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多少钱,古代娶妻的怎么下聘礼?
古代婚礼多少钱,古代娶妻的怎么下聘礼?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古代结婚喝酒叫什么?
1、合卺,即是成婚的意思。卺,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合卺,始于周朝,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而又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
2、合卺酒,不仅传达了夫妻二人从此合为一体,永不分离的寓意以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古时酒都由自家用粮食酿成,酒精含量很低,味道香甜可口,类似于现在的酒酿、醪糟等饮品。将新人父母亲手酿下甘甜的酒倒入两瓣苦涩的葫芦瓢中,寓意着夫妻二人从此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3、合卺酒承载着父母的祝福、同甘共苦的承诺与永不分离的美好寓意保留至今。虽然在现代婚礼上,人们已不再用卺来盛酒,但继续采用以线相连两只杯脚的形式同饮”交杯酒“,还是保留了夫妻“合二为一”的含义。
中国古代婚礼的最重要的聘礼?
中国的传统婚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这个体系涉及中国人婚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蕴含深义的古代聘礼都有那些呢?
古代聘礼——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古代聘礼——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古代聘礼——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古代聘礼——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婚庆礼仪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的投资理财,赢得广茂财源。古代聘礼——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古代聘礼——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古代聘礼——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古代聘礼——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关于古代婚礼嫁娶的字词?
举岸齐眉、燕尔新婚、鸾凤和鸣、龙腾凤翔、福缘鸳鸯、喜成连理、海枯石烂、天赐良缘、百年好合、五世其昌、情真意切、幸福美满、笙磬同谐、心心相英莺歌燕舞、花好月圆、永结同心、喜气生辉、白头偕老、天长地久、百年嘉偶、珠联璧合、金石良缘
要给多少彩礼?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起迎亲,十里红妆。
这是古代婚俗基本程序。"婚姻六礼"首见西周《仪礼》,一篇《仪礼·聘礼》长达几千字。"六礼"即"六聘",合起来即☞ 三书三媒六礼。
古代婚礼程序规范、明媒正娶。三书六礼,你少一礼,新娘子可能就坐人家热炕头上了呀…
三书丨求婚、彩礼、迎亲三部曲三书,指下聘礼时往来的程序文书,以显庄重和正式。一般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
① 聘书☞ 定亲书函,男子写给姑娘的正式求婚书。这个可不是"二丫我爱你"的追求信,而是表达请求结婚之诚意,要写明结婚吉日等事宜。
聘书在后面订婚时要交换的,女方拿着男方正式求婚证明。一表诚意,二表公证。哪天男方悔婚,拿出给邻居"大伙都来看看,那个渣男!"
② 迎书☞ 大婚当天,新郎激动地手捧迎书,去迎娶新娘子过门。当着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的面,把迎书递过去,此时此刻,新娘子可能略带羞涩。
这也代表对新娘和岳父母的承诺,大伙都是见证人。大概类似你们的结婚证。
姑娘们,记得要戴这个
③ 礼书☞ 过大礼时的双方礼品清单记录。男方给了多少彩礼,女方陪嫁多少东西,列清礼品种类和数量。双方清单越长,说明婚礼越风光。
礼书主涉今天所谓彩礼。实际上,婚礼前男方就会把礼书给女方先过目。所以男方要真正拿出"诚意",否则女方不满意可拒绝,迎书也就省了。
说下彩礼。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各有讲究。自古彩礼无定数,地区和家境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家境好自然彩礼丰厚,一般人家该有的要有,首饰类、礼钱、表幸福甜蜜礼品、布匹等。
古人也好面子,彩礼出的少会被笑话,弄不好婚礼都黄了。不过,中间有媒人好办些,古人也讲究,嫁妆和彩礼相对平衡。穷对穷,富对富,漫天要价的那是卖闺女,古代也有。
三书,是双方具备了结婚关系,从正式求婚、迎亲到彩礼接收的"三部曲"。首先求婚书,然后彩礼书,最后迎亲书。礼书虽然在后面,实际上是双方先确定好的,要不然谁敢嫁给你。
当然,前面男女双方还会有定情信物,这个属于小两口私事,羞羞答答的事,咱不好多问。
三媒丨媒妁之言古时女子矜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婚前很多没见过面。可想父母操办儿女婚姻非常谨慎。
无论男女方,父母平时都会托媒人介绍适合对象,相中了谁家的,媒人前去搭线。所以,那时媒人在中间牵线搭桥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往往还有个中间人。两家正式谈婚事,谁家媒人肯定向着谁嘛,为公平起见聘请第三媒人。
这就是所谓的“三媒”☞ 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会不会玩?
六礼丨议婚到完婚六步骤六礼,指从议婚到完婚整个过程中六个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①纳采☞ 提亲、说媒。男方聘请一位媒人前去说亲,媒人在中间好说话,替男方问询意见等。当然得带上纳采礼,由父母陪同以显重视和尊重。没爹没娘没老婆的可怜孩子就由姑叔婶陪同。纳采礼,只是聘礼哦,彩礼还没开始。
②问名☞ 合生辰八字。女方接受了纳彩礼,等于同意婚事。媒人出场问姑娘名字和生辰,顺便夸夸"哟,姑娘生的水灵,这生辰好哇!。"
③纳吉☞ 占卜问吉。男方把女方生辰八字搞到手后,父母懂不懂的先琢磨一番,再专门找大师、先生占卜打挂。若男女合,男方就会开开心心为娶儿媳妇准备,比如礼品筹备等事。
④纳征☞ 过大礼。纳吉后,男方把彩礼送到女方家,礼金和礼品皆有。纳征礼品多少,要看男方家境和当地风俗。纳征是订婚中最重要程序。
这表情……女方彩礼要太多了?
⑤请期☞ 送日子。男方家订好良辰吉日,一般双月双日,然后告知女方,并征取意见。女方若无异议,那么两人大喜的日子就算正式定下。
⑥亲迎☞ 六礼中最后、最热闹精彩的环节。婚礼当日,激动的新郎身戴大红花,走在迎亲队伍前面,龇牙笑着,亲自迎娶美丽的新娘。这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民间非常看中此环节,往往是做足了戏。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光棍看了难受…
小伙伴们看完感觉怎样?假如君生古代,以您的实力和魅力,能娶几个姑娘?
小编看完感慨,凤冠霞披的新娘子,假如只在梦里,也挺美……反正现实和睡梦中,有一种情况不是光棍就行了呗。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