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交友,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侄子朱文正囚禁起来?

2023-06-23 18:38:03 27阅读

南昌交友,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侄子朱文正囚禁起来?

朱元璋只是把朱文正囚禁了起来,“打死”一说,尚无明确史料记载。朱文正最后的结局,是在被软禁后抑郁而终!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五的次子,在至正四年那场大饥荒中,朱重五和家中长子不幸饿死,其妻王氏带着小儿子朱文正逃难到了娘家。

南昌交友,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侄子朱文正囚禁起来?

谁也不曾想到,做了一辈子佃户的朱五四,会有朱元璋、朱文正这些争气的子孙——朱元璋一生的功绩自不必赘述,他的侄子朱文正也是个人才!

朱元璋攻占滁州不久后,朱文正的母亲就带着他投奔到了朱元璋军中。在其后的攻占集庆(今南京)的战争中,年轻的朱文正屡立战功。拿下应天(集庆,朱元璋将其改名“应天”)后,朱文正被擢升为“枢密院同敛”。

此时,元廷式微,群雄逐鹿。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几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为了争夺地盘,混战到了一起。占据应天虎踞龙蟠之地的朱元璋,成为了张士诚、陈友谅二人的大敌!于是,从至正十六年死,张士诚就与朱元璋打起了拉锯战。到了至正十九年,完全控制了天完国政权的陈友谅,也将矛头指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手里没有那么多兵马,所以两线开战肯定行不通。一番争辩下,朱元璋最终定计先与陈友谅交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双方的优劣势:

陈友谅方面:

优势:陈友谅占领长江上游,有60多万大军,精于水战,有着当时最先进的战舰!

劣势:陈友谅本人歹毒无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毫不把背信弃义当回事的人。因为这个,陈友谅所部凝聚力较低。

朱元璋方面:

优势:朱元璋手下聚集着当时最顶尖谋臣良将,凝聚力非陈友谅一方能比,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的应天,已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劣势:朱元璋缺乏训练有素的水军,战舰数量和质量,也不能与陈友谅同日而语!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杀掉降兵三千多人。陈友谅闻讯震怒,亲率庞大舰队压向应天,迅速攻下了应天的重要屏障——采石、太平。太平一战中,朱元璋麾下猛将花云携部下三千余人,全军覆没在陈友谅的强大攻势下!迫于压力,朱元璋只好引陈友谅陆战,最终在龙湾之战再次大破陈友谅的汉军!

在其后的战争中,陈友谅充分发挥水军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陈友谅却于期间杀掉了原天完国的得力干将赵普胜,导致部众寒心,很多人投奔了朱元璋。本文主人公朱文正的成名之战——洪都保卫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洪都守将不愿为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卖命,就把洪都城献给了朱元璋。洪都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朱元璋将洪都的守卫事务,交给了侄子朱文正。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大举进攻红巾军“小明王”韩林儿的重要据点安丰,韩林儿和刘福通慌忙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念及自己仍为红巾军的一份子的份上,发兵驰援安丰。

苦等战机的陈友谅抓住机会,倾全国60余万大军开向了孤城洪都。守将朱文正一改之前的“膏粱子弟”形象,率领守军顽强抵抗,为后来朱元璋回师与陈友谅决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大军灰飞烟灭。战后论功行赏时,很多将士都获得了很高的封赏。轮到朱文正时,朱文正和叔父客套了一番,意思是以后叔父得了天下,自己何愁封赏?朱元璋对朱文正的这种觉悟很赞赏,就把封赏一事放下了。“爱客套”的朱文正恼羞成怒,与张士诚接上了头。

朱元璋得到消息,本来想杀了朱文正,后得马皇后规劝,才饶了侄子的死罪,将他软禁起来。不久后,朱文正去世!

明朝立国后,朱元璋念及朱文正战功,册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

朱文正过于刚强的性格,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倘若叔侄俩能及时敞开心扉地沟通,也不至于落得个反目成仇的结局!

南昌最好的交友网是哪个?

南昌相亲网,可以去珍爱网,里面有很多资源,而且全都是免费的,进去记得注册登记,还能向心仪的人发消息,有时还能组织线下活动见面

农村女生怎么才能谈吐气质不像农村出来的?

农村女孩子和城市女孩子的差异,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的。

农村女孩子要想和城市女孩一样的谈吐也很容易。读书是一个方面,经常走出去看看也是一个方面。然后在城市工作更是很快融入其中的一个方法。

很多东西是模仿不出来的,只有切身体会,亲身经历,不断学习,才能够真正脱胎换骨。

从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

感谢邀请,老二来答。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他们在政治格局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时间段是在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共有15届总统,同时设有总理。从1912年3月袁世凯担任总统开始,一直到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止,北洋政府经历的15任国家元首中黎元洪担任两任。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清朝灭亡后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大总统之位之所以如此频繁易手,与其背后的势力争夺密不可分,而作为元首的大总统,大部分时期只是傀儡罢了。我们以时间为序,一起回顾一下那段混乱的岁月。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被清政府重新启用,他一面从军事上对革命党控制区施压,另一方面却派人与南京临时政府展开接触。而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孙中山虽然当选临时大总统,但由于没有根基和兵权,因而并无实权。

在清廷、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的相互妥协之下,三方最终达成和解,溥仪宣布退位,南京临时政府则出台《清室优待条件》保障其基本利益,而袁世凯则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从而成为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国家元首,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第一任:袁世凯

任期为1912年3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

袁世凯上台后,立即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进行改组。南京临时政府内派系最大的,其实是当时满清时期的立宪派,而这支力量也成为了袁世凯手中除军队之外的最大筹码,因此在1912年至1913年上半年,民国政府内形成了以中国同盟会为主体改组的中国国民党和以前清立宪派旧官僚为支柱的进步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对峙。直到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才开始大权独揽。 袁世凯 从1915年开始,袁世凯便开始筹备恢复帝制,并于同年12月12日实施,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废除民国纪元。但此举却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直反对,各地纷纷掀起倒袁运动,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2个多月后,袁世凯病逝。

第二任:黎元洪

任期为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

袁世凯死后,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期,而北洋内部也分裂为了直系和皖系两大派系,而东北的奉系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 民国五年(1916年)6月7日,黎元洪在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天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不过他虽然有大总统之职,却没有大总统之权。北洋政府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中。 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各方便要求其恢复曾经的选举法、宪法等,重新组建国会,但段祺瑞却为了独揽大权,却坚持不肯恢复旧约法和旧国会。此后,黎元洪与段祺瑞达成和解,黎元洪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负责组建内阁,但段祺瑞却根本不将黎元洪放在眼里,继续推行自己的军阀作风。而随着双方在对德参战等问题上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府院之争。 黎元洪一气之下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则愤然离开北京,开始策划武装倒黎。而一直在策划复辟的张勋,则趁机北上,并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进入北京,重新拥立溥仪恢复帝制,黎元洪被迫逃入日本公使馆躲避。7月3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率军讨伐张勋,张勋复辟逐宣告失败,段祺瑞则趁机返回北京,而黎元洪则被迫下野,并于8月28日到达天津。

第三任:冯国璋

任期为1917年7月12日至1918年10月10日

冯国璋在黎元洪任大总统之时,于民国五年(1916年)10月被选为副总统,并于次月在南京宣布就职,此后一直在南方活动。直到民国六年(1917年)2月才前往北京,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但因段祺瑞目中无人,调解失败后又再度返回南京。 在张勋复辟失败之后,黎元洪坚决辞职,此后冯国璋和段祺瑞在进行一系列的交锋和妥协之后,冯国璋于是赴京就任代大总统。然而,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深,不久之后便爆发了新的府院之争,且比黎元洪和段祺瑞之争还要剧烈。 而在对待南方护法军的问题上,段祺瑞主张坚决对抗,冯国璋则主张“和平混一”。这期间,双方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斗争都极为激烈,然而随着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失败,冯国璋看上去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但是段祺瑞却并不甘心失败,他指使亲信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国会选举,把冯赶下台去。安福系乘冯国璋继黎元洪总统任期已满,按照事前段祺瑞的部署选举徐世昌为新总统,冯国璋只得把总统的“宝座”让了出来。不久,冯国璋离京回到故里河间。

第四任:徐世昌

任期为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

民国七年(1918年)8月,经过选举,徐世昌得以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上台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谋求南北和解,结束内战。 然而,由于南北之争的形势极为复杂,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仅凭一个毫无实力、只有大总统职衔的徐世昌,又如何能够调节的了,只不过拖延了时间而已。 虽然徐世昌上台后冯国璋和段祺瑞先后下野,但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矛盾却一点也没有缓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1920年7月,在双方的矛盾激化到顶点后,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结盟,不到半个月时间,皖系便败下阵来,段祺瑞皖系军阀统治至此结束,直系曹锟、吴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冯国璋于1919年12月已经去世)。 直系虽然是打着反对武力统一的旗号上台,但他们上台之后却又坚决的实行武力统一政策,这立即遭到了其他非直系的反对,他们纷纷以各种名义与之对抗。而直系曾经的盟友奉系,因直皖战争后胜利果实分配不均,在组阁等问题上又出现争议,于是此时也站在了直系的对立面。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结果奉系战败,直系开始独占中央政权。战争结束后,徐世昌在曹锟的一再逼宫之下,不得不离开总统府,迁居英租界,结束了自己的总统生涯,也从此结束了他从政40余年的历程。

第五任:周自齐

任期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

在1922年4月时,周自齐被还是大总统的徐世昌任命为代理内阁总理兼教育总长。而在6月3日徐世昌次子之后,周自齐代理了10天大总统职务,但也仅仅是过渡而已。

第六任:黎元洪

任期为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

直系军阀在赶走徐世昌之后,在顾忌到西南军阀、奉系和国民党的反对,也不好直接登上总统宝座。而原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镰则向吴佩孚献上了“法统重光”之计,以黎元洪曾是被迫下台为由,拥戴黎元洪复职大总统,并恢复被张勋解散的国会,待其原本的任期满了之后,再重新选举大总统。 于是,在徐世昌辞职党日,曹锟和吴佩孚便联合直系军阀,表示拥戴黎元洪重新出山继任大总统之位。此后,川、湘、汉、东三省等地军阀和章太炎等名流亦电请黎元洪重新出山。 黎元洪重新出山后,意图着手解决内阁、国会和统一三大问题,但由于北京政府内部的政治斗争仍然暗流涌动,因直系内部保、洛两派的斗争导致的国会与内阁之争也是此起彼伏,空有大总统之位的黎元洪再度陷入政治漩涡而不能自拔。 一年来的奔走呼号,令黎元洪身心疲惫,再加上曹锟派人不断对黎元洪进行恐吓,黎元洪被迫逃往天津,而王承斌又奉曹锟指令在天津杨村将黎元洪扣住,直到其交出大总统印并签署辞职书后才放行。黎元洪这次下台后,最终无奈之下东渡日本。

第七任:高凌霨

任期为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6日

黎元洪下台之后,高凌霨以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在此期间,直系内部的津、保、洛三派则在明争暗斗,高凌霨、曹锐、边守靖是津派的中坚人物,曹锟是保派首脑,吴佩孚则是洛派首脑。吴佩孚主张缓进,与津派形成对立,争执甚力,结果由保派居间调处,洛派迁就了津派。 内部问题暂时解决后,直系开始酿造贿选之事,最终成功使得曹锟当选为大总统。

第八任:曹锟

任期为 1923年10月6日至1024年11月2日

1923年10月6日,通过贿选,曹锟成功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却被讥为“猪仔总统、“贿选总统”。而由国会起草通过,并于10月10日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则被称为“曹锟宪法”。曹锟就任大总统后,直系的实权转由吴佩孚操控。 由于吴佩孚对冯玉祥的仇视和排挤,冯玉祥对曹锟和吴佩孚十分不满,再加上曹锟贿选丑剧遭到全国一直反对,冯玉祥便谋划着反曹、吴之事。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这终于给了冯玉祥机会。 1924年10月23日傍晚,冯玉祥宣布倒戈,率军撤出前线,返回北京,随即发动北京政变,将曹锟软禁于中南海延庆楼,北京政府的主导权逐由直系改归奉系。

第九任:黄郛

任期为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3日

北京政变发生后,黄郛因参与之功,得以代理内阁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 不过,黄郛也仅仅是个过渡而已,段祺瑞上台之后,权力便随之解除。

第十任:段祺瑞

任期为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先是邀请孙中山北上,但之后又迫于形势,不得不向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了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则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从而成为国家元首。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正式下令取消法统令,废除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由临时参政院替代之。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北京五千余名群众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而段祺瑞的执政府竟然对人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史称“三一八惨案”。次日,各地舆论开始纷纷谴责这次惨案。3月20日,段祺瑞下令对死者进行抚恤,并治疗伤者。迫于外界压力,段祺瑞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 民国十五年(1926年)年4月9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发动政变,驱逐段祺瑞。4月20日,段祺瑞被迫宣布下野,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第十一任:胡惟德

任期为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日

在冯玉祥发动政变、北京政府混乱之际,外交总长胡惟德、财政总长贺德霖、教育总长胡仁源三人只得担负起暂时维持政府运转的职责,这段时期被欧美人士称之为“三H政府”。 4月20日,段祺瑞宣布下野,任命胡惟德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职权,胡惟德由于年事已高,只同意以代理身份维持局面。 5月13日,颜惠庆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再度组阁,胡惟德逐辞去了一切职务。

第十二任:颜惠庆

任期为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0日

颜惠庆虽然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开始组阁,但由于奉系军阀张作霖从中作梗,竟然导致了无阁员入阁的窘境,落下了“光杆内阁”的笑话。 6月20日,颜惠庆便被迫下台,前往天津专心投资实业。

第十三任:杜钖圭

任期为1926年6月20日至1926年10月1日

颜惠庆内阁倒台之后,杜钖圭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成立杜钖圭临时内阁,同时摄行大总统职权。不过,好无根基的杜钖圭也只是个傀儡而已,实际掌权的乃是奉系张作霖。 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张作霖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北京政府将海军部、陆军部合并为军事部,担任海军总长的杜锡珪因此去职,成为北京政府最后一任海军总长。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发动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杜钖圭感到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因而积极促使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 同年10月,杜钖圭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第十四任:顾维钧

任期为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日

杜钖圭辞职之后,顾维钧代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成为临时的国家元首。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署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张作霖组织军政府,顾维钧内阁集体辞职。

第十五任:张作霖

任期为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建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最后一节内阁,成为了北洋军政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 其在位期间虽然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诱惑,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却也下令绞杀了李大钊等多名革命志士。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对奉系发动进攻,奉系全面崩溃。同年6月2日,张作霖声言退出北京。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从北京返回东北的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个星期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良 至此,全国上下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彻底宣告结束。

虽然这段时期内先后诞生了十五任国家元首,但从实际控制北洋政府的角度来讲,其实只有四个时期,分别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皖系统治时期(1916-1920)、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和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除了军阀担任大总统之外,其余国家元首则大多只是傀儡。

朋友有没有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介绍?

这问题很严重 必须引起家人的重視并加強心理疏导……并非危言耸听!!

安庆人在南昌 70后、家有准考生(女孩、就读高三文科班 成绩中上)想就楼主的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浅見---

每一年的高考前后 見诸报端(网络)的、总会有一些不好的听了让人揪心的消息-轻则离家出走、重则轻生自绝!!给家人、父母留下无尽的悔恨与隐痛[祈祷]

当今社会竟争激烈、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源于家庭成長环境、个人心理素质和性格的差异 不同的孩子抗压能力迥然不同,特别是那些内心敏感的孩子 在面临成绩下降、考试排名滑落的时候 在愧疚自责之下郁郁寡欢 这种坏情绪又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到学习上的专心专注> 如此恶性循环、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我的个人心得-对孩子在严格管理约束的同时、一定要跟他/她平等对话 要跟他/她交心交朋友!家庭氛围一定要好、要充满和谐与温馨 在学习上、要注重培养的孩子的自律和上进心,不能给予无限的压力、一个劲的念紧箍咒(很多作母親的喜欢这样给孩子施压)…对自己家的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前提-是你的崽女刻苦努力之外更兼天資聪慧、否则就不要给他/她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好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都是父母逼出來的 到最后毁了孩子追悔莫及!!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