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聊天室,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接触一款江湖游戏?
网络聊天室,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接触一款江湖游戏?
MUD,英语Multi-User Dungeon的缩写,直译成中文就是多人参与历险游戏。由于其简写跟英语“泥巴”的拼法相同,所以称为网络泥巴,或者索性简称“泥巴”。泥巴是一个多人在线的网络游戏,需要有一部计算机作服务器,控制玩者所经历的事件和场景的转换。它是现在网络游戏的雏形,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的鼻祖。
相信资深一点的网游玩家都会知道网络游戏的雏形MUD,MUD是一种文字类的游戏,通过输入命令来进行动作,当然动作的展现形式也是文字叙述,游戏中充满了刺激与快感,可以说文字MUD是一种“会动的小说”,你就是那小说中的主人公。
MUD游戏只有一些文字,当你执行完一些操作的时候,系统会反馈,你获得了XX点经验值,或者 你得到了多少两银子,又或者你给予敌人造成了多少点伤害……只是文字显示,但是电脑室(那时候还不叫网吧)里的人却乐此不彼……
提起文字MUD,国内的玩家都会不由的想起“武侠”,没错,国内的文字MUD大多数以武侠为主题,这跟我们的国情是不可分割的,想想看当你可以在金庸、古龙等武侠世界中闯一片天下,那是让人何等快乐的事情。1996年1月的mud《侠客行》,这款游戏成为国内文字MUD的代表,几乎任何一个MUD爱好者都没有错过,可以说,这款游戏是中国的网络游戏鼻祖。
1999年,此时的中国网络游戏虽然还是以文字MUD为主,但是文字MUD的缺点已经显得越来越突出。纯文字的MUD虽然能够满足玩家们一时的连网游戏的需求,但时间一长就难免变得乏味起来,于是国际化的图形MUD大潮正迫不及待地涌入中国。就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出现时,一款介于文字MUD与图形MUD之间的游戏出现了,这就是当年曾红遍全国的准图形MUD《笑傲江湖之精忠报国》。
1999年4月,乐斗士工作小组成立,一个月之后,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简易的图形文字MUD游戏《笑傲江湖之精忠报国》。在这款游戏中,制作者将抗击倭寇和江湖门派的概念较好地引入游戏之中,并设定了较为公正的NPC系统和PK系统,使得游戏的发展掌握在玩家手中。这款游戏以其简便的操作系统和直观的游戏界面吸引了众多游戏玩家的加入。到2000年2月25日为止,已经有10万名玩家在《笑傲江湖之精忠报国》中注册,这个成绩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谓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客观地讲,虽然这款游戏仍然以文字作为与玩家互动娱乐的主要方式,但它的出现的确使中国文字MUD的水平提升了一大步,但这时的MUD游戏仍然以文字为主要游戏方式,直到国内一些MUD玩家开始架设UO的模拟服务器,才正式宣告文字MUD历史的终结。
后来发生了什么了?
当然见过了,而且不止见了一个,当时是我们是从ICQ一直聊到后来的OICQ,最后成了QQ。那个时候网络刚兴起,我记得最早上网用的是163、169什么的拨号,那个猫拨号的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我那个时候是报社的编辑,上网主要是查询相关资料,然后下载下来修改。
对于我那个年纪的男孩女孩来说,上网基本上都是跟异性聊,从最早的ICQ跟老外聊,后来就跟国内的人聊,但是都是男孩找女孩聊,女孩找男孩聊,那个时候聊QQ感觉不到疲惫,说起来也怪,每个男人的QQ里面有大量的女生,其实谁也不知道对面是男生还是女生。
我见了好几个网友,都是女生,我第一个见面的是一个扬州女孩,我们聊了好长时间,那个时候估计目的就是找对象吧,毕竟都是未婚的男女,当然也有为了一夜情的,就是所说的约炮,但是我们那个时代或者说我的思想没那么开放,毕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
我们那个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叫见光死,其实就是说网络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我见的那个也差不多,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想找个对象也是很现实的,现实中没遇到合适的只能寄希望于网上了。聊了大约半年多,那个女孩从扬州来北京找我,我很拘谨,为了表示诚意我还买了一束花,现在想想也是挺不好意思的,带着一束花坐公交去见网友,在公交车上那个尴尬啊。
网络的美好现实的残酷,见面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我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帅,她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俩人见面就是聊聊现实是否跟网上一样聊得来,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她只有小学学历,长的微胖,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在北京住了几天后俩人就把她送走了,带着她逛了逛颐和园,天安门,故宫等地方,也算进了一下地主之谊。虽然我租的地方不大,我还是把房子让给了她,我去同学那里住,当然大家期望发生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了。
如龙6聊天室内容全开攻略?
1、 首先需要准备足够的金币,一般3000金币以上。2、看到聊天室后,快速找到主题讨论,找与主题相关的聊天,加入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3、参与讨论时可以放心使用表情包,及时回复别人的话题,给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主题。4、关注流行话题,及时回复关于这个话题的话题,尽可能的去参与活跃度,给其他游戏玩家留下良好的印象。5、尽量多花金币,无论是在聊天室还是关卡中,多花点金币都是有利于开攻略的良好开始,它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机会,更好的体验。
你们还记得网上有聊天室吗?
2000年,网上的门户网站都有网页聊天室。注册很简单,不用身份证,不用手机,不用验证码,一般填写一个网名和密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就可以进入聊天了。
通常聊天都是在聊天大厅里,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在里面聊,聊天的文字能够像WORD一样自我编辑,比如加斜、加粗、或者添上颜色,有的还能发鲜花、掌声(印象中类似现在的聊天表情),让聊天室的页面看上去色彩纷呈,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上去特别粗糙幼稚。
第一次上网,对于网络聊天充满了新奇感,进入了内蒙的一个聊天室,给自己起了第一个网名——青鸟,那时正在听许巍的歌,对于《青鸟》这首歌特别喜欢。记得那时候的网名,因为受《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影响,男生叫痞子X的,女生叫轻舞飞扬的偏多。
用着青鸟这个网名,和一个人整整聊了一个通宵。当时打字还不熟练,记得那一夜,对话总共超不过50条,但一夜之后,打字速度直线上升。
那时候,很多人的打字速度都是通过网络聊天练出来的,在网上聊天,打字速度太慢有时是会被欺负的。
后来,注册了OICQ,也就是现在的QQ。OICQ有自带的聊天室,与网页聊天室比起来,显得十分高端。
在OICQ聊天室里,陌生人之间可以十分正经的聊天,按照聊天室的名字,有聊天的主题。在民谣的聊天室里,人们只聊老狼、郁冬、高晓松;在诗词的聊天室,人们只聊李白、杜甫、白居易;在红楼梦的聊天室里,人们只聊宝玉、黛玉、曹雪芹。有的聊天室,还会送你OICQ号,五位的、六位的都有,七位的少,因为那时OICQ一注册就是7位的号码。
特别是,那时聊天,还没有人想卖给你茶叶、推荐你股票、冒充你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