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交友,你都见过什么网络骗局?
防城港交友,你都见过什么网络骗局?
在下年轻的时,也算是“半”枚社会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组成了我凌乱而丰富的朋友圈,在灰色地带的“论坛”中,我经常能听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生存逻辑,以及谋取钱财的奇门遁甲。
下面三个案例,我用情景剧的形式来分别展现。
第一场:潜规则的阴影无处不在
90年代末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民用卡车将农产品直接拉进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了避开流通环节的成本)。
菜农张老三今年喜获丰收,于是雇了一辆大卡车,拉着自家的收成开进我们这个城市,停靠在某个街边,零售加批发——这个时候,“演员”出场了!
张老三发现,一位西装革履,戴着眼镜,夹着公文包的人来到车前,既不买菜也不问价,只是围着菜车看了又看。张老三心下忐忑,不知道这位是干嘛的,进了城的农民胆子小,也不敢问。
这时,西装男扶扶眼镜,终于开口了:“你这车菜……农药残留符合标准吗?”
完了,果然是来找麻烦的。张老三赶忙辩解:“我家的菜,农药本来打得就少,绝对安全……再说,现在农药那么贵的!”。西装男沉吟半晌,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科长,这儿有一车菜,但我不能确定农药残留……这个,安全怕是个问题吧……”——那时候能用得起手机的人,都非等闲之辈。
张老三吓坏了,赶忙拉住西装男的袖子摇晃着,脸上堆满了难以描述的卑微。但西装男反而笑了:“你误会了,我不是工商局的,我准备买你的菜,如果能保证安全,价格合适,这车菜我全要了”。
西装男接下来是这样描述的,他是某大厂生活科的科员,今天是来为食堂采购蔬菜的,刚才那个电话是向“领导”汇报市场情况。
张老三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进入了像模像样的讨价还价,最终双方终于共同认可了一个价格,西装男对张老三说:“开车走吧”。
当车开到某厂门口时,正赶上下班高峰期,西装男煞有介事的指着人流中一个戴着眼镜,很像“领导”的人对张老三说:“我们科长出来了,我过去给他说一声”。
张老三看到这两个人嘀咕了一会儿,西装男回来了,很沮丧的样子:“科长说了,价格没问题,但安全性……唉!每次都这样,看来还得按老规矩办”。张老三茫然道:“啥规矩?”,西装男说:“破费一下,给他一千块钱,马上卸车,要不然,您还得开回去,咱们一个小科员,想帮你也帮不上”。
张老三想了想:也是,现在哪里不是这样呢?横竖一算账,觉得也不吃亏,一咬牙一跺脚马上点了一千块钱给西装男。张老三看着西装男走了回去,和“科长”顺着人流一边走,一边“汇兑”——不对,怎么看不见人了?
当然,张老三永远都找不到这两个人了。
第二场:天衣无缝的背景设计
90年代末期还没有物流公司,很多车老板都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某个地方等活。
王胖子也是个车老板,这天,来活了。
同样是一位很像“领导”的人找到了他,说是有一车面粉要送到某个大厂,同时给了他一张名片(那时候的人们,对“大厂”是非常信任的,而且还是有“名片”的大厂领导)。
谈好价格以后,他们把车开到一家粮油店,几个伙计马上迎了上来问:“现在就装车吗?”。“老板”很有气派的吆喝:“赶紧的,装装装”。“领导”和粮油店老板也在进进出出中张罗着,时不时还会笑谈点天气,女人和奥巴马——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几个伙计一阵忙活,眼看货也装得差不多了。“老板”从店里出来,很沮丧的说:“唉,货款没带够……差了1350,这不急死人吗?”。王胖子忙问:“那咋办?”。“领导”说:“要不这样,你先给我垫上,等卸车的时候还给你,要不,咱们就得卸车”。
王胖子想都没想,就把钱点给了“领导”,并看着他返身回到了粮油店去“结账”——正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领导再也没有出来。王胖子左等右等不见人,进到粮油店寻找:没人!忙问老板:“刚才那位货主呢?”。老板指着后门说:“出去买烟了,我还等着他结账呢……”。王胖子急忙奔出后门:然而那是一条深邃的巷子……“领导”就是从这里消失的!
这两个案例涉及金额都不大,以大博小的骗术,往往最容易得手。正因为钱不多,才麻痹了受害者的防范心理。因为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觉:哪个骗子会因为骗这么点钱,搞出这么大动静?
我们假设菜农张老三在给钱的时候也曾有过怀疑,但在前期的铺垫中,憨厚的张老三已经在“残留农药”的质疑中,被对方捏住了软肋。手机,眼镜,皮包的暗示,以及亲临“大厂”的踏实感和逼真的气场,已经磨灭了他本就薄弱的警觉——最初的疑窦只是一闪而过,之后就自己说服了自己。
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潜规则,已经裹挟了他的部分价值观。急于出手货物的迫切,让他在不容思考的仓促中,心甘情愿的把钱交给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因为这个人能让他挣到薄利多销的块钱。
司机王胖子当时也一定有所警觉,但我们要相信,专业的骗子一定会给你营造出一些“充满信任”的假象,而这些假象恰恰符合正常的思考逻辑(他缺钱都缺得非常艺术,有零有整才更有真实感)。当王胖子把车开到粮油店的时候,他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粮油店是真的,面粉是真的,老板和伙计是真的,装车也是真的——这显然是一宗货真价实人可靠的买卖。
就算两人合伙诈骗,你们能骗到一个司机的什么呢?就算被骗,但和尚跑了庙还在,这么大个粮油店总跑不掉吧?而且车已经装了,王胖子也不想丢了这趟生意。再说,货主总得跟着一块儿走吧?货到地头死,这么大的单位,我还怕您赖账?
而实际上,“领导”欺骗的不光是王胖子,还有粮油店老板。其实“领导”事先的确跟粮油店正儿八经的谈成了这笔“买卖”,粮油店关心的只是粮款,他甚至都不知道“领导”和司机是啥关系,你们之间发生经济往来,我才懒得管。
不过,王胖子损失的是真金白银,粮油店老板只不过花点功夫把面粉卸下来就完了。
虽然是小打小闹的玩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专业骗子的脑洞真的是无比开阔,智商的确非常的“清奇”。
不过,这几个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三,下面这件事的受害者就是本人——时间是2016年
那天我去某行ATM机取钱,小小的营业厅里有一个愁眉不展的大哥找上了我了(为了规避地域歧视的讨伐,在此不便描述他的口音)。这位大哥这么说的:他是外地务工人员,昨晚接到家里的电话,小女儿得了急病需要钱(开始我以为他想玩那个老掉牙的“卖惨求助”——然而我低估了他的智商)。
他继续描述,他的老板也很好,非常利索的结清了他的工资。但当他火急火燎赶到银行营业厅的时候,那家银行当天系统检修(这个情况我知道,的确是事实),所有的营业厅不办理业务,存取款只能在该行的ATM机上完成。而老板给他的钱全都是20元面值的,他没法从ATM机上转钱给家里——病人等不住了。
他希望我换一些百元面值的钱给他救急,并答应一千块给我50块钱的“辛苦费”。
列位有所不知,在下虽然心存善念,但同样对蝇头小利有着猥琐的兴趣。
那就换吧!第一个1000没有任何问题,我拿到了1050。但他幽幽的说:1000块钱肯定不够,我还得再找人换,您忙您的吧!
他眼中的焦灼让我更加善良,同时,50元的回扣也让我更加贪婪。
于是我非常“急人所急”的问:“需要多少”?他说需要5000。
没问题,我自认为“行走江湖”多年,什么样的妖魔鬼怪没见过?而且这里是我的地头,您还能骗了我不成?
接下来,他不断的从衣服夹皮里往外掏出一迭迭20元的钞票,我的眼睛也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点钱的手。点完钱,他郑重的把钱交给我说:“谢谢了老弟,您再查一遍……”。他说话的时候,甚至眼圈都有点红,声音也发出了让人感同身受的哽咽。
他点钱的过程本来也是在我的“全程监控”之下完成的,此时我根本没有重新再点一遍的耐心。于是很放心的把4000块钱交给了他,他一边千恩万谢,一边从容不迫的将百元大钞送进了刚刚用过的ATM机。
当我哼着小曲来到某行营业厅存这5250块小票的时候,我发现我上当了,营业员面无表情的告诉我:4450元。
愣怔了最多十秒钟,我就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被老头搓了票子了。
江湖上流传着一种“搓票子”的手艺,不瞒您说,我也亲眼目睹过现场表演,如果不留意,还真的看不出来。我非常自信,这种拿不上台面的雕虫小技,怎么可能逃过我的眼睛呢?
然而我只能说,我还是没遇到真正的高手!
回忆了被骗的整个过程之后,我发现这位侠客不仅胆子非常大,而且他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环节全都考虑到了,并巧妙的链接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所有的设计和逻辑都在清理之中,可供我考察的疑点几乎是零。
首先,他用“外地”和“务工”放低了自己的身段,打消了我天然的顾虑和戒备,然后用求助者的急迫劫持了我的善良,用50块钱的红利激发了我的贪婪——谁能抵抗这种既能表达善良,又能获得报酬的事?有时候,名利双收的诱惑非常害人。
其次是他手底下的功夫,在大庭广众,别人的眼皮子底下,他就能毫无破绽的把800块钱弄没了,您还看不出来。第一,他有着炉火纯青的功夫。第二,本地人天然的傲慢和自信模糊了我的洞察力。
还有,他就不怕我真的再点一遍那些钱吗?
他不怕,如果发现钱少了,他会解释为“太紧张,数错了,对不起”,然后补给你就完了,或者借此机会不换了。即使到了派出所,警察也拿他没办法——他已经为整个事件预设了所有的可能:这是个滴水不漏的局!
这个案例不同于前两个,前两个只需要心机和演技,但我亲身经历过的这个骗术,除了心机和演技,还必须具备胆量和技艺。现在的电信诈骗有个优势,骗子远在不知名的地方,因此无需承担现场操作的恐惧。但现实中的骗子,有着非常扎实的心理素质,每一个骗子,都有可能是一个心理学高手。
电视剧《黑冰》中,郭晓鹏曾这样总结骗人者:“你不要小看这些骗子,他们的这些骗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绝活,是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术业有专攻,每一种能够成功的骗术,都是他们的经典剧目,这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事”。
社会结构在不断完善,人的心智也在持续健康,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蝇营狗苟,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谁也不能保证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
虽然我们无需防备这个世界,但也需要有一双明辨是非,洞察善恶的眼睛!
你见过最自大的人有多自大?
我媳妇就是个自大的人,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她的自大而讨厌她或嫌弃她,而有时,正因为她的自大,给我们的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笑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
我媳妇从小是在市中心的闹市区里长大的,她形形色色的人见得太多了,也许从小就见多识广,整天混迹在街头,作为一个女人,我媳妇却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按我们这里的话来讲是有些“儿娃子”脾气。
我和媳妇谈恋爱的时候,我就发现,如果我想从她嘴里听到一句道歉或者是认错的话,那比登天还要难。也就是说,她即使撞到南墙,撞了个头破血流,她也不会轻易认输。
记的我们装修婚房的时候,我本着专业的活还要专业干的原则,请了一家装修公司,将装修的活大包了出去。装修公司把装修方案制订出来以后,我媳妇就开始挑毛病,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特别是婚房肯定要达到使自己满意的程度。
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开始不顺利了。因为,如果按照我媳妇的意见,去修改装修方案,有许多违背常理的地方,而且随着装修方案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装修预算一降再降,到了最后,装修公司根本无利可图。
最后,我才明白,媳妇并不是为了让婚房看上去豪华或者是住的舒服,才三番五次地要求修改装修方案,她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省钱,能省多少就省多少,至于房子吗,能住就行了。
当然,作为男主人,我是不会让自己的婚房太过简陋的。于是,我就抛开媳妇,与装修公司达成了协议,开始装修。说句不好听的话,毕竟婚房是我在婚前全款就买好的,我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且装修房子的钱,我也早已准备好了,并没有要媳妇的一分钱,我也知道,媳妇当时工资底,仅仅够她穿衣吃饭的,她也没有什么积蓄,所以我早就做好结婚费用我全包,媳妇裸婚嫁过来就行的准备。
婚房的装修过程也一波三折,媳妇经常到装修现场指东道西,搞得装修师傅无所事从,有好几次,她还和师傅们发生了争执,装修师傅们一生气,撂挑子不干走人了。这时,我媳妇的自大性格就显现了出来,她对我说,她认识什么什么样的人,继续找个装修工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当时,我真就相信了她。
谁知道,等来等去,她也没有找来人,因为那个装修师傅也不情愿接手同行留下来的半摊子的活,这样即挣不上钱,还要多费材料、费心思。眼看着婚期越来越近,迫不得已之下,我只好再联系到原来的那些装修师傅们,好话说了一箩筐,低三下四央求他们回来继续干。
这时我媳妇虽然嘴上还是说着硬话,但也没有真正反对我,最后,还是那几个师傅把我的婚房装修完了。
其实,我媳妇自大的性格是有遗传的,因为她像她妈。
我丈母娘是个非常强势的老太太。老人家因为从小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她从小就没有读过书,后来还是在扫盲班里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正是因为没有读过书,害怕被人看不起,所以在老人的意识里,还保留着强烈传统的观念。老人家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遇事不低头,吃软不吃硬。所以,我丈母娘生的几个孩子性格都很倔强。而我媳妇更是倔强的都能要人命。
我和媳妇结婚后,由于性格上的差异,磕磕绊绊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刚结婚的时候,在度过新婚蜜月期以后,我们俩经常发生口角,但是,最终结果都是我先认输服软。慢慢地我媳妇就掌握了家里的财权、事权,成了说一不二的主。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我的女儿开始上学。人常说,有样学样,孩子三岁看老。我的女儿自打懂事以后,就越来越像她妈了,她也是个倔强的女孩。小的时候,孩子还有点怕她妈,因为,我媳妇有时候会收拾她。
我媳妇教育孩子可没有我那么有耐心,往往是,一大一小两个女人几句话没有说完,我媳妇的小宇宙就爆发了,有时候都快要把屋顶掀翻了,继而家里立刻就会鸡飞狗跳了。不过,我媳妇有个好处,就是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你这边还没有消气,她那边就开始恢复了常态,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不过等我孩子长大,个子都比她妈高了一个头,我媳妇的脾气反而越来越好了,因为,她再对孩子动粗,已经无法下手了。有一次,两个人又在书房里发生了争执,对于这种情况我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就没有掺和。当时,我正在厨房里做饭,过了一会,我听到我媳妇在大声喊叫,我忙跑到书房去查看究竟,只见孩子死死抓着她妈的手,不让她妈的手落下来打她,由于孩子用力过猛,痛得我媳妇大声叫唤了起来。
自从那次以后,媳妇可能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她的火爆脾气也慢慢不敢随便发出来了。不过她自大的毛病却一直改不掉。凡是她不想干的事情,她会找出许多千奇百怪的理由推托,比如我想要换一辆新车,她就像一个懂车的行家,对我娓娓道来,说什么现在不是最佳的换车时机等等,硬是打消了我的念头。又比如说,她想给她妈换套房子,也是找出了许多理由,而且还铮铮有词,硬是把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孝道都搬了出来,摆在了我的面前,让我感动,最终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不过,我媳妇也有因为自大翻车的时候,有一年,她看见有人买股票挣了不少钱,她也要炒股票,我劝了她半天,对她说:股票大家都买的时候,象你这样的小散户,肯定是挣不上大钱的,等到大家都不买股票的时候,你选上几支股票长期持有,说不定你还可以捡个漏呢,发些小财。但是,我媳妇自大的根本听不进我的话,结果,十几万家底被股市套得牢牢的。即使这样,她也不认错,说我阻止她时的态度不够坚决。
这就是我媳妇,一个和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女人。她有时自大的让我生气,但我从来也没有厌烦过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就不同意我们两个的事?
嘿,姑娘!是不是有点犹豫了?我来问你几个问题吧!
1.谈恋爱时有没有吵过架?吵架之后是怎么处理?你在觉得你受委屈时有没有那么一刻想爸妈?如果想了,婚后那么远要想好怎么可以快速见到爸妈!
2.你们两地相距不是几百里,是几千里,就算中国高铁再快,也得半天起步!工作后那可怜的几天假期你打算在哪里度过?跟谁度过?有没有那么几个节假日想陪爸妈的?同样,要想好婚后工作了怎么能陪爸妈过节日!
3.双方家庭条件差距大吗?抛开经济条件不说,家庭观念差距大吗?虽然说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不用门当户对!但我劝你,还是要当对一些!至少三观要一致!说的不是你俩,是家庭!如果不一致,想好发生矛盾后怎么处理自己?你除了半夜逛大街外是否有去处?
4.和未来的婆婆相处过吗?婚后是打算在一起生活还是分开?家庭条件达到了有了宝宝用不着婆婆帮带的程度吗?如果需要,有考虑过育儿观不一致带来的麻烦吗?那可是家庭级别的!有句话说得好,考验一场婚姻是否幸福,不是看婚后另一半的表现,而是生了孩子后一家人的表现!
想好如果与婆家有矛盾时怎么处理自己?继续半夜逛大街吗?
5.假如有一天爸妈需要你立刻回到身边,你能有多快?最快坐飞机?高铁?路上的煎熬会让你怀疑人生!
婚前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后生活是两家人的事!爱情是美好的,现实是打脸的!并不是所有远嫁都不幸福!但也不是所有远嫁都幸福!相比近嫁,除了那些鸡毛蒜皮外,你还会额外增加上面遇到的几个问题,建议考虑一下!
摩旅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一】我要知道什么是摩旅—个从我骑摩托开始,就一直萦绕耳畔的词语。看到周边的摩友们纷纷骑着心爱的摩托车,前往那些远方的秘境,我既羡慕又疑惑,羡慕他们可以走常人不走之路,疑惑他们究竟是何魅力令其无惧风险毅然上路。
01 骑车奔赴500km外的陌生城市
只为品尝一份美味
这算摩旅吗?人家说:不算!
02 骑车踏遍家乡各地的山林河川
只为融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这算摩旅吗?
人家说:不算!
03 于是我渐渐地发现,很多人都把摩旅的里程定在千公里以上,于是我便驱车奔袭两千多公里,由北而南,横跨黄河、长江、平原、丘陵,领略南北方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
这应该算是摩旅了吧。
人家还是说:不算!你这充其量只是骑行而已。
我迷茫了。
【二】 我一直在探究摩旅的意义骑行多少里程才叫摩旅?摩旅的意义又在哪里?这个答案有谁能够告诉我?
01 带着疑惑和不解,我无数遍地翻看《Why We Ride(我们为何骑行)》,想要从中寻得解答。枕头旁也一直放着《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想在大脑完全放空的时候,从文字里悟到真谛。
02 沉淀多年后,我回忆起自己所谓的“摩旅”历程,也看了其他人的摩旅经历以后,我发现:似乎在这金钱本位的社会中,摩旅,成了一种消遣和谈资。公里数越高、走过的地方越多就越有地位,或者说是一种自带的光芒。
03 我想,这应该不会是摩旅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我无数次梦想和追寻的目标。
【三】我的摩旅意义在这里01 摩旅应该是我逃离冰冷社会的一种方式,是寻找心灵救赎的一种途径,是实现灵魂升华的一种修行。
02 或许,我此生都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桎梏,去寻得摩旅的真正意义。
但我知道,只要我还能骑着摩托车前行,我的灵魂就一定能融入天地之间。
对我来说,摩旅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大量的游客和过冬的北方人到桂林北海南宁居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方人特别是老年人惯于到南方(广西海南)越冬。这种趋势近年来成为了潮流。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北方冬季寒冷干燥,不适于老年人生活。而南方冬天气候温和,适宜越冬。特别是广西北海南宁等地,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夏季虽然炎热,但是冬季气温适宜,植被丰富,水源质量,及空气质量好,非常适宜越冬。如世界闻名的巴马长寿村,仅2012年就有近27万外地人来此旅游越冬。
二是广西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城市建设完善,物价低廉,城市开放。相比于广东的高物价和工业污染,广西的越冬优势得天独厚。广西各大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四季常绿花常开,四季水果从不断,冬季如春,生活安逸节奏慢,到处都是长寿乡,人民友好民族团结。北海滨海小城,人口少,环境优美,城市规划好,配套设施完善,房价低廉。南宁环境优美,城市开放,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房价较一线城市而言十分便宜。桂林巴马等地旅游发达,空气宜人,水质优异,养生资源丰富,物价低廉。近年来,钦州防城港也成为了侯鸟人越冬的热门城市。而且广西为多民族地区,集聚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适宜旅游。广西本地人性格开放,包容性强,外地人来此都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可以说,整个广西的城市环境好,社会开放,物价低廉,成为侯鸟人首选城市。
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西房价水平较低,完全能够承受候鸟南飞越冬消费。相比于海南的高房价,北海购置房产在五六千一平方米左右,三星级酒店式公寓越冬租住一个月租金也仅两千左右,钦州防城港甚至更低,大部分候鸟人都是老年人,有较丰厚资产或退休金,完全能够承受越冬花销。有的候鸟已经在当地购置房产,每年冬季来越冬。有的则是选择酒店,老年公寓等。十月飞来,二月飞走,当真是潇洒自在。
四是政府大力推动,候鸟经济渐渐成型。来广西过冬的“候鸟”老人,有的是家里在北海购有房产的,有的是在宾馆包月的。钦北防许多酒店,别墅式旅馆开展冬季‘候鸟’宾客休闲游服务,专门针对候鸟人群提高个性化服务。许多房地产也打出度假休闲的老年公寓,专门针对北方人群,并到北方城市深入宣传,接引到广西参观楼盘开发项目,俨然已经是一种新的房地产营销。(不知道传销是否与此有关联。)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收入增高,即将有越来越多的侯鸟人加入到南飞群体。有侯鸟人概括了来广西越冬的好处:环境好、水好、人好、伙食好、身体好。
有什么想法吗?来广西过个温暖的冬天吧。
简单说说影响。
正面的。
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2016年末,广西常住人口为4838万人,比2015年增加42万人,增长0.9%,增速比全国同期快0.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为5579.12万人,比上年增加60.89万人,增长1.1%。南宁市的人口规模均超过700万人,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市,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留住了本地人,也吸引外地人口流入,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人口增长快,大大激发了城市经济发展与活力。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最典型的体现在于广西近几年交通设施建设井喷式发展,如高铁从2013年的零蛋到现在的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贯通高铁,广西境内地级市全部通高铁,高速公路也是几乎修到了所有旅游景点。广西作为东盟开放的桥头堡,影响力也更大更广了。当然还有一个典型的影响就是房价节节攀升,钦州,防城港的房价是井喷发展,让当地人大呼买不起房太夸张。长寿村巴马原本是一些与世隔绝的小山村,现在修了宽阔大马路和高楼大厦,听说贵的房价已经破万了,当地老百姓也是收入翻几番。
三是民族团结、开放包容更广阔。广西是全国全世界民族团结的典范,应该没有人有异议的吧。虽然民族多,分布广,难得的是各个民族都是和外界融合非常广泛的,南北差异,中外差异完全不会影响交流交往。南普和东北楂子味谁融合谁还真是不好说。所以在德天瀑布可以看到越民挑担来卖越南小商品,东兴口岸有大量越南老挝的红木家具,而卖家具的不少是北方人,南宁的餐馆有东北菜,湘菜,粤菜,还有印度菜,泰国菜,等等,而且是正宗当地人开的哦。
当然负面影响也不少。
一是催生各类骗子。侯鸟人年年南飞,许多有想法的侯鸟人谋求一份固定资产,催生了越冬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当然,骗子也催生了不少。有关于广西资本运作,房地产投资的传销团、诈骗团简直是数不清啊。身边诸多好友问,在防城港、北海、南宁投资房地产靠谱吗?我说靠谱,但是,你要确定地段,看看房子,最重要的是还要看看预售证,备案合同等等,也许带你买房的人根本不是这个楼盘的业务员就是骗子啊。还有,说什么资本运作的,投三万当年回本,年年高息的,基本都是骗子,要么就是传销,天上不会掉馅饼,别太轻易上当了。广西政府割传销团一茬又一茬,基本都是外地人骗外地人,广西背了多少锅啊。
二是对当地环境影响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马长寿村了,27万人涌入这个小城,长寿村现在据说是世界闻名的癌症村(许多患病老人来此养生),大量房屋建设,吃喝拉撒,环境污染,盘阳河水质堪忧啊,还好最近建了几个垃圾处理厂,希望能保住这青山绿水。
不管如何,广西欢迎大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