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交友qq群,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迷惑?
菏泽交友qq群,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迷惑?
提起五代十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期间的历史实在是太乱了。十来个政权走马灯似的轮番出镜、交叉登台,让谁看了都眼花,那么怎么才能捋清这段历史呢?接下来,我们就尝试一下, 用流水帐式的介绍,来看一看,五代十国的那段前尘往事。
唐朝大哥是怎么倒的读五代十国,首先避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先前那个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唐朝大哥,它到底是怎么虚了的?
虽然这段历史离着晚唐近,但咱们眼光还是要退回到盛唐时期。 当年大唐和吐蕃掰腕子,感觉有些吃力,便想着找个小弟,合力一起揍吐蕃。 正好云南这块有一群部落们在大唐和吐蕃两者中间吃瓜看戏。 大唐就说,别看热闹了,跟着哥混吧。 很快其中一个听话的蒙舍诏在大唐的支持下,统一了洱海六诏,成立了南诏国。
然而,好景不长,两人的友谊小船荡着荡着就翻了,大唐希望有个听话的打手小弟,但南诏却希望金盆洗手,自己今后也能以后站在台前风光无限。 就这样,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天宝年间南征,大唐更是直接损失数十万唐军,要不是大唐将士折损严重,当年安史之乱叛军能不能打进长安,还真不好说。 就这样,南诏成了盛唐埋下的最大隐患,一直到了晚唐,这个雷再次引爆。 唐懿宗时期,年轻的南诏王酋龙精力旺盛,打安南、打剑南、打岭南,把大唐西南搅翻了天。
唐懿宗的海晏咸通的理想破灭, 自然也是很上火。跟以往历史书中所说的奢华、无道昏君不同,唐懿宗其实也是个很刚的主儿。他把整个大唐压了上去,跟南诏PK了多年,最终弄了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南诏算是彻底废了,而大唐也离死不远了。 打南诏给大唐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打仗所耗费的钱粮,举国之战所消耗的国力,不是一代两代就能恢复的,而唐懿宗的生猛显然给后面的唐僖宗、唐昭宗挖了个经济大坑。
第二个便是为了防范南诏捣乱,朝廷从各个藩镇抽调兵力进行战斗,使得中原、江南等地的朝廷军力大为弱化,因此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朝廷可以调拨的军队力量,十分有限。 真是怕啥就来啥。 乾符元年,刚刚接手大唐皇帝工作的唐僖宗就被他爹给坑了。 这一年,王仙芝在长垣聚众起义,不久黄巢也跟进加码,一场大乱即将拉开帷幕。
黄巢的戏份王仙芝和黄巢闹腾的时候,唐僖宗这个小皇帝刚开始其实真没觉得这算什么事儿,毕竟哪个朝代没有叛匪流民,自己哪有空管这个,这会儿还有正事儿要忙——打沙陀。 沙陀盘踞在代北,还顶着个朝廷宗室的头衔,本来和李唐王朝名义上已经是一家人了,但沙陀李克用他们觉得,既然都是一家人了,你的河东就不能给我住住?
而面对沙陀的请求,唐僖宗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们,这个真不行。河东是大唐龙兴之地,临近关中,唇齿相依,必须要可靠的人镇守,你们拿走了,我冷。 为此晚唐时期的朝廷,即便在黄巢军南北来回穿插、愈演愈烈之时,却依然专心致志地在代北打沙陀。 直到最后把沙陀这个BOSS赶出塞北了之后,唐僖宗才压抑地发现,黄巢带着一票小弟们,从广州一路北上来踹门了。
我的小弟们呢?危急时刻,唐僖宗看了看周边的小弟们,我去,都是一群怂货。没办法,只能再派人将当年的不良少年——李克用叫回来。毕竟大家都是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先前的都不说了,你赶紧把眼前这事儿给我摆平了。虽然两者先前的关系破裂了,但大哥毕竟还是大哥。李克用见大哥发话了,也不能不干,但坚决不能白干,于是顺势就把河东讹过来了,唐僖宗虽然很肉痛,但也没啥办法。
且行且珍惜吧。就这样乌压压的沙陀军,带着塞北的鞑靼、契丹兵杀入关中,面对开了外挂、请外援的唐军,几十万的黄巢军最终也崩了,其中就有一些人当起了墙头草。朱温就是其中的先例,他跳下了大齐这个即将沉没的大船,却无意间揭开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帷幕。
黄巢一路东奔,想要回到河南道继续闹革命,第一个遇到的就是蔡州刺史秦宗权,秦宗权哪见过几十万敌军这种阵仗,直接就跪了。 这个时候,他在黄巢眼里不过是个小角色,然而历史总是会给人加戏。 黄巢进入河南道,没想到自己竟把自己给玩残了,明明局面不错,非要在陈州城下死磕,一打打了快一年,也没啃下陈州。一直等到朝廷腾出手,叫上沙陀南下,和河南道朱温等节度使一起,暴揍了黄巢,便彻底将其打落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黄巢军崩溃了,手下的小弟们纷纷重新找大哥,一部分人投向了以前的老熟人朱温,另一帮人撤回了蔡州,将秦宗权捧上了神坛,一时间秦宗权成为了最大的匪酋。 秦宗权此刻感到有些害怕,沙陀军就在不远处,想灭自己,不是什么难事儿。 然而一脸懵、有些害怕的秦宗权却没有想到,紧接着出大事了。 朝廷还想着自己河东那一亩三分地,于是就派人通知让朱温趁机悄悄做掉李克用。不过狡猾的朱温最后放水,让李克用从上源驿跑了,这下子,伤了的李克用可不再管平叛这个烂摊子了。
一时间谁都没空理会秦宗权,就这样,手中有兵的秦宗权便开始了放飞自我,四处出击,打河南,打淮南,暴揍天下。 秦宗权的生猛,让朝廷不得不想办法,还得找个可靠小弟把这事儿摆平,一看,那就朱温吧。 毕竟,朱温在先前这一年抗击黄巢的行动中,表现可圈可点,让朝廷感觉,这个朱温是个好同志,有前途,值得培养。外加河南道内这些草头王节度使都是靠造反起家,都不是朝廷的嫡系,朝廷便有意扶持、孵化出一个巨无霸。 一来替自己搞定秦宗权,二来顺便整合下河南道,干掉其他草头王,同时借机培养一个能跟河东李克用抗衡的小弟,省得沙陀军在旁边,自己总是害怕。 被领导看好的朱温就这样,走上了腾飞的快速道,五代向其开始招手。
秦宗权的崩塌,淮南崛起再看黑化了的秦宗权,他刚开始有点儿小看朱温了,觉得自己留一半兵就能搞得定河南道。 因此他将另一半兵交给自己弟弟秦宗衡,让其领着悍将孙儒等一票狠人,杀向了淮南,这一把,彻底把淮南给搞翻了,十国就此开始了征程。
本来黄巢在淮南、江南来回穿插,把忠于朝廷的节度使已经杀了不少,很多牙将、将领便趁机自立为节度使。但这只是小打小闹,现在突然听说秦宗衡要来整合江南,可把这些人给吓坏了。怎么办,只能干!淮南这边带头大哥是昔日大唐战神——高骈,此刻他正忙着在丹房里炼丹,求长生,替他管事的伙计吕之用把家里管成了一团糟。
吕之用这人打着高骈旗号,干了不少坏事。后来,引起了底下一些大将不满,一些人便开始内讧,扛着刀来到扬州要剁他。吕之用一看情况不对,顿时撒腿跑了,跑到了一个叫杨行密的家伙旁边,一顿忽悠对方,去扬州吧,救主公,而且扬州好,扬州城里都是宝。想要上进的杨行密,就带着本部兵马前去救援高骈,谁曾想,击败了叛军,却迎来了一生最强的敌人——孙儒。
这个时候的孙儒心态已经放开了,看到江南的花花世界,他想了想,还是单干好,于是就杀了秦宗衡,跟秦宗权撇清关系,自己准备当东南王。双方来回攻杀,杨行密是屡败屡战,而孙儒是节节胜利,他俩打的热闹,让旁边看热闹的朱温也很眼馋。 毕竟东南富庶之地,谁都想要,只是朱温正在整合河南道和秦宗权,腾不出手来,于是就上下其手开展了一系列小动作,将孙、杨两方都得罪的不轻。 杨行密总是一败再败,但打仗这个东西,不是讲你总输就不会赢。 最后,孙儒就打败了一战,结果就被杨行密给秒了,而常败将军杨行密最终一战成功,彻底在淮南站稳了脚跟。 孙儒失败之后,树倒猢狲散,他的手下的那些猛人们就开始踏上了四下逃生的道路。
马殷这一支去了江西、湖南,后来就在这里扎根,打下了马楚这片江山。 王绪及其部下王审知则去向东南,最终进入闽地,在当时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留了下来,最终建立了闽国。 再南面这时已经有人占了,广州那边黄巢一走,封州刺史刘谦、刘隐父子相承,将岭南打造成了铁桶之地,一般小喽啰,别想骚扰入境,也为后来南汉立国打下了基础。 等杨行密站稳淮南之后,这边朱温也整合完河南道。看着到手的熟鸭子飞了,朱温忍不了这口气,于是派数镇精兵南下,准备一举荡平杨行密。
这就是五代时期的翻版赤壁之战——清口之战。这一战,朱温方面损兵折将,先前南征优势化为虚有。 不过这把朱温也算是试出了杨行密的深浅,这家伙不好惹。既然自己搞不定那就找人一起搞,随后,被杨行密视为唾手可得的吴越之地,便成为了朱温大力支援的对象。而吴越的钱家就是靠着杨吴、南唐跟中原王朝的关系,在弹丸之地,渐渐站稳了脚,成立了吴越国。 钱家的处世方针很简单,不管谁坐天下,我就是反对淮南,这就稳了。
梁晋争霸,唐朝灭亡往南是不行了,朱温就开始专心地搞北面的李克用,而李克用这个人心太大,领导力不行,河东军方面经营出了几次大问题。 刘仁恭的叛逃,李存孝的叛乱,耶律阿保机的背叛,最终让李克用感到,再也无力争霸天下。 而此时朱温的事业却正是上升期。原本朝廷玩的平衡,梁晋争霸,朝廷得利。结果平衡最终被打破,李克用开始自保,而朱温则开始走上了巅峰之路,朝廷就危险了。 新上台的唐昭宗跟他哥哥不一样,这货想要自强,结果他一争气,可把大唐彻底给坑了。
在唐昭宗的领导下,朝廷先是带着关内一帮小弟打李克用,被李克用给揍了个鼻青脸肿,手下被召集的小弟们损失惨重退回关中。后来又想打蜀地解决一下经济问题,没成想,最后被王建给端了桃子,朝廷忙活半天,替人家前蜀开国之君铺平了建国的道路。唐昭宗很生气,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宦官不好,周边节度使也不好,都是欠揍的家伙。于是就仗着朝廷那点儿老本,想要揍原本的自己人——李茂贞、宦官,出出气,最后自己反被后者联合虐了一遍又一遍,丢死了人。就这样,唐昭宗不仅被废、被绑架,而且还把老哥留给自己的禁军老底儿全折光了,此时的唐朝,已经名存实亡。不久,唐昭宗再次被绑票,他手下的宰相召唤了朱温,快来救大哥。朱温来是来了,但他觉得,自己救完唐昭宗,也该尝尝当曹操的滋味了。
在这次救援皇帝的战役当中,朱温的干儿子高季兴表现不错,让朱温觉得这小子可以独当一面,于是后来就给了他一块江陵的小地方,让他经营着。没想到最后后梁都灭了,他这块儿弹丸之地,不但没事儿,还成立了南平国,靠着太小,老乡的国家懒得吃它,一直延续了多年。
随后,一无所有的唐帝被带到了洛阳,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但朱温的耐心确实不咋地,不久,唐帝死,唐朝灭亡,后梁建立,五代正式开始。
后梁,突然死亡朱温灭唐之后,最难受又是最兴奋的,恐怕就是河东军了。难受的是自此老大没了,失落呀。兴奋的是环顾群雄,自己的身份最具有号召性,而且复国又是最正统的。随后晋王李存勖便开始了跟朱温、朱友贞父子的数年不死不休的苦战,其实按照实力来讲,河东干不过后梁,但后梁末帝朱友贞这位很奇葩,他想一战灭了河东。
具体操作是扒了黄河,将晋军渡过黄河的军队围住歼灭,然后再挥军北上平灭河东。然而李存勖玩的更狠,他直接冒险带着大军提前越过黄河,直插后梁首都,给空城的朱友贞玩了个斩首行动。
愿赌服输,最终朱友贞自杀,后梁数十万大军被迫投降,朱梁突然死亡。
后唐的灭亡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就开始着手统一工作,第一个倒下的就是前蜀,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王建建立的那个。 前蜀王建死了之后,后妃当政,把王建建国的那支老团队成员清洗得七零八落。 因此,当后唐领着百战之师来打前蜀之时,没啥战斗力的前蜀军队不断发生闪崩,明明看着不错,最后却一战即溃,主将唱着“运去英雄不自由”被俘投降。 前蜀皇帝王宗衍本来年轻没啥主见,最终听从母后建议,投降后唐,前蜀灭亡。
李存勖这边征服了前蜀,还没来得及庆祝,却遇到了河北藩镇的叛乱,愈演愈烈的叛乱使得野心家李嗣源最终走到了台前。 在叛军的拥护之下,李嗣源进入了开封,随后进入了洛阳,踩着李存勖烧焦的枯骨,踏上了帝王之位。 这个变故,让刚刚镇守蜀地的孟知祥很压抑,因为死去的李存勖那可是自己的妹夫,自己跟李嗣源,关系可没李存勖那么铁。 就这样,孟知祥开始与后唐若即若离,在相互猜忌中,慢慢脱离中央控制,并于后晋灭亡之时,趁乱建国,成立了后蜀。
而李嗣源即位之后,开始休养生息,虽然有着明宗的称号,但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唐闵帝即位之后,就开始着手处理干兄弟李丛珂的问题,派兵征伐。然而眼看着就攻入城内,李丛珂突然在城头飚了一捧眼泪,竟然让战局逆转,随后大军攻入洛阳,灭了唐闵帝。
但李丛珂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原那边盘踞的石敬瑭可是唐闵帝的姐夫,亲姐夫。自此两人就开始互相猜测,直到最后李丛珂忍不了,不干掉石敬瑭不行。结果面对朝廷大军,石敬瑭更狠,直接跪向了契丹人。
不久大批契丹骑兵南下,帮助这个便宜儿子灭了后唐,逼的李丛珂自焚,辅佐着石敬瑭登上了后晋皇帝,也顺便拿走了让后人切齿的劳务费——燕云十六州。
后晋灭亡,南唐的野望后晋石敬瑭跪着争取的皇位,让后人不齿,然而他的继承人侄子石重贵却是个猛人。 有志气,就是不向契丹称臣,惹得辽太宗勃然大怒,双方开始了长期的死磕,期间后晋还一度占了上风,打得辽主坐驴车逃窜,提前感受了下赵二的仓皇。
最终,后晋被辽国灭掉,皇帝被俘北上,本来辽太宗想呆在中原当皇帝,没想到身体不行,北归而去半路挂了。 一时间,中原没了皇帝,群雄并起,最终便宜了刘知远,趁机入主中原,建立了后汉。 在这段时间,南方也发生了变化,杨行密死后,权臣徐温掌权,把持朝政,而徐温的儿子们又不争气,最后大权落到了养子徐知诰的手中。 徐知诰通过玩禅让,最终替代了杨吴,自己又恢复了李姓,复兴了唐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唐。 南唐建国之后,也很生猛,看着中原乱糟糟的机会无限,本来想去浑水摸鱼,然而一个更大的诱惑摆在了面前,旁边马楚政权因为子弟争位,乱得一团糟,更加容易下手。
于是南唐便开始了征伐楚地、暴揍闽国、攻击吴越的扩张期,最终闽地并入、马楚归附南唐,而南唐的疆域也随之达到顶峰。虽然其后,楚地再次分出,但此刻的南唐感到,自己真的有谁与争锋的感觉。
后汉的作死,和后周的凋零后汉刘知远在位时,用尽了力气也没按住各地藩镇的野心,后汉军队不是在平叛的路上,就是在平叛的准备中。 刘知远死后,儿子刘承祐觉得老爹给自己留下的那些顾命大臣,都是坑货,于是小皇帝就举起了屠刀,一个个杀。
杀到郭威的时候,郭威说,我不想死。 造反的郭威领兵杀到汴梁,却看到更刚的后汉皇帝将郭威一家全剁了的现场直播,对方的大开杀戒,让后汉彻底没有了活路,也让郭威的养子柴荣,获得了即位的珍贵机会。刘承祐死后,太原的叔叔刘旻发誓跟后周势不两立,因此占据太原之地的刘家便继续打着汉的旗号,跟后周死磕着,这也是历史上的北汉。
郭威死后,柴荣上位,千古一帝的威名果然不是盖的,在赵匡胤、王朴等人的辅佐之下,北拒契丹、南击南唐,中原王朝气象大变,统一希望出现了契机。然而,就在柴荣即将大展宏图之时,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三十多岁的人,竟然挂了。 留下了一对孤儿寡母,最终被赵匡胤一个陈桥兵变给夺了皇位。
随后赵匡胤踩着柴荣先前铺好的路子,正式拉开了统一的大幕。
楚、南平、后蜀灭建隆三年,武平(昔日马楚)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宋军出兵,收复楚地,途径南平国,顺便把这个弹丸之地收了,随后出兵巴蜀,用了六十六天,灭亡后蜀。
南汉、南唐灭随后大军继续南下,平灭南汉。
最后南唐在吴越的夹击之下,被迫投降,李煜唱着“三十年来梦一场”,踏上了北上的不归路。
开宝九年,赵匡胤驾崩, 弟弟赵光义接着统一之战。
闽地、吴越归降闽地的陈家和吴越钱家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地归入中原。
北汉平灭而北汉最为顽抗,因为有着契丹的靠山,北汉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最终赵光义发动大军,击败契丹援军之后,在北汉太原城下组织了一场大型舞剑表演,被困多日的北汉,看完表演立即怂了,乖乖开城投降。
自此五代十国彻底归于一统,期间从907年到979年共计七十三年。
给我一个你的故事好么?
来哈尔滨上中专,是二姨夫送我来的。
二姨夫本身其实和我家没有关系了,和二姨离婚多年,只是和我家的来往没有断。
因为二姨脾气跋扈,也有街坊传言说,二姨夫有外遇了,二姨看他手机,二姨夫执拗不让看。
于是,二人利利索索地办理了离婚。那个年代的人执拗。
离婚后,二姨夫仍然和我家有来往,过年过节依然来看望我姥姥。
为什么选择二姨夫送我来哈尔滨念书?因为农村的父母都在种地,家里没有一个闲人。
二姨夫是退休老师,一个是他有时间,再一个二姨夫有文化,见过大世面。
家族对二姨夫的态度两边倒。
有的说,二姨夫文化人,花花肠子。
有的说,二姨夫挺实在,都怪二姨没文化,不理解他。
姥姥对二姨夫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不过,过年过节二姨夫一去,姥姥就给二姨夫煮饺子。
饺子端上桌子,姥姥就眼皮不抬,出去串门了,二姨夫眼泪噼里啪啦地吃饺子。
二姨夫在我家的属性,属于有这么人,和谁也不亲,家里忙他甘愿帮。
冬天,外面下大雪,东北的气温能把鼻子冻掉,二姨夫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来姥姥家给姥姥劈柴火。
姥姥坐在炕上,头不抬,眼不睁。
我始终纠结一个问题,二姨夫为啥和二姨离婚后,依然愿意出现在我家,当我家的苦劳力,依然不受姥姥待见。
唯一尊重二姨夫的是我爸爸,也许都是因为姑爷的原因吧。
有时候,二姨夫来姥姥家干活,姥姥没时间,二姨夫尴尬的自己煮面条。
爸爸会把地上的烧酒拿出来,陪二姨夫干喝一杯。
一碗面条,两个荷包蛋,没有一个硬菜,爸爸能陪二姨夫喝到半夜。
姥姥串门回来,看见了,也没有说给二姨夫炒个菜。姥姥不发话,妈妈,三姨,或者其他人是不敢招待二姨夫的。
二姨夫就像一个烫手的芋头。
家里希望二姨夫来家,能给姥姥干点活,也希望给二姨夫炒个菜。但还得看姥姥的心情和眼色。
二姨夫是个比较执拗的人,身上有好多家人解不开的疑团。
二姨夫是全村第一个配置手机的人,他的手机谁都不让碰,这也是让二姨最记恨的一点。
二姨夫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谁也不准碰。
这两点,深深地刺激了二姨这个坡实的农村妇女。也让他们越走越远。
二姨夫为什么离婚后这么多年一直钉在姥姥家。
长大后,我才知道,二姨夫没有亲人了,用农村的话,他家亲戚都绝户了。
不过,从二姨夫的素养来看,二姨夫家族应该都有文化。
我和二姨夫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他送我,路上话不多,除了打发我吃东西,在火车上,只是他一个人默默地写日记,或者摆弄他那过时的破手机。
到了学校,把我安排妥当。
我领着二姨夫在校园里闲逛,二姨夫拿出他那个只能照相的破手机,开始到处照相,花花草草,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姨夫开始让我帮他照相。
照完之后,他端着手机每张照片仔细地端详。
我其实内心对二姨夫是十分的厌恶的……但同时带有一点尊敬,毕竟是个文化人。
我企图打开他手机,解开我家人的谜团……可我有不能太……
二姨夫端详着手机,一定不动,眼泪忽然迸发了出来。
我赶紧上去,二姨夫!
二姨夫正盯着手机发呆,手机里是一张黑白照片,一个长相俊俏的女人。穿着的确良,帆布鞋,依靠在貌似学校大门,扎着那个年代的马尾辫子。
我说实话,当时要不是我冷静,我真的想一脚踢上去。
我强忍着,毕竟我是念过书的人,不能向二姨那样武断。
二姨夫貌似触景生情,眼泪止不住,我俩蹲在校园角落里,二姨夫和我尴尬地蹲着……
晚上,二姨夫请我下馆子。二姨夫喝多了,和我开始掏心掏肺。
照片上的那个女人,原来是二姨夫的亲姐姐。
二姨夫叫刘文革,姐姐叫刘红梅。二姨夫从小父母双亡,是姐姐把他养大。
那张照片是当年他念书的时候,姐姐送他时候,学校旁边照相馆给照的。
后来,他为了存姐姐的照片,特意买了手机。
二姨夫说,我家人向来没有照相的习惯,那个年代也照不起相片,爸爸妈妈当了一辈子老师也没有照过相,导致父母去世,发丧连个照片也没有。
姐姐的照片,还是自己扭着姐姐强行照的,姐姐心疼钱,姐姐说,留着钱给你买饭票不好吗,姐姐还因为照相的事,和他发了脾气。
二姨夫说,姐姐当时为了给他凑学费,嫁给了一个农村大老粗,要了点彩礼。姐夫是个酒鬼,家暴。后来,姐姐得了病,对方也不给治疗。
这些自己并不知情,直到姐姐奄奄一息。
姐姐去世后,自己拿着把菜刀要和人家拼命。可是自己没有勇气,后来干脆自己就颓废了。
毕业之后,随便找个村子,刚好是我们村,当起了老师。
姥姥是个热心人,经常去学校给外来的老师送鸡蛋和挂面。
看我不错,就招了我做上门女婿!姐夫说。
二姨夫说,姐姐是我永远迈不过去的坎。
她拿她的幸福换来我念书……要不是因为我念书,她不可能问人家要彩礼。
你姥姥很大度,从来没有问我家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听说我人品不错,倒是你二姨一直不信任我。
问我为什么一部手机就单单存这么一张女人照片,还是黑白的,长得那么还看?
我真的不想再提起我的姐姐……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姐姐!我一辈子在懊悔中度过,我没有一天不想念我的姐姐!
二姨夫胃癌去世的时候,全家人都跟着忙乎。
二姨夫唯一的遗物就是那部手机,和一摞子书,还有那个红色皮子的日记本。
我打开,上门的扉页写着:赠弟弟刘文革,姐姐刘红梅。
里面是姨夫写的姐姐,都是姐姐……没有别的,从字体和日期来看,姨夫至少写了好多年。
二姨夫去世前,我去过医院几次,二姨夫说,姥姥之所以记恨他,姥姥是想让他早点再找一个,别委屈了自己。
二姨夫住院,姥姥去过一次,全家人抬着姥姥去的。
姥姥给二姨夫包的饺子,可是二姨夫已经连米粒都吃不进去了。
二姨夫扑进姥姥的怀里,嚎啕大哭,说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淑芬(我二姨)。
二姨夫去世的时候,二姨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二姨离婚后去了别的村子,一个人单身过了好多年。
还记得,二姨去世的时候,二姨夫跪在姥姥家的院子里不停地磕头,眼泪飞溅。
姥姥端坐在屋里的炕上,没有出来,眼泪噼里啪啦地砸在炕席上。
其实,当年好多人穿掇,让二姨和二姨夫复婚。
二姨夫也有想法,只是二姨不肯。
二姨夫当年送我上学的时候,喝多了。他说,二姨在得知真相后,二姨始终不能原谅她自己。二姨和姥姥说,他一个连个亲人都没有的人,我怎么能这么对待他?
那天,二姨夫趴在马路牙子上,爆锤着胸口,哭嚎的不省人事。
那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痛不欲生。因为,那时候二姨已经不在好多年了。
二姨夫说,二姨连张相片也不给他,结婚照被二姨撕毁了。
后来,还是管姥姥要的。
当年,送我上学的那个晚上,二姨夫喝醉后,躺在我学校操场的长椅上,摆弄着他的手机里的相片,一张是他姐姐,一张是他前妻的。
我要搀扶他上楼。
他说,他活得太畜生了,他想自己凉快凉快。
五十岁人有没有像我一样自卑孤独无助?
50岁的人,不应该自卑,孤独和无助,更不应该独自走出。你已经走过了不惑之年。迈步走上了知天命的道路。试想,一个知天命的人怎么能够自卑?对世界对人生,心里应该很清楚。回头看看以前,看一看自己以前走的路。一个足迹一个足迹的进行盘点,把他们逐一数一数。在每一个脚印中,都有自己艰辛的影子,在每一个足迹里,都洇染着自己留下的汗珠。里面可以看到日月星辰,还篆刻着寒冬酷暑。有大事小情,有人间事故。从你眼前掠过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让你看的清清楚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弄明白了,都看清楚了,其实此刻的你,心情应该平淡了,再也没有了纷纷扰扰,整个心灵都得到了浴沐。也许呀,此刻的你,儿女们已经另立了门户。还有可能,今天缺少了一点爱的音符。他或她。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只剩下了自己一颗常青树。这是老天给你的一片天地,可以说是一片净土。那就把心沉下来,自己对自己说,我自己不行吗?离开了谁都能活,要自己走自己的路。我想这也是人间里一份儿独特的幸福!
二三千的工资在菏泽算是什么档次?
绝对高收入!我们菏泽人都以仰慕的眼光看着你:大款我们交朋友吧!
山东人和东北人性格上有什么区别?
山东有山有水有圣人,山是泰山,华北平原第一峰,高大巍峨,所以说山东汉子有大山一样的胸怀,大山一样的稳重,山东自古多大将。陈汤,蒙恬,吴起,秦琼,程咬金,李世勣,戚继光。将星闪耀。
一水,就是黄河。山东人内心情深如水,有情有义。山东人老乡情谊比较重,容易抱团,清末闯关东山东人就是用乡土情谊抱团取暖,才能够在东北扎下根来。就是现在在外地一说起老乡来还是山东人最亲热。
圣人,自然是孔子,山东曲阜孔庙香火千年不绝,显示着山东人对孔圣人的儒家仁爱思想的认同和拥护。圣人教化下治国平天下的无双国士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孙武,孙膑,孟子,墨子,诸葛亮,管仲,房玄龄,王猛。
山东汉子重视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家国天下的理念强,山东守护京畿之地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很适合做老公;女人贤惠顾家,有的比较泼辣,有的脾气还不错,但是都是倔的吓人。 山东沿海地区很富裕,尤其是青岛,总觉的青岛是直辖市的命,早晚要赶超深圳,上海。济南人也倒霉,一个大农村的帽子扣了几十年都脱不掉。
东北古代是蛮荒之地,今天的汉人主要是山东、河北,山西的贫苦移民后裔,曾经是中原地区流放罪犯的地方。东北土匪绺子特别多,半个世纪就历经了清、俄、日、军阀、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匪多如牛毛,直到解放后才算彻底消灭,但是这股子匪气却植入了东北人的基因。
东北气候寒冷,土地辽阔,各民族大融合,形成不同于关内的东北文化和东北人,越是苦寒之地,男人的好战情绪越强,俄罗斯人战斗民族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林彪元帅经营东北,抓住一条:打土豪分土地,招收农民子弟来当兵,立马百万悍勇的东北解放军就凭空冒了出来。辽沈和平津战役基本是靠东北人打的。傅作义的军队一看到戴狗皮帽子的四野,立马绝望,腿肚子都转筋,全国都知道四野打仗狠。
渡江战役后林彪率领的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共和国的大半江山可以说都是东北人在林彪的带领下打下来的! 建国初期,东北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号称"共和国的长子"。撑起了中国的重工业。但是到了今天东北有些没落,当年的工人阶级老大哥的风采已经消失大半。
东北人内质刚毅,外表强悍,大嗓门不怯场,敢想敢干,性格豪爽,胆子大,讲义气不重法律,容易交朋友,而且脸皮厚送礼大方。大多东北人都很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时候豪爽得让人难以接受。也有一小撮人心狠手辣,匪气十足,狡诈凶狠,需要提防,还是少惹为妙。
现在惹人非议的是东北的直播业,唱歌业,还有服务业。让人感觉很多东北人不再想着恢复东北的荣光,而是得过且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