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交友,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2023-07-08 06:09:03 46阅读

兴平交友,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刘备的大舅哥,徐州富商,士农工商,商人在东汉时期的地位是最低的,而从政或者资助一方诸侯,就成为商人提高地位的最重要手段。

糜竺糜芳原是徐州牧陶谦的部下,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后,糜竺糜芳成为刘备的部下,刘备丢失徐州后,糜竺糜芳散尽家财一路跟随,曹操曾经对糜竺糜芳兄弟许以官爵,但糜竺糜芳不为所动,以曹操当时的实力,肯定要强过四处流浪的刘备,而糜氏兄弟仍然不离不弃,说明糜氏兄弟对刘备是忠心的,而且糜氏兄弟也不是贪图富贵的人。

兴平交友,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糜氏兄弟对刘备的资助是非常慷慨的,不仅以家财资助刘备起兵,而且将妹妹嫁与刘备,糜氏兄弟与刘备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刘备的回报也非常丰厚,糜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刘备,比诸葛亮还高。

而糜芳成为荆州的南郡太守,也大多是因为糜家对刘备的恩情,至于糜芳有多大的能力,在史书中完全看不出来。南郡是荆州最重要的郡,承上启下,连东通西,而江陵城又是南郡的核心,糜芳能够镇守这么个重要的城池,说明刘备对糜芳的重视。

关羽北伐襄樊之时,刘备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横跨荆州、益州,击败曹操拿下汉中,接着刘封、孟达占据上庸三郡,蜀汉形势一片大好。

关羽北伐襄樊前期,兵峰正盛,到孙权偷袭荆州前,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二城,切断汉水,擒于禁,斩庞德,将于禁七军3万人的俘虏押送到南郡江陵城,关羽驻军樊城东北等着曹操的援军。

谁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偷袭荆州,不仅刘备诸葛亮没有想到,就连前线的关羽也被东吴蒙蔽,而南郡守将士仁、糜芳也没有想到。

吕蒙偷袭荆州时,是将士兵化装成平民,躲过蜀军的江防部队,先是兵临公安,公安与江陵一江之隔,公安守将是士仁,士仁发现一下子东吴来了这么多军队,兵力悬殊,南郡士兵大多被关羽调去襄樊前线,士仁心理上是相当震撼的,士仁不像糜芳,对于投降没有心理负担,况且士仁又对关羽有所不满,所以投降相对容易,也能让人理解。

但糜芳不同,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与刘备关系密切,并且一路跟随,可以说相当忠心,为何糜芳要投降?

糜芳的投降涉及几个关健的原因:

1、糜芳受到东吴的蒙蔽,不觉得投降是多大的事,因为孙刘是联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四年前的湘水对峙,糜芳也是南郡太守,当时孙权为了讨要南郡,下令吕蒙发兵夺取荆南三郡,长沙、桂阳两郡闻风而降,零陵郡太守郝普受到吕蒙的忽悠而投降,事后双方握手言和,孙权又将零陵郡和太守郝普还给了刘备,因为双方是联盟,偶尔动动刀,只是争取利益,并没有到破裂的程度。

同样,这个时候的糜芳也是这种想法,东吴不过是为了争地盘,孙刘双方还是联盟,还没有破裂,到时候两方谈判一下,还可以回到刘备那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2、糜芳错误估计形势,没有想到孙权是赶尽杀绝,更没有想到孙权不久之后就杀了关羽。

糜芳没有想到孙权的这次偷袭行动孙刘双方彻底破裂的开始,之前孙刘联盟的时期,两方人员多有来往,也相互熟识,糜芳以为东吴方面最多也就是争争南郡,不会把事情做绝,更没有想到孙权会杀关羽,孙权杀了关羽,就表示双方彻底的破裂,无可挽回,如果糜芳知道这个后果,他是断然不会投降的。

3、当时的形势使然,让糜芳害怕了。

糜芳是南郡太守,驻江陵城,当时士仁是公安守将,已经投降吕蒙,吕蒙兵临城下,已经够让糜芳震憾的,现在士仁也投降了,江陵城内守军不多,还有于禁及3万曹军降兵,如果抵抗吕蒙,兵少将寡,万一城中的3万魏军造反,那样糜芳根本承受不了后果。

吕蒙围了江陵城,肯定会诱降糜芳,事实上他也经常这么干,糜芳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更是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我甚至觉得糜芳就是一个文官,而不是武将。这仗怎么打,估计糜芳心里都没底,又害怕,再加上前面两个因素的影响,于是糜芳投降了。

我从来都不觉得糜芳的投降,是因为关羽的那句话:回来再收拾你们。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关羽能怎么收拾呢?杀了?不可能的,刘备都不会同意,只是运粮不济而已,下狱?也不会,关羽是看不起士大夫,但至于关羽懂得大道理吧,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帅,关羽要是不能约束手下人,刘备怎么会放心让关羽守荆州,反观张飞,刘备从来就不用张飞单独守城,为什么?因为关羽才是将才。

这些曹家宗室一代二代三代的亲戚关系是怎样的?

对于三国曹魏的功勋集团来说,有两大家族实际上就是休戚与共的曹魏顶级家族,他们便是曹家与夏侯家,其中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曹一代,也有着曹休和曹真这样的曹二代,那么,正如题主所问,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呢?

(一)国之重臣 战功卓著

我们先来看曹仁与曹洪这两位曹一代,这两位尤其是曹仁,绝对是曹魏的风云名将,另得蜀吴两方都是不得不重视忌惮的存在。

曹仁,字子孝,与曹操一样,都是沛国谯县曹氏一族的族人,据《三国志》记载,他是曹操的从弟,曹操的叔父陈穆侯曹炽之子,因此,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或者说叔伯弟弟。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行为不加约束,曾暗中聚集千余青年,游荡淮泗之间,后来转而跟随曹操起兵,从军之后,曹仁开始奉行法度、持守军令,早期跟随曹操南征袁术、东攻陶谦,更是在兖州徐州与吕布。刘备反复交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更是力战有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曹操赤壁败北,留下曹仁驻守南郡江陵,作为后盾,从那时开始,曹仁与前来攻打的周瑜前后交战一年之久,虽最终撤出江陵,可是却另的东吴军伤亡惨重。

此后,曹仁又在潼关之战中参与攻击马超,在河间、宛城一带剿灭各地叛贼,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至十月的襄樊之战中硬刚蜀汉名将关羽,以几千残军、杀白马共盟誓而坚守城池,大将良将之风显露无疑!

故而,曹丕登基后,曹仁直接被擢升为三公级别的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成为执掌曹魏近一半军权的实权性大将,曹丕登基第二年,曹仁更是被加封为大将军、大司马,总体执掌曹魏所有的军权,成为了曹魏军方第一人!曹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濡须口兵败后,曹仁郁郁不乐,不久病逝而亡,时年五十六岁。

曹洪字子廉,与曹操、曹仁一样,都是沛国谯地曹氏宗族的一员,曹洪也是曹操的堂弟,此人在曹魏集团虽无过于他人的军事指挥艺术,但是却是深受曹操倚重。

关东联军征讨董卓之时,曹操曾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关键时刻,是曹洪献出了自己的坐骑,护送曹操,舍命杀出重围,也因为此事,曹洪在曹操心里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此后,与曹仁一样,曹洪追随曹操从兖州杀到徐州在到官渡,更是在官渡之战中硬抗袁绍部将张郃、高览,巍然不动,立下战功!

并且曹洪此人善于听从建议,还算颇为宽容,曹操刘备的汉中争夺战的前哨站下辨之战时,曹洪虽然是魏军主帅,可是实际掌权者却是骑都尉曹休,对此,曹洪毫无怨言,悉心配合,最终击败了张飞、马超这样的豪华阵营。

因此,鉴于这一系列功勋,曹丕即位后,曹洪被加封三公级别的骠骑将军,后因与曹丕不睦,险些被处死,最终免为庶民,曹睿即位后,曹洪被重新拜授为后将军、骠骑将军,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病逝。

(二)夏侯兄弟 一时柱国

与曹仁、曹洪这样的曹氏宗族不同,夏侯惇、夏侯渊两位兄弟与曹氏一族的关系却稍显迷离,因为有人说曹操的祖上是夏侯氏,所以与夏侯惇夏侯渊是为同族,但是这种说法似乎证据不足,因此,小司徒更倾向于后者。

那就是夏侯氏一族与曹氏一族因为地处同地,从而保持了长久的姻亲关系,故而夏侯氏与曹氏实际上也是比较亲近的宗族。

夏侯惇、字元让,同样是沛国谯县人,其先祖为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因为与曹操莫逆,夏侯惇最早便是跟随曹操起兵,这是曹操集团的顶级大将之一,此外,夏侯惇的儿子夏侯尚还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郡主,所以,夏侯惇与曹操还是亲家的关系。

在兖州与吕布交战时,曾经被流矢射瞎左眼,因此,独眼将军的名号也是日渐闻名于世,此后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多次充当镇守后方的角色,在此期间,夏侯惇治理河水,灌溉农田深受百姓爱戴,而且此人积极治学,虚心求教,为人简朴,所受到的赏赐全部赏赐给将士们,因此也深受军士们的爱戴,曹丕登基后,夏侯惇直接被加封为大将军,成为当时曹魏军方第一人,只不过,不久后便是逝世了,而他的谥号是为忠侯,这是对于臣下的极其高的称赞,足以看出夏侯惇在曹魏集团的地位。

夏侯渊,字妙才,这也是曹魏集团的顶级众将之一,同时,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所以两个人还是连襟的关系,曹操起兵后,夏侯渊历任陈留郡、颍川郡太守,在官渡之战中负责都督粮草,历下大功。

此人,也是曹魏集团中极其擅长千里奔袭、出其不意的名将,先后平定东海昌豨、徐和、庐江雷绪、商曜等人的叛乱。此后,又在潼关之战中血战马超等十部联军,而后横扫关中西部的羌族、氐族势力,可以说虎步关右,威震关陇!

此后,夏侯渊被加封征西将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20年)留守汉中,紧接着便是开始在汉中争夺战中抵抗刘备大军,前后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刘备大将黄忠斩杀于定军山前线。

(三)千里神驹 二代领袖

曹休,字文烈,同样是曹氏一族,此人是曹操的侄子,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曹操称之为千里驹,此人是曹氏一族二代人物当中的领军人物,足智多谋很是善战,在下辩之战中一举击败刘备麾下上将张飞与马超,大败刘备部将吴兰,深受曹操赏识。

此后,曹休移镇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败东吴,扬名边境,曹丕驾崩时,曹休更是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官拜大司马成为曹魏军方第一人,也成为了曹氏一族二代里的领军人物,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因石亭之战中败给了陆逊,抑郁不以,不久病逝。

曹真,字子丹,《三国志》里记载他是曹操的侄子,可是在《魏略》中却记载他是曹操的养子,但不管如何,曹真是接替曹休成为曹二代的领军人物。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下辨之战里,跟随曹休击败张飞马超,曹丕即位后,曹真越发受到重视,官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曹魏西北边境!

此后,更是迁升为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方的最高统帅之一,此后平定河西地区又在荆州大败吴军,再度迁升为中军大将军、给事中。

曹丕驾崩时,与曹休一样成为四大辅政大臣,曹休去世后,曹真由大将军迁升大司马,成为曹魏军方最高统帅,并且在抵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立下战功,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真因病逝世。

其实,不管是曹仁曹洪,还是夏侯惇夏侯渊,都是曹魏集团功勋卓著的重要人物,而曹休、曹真更是曹氏一族二代人物中不可多得的领军存在,两人过早的衰亡,也是使得曹魏宗族逐渐的后继乏人,最终没落了下去。

为何还要把自己的几个女儿嫁给他?

答 | 江隐龙

汉献帝不会久居皇位,不等于他没有利用价值,更不等于他没有影响力。如果汉献帝真的形同虚设,曹操何必“挟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又有什么用呢?

东汉末年,人心思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六国虽统一于秦,但秦朝速亡,直到两汉之际才实现了长治久安,这是中国第一个稳定、长久而大一统的朝代,汉族的文化、民族特性等很多方面都是在汉朝形成的,所以此时人心思汉的程度远非后世已经习惯王朝更迭的人心所能相比。

东汉虽然衰败,但并未灭亡;天子虽然蒙尘,但并不暴虐。从地方上来看,各地诸侯敢割据一方但并不敢称王称帝(一些黄巾军或其它起义军首领另说),实力强大的袁术一经称帝被被群起而灭;从朝廷上来看,许昌是曹操的老家,也出现过刺曹事件;曹操称魏王,甚至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这都说明了东汉朝廷依然存在一种强大而抽象的向心力。

这种向心力大到什么程度?曹丕代汉自立,需要汉献帝禅让,还要推辞数次才敢于接受;刘备称帝,还要以汉献帝已被曹丕谋害的流言为依据,在“四海不可以无主”的前提下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暂时继承大统。而一没有禅让之礼二没有宗亲之身份的孙权,直到曹丕、刘备称帝后数年才敢称帝,汉献帝个人虽然无力,但他的身份本身就代表了巨大的力量。

前有袁术之亡,后有刘孙之策;内有朝臣之忧,外有诸侯之势。曹操自知不能(或者不愿)取天子而代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曹操逼死了汉献帝的皇后、贵人及子嗣之后再将女儿嫁与汉献帝,一方面控制了汉室的子嗣,另一方面也享有了汉室宗亲的地位,还有比这更好的控制方法吗?

有人觉得你不合群一直想要改变你?

我觉得这是要看情况的,如果不合群,实际上我觉得那是一种技巧问题,所谓的合群无非就是吃喝玩乐打牌下棋之类的。这些活玩得开心的,那么就会活跃了,这些手段,如果不行的话老是打把打牌打输掉了,那那也就没有意思了,不好玩。

当然如果去参加体育活动就是比较好,如果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这些活动能够积极的参加,既能够锻炼身体又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增进跟其他人的感情,就变得合群了。

当然有的时候有一些情况下没必要天天去合群的,比如说如果你的特长是搞研究发明搞创作的话,那就不要一天到晚跟别人待在一起,待在一起还影响你的创作。

所以这就要看情况了。如果是从事体力的活需要互相帮助的话,那你需要多合群,如果你是做一些独创性的工作,不需要依靠别人的,那就没必要改变自己了。#2021生机大会##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策划##经济##正能量##诚信经营破万粉#

他到底有多恐怖?

孙策用了五年时间,从用传国玉玺换来的一千多兵士。

从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到统一江东,用时五年。

那时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进行决战,曹操也怕孙策偷袭。

于是不仅与孙家联姻,还册封孙策为汉朝正统官员。

虽然孙策实力很大,但攻打曹操,迎回汉献帝,这有点不可能。

孙策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攻打刘表,即能报杀父之仇。

又可以拉拢与曹操的感情,牵制刘表,让他分不出身去帮袁绍。

可谓是一举多得,拿下刘表,掌握荆州。

那时曹操亲征刘备破徐州,关羽带着刘备的妻儿降曹,刘备去投靠袁绍,

其余势力如掌握西南的刘璋、和掌握南方的士燮。

这些人都不足为惧,统一南方易如反掌,形成与曹操南北对峙的局面。

孙坚,是孙策的父亲,和曹操同一年出生,比刘备早出生6年。

孙坚招募一千多民兵,与官兵配合击溃反贼数万,被封为县丞。

此时的曹操,在对著名评论家,月刊月旦评的发表者许劭死锤滥打,让他评论自己。

后来孙策去各个地方当官,所到之处为民办事声望很高。

此时曹操因为得罪了权贵,被罢官,刘备是个自由职业者。

后来董卓入京祸乱朝政。反董势力成立。

孙、曹、刘也都加入了反董阵营。

曹操被董卓击败,仓皇逃走,刘备和关羽、张飞在这次战役中没有什么显著战绩。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是不存在的。

京城老乡的各路诸侯都忙着抢地盘,反倒是从长沙来的孙坚率军攻入洛阳。

因得不到支援,在荆州时被刘表部将黄祖伏杀。

遗体由侄子孙贲带回,安葬在吴郡曲阿县。

孙策出生的时候,孙坚正在轰轰烈烈的战斗,几乎没有时间去教导孙策。

孙策自己也知道父亲的不容易,认真学习武艺和知识。

这也为他能成为江东小霸王,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结交社会名士,言谈幽默,性格豁达开朗,让人愿意亲近他。

孙策也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建议的人,也是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人。

一开始人马不充足,用玉玺从袁术换了一千人马。

等到历阳时就已经发展成为五六千人了,这足以证明孙策的号召力。

再到成为江东六郡霸主,相比其他军阀发展的历程,孙策发展最快的。

孙策在投奔袁术的时候,面对强敌,孙策迎难而上。

击败庐江太守陆康、扬州刺史刘繇等人。

袁术都不免叹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单干之后,大败黄祖,用短短的五年。

孙策就从毫无立身之地,做到一统江东。

难怪曹操会说:“猘儿,谓难与争锋。”

孙策要袭许昌的前提是袁绍和曹操胜负未分。

在胜负未分之际,即便顺利北上,袭击曹操后方,很大可能造成曹军恐慌,全军崩溃。

面对统一中原的袁绍,孙策再有能力,江东也守不住。

不管最后结果是谁统一,还不如关起门来,自己发展。

这时蜀国还没有冒出头,用不了几年西南就会被孙策统一,形成南北对立局面。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