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do怎么找人,就连一听到他的声音都烦?
lesdo怎么找人,就连一听到他的声音都烦?
我母亲,我现在一听到她的声音就会莫名烦躁,我父亲听到她的声音会恐惧头疼。
不用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来说教或绑架我,更不用告诉我:“等你当了父母就知道了……”。邻居每月给我2500元?
单就风险来论:有偿接送幼儿堪比贩卖毒品的风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三岁的豆豆就是因为大人的一时疏忽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豆豆父母伤心欲绝的同时不得不整理心情应对官司,毕竟人财两空的结局谁也扛不住......
邻居好心好意在接自己孩子放学时顺带着帮接豆豆回家。因为是无偿的,所以需要在每次需要接送的时候,豆豆父母临时明确告知邻居。但是在一次意外中,豆豆出事了。几方扯皮未果最终闹到法院......
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指导当下新兴有偿接娃这个行业。所以木在这个领域内,还是空白的领域 。但是确有已经执行的法律法规能够理清楚出现意外后是谁的责任。这就是负有照料义务的人或者单位。
(怵目惊心放牛式的代接现状)豆豆的意外:三岁大的豆豆住在某小区,豆豆家的对门住着江阿姨一家人。平日里豆豆妈与江阿姨关系相处得还不错。两家人孩子也差不多大,也都在同一家幼儿园读书。豆豆妈从事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加班。豆豆爸爸也很忙。豆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没有在豆豆身边负责接送。
很多时候顾不上接送的时候,豆豆妈就会麻烦邻居江姐代为顺道接送豆豆。几次接送下来,不论是豆豆还是江阿姨亦或者是幼儿园,都彼此适应熟悉了。但是江阿姨除了偶尔一两次是主动的,在豆豆妈没有请求的情况下一起将豆豆接了回来。
在一个平常的下午,豆豆妈估算着手头的工作,应该可以去接豆豆放学。于是就没有麻烦邻居江阿姨,打算自己去接豆豆。但是一不留神看到时间的时候,已经迟到了五分钟接豆豆的时间。于是豆豆妈赶紧收拾好东西出发去接豆豆。
豆豆妈到达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是迟到十几分钟了。一问幼儿园的老师,才知道豆豆被接走了。于是豆豆妈就回家了。但是回家后豆豆妈并没有在家里看到豆豆,也没有在邻居家发现看到豆豆。邻居江阿姨也说自己并没有一起顺带接豆豆。
有些慌张的豆豆妈赶紧赶往幼儿园找老师。最终豆豆妈跟幼儿园的老师在学校老乡的一条水沟里发现了豆豆。这条水沟两米多宽,水深一米多。但是此时豆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很多老人感觉自己干代接是发挥余热)豆豆妈的诉求:
豆豆妈向法院起诉称:他们早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当天下午五点多,在他们尚未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却离开了幼儿园。豆豆在回家途中跌入学校老乡的一道两米多宽、近一米深的河沟里被淹死。他们要求幼儿园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7万余元。
幼儿园辩称: 幼儿园则辩称:出事前三个月,豆豆常常由班上另一名幼儿的家长江某(江某跟豆豆一家是邻居,两家关系很好)接送,学校和家长对此都是默认的,从未有异议。
出事当天下午五点多,江某到学校接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顺便将豆豆一起接走了。江某在回家途中对豆豆看管不周,致使旦旦在河边洗手时不慎跌入水中而发生意外。对此,幼儿园是没有过错的,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出现悲剧后,幼儿园当然的想推卸责任)江阿姨辩解:
庭审中,法院将江某追加为共同被告。江某则辩称,虽然过去她偶尔接过豆豆,但出事当天,她并没有接豆豆,豆豆的家长也没让她接。事发当天,她接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豆豆也想跟她走,但她没同意。她还特别叮嘱学校的门卫看好豆豆,别让豆豆跟她走。
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出了校园,刚走了几十米,后面有人喊“孩子落水了”,她才知道豆豆出事了。她认为,事发当天自己并没有接豆豆,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庭审中,豆豆的妈妈也坚持说事发当天她并没有委托江某接豆豆。然而,学校找来的一些证人却说,事发当天他们看到江某领着豆豆在河边走,豆豆说想洗手,江某叫豆豆自己去洗,结果豆豆洗手时不慎跌入水中。后来江某看到他们时还说“我把娃娃接出来淹到了,怎么办啊”。
(开庭审理后,法院决定将江阿姨追加为被告人)案例争议的焦点:
一是豆豆是否是被其邻居江某接走的:
关于第一个争议焦点,从各方的陈述及证人作证的情况看,应该可以确定豆豆是被江某从幼儿园带走的。
二是如果豆豆的确是被江某接走的,那么江某接豆豆是否受豆豆家长的委托:
关于第二个争议焦点,委托关系在法律上要成立,既需要有委托人明确的委托意思表示,又需要有受托人明确的同意接受委托的意思表示,两者缺一不可。
由于本案中豆豆的家长与江某均否认事发当日两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亦没有证据证明委托关系存在,故委托关系缺乏成立的法律要件,应认定两者之间不存在委托关系。
虽然江某过去曾接过豆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书面的协议,且幼儿园与豆豆的家长之间也没有允许第三人接豆豆的协议,故不能以以往的个例来推定委托关系的恒定成立。
这个争议实际上没有用处,因为豆豆妈与江阿姨之间并无任何纸质的委托协议。所以从责任承担这个根本上就失去了争议的意义。
(江阿姨对孩子的离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法院开庭审理情况:
此案经开庭审理,各方据理力争。法院终审判决幼儿园承担全部责任,赔偿豆豆的父母17万余元。法官解释说,江某曾经接送过豆豆,不能够说明当天豆豆的父母就确实委托江某了,学校不能证明豆豆的父母与江某之间存在委托关系。
豆豆的父母也表示,当天他们并没有委托江某接豆豆。在没有证据证明委托关系成立的情况下,幼儿园擅自把孩子交给江某接走。 按照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本案中幼儿园在未征得豆豆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豆豆交与他人接走,其行为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意外事故的发生存有一定过错,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幼儿园应承担赔偿责任。 小结:
豆豆的遭遇告诉我们,在幼儿的家长未明确授权他人代为接送孩子的情况下,如果幼儿园擅自将幼儿交给家长之外的人带走,那么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园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便是有证据证明孩子已经跟随他人离开了。幼儿园其实很冤,但是按照责任划分来说,幼儿园其实也不冤......
假如,幼儿家长有明确的授权委托他人代为接送的,且委托手续协议齐全的情况下,幼儿的安全照护责任就有可能落在了接送人的身上。幼儿是一条生命,不像外卖跑腿送的餐食一样,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生命无价)本案例幼儿园方面法律分析:这一起案例最后是由粗心的幼儿园买了单。假如是签署了全套协议的专业代接呢?巨额的赔偿加上背负一生的心理折磨,仅仅是为了一个月几千块钱......怎么看怎么算都是一笔划不来的帐!
为了保证幼儿的交接安全,幼儿园应当建立在幼儿上下学接送的交接制度,与幼儿的监护人签订交接协议,约定交接的时间、地点、接送人、交接的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并在实践中予以严格执行。
幼儿离园时,应当由约定的接送人进行接送。约定的接送人因故不能亲自来幼儿园接孩子,而须委托他人代为接送的,幼儿园应当让幼儿的监护人给受托人出具代为接送孩子的授权委托书。受托人到幼儿园代为接送孩子时,应当将授权委托书交给幼儿园,幼儿园应当立即向幼儿的监护人打电话确认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只有在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幼儿园方可允许受托人将幼儿接走。
因时间紧迫,幼儿的监护人未来得及向代为接送的受托人签发授权委托书,而仅仅是进行口头委托的,在受托人来园代为接送孩子时,幼儿园应当及时与幼儿的监护人通话联系,就委托关系是否存在进行核实,并保留好通话录音,以防他人假借幼儿家长的名义将孩子从幼儿园带走。事后,幼儿园还应当让幼儿的监护人及时补交授权委托书。
一旦发现在园幼儿擅自离园或被无关人员接走,幼儿园应当立即通知幼儿的监护人,必要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以上的所有的步骤做完以后,幼儿园的责任才可以得以脱掉。那脱掉的责任去了哪里?如果有专业代接,毫无疑问这份责任就来到了代接人的头上!
(幼儿园一方需合理合法合规的做好自己才能免责)专业代接幼儿职业的风险点:代接行业的风险点有三个:一个是法律责任如何确定;一个是赔偿数额如何确定;一个是不可控因素太多。
因为代接行业属于新兴事物,之前没有先例,所以没有任何的行业规矩或者是法律规定明确。只能是按照已有的法律条款来适用。所以有必然的漏洞。没有什么事情都好说,一旦出现意外就说不清楚了,父母通常是身心疲惫还要打起精神来打官司......
第一个问题:法律责任的归属:
目前并没有任何的行业规范对于代接应该如何明确规范,全部都是私下各自找人。绝大多数的代接都是任何纸质的委托协议都没有,更没有具体相关的约定条款。还有一些就如案例中一样,仅仅是熟人之间的互相帮忙行为。
很多代接与家长之间都是熟人,一旦出现意外之后,轻则翻脸。重则法庭上见了。亦或者如案例一样,想方设法地找幼儿园等麻烦。
(法律责任的归属是任何分歧解决的先决)第二个问题:赔偿数额的确定:
孩子出现意外,造成的伤害各不相同。代接行业并无明确的责任划分。导致意外后赔偿扯皮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伤害应该赔偿多少钱?伤害程度如何确定等等一系列问题。
可能会有人说了,我在代接协议里拟定具体的赔偿数额等。首先这不吉利,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现意外?其次可能不符合法律规定。任何有效协议的前提很简单,那就是符合法律规定。违反宪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协议条款自动无效。不具备法律效力。
第三个问题:不可控因素太多:
有人会说了,我严防死守,在规定的时间内我照看好不就行了嘛。如果能够做到了,这基本上能够规避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风险。但是小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带过孩子的都知道。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其次,小孩子身体方面的疾病隐患谁能够保证呢?恰好在你代接的时间段内小孩子不舒服了,你怎么解释?扯皮起来,又是扯不清楚的事情。假如你在协议内约定,孩子生病与自己无关。那么协议也不会有家长愿意签。
所以说,代接孩子风险太多,堪比卖白粉......拿着一两千块钱的接送费,承担着卖白粉的风险。怎么算都是划不来的事情。您觉得呢?
(超高风险)写在最后: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有这么一部分的家长:家长自己加班多;父母不在身边帮忙接送孩子。而孩子在下午四点钟就放学了。这部分家长最头疼的就是接孩子了。如果孩子大点了,学校会有课后延时服务。但是幼儿园不管是民营还是公立的,都很少有这种服务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那些有资质的专业接送机构或者加钱留在幼儿园等着被接。当下很多的专业接送孩子的私人机构还是不少的。最起码这些专业的、经过审批的代接结构远比个人代接要安全一些。
千万不要去尝试做个人代接。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也是空闲。赚点零花钱最合适了。一旦出现意外,不仅仅是自己承担损失,更是连累下一代,一大堆的麻烦困扰随之而来......
全文结束,共计4110字。码字不易,请勿抄袭。我是法与生活手拉手,欢迎一起交流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感谢您的阅读评论转发。
(学法守法用法,法律就是用来解决分歧的)感觉活着不是很快乐怎么办?
我觉得感觉活着不是很快乐,怎么办?这句话问的是太奥妙,说难听一点,人来到世间,真的是哭着来的,所以社会之大怼人的压力来说,时代不同压力不同,只要你想开,看透了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大事化小,小事就没了,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
有空种个花,赏个月[呲牙][呲牙]
我家的保姆真的很勤快?
谢邀……此事乃是主人宽厚待人如一家親,才赢的了保姆行事(似)如自家来担当…。
如果您觉得不知咋开口的话,可待周末双休日带保姆去外围逛一逛,公园…,商店…,超市…,或者说就近周边景区旅游一下…,好让她身心放松放松,更能体现主仆和谐氛围…,何乐而不为呢……?[玫瑰][比心][比心][比心]
图片来自网络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不同?
当年狄仁杰的一个举动,让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叫“李光弼”的孩子,那时候没人会预料到这个孩子竟然成了再造大唐的第一功臣。
李光弼的老爸叫李楷洛,外公叫李楷固。哥俩咋成了翁婿俩?误会了,史书虽然没交代李楷固与李楷洛的关系,但肯定不是哥俩。
二人虽不是哥俩,但应该同属于柳城李氏。按古代“同宗不婚”的铁律,他们两家通婚的行为就叫“乱伦”,不过我们也没必要细究,因为他们是契丹人,都冒姓了李,其契丹族源关系已经不可考了。
武则天在位时期,李楷固参与了李尽忠的谋反,后举兵投降。女皇愤怒于李楷固多次重创唐军,于是下令将他处死。亏得狄仁杰慧眼识才,他竭力劝说武则天留下李楷固的性命,并让他戴罪立功。
李楷固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征讨契丹的战争中立下大功,由此获封燕国公。后来李楷固将女儿嫁给同为契丹人的李楷洛,这才有了李光弼的诞生。
年轻时候的李光弼就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严肃,他擅骑射,好读书,长于谋略,由此他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赏识。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干儿子,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边将,一人独掌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他曾经断言:“李光弼必然会坐到我的位置上。”
与王忠嗣同时期的另一位大佬安思顺也对李光弼青眼相加,他奏请唐玄宗提拔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并准备将女儿嫁给他。没想到李光弼居然嫌弃安家姑娘,他托病辞官以躲避安思顺。
安思顺在唐玄宗一朝举足轻重,当时的名将很多人都出自他的门下,李光弼为何如此不识抬举?难道他嫌弃安思顺是粟特人?我觉得关键问题不在安思顺的出身。
问题很可能出在安禄山身上。安思顺的叔叔安延偃是安禄山的养父,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讲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堂兄弟。
那时候满天下的人都坚信安禄山一定会造反,除了唐玄宗。安禄山一旦举兵,安思顺很可能遭受牵连,这大概是李光弼对安思顺敬而远之的原因。
果然第二年安禄山就反了。安思顺虽然很清白,却被哥舒翰诬陷勾结安禄山,因此被唐玄宗冤杀。好悬呐,如果李光弼做了安家女婿,哪有后来的“中兴第一功臣”?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受到新任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征召,他不由得心里暗暗叫苦。可人家有朝廷的使节,他也不能抗命,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原来,李光弼与郭子仪当年同在安思顺手下效力,但相互看不起,谁也不鸟谁,甚至同坐一张桌子常常互用眼神“活剐”对方。
李光弼一见到郭子仪立刻服软:“我是死是活全都交给你了,只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的家人!”
郭子仪流着泪拉住李光弼的手:“国家逢此大难还谈什么个人恩怨?希望你我摒弃前嫌携手共赴国难。”
从那一刻起,李光弼踏上了拯救大唐的路途。要论名气郭子仪远盛于李光弼,可要论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战功,无人能比得过李光弼,所以他被称为“中兴第一功臣”。那么,李光弼到底有什么战功呢?
一、嘉山之战安史之乱爆发初期,李光弼与郭子仪联手兵出井陉,迅速收复了常山郡、赵郡等地,又在嘉山之战中消灭史思明数万人马,给士气如虹的叛军重重一击。
原本被迫投降的河北十郡豪强纷纷选择反正,他们杀了伪燕官吏,与李光弼一起痛击叛军。
河北大片土地的光复,隔绝了前线叛军与大本营范阳之间的联络通道,李光弼决定直捣黄龙,一举端掉安禄山的范阳老巢,将他打成流浪狗。
假如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安史之乱半年就被扑灭,历史就被改写了。可惜的是,李光弼这台掘进机的效率再快,也没能快过唐玄宗昏庸的速度。老皇帝连续冤杀大将,给叛军送上贴心的助攻,导致潼关失守长安沦陷。
李光弼的军事行动因此被迫改变。
二、太原保卫战随着长安的沦陷,叛军势如破竹,大唐岌岌可危。好在唐肃宗在灵武登基,平叛力量才算有了个主心骨。于是叛军调转枪口,对准了灵武的“流亡政府”。
要想拿下灵武,就必须攻克李光弼镇守的太原。于是叛军十万大军滚滚而来,而李光弼仓促上任,只有5000人马,且太原城破败不堪,根本守不住。
李光弼审时度势,干脆放弃了修缮城墙,他一反常态,采取了以攻代守的机动策略。在太原城头唐军以抛石机顽强死守,同时李光弼令人挖了数条地道直通敌方大营。
常常战斗正酣时,叛军后方突然冲出一股人马。或者正在休息时,不知道哪里蹦出来大股唐军,对叛军一顿砍瓜切菜。
就这样,李光弼凭绝对的劣势兵力打得叛军疲于奔命,孱弱的太原城居然挺立了一年不倒。第二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干掉,叛军出现内讧。李光弼利用叛军军心动摇的时机,突然以敢死队发动反攻,一举斩首七万,取得了太原之战的完胜。
三、河阳之战乾元二年,由于唐肃宗不当的人事安排,唐军在河北出现内讧,结果全军溃败,葬送了平定叛乱的大好时机,背锅侠郭子仪因此被解除了兵权。
随着汴滑节度使许叔冀的背叛,河南局面再度风雨飘摇。
李光弼思虑再三做出了一个大胆举动,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弃守洛阳,将有限的兵力收缩于河阳城。
河阳之战是智慧与血性的大比拼,李光弼上演了用母马“勾引”叛军千匹良马的好戏,又在北城之战中以铁血精神打赢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反击战。
战前,李光弼在靴子里插了一把利刃:今日决战,倘若不胜,你们战死我就用这把刀结果自己,绝不会让你们单独赴死!同时他又叫来督战队:谁要是退却立斩于阵前!
决战中将军郝廷玉由于战马受伤被迫撤退,督战队提刀就要砍杀郝廷玉。郝廷玉解释:马中了毒,不是我避战。李光弼喝令:换马再战。
仆固怀恩父子抵抗不住,刚刚退下来就看见督战队提刀奔过来,于是父子俩又咬牙冲上前线。
就这样,李光弼以铁血精神打败了叛军,挫败了敌人占领河南挺进潼关的企图。
四、鏖战江淮叛军无法西进,于是改变了战略意图,把目标对准了富庶的江淮地区。从上元二年起,李光弼又统帅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节度使,转战于江淮之间。
除了对付安史叛军外,李光弼还要对付大量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两年的艰苦鏖战,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终于彻底被扑灭。
这场战乱历时八年,李光弼从头到尾都是平定叛乱的主力,由此被后人以“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这一点连两次再造大唐的郭子仪都自愧不如。
可是跟郭子仪晚年享尽富贵和荣耀不同,李光弼却在徐州郁郁而终,且差一点身败名裂。
原来,李光弼遭遇了和郭子仪同样的困境:被鱼朝恩、程元振等太监所构陷。由于害怕遭到迫害,李光弼作出了一个饱受诟病的决定: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引吐蕃入侵,唐代宗逃离长安,导致大唐差点再度灭亡。危急时刻,唐代宗数次派出使者,对李光弼好言宣慰,希望他能出兵拯救危局,可李光弼居然按兵不动。
而郭子仪呢,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只率领十几名随从就踏上了募军救国之路。郭子仪历经艰辛克复长安,又不顾年事已高,率领大军西进以彻底消灭吐蕃人的威胁。
这个期间,郭子仪一面对外征战,一面还要遭受鱼朝恩的背后捅刀和唐代宗的猜忌。有一年,鱼朝恩竟然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
那时候郭子仪几乎控制了大半兵力,朝中很多人都直言:如今天下您说了算,甚至暗示他行废立之权。事实上,以郭子仪的势力改朝换代是件非常轻松的事。可郭子仪不光不追究鱼朝恩的责任,而是率军回师,向唐代宗检讨自己的过失。
这种心怀天下的大局观,这种对皇帝的赤胆忠心,这种以德报怨的胸襟气度,放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都寥寥无几。
与之对比,李光弼就狭隘了很多。唐代宗重新回到长安后,丝毫没有责怪李光弼,又多次派使者宽慰他,还不断给他的母亲、弟弟施恩,希望李光弼能回心转意。
可李光弼却始终没能掉转船头。
他的这个举动消耗了经年累月积攒起来的人望,部下开始与他离心离德,甚至公开抗命。这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李光弼为此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恐惧之中,并因此一病不起。
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在抑郁而终,享年56岁。唐代宗虽然没有计较李光弼,但在评定功勋时,仅将他列为二等。
原本李光弼的功勋在郭子仪之上,结果却名利双失,人家老郭不仅被后世封神,一直活到84岁,可谓名利双收。
这个让人一声叹息的结局,固然跟唐肃宗、唐代宗的猜忌,以及鱼朝恩、程元振的陷害有关,可是政治原本如此,当你走上巅峰之际必然会遭受风霜雨雪,那才是考验人生大智慧的战场。
李光弼的军事才华无可挑剔,却在人生格局上远不及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