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交友,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的一句诗?

2023-06-22 22:20:04 25阅读

江阴交友,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的一句诗?

桃花庵歌

【明】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江阴交友,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的一句诗?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

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注释】:

车马:代指权贵。

忒:太。

【赏析】: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还是与唐伯虎的个人背景相关。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为其标准的民间定式,各种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现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戏人间的才子本色,无论是明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当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间一脉相传的无不是唐才子对传统道德的藐视和对世俗规范的颠覆,他的所作所为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大相径庭,而他的风流韵事却又为一般大众所艳羡和津津乐道,其微妙之处的确耐人寻味。

比如这首广为人知的《桃花庵歌》,唐伯虎虽然在诗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现出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一种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终还是将时间看做了衡量人类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尺度,其结局也仍然不免要归结到虚无,归结到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有一篇《伯虎自赞》如是写道:“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我们不妨把它看做是民间唐伯虎与现实唐伯虎之间的灵与肉的对话。

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送别类或思念类的诗词?

让我影响深刻的送别诗有很多,现在拿出几首与大家分享。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称道。尤其是劝勉朋友不要蹉跎岁月,应该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意,情调是健康的。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离别的哀思。

全诗围绕一个“别”字,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开头的两句是主人的“践别”,三、四句是客人的“思别”,五、六句是“临别”,并用“隐”“没”两字做铺垫,暗示客人即将离去而又带有为环境所迫、无可奈何的意思。最好两句是“道别”,第七句用“悠悠”两字作渲染,这是双关语,一是叹前途漫漫,洛阳遙远;二是岁月悠悠,后会难期。最后用“此会在何年”作结,就把分别时多少依恋难舍的感觉和盘托出,同时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他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诗完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别卢秦卿

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诗贵含蓄。“要有露有藏”,绝句更是如此。这首诗两两对仗,语言工整,传承严密,每句含蓄深刻,回旋流荡。前两句写惜别,后两句写怀念,“明月怀良掾”。(掾yuè——古代属吏的通称)立意新奇,客人走了,好像明月也跟随而去,诗味十分隽永。结句“春潮夜夜深”,用潮水比深情。既形象又含蓄,意境旷远。

看多了现代人交友,或被黑,或被损,或被利用,或被坑害,读这些古诗,被古人的友情深深地感动着,温暖着,愿世界多一些这样的友情。

你认为如何对待小人?

第一,不要试图去感动和改造小人

人与人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彼此认知模式的差异,人越是成长认知模式就越难转变,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整体不断的强化,在某些具体方面适度微调,极其自私,多疑善妒,缺乏羞耻心愧疚心,这些小人最为普遍最为核心的认知特征。

所以,他们几乎不可能被外界所感动,进而达到所谓的顿悟的境界,所有外界的好,外界的忍耐,在他们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在不断地说服自己,应该避免做到互惠原则,他们不会容许自己的内心,存有对别人的亏欠感,否则他们会陷入内心的冲突,因为他们始终觉得,外在世界各种亏欠他们,他们才能执着于全心利己毫不利人。

第二点,不要试图去对小人展现博爱和宽恕

小人是缺乏责任心和愧疚心的,所以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博爱和宽恕,而学会感恩和反省,每个人都会本能的避免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认知失调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字。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所以,人们会有各种方法来解决认知失调状态,譬如说小人常用的,增加认知方法,及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承认责任会让我遭受利益损失。推卸责任,才能够保护我的既得利益,所以,对待小人,应该更加的执着的用尽证据和制度,在保护其应有的利益的同时,严格追究其责任,通过亲身感受,惩罚后果,让去逐步放弃侥幸心理,被迫学会承担责任。

第三,不要试图委曲求全

很多人在面对小人时,觉得很麻烦,很怕被小人所纠缠,所以,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息事宁人的这种心态,在于遭遇小人伤害时,委曲求全,吃哑巴亏,其实,你这样在主动放弃对事件的控制权,在对方看来,他完全掌控了对你的控制,控制感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你的忍气吞声带给了对方更大的快乐,给自己则带来了痛苦压抑和心理能量的无谓消耗,我的咨询者中就有很多这样由此形成心理疾病的人,一旦终有一日,当你忍无可忍,奋勇反抗时,他们则会给你更大的伤害,因为,你在伤害他习以为常的幸福感,要把自己拥有的控制杆拱手让人,比原来都没有获得控制感,更加让人难以接受,所以,我们正确的姿势,是从一开始就态度明确立场坚定的拒绝小人的侵犯。

第四,让自己强大

小人往往不会请分两种人,一种是全方位的强者,一种是他更为难缠的人,因为小人是最渴望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人,所以他们最怕给自己惹麻烦。虽然他们习惯给别人制造麻烦,因此呢,要想避免被小人侵犯,最佳的姿势,就是你强大到让他恐惧,如果对方已经伤害了你而,且拒绝承担责任怎么办呢?对于伤害,甚至可以给他制造更大的伤害。

全世界所有种族的人类,在社会交往时,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互惠原则。互惠不仅意味着礼尚往来,也意味着针锋相对,行为学三大定律之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小人普遍是极其善于计算自己的利害得失的人,当她发现她试图侵犯的对象,比她更为强硬,更不好惹时,会给他带来得不偿失的感觉时,他们反而不愿意与其缠斗下去,甚至不敢明目张胆的继续欺负你了。

所以,面对小人,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当然,你的时间精力都很宝贵,应该尽量地聚焦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接纳小人的存在,只是在恰好的时机,释放你的攻击与敌意,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在与小人的对抗上,

第五,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我不是在鼓励逃避小人,而是在以最好的对策就是不接触小人,每个人的注意范围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小人只会对其注意力范围之内的显著目标下手,只要你提供了可乘之机,总会有小人可以靠近你,伺机而动。所以,与小人保持能有多远就有多远的心理距,离物理距离,尽量有利于他们注意力之外,实在是省心省力的最佳对策,但每个组织里,总是有小人存在,你几乎找不到一个能够与所有小人保持足够安全物理距离的场所,所以,保持心理距离是最为现实的想法,对于小人,我们应当尽量的减少接触,绝不交往,见面点头,绝不多言,在没有遭受侵犯的情况下,既不要态度生硬冷漠,也不要亲热欢快,这就是最好的态度。

有什么撩妹的套路?

“套路”就是你要学会欣赏、夸奖、赞美、表扬她啊。女生都喜欢这样的男生啊!

比如:

(1)男生:看到女生时,你好漂亮啊。

女生:真的嘛?你别骗我哟。

男生:真的,你是我见过的女生中“最漂亮”的人啊!

(2)男生:看到女生时,你的“笑容”好迷人啊。

女生:是嘛,你被我迷倒了吗?

男生:是啊,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啊?

女生:那你什么时候有空啊?明天晚上一起去吃饭好嘛?

男生:好的,能够和你一起吃饭实在是太好啦。晚上我请你好嘛!

(3)男生:看到女生时,你今天做的东西特别好吃啊。

女生:真的啊,别人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啊!

男生:真的,你会经常做给我吃嘛?

女生:只要你喜欢,我每天都给你做好嘛?

男生:喜欢啊,能够吃到你亲我做的饭菜实在是太幸福啊。

女生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特别开心啊。看着她满脸的“笑容”,瞬间就对你产生好感啦。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错过啦。适当的制造一下“惊喜”,或者“浪漫”的气氛啊。接触的机会多啦,你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很快就被你吸引啦,她会毫不犹豫的爱上你啊!

张士诚为什么抗住了元蒙百万大军却抗不住朱元璋?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张士诚之所以能够抵抗住元朝百万大军在于刚刚起事之时,为了生存下去,整个起义团队都能团结一致,做毫无保留的抗争。

然而张士诚从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称诚王,到至正十七年就投降了元朝,后于至正二十三年复自立为吴王,但这时张士诚和其大臣将领们,惟知修府第,建园池,吃喝玩乐,已经腐朽变质。

吴政权只不过是一个封建割据政权而已。张士诚也没有远大的抱负,被刘基讥为“自守虏”。当朱元璋与陈友谅于鄱阳湖大战时张士诚竟不出平江一步,坐等朱元璋来逐个消灭。这样的情况焉能不败?

下面我从抗击元朝和陨灭于明朝两部分对张士诚做一分析:

一、抗击元朝建立大周政权

1.建立大周政权

张士诚,小字九四,江苏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他们贩盐卖给富家,往往遭到侮辱,有的买了盐不给钱。“士诚不胜愤”,遂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以及李伯升等十八人起事,“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并到老乡的盐场招人起兵。遇到地主武装刘子仁的袭击,士义中矢死”。

这时“盐丁方苦重役”,听了张士诚的动员,大家都表示愿意起义,致推他为主。他们打跑了刘子仁的地主武装。盐丁和贫苦人民前来参加起义军的越来越多,很快发展成为万余人的队伍。同年二月攻下了泰州,接着攻下了兴化,五月攻下了高邮。到第二年正月,张士诚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柏。

六月,张士诚率兵进攻扬州,打败了达识帖睦迩的元军。高邮原属河南江北行省扬州路管辖,后来因为汝颖、蕲黄红巾军在两淮起义,元朝政府为了加强两准地区的统治,“析河南地,立淮南江北行省于扬州”。张士诚占领高邮后遂连兴化,接德胜湖,舟舰四塞,蔓延入宝应县”。南北运道梗塞,这使仰赖江南财赋供应的元朝政府十分恐慌。

当张士诚刚起事攻下泰州时,元朝淮南行省就派遣军队去镇压;镇压不得手,就派高邮知府李齐去招降。张士诚杀了李齐和参知政事赵琏,拒绝投降。

2.高邮之战

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元朝政府派遣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制各路军马前来镇压,甚至连“西域、西番”皆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同时,南方的不少地主武装也积极地参加了这次围剿。如浙东地主戴国彬当脱脱攻高邮时,就“率子弟,携义旅,不惮海运,从事金革。舳舻之供,鞬橐之需,皆所自给”。

浙西的地主武装也日夜聚集出动,“近报大军屯六合,义兵日日点行频”。张士诚部起义军面对强敌,毫不气馁,英勇抗击,固守高邮城,使得元军顿兵坚城之下,一筹莫展。

为了敷衍元顺帝,脱脱接受了部将董抟霄的建议,“先攻其易”,于是分兵攻陷了天长、六合,但高邮却仍岿然不动。这时,脱脱的政敌哈麻正与顺帝的母舅老的沙、顺帝之弟巴郎太子以及哈麻的妹婿秃鲁帖木儿等相勾结,用导其淫乐的方式向顺帝献媚,取得顺帝的欢心,并在顺帝面前不断攻击脱脱。

至正十四年十二月,元顺帝就以“老师费财,已逾三月,坐视寇盗,恬不为意”的罪名,削夺了脱脱的官爵和兵权。哈麻怕脱脱不奉行诏旨,因此他在发出诏旨之前,就要朝中诸大臣领军从征者之家,阴遣人先来军中,告诉他们说:“诏书且至,不即散者当族诛。”所以诏书一到军中,“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其散而无所附者,多从红军”。张士诚的起义军乘势奋击,大败元军。

高邮战役在元末农民战争史中是一次重要的战役,从此以后“元兵不复振矣”,而农民起义军则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北方,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拥立韩林儿为帝,分兵三路,进行北伐。在南方,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则立即组织反攻,很快地重新攻占了湖广、江西等大部地区。而朱元璋和张士诚则先后渡江占领了浙东、浙西的大片土地。

二、张士诚的败亡

张士诚自至正十四年十一月于高邮大败元军以后,乘胜向外发展。至正十六年二月,张士诚率军由通州渡江,攻占了平江、湖州、松江及常州诸路后,改平江为隆平府,建都于此。

1.占尽地利优势

张士诚自进入江南地区以后,就与朱元璋接邻,互相不断发生战争,后来朱元璋攻占了长兴、江阴等地堵住了张士诚西进的道路。其南面又有苗军元帅杨完者部驻守,士诚之弟士德进攻杭州的部队,为杨完者所败,无法南进。

至正十七年八月,张士诚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从至正十九年开始,“士诚自海道输粮十一万石于大都,岁以为常”。张士诚虽然接受了元朝政府的官爵,但“擅甲兵土地如故”。

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张士诚乘元江浙右丞相达识帖睦迩与杨完者的矛盾,派兵袭据杭州,以后势力不断扩张。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张士诚全盛时期,其所据土地,“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薄海,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

张士诚所统治的地方,盛产粮食鱼盐,又有蚕桑之利,物产丰富。士诚之弟士德,小字九六,“善战有谋能得士心,浙西地皆其所略定”。士德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常州被徐达所擒,到应天绝食死。

2.内部腐化

此后由士诚的三弟士信(小字九七)作丞相,其贪污无能,日夜歌舞自娱,疏远旧将,上下隔绝。张士诚也养尊处优,怠于政事。而“诸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及丧师失地还,士诚概置不问。已,复用为将”。

朱元璋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对他的臣僚们说:“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终岁不出门,不理政事,岂不着人瞒。”张士信专门信用黄、蔡、叶(即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三个人作参谋,朋比为奸,弄权舞弊,东吴有一首民谣讽刺说:“丞相做事业,专凭黄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当时杨维桢曾写信给张士诚,说:“况为阁下之将帅者,有生之心,无死之志矣;为阁下之守令者,有奉上之道,无恤下之政矣;为阁下之亲族姻党者,无禄养之法,有奸位之权矣。”最后指出张士诚“衅阙多端,不有内变,必有外祸”。“阁下狃于小安,而无长虑”。杨维桢的这些批评,切中要害。

3.朱元璋灭张士诚过程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用兵,先是扫除他在淮水流域的据点,欲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命徐达总兵出击,经半年多时间的战斗,到至正二十六年四月,就攻占了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濠州、邳州、安丰诸州县。

接着,朱元璋就全力转向张士诚的政治中心江南地区。至正二十六年五月,传檄声讨张士诚的罪状:

惟兹姑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

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孙扐,其罪二也;

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其罪三也;

初寇我边,一战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扬矛直捣其近郊。首尾畏缩,又乃诈降于元,其罪四也;

阳受元朝之名,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丞,其罪五也;

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其罪六也;

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达失帖木儿,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其罪七也;

恃其地险食足,诱我叛将,掠我边民,其罪八也;

朱元璋在这一篇檄文中声讨张士诚的八条罪状,除了四、八两条是指责张士诚侵占自己的地盘和诱降自己的部将以外,其他六条都是指责张士诚背叛元朝政府的罪状。这说明朱元璋是站在封建正统的立场来声讨张士诚的。

同时在这一篇檄文中朱元璋竞大骂红巾军是“不幸小民,误中妖术,不解其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根据汝颍,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千端万状”。

并且提出了“旧有田产房舍,依前为主”这一维护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政策。这些都表明了朱元璋已经完全从农民起义领袖转化为封建统治者了。

八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万伐张士诚“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披,然后移兵姑苏”。同时命偏师朱文忠帅师攻杭州以牵制之。

到十一月就攻下了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等地。扫清了外围,从四面包围平江。“其属县相继来归惟,苏州孤立而已”,张士诚几次想突围均被朱元璋的军队堵了回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六月,张士信于城楼上被“飞炮碎其首而死”。

九月,徐达破葑门,常遇春破阊门,张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被其将解救,做了俘虏。徐达几次派张士诚的部将李伯升和其女婿潘元绍劝他投降,士诚瞑目不答”,后被解“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

于是吴地悉平,“所得城中兵民二十余万”。平江固守十月,才被攻破。朱元璋改平江路为苏州府,命何质任知府。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