
还没等我出手林平之和令狐冲就站了出来:“师父,区区小儿何必您老人家出手”
两个人一个得到了风清扬悉心调教的,另一个也已经练成了辟邪剑法,对付左冷禅以及他手下的高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经过一番大战左冷禅被打成重伤,从此之后武功尽失,剩下的千余随从在3000华山弟子的围攻下也损失殆尽。
此战,华山派名震江湖。
随后,我命人收拢衡山派的残存弟子,帮助重建衡山派。
衡山派非常感激,主动决定变为华山派衡山分坛。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儿,赶紧把林平之叫来。
“平之,我们武林中人一直不过问朝堂上的事儿,现在是哪位皇帝当朝呢?”
林平之祖上就是当官的,后来又作为走镖的镖师,所以对朝堂上的事一直就比较关注,最近几年他下山收容流民,对山下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林平之回答道:“师父,现在是正德14年,前两天山下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宁王造反了。不过好在王阳明及时出手,40天就平定了。”
我心中暗道,今年是西元1519年,西元1512年葡萄牙征服马六甲苏丹国,然后来到大明,在然后和大明打了几场仗,窃取澳门,从此垄断了西太平洋到欧洲的航线达100多年,这些年他们可没少挣钱呢!
想到这,我让林平之把陆大有也叫来谈话。
陆大有虽然武功不高,但他忠心耿耿,办事也很牢靠。
“大有啊,交给你和平之一个任务,你们带领500弟子去福建泉州,和当地的商人联络出海。你有两个任务,第1个任务,经商,这些年华山派以种地为生,收入远远不够养活这么多流民,你和平之一道开辟南洋商路,把海外贸易做起来。第2个任务,在海外明朝移民圈子中招收弟子,设立海外华山派分坛,光大华山派在世界的影响力。”
于是,陆大友、林平之两人前往福建,几年功夫就建立了一个和海外贸易的稳定航线。
还在东南亚一带招收了数千弟子,他们他们既是华山弟子也是帮助华山在海外经商的水手和商人。
这些人在习得了华山剑法之后,至少一个人能打几十个,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由华山派控制的根据地,与刚来到这里的葡萄牙人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在那个时代,可别觉得葡萄牙人武器有多厉害,一直到17世纪西洋人打海战还是和东方人差不多,主要以接舷战为主,所谓的洋枪洋炮很少能够真正摧毁海船。但是当时西洋船的建造已经超过了东方船只,极为坚固和高大倒是真的。
不过只要华山派的海船接近葡萄牙人的海船,双方近战的时候华山弟子的武功远超葡萄牙水手,一个打几个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就算是葡萄牙船很坚固,最终还是会被华山弟子给夺来。
华山派在东南亚地区影响越来越大,并因为出色的战绩被欧洲和新大陆所熟知,当地的明朝移民也喜欢以华山派弟子自居。
就这样,华山派成为第一个闻名世界的帮派,华山弟子更是遍布全球总数达上万人之多。
中国历史上最帅的皇帝是谁?
公元465年的一天,南北朝时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10岁的新安王刘子鸾在被同父异母的皇兄刘子业赐自尽之前,曾经发出过“愿身不复生王家”的千古一叹。我想,这应该也是命运悲惨、大半生幽禁瀛台的大清光绪皇帝最想说的话了。
光绪皇帝短暂的一生中有很多的不幸。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幸就是被选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在亲戚关系上来说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太后的外甥。所以光绪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光绪在4岁的时候便从父母家中被抱进宫中在太和殿继位。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的生涯,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他没有朋友,没有父母的呵护,只有学不完的繁文缛节,还有慈禧太后的严厉训斥。虽然贵为天子,却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光绪在34岁的年纪死去估计和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光绪皇帝的人生第二大不幸就是他的政治婚姻。
光绪就这样在没有亲情和父母之爱的环境中长大了,生长的真是玉树临风胜潘安、一朵梨花压海棠。
题主出的题问谁是史上最帅的皇帝,小编徒步说史认为最帅的一定要算光绪爷了。
可是,慈禧太后为了控制这位即将亲政的皇帝,却为他安排了自己的亲侄女,光绪皇帝的亲表姐叶赫那拉.静芬作为皇后。而光绪皇帝亲自选中的皇后和妃子却都被慈禧给换掉了,蒙在鼓里的光绪皇帝直到大婚之夜才见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皇后--隆裕;从那以后,光绪对这位亲上加亲的表姐在没有过好脸色。前几天看到电影《建国大业》中导演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让范冰冰来饰演史书上记载相貌并不出众而且有些驼背的隆裕太后,想想真是脑残。隆裕太后一生未得光绪宠幸因而也就没有留下子嗣,一个原本应该有着幸福生活的女人却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不幸,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隆裕太后
范冰冰扮演的隆裕太后
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
光绪的其他妃子
只有瑾妃的妹妹,同为妃子的珍妃还让光绪皇帝感到些许安慰。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珍妃成了光绪皇帝生命中最在意的红颜知己。然而就是这个光绪皇帝在傀儡生涯中唯一的知己,最终也没有能够保住,在慈禧太后离京西逃之前被投入井中含冤而死。
光绪皇帝的人生第三大不幸便是终生没有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
囚禁光绪皇帝的瀛台
光绪二十四年,28岁的光绪皇帝经过慈禧的同意,颁布了“明定国事诏”,在政治,经济,文教方面实行变法,可惜的是慈禧并没有把这场变法放在眼里,之后又多次阻挠他的实施,最后这场变法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百日维新失败后,光绪皇帝开始了囚徒般的生活,这对他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了打击,饱受病痛的折磨,与1908年11月14日驾崩于赢台。而慈禧太后则在一天后也在宫中去世,给世人留下了永远没有答案的不解谜题。
1913年2月22日,46岁的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将她与光绪合葬于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如果光绪在地下有知,这肯定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了。
趣说历史快乐生活,我是小编徒步说史;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宋高宗还选中了他做储君?
宋高宗选择储君的标准很简单:不能是皇族大宗,家族不能太有势力。这两条标准,宋孝宗都符合。并且宋孝宗还有孝心加持,让高宗对他刮目相看。因此,宋高宗最终也就选定了宋孝宗赵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至于赵构和赵昚是不是出了五服,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宋英宗还是宋仁宗的堂侄呢,还不是对仁宗这个养父没什么孝顺之心。
一、不能选择皇族大宗子弟众所周知,宋高宗赵构之所以要选择养子继承皇位,是因为他的儿子赵旉夭折,而他自己又因为阳痿而生不出孩子。所以他只能选择在宗室当中挑选继承人。
不过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赵构继承皇位,没有走正常的皇位传承,他是被别人推举上位的。
因为宋高宗原本没有继承权。宋徽宗把皇位传给了宋钦宗赵桓,按照法统,下一任继承人要从钦宗的儿子中选出,高宗自动降级成皇族小宗,失去了继承权。
但是由于在靖康之变中,宋英宗的后裔被金兵一网打尽,全部押到了北方做俘虏,近支皇族当中仅剩赵构一人,于是他也就如同走了狗屎运一般,变成了皇帝。
正是因为皇位来的不正常,所以高宗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心结——既然他被推举上位,那么其它的皇族成员也一样能。
说到这里,要澄清一个错误印象。很多人以为赵构把皇位传给赵昚(太祖后裔),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人一锅端了,赵构别无选择,只能在太祖后裔当中选择继承人。
然而,这个印象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宋太宗有九个儿子,其中八个儿子都有后代。从宋太宗到宋钦宗,中间隔了一百四十多年,一共是六代人。试想一下,八个儿子都有后裔,这些后裔再经过五代人的繁衍,这个基数是多少?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宋太宗后裔的基数,起码在四位数以上。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宋英宗的生父濮王赵允让有二十多个儿子。宋英宗的其它亲兄弟基本上都有一大堆儿子。这些人不见得都是在京城居住。靖康之变时,宋英宗的直系后裔被一网打尽,但是跟英宗平辈兄弟的后裔子弟,很多都逃过了一劫。
比如说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赵宗晟的后裔在靖康之变时就跑到了江南。这些人里面,既有赵构的叔祖辈,也有他的平辈,封亲王和郡王爵的人就有十几个,其中以齐安郡王赵士㒟的势力最大。宋高宗能继位,其实就是仰仗了赵士㒟与孟太后(宋哲宗皇后)的支持,他才坐上了皇位。
试想,那么多的宗室子弟都跑到了江南,这些人都是携家带口的南迁,他们能拥立光杆司令赵构为帝,难道就不能拥立其它的宗室子弟为帝么?
每每想到这些,赵构心里就发慌。打压那些宗室子弟都还来不及呢,他怎么还敢在宋太宗的后裔当中选择继承人呢?
所以,皇族成员,赵构一概不选。他只敢在太祖的落魄后裔当中选择继承人。因为经过七代人的繁衍,宋太祖的这些落魄后裔,混的跟老百姓差不多。这些赵家人,对赵构没有任何威胁。
这里插一句,其实宋太祖的后裔当中也有混的好的。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就是在北宋时期地位相当崇高的太祖后裔。(北宋的宗室只有濮王和安定郡王允许世袭)
靖康之变时,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他是燕王赵德昭(赵匡胤次子)的玄孙。赵构在选择继承人时,也直接跳过了安定郡王一脉。理由和他不选太宗后裔是一样,即皇族大宗,不好驾驭。
二、储君的家族势力不能太大宋孝宗赵昚继位之前,北宋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改宗。由于宋仁宗无后,他只能选择养子继位。这就导致继承皇位的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而是宋仁宗堂哥赵允让的儿子。(宋真宗这一脉也因此而绝嗣)
宋仁宗活着的时候,宋英宗很恭顺。但是仁宗驾崩后,英宗立马就原形毕露。他死活要追封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坚持要给生父一个皇帝的名分。这一政治闹剧搞得满朝鸡飞狗跳,在历史上被称为“濮议”。
后来的明朝也闹出过这种闹剧,皇族小宗出身的嘉靖皇帝死活要把亲爹追封成皇帝,俨然一副孝子模样。而他对明孝宗和明武宗的遗孀却很是冷淡,丝毫看不出半点孝心。这种亲爹和养父的关系该怎么摆的问题,千年以来就是个难题。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薄情寡义的养子搞政治清算,宋高宗便选择了身份卑微,家族势力不大的宋孝宗赵昚。
因为赵昚的生父赵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从八品的文官(秦王赵德芳后裔);
赵昚的竞争对手赵伯玖,生父赵子彦,官至秉义郎,区区从八品武官,甚至说不清是太祖哪一支的后裔;
这两个小孩子,不管哪一个当了皇帝,一定会对赵构感激涕零。因为没有赵构提拔,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家族成员也是王爷。而没有赵构的提拔,宋孝宗和他的竞争对手就只能在老家玩泥巴。
一个是回去当王爷,一个是回去玩泥巴。这区别可就大了。
所以,赵昚要维护自己的皇帝地位,他就一定要誓死捍卫赵构的地位!因为赵构和他的利益已经绑在了一起。
并且,赵构也试探过宋孝宗的孝心,是确确实实很真诚的一个人。
另外,宋高宗选择让宋孝宗继位,还有一个难言之隐。由于靖康之变的原因,北宋的很多皇族逐渐都掌握了兵权。比如上面提到的濮王系和安定郡王系,都是南宋朝廷的中流砥柱。赵构的统治需要他们的维持。
而赵构把赵昚接到宫中抚养时,赵构本人只有25岁。他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还有幻想,觉得日子还长着呢,再生个儿子,问题应该不大。如果找皇族大宗当储君,比如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子嗣当养子,日后如果自己生出了儿子,唯怕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搞不好,闹出兵变也是有可能的。
当年,宋真宗因为无子,便打算把四弟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过继给自己当养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宋英宗生父)。
为此,真宗以绿车旄节的超高规格迎接赵允让到宫中抚养。结果皇子赵祯出生后(就是宋仁宗),真宗尴尬了。他有了亲儿子,哪里还需要干儿子?于是,他就以箫韶部乐的规格又把赵允让又送回了府邸。
这种突然中大奖,突然又发现买错了号码的遭遇,简直尴尬到了极点。
后来宋仁宗也无子,也需要寻找养子时,他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的皇叔赵允让的儿子,最终挑中了宋英宗赵曙。
杨坚一生深爱独孤皇后?
杨坚的确深爱独孤伽罗,但是对于他来说,或者应该说从一个皇帝的立场出发,只爱一个人,也不代表着不能找妃子,独爱一个人,这在法理上其实是不现实的。
在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即位后,独孤伽罗还在世的时候,杨坚也有宠幸过其他妃子,但是因为独孤伽罗的高度打压,那些宠妃在身份还很卑微的时候就被独孤伽罗扼杀了,两夫妻因此闹过矛盾。
对于皇帝来讲,欲望全满,子嗣昌隆这才是正常的传统,杨坚答应一辈子只和独孤伽罗生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风险,再不让杨坚找妃子,每天守着独孤伽罗逐渐变得衰老,杨坚也很痛苦。
山盟海誓爱一人,古代帝皇爱情的最高典范杨坚是个传统的汉人男子,独孤伽罗是个鲜卑血脉,但是胡汉文化却是两样齐全,并且平衡驾驭。
古代汉人女子,骨子里少了一种女性俏皮的绽放,讲究古板的三从四德,在这一点上,就很难激发男性轰轰烈烈的恋爱情愫。但是孤独伽罗不一样,按照鲜卑的族风,女子能顶半边天,对于丈夫,不会过分卑微,还偶尔释放强势的本性,虽然不至于让丈夫跪搓衣板,可是就能紧紧抓住这个男人。
隋有杨坚爱独孤,唐有世民爱长孙,他们吃的就是这么一套。
孤独伽罗在与杨坚成亲后,家道中落,杨坚甚爱妻子,与妻子约定永世相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誓言,杨坚的确遵守到死,那就是不与其他女人生孩子,只与独孤伽罗制造爱情结晶。这对于一个传统的汉家贵族男人来讲是很难得的,但他成为皇帝后和仍是如此。
后来杨坚称帝前,在朝堂上生命几经威胁,最著名的就是独孤伽罗冲到皇帝女婿面前不停磕头,保住了杨坚,后来杨坚称帝,其实有一半的因素是为了独孤伽罗。
虽然讲起来有些过度浪漫,可杨坚改周立隋,和独孤伽罗的确有着紧密的关联。
杨坚还不是皇帝时,和独孤伽罗恩恩爱爱,羡煞神仙,这没人管,甚至还可以成为佳话,但杨坚称帝后,就不能那样了,已经人是人,天子是天子,后宫这玩意儿不是皇帝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而是不想要,你也得要!
“初,文献皇后功参历试,外预朝政,内擅宫闱,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
自古以来天家的传统,皇后独孤伽罗也不能改变。所以她就给杨坚纳妃,是她主动让杨坚去找,也偶尔自己推荐,但“纳”与“宠”是两回事,独孤伽罗在后宫搞了高压统治,先暂且不说杨坚有没有临幸这些后宫的机会,独孤伽罗不让隋文帝设三妃,这就意味着这些后宫如同虚设。
因此只有六十名“嫔”的虚位,不得不说的是,当隋文帝的后宫,绝对是古往今来最难过的后宫。
独孤伽罗牢牢地抓住自己老公,杨坚实际上有没有意见是不知道的,在登基初期,杨坚天天牵着老婆的手去上朝,让老婆参与朝政,可见恩爱程度令文武百官头皮发麻,这种爱情神话讲出来都没几人信,的确可以称之为典范。
但,独孤伽罗也会老,当她老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杨坚又宠新女子,独孤杀之闹矛盾男人首先是一个欲的动物,皇帝更甚之。
杨坚做皇帝,手下的臣子都可能妻妾成群,一开始还不感觉什么,但随着独孤伽罗变老,杨坚身居高位不可能没想法。
独孤伽罗的确牢牢把控着后宫,杨坚也没反对,但是这不意味着杨坚不可以“宠幸”她人,因此,后来杨坚了就犯了哪些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后来导致夫妻矛盾,这就是隋文帝时期的“尉迟女”事件。
当时杨坚有一大敌人,名为尉迟炯,这这件事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他的孙女尉迟氏。杨坚听说尉迟氏颜值高,人又年轻,于是旁边的人一怂恿,杨坚一心动,就下了决心,把尉迟氏带来看看,这一看,就出了火花:
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
这件在任何时代都正常不过的事,但在当时可是炸了锅了,这件事情直接导致杨坚夫妻双方出现感情裂痕,后来更惊奇的是,独孤伽罗气不过,把尉迟氏给杀了:
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
杀了尉迟氏之后,杨坚很生气,但是他生气的方式也很可爱,不和老婆闹,而是嘚吧嘚地骑着马离家出走,而且不知道跑到那个空旷的地方思考人生,到了快半夜才回家。不管怎么说,这夫妻俩即便是成为了皇帝皇后,闹矛盾的方式都是很温馨的,没有什么动不动就杀,不把老婆当人那种事。
不过,这件事也导致夫妻双方有了矛盾,独孤伽罗心里落下了个疙瘩,直到死的时候,她都在仁寿宫,而不是大兴宫,不过也不是什么仇恨,就是典型的耍性子,她觉得杨坚背叛了当年的诺言。
但杨坚有背叛诺言吗?
其实没有,杨坚之前和独孤伽罗做出的承诺是,不与其他女人生孩子,但是没有说当了皇帝不会宠幸其他女人,这是当年的青梅竹马情,金婚受到了时光的挑战。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本质就是独孤伽罗老了,杨坚能保证孩子全都是独孤伽罗的身出,没有庶子庶女就已经很难得了,杨坚也是人,不可能说真的没有一点欲望。
同样的,此事过后,杨坚再得宣华夫人,宣华夫人是陈朝的帝女,身份地位也很高,杨坚当独孤伽罗还在世的时候就宠爱她了,对此独孤伽罗敢怒不敢言。
杨坚也有新欢爱,毕竟凡夫不是神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当时的宣华夫人是陈宣帝的女儿,作为皇族,被充入了隋文帝的掖庭。
直到长大,陈氏被隋文帝宠幸。
陈氏绝对是有手段的,不然如何在独孤皇后的眼皮底下与皇帝恩爱,但同样的,独孤伽罗的地位在那,陈氏一直都没有被封为妃子,即便后来独孤伽罗去世,陈氏才被封为了贵人。
公元602年,独孤伽罗去世,隋文帝很伤心。
在感情的角度来讲,杨坚做到了内心最爱一个人,但是他又不是凡夫俗子,不可能身边只有一个女人,这不是洁身自好与否的问题,而是当时封建时代的合理性。
独孤伽罗的伽罗是“佛语”,而杨坚的小名为“那罗延”,两人是有缘分的,所以后来独孤皇后被追为了菩萨,杨坚还为她建了一座广大的佛殿,每每纪念,便独自嚎啕大哭,潸然泪下。
就和当年李世民在长孙无垢死后的场景一样,大家劝李世民别伤心,李世民说,我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我就是伤心难过想哭,我也没有办法啊。
但同样的,在独孤伽罗的晚年,杨坚宠爱年轻貌美的陈氏是有目共睹的,在某种程度上,“负心汉”杨坚的确加剧了独孤伽罗的死亡,以至于独孤伽罗后来闹矛盾跑到仁寿宫住,还说不想感染陛下尔尔,最后享年59岁。
虽然很爱她,但59岁与二十来岁比,杨坚真的没得选。
滑稽的是,杨坚在两年后也将死去,在死前,竟发现他和独孤伽罗扶持的太子杨广竟然调戏宣华夫人陈氏,杨坚大喊独孤误我,说的就是立杨广为太子一事。
隋炀帝登基后,父亲的宠妃正是大好年华,再度进宫,成为了隋炀帝的爱妾。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九纹龙史进为什么不愿意做少华山寨主?
刀墓今日观点:有一种铅笔的型号是2B的,施大爷笔下的史进也是这个型号的。
全数第二回出场,大有深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用在史进身上,一点都不错,看他少年时的情况,基本就能知道他成年后的作为。史进是梁山好汉里出场最早的一个,出现在第二回里,暗合他的2B身份。有一种铅笔的型号是2B的,施大爷笔下的史进也是这个型号的。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当中,奸臣有一个共同特点:干事无能整人有术。高俅要杀的人叫王进,八十万禁军教头,很有头脑,连他的老娘都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王进杀了两个高俅手下后,娘俩儿一溜烟跑了,最终病倒在了史家庄。好在王进住进了一个好人家,史家庄的史太公家。这就引出了梁山第一个好汉——九纹龙史进。
两位师傅,好的坏的都学
史进的武艺基础还不错,经过半年多王进的指点,还真成了一流高手,像少华山上的陈达、杨春等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武艺是长进了,但是,从史太公的介绍和史进的表现来看,这个人注定了永远都不会成器!
娘说不得,被他的任性给气死了。“不务农业”也就算了,梁山好汉都不务农业,枪棒该好好使吧?可是他“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却不知道自己这武艺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从史进的启蒙老师李忠身上,便知端倪。“打虎将”李忠,其实连老虎影子都没见过。九百年前,李忠在秦岭的少华山打过老虎,目击证人,无!这就像史进身上纹的九条龙。
王进与李忠是有区别的,李忠属于骗吃骗喝的假把式;王进是战斗力强悍的真把式。虽然史进在王进的身上学到了真功夫,但也在李忠等人的身上学到了坏毛病。
初始设定和宋江差不多,最后却把读者看懵逼
混江湖,武艺是一方面,混江湖的时间更为重要。史进混江湖的时间比宋江还长,那么,为什么他混不出宋江那么大的名气呢?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史进没有宋江会“推销”自己。
首先,“圈子”很重要。史进最初也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那就是他和朱武、杨春、陈达等人组成的“少华山圈”。
师傅走了,父亲死了,史家庄再没人管史进,日子过得一个逍遥。听说不远处有伙山贼,整顿村坊,保家护院。不久陈达来打,被史进KO抓住,后来就搞出不打不相识的剧情,其实当时只是朱武的脱身之计,后来两伙越处越好,礼尚往来多次,却被小人揭发,惹到官府,朱武说:“大郎绑了我们交给官府吧,休连累了你!”,史进见逞英雄的机会来了,哪能放过,同生共死,干他丫的!
人也杀了,家也烧了,官府也打了,肿么办,有点儿懵逼,还是找师傅去吧!朱武又留史进一起落草,让史进当老大,史进回绝了:我这样一个清白的人,怎么能跟你落草!!!(从这件事起,其实你已经不清白了,想逞英雄但不想落草,后来宋江一伙差不多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后来他主动离开了“少华山圈”,非要独自浪迹江湖。
其次,“银子”很重要。史进和宋江一样都不缺银子,在书中提到史进流浪江湖时使银子的地方有两处,一次是在渭州时,他在鲁达的要求下,爽快地拿出十两银子帮扶可怜的金翠莲父女,一次是在东平府大量花银子与妓女李瑞兰厮混。
有人说宋江在混江湖之前就比史进的名声大得多,这确实也是事实。但是即使之前二人名气一样,一段时间之后,宋江的名声也会大大超过史进,毕竟宋江与史进相比,要会“推销”自己得多。
后记
史进这人上了梁山后职务并不高,只有一个先锋使的职务,这或许与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系,后来史进不满宋江流露出的想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与宋江闹翻。但是史进缺乏主见,不知道离开梁山后自己的出路,于是只好跟着梁山好汉去讨伐方腊起义,最后不幸中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