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交友,靖康之难时的金国是清朝满人的祖先吗?
珲春交友,靖康之难时的金国是清朝满人的祖先吗?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可以说是同出一源,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金国是清朝女真人的祖先。
女真作为族称,始见于宋代文献。 汉文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如虑真、朱先、朱理真、诸申等都是同音的异写。元明清文献中多写作“女直”,这是源于避讳,因为辽兴宗的名字为耶律宗真,所以讳“真”字作“直"”。 宋人记载,女真是契丹人对肃慎的称呼。女真是肃慎的汉字异写,应该说无异议。
肃慎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族属。 先秦、两汉文献又写作息慎、稷慎。 自虞舜时起,历夏、商、周,一直同中原保持密切联系。
汉代至三国,肃慎又称挹娄。 据文献记载:挹娄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即乌桓),南邻北沃沮(即图们江流域)和不咸山(即长白山),北极弱水(即黑龙江)的广阔地带。挹娄人依山傍水而居。善射猎,“弓长四尺,力如弩。 矢用梏,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
说明狩猎在挹娄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汉初以来,挹娄臣服于汉朝属国夫馀(今吉林农安 一带),隶汉玄菟郡管辖。后来因不堪忍受夫馀的压迫,多次反抗,于曹魏时摆脱夫馀的统治而自立。所谓“夫馀数伐之,卒不能服"。青龙四年(236年),挹娄直接同中原王朝建立联系,向魏明帝“贡楛矢”。 景元三年(262年),又向魏元帝进献弓箭、貂皮等特产,受到元帝隆重接见。两晋时期,挹娄曾多次“朝贡"楛矢石砮等物。挹娄所居之地盛产“赤玉好貂”,闻名遐迩的“挹娄貂”是入贡的珍品,曾一次就向中原贡献“貂皮四百枚”。
南北朝时,挹娄又称勿吉。勿吉,乃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为“森林"之意。据《北史·勿吉传》记载:勿吉有七部,即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大致居住在今牡丹江、松花江、黑龙江下游、长白山一带,其中心地区在速末江(今第二松花江)中部。
可见勿吉此时已向南迁移,占据了原夫馀族活动的部分地区。勿吉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分裂割据、王朝更迭频繁的时代,但勿吉和中原始终保持着朝贡关系。大明三年(459年),勿吉派使者向南朝宋孝武帝刘骏贡献“楛矢石砮”。与此同时,勿吉与北朝的北魏关系也很密切,贡使络绎不绝。北魏孝文帝时,勿吉派遣乙力支来朝贡,向孝文帝报告勿吉和邻近部落的矛盾。孝文帝指示说:“宜共合顺,勿相侵扰”。从中反映出勿吉与中原的密切关系。
隋朝时,勿吉又称靺鞨。靺鞨的名称,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北齐时 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563 年),“是岁室韦、库莫奚、靺鞨、契丹,并遣使朝贡”。以后靺鞨之名,多见于各种史书。 靺鞨之音近似勿吉,勿吉的古音即读 mo he,靺鞨是勿吉的音转没有疑义。其语源都是来源于肃慎语 wo ji(窝集)。
窝集乃从林之义。靺鞨是在肃慎故地发展起来的,其社会状况自然有地域的传承性。靺鞨七部由勿吉七部发展而来,各部互不相属,分布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居于第二松花江流域的靺鞨各部,多事农耕,兼营渔猎畜牧,并且“悦中国风俗”,与中原接触较多。隋文帝开皇年间,靺鞨多次“相率遣使贡献”,隋文帝得知靺鞨“与契丹相接,每相劫掠”,便对来者云“宜各守境土,岂不安乐,何为辄相攻击",靺鞨使者欣然听之,隋文帝因此“厚劳之”。
唐朝靺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进人了新时期。最初靺鞨各部“各自有长,不相统一”,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白山、黑水七部。至 7 世纪中叶,各部分别归附,形成了两个大的部落联盟: 一个是以黑水靺鞨各部组成的部落联盟;一个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部落联盟。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健"。其地域大致是,东北到黑龙江口、库页岛,北至鄂霍次克海,南接渤海,西抵室韦,中心地区在今松花江口到乌苏里江口一带。文献记载女真出自黑水靺鞨。唐代的黑水靺鞨是以黑水部为最强的诸多部落的群体称呼。
贞观十四年(640 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建立“黑水州”行政机构。开元十年(722年),唐朝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一带设置勃利州,任命当地靺鞨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开元十四年(726 年),增设黑水都督府,任当地首领为都督、刺史等职。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授黑水都督为云麾将军兼领黑水经略使。与此同时,黑水靺鞨首领也数次来长安“朝贡”,中原始从黑水部来使口中得知有女真。后唐同光三年(925 年),“黑水、女真皆遣使朝贡”。
显然,这里的女真和黑水不是一部,但又同属黑水靺鞨。渤海灭亡前,女真同黑水靺鞨的兀儿部、胡独鹿部同时遣使“来朝”。
肃慎有故地在渤海境内,黑水靺鞨中之女真部在五代时已与中原发生密切联系,由此可见,女真与肃慎一脉相承。契丹建国后,渤海遗民逃散或南迁,黑水靺鞨各部南下填充其故地,女真部最先为契丹人所知,于是以女真泛作黑水靺鞨之代称而出现在史籍上。
二、女真人建立金国契丹建国大辽,辽朝对东北的女真十分重视,把女真分成两部分,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为“生女真”。“熟女真”在今辽东和内蒙古地区,隶属辽朝南枢密院下属的东京道管辖,设置州县,编入民籍,这部分女真很快就被融合了。散居在松花江中游和牡丹江下游以北至黑龙江下游一带的“生女真”,“地方千余里,户口十万余……散居山谷间,依旧界外野处,自推雄豪酋长,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他们隶属辽朝北枢密院所属的东北路统军司、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咸州汤河兵马司管理,各部经常向辽纳贡,进献马匹、貂皮、东珠、砂金、人参等名贵土产。
渤海遗民的逃散和迁徙,给女真的南徙提供了空间。散居东边的各部女真溯乌苏里江和沿日本海岸南下到朝鲜半岛的东北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流域和鸭绿江流域,邻接高丽,这就是《高丽史》上所称之东女真和西女真。
《高丽史》上称居住在高丽东北方的女真人为东女真或东北女真。“东女真”之称始见《高丽史·定宗世家》二年(948 年,辽世宗天禄二年)九月条:“东女真大匡苏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 ”。 西女真指居住在高丽西北方的女真人。“西女真”之称始见《高丽史·显宗世家》八年(1107 年,辽圣宗开泰六年)八月壬辰条:“西女真揩信擒契丹东京崇圣寺僧道尊来。
西边各部女真进入第一松花江以南,沿牡丹江、绥芬河、阿什河等松花江支流居住,是以完颜部为中心的生女真,后来成为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1115—1234 年)的核心。
到 11 世纪初,女真人继续南移,迁徙到今农安县一带的称为黄龙府女真,迁徙到辉发河流域的称为回跋部女真。另外,在契丹建国之初,有一部分女真人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强迁到辽阳以南地区。史载:“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请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以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迁人辽阳著籍者曰合苏款,所谓熟女真是也。” 合苏款女真是熟女真的主要部分,并非熟女真都是合苏款女真。
填充到渤海故地的女真与渤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继承关系,而是在其自身原来较低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向前发展。南迁后受汉族、契丹族以及高丽族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发展较快。
而这种变化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的。这期间,女真社会不仅大量地从汉族、契丹、高丽等邻近地区输入铁器,而且还学会了冶铁。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耕的发展。至 12 世纪初,契丹统治下的女真人终于到达了“文明的门槛”。
辽天庆四年(1114年),阿骨打兴兵伐辽,辽兵大败。翌年,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这是满族先世继渤海之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标志着女真人统一的民族共同体的第一次形成。
金天会三年(1125 年),金灭辽后,兴师南下攻宋。翌年,金灭北宋。金皇统元年(1141 年),金与南宋签订了“绍兴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的分界线。贞元元年(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以对南宋和西夏采取防御及攻势。为了加强和巩固对新占领的华北地区的统治,便于学习汉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和各级官制都进行了改革,随之又不断地将猛安谋克户大批迁人关内。
金朝将女真人编为猛安谋克。其最初为女真人的狩猎组织,随着战争的需要成为军事组织,进而发展为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随着猛安谋克的普遍组成,原来的氏族部落组织就逐渐消失在猛安谋克之中了。
从金朝初年起,统治者就不断地将猛安谋克户大批迁人新征服的地区。如金兵取辽的沈州(今沈阳)、东京(今辽阳),就将大批女真猛安谋克户迁入今辽宁省境内。金太宗天会十一年(1133年),将几万人的猛安谋克户迁到燕山以南、淮陇以北。
贞元元年(1153 年),海陵王迁都燕京,又将留在上京的宗室将相亲属南迁到山东、北京、河间等地,授给迁来的猛安谋克户。
迁居中原的猛安谋克户,开始并非同汉族杂居,其后插花居住,天长日久,女真人户受广大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改变了原来的社会经济生活,完全转为农业生产,同留居东北的女真人有了明显的差别。金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虽然南移,但对留居东北的女真人也加强了管理。
金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分别设置了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胡里改路。据《金史·地理志》记载:
“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至蒲与路之北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区为边。” 女真人户的南迁,造成金在东北故土的人口锐减,金朝政府不得不将在经济上还很落后,渔猎经济成分比重很大的,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女真人户迁来填补。如将居住在绥芬河流域的速频人、松花江下游的原五国部人迁到上京一带。
金朝末年,留居东北的女真人,由于蒲鲜万奴的叛金自立、败退而随之东奔,在蒙古灭蒲鲜万奴的东夏国时,东奔的女真人分布在濒临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山岳地带,受蒙古人统治,又恢复了过去的因部而居,蒙古对之也就“因俗而治”。天兴三年(1234 年)蒙古灭金,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灭南宋,至此结束了五代以来宋、辽、夏、金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统一的元王朝。
三、建立清朝的女真人元朝继金统治东北的女真人,在这里设置多层次的统治机构分而治之。统治女真的机构主要有:开元路总管府管辖居住在原来金上京路各地的女真人;合兰府水达达路总管府管辖居住在今绥芬河和图们江流域的女真人。元朝还在松花江下游设立斡朵怜、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等五个万户府,统治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女真人。
元朝又在黑龙江下游奴儿干特设东征元帅府,管理特殊地区和库页岛。居住在绥芬河、图们江和松花江下游的女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到元代,他们还“各仍旧俗,尤市井城郭,逐水草而居,以射猎为业”。元朝对女真各部采取“设官牧民,随俗而治"的管理方式,并向女真人征收赋税。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向元廷交纳赋税“钱粮户数二万九百六”。一般征收实物,如貂皮、皮革,海东青等土特产品。元朝统治下的女真人,随着金朝的灭亡,在金朝时形成的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也随之消失了,女真人户“各仍旧俗”,过着部落生活。各部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只是有共同语言,共同生活习俗的群体。女真民族发展史上呈现了一次曲折,需要由残存的女真部落再走一次民族形成的“重复”的历史过程。
元朝末年,女真各部不堪元朝的民族压迫和苛索繁征,纷纷反元。元朝虽然暂时将女真的起义残酷地镇压下去,但是不久中原各族人民的大起义风暴彻底摧毁了元朝的统治。元末明初,女真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 、北海"。
当元朝在东北的统治势力已逐渐消亡,明朝的势力尚未全部到达之际,女真各部有较大的迁徙,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居住在松花江下游今依兰一带的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南迁到绥芬河流域和图们江两岸、朝鲜半岛,在北起黑龙江下游奴儿十地方,南到朝鲜半岛东北部,形成了几个比较集中的居住区。
明朝将女真分为三大系统,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因明朝招抚建州卫而得名。原住依兰老乡的斡朵里部、胡里改部和原住穆棱河流域的毛怜部,明初迁徙到绥芬河下游、图们江、珲春河流域,“事耕纴,居处饮食有华风”。
永乐末年到正统初年,各部先后迁到浑河上游的支流苏子河(今新宾 一带),其居地西近辽东各卫所,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接近,受汉族和朝鲜经济、文化的影响较大,是明代女真各部中最先进的部分。
海西女真居住在嫩江以东到倭肯河的松花江及其各支流的沿岸,松花江在元、明两代又称海西江,因而统称之曰海西女真。海西女真“略事耕种”,“言语居处与建州类”,居山岳地带的“倚山作窟”,滨水而居者“有室庐”。正统以后,他们逐渐南迁,到嘉靖年间,迁徙到吉林老乡的松花江沿岸、辉发河流域,靠近开原,为扈伦四部。
野人女真主要指乌苏里江以东、沿日本海的建州女真南迁后,填补于绥芬河、珲春河一带的女真人。明代文献上称之为“七姓野人”,朝鲜文献上为“深处兀狄哈”。因为他们居于“僻远”之地,朝贡“无常期”,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明廷将其单列,称之为“野人”女真。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就出生在建州女真苏克苏浒部赫图阿拉。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这是鄙人拙作《图腾海东青》中关于渤海国灭亡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用!
唐朝可以通过调整辽东地区的建制划归,来制衡不肯听命于朝廷的藩镇,甚至缓解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压力。但却无法扭转内忧外患下的国势日益衰落。长期干旱少雨,连年谷物歉收,严重动摇了社会的稳定。若是碰上太宗皇帝当政,通过明君贤臣的高效运作或可缓解社会矛盾,将民变的风险降至最低。可惜!越发腐朽败落的唐朝已无法重现贞观、永徽、开元时的朝势。各种社会危机不断积累,只等待着临界时刻的到来继而集中喷发。在气候已至最冷的九世纪末,临界时刻终于来了。因天灾不断,朝廷又无力赈灾,各地民众只能用草籽、树叶充饥糊口,饥寒而死者不计其数。无以为生的百姓揭竿而起,最终演变成震撼全国的黄巢大起义。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终于被平定,但积重难返的唐朝亦名存实亡。
契丹东丹王
多年的密切往来,渤海国早与唐朝形成了休戚与共、利害相同的命运共同体。当唐朝开始步入衰亡时,渤海国的国运也同样走向没落。最直接表现就是渤海国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汉化、封建化有效促进了渤海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大氏王族及其他贵族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营造城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广大农民、牧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严苛的阶级压迫下饱受盘剥,还要为权贵们所驱使。统治阶级可以肆意挥霍无度,社会底层民众却只能过着“居竖穴,用瓦器,衣兽皮”的贫寒生活,终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严重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让底层百姓怨声载道,阶级矛盾随之迅速激化。与此同时渤海国统治阶级内部也泛起萧墙之祸,各派势力互相激烈倾轧。渤海国灭亡前夕统治集团内部动荡不安,以致大批渤海贵族纷纷率众出逃。据《高丽史》记载,“渤海将军申德等五百人来投”。是月,“庚子,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工部卿大富、左右卫将军大审理等率民一百户来附”。渤海国统治集团的严重内讧大大动摇了政权稳定,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因彼(渤海国)离心,乘衅而动,故不战而克”。
五代契丹铁骑
再有,渤海国的社会经济严重依赖着唐朝。换言之渤海国能否保持繁荣和昌盛,很大程度取决于唐朝社会安定与否。而唐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恰好打断了渤海国赖以为生的对唐经贸联系。渤海国内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缺乏维系政权统一所必需的经济基础。部分地区的政治隶属关系也非常松散,像渤海国对黑水诸部的管控就非常不稳定。一旦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很多原本被掩盖起来的政治矛盾、民族矛盾就会集中涌现,威胁社会安稳。
耶律阿保机与李克用
最后,唐朝的存在是渤海国的重要安全保障。正是唐朝的衰败灭亡,使得渤海国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上的保护。中唐以后,渤海国最大的外部威胁就属契丹、奚。安史之乱前,契丹、奚两蕃曾遭安禄山重创。此后为在夹缝中求生存,两蕃同时蛰伏于回鹘汗国和唐卢龙节度使(幽州节度使)的管制之下。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破,国都失陷,曾经称雄漠北的回鹘汗国开始瓦解。为避敌锋芒,继任的回鹘乌介可汗率三十万部众南下,请求内附唐朝。不成想唐朝丝毫不念及回鹘曾协助平定安史之乱的旧情,反倒趁机落井下石。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朝无情剿灭了南下回鹘,乌介可汗为部下所杀,回鹘汗国正式灭亡。为清剿回鹘残余势力,唐卢龙节度使张仲武进兵契丹、奚族两番,尽杀回鹘监使八百余。随着回鹘监使的人头落地,唐朝恢复了对契丹、奚两番的管辖。事实证明只要唐朝能稳定存在,契丹、奚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也威胁不了渤海国,单凭卢龙镇便足可震慑两蕃。
渤海国考古墓壁画
但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天下之势更加糜乱。包括卢龙节度使在内的各路诸侯都忙于逐鹿中原,根本无暇顾及北方诸胡。契丹趁机摆脱了来幽州方向的束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至耶律阿保机继任契丹夷离堇时,契丹已能集结四十万大军横扫伐河东代北,攻掠九郡,迫使枭雄李克用请求与阿保机结为兄弟,与此同时契丹也再次成为渤海国外部的最大威胁。其实早在阿保机掌权之前,契丹就已对渤海国治下的辽东地区觊觎许久了。虽经激烈交手,实力尚且不济的契丹并未能从渤海国手中拿下辽东。待至耶律阿保机时,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已经腐朽没落的渤海国哪能是新兴崛起的契丹对手。虽然学术界有很大争议,但笔者认为大约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前后,耶律阿保机几经征战,终于如愿以偿地攻取了辽东半岛。
卢龙镇张仲武平定契丹、奚两番
自掌权伊始,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机便不甘满足于只当个部族首领。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并弑杀唐哀宗,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朝就此轰然灭亡。同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为可汗,执掌契丹部族联盟的军政大权,而后又逐步统一了契丹诸部。公元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阿保机向来毫不掩饰他欲问鼎中原的勃勃野心,甚至还为此公然宣称自己“上承天命,下统群生”。然而阿保机若要南下进取中原,就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否则契丹断难以与五代时期割据中原的群雄争锋。阿保机深喑此理,早在称汗继位前就已积极向北方用兵,连败北室韦和于厥,并降服嫩江、松花江流域的大小黄室韦。辽太祖二年(公元908年),阿保机进讨黑车子室韦,历经七次讨伐终于降服了黑车子室韦。辽太祖五年(公元911年),阿保机灭奚,尽得其地。神册四年(公元919年),阿保机派皇子率军征服乌古、敌烈两部。统一了北自外兴安岭,南至西拉沐沦河的诸胡各部。
唐朝会昌中兴
随着阿保机逐步统一北方,很快渤海国便成了契丹必欲吞并的又一个对象。但因梁晋争霸正酣,最令阿保机心驰神往的中原大地屡生事变,多次显露出可乘之隙。不愿坐失良机的阿保机为能打开日后进取中原的门户,立即统军南下大举进攻幽州。受此影响,渤海国侥幸又多苟活了数年。然而神册二年(公元917年)、神册七年(公元922年),阿保机两次进攻幽州,均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回。迫于无奈之下,阿保机只好放眼长远继续着手统一北方。天赞三年(公元924年),阿保机起兵西征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亦年,基本上征服了西北诸部。取得西征大捷后不久,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阿保机旋将统一的目标指向了渤海国。
契丹武士
天赞四年(公元925年),辽太祖阿保机以“渤海世仇未雪”为借口,御驾亲征渤海国,契丹大军倾师而出,势在必得。天赞五年(公元926年)正月,契丹一举攻下渤海国西部重镇扶余府(今吉林农安),杀渤海守将。而后契丹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再破渤海老相统帅的三万渤海军队。至二月,契丹军已兵围渤海王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南)。末代渤海王大諲撰“素服牵羊”,率臣僚三百多人出城投降。渤海国安边、南海、定理等府及诸边节度史也相继归降。盛极一时的“海东盛国”至此灭亡,历经十五王,享国二百二十九年。同年,辽太祖阿保机灭渤海国后,在返还皇都的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终年五十五岁。
五代天下割据
为防渤海人叛乱,辽太祖阿保机在班师前,下令将渤海国的王室贵族千余户随军迁往契丹本土。可即便如此,渤海国故地遗民反抗契丹的情绪依旧浓重。于是天显四年(公元929年),在大臣耶律羽之的建议下,辽太宗耶律德光命令大规模南迁渤海国的故地遗民。凡渤海国十五府、六十二州均在迁徙之列,渤海国旧州县或侨置到今辽东、辽西及内蒙地区;或南迁后改为新名;或干脆废弃。契丹强制迁徙渤海遗民所造成的深远影响,那可是非常之大!
渤海国墓群遗址
首先,当时的交通工具相当落后,迁徙距离又达一、二千里之遥,真正的千里迢迢路漫漫。大批迁徙的渤海遗民带着无尽的悲愤与心伤,凄死于背井离乡的路途中。其次,迁徙导致的人丁稀疏,使得渤海国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遭受到严重破坏。学者考证,得以留居原地的渤海人数非常有限,总计仅有两万余户。如:渤海国原盐、穆、贺各州的居民更是仅余留二、三百户。受此影响,大片原本繁荣富庶的经济区变成了渺无人烟的荒原;曾经灿烂辉煌的上京城(即忽汗城)也化成一片颓垣断壁;大量宝贵的典籍文献更至荡然无存;最后,渤海遗民遭到强制外迁后,生女真人很快从东、北两个方向源源涌入至渤海故地。这些生女真人主要是此前未曾被渤海国征服的黑水靺鞨。经考证,辽代生女真完颜部以下三十四部中,除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乌第河流域的生女真各部外,其余部族全都分散在曾经的渤海国疆土。由于生女真各部的社会发展水平要远远落后于渤海国,渤海故地的社会文明因之再次大幅倒退。无论怎样衡量,如此大跨度的社会文明后退,实在是一场令人悲悯的可怕浩劫。
契丹灭渤海国
但是有一点,强制迁徙渤海遗民对巩固契丹在渤海故地的统治,效果可是非常显著的。正如契丹所料,渤海民族的主体被迁徙至自己眼皮子底下后。分置于各处的渤海遗民再不能相互通联,霎时便化成了一盘散沙,丧失了反抗契丹统治的条件和能力。那些遭到强制迁徙的渤海遗民全都沦为了可供服役和纳税的国家编户,从此只能屈从契丹统治,听任辽朝驱使。
五代与辽朝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被强制迁徙以及侥幸留居故土的渤海人外。学者考证,另有大约三十万至四十万渤海人不愿屈服于契丹统治,辗转逃亡至王氏高丽、女真(原黑水靺鞨),甚至更远的中原(后周、北宋)。这部分外逃的渤海人在与当地人民共同劳动和生活中,彼此间民族差异逐渐缩小,逐渐融入到朝鲜人、女真人和汉人中。辽亡金兴后,原属辽朝的渤海人纷纷加入到同族血脉建立的金朝。金朝时,渤海人又大都融入到女真人中。再至金元交替,原金朝统治下的渤海人、女真人,除少部分外,绝大多数都已融入至汉人的汪洋大海之中。
俄罗斯人到底有多爱喝酒?
2019年俄罗斯仍属于十大“最能喝”国家,以每年平均和喝11.1升酒排名第七。根据数据显示,2007年,俄罗斯酒类消费量曾居世界之首,但从那之后大大减少。其他国家喝酒方式是爱喝酒了,而俄罗斯人的喝酒方式就是酗酒。
现在虽然不是世界上最能喝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喝的都是酒精含量很高的烈酒,在世界来说是最为强悍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不是俄罗斯人有多爱喝酒,而是俄罗斯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地方,需要喝大量的烈酒来维持体温抵抗严寒。俄罗斯的伏特加售卖量曾达到惊人的一年人均28瓶,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你要知道这伏特加不像啤酒这样低度数,这酒可是高达60度的烈酒。
在俄罗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喝酒就像喝水那样正常,基本每天都是离不开酒的。嗜酒如命的俄罗斯人这么爱喝酒也跟俄罗斯经济水平下滑严重也有关系的,坏的经济让俄罗斯的人压力很大,本身俄罗斯人也是性情火爆的民族,只能借酒消愁,人们用酒精获得 快乐,总之,酒精是最便宜的让人高兴的方法了。
喝酒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给人们带来快乐,适当的饮酒,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像俄罗斯这种喝酒程度之高还是对身体带来一定伤害的。
我之前被公司派去到俄罗斯莫斯科出差,当地的人不管是吃早餐还是晚餐,基本上都要喝上一瓶伏特加,我感觉哪里的人喝这些烈酒就相当于喝白开水一样,哪里的人们说喝酒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之前和一个俄罗斯同事在街上逛街时候,我说口渴想买瓶水喝喝,俄罗斯同事说他去买,不久后他买了两瓶伏特加回来,我看到他手上拿着这些烈酒,我当时就被震惊了,后来俄罗斯同事解释他们如果口渴第一反应就是买瓶酒来解渴,这样的解渴方式在俄罗斯是很正常的。
他们简直就是“嗜酒如命”,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嗜酒的国家--俄罗斯。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每年因为过度喝酒而失去生命的俄罗斯人达到40万人,这是一个大的数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俄罗斯人是有多么爱喝酒的。
俄罗斯普遍都是嗜酒如命,群众大量喝酒会造成社会很大不良影响,还会有很多人因为喝醉酒冻死在街头,俄罗斯政府规定,为了减少群众喝醉酒而冻死街头,针对喝酒这件事情进行了限制,每天晚上从10点开始到第2天6点,俄罗斯的所有大小超市以及酒馆都并不允许出售酒精饮料,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大家在晚上喝醉然后冻死在户外。这样无奈的规定也是世界首例,可想而知俄罗斯人是有那么爱喝酒,连政府部门都要出面规定俄罗斯的买酒的时间和频率。
俄罗斯喝酒虽然在世界排行榜只位居第七位,但是俄罗斯喝酒方式很强悍,其他国家喝酒程度在俄罗斯眼里简直就是不值一提,在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喝烈酒就像和饮料一样平常的,可以这样说,其他国家喝酒水平是业余,俄罗斯喝酒水平是专业的!
满清共割让了多少领土?
1840年之后,满清到底损失了多少领土(含藩属国),大多数回答者都没说完整,我以近代邮票来完整展示。
1,外蒙古:中国损失的领土中,外蒙古无疑是最大的块头。
2,割让沙俄区域:近代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及库页岛和新疆北部二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3,唐努乌梁海地区:图瓦共和国就是原属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4,割让英国区域:香港已回归香港岛、九龙半岛被割让给英国,现已被收回,但藏南部分地方至今仍在印度手中。
5,割让法国区域:法属印度支那包括今天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广州湾(湛江),广州湾虽后被收回,但越南及老挝的原安南地区的藩属国却丢失了。
6,割让德国区域:青岛、胶州湾,虽然早已被收回,但屈辱历史不能忘。
7,日本侵占区域:说起日本的侵华史,是中华民族最屈辱的历史,如果说沙俄还是只想割我们的地,而日本却想灭我们的国,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肯定非曰本全面侵华莫属。日本鼎盛时曾占据了大半个中华,最后止步于湖南,最终被赶出中国,收回了东北和台湾。台灣现在虽未回归祖国,但已是迟早的事了。
8,朝鲜半岛:(藩属国)1897年之前的朝鲜王朝还是属于中国的藩属国。
9,琉球王国:琉球一直是中国藩属国,二战后本可回归中国,绝好的机会却被老蒋放弃了,唉!
如果没有满清的腐败,这些土地估计还全部在我大中华手中,“警钟长呜,毋忘国耻”,加强近代史的爱国主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好的结局是什么?
人过七十 最好不过,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和睦,身体健康,子女各个有出息,每次逢年过节,家中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场景才是在70岁左右的时候, 最让人羡慕嫉妒的,是最好的结局。
前言:真实生活案例
72岁的隔壁邻居大爷,以前是当过特种兵的, 后来专业到农业局上班,由于受过良好的训练,身体素质一直非常的好,张大爷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二儿子是一名公务员, 小女儿是一名比较成功的企业家,。
他们各自都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逢年过节的时候,一般都是浩浩荡荡地过来,一来就是十几个人,小孩的吵闹声,兄弟间的问候,嘻嘻哈哈,好不热闹啊,周围的邻居都说,这一家子,每当过节气的时候,是全村最热闹的。
话说,这个确实是最好的一个家庭,张大爷,在退休后,有着丰厚的退休金,子女们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岗位,分别都在县城或者是市中心,买了商品房,不愁吃,不愁喝。
最主要的是这几个子女非常的孝顺,平常都会拿点钱孝敬给父母, 最主要的是,几个子女都还会轮流把自己的子女接到自己的房子住几个月,可谓是家风非常的好啊。
唯一一点,让张大爷遗憾的是,就是自己的老伴在60几岁的时候,因为癌症去世,也许这个是他一生中的遗憾,可以说,年轻的时候,同甘共苦,但是年老的时候,缺没有一起享受子女的福气,这是他比较遗憾的事情,
每每热闹过后,子女走后,张大爷都会马上沉思,虽然碰到人都是笑眯眯相待,但是内心总是有一种忧伤的感觉,因为,只有一个人乐享晚年,心理是有点空虚的。
结合上面的真实例子,我可以说,人到七十,最幸福的结局,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人到老年,最幸福的莫过于,自己的爱人,白头偕老
自己一生奉献过的亲人,人生伴侣,在年过中旬或者是年老的时候, 你最亲的爱人,一定要在你身边,这个我觉得比你的子女多孝顺,多好,胜过100倍,毕竟白头到老,跟你枕边人的心是相连的,是最幸福的。
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容易看到,人到50岁左右的时候, 要么是男方意外死亡,要么女方离世,或者是什么意外导致婚姻的破裂,这些都是在中年的时候,是发生事件的高峰期。所以如果你人到70岁家庭完整,子女孝顺,才是目前人生最完美的结局。
第二:子女工作有着落,儿孙身体健康。
也是70岁的时候,人生最大的愿望,我们观望这个社会或者是周围身边的人,有些老人,自己身体很健康, 但是子女的身体患有绝症,或者是严重的慢性病,那么有可能你的后半辈子,一直为自己的子女操劳,而且还会因为这个原因,把自己的健康的身体拖垮,
特别是有些人,啃老族,子女没有工作,一直也不找对象,整天呆在家里,游手好闲,是不是自己内心不如意的还要对着大人发脾气,这些其实是对,老一辈人来说,非常的致命,会让自己的父辈内心非常的煎熬,日久积累,矛盾慢慢的产生,家庭就会产生争吵,那么你会觉得家庭幸福吗?在70岁的时候,是不会有很好的结局的。
第三:兄弟和睦,无纠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父辈财产分配不均,造成子女之间的争吵不断,这个对于作为父辈的我们。
内心是非常的难受的。就我身边的例子,父亲都已经80岁了但是由于5年前的一次财产分割不均,导致兄弟连个大大出手,即使是叫来,村干部,或者是亲戚朋友来调节,也还是不能达成和解。
而此时的老父亲,年近80岁,老了无依无靠,几个儿子都对他辱骂,人生攻击,这个对于一个老父亲来说,内心是有多么的绝望啊,那么在晚年的时候,肯定最不好的结局,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子女公平,女儿儿子都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效果。那么你的晚年肯定是天伦之乐的。
第四:做到凡事都退让一步,凡事不心急,不与人争吵。
人到了70岁后, 我们凡事都要想得开, 不要与人斤斤计较,特别是跟邻居朋友,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人老了, 子女都不在身边,那么你一个老人在家里, 有很多不方便的事情,都是需要用到邻居的帮忙,
如果你跟邻居什么事情都要争吵,即使你吵赢了,其实你的内心是有伤感的,而且因为这件事情,内心总是吊了一个累赘一样,更何况,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多时候,这种不必要的争吵会大大的伤害自己的健康。
我们再退一步想 ,人到70岁了,人生已经快要过了三分之二了,再这样使蛮劲,其实会有什么好的收获呢?所以看到此文章的老人,我们在这个年龄,我们心胸开阔,自己吃点亏,给人造福,是给自己积德行善,会给你们带来好运的。
总结,对于人生的美好解决,莫过于,家庭成员中,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子女成家立业
这才是作为长辈心中最大的心愿。
我是医学科普医生,欢迎点击关注我, 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