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交友,刘备摆摊卖鞋?
中山交友,刘备摆摊卖鞋?
说起卖鞋的老祖宗,小世第一印象就想起了三国时的刘备大大。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常起于微末。刘、关、张三兄弟,在涿州(今北京)未起事前,老大哥刘备靠卖鞋、卖席子贴补家用,二哥关羽在酒肆卖酒营生,张飞则是杀猪的好手。
虽然鞋履发展的历史悠久,在中国氏族社会时期已有彩陶靴出现。不过,“织席贩履之辈,屠猪卖酒之流”,好像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职业。
幸好咱们的同行——刘备同志,虽然历经坎坷,转投多人,却始终矢志不渝,最终在关羽、张飞等一干兄弟的支持下,逆袭荣登九五之尊,成为三国里最励志的那一位,也成为咱们鞋行业从业者的一大榜样!
从一个街边摆摊的卖鞋小贩,最终升级为雄霸一方的大BOSS,刘备大大的故事实在令我们这些卖鞋人振奋!
小世料想,刘备当年卖鞋时,肯定是充满激情的,如果整天哀声叹气,怨天尤人,负能量爆棚,如何吸引关羽、张飞这两位万人敌的好汉鼎力相助?如何通过卖鞋,慢慢积累资金和人脉,进而拉起队伍、建立班底,最终成就蜀汉大业,走向人生巅峰。
关于刘备卖鞋的故事,历史上只有寥寥数语。不过,同为卖鞋人的我们,应该从刘备大大的经历上学到一些东西,比如说,坚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坚持的。(小世严重怀疑,马云爸爸这话就是跟刘备学来的)
言归正传
还记得,5年前刚入行的时候,曾和同事一起参观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位于红蜻蜓集团总部),为中国鞋履的厚重历史深深震撼,也为一代代鞋履匠人的巧手妙心所折服。
谁说咱们做鞋人、卖鞋人没文化?
而今,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百年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更推出了一本装帧精美的《鞋履正传》。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鞋文化、鞋历史、鞋时尚的书籍。
作者陈琦先生,曾在国内时尚杂志社担任编辑,现定居英国,专职复古买手,兼职写稿。作者亲身实地采集最一手的资料,以自己的视角,记录了这本独特的鞋履文化史。
全书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鞋履文化。
第二部分:讲述西方鞋履的变革。从古希腊神话年代的鞋,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翅膀鞋;从17、18世纪法兰西的宫廷美鞋,到19世纪异军突起的美国鞋履,以及百花齐放的20世纪。
第三部分:世界鞋履博览,讲述中国、日本、非洲、印度、拉美、北极,以及中东地区的鞋履文化。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属于资料性质,分别介绍了菲拉格慕、塞乔·罗西等8大制鞋世家,以及布洛克牛津鞋、马丁八孔靴等26大经典鞋履文化词典。
更赞的是,书中的插图全部都是手绘的,全书139张水彩手绘图都出自湖北美术学院的袁韵雨和他的朋友。相比起一般的照片,这些水彩手绘更增添了趣味性。
每一双鞋履的背后,都有一个时代的故事。
鞋履正传,见证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与演变。
☟
来源丨鞋世界 撰稿 | 黄明
排版|亭苇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鞋起舞的,都是爱鞋之人
☟
高跟鞋,爱美女孩的伴手礼
☟
更多鞋业好书
尽在鞋世界书架
如何陪孩子一起度过这三年的高中生涯?
高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时光,作为家长,在孩子高中三年学习时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陪伴孩子一起度过这三年的高中生涯。
高中生在紧张学习
第一,帮助孩子确定比较明确的高考目标,并为之制定比较详细的学习计划。
要搞好高中三年的学习,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确定比较明确的高考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孩子读高中以后,对于考大学,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阅历的限制,肯定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家长应该充分发挥参谋作用,给孩子提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决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或者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意见做决定。
北京大学是许多高中生心中的理想目标
第二,给孩子做好后勤,尽量保证孩子合理的饮食搭配,督促孩子适当锻炼,保证合理的作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长在陪伴孩子读高中时,应该尽量给孩子做好后勤,保证孩子合理的饮食搭配,影响全面。同时督促孩子适当锻炼,督促孩子合理作息,不能长时间熬夜,以免伤害身体。如果生病了,会对学习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得不偿失。
家长准备的学生餐
第三,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时刻自信满满地投入到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
读高中以后,课业负担会比初中时有很大的增加,同时由于有高考的压力,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极大地增加。平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孩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孩子,以免孩子的思想负担过重,产生心理方面的疾病等。
高中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元宵给孩子减压
总之,高中学习生活对于孩子是巨大的考验,对于家长也是如此。只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才能够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业,取得理想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为灿烂的人生经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故事里有多少是真实的?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着假,假中亦透着真。先看一下刘备:刘备是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刘备堪称是三国中的传奇人物,西汉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裔。从西汉的刘胜到东汉末年的刘备已经近300余年了,这位汉室宗亲显然与东汉的皇室在血缘上已经疏远到类似于一个村里同一个姓氏这么个关系了,虽然血缘关系远,但是汉室宗亲这块金字招牌在两汉(西汉和东汉)还是非常好使的,刘备的祖父官至东郡范县县令,但是早年的刘备运气却差了一点,刘备的父亲刘弘去世的早,刘备与他妈相依为命,帮着他妈织席贩履(履指鞋子)为业,日子过得相当困顿。在刘备十五岁时,刘备他妈稍微有了点积攒,于是刘妈让他外出读书,但是刘备对读书也不是太感兴趣,更喜欢遛狗、唱歌和打扮自己,《三国志》:“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在交友方面刘备反倒很擅长,与公孙瓒(公孙瓒后来成为了汉末军阀之一)等人成了好朋友,回到涿郡后,当地豪侠争相依附于他,一些大商人也给予其资助。
看一下刘备有啥特点:第一:胳膊长,耳朵大,《三国志》:“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使用同样长度的兵器的情况下,由于刘备胳膊长,所以胳膊加兵器的总长度也比别人长,一寸长一寸强,一个手拿匕首的人一般情况下是打不过一个手拿大刀的人的,由于刘备这个身体上的构造特点,打起仗来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相当强的。耳朵有多大?耳朵很宽也很长,大到都可以自己看到自己的耳朵,所以吕布对刘备的蔑称是“大耳贼”。如此让人有“鹤立鸡群”的感觉的外貌特点就很容易让人记住,呵呵,刘备在外貌上就技高一筹了。第二:《三国志》:“”“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简单说来就是刘备这人很平易见人,同时还话少让人猜不透。说一下刘备有多平易近人,公元191年刘备做平原王国的国相时,无论百姓还是士兵都可与他同席而坐一块吃饭,但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却看刘备怎么都不顺眼,花钱雇了一个刺客其刺杀刘备,刘备对此毫无察觉对待这个刺客也十分礼遇,这个刺客似乎得到了很大的尊重,瞬间心灵被打动了,对刘备讲了实情后离开了。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类精神上的第一需要时被尊重,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得起我,我便可以为你死。所以刘备很适合做首领,平易见人就有很多人跟随他,同时因为话少还让人猜不透。不仅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众多人才式的人物都终生追随他,普通民众百姓追随他的更多,很多时候,刘备的军队被打散了,他的士兵不久又都会在聚集到他身边,公元208年曹军大举南下,据于荆州新野的刘备南逃,追随他的民众竟有十万之众,刘备可谓自带明星光环。
第三:交际能力强,刘备很擅长交朋友,无论是作为竞争对手的东汉末年的各路豪强,还是刘备需要笼络的智囊和部将,刘备都能“勾搭”上了,都能相处融洽。比如在求学期间被刘备视为兄长的公孙瓒在刘备任高唐令的高唐县城被流匪攻破后就投靠过公孙瓒,公孙瓒给予了刘备庇护。第四:刘备性格宽厚、心眼多能够预知危险、能够根据人品和能力来区别对待下属以及朋友,《三国志》:“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翻译成白话就是刘备有其先祖刘邦那样的英雄气概,宽厚刚毅,并且能够根据人的好坏和能力大小而区别对待,百折不挠,不肯屈居人下,当发现对方的气度不能容下自己的时候,不是急于竞争,而是避开对方。刘备为了自己的发展,虽然朋友多,但是刘备却不傻,对于所谓朋友的好坏心里跟明镜似的。朋友不是看关系的,是看人品的,人品好的朋友即使经常不联系,他对你依然是真情实意,而人品差的朋友你和他关系越好他就越害你,他害不了别人自然是害你喽,在一般的情况下能给你使绊子的都是熟悉你的人,靠谁不如靠自己,所以古语有云:亲君子远小人。刘备这人对人并不是看所谓的关系而是以人品和能力来区别对待,刘备前期可谓颠沛流离,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当刘备发现有危险时就果断逃走。第五:刘备年轻时就很有理想,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后,无论刘备是颠沛流离还是身处逆境,恢复汉室始终是刘备的终极理想,一个有理想的人是可怕的。第六:那刘备有缺点嘛?有,只要是人就有缺点,刘备也不例外。刘备的缺点是啥?虽然由于身体构造的原因(胳膊长)还有武艺高,刘备的单兵作战能力是不错的,但是刘备的作战指挥能力以及谋略却似乎不是太强,连《三国志》都说:“机权幹略,不逮魏武”,魏武就是曹操。刘备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一直都在笼络人才弥补自己的不足,公元207年还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接着讲刘备第一次让贤的事情,也就是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逝后,徐州各界推举刘备接任徐州太守,刘备再三推辞的事。公元184年,东汉爆发了黄巾军起义,东汉开始进入了群雄割据状态。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当然不让地加入到了征讨黄巾军的战争中,时年二十三岁的刘备在其家乡涿县组织了一帮人,关羽和张飞也加入了其中。后刘备因为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又担任过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这时的刘备还是个小角色,一路群雄是称不上的。公元190年,以袁绍、曹操、孙坚(孙权的父亲)为首的关东各地(当时以函谷关为界,以西称关西,比如长安就是关西,以东称关东)州牧、刺史及太守十三路诸侯讨伐权臣董卓,三国演义把这演义为了十八路诸侯,实际上也只有曹操和孙坚十分卖力地与董卓军干过仗,刘备领着关羽张飞等人虽然参与了这十三路诸侯,但是只是一个小角色,离诸侯还远着呢。公元191年刘备成为了试守平原县县令,之后是平原国的国相。说一下东汉的行政区划,东汉在内地设有十三个州,在西域设有西域都护府,州下面是郡,郡下面是县,另外还有一个与郡平级的单位王国(皇子封地),王国设有国相。刘备这时已经从县尉(管治安的)、县令上升到了国相了,刘备此时可以说是一个微型诸侯了。
公元193年,曹操率军进攻徐州,此时的曹操是兖州牧,陶谦是徐州牧,两人可以说都是东汉末年的一路诸侯。曹操为啥要讨伐陶谦?原因是杀父之仇。曹操的父亲曹嵩以及曹嵩的小儿子曹德在投奔曹操时被陶谦的兵马所杀,关于详细过程各个史书记载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陶谦指使的,也有说是陶谦下面的部将或者士兵因为贪财而导致的,不管怎么样在曹操看来徐州牧陶谦就是他的杀父仇人,古人讲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就算没有这个,从曹操一统华夏消灭其他军阀的角度也会讨伐陶谦。这时刘备领着千余士兵和一大群饥民组成的队伍和青州刺史田楷前来协助陶谦,到了徐州城,陶谦一看刘备这些穿着破破烂烂的兵马,这哪里是来增援的,分明是来“讨债”的,但是人家刘备毕竟是来真心帮助自己的,陶谦感动了,还把自己的主力精锐丹杨兵四千给了刘备,让刘备驻军于小沛,此时刘备算是依附于陶谦了。公元194年,陶谦病逝之前对其智囊麋竺说:“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三国志》,这个麋竺的妹妹后来也嫁给了刘备,麋竺后来也是刘备集团重要的人物。陶谦病逝后,麋竺等原陶谦的部下拥护刘备做徐州太守,刘备不答应,后来在孔融、陈登等人的再三劝说下,刘备才领有徐州,算是正式跻身东汉末年的诸侯之列了吧。
分析一下,陶谦是不是真心要把徐州交给刘备呢?是。三国志中记载:“谦二子:商、应,皆不仕。”就是说陶谦有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皆不仕,不仕是啥意思就是没有做官,看来陶谦这二子能力一般,而徐州时刻面临着被曹操兼并的危险,既然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能力掌控徐州,还不如索性把徐州交给刘备。而刘备领着他那穿着破破烂烂的兵马来帮陶谦,陶谦应该是感动了,并且刘备还是汉室宗亲,在从给予刘备四千自己的精锐主力丹杨兵,以及病重时对麋竺的嘱托来看,陶谦应该是真心把徐州给刘备的。而刘备的再三礼让有没有作秀的成分呢?有,儒家讲究个礼,当上东汉十三州之一的徐州太守在理论上就是一个诸侯了,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肯定是想当这个徐州太守的,但是当这个徐州太守之前怎么也要装一下礼一下。但是作秀是次要的,陶谦能够看到的事情,刘备也能看到,主要还是害怕的成分多。在当时群雄互相火并的情况下,刘备对于自己的那点兵马和自己的指挥作战能力是了解了,领有徐州这个烫手山芋后,自己就成为了群雄的攻击目标。事实也是如此,刘备领有徐州后不久,就被袁术和吕布打的七零八落,后来刘备投靠了曹操,投靠了曹操后又被吕布打的很惨,最后曹操亲自讨伐吕布把吕布彻底解决了,刘备跟着曹操到了许都做了左将军,之后又回到了根据地小沛。公元200年,汉献帝衣带诏事件(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事发,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投靠了袁绍,后又很快离开了袁绍带兵南下投靠了同为汉室宗亲的荆州的刘表。
刘备第二次让贤的事,刘表病重时表示希望刘备接管荆州,被刘备拒绝。《魏书》: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刘表是西汉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在东汉末年成为了群雄中的一员,据有荆州,为荆州牧。公元201年刘备来投靠刘表,由于刘备自带“明星光环”,刘备刚一来荆州就有很多荆州豪强归附刘备,引起了刘表的忌惮,刘表把刘备等人安排在了新野,以北拒曹操。虽然对刘备有所忌惮,但是刘表对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还算很照顾,从公元201年到公元208年,在此期间,曹操忙于平定北方的割据势力,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最安逸的一段时光,安逸的连刘备都有点不适应了。有一次刘表宴请刘备吃酒,当中刘备去上厕所一摸自己的大腿又胖了一圈,回到酒桌对刘表感慨万分,何日才能恢复汉室?虽然安逸,但是刘备也没闲着,毕竟刘备比刘表有理想的多了,在此期间也有很多荆州人士加入了刘备集团,公元207年刘备还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来帮助自己。根据三国志引自魏书的记载,在公元207年刘表病重期间,刘表曾打算把荆州交给刘备,那么刘表是真心想把荆州交给刘备嘛?那刘表傻嘛?自己有两个儿子不让儿子接管荆州反而让刘备接管,刘表不傻,此事刘表真心的可能性是有的,原因有二:第一,此时的曹操已经大体一统中原,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实力上在群雄中已经鹤立鸡群了,曹军此时正准备南下,此时的荆州已经危在旦夕,刘表对此是有清醒的认识的。第二,刘表晚年在立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犹豫不决,并且在东汉末年那种群雄混战的情况下,恐二子难以独当一面,还不如索性把荆州给刘备,这样其二子也有个依靠。那刘备拒绝此事是真心嘛?是真心,但不接手这么大的荆州更多恐怕依然是害怕,不愿意接手这个危在旦夕的烫手山芋。公元208年,刘表病逝,而此时曹军大举南下,刘琮在襄阳在蔡瑁等人的拥护下接管荆州。曹军大举南下,刘备也南下了,在路过襄阳时,诸葛亮还劝说刘备拿下襄阳,此事被刘备拒绝,但是刘琮的很多部下以及士兵和民众很多却都跟随刘备南下,有十万余众。再说了此时曹操大军已经开始南下,刘备知道自己兵马打不过曹操的大军,刘表那两个儿子更打不过曹操,刘琮接着干脆直接投降曹操了,刘备此时再接管这个危在旦夕的烂摊子荆州,还不如给自己留给好名声。
再说第三件事,刘备自己临终时,也对诸葛亮说“如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接着说,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年份,在该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5万把志在一统华夏的曹操20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从此曹操不再敢轻言南下,由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公元211年同是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璋邀刘备入川,引狼入室,在公元214年刘备军取成都,此时三国鼎立局面大体形成。那问题来了,刘备此时对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怎么没有留情呢?在赤壁之战后此时的刘备已经羽翼丰满,也就不用再作秀了,就是刘璋不邀刘备入川,刘备也会不请自来,在公元214年刘璋投降后,刘备对刘璋也是不错,把他安置到了一个小城,把财物都原封不动地又给了他。公元220年,驻守荆州的关羽在曹操和孙权的联合绞杀下,被孙权的吴军部将偷袭杀死,此事让刘备震怒,决定兴师讨伐东吴,谁也劝不住,屋漏偏逢连夜雨,此事也让张飞痛苦万分,喜欢抽打下属屁股的张飞此时更是借酒消愁对下属更是没事就打,在公元201年张飞被下属谋杀。公元222年,蜀国和东吴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夷陵之战,蜀军惨败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重,让刘禅接位,托孤诸葛亮,对诸葛亮说“如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那刘备说这番话是真心嘛?我觉得作秀、无奈、真心三者皆有。首先看作秀:对于终其一生都梦想恢复汉室的刘备而言,肯定是想让儿子刘禅继位的,但是刘备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的能力也是了解的,并要刘禅把诸葛亮视为父亲。刘备既然要托孤诸葛亮,表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人品是完全信任的,再添油加醋地说这番话无非就是要感动诸葛亮,事后也证明诸葛亮完全没有辜负刘备,刘备与诸葛亮堪称中国历史上一段君臣佳话。其次是无奈:刘备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按照时间的顺序可以分为以关羽、张飞、赵云、麋竺兄弟等人为代表的北方派系,这个派系原本实力最强,对刘备也最忠诚,无论刘备哪怕混的像个“落汤鸡”时也是追随刘备,可惜在刘备去世时,这个派系死的死,老的老。以诸葛亮、蒋琬等人为主的荆州派系,在刘备去世时,这些人最得刘备信任,在蜀国实力也最强大。以李严等人为首的蜀中外来派,原益州牧刘璋也不是蜀中本土人,刘璋的父亲刘焉入主益州时带来了大量的中原以及荆州等地的人士和民众。最后一个是蜀中本土派。公元214年,与诸葛亮同属荆州派的号凤雏的庞统在落凤坡这个地方不幸牺牲,所以在刘备去世时在挑选托孤重臣时就找不到几个值得信赖的有能力掌控局面的文臣干将,实在是无奈的。但是刘备也安排了后手,刘备并不是仅仅托孤诸葛亮,还托孤了另一个人李严,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算是对诸葛亮的一种制衡吧。只可惜刘备对诸葛亮没看错,但是却看错了李严,刘禅继位后,此人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严加驳斥,最后被贬为民。最后真心:我觉得刘备说此番话时还是有真心的成分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诸葛亮能挑起这副重担,能够统御蜀将,稳定蜀国的局面,倘若不托孤诸葛亮而把诸葛亮杀掉,那蜀汉估计就会成了曹魏和东吴的案板上的一块肥肉了,这是刘备断然不能接受的。死后的事刘备已经没办法管了,还不如提前把话说了,这样刘备的子孙也能得到善待。我想,一代枭雄宽厚的刘备应该就是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去世的吧。
欢迎指正与关注
如何应对职场小人?
职场中,养成这3个习惯,即使遇到小人也可以自保。
所谓职场,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社会,平时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关系,隐藏着很多 生存法则。
谁都不希望把工作环境想的那么复杂,只是工作而已,对事不对人,工作已经那么累了何必还要斗智斗勇?简简单单地不是很好吗?可是你要知道,所谓事在人为,任何事都是由人作为主体的,责任也是由人来承担。就是做好了是你的功劳,做不好就要承担责任。
在职场里,领导看的是结果,即便你平时工作很出色,关键节点没有处理好,在别人看来也是失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事儿在职场上还真不适用。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尽量不要让自己处在如履薄冰的境地。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工作中的哪些习惯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你。
1.能用邮件沟通的问题,尽量不用社交软件
在企业中,通常都是把邮件来作为正式工作交流的渠道,但是,有时候为了沟通方便,也会在微信、QQ、钉钉等社交软件上建讨论组。
相对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开会而言,在社交软件上沟通的确方便很多,把各个相关的人都可以拉到一个讨论组里,大家各抒己见,很快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或者工作方向。
可是,这样做也有它的弊端。社交网站毕竟不是正式沟通渠道,而且讨论过程不容易记录下来,不能作为正式文件存档。
一旦后期出现问题,需要追踪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时候,就很难拿出证据。如果恰好这个时候遇到小人,你又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你就很可能就成了背锅侠。
2.重视会议纪要,长期存档
职场里,要养成会后写会议纪要的习惯,尤其涉及到需要有人承担风险,或涉及到费用支出的决策性会议。
会议纪要,不仅是简单的会议记录,要把会议纪要看成是保护自己的有力证据。所以,要尽可能把会议上的讨论细节记清楚,包括重要数据、争议点、潜在风险、决议、责任人等等。而且,会议纪要写好后一定要让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表示他对会议内容和决议是认同的。重要的是,会议纪要要长期保存,最好电子版和纸质版分别留一份,做到有备无患。这样一来,即便是以后有小人陷害,也有据可循,免得无辜地背锅。
3.办事找对人
工作中避免不了需要和其他部门或单位进行对接,这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找对事情非常了解的直接相关人员,最好是能拍板的人。否则你很可能要在一个圈子里周旋好久,还不一定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答案。而且,万一你找了一个小人,很可能给了你错误的建议,那你可能还要走很多弯路。
找到对的人,他能快速理解你的问题,及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答案。而且,即使不能马上把问题解决,他也会给你一些建设性意见,或者把你推荐给能解决问题的人。
总之,办事时找到对的人,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这是我从工作中有了亲身体会时候才养成的习惯,诚心建议看到本文的你,希望你能用我的教训,积累自己的经验,有些事不要等到亲身经历才印象深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一个想要走出循规蹈矩生活的人,正在努力探索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欢迎交流!
自闭症孩子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我们称为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
他们是夜空孤独的星星。
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守护星星的孩子吧!
这其中的复杂病因,作为非专业的我们来说,我们无所适从,但我们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用爱去温暖他们,星星的孩子与一般的孩子一样,能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守护时光。
耐心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遵循他们的内心,温暖他们的内心,感化他们。
最后,祝福所有星星的孩子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一起守护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