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征婚,你都去过哪个地方?

2023-06-25 09:21:03 29阅读

苏州征婚,你都去过哪个地方?

这几年陆陆续续走过不少地方,每个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杭州,西湖是特别的爱,虽然很多人说西湖也就那样,但是在我看来西湖的美需要慢慢品,每一个季节的西湖也各有不同。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不同时节,不同天气,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细品。

苏州征婚,你都去过哪个地方?

烟台,海鲜吃到爽的一个地方。蓬莱长岛有日落绝佳观赏点九丈崖,有黄海渤海交界线。烟台养马岛有清澈见底的海,农贸市场有又便宜又好吃的海鲜,去烟台一定不能错过。我们当时在烟台两天,最喜欢的就是去菜场买海鲜,回来蒸一蒸炒一炒,沾上秘制的蘸料,好吃的飞起。

长沙,一个特别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湖南卫视的大力宣传,各种长沙的美食,口味虾、糖油粑粑、嗦粉、臭豆腐、还有独家奶茶店茶颜悦色。长沙的美食真的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越南胡志明,胡志明对我来说,最吸引我的是粉色教堂,一座不是非常有名却非常浪漫的地方,当然胡志明也有地道的特色美食,美食对于我来说是每一个地方特别的风景。

魔都上海,外滩前,追寻上海的过去未来;穿梭在记忆的弄堂里;“迪斯尼”的童话世界;从路边摊吃到高级餐厅;漫步“法租界”的西洋老街。重点推一下迪斯尼,虽然它真的很挤。有那么一句话打动了我,所有人都在催着你长大,只有迪斯尼愿意保护你的一颗童心。

漂亮女嘉宾到底是演员还是真心相亲的?

这些女孩儿长这么好看,而且条件这么好,有的才二十几岁都能年薪百万或者是自己创业开公司,怎么能找不到对象呢?还要去电视上找。

这是我妈每次看相亲节目时都会发出的感叹。虽然感觉不合常理,但每次我妈还都看得津津有味,守在电视旁边,每期必追。

前几年有段时间我也很沉迷于看这种相亲节目,当时好多电视台都推出这档节目。我以为是真的,后来上了大学,直到室友去参加过一次,我才知道到底有多假。

室友一米六七,不瘦,但身材很好,长相一般,但奈何化妆技术是真的高超。我们刚上大学还不怎么会化妆时,她已经每天必须化一个精致的妆才能出门了。

不过她的家庭条件一般,而她又喜欢买化妆品和衣服,所以起初她会做很多兼职去挣钱,有时候甚至会逃课去做兼职。

她的兼职也正是利用了她“漂亮”的资本,经常会去做一些礼仪,模特等工作,这类兼职比同是大学生的我们“发传单”挣钱多了。所以说“漂亮”有时候真的能当饭吃。

正是因为她经常做这些工作,所以在那个圈里也认识了一些人,有人找她去“参加”相亲节目。只要身材,长相可以,站一场2500块钱。如果能带父母或者亲属一起去,真实性更高,价钱也更高,她当然同意了,这比她做礼仪站那一天挣钱多了。

当时她不到20岁,她的人设是一位24岁的成功女性,自己开的有一个咖啡馆,喜欢小动物。有过两段恋情,分手当然也很狗血,一段是家里不同意,一段是男的出国了,异地。就靠着这个人设在那个相亲节目里站了几期,结果当然是没有牵手男嘉宾。

大三时她搬离了宿舍,可能是为了方便做直播。后来她还是一直在那个圈里混,当然耽误了不少学业,以至于延期一年毕业,最后老师勉勉强强给她发了毕业证。

毕业后做了主播,成为了一个不知名的小网红。经常看她晒各地打卡照片和化妆品,包包等礼物,大概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相亲节目里的女嘉宾不能说百分之百,但大部分都不是真的去相亲的,也不是演员,只是长得好看的路人而已。去那无非为了两件事,一是钱,二是名。不光漂亮的女嘉宾是假的,下面的观众也是事先安排好的。

节目组有专业的人员去招募年轻漂亮的女嘉宾,他们会加入全国各地各个城市的很多群,群名一般都是“某某城市礼仪模特群”。

这种群里有两类人,一类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年龄一般在20—30岁之间,很多都还是在校大学生;另一类是用人方,也就是甲方。每年各地都会举办车展,会展等各种活动,需要很多临时的礼仪对象和模特,活动筹备工作时,甲方会在群里发用工信息,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去面试了。

这些礼仪和模特,长相,身材都不错,很多化完妆后都能符合相亲节目的要求,所以相亲节目组或者是第三方用人单位也会在群里发布招募相亲嘉宾的信息。

为什么现在剩男剩女那么多,不找一些真正有相亲需求的人去参加节目,反而要花钱招募美女呢?

当然是为了节目效果。我们要明白这类节目不是纪实片,只是综艺类节目。综艺类节目需要什么?流量。而年轻漂亮的“美女”往台上一站就自带流量。

并且她们“事业有成”,在舞台上侃侃而谈,有时候还会故意说一些有争议的话题,甚至和周围女嘉宾进行争吵。女人之间的“吵架”也是自带流量的,何况是多个“事业有成”的美女为了一个男人而争吵呢?

后来节目里又增添“爆灯”,“观众爆灯”等各个吸引人的环节。嘉宾在舞台上没有成功牵手另一半,在“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的歌声中抱憾离场时,台下观众席中突然有个女生站起来说大胆表白:我很喜欢男嘉宾,不知道男嘉宾愿不愿意考虑一下我。

有争议,有意外,有故事,才有看点,有看点,才有流量,而对于主办这场节目的人来说,有流量就说明他们成功了。

前几年很多人喜欢看这类节目,尤其是家中有待嫁或待娶的儿女的妈妈,恨不得每期必看,还觉得这些节目都是真的,就喜欢看主持人犀利的点评。

做这些节目的人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吸引关注,节目做的越来越“奇葩”,节目中的“意外”也越来越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发生不了的事件。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些节目中的美女“掺假太多”,都不怎么看这些节目了,收视率也大不如前几年了。

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白富美”和“高富帅”还找不到对象,非要跑到电视上去找?按他们所说的自身条件在现实中太好找对象了。

现在的男人是不是都不喜欢没恋爱经验的女生?

这绝对是本世纪最大的谎言之一。女生恋爱经历简单,甚至到了结婚时候依然是处女,在男生心里,一定是加分项。

有一个前提,“没有恋爱经历”,意味着是处女。

我是苏州红娘,对于这个问题,我谈3点看法:

1.男生不喜欢没有恋爱经历的女生?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掩饰内心或轻或重的“处女情结”。

对于“处女情结”,这是男性在进化过程中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为了保证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确保老婆在结婚前是处子之身,在老早之前,是一个最最原始的方法。

另外,男人骨子里的征服欲,控制欲和占有欲很强。新闻上富豪征婚,一个前提是:女生必须是处女。因为他们有权有势有资本,所以才敢明目张胆提出要求。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性”除了传宗接代的功能外,又增加了愉悦自我的功能。大学期间谈恋爱,结婚之前有过几次恋爱经历的女生,占大多数。社会对此也是持有支持态度,所以明目张胆地提出“有处女情结”的男性,会被社会的舆论鞭挞。

基于此,很多男生会欲盖弥彰,说“不喜欢没有恋爱经历的女生”。实实在在是一种无奈之举,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开明和现代思维。社会发展虽然很快,可是人性的进化很缓慢。

2.男生对于女生没有“恋爱经历”的真实态度,到底是什么呢?

就我接触到的很多苏州年轻人而言,无论男女,在结婚前有过几段(2-3段,再多也只说这么多)恋爱经历,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是:“女生没有谈过恋爱,会加分”,但是也完全能够接受女生谈过几次恋爱。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男生不喜欢没有恋爱经历的女生?我想他不喜欢的不是女生“没有恋爱经历”,而是女生的幼稚,挑剔,外貌不佳,对于两性认知空白,情商低,不会跟异性相处等等方面,因为这些负面特质,在没有恋爱经历的女生身上相对较多(从概率上而言)。

有过恋爱经历的女生,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会更加懂男生。思想也会相对成熟一些,而不会只是在自己的想象中,以为恋爱是什么样子的。这种相处轻松,简单,高效的恋爱状态,是男生所青睐的。

3.谈恋爱可以,洁身自好更重要。

当有男生说,“不喜欢没有恋爱经历的女生”,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处女情结而故意这么说,虽然他骨子里希望未来的结婚对象是没有过恋爱经历的,但是他不敢这么表达。

正是这一类男生,当有人勇敢说出自己希望找一张白纸女朋友时,他往往也是第一个冲上去喷对方的老古板思想,而事实上,他在这方面的刻板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个苏州优质家庭男粉亲口跟我说,他选择现在的老婆结婚,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婚前没有过性经历,他心里感觉很舒服。

虽然他自己恋爱经历不少,但是双标就这样产生了,实实在在地在一个男人的婚姻选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有些男生,即使结婚后,也会因为老婆是处女,而感觉很幸运。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男生也会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疼惜。这些心理状态,男生不会说,但是真的会有。不过,大部分男生是能够接受女生有恋爱经历,毕竟,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自己做不到的,不会去明面上苛求别人。

我是苏州红娘,欢迎生活在苏州的单身青年关注我。

关于民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大清一倒,民国了,人们的思想一下子解放了,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新的,倒是闹出不少笑话。辫子不能要了,要咔嚓

1911年1月15日,由伍廷芳发起,上海各界在著名的张园举行了剪辫大会,规模空前,据说当时有“四万余人”参加。伍廷芳事先已经将发辫剪去,当天因故没有亲自参加大会,特致函信:“侍郎发辫,已于昨晨在寓所剪去。”据《大公报》报道:当日会场“中设高台,旁列义务剪当天在剪辫大会上有千余人剪掉发辫。咔嚓咔嚓之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1911年,上海创办了“光复剪辫团”,该团“简章”规定:“本团员分途四出,实行逢人开导劝剪,决不稍用强迫。”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是这样的。众人持刀上街剪辫,不愿剪者飞身而逃,剪辫者紧追不放。辫子剪掉以后,被剪者抱头痛哭,剪辫者得意洋洋。浙江有的地方流传“剪辫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服饰和发型的变化

民国初年的北京城,男人都换上了短衣,戴遮阳帽,拿文明棍。妇女也不再裹脚了,要解放,可除了不裹脚,不晓得咋个解放法。就拿头发样式来说吧,剪发的头发短得不得了,连脖子后面的头发茬茬,都看得一清二楚,叫学生头。

不剪头发的呢,也都不梳辫子了,有的把头发挽成髻梳成一朵大蝴蝶似的,也有梳在头顶上的,梳在两边的,有千百个样式的。那时候我们妇女认识浅,以为越是希奇古怪的发式,就越表示解放。

穿的衣服就更古怪了,因为刚解放出来,啥衣服都敢在人跟前穿,男人穿女人的衣服,女人穿男人的衣服,中国人穿外国人的衣服,外国人反倒穿起中国人的衣服。

饮食习惯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迅速西化,就饮食而言,西餐成为一种时髦。此外,西式烟酒也将中国市场充斥得可以。《全国风俗志》中曾有文曰:“昔日抽烟用木杆白铜锅,抽关东大叶,今则换用纸烟,且非三炮台政府牌不吸矣;昔日喝酒,公推柳泉居之黄酒,今则非三星白兰地啤酒不用矣。”

男女看电影距离的奇葩规定

1911年6月,上海公布电影检查制度7条,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检查制度,内容为:男女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之影片;晚场不能超过12点等。

戏剧名伶的票房争夺战

民国初年,梅兰芳和王慧芳互相竞争,各有一部分观众。拥护王的观众以军阀张勋等为首,拥护梅的大多数是大学生。前者有权有势,为了捧王,将戏园中间最好的两桌座位长期包下来;大学生一般都穷,但他们确实喜爱听梅的戏,可最好的座位又买不到,于是就组织了六七十人,包下了张勋等长期霸占的两桌周围的八桌,这样迫使捧王者出入不便,就逐渐不来看戏。

民国年间的征婚广告和离婚

民国时期有大批女子出洋留学,她们受西方文明的熏陶,归国后对那种受封建家长制严重束缚的婚姻嗤之以鼻,反却弄得时人啼笑皆非。如北京一周姓女子自幼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气,回国后,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生周××(女之名),现年28岁,原籍广东香山人,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某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子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周××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1920年4月8日,《大公报》上载一文:“宁垣某公署科长某君,潇洒风流。与名花王翠娥情爱甚笃,久欲纳为妻室。虑大妇不容。近托亲友代为疏通,妇乃要求条件四项:(一)纳妾后不准再游北里;(二)妾应称妇为太太,不得作姊妹称呼;(三)每月宿妾房最多不得逾十日;(四)某君薪金按月缴于妇手,由妇主持家务,月给妾零用十元,不能听其挥霍。闻某君对于第一、第二两项已经承认,惟第四项颇以为难,第三项亦须加以修正云。

章太炎在妻子亡故后多年,孑然一身。后来朋友多次督促,他决定再找一位妻子。为此,他特意在报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大意为:鄙人最近深感孤独,准备再找一位伴侣。条件如下者,可以应征:一必须有知识,能做短文;二要名家闺秀,举止大方;三要服从,没有不良习气。

1917年,山东一17岁北京女学毕业生在报上刊登一则招亲启事:“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室者,请至趵突泉内宝文斋书画店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

1913年1月13日,《申报》报道说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者多”;《大公报》也报道说:“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此所未有。”

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载文《堕坑妓女登报征夫》,内提一位黄氏名雪花的香港妓女,年方廿一,才貌双全,厌弃烟花生涯,生出从良意愿,特刊广告如下:

自维陋质,少堕烟花。柳絮萍轻,长途浪遥。

茫茫恨海,谁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侠士。孽缘已满,夙债堪偿。

无奈未遇知音,难奏求凤之曲。每念红粉飘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

好景无多,名花易谢。雅不欲托报章而择配,登告白以求凰。

翻觉红粉颜羞,难免文人讥讽;奈何东皇力薄。可恨护花无方。

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总之花丛稀见。

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

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

被招者,以二十二至四十三岁为合格,身价(赎身费)二百二十元,条件面订。

民国时期的丁克协会

1916年,上海《时报》载:“南京石坝街地方,有富家少女15人,组织一会,曰不嫁会,会中规则,不但以终身不嫁为誓,且禁止种种冶艳之姿态,故其装饰,一以椎鲁质朴为尚,今其会已成立。叶宝莲女士暂时任总理。”1917年,江苏江阴也有类似组织,“西门外某女学校,开办迄今,颇形发达,迩来有年长之生徒8名,秘密创立一会,曰立志不嫁会。”该会还订立简章,“以立志不嫁,终身自由为目的”。规定:“凡会员均有劝人立志不嫁之义务,且有保守本会,不使泄漏秘密机关之责任。”“既入会,当不参与人之婚事,若私与男子往来,经觉察后,立除其名。”

民国年间的遗老关于妇女着装的建议

1918年夏,上海某议员致电江苏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入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一尺有余……”

周迅演技好还是章子怡演技好?

我觉得周迅和章子怡两个人的演技都非常好,都各有特色。周迅的声音很有特色,章子怡的眼神很多味道。

周迅1998年凭《苏州河》获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00年凭《大明宫词》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欢迎女演员。2002年主演《烟雨红颜》获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2003年主演《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获第61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4年凭《恋爱中的宝贝》获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最佳女演员。2005年凭《如果·爱》获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获亚洲影评人协会奖、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香港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及亚洲电影博览会年度最佳女演员。2006年凭《夜宴》获第12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及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2008年主演《画皮》。2009年《李米的猜想》获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及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同年,获亚洲电影博览会授予年度之星表彰。2014年被授予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凭《红高粱》获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华鼎奖最佳女主角。

金马、金像、金紫荆、金鸡、百花, 这些都是对她实力的最好证明。

章子怡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现为影视演员,制片人,有“国际章”的称誉。

1998年出演《我的父亲母亲》,凭借此片获得了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影后)。

1999年,凭借《卧虎藏龙》获得了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奖和第1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新人奖等多个奖项。

2004年,凭借《十面埋伏》获得了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影后。后来凭借剧情电影《艺伎回忆录》入围第6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影后。

在《色 戒》上映的时候,李安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汤唯的脸不太好拍,拍的好看得要有一定的条件,但是章子怡脸特别的好拍,怎么拍都好看。

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说过,他一开始觉得章子怡并不是他心中的玉娇龙。但最终被打动,就是她对表演的这一份诚恳,这一份纯真。

章子怡的在国际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她的5部作品提名奥斯卡,2部获奖,英奥女演员奖项一共提名过3次。为美媒06年所评好莱坞六大当红女星之一。登上名利场好莱坞特级(c位)。被时代周刊称为“中国送给好莱坞的礼物”,四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获评为影响世界100人。为BBC十个你最应该知道的中国人之一。NHK最受日本大学生喜爱的中国人第一名。戛纳电影节创立60年里最年轻的主竞赛单元评委,并3次出任戛纳评委。05年起担任奥斯卡终身评委。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这也是国际章最好的证明。

所以本人还是更喜欢章子怡,觉得她的演技更好一些,希望他们两个都越来越好~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