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最新消息10条,中国共产党诞辰日为什么是7月1日呢?

2023-07-14 12:30:03 43阅读

国内新闻最新消息10条,中国共产党诞辰日为什么是7月1日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因7月30日晚密探闯进会场,与会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一般认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因此,1921年7月23日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最早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是共产国际,1936年共产国际举行了一系列纪念中共成立15周年的活动。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是因为早期开展纪念活动时,与会代表未能记清会议具体时间,而战争年代又没有条件通过档案资料等来严格查证,才采取的权宜之策。1936年《共产国际》杂志刊发了一系列的纪念中共成立的文章,其中就有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发表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他在文章中提到,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提到具体的日期。

国内新闻最新消息10条,中国共产党诞辰日为什么是7月1日呢?

最早提出把7月1日作为中共诞生日来纪念的是毛泽东。1938年,陕北抗日根据地庆祝中共成立17周年时需要确立日期,但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两人都只记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为7月,而未能记住具体日期。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论持久战》演说中提出“今年的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的纪念日”,是中共领导人首次提出“七一”为中共诞生纪念日。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中共诞生二十周年的指示,正式将7月1日确立为中共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的,成立初年一直接受第三国际的领导,因此中共一大的原始档案除了自己留存的一份外,还曾上报一份给共产国际备案。中共自己保存的原始档案在战争年代里遗失,而共产国际的则一直较好的保存在苏联。1957年1月,苏共中央将当年共产国际保存的有关中共一大的三份文件移交给中共中央,其中详细记载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情况以及会议通过的纲领和决议等,明确记载中共一大的开幕日期为7月23日。

198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员邵维正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考证中共一大的开幕日期为1921年7月23日。但是在之后,纪念日的日期并没有随着纠正。官方说法是人们已经习惯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所以并未作出修改。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对此表示,日期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202111月10日神舟几号飞上天了?

2021年11月10日没有神舟号上天,最近的是10月16日上天的神舟十三号。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1月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11月7日消息,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据央视新闻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已经出舱。

成都郫都区这次出现的本土疫情?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政府的应急反应很快,通宵进行核酸检测,有了上个月上海,天津,内蒙等地的防控经验,这次也一定可以,挺住。

12月7日,成都郫都区报告了两起本土确诊病例,两夫妻同时被确诊感染。

卢某,69岁,女,居住在郫筒街道太平村11组6号,因为咳嗽咳痰的症状,起初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前往人民医院就诊,经疾控中心复查,被确诊为新冠感染病例。赵某,71岁,男,是卢某的丈夫,两人有密切接触也被确诊为新冠病例。

在收到确诊通知后,疾控中心立即对夫妻俩居住的房屋进行了采样,发现了屋内多处核酸采样检验呈阳性,另外赵某还是一个拉三轮车的伙夫,活动的轨迹比较大。

卢某和赵某现租住在叫“铁厂院子”的地方,这个大院一共有70人居住,全部做了核酸检测。

同时,卢某的房子还出租给了做水果生意的一家三口,随后对这两夫妻做水果生意的地点,成都市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批发市场只进不出,并在家自动隔离等待检测结果。

12月8日,再次确诊三例新冠感染

01: 其中一例就是卢某和赵某的孙女,赵某某,20岁,所住的小区已经全部封闭,拉上了警戒线,小区内部人员已全部做了核酸检测,还有一些未回家的也取得了联系,今天再次安排检测。

赵某某年轻漂亮,近14天内,所去的场所很多:中冶中央公园、嗨蓝调美甲店、小巷巷麻辣烫、海雾里小酒吧、playhouse酒吧、赫本酒吧等。

所有去过这些场所的人员,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因为都有被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早一天的核酸检测,就少了一分被传染扩散的危险。

02: 李某,71岁,农民,是卢某本村的村民。

03: 张某,68岁,农民,也是本村的农民。

这两人是在核酸排查时被检测出来。

政府在加急应对,日以继夜地坚守

今天检测出的赵某,所住的小区只进不出,有很多业主通过网购的方式采购生活用品,在家的业主都已经做了核酸检测,自觉在家隔离,生活用品志愿者会依次送上门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府相关部门在一天内,对1万多的群众进行了核酸检测,并对所有确诊患者去过的地点地区,进行封锁消毒。

有四川的朋友发朋友圈说,他们那边现在井然有序,大伙都自觉约定,尽量不出门,不给政府添麻烦。在外的群众也并没有出现恐慌,大家都很自觉地戴上口罩,保持合适的距离。

当地郫都区人民政府,也通报了相关的工作说明:

第一,对有病例的小区和经过逗留地区进行了现场的管控和消毒;

第二,对相关的局部地区进行了全员的核酸排查,做到“发现一例隔离一例”,不放过一个任何可疑的病例;

第三,召集了1000多名志愿者和社区服务工作者,协助医护人员核酸检测和相关隔离区的生活服务工作。

在管控和核酸检测的同时,也在对相关的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方面的基因排序,目前还不清楚卢某和赵某的病毒来源在哪里?

追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防疫不可松懈,防戴好口罩是我们阻隔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上个月的中旬,上海,天津,内蒙同时出现了新冠病例,同样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科学的防御管控下,疫情没有进一步的扩散,相信有了以往的经验,成都的疫情一定也可以化险为夷,直至病例清零。

结束语

由于国外的疫情愈演愈烈,我国的输入病例不断增多。

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管在哪里一定要带好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社交距离,自我防御不能松懈。

如何看待财新网?

很多文科生都有过一个“媒体梦”,不知道我这个说法对不对,反正我曾经有过,而且在杂志社和报社也都实习过,甚至层级一度以为自己也会投身媒体以此为生,但是很遗憾最终没有去媒体上班,或许现在看来应该是不是遗憾而是庆幸了吧。

那么看到这个问题,我以一个曾经关注过媒体的人的身份来回答吧。

首先,财新网、澎湃新闻、南方周末、三联周刊,这几家媒体应该算得上是当前媒体界除新华社和官方日报类媒体以外,妥妥的主流报刊了吧,当然三联的影响力可能相比前几家来说要弱一些。

1.先说说财新吧。

说起《财新网》,总是绕不开总编胡舒立,这个被称作“中国最危险的女人”,曾经让众多企业家,当然是有些猫腻的企业家为之胆颤,先是《财经》再到《财新网》,她以正义、公正、客观的报道,尤其像“基金黑幕”报道和“银广厦事件”报道等,让财经市场产生巨大震动,1998年她一手创办的《财经》更是一度被称作国内最专业的财经媒体,因为她们坚持独立、独家、独到的新闻报道品格。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去年还花了几百元开通了财新会员,但是这几天,财新网本身也处在风口浪尖之中,因为前几天一篇报道存在较大争议,财新网昨晚也发布了声明,相信这样一家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吧。

2.再来说说《南方周末》吧。

每一次提起南周,脑海里忍不住会想起《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这些烩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而写下这行字的瞬间,突然想起《南方周末》这几篇几乎算得上最有影响力的新年贺词,居然都是2000年前后,距今已有二十年矣。

但是最近几年的南周新年献词,让人能够如此深刻的却并不多,真让人有些感慨和唏嘘,但是这依然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南周的敬意吧,毕竟“在这里,读懂中国”的slgon依然灼灼生辉。提起《南方周末》,不得不提的一篇报道,应该是“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吧,以一篇新闻报道推动法治进程,应该也算得上是后无来者吧?

3.《澎湃新闻》和《三联周刊》

很惭愧,对于这两家媒体,其实关注的不多,也就没什么发言权,尤其是《三联周刊》,以前经常读纸质版报纸杂志的时候,还经常看这本杂志,没什么特别深刻的报道和文章,印象中深度调查报道做的很不错,但是现在流行电子阅读以后,即便有时候想起这本杂志,却不知道去哪里看,最终也就慢慢淡出自己的视线了。

至于《澎湃新闻》,之前手机上下载过几次,但每隔一段时间又总是卸载了,这并非说澎湃新闻做的不好,以我的观点,反而可能是做的太好的缘故吧,比如印象中澎湃新闻APP当中有很多很有深度的思想、哲学类专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闻里面广告最少,算是很良心了。但是这就好比一个班的同学之间大家交往,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往往是那些成绩一般但是和自己可以玩得来的人,反而未必是那些成绩拔尖的同学吧?

以上是我对《财新网》、《澎湃新闻》、《南方周末》和《三联周刊》粗浅的认识,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大家继续交流吧,但是无论怎样,我觉得对于这些有良知的媒体,应该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尊敬他们,尤其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坚守,就好比《财新网》大佬胡舒立所言:

“媒体的存在,就好比是啄木鸟,啄木鸟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它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的更直!”

今年冬天还会出现新冠病毒吗?

5月25日,世卫组织表示,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一波新冠疫情中,但第二波疫情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中国国内专家也相继发声说第二波随时会来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也表示,大部分人群仍容易受到感染,如果给病毒机会,就可能导致疫情暴发。世卫组织还向世界各国发出风险提醒,认为全球疫情现在的感染人数还处于“低段位”水平,几个月后,将会出现“第二波”高峰期,感染人数的“峰值”可能还会出现。

5月16日,钟南山院士前段时间也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采访,钟南山表示,中国现在还没有理由放松警惕,毕竟很多民众尚未建立起新冠病毒免疫系统,第二波疫情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简单点说,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获得免疫,所以还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6月7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同时也是现在的网红医生,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上第二波疫情已呼之欲出,很多国家的高峰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巴西、俄罗斯、印度的高峰都还没看到,所以(感染人数)也不知何时会下来。”

为什么新冠在今年冬天大概率还会出现?

除了世卫组织和上面两位专家的提醒之外,上个月吉林发生的“聚集性疫情”,也是一个很好地佐证。东北地区当时因为离武汉较远,群众的防范意识并不是很强,所以在国外疫情开始暴发蔓延后,大量的输入型病例就产生了,尤其是以吉林舒兰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开,舒兰籍的市民从俄罗斯回来后,疫情防范意识和措施,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之前钟南山的警告并不无道理,也是依据吉林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现状得出的结论。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病毒在夏天不太活跃,高发期是在秋冬季

很多国家看到数据降了下来,就想当然的认为病毒在夏天就自动消灭了,于是不等拐点来,就开始大肆的复工复产,那到底是不是新冠病毒经过一个夏季,就可以完全被消杀?

确切的答案是:夏季,并不能完全消杀病毒,只会缩短病毒在外存活的“时间”而已!国家卫健委专家李兰娟就说过:病毒就算在高温下,也必须在56摄氏度高温下持续30分钟以上,病毒才有可能被消杀。因此,夏季的病毒不活跃但不代表完全消灭了;只要到了春秋冬季,病毒就会增多。武汉疫情,就是在春节时间点,大规模暴发起来的。

第二,病毒已经变得越来越“狡猾”

为什么说很狡猾呢?因为在吉林舒兰市这次的新增感染者中,通过追查溯源,专家发现这次从境外输入的病毒毒性并不强,以至于一些人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会立即发病,还有一些人不会发病,甚至连发烧和不舒服也没有,也就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感染者。

全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曾光指出:很多已经痊愈的新冠患者,不仅自身会携带着新冠病毒,而且还会对外进行排毒。也就是说境外病毒的改变,很多人只是轻症或无症状,但他们依然又带有传染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病毒的发现难度。

为什么说第二波疫情在国外爆发的机率比国内更大?

首先,对于中国国内来说,虽然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要提防第二波疫情来袭,但从6月6号开始,我们的抗疫工作已经得到了密集性的利好,比如北京市调低风险等级,疫情防控降为“三级”,即“低风险”;昨天吉林市的丰满区、船营区、昌邑区,风险等级也全部调整为低风险。

武汉市之前进行的“十天大会战”,对千万人进行“核酸检测,其中300余人已经被检测为“无症状感染者”,风险等级也降至“低风险”!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疫情,已处于完全控制当中,只要加强境外疫情的输入防控,就不会再有疫情反弹的风险!

那我们再看看国外是什么情况呢,美国已经不用说了,截至6月8号,美国累计确诊已经超200万人,死亡超11万人,强行复工复产不说,最近因为黑人事件大规模的不戴口罩的游行示威,美国可以说已经无药可救了。注定会爆发第二波疫情出来。

再来看看印度这个王炸,截至北京时间6月8日,印度冠状病毒确诊人数已经达到了25.74万人,死亡人数为7207人。印度目前感染者已超过西班牙,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第五大国家,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共新增9971例确诊病例,连续5天刷新单日最大增幅。死亡病例新增287例。

印度的疫情高峰还尚未到来,印度却已经开始逐步放开社交隔离规定,允许宗教场所、酒店、餐厅、购物中心等开放。

另外,巴西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感染新冠病毒人数第二多的国家,而且巴西政府已经停止公布冠状病毒死亡和感染病例总数,甚至还删除网站数据,可见现在巴西也到了失控的地步。

国外疫情的严重必然会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中国目前需要做好“两防”

所谓中国的“两防”,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做好邻国俄罗斯的输入防范,因为吉林舒兰市从5月7号发现的“零号病人”45岁女洗衣工后,经过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发现这位“零号病人”可能是从接洗民警衣服的过程中感染的。

因为邻国俄罗斯的疫情相当严重,当时很多在俄罗斯的舒兰籍市民陆续回国,其中就包括女洗衣工的警察丈夫,舒兰市经过“第一轮”的病毒溯源筛查后,专家发现舒兰市的新冠病毒病例,和武汉本土病例的临床症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武汉那次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除了肺部感染以外,还会有心、肾等多器官症状出现,而舒兰的病例却不这样,舒兰市的病毒潜伏时间较长,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多器官症状!

很多感染者甚至连发烧都没有。洗衣女工,先于丈夫出现症状和确诊,那就表明,洗衣女工并不是由他丈夫感染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通过接触民警衣服感染的。

所以,俄罗斯疫情持续“高压不下”,也是跟它的病毒潜伏期较长有一定关系,吉林作为近邻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似乎也是无可避免!所以,要重点防控俄罗斯的输入。

中美恢复通航以后,美国也是一个要重点防控的境外输入国

6月4日,中国宣布了新的“五个一”政策后,美国交通部在第二天就宣布恢复和中国的通航,每周最多2个班次。

新政策在旧版“五个一”政策的基础上,规定所有国家均可以开通和中国的航班,不受312航班表的限制,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开启奖励和熔断机制。按新版“五个一”政策,美国航空公司隔三差五的就会熔断,而且几乎每个班次都会捎带不少的的感染者过来,这也是中国需要重点防控的方面。

因为美国现在走的是群体免疫的路线,但这些人即使能免疫,也会传播和排放病毒,具有了免疫力的人和不具有免疫力的人交往交流在一起会发生什么,这样的结果谁都可以预测到。因为你不可能不交往交流,只要交往交流就有感染的可能。

因此,在新冠疫苗从研制成功并到大范围投入使用前,首先我们的疾病控制体系必须要持续地、常态化地发挥疫情防控作用。具体到我们每个入境的外国人,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并隔离至少21天以上,一定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假阴性。

随手点赞,腰缠万贯

关注@彪悍猫先生 学习更多干货知识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