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订下四门婚约小说,倚天屠龙记的纪晓芙喜欢谁

2023-02-24 07:49:03 63阅读

奶奶订下四门婚约小说,倚天屠龙记的纪晓芙喜欢谁?

《倚天屠龙记》中纪晓芙虽和武当殷梨亭有婚约,在当时只不过是名门正派间的连姻手段,真正的爱情是不存在的,互相之间也就是好感多一点。

杨逍与纪晓芙之间的爱恨情仇应该是最令人唏嘘的。一个是峨眉派最具有优秀潜质的待选掌门,一个是当时被誉为邪教的光明左使,两人本是敌对的关系,却阴差阳错相爱相杀,最终导致可怜的纪晓芙死于师父掌下,令人可悲。

奶奶订下四门婚约小说,倚天屠龙记的纪晓芙喜欢谁

杨逍与纪晓芙的初见并不美好,是杨逍先看上了貌美的纪晓芙,于是开始对她示好,但纪晓芙的拒绝也让杨逍有些挫败感,风流成性的杨逍怎么能忍受别人的拒绝,于是强迫了纪晓芙。或许连杨逍自己也没想到,在这之后的纪晓芙会爱他如此之深。

杨逍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潇洒、逍遥、无拘无束,他就是一个浪子。当然,杨逍是一个情场老手,这点在他和纪晓芙相处的那段时间里,他已经发挥了淋漓极致的。可以说,纪晓芙和杨逍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而恰恰是这种天壤之别,让两人的碰撞,堪比火星撞地球。他们深知这种爱肯定会遭遇很多反对,尤其是门户之见。但是,他们还是爱得义无反顾。而且纪晓芙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并取名杨不悔,以表达自己对杨逍的爱,丝毫不会后悔。灭绝曾这样评价纪晓芙——“剑法狠辣,性格刚毅”。是的,“性格刚毅”就是纪晓芙为什么要生下女儿,并取名杨不悔的根本原因所在。

纪晓芙知道自己违背了门规,也辜负了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师傅,但是她也十分明白自己爱杨逍,爱得义无反顾,因为这是她的性格使然。同样的,当杨逍听到纪晓芙的死讯时,这位什么都可以不在意的浪子,竟然晕倒了,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纪晓芙的结局让人不忍,但是,她却没有爱错人。

明教为何是魔教?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七十九期:“倚天屠龙记篇”《魔教称号之谜》。

明教被之为魔教,实际上历来已久,到六大门派结盟,只不过是为了各自利益,将明教统称“魔教”,然后打着“斩妖除魔”的旗号用以来掩饰自己的作恶而已。

因此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解析,第一个方面是明教被称为“魔教”的由来;第二个方面是明教为何会与六大派结仇。

一.明教被称为“魔教”的由来

明教也称“摩尼教”,自唐中叶由波斯传入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融入中土众教,薪火相传,各行各业各门各道皆有明教中人,他们遵从教义,特别是对社会最下层的贫苦民众尤为关照,以解救贫苦重见光明为己任,因而多得罪权贵,再加上历来行事偏激,多被误解。

明教被称为“魔教”,刚开始是从被称为“邪教”而来,而明教被冠称为“邪教”的定义,最开始是从朝廷而来。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不单是佛教,明教也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明教不拜太上道君,不拜至圣先师,也不拜如来佛祖,拜的是明教创教者摩尼。这与中华所奉的“儒释道”三教大相径庭,当权者为了稳固教化,统一思想,不免就会将明教称为“邪教”。又因创教者摩尼的“摩”字与“魔”字相通,因此朝廷鼓吹明教拜的外国老魔,也将明教称之为“邪魔外道”之教。经朝廷鼓吹,上自庙堂,下到黔首,皆将明教以“魔教”冠称。

而北宋末年,徽宗皇帝对明教“邪魔外道”的再次定义,就让明教的“邪教”之名,更加深化。

1120年,教主方腊以明教“二宗”“三际”之说,组织教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徽宗皇帝接到此讯,龙庭大怒。徽宗皇帝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为道教教主,岂容异教在自己的地盘上拉抢教徒,蛊惑人心,更何况还结众造反,其心可诛。因此再次明确明教为“邪魔歪道”的定义。徽宗皇帝为了一举铲除明教,兵分两路,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前往东南镇压起义军,又派黄裳领兵远赴西域昆仑山进攻光明顶明教总坛,企图将明教连根拔起,让其教亡宗灭。结果明教确实惨遭重创进入中衰时期长达一个半世纪,“魔教”之名更为坐实。

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教门,叫做什么‘摩尼教’,又叫‘明教’,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他们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二.六派与明教的结仇

明教与六大派的结仇,最开始源自于昆仑派。最终经为了铲除明教报复夺妻之恨的成昆串联,昆仑、峨嵋、少林、武当另加崆峒和华山六派组成的“抗魔联盟”成立,演出了一场围攻光明顶大戏。

昆仑派:昆仑派与明教同处昆仑山脉,阳顶天接任教主之后,随着他的内修外攘,明教蒸蒸日上,开始全面复兴。眼看明教势力坐大,害怕地位受到威胁的昆仑派与明教不断产生摩擦,掌门灵宝道长为了确保自己在西域武林的名望挑战阳顶天,败在阳顶天手下之后,因他气量狭小,气愤而死。他的两个弟子游龙子和白鹿子跟他师傅一个模样,为了报仇,却先后死在杨逍手上。接连三任掌门死在明教之手,昆仑派有感势单力薄,转而加大与中原武林的联系,挑搬弄明教是非。在昆仑派的挑拨之下,再加上明教教徒在中原历来诡秘行事,以匡扶武林,维护秩序为己任的峨嵋派与少林先后与明教成功结怨。

峨嵋派:峨嵋派的孤鸿子(灭绝师太的师兄)为了替昆仑派出头,指名约战杨逍,但倚天剑还没出鞘,就被杨逍用计击败,倚天剑也被杨逍所夺,杨逍更是留下了一句“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可在我眼中,却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然后弃剑而去,孤鸿子受到如此大的侮辱,跟昆仑派三任掌门一样,也被气病而死。和孤鸿子有婚约在身的灭绝师太就这样成功与明教结仇,后来她最看重的弟子纪晓芙竟爱上了她的大仇人杨逍,就让她对明教的仇恨更加升级,誓要灭绝明教。

少林:孤鸿子死后,泰山北斗之一是少林派出渡厄、渡难、渡劫三渡组合匡扶正义,三渡组合上光明顶,得到直接对阵阳顶天的机会,估阳顶天有感少林威名不敢托大,亲自迎战,最终击败了三渡,其中渡厄还被阳顶天打瞎了一眼。三渡逃回少林后,坐枯禅三十年,练成“金刚伏魔圈”,意欲报仇。后来,圆真(成昆)为了唆使少林带头成立“抗魔联盟”(反明教联盟),诈骗空见神僧化解他跟谢逊的恩怨,致使空见为了感化谢逊,死在他的“七伤拳”之下,不明所以的少林将谢逊罪过一并算到明教头上,两派仇恨升级,少林开始牵头建立“抗魔联盟”。

崆峒和华山:崆峒派、华山派与明教的结仇很简单,崆峒派的《七伤拳谱》古抄本被谢逊所夺,将罪责归于明教。华山派的掌门鲜于通始乱终弃,为了掌门之位,抛弃了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妹妹胡青羊,胡青羊羞愤自尽,造成一尸两命的惨事。鲜于通害怕胡青牛和明教的报复,害死自己师兄白垣嫁祸明教,华山派参加围剿明教多半就是因为这笔“血债”。

武当:武当在这六派中与明教的瓜葛其实有别于其他五派,虽然俞岱岩和张翠山先后卷入“屠龙刀风波”,导致一残一死,但张三丰知道这实际上不是明教之过,求同存异,容纳百川的张三丰一直希望能与明教和衷共济,消除隔阂。不过,作为武林泰山北斗,在武林各大派皆言受明教所害的情况下,光明顶之行纯属为了维护正义,在光明顶,武当五侠的作为是有异于其他五派的。

就这样,六大派为了师出有名,以明教历来的“魔教”之称,竖起“斩妖除魔”的大旗,把自己标榜为正道的化身,誓将“魔教”连根拔起。明教的“魔教”之名,在武林中再次得到确立。

为了各自利益,罔顾明教抗元事实,这在当时的武林中其实并不少见,像曾经的第一大帮丐帮,为了保住江湖地位,就无视救国大业,表示决不能让明教成事,还暗中捣乱,甚至意图胁迫明教中的义军将领,就更不要谈与明教有深仇大恨的那些门派了。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前期回顾: 第七十八期《石教主的明教往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倚天屠龙记杨不悔的父母?

峨嵋派高徒纪晓芙与

杨不悔的父亲是明教光明左使杨逍。杨逍是明教教主座下光明左使,人称杨左使。杨逍相貌俊雅,风度翩翩。其人外冷内热,亦正亦邪,冷峻孤傲,文武全才。手下有天地风雷四门的光明顶教众,与教中不少人为立新教主之事闹僵,期间杨逍爱上了峨嵋女弟子纪晓芙,并与她有了两人的女儿——杨不悔,在纪晓芙身亡后一人抚养女儿长大。

杨不悔的母亲是峨嵋派高徒纪晓芙,其人剑法狠辣,性格刚毅,外柔内刚,聪明美丽。汉阳金鞭纪老英雄的女儿,峨嵋派第四代弟子,峨嵋掌门灭绝师太的爱徒之一,深得师父看重,本有意传她掌门衣钵。原与武当弟子殷梨亭有婚约在身,后遇上明教光明左使杨逍,并失身于他,因正邪殊途以及顾念武当与峨嵋的关系而离开杨逍,为他生下女儿并取名杨不悔(以表示不后悔这段关系)。

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

“状元”并不是官职,而是一种荣誉称号。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讲跟状元有关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开始正式实施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法代替在此之前的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从隋朝开始经历了唐朝的完善,宋朝的改革,再到明朝的鼎盛和清朝的灭亡,从公元605年到公元1905年一共经历是1300年整。在这1300年的时间里一共出现过777位状元。

每次我们讲到状元的时候都会想到另外两个名次,榜眼和探花。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会觉得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出现在同一时期的,其实不然。

榜眼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跟第三名探花组成进士一甲,是所有古代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耀之身。

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清·赵翼《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榜眼”出现的时间要比“状元”晚许多,整个唐朝其实都没有“榜眼”这个名词,唐朝的史书上也不曾发现有“榜眼”一词。所以只要影视剧中出现“榜眼”,“探花”那讲诉的事情必定不是唐朝。

“榜眼”一词最早开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当时第一名还是和以前一样被称为“状元”,但这时候的科举制度还没全部完善,第二、三名都统称为“榜眼”,古时“榜眼”是比作人之两眼,二、三名都为榜眼寓意两人分别在“状元”左右,故称“榜眼”。

《秦中记》: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得名花,则二人被罚。宋初犹然。——清·赵翼《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探花”最早也是出现在唐朝,但不是用在殿试的进士排名之中,而是在唐朝时期每逢新科进士放榜都会举办游园庆贺,而在游园活动中会挑选两位少年进士作为“探花使”给新任“状元”献花,故称探花。

实际上状元,探花、榜眼,都是民间百姓对于殿试中前三名的叫法,而朝廷的官方用语并不会写状元,榜眼,探花。正式文件都会以“某某科一甲第一、二、三名”然后末尾写上“赐进士及第”来进行表彰,因状元,榜眼,探花往往跟天子有关,所以只要是进士及第的文人也会以天子门生自居。

南宋之前,第一、二、三名其实都可称状元,并不是第一名独享的称号,史书中的状元其实指的是某一甲第一名。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所以说,这三者一起出现在科举制度中是在南宋时期,之后才被后人正式使用。

一、历朝历代的状元代表

自隋朝出现科举制度开始,古代的读书人便开始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至理名言,所有的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便是金榜题名入朝为官,这样金钱美人名誉就都有了。

以隋朝举例,科举制度刚刚建立便出现了两位我们熟知的人物,一位是做过唐朝宰相的房玄龄,为相15年,还做过太子太傅,都的正一品的大官。另一位是孙伏珈,科举制度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官至陕州刺史,刺史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按官阶对比跟现在省级领导类似。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自武则天即位以后,出现了殿试一说,成了文人参加科举制度最后的一场考试。

在唐朝整个科举制度下也出现了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名人。其中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王维、“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的柳公权,这三人都是状元出身。

后人对他们的诗词,书法研究颇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都是在朝廷中身居高位。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任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王维在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可见都是显赫一时。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重视文人的时代,孔圣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是在文人中根深蒂固,由于朝廷的重视,也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地位,尤其是经历过重重选拔最后成为状元的这批文人。

仅太宗至仁宗朝50多年间,当过宰相的状元郎就有王曾、吕蒙正、李迪、宋庠等人,其次杨砺(北宋首位状元)、王嗣宗、苏易简、陈尧叟、张观、蔡齐、王尧臣、冯京等人也都身居要职,这些人都是在宋朝金榜题名,状元出身。

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更是出了一位丙辰科状元文天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政治家,文学家,他那首《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更是成了后世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语录。但很多人不知道,文天祥其实官至宰相,而且还是抗击元兵的名臣,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也是后世钦敬的英雄楷模。

在明清时期前,文人虽然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但所授予的官阶其实都不高,而且官阶都不稳定,有高有低,完全看皇帝心情和眼缘。宋朝较为重视文人,官阶还算稳定。到了明清时期,一旦考上状元,基本就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比如: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丁显,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状元任享泰,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皇观,均是官授翰林院修撰。当然除了这三位还有很多,绝大部分都是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起步,而榜眼,探花一般都是授予七品的官阶。

二、历朝历代对状元的安排

1、隋朝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但此时的科举还相当不完善,也没有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之说,有的只是进士。所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孙伏珈严格意义讲并不能算是隋朝的状元,而应该是唐朝的状元。只是他在隋朝也参加了科举,得了进士之名。

在隋朝时期,主流的选拔人才制度还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只是隋炀帝用来拉拢平民的手段,本想通过科举制度有所建树,但因自己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导致政权旁落,最后被李家夺了天下,所以在隋朝对于状元的任免并没有真正实行。

2、唐朝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隋炀帝建立之后慢慢完善的,起初也没有完全依赖与科举制度,有才学,有能力的人都是通过举荐、恩赏跨入仕途,而参加科举一般也都是地方学官和学院推荐的优秀学子才有资格。

当时的科举还有很多细分,比如明经科、博学宏词科、进士科等等,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到有名望的文人,或者大官府上递投名状,然后才有资格真正参加考试,不像后世一层一层选拔。

唐朝的科举考试时间还没有固定,有时三四年,有时十几二十年才会举办一次。在唐朝,如果考中了状元被赐封的官职也不会太大,像唐德宗时的状元陈讽,最初的官职仅是县尉,相当于现在县级领导,而且还不是主要领导,更像一些部门的一把手,后来陈讽做到司勋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副市级。

3、宋朝

到了宋朝,赵太祖赵匡胤便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对于科举考试高中者即授实职,一旦学子金榜题名,意味着完成了鲤鱼跃龙门跃,踏入仕途,为官为将,衣食无忧。宋朝文人田况在《儒林公议》中有过记载,“宋太宗临轩放榜,三五名以前皆出二郡符,迁擢荣速。”意思便是宋太宗亲临放榜之地,对外宣称:凡高中状元及前五名者都外放各地任通判。

可能很多人对宋代官职不太了解,通判是正六品到从五品的官职,一般作为知府的副手,但又不属于知府直接管辖,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是古代帝王为防止知府权利过大而设置的平衡游戏。

知府放在如今那就是一省大员,而通判做为副手相当于副省级待遇。而且凡是高中状元者都会被朝廷重点关注,上升空间更大。所以说,在宋朝对于状元的任命还是非常给力的,起步基本都在正六品到从五品之间。

4、明清

到了明清时期,对于状元的安排,就成了一种中规中矩的固定模式。文人通过科举金榜题名会被朝廷直接送入翰林院,充当编纂。而编纂这个职位,在明清时属期于从六品官阶,但也算皇帝身边的近臣。通俗一点解释就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主要负责编修本朝的历史,记录当朝的实际情况,对皇帝歌功颂德。

三、状元的发展空间巨大

虽然文人通过科举得到了状元之名后被授予的官阶不高,但架不住之后的发展前途大。这种道理其实跟我们现在的企业招聘道理一样。虽然明知道这人能力很强但也要有一个试用的阶段,第一要看看人品是否忠诚,第二要看能力是否突出,直到被认可之后才会被重用。

历朝历代的状元最后位极人臣的比比皆是,哪些幸运儿成了科举制度中的宠儿?

在唐朝时,就有十一位状元当过宰相,他们分别是常兖,齐映,李程,贾竦,李固言,郑昌图,孔维,崔昭维,孙偓,陆扆,苏检,这十一位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高中状元,然后在从底层一步一步坐上宰相之位,也学他们的政绩并不耀眼,但至少在当时他们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除了这十一位之外,其他状元虽然没有当宰相,大部分也都是朝廷大臣。

宋朝的状元之中,同样出现了很多位宰相,而且相对比而言,宋朝的这几位在历史上的名声会更加响亮。比如吕蒙正,梁克家,文天祥,留梦炎都是状元出生最后成了宰相之位。

吕蒙正,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从考中状元到升为宰相仅仅几年时间,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正是吕蒙正,而且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是为难得的清官好官。

梁克家,福建泉州人,二度为相,在位期间以敢说敢言而被孝宗皇帝赏识并重用,曾提出“一正心术,二立纪纲,三救风俗,四谨威柄,五定庙算,六结人心”的政治理论,他其实是一位出色是外交官。

文天祥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就能想起很多回忆。除了前文讲到的《过零丁洋》之外,文天祥还曾说过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以死明志。”可见文天祥对于宋朝的忠诚有多让人钦佩。

留梦炎虽然也是状元出身,但他的成名却不是因为功绩,而是因为文天祥。留梦炎为人善妒,文天祥便是因他而死,但论官职,他也做到了一朝的宰相,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早已遗臭万年。

明清时期,状元刚任官职就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起步要高一步,所以成就也会相对大很多,虽然官至宰相的并不多,但在朝时任的官职可都不低。仅一个清朝的状元就有14人官至内阁大学士,7人官至军机大臣,总督、巡抚也有9人,剩余的状元大多也有四、五品以上职位,由此就可见一般。

在封建王朝中并没有列举元朝是因为元朝对于科举制度并不是非常重视,他们习惯了粗暴执政,并不推行儒家思想,这里就暂且不表了。

除此之外还想说一位非常特殊的状元傅善祥,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傅善祥是在太平天国期间中得状元,而且能力超群,曾在东王杨秀清的帐下效力,并且政绩斐然。但因生得美貌,后被杨秀清霸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下落不明。

傅善祥在太平天国期间就提出了解放妇女的思想,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很多女性参军对抗朝廷的事例。我们在影视剧中常会看到”红花会“,一群女子跟清军打打杀杀,其实就是受了傅善祥的影响。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结果显而易见。在古代,如果能够高中状元,那么起步就会比别人快好几个阶梯,也会更受朝廷重视,从而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封侯拜相也不是遥不可及。在1300年的科举历史中,其实绝大部分中状元者都可以名利双收,只有一些倒霉到家的状元郎才会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