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交友网,唐朝第一宰相裴寂是如何在李世民继位后遭到疯狂打击的?

2023-07-17 01:57:03 27阅读

顺德交友网,唐朝第一宰相裴寂是如何在李世民继位后遭到疯狂打击的?

疯狂打击?知足吧,倘若他遇上的不是李世民,恐怕命都保不住,如果不小心对位朱元璋,裴家就准备“封门息业”吧!

顺德交友网,唐朝第一宰相裴寂是如何在李世民继位后遭到疯狂打击的?

裴寂出身河东豪门裴氏,不过他家并不显赫,当年被举孝廉进京,没钱坐马车,靠两条腿走到京城。

裴寂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仕途也是不温不火,年近四十还是个七品芝麻官。按这个速度,太守基本上是他这辈子的最高峰了。

有一年他坐“11路”去长安,半路累瘫在华岳庙。为官多年连一辆“专车”都买不起,裴寂悲从中来,忍不住跪在菩萨面前求助。菩萨还真显灵了,夜里托梦给他:阿寂啊,你别急,四十岁之后你就快发达了,宰相的宝座等着你哩!

还真准,不久裴寂跃升一大步,被任命为晋阳宫副宫监,更关键的是,在这里他遇上了人生的贵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李渊。

李渊陇右李氏豪族出身,世袭唐国公,隋文帝是他姨夫,地位甩裴寂十八条街。但李渊这个人有个优点,一点贵族子弟的傲娇气都没有,无论贵贱一律倾心相交。

李渊有小资情结,喜欢玩,武的纵马游猎,文的歌舞琴棋,不文不武的美酒美女,偶然赌两把。裴寂赌技不算高,酒量不算大,棋艺不算强,但就是有耐心陪,何况他是晋阳宫现管,手上有的是资源,弄出个把宫女给老李暖被窝,远在天边的隋炀帝也看不到。

于是老哥俩成了密友,走共同享乐的幸福路。

当然了,那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老李有大事要办。我们不大清楚李渊是什么时候把自己的反隋计划告诉裴寂的,但他一定是最早得知计划的人之一,且他掌握的秘密应该不会比李世民少。

裴寂为何敢把身家性命押在李渊身上?理由有三,其一,他被李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更被李渊的友谊锁死;其二,天下已经大乱,隋朝已经没救了;其三,菩萨不是说了嘛,他有宰相命,除了李渊谁还能给他这么大的回报?

史书上说,李世民拉拢裴寂,又伙同刘文静,三人联合给李渊下套,逼他不得不起兵反隋,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您,那是李二给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美化成晋阳起兵的首功。

那么谁是元谋首功呢?我认为李渊是核心,李世民和刘文静在外围操作,裴寂居中串联,三个人都很重要。

这一把豪赌裴寂赌赢了,李渊登基后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大唐开国第一位宰相。

不过说实话,裴寂的人品有点“打折扣”,能力也有点“缺分量”。刘文静就很不服气:裴寂没上过一天战场,凭什么我才是个尚书,他却是宰相?

愤懑难平的刘文静开始作妖,一心想扳倒裴寂,结果闹出了请巫师作法的闹剧,因此被扔进监狱受审。李世民和宰相萧瑀都替刘文静说话:这家伙就是心眼窄,不存在谋反的事。

裴寂却借着跟李渊独处的机会进言:“刘文静的才华一等一,但生性阴险。如今天下未定,赦免了他等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啊!”

李渊一哆嗦:那就清除了吧!就这样,裴寂一句话要了晋阳元谋功臣的一条命。

大概被刘文静刺激到了,裴寂决定亲自上战场露一手,给自己的宰相宝座镀层金。恰逢刘武周入侵太原,于是他自告奋勇率军出征。

上了战场裴寂才发现智商不够用!他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先丢掉了介休,又丢掉晋州,敌方就没见过他的脸,盯着他的后脑勺一路追到河东。

李渊真是好脾气:冇事冇事,还有河东在嘛,好好守住,相信你哟!结果裴寂一个大巴掌抽在李渊脸上,他搞了个坚壁清野,逼反了当地百姓,没等到刘武周出手就光屁股逃回长安。

从那以后,裴寂再也不敢鼻孔插大葱了,老老实实窝在李渊身边取暖。

说实话,以裴寂的能力,换作别人他早就被一脚踢开了。可李渊是个极重感情的皇帝,虽然二人现在是君臣关系,但李渊一直拿他当老友。上朝的时候拉他同坐,退朝允许他随时直达皇帝的卧房,还将公主嫁给他儿子,又让自己的儿子娶了他的女儿。

朝中的大臣,即便萧瑀、窦抗、独孤怀恩这些李家血亲,他们的得宠程度都远不如裴寂。

这种优待连裴寂自己都觉得受之有愧,有一次终于忍不住提出辞职回家养老。李渊却泪流沾襟地拉着他的手说:“当初我们有约,等我当太上皇我们一起养老,再过逍遥的日子,现在你不能走。”

可能是李渊心有感应,果然当年他就当了太上皇,李家二小子不讲武德,逼老爸提前退休了。

李世民上台打击裴寂了吗?没有,恰恰相反,李世民给予了特别的优待,他保留了裴寂的宰相职务,还将他的封邑从500户增加到1500户。1500户是什么概念呢?李世民最心腹的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也才1300户。

有一次南郊祭祀,半路上李世民特地让裴寂和长孙无忌同乘御辇:“你有佐命之功,除了你谁还有这个资格呢?”

其实李世民这话多少有那么一点点言不由衷,裴寂有佐命之功不假,但要论功绩,裴寂能挤出一缸水。李世民也不傻,知道裴寂的斤两,加之他也不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依赖裴寂。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保持极大的耐心,没有撤换裴寂。当然,这里面也有给李渊留面子的因素。

这种格局维持了四年,裴寂自己“撞枪口”了。李渊在位的时候,有个叫法雅的僧人受宠,经常出入皇宫,跟裴寂也混得很熟。李世民即位后,法雅失宠了,于是这家伙居然口出怨言,甚至妖言惑众,因此被逮捕入狱。

法雅向主审官杜如晦透露了一个秘密:当初这些话裴寂也知道。

李世民火了,令人杜如晦责问裴寂,裴寂却矢口否认。于是让法雅跟他对质,裴寂顿时哑口无言。

妖言惑众这东西是高压线,历史上为此丢了性命,甚至搞得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李世民还算仁慈,他下旨将裴寂的封邑削去一半,罢职回乡养老。

连牢饭都没舍得让他尝一口,这是“疯狂打击”吗?可裴寂得寸进尺:我要留在长安。

李世民顿时怒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你能当这么多年宰相,无非是靠太上皇的恩宠。你当宰相期间朝政有多混乱,给国家带来多少损失自己心里没数吗?如今我念及旧情没有杀你,你还不满意吗?”

李世民这个人对大臣一向客气,从来没有说过如此严厉的话,可见他对这件事有多生气。

回到蒲州老家的裴寂再次犯事,有个叫“信行”的狂徒,居然对裴寂的家僮说:“你们家裴公有天命。”家僮把这话传给了裴寂。

裴寂吓得魂飞魄散,这可比法雅的话杀伤力大一万倍。可裴寂低下的能力再次暴露,他不是向上汇报,而是私下令一个叫“恭命”的人去暗杀家僮。结果恭命私下放了家僮,给裴寂埋了颗雷。

多年后恭命贪污钱财,被裴寂下令追杀。恭命逃无可逃,一咬牙跑到官府告裴寂谋反,把这件事抖了出来。

这件事要是放在朱元璋身上,估计裴家给裴寂发丧的人都没了。李世民勃然大怒,下旨将裴寂流放于四川静州。

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之变”的诟病,但在裴寂这件事上,我不认为他有过错,有任何打击报复,这一切都是裴寂咎由自取,相反,李世民已经法外开恩了。

不久,历史又给了裴寂一次机会。静州土羌造反,这些人觉得自己分量有点轻,正好有个大人物在,于是就想抓了裴寂给他们当头目。

消息传到长安,说裴寂加入了叛军。李世民摇摇头:不会的,裴寂不会这么做。果然,不久又传来新消息,裴寂不光没有就范,还率领仆人打败了土羌贼。

裴寂办了两件糊涂事,但晚年在大是大非的事上保持了清醒,守住了底线,也给自己赢得了赞誉。

李世民很欣慰:重新招裴寂入朝为官吧。然而,裴寂终究未能再回到长安,他病逝了,终年62岁。

回顾裴寂的一生,他能位列宰相十几年,又两次躲过杀身之祸,只能说他的命太好,碰上两位仁慈的皇帝。也亏得他能力不强,没有野心,也没有党羽,否则李世民想救他都不可能!

和谁结婚都是一样的吗?

我个人认为,不能说和谁结婚都是一样,我的理由如下:

一、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

俗话说的好,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世界上几乎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即便是双胞胎,即便是恋生兄弟,即便是孪生姐妹,两个人也是各自有各自的思想,各自有各自的模样。我们大家只能说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相近,而不能说他们完全一致才是。

有人说一个的人性格脾气如何,决定着这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对于这个说法我本人是非常赞同的。还有人说幸福的婚姻和家庭基本是一样的,而不幸福的婚姻和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也就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幸福的人的话,我们肯定也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不幸的人的话,那么,我们肯定也会跟着一起不幸福和不快乐才是。

所以说,和谁结婚其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才是;

二、经营婚姻和家庭,夫妻两个人能够互补为最好。

有的人谈恋爱处朋友,甚至是有的人结婚,非要找有共同语言的人,有共同性格和共同个性特点的人结婚,其实,我倒是不怎么赞成这件事情,我还是认为,夫妻两个人能够互补一下为好。

如果是两个脾气都不是太好的男女,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过日子的话,我想那肯定会闹的家里鸡犬不宁,一天到晚硝烟弥漫战争不断。

因为,夫妻两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都不是太好,遇到争执事情的时候两个人各不相让,谁也不服输,肯定就会闹下天来。如果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不太好,而另外的一个人性格比较柔和的话,我想这个家庭争执肯定就会少一些才是;

三、婚姻不是儿戏,且行且珍惜才可以。

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大家每个人都没有前后眼,每个人都看不到将来的我们自己,我们也看不到将来的别人。感情和婚姻家庭不是儿戏事情,不像别的事情一样错了可以回头,感情和婚姻家庭回头的代价太昂贵了,我们大家每个人谁都输不起。

这个里面有亲情有爱情,有责任有义务,有誓言也有承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要对我们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要对我们自己的言行承担后果才可以。

感情和婚姻家庭是需要男女双方,一起共同努力才可以经营好的,夫妻之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我们大家都且行且珍惜才是。

我是济宁情感使者。我常年长期从事写作工作,同时,我也致力于婚姻介绍和情感指导帮助方面的工作。如果您有什么情感方面的问题需要我帮助的话,请私信与我。喜欢我的文章的话,请关注、留言和评论。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将立即删除。谢谢!

为什么在当下还有一些人要到东莞去打工呢?

我是在东莞的打工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活成本低

以前一直在深圳发展,虽然工资比较高,但生活成本也特别高。即使每个月很节约至少也得三千以上的生活费。来东莞后发现这边的生活成本低了很多,吃住比较便宜,压力也没那么大了。

找工作容易

现在深圳的很多公司工厂都往东莞搬,在东莞也很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东莞这边的工厂特别多,规模也比较大,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非常容易的。

3.亲人朋友在东莞

在深圳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孤身寡人,一人在深圳发展也不容易。因为有朋友也在东莞,而且东莞离家也比较近,所以到东莞发展也非常适合。

4.东莞发展快

近几年东莞发展非常迅速。可能在以前东莞比较落后也比较乱,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搬到东莞,东莞也发展越来越快,是一个潜力股。

有没有河北老乡?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有许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如果说曾经的河北农垦八大农场,是不是知道的人们会多一些?

河北省农垦八大农场:河北省国营南大港农场、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河北省国营芦台农场、河北省国营汉沽农场、国营中捷友谊农场、河北省国营大曹庄农场、河北省国营察北牧场、河北省国营沽源牧场。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原来的国营农场都进行了改制,增加地方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农垦功能。

南大港旧称大洼。何为大洼?大洼就是大苇洼。

渤海西岸广阔的滨海大平原,古黄河曾经两次改道经过这里。

一次是是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由黄骅歧口入海。

另一次是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洪水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由天津海河入海。

两次改道后,黄河均回归原位,但留下众多支流散布在这片大地上,形成九河下稍渚水泄沥之地。所以,环渤海从鲁北到津南一带,解放前绵延300余里到处都是一片水泽,坑洼连着苇洼,苇洼连着坑洼,浩浩淼淼,一望无际。

从广义上说,这一带统称大洼。其中,保留至今比较有名的有官港森林公园、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南大港湿地、杨埕水库、鲁北滨海湿地等。

但从狭义上说,大洼单指沧州东北部的连绵洼淀,就是现在的南大港湿地。这里曾经苇蒲丛生,广袤荒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沧海桑田,不过是大自然神奇之手无意间的勾描。这片大洼,蒹葭苍苍,蓁蓁荣荣,春铺绿毯,夏涌碧波,秋芦似雪,冬苇若金。浩浩荡荡的万顷苇荡里,锦鳞凌波,群鸟鸣翠,百兽欢歌。

千百年来,大洼以它的意志造就了这一原始之美,朴实无华,厚重深远。历史上,这里的人民养苇、治鱼、猎雁、晒盐,粗犷且坚韧,淳朴而执着,剽悍却义气,如生生不息的遍野芦苇,宁折不弯,刚毅顽强,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大洼的传奇。

千百年来,大洼静卧于此,深藏闺中人不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揭开了南大港湿地的神秘面纱,将它美丽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南大港湿地,欣赏南大港湿地。

现在的南大港湿地是国家4A级风景区,每年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水鸟达259种之多,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鹳、白鹤、白头鹤、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肩雕、大鸨、金雕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白枕鹤、灰鹤等39种。湿地公园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围绕着南大港湿地的开发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其中,占地16000亩的滨海恒大文化旅游城首屈一指。

根据规划,滨海恒大文化旅游城涵盖规模宏大、国际顶尖的丰富配套:占地约90000㎡童话大街、约55000㎡国际会议中心,约56000㎡国际会展中心、约53000㎡综合运动中心、约112000㎡欧式城堡酒店、约89000㎡博物馆群、约28000㎡婚礼庄园、约34000㎡现代影院等。

恒大文化旅游城落户南大港,看中的是南大港的自然优势和交通优势。

第一,南大港湿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18733个/立方厘米,是一般城市公园的60倍,外揽十里金沙滩,贝壳湖公园,向东7公里便是黄金海岸线,自然生态环境优渥。

第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直线距离70公里,同时坐拥沿海高速、津汕高速、荣乌高速、国道337等交通快捷通道,无缝接轨首都经济圈。未来更有曲港高速、京沪高铁二线、环渤海高铁以及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辐射省内外主要城市。

第三,利用自然优势,打造约118000㎡超大水系贯穿其中,住宅依水而建,实现真正的生态宜居。住宅区项目规划涵盖了多层、高层、小高层、洋房、别墅、平层公寓、LOFT公寓等丰富的产品体系,可满足不同家庭的房型需求,可自住,也可旅居。另外还有3所小学、1所中学,中学是引进衡水五中的品牌,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对接衡水中学。项目一期刚一开盘便被抢购一空。

第四,坐拥顶级童世界。滨海恒大文化旅游城童世界占地3500亩,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3倍,是全球唯一的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的童话神话乐园,6大主题区,33个游乐项目,1个儿童屋,1个主城堡,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顶级的童话神话乐园,给孩子们提供无尽的游玩空间。

欢迎朋友们来南大港旅游、置业,南大港不仅有旖旎的湿地风光,还有风味独特的湿地特色菜,野鸭蛋、糟梭鱼、铁锅炖鱼贴饼子、鲜鱼疙瘩汤、中华绒螯蟹等特色菜肴,不仅大饱你的眼,还要大饱你的胃;还有营养丰富的碱地蔬菜、碱地水果,更会让你满载而归;如果选一座美宅长期居住或小住,更是尽享神仙一般的生活。朋友来了有好酒,如果有朋友来南大港,我将尽地主之谊。

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一家之言,不知当否,希望朋友们批评斧正。码字不易,望朋友们高抬贵手,不吝点赞赐评。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

李世民登基后,对秦琼的态度,发生180°大转变。此后12年,他没给秦叔宝升过1次官,还把他排在凌烟阁的最后。两人到底怎么了?第一又是谁?

公元643年,李世民为纪念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画像。

这些画像,都是真人大小,栩栩如生,面北而立。

凌烟阁分三层:

最里面的一层,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

中间的一层,是功高王侯之臣;

最外面的一层,是其他功臣。

这一年,是贞观17年,天下太平,国力浑厚,是罕见的盛世。

李世民认为,如此盛世,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君臣同心协力的结果。

修建凌烟阁后,他常去缅怀去世的功臣,还要求后世铭记功臣,常来祭奠。

凌烟阁的这24个人,都是李世民亲自挑选,其中,秦琼排名最后。

不过,从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来看,秦琼能榜上有名,就已经很稀奇了。

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

秦琼没什么背景,是真正白手起家的英雄。

他曾多次易主:隋朝强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据守虎牢的裴仁基、隋末割据群雄之一李密、王世充……

公元619年,秦琼不耻于王世充的奸诈,和陈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此后,他被安排在李世民的麾下,成了李世民的亲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立下无数军功:

击破宋军(宋金刚)大将尉迟恭;攻打王世充,带千余人冲锋;攻打窦建德,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冲破大阵,让敌军军心涣散;河北平叛,击破刘黑闼,肃清窦建德旧部……

每一次,秦琼解决的都是大麻烦,也因此官拜上柱国、被册封为翼国公。

这是秦琼叱咤风云的时代,而此时,尉迟敬德还只是秦王府的左二副护军。

只是,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的时代就结束了。

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登基后,将秦琼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琼传》)

这个封赏,乍一看没问题,可一对比,就出了问题。

当时,李世民给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的封赏,是食邑1300户。功绩非常一般的张公谨、侯君集,也被册封将军,食邑1000户。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旧唐书·侯君集传》)

有句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秦琼的功劳,就算排不上食邑1300户,也能够上食邑1000户,可最终他却只有食邑700户,实在有些少了。

另外,整整12年,一直到死,李世民都没给秦琼升过官。

从公元626年,到公元638年,秦琼都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这实在是不对劲。

李世民对功臣很好,登基后,曾经秦王府的亲信,基本都得到了重用。

尉迟敬德懂武不懂文、性格跋扈嚣张,可李世民对他非常包容,还派他去当了重要的地方官、监修洛阳老君山、征讨过高句丽……

秦琼能文能武,却一直寂寥无尽。

就李世民这个态度,能让秦琼上凌烟阁,已经算得上很稀奇了。

为何秦琼是最后一名?

凌烟阁24功臣,是李世民给功臣的顶级荣誉。

这些人,是李世民亲自挑选出来的,或许,他想来想去,还是认可了秦琼对大唐的付出,最终将他放入凌烟阁。

至于排序,就不是李世民能管的了。

凌烟阁功臣的排序,是根据最高官职来排列的。其中:

在世的功臣,按照在世的官职来排;去世的功臣,按照追赠的官职来排。

前文提到,秦琼12年都没有升官,他去世后,李世民追赠他为徐州都督,令他陪葬昭陵。

《旧唐书·秦琼传》: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后来,秦琼又被封为秦国公,正三品。

但即使如此,和其他23位功臣相比,他的官职还是最低的。

很自然,秦琼就排在凌烟阁的最末。

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秦琼立下汗马功劳,几次救下李世民。

当时,李渊对秦琼那叫一个感恩戴德,还当众表示:“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

《旧唐书·秦琼传》: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那问题来了。

为什么李世民登基后,要如此对待秦琼?

秦琼真的受了委屈吗?

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

其实,仔细看历史,李世民对秦琼,绝对算得上宽厚。

第一,玄武门之变,秦琼消极怠工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成为皇帝的关键之战。

在这场大变中,李世民不仅斩杀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杀掉了他们10个未成年的孩子。

此后,李渊主动让位,李世民君临天下。

在这场大战中,尉迟敬德,一箭射中李元吉,并从李元吉的弓弦下,救下了差点被勒死的李世民。

而曾经勇冠三军、比尉迟敬德厉害的秦琼,在干什么呢?

史书中,对此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几句话。

据《旧唐书》记载,秦琼只是协助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并没有出色的表现。

《旧唐书·秦琼传》: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而《新唐书》中,秦琼连“协助”也没有,只有事变之后的册封。

一般来说,大战之后的册封,都是论功行赏。

从食邑来看,这些功臣可以分为6个等级:

功劳最大的,封1500户;功劳第二的,封1300户;功劳第三的,封1200户;功劳第四的,封1000户;功劳第五的,封900户;功劳第六的,封600户……

《旧唐书》:癸酉,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

秦琼食邑700户,排在最末,合理推测,玄武门事变中,秦琼绝对没出全力。

第二,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称病12年

李世民登基后,开始了守天下,他开始重用文官,武官的地位自然不断下跌。

凌烟阁24功臣中,前6位都是文官,第7位的尉迟敬德才是武官。

武官式微,秦琼想要升官,必须要主动请缨,继续立功。

然而,他直接称病12年,逢人就说:“我征战一生,多次重伤,现在病痛缠身!”

《旧唐书·秦琼传》: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不管秦琼是不是真的生病,他的这些做法,直接把自己推出了朝堂。

此后,无论是征战突厥、平定高句丽,还是反击西域其他部落,都没有秦琼的身影。

跟在李世民身边的,要么是尉迟敬德,要么是文官长孙无忌等人。

换句话说,贞观年间,秦琼连朝政都没参与,是直接躺平的选手。

一方面,夺天下时不出力;另一方面,守天下时称病罢工……换别的皇帝,可能早就雷霆大怒了。

但李世民并没有。

他没有降低秦琼的官职,还时常去府上探望,给他体面的地位。

贞观17年,秦琼已经去世多年,但李世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他纳入凌烟阁。

这就是君王的格局和大度。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李世民做得这么好,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替秦琼叫屈呢?

为秦琼叫屈的真正原因

从正史上看,秦琼不被重用,情有可原。

那么,为何很多人为秦琼叫屈呢?

其实,大家这是受了隋唐演义作品的影响。

明清时期,隋唐演义空前繁荣,出现了: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袁于令《隋史遗文》、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褚人获《隋唐演义》、无名氏《说唐全传》等。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秦琼几乎是主要角色。

如今,这些故事大多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是,文学作品里的秦琼,并不是正史里的秦琼。书中的很多故事,在正史上并没有发生。

大家选取秦琼当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真的功勋最大,而是他适合当“主角”:

一来,秦琼是汉人,尉迟敬德是胡人,秦琼当主角,迎合明清时期民众的需求;二来,秦琼的故事够曲折,适合章回体小说的创作,能吸引读者。

你看,尉迟敬德是凌烟阁里地位最高的武将,而正史中,秦琼是唯一被记载能赢过尉迟敬德的人。

《旧唐书》“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居功最多。”)

另外,秦琼几次易主,却依旧能够得到重用,很符合当时明朝遗民入清朝为官的社会背景,从秦琼身上,他们可以得到“良禽择木而栖”的认同。

很多人对秦琼的了解,都来源于影视剧的宣传,认为秦琼功劳很大,却排在末尾,是受了不公平对待。

但相比凌烟阁其他人的功绩,秦琼当最后一名,还真的不算委屈。

凌烟阁24功臣之首是谁?

聊完了秦琼,我们再来聊聊凌烟阁24功臣之首——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排在首位,的确当之无愧:

首先,他的官职是宰相、赵国公和唯一的司徒;其次,他的妹妹是李世民最爱的长孙皇后;最后,他本人为李世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外,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非常亲厚:

李世民还是布衣,长孙无忌就是他的至交好友;李渊起兵时,长孙无忌毫不犹豫地选择投奔,自此成为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之变时,他是主要的策划之人,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为他想万全之策;李世民登基后,他又一心为大唐,整肃吏治,上表劝谏,与李世民一起随军出征……

在正史上,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李世民曾亲口说,他能得到天下,长孙无忌厥功甚伟。

“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取自《旧唐书》)

长孙无忌有忠心,有谋略,一路相伴,不离不弃。

如果你是李世民,你也会给他凌烟阁第一名的位置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