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大概要花多少钱,想办一场中式婚礼?
婚礼大概要花多少钱,想办一场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需要多少钱
婚庆策划2000左右,主持司仪1500左右,新娘化妆1000元左右,拍照摄像1500左右,婚车租用2000左右,婚礼督导人员500左右,舞台总监1000左右,这样算下来婚庆费用就要一万多了。还不包含婚宴菜金的价钱,按酒席一桌2000计算,摆20桌就要40000了。
一般价格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举办中式婚庆的隆重程度不同,在婚庆上的开销也是不一样的。举办中式婚庆最好让婚庆公司提供一个策划案,这样对其中的内容可进行增加或者删减,费用也会得到控制。
中式婚庆比西式婚礼复杂的多,想要举办一场隆重的中式婚礼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选择适合的婚庆公司来进行策划会比自己在那伤脑筋来的实在。请婚庆公司要花钱,举办婚礼要花钱,置办结婚用品要花钱,所以做好对每一项都好预算。
中式婚庆中所用的道具都是要花钱的,中式婚礼多少钱,一个中式婚礼的司仪主持人费用在1500左右。除了新娘化妆,有的家人和伴娘都会配合化妆,婚礼全程跟妆费用在1000元左右,婚礼拍照、婚礼摄像也都是要用钱的。
普通的中式婚礼一般需要花费三万元左右;
中档的中式婚礼一般需要花费八万元左右;
高档的中式婚礼一般需要花费十五万元左右。
现代中式婚礼流程要点
1、抬轿起程
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2、跨火盆和射箭
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3、拜堂和交杯酒
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 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4、同心结发和谢媒
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旬阳县办15桌左右的婚礼大概需要多少钱?
你想什么时候结婚呀,最近结婚的话,酒店是不好找的,一般都是半年之前预定还不一定有,酒席1000X15=15000车的话想找多少台,一般的车在300-500之间X台数主持一般的也在500左右,一般婚庆都有一条龙服务,录像加照相加出碟加主持2000左右,头车一般在1000左右拱门一般定酒店都能借用一个,会场布置就看你定的酒店有没有场地和用品了,一般有的也不用花钱,要没有就得在婚那里租几块也够了,你买糖,红包什么的自己有数,我可是给你算不来的喽!!哈哈。。
婚礼酒宴大概多少钱?
先看你要什么标准。一般酒席4到500一桌,好的酌情添加,酒店会按你的要求给你搭配!建议中档就好!为了省钱,可以按关系远近,按派每一桌价钱,也可以按礼钱的多少!
想问一下大家在一个县城?
这个简单,别说在一个县城,就是天南海北的结婚是你两个人的事,你想节约成本,让大家都省钱,就出去走走看看,转转,咋办咋好,我个人结婚那个年代,都带客人好几十桌子,我就去了两个叔叔送我,我考虑的是,婆家男孩多,七大姑八大姨的人都去,那时候拿五块钱十块钱的就是大的,我就跟我父母说,咱们家也不去了,也别让他们准备酒茶饭菜的,我的父母很支持我的,就这样,到现在我都孙子孙女的人了,过进了城市生活,也没有感觉,当时省了日子以后过不好,其实我觉得,还是两个人在一起努力赚钱养家才是真的好。
你们家乡结个婚需要花多少钱?
要是按照我们老家的标准说的话。结婚彩礼礼金,酒席,没有10万左右下不来。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大项开支。
1,礼金就是很大的开支。如果加上,房子车子那开支数目可能就更大。一般已经是6万,8万,10万不等这个注体要看女方家怎么要求。
2,酒席。按照现在在酒店的标准,酒席一天在1000至1200一桌,算中上等吧。如果十桌。来算的话就是12000。再加上烟酒。估计十桌烟酒5000块钱。差不多就在17000,两万左右。
3,还要给双方父母包红包,小孩包红包。这个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4,现在农村的习俗越来越攀比了。就是你家。搞的怎么样?我一定要过的比你家过的会更好。追求的不是节俭,而是,铺张浪费,讲排场,讲门面,讲面子
5,所以现在农村哪家结个婚就要花费大半辈子的金钱和心思。所以说现在的社会风气是越来越严重。前段时间。听有些网友说国家在名为规定彩礼。酒席。都要控制在相应的数字。不能搞攀比之风,不能搞奢侈浪费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