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公主小说,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她们有什么不同?
馆陶公主小说,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她们有什么不同?
历朝历代对宗室女子的封号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清世宗雍正帝就曾经将废太子胤礽、怡亲王胤祥和庄亲王胤禄的女儿养在自己身边,并封为了和硕公主。但是,这毕竟是特例,总体上公主还是以皇帝的女儿为主。清朝根据出身又将公主人为分为了两个等级,嫡出者为固伦公主、庶出者为和硕公主。但并不绝对,皇帝愿意封庶出的女儿为固伦公主也是可以的,如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女和孝固伦公主。只要皇帝愿意,甚至亲王的女儿也是可以被封为固伦公主的,比如恭亲王奕訢的一个女儿就曾经被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封为了荣寿固伦公主。
何为长公主、大长公主既然皇帝的女儿是公主,那么长公主和大长公主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比皇帝的女儿地位还高的公主吗?其实,无论长公主还是大长公主都还是皇帝的女儿,只不过给他们封号的人变了。通常情况下,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长辈称大长公主。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明白?也就是说,公主的皇帝父亲死了,她的兄弟当了皇帝,她就是长公主了。如果她活到兄弟挂了、侄儿登基,那她就是大长公主了。当然,这主要涉及的是待遇问题,与公主本身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依然是公主。
郡主这个封号源自于魏晋时期的郡公主,彼时以郡为汤沐邑者称郡公主、以县为汤沐邑者为县公主。到唐朝时渐渐发展为了郡主、县主,郡主是为皇太子家专设的,只有皇太子的女儿才能受封郡主,亲王的女儿只能受封县主。
最能解释这种区别的例子是唐隐太子李建成的女儿李婉顺,作为皇太子的女儿,李婉顺最初的封号应该是郡主。但是,“玄武门之变”后,李婉顺的二叔唐太宗李世民将李建成降为了息王,作为亲王的女儿,李婉顺出嫁时,唐太宗给了她一个闻喜县主的封号。但是,唐太宗并不厚道,从出土的李婉顺墓志来看,在李建成被改谥隐太子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恢复她郡主的身份。
到清朝时,郡主、县主成了亲王、郡王嫡出女儿的封号,亲王嫡出之女封郡主,郡王嫡出之女封县主。说到底,所谓郡主、县主是根据各自父亲的爵位高低进行的人为划分,与公主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某一位皇帝或追尊皇帝的后代。
县主之下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县主之下还有什么主?很遗憾,县主之下没有主了。历朝历代县主以下宗室女子的封号有所不同,以清朝为例,县主之下还有郡君、县君、乡君,同样是以各自父亲的爵位进行的人为划分,清朝没有封号的宗室女子统称宗女,同时又按俸禄品级将没有封号的宗女分为了几品俸宗女,如食七品俸者就叫七品俸宗女。总之就是,血缘越远支,品级越低、俸禄越低。
清朝贝勒嫡出的女儿封郡君、贝子嫡出的女儿封县君、入八分公(镇国公、辅国公)嫡出的女儿封乡君。除此之外,侧福晋所生者降两级,例如亲王侧福晋所生之女封郡君、郡王侧福晋所生之女封县君,以此类推。侍妾所生之女在侧福晋所生之女基础上再降两级,基本上就没有封号了。乡君以下都称宗女,以品级俸禄区分。
综上所述,所谓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之所以分列是为了强调辈分高低。而公主、郡主、县主,包括郡君之类主要是根据各自父亲的爵位进行的人为区分,主要涉及待遇问题,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都是皇帝或追尊皇帝的后代。不是皇帝后代的异姓功臣之女是没有资格封主、君的。
当然,清朝的格格除外。清朝的格格与公主并不是一回事,它最初只是满洲人对大户人家女子的一种称呼,并没有特定含义。后来爱新觉罗家族崛起,才赋予了它特殊含义,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其余所有宗女都可以称格格,皇帝暂时没有封号的女儿也称格格。格格并不是一个正式封号,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而已。
除此之外,清朝皇子、入八分王公的侍妾也可以被称为格格,如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清世宗潜邸时期的身份就是格格,甚至私下里满洲私人也会称自己家的闺女为格格。由此也可见,清朝的格格并不是一个官方的正式封号,很多影视作品将格格与公主划等号其实是错误的!最后顺带说一句,格格的读音不是第二声,而是第一声,这是末代肃亲王之女金默玉女士给出的读法,她本身就是格格,应该不会有错,诸君不要被影视作品给忽悠了。
公主的女儿的称呼?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亦称王主,即后代郡主。翁即父,诸王嫁女,均亲自主婚,与天子不为女儿主婚者不同。
翁主者,即父主其婚之意,见《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比较著名的翁主有汉景帝时期的馆陶大长公主刘嫖和堂邑侯陈午之女堂邑翁主陈氏(即汉武帝的孝武陈皇后)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之女刘陵、江都王之女刘细君和楚王之女解忧公主等。
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有的朝代公主之女也叫郡主,汉代长主的女儿叫翁主。
宗室女是指与君主同宗的女儿,宗室之女。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王爷的女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
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
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太主是什么爵位?
太主,拼音 tài zhǔ,意思是皇帝姑母的称号。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初,帝姑 馆陶公主 号窦太主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窦太后 之女也,故曰 窦太主 也。”
都匀秦汉影视城有什么好玩的?
一、皇宫区
未央宫
都匀秦汉影视城的未央宫打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汉代宫殿群,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要由宣室殿、承明殿、长乐宫、御花园、祭坛、瑶池等丰富的景别组成。秦汉城其城市规模、城区布局、建筑风格,均依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构建,最大程度还原了秦汉皇都建筑风格和历史场景。
宣室殿
秦汉影视城的宣室殿占地面积8136平方米,长102米,宽91米,整体高度41.5米。宣室殿是国内最长景深的宫殿,长80米,宽44米,主体高31.5米。殿前广场面积约26000平方米。宣室殿为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在汉代是皇帝与近臣讨论国事的场所。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秦汉影视城的的宣室殿主要是进行游客游览和影视剧拍摄。
椒房殿
椒房殿广场面积约12000米,位于秦汉影视城西北角,紧邻祭台和瑶池,属未央宫建筑群。
承明殿
承明殿是秦汉影视城的第二大宫殿,建筑面积为12330平方米。《三辅黄图》 卷3谓 “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即皇帝撰写书籍,批阅奏章的场所。秦汉影视城的承明殿为创意车间,供剧组拍摄,也可做摄影棚,功能多样,空间充足,高度还原汉代建制,充分体现汉代建筑风格和文化风貌。
长乐宫
长乐宫汉代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位于秦汉影视城东北角,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整个秦汉影视城的长乐宫呈长方形,门前东西两阙,四周宫宇环绕,形制前后两殿,前殿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活动场所,后殿为衣食起居之寝殿,殿内雕梁画栋、斗拱交错,是宫殿建筑之精华。
二、外城区
淮南王府
淮南王府占地约7200平米,是秦汉影视城的三大王府之一。大司马大将军府
整个大司马大将军府占地面积约6500平米,位于府邸大街的三大王府的中间。
衡山王府
衡山王府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位于府邸大街入口处。
朱雀大街、长安街、府邸大街
秦汉城主要由朱雀大街、长安街、府邸大街三条主要街道组成。朱雀大街的左右两侧分布着各种客栈和酒楼,是长安城的中轴大街,把长安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百戏坊
秦汉城的百戏坊在东市、西市都有分布。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伎、吞刀、履火(即幻术师)、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即百戏坊为民间技艺的表演场所,同时也是古代的剧院。
古代历史上有犯妇成为太后的例子吗?
太后,即古代帝王母亲的尊称(不一定是生母),在古代皇权社会地位崇高,那么有没有以有罪之身最终成为太后的女子呢?事实上是有的。明清以前,常常有女子因家人犯罪而被充入宫中,其中便有幸运者得到帝王宠幸,一步步走上太后之位。
西汉王娡:汉景帝皇后、汉武帝生母王娡的外公便是曾经项羽分封的秦末十八路诸侯之一燕王臧荼,后在楚汉争霸中倒向刘邦。西汉之初,臧荼因谋反被杀,王娡的母亲臧儿后嫁给槐里的平民王仲为妻,生下儿子王信,女儿王娡和王儿姁。
王娡成年之后,母亲臧儿将其许配给了普通百姓金王孙,并生下女儿金俗。后来,臧儿找相士姚翁为子女相面,姚翁言称“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母女两人便想要尽力一试。臧儿托了很多关系,将王娡送进了太子宫中,而王娡则很快获得了太子刘启的宠爱。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汉景帝刘启继位,而王娡则于同年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馆陶公主刘嫖
当时,汉景帝刘启的皇后乃是太后薄氏的侄女,这位皇后非但不受宠,而且膝下无子。因此,当薄太后在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去世之后,汉景帝另一位宠妃粟姬之子刘荣便被立为了太子。馆陶公主刘嫖为了夫家,遂找到粟姬欲将女儿陈阿娇嫁于刘荣,然粟姬因刘嫖经常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而忌恨,拒绝了这一提议。
刘嫖见粟姬忌恨自己,于是转而找到王娡,提议将女儿女儿嫁给刘彻,王娡立即点头同意。此后,在王娡和刘嫖的配合之下,汉景帝于前元七年(前150年)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王娡也被立为皇后(薄皇后已于前一年被废)。而在汉景帝去世之后,汉武帝刘彻继位,王娡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后。
曹魏郭太后:魏明帝曹叡皇后郭氏本是西平郡西都人,家族世代为河西大族。黄初二年(221年),西平人麴光率众杀死西平郡守举兵造反,郭氏的叔父郭芝参与其中。这次叛乱很快便被平定,郭氏则因此被充入洛阳宫。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逝,魏明帝曹叡继位,郭氏因极受曹叡宠爱而被封为夫人。景初元年(237年)九月,魏明帝因怀疑毛皇后勾结左右侍从,于是处死十几个随从,并将毛皇后赐死,并于次年十二月病重之际,立郭氏为皇后。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去世,其养子曹芳继位,郭氏被奉为皇太后,居于永宁宫。
北魏窦太后:北魏太武帝的保姆窦氏出身于浑源名门大户,其年轻时夫家犯下大罪,丈夫和家中男丁全数被诛,她和两个女儿虽然幸免于难,却也被掳入皇宫成为了奴隶。因是犯官家属,因而窦氏在宫中的地位极低,然而窦氏却因为性格和为人处事而备受好评。
泰常五年(420年),窦氏的好名声传到了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耳中,于是亲自召见了窦氏,见其果然名不虚传,于是将其选为太子的保姆,而这个太子便是后来的北魏太武帝。窦氏天性仁厚,对待拓跋焘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因此拓跋焘对窦氏的感情也极深。
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病逝。次年,即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焘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为报答窦氏的恩情,尊其为保太后,后来干脆尊为皇太后。
北魏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冯氏出身南北朝时期的北燕皇族,其父冯朗为北燕王子,然而冯氏出生时北燕已经灭亡,冯朗归顺北魏。后来,冯朗因一件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于是被充入宫中,成为拓跋氏的婢女。
冯氏进入宫中,幸好有姑母冯昭仪的照应,这才得以顺利成长。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太武帝被中常侍宗爱所杀,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但之后又将其杀死。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濬为帝,是为北魏文成帝。13岁的拓跋濬登基不久,便将12岁的冯氏选为了贵人。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15岁的冯氏被文成帝立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五月,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年仅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冯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唐朝吴太后:唐肃宗李亨皇后,唐代宗李豫之母开元十三年(725年),吴氏因父亲吴令珪之罪被充入掖庭。彼时唐肃宗李亨为忠王,唐玄宗见其宫中缺少侍女,于是令高力士从掖庭中挑选宫人赐给李亨,吴氏便是其中之一。
吴氏因容貌端庄,性情谦和,很快便被李亨所喜爱。开元十四年(726年),吴氏为李亨生下一子李俶(后改名李豫),唐玄宗得知后,也是极为高兴,便经常前去探望皇孙。然而好景不长,吴氏竟然一病不起,就此香消玉殒,终年十八岁。
李亨称帝之后,追尊吴氏为章敬皇后。上元二年(761年)末,唐肃宗李亨去世。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唐代宗李豫即位,追尊吴氏为章敬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