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结婚风俗,青岛烟台威海的本地方言为什么和传统山东话区别那么大
莱芜结婚风俗,青岛烟台威海的本地方言为什么和传统山东话区别那么大?
青岛话中,女孩叫做“大嫚”,吃饭叫做“dei饭”,大孙子叫“打森呃”,而烟台话与威海的方言也大差不差,别说外地人,其他地方的山东人听得都一脸问号。
说起山东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了解,事实上山东各地的方言都属于官话,但差异还是有的,毕竟官话也分成很多种。
青岛、威海与烟台等地,属于胶辽官话,山东中西部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冀鲁官话。
胶东半岛属于古莱夷的地盘先秦时代,山东半岛地区的中西部地区属于中原文化的范围,西周王朝建立后,山东出现了齐国与鲁国两个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国。
而在齐国的东部,生活着大量“东夷”,他们被中原视作化外之民。
在上古时代,中华的四周生活着北狄、东夷、南蛮与西戎,胶东半岛上生活的莱夷就属于东夷的一支,他们身形高大民风剽悍。
齐国建立之后为了开拓土地,时常与东部的莱夷发生战争,莱夷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小,最终局限在了胶东半岛,而他们被称作是齐东野人。
胶东、鲁东都听得多了,但“齐东”如今却并不常见,原因就是这个词儿在古代不是什么好话。
齐国将莱夷驱逐到胶东半岛之后,因为莱夷生活地位于齐国东部,所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作了齐东,那时的中原将莱夷称作齐东野人,他们说的话称作“齐东野语”。
久而久之,齐东这个词儿就成了贬义,随着东夷的消失,人们用胶东取代了齐东。
由于莱夷在数百年里不断受到齐国的攻击,最终烟消云散融入了齐文化之中,当地人也开始使用中原的语言,但还是保留了大量古莱语的影响。
区别于中原官话的胶辽官话莱夷融入齐国之后,齐国的语言涌入当地,原本的莱夷后裔也开始与齐人通婚,接受齐人的各种文化传播。
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莱夷终究不同于中原之民,他们有不少自己的独特文化。
在上古,莱夷曾被殷商分封,其历史比齐国甚至更加悠久,他们与殷商之人一样非常善于经商和航海,与擅长农耕的中原之民很不一样。
齐国时代利用临海的便利,非常鼓励渔盐和商业,以此获取财富,而胶东半岛地区的民众借先天便利发展尤其迅速,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齐灵公灭莱之后,莱人之中有一些分散到了当时齐国与鲁国的交界处,而在莱人抵达之前,当地人烟荒芜土地贫瘠,所以被称作“莱芜”。
烟台的龙口人,之前将山东中西部地区,也就是当年鲁国与齐国西部地区的方言,称作是“西莱子腔”,而胶东半岛方言,则称作“东莱子腔”。
胶东半岛地区方言以古莱语为母本,除了受到少数齐鲁方言影响,长久都在单独发展。
山东地域广大,中西部地区深受中原方言影响,形成了冀鲁官话与中原官话两大方言区,而胶东半岛的胶辽官话独树一帜。
山东人也未必能听懂山东话外地的人经常会觉得山东话很好学,除了口音之外与普通话也没那么多差别,然而实际上却根本不是如此,山东人可不止会倒装句。
我们既定印象当中的山东话,其实只不过是中原官话与冀鲁官话,像是胶东半岛地区的山东话也就是胶辽官话,可没那么容易懂。
威海话与烟台话被山东人视作最难懂的山东话。
在胶辽官话当中,存在着很多比较特殊的词汇,而且声调生硬上扬,语速很快,别说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就算山东内里别的地方的人,也不一定能听懂。
青岛话与烟台话、威海话比起来,更像是有一股海蛎子味儿,声速更快舌音很重,而且胶东人说话的时候,变音还变调,听起来跟听天书一样。
胶东半岛方言之所以叫做“胶辽官话”,是因为它不仅分布在胶东半岛,还分布在辽东。
明朝时期,辽东都指挥使司属于山东的承宣布政使司管辖,辽东半岛文化深受胶东影响,之后又有大量移民涌入辽东,使得两地文化极其相似。
可以说,青岛、烟台与威海等地的方言,深受古代莱语影响,还有近代大量外来词汇的影响,最终在山东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另类方言。
莱芜有哪些习俗?
1、贴年红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横批、门神、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2、守岁
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拜年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说句实话,宋代的这些官职和如今的官职没有任何可比性,根本不能简单的比较,完全不是一回事。
要想理清古代官制的等级,必须掌握两个要点,第一,古代官制的制定基本都是根据前朝,稍有改动而已。第二,官制必须为当时的政治服务,官称的作用可以千变万化,所以同样的官称在不同的朝代意义完全不一样。
宋代是个最奇特的朝代,他设定的官制比较特殊,下面我就来讲讲本题注重的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些所谓的地方官在宋代是怎么一回事。
宋是托生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之后,在宋之前,中国的地方官就是有军权的节度使,没有其他。宋一方面要矫正藩镇割据,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五代十国厘定官制,就是既设节度使,又不能给地方任何权力包括军事,财政等等,就造就出一个奇葩的官制。
所有的地方官——节度使,宋代全部给你设立好,但不允许在地方管理任何事情,全部集中到京城,弄个豪门大院养起来,至于地方中央再调监察官去巡视即可。
监察官这个体系从汉代就有,比如刺史,以中央监察官刺探一州行政,宋代为了不给地方任何权力,就是监察官也分了多个。宋地方设三级,第一级,路,共有二十多路,每路设帅,漕,宪,仓,分监军,运输,刑狱和水利仓储,路下设州府,派知某州事和知某府事为监察官,监察州府,州府下设县,派知某县事监察各县。
以上的官都是中央监察官,不是地方官,地方官事节度使,所以宋代是地方官驻中央不管事,中央官驻地方负责实际事物。所有的地方行政,财政和军事权全在中央,没有实质的地方官,所以没法和现在比较。
宋代的路,州府和县与唐代的道,州府和县基本相同,但与后来的省市概念截然不同,除去县一级没有多大变化,路和省的概念差异相当大,省建立在分裂军事重地的基础上,路建立在驿站基础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州府与现在的市也完全不同,所以即便拿来比较,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鲜蒜价格一周降四成?
在大蒜种植市场中蒜农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好的价格行情和蒜农总是相隔甚远。19年的时候,大蒜价格行情大涨,很多蒜农看到高价格开始入局,其实是入坑。去年10月分析大蒜价格的时候讲过,大蒜价格的反弹周期是去年10月至今年二三月,过这段时间,大蒜价格就会慢慢降下来。“蒜你狠”的价格行情今年是不可能出现了,大蒜种植户准备好吃“哑巴亏”,不懂市场价格行情分析的人永远赶不上风口。
去年大蒜价格上涨是必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大蒜的种植面积相比18年大幅度下降,供给端的压力较大;二是10月至12月大蒜进入消费旺季,人们对大蒜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过年期间的蒜价会更高。按照往年的大蒜价格行情,过年后大蒜的高价格行情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今年并没有持续,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原有的酒店和餐饮行情都受到影响。去年大蒜价格上涨,刺激种植户扩大了种植面积,今年供给端的供应能力增加。
很多人其实都没有看明白大蒜市场,有的人把价格下降归咎给新蒜上市,但其实只是一部分原因。我国最近大蒜价格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大蒜价格高涨,中小收购商囤积了一定量的大蒜,但没想到疫情出现影响到了大蒜销售,中小收购商低价抛售导致人们对鲜蒜的价格不看好;二是我国的大蒜种植面积相比去年确实有增长,整个大的大蒜供给端供应能力充足。简单来说,中小收购商低价抛售引发市场对蒜价不看好,种植面积增长导致供需关系不平衡,再加上大蒜进入消费淡季,蒜价就更没盼头了。
大蒜和猪肉、牛肉、羊肉不一样,它们都能以单独菜品的形式出现,大蒜不行,只能以互相关联菜品的形式出现。大蒜的淡季和旺季往往和牛羊肉消费淡旺季相关,猪肉价格跌了,但猪肉相应进入了淡季,大蒜未来几个月的日子不会好过。我国疫情虽然被控制住了,但整个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恢复还需要很长的周期,大的经济的运行情况也不是很好,肉类消费品的量会有下降,蒜的需求自然高不了。鲜蒜价格一周降四成说明整个市场对大蒜的行情都不看好,大蒜价格翻盘的时间预计在今年11月以后了。
短期来看,北方地区的大蒜上市以后对大蒜价格行情还会造成冲击;长期来看,大蒜的价格行情不佳会影响到明年的种植面积,价格行情或有上涨可能。大蒜整体的价格今年都会偏低,种植户和中小收购商都要有心理预期,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蒜价大幅度上涨基本不可能。对种植户和中小收购商来说,现在的价格行情其实预示着两件事,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市场分析能力;二是要延长产业链,增加大蒜的附加值。大蒜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种植户要紧抓市场潮流。
山东人的口头禅是什么?
感谢邀请
山东地大物博,方言也是复杂的很呢,像东北人,广东人的方言 开口就能听出来。但山东17个地市的方言各有特点,而且是区别很大,可以说是这个市的人听不懂另一个市的方言,但也有一些大部分市都通用的方言。但总的来说山东话还是有些比较接近普通话,只是说话比较慢,词语前后顺序会倒过来讲,会有时候带一些后缀长音,外地人来山东除了特别口头禅需要理解,基本是能听懂一些山东方言的。下面我给介绍一些山东各市最有代表性的口头禅。
一、济南
说起济南肯定有不少人听过《齐鲁电视台》的小么哥拉呱节目。济南人说话豪爽快直,无转弯抹角,所以每个音节都发成重音。
你干么-指要做什么的意思,济南很多人说话都是后缀一个么字。
拉呱-说话的意思。
二、日照
日照的方言大约成熟于古老的东夷文化,语音比较慢,有些喜欢把普通话改音,或者后缀语比较重,细细品来,还是能读出大体意思的。
小嫚-姑娘的意思
哈水-喝水
了不滴了-了不起了
木儿-没有了
奶奶滴-岚山区口头禅
三、青岛
青岛有些口头禅在全国已经流传甚久,可能是青岛出的明星比较多,很多人也喜欢模仿明星语言吧!
我靠-我晕
小哥-男孩
大彪子-大傻子
四、临沂
俺个娘滴-这句经典的方言就出自临沂话。临沂话的特点就是喜欢讲话时把我变成俺。
福毯-舒坦
五、东营
最精典的方言就是有木有,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了。
前天——前子
六、泰安
方言最有齐鲁文化的代表性了。
勃梗子-脖子
爷俩盖-额头
七、滨州
知不道-不知道
八、淄博
棒槌子——玉米
马札子——板凳
介绍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发觉很多山东方言早已经在全国流行已久,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时髦用词了。
欢迎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