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结婚风俗,福建南平浦城春节习俗
南平结婚风俗,福建南平浦城春节习俗?
福建省南平市。每年的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村里的佛堂内就已经有排着长队的人在那烧香祈福了。有这么一种传说: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第一个吉时、第一个到佛堂祈福的人,这一年都会交好运。
三明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三明市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说起来三明算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三明,有一些外地人看起来费解的习俗,比如:
中秋扫墓祭祖
中秋节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它也是闽西北客家人的重大节日。中秋的时候,三明的习俗是扫墓,这是三明本地人一年之中除过春节、端午节之外,一个被看得非常重的习俗。
上鹅
在清流县李家乡长灌村,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山村风俗—“上鹅”。所谓“上鹅”,就是不管谁家生了第一胎男孩,都必须在当年或第2年的农历2月25日这天杀一只大鹅,送到所敬仰的先祖“仲信公”墓前去上供、烧香,同时宴请亲友以示庆贺,即使是一贫如洗的家庭,也得买只大鹅聊表心意。否则,便会受到别人的非议和耻笑。据考证,仲信公生平嗜食鹅肉。死后,他的子孙特地请来一个“风水”先生,选了一处地形酷似鹅的地点安葬他。谓此穴为“鹅形”。为了纪念这位祖宗,他们立下规矩:后代子孙凡是生了第一个男孩,就要宰一只大鹅到促信公墓地上供焚香。
中秋前夕杀牛
前面说到中秋有扫墓的习俗,在沙县湖源乡,中秋有一项特殊的庆祝活动——杀牛。该风俗到底从何时开始,村民们也说不清,但是只要每到农历八月十四的晚上,村头的杀牛场总是人声鼎沸,屠夫“磨刀霍霍”,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屠夫动作麻利地切好肉,村里长者就把这些牛肉按户平均分配。
如果你还知道三明有哪些独特的习俗,也可以一起分享哦。
(闽南网 林淳淳)
闽的闽字来历?
福建始称“闽”。源于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
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福建人是什么性格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建背山面海,是个山海相融的省份,福建地处东南僻隅,长期以来自然生态恶劣,多毒虫猛兽,威胁人的生存,繁衍不易,福建又是一个历史上多次汉人民系迁移的地方,从秦汉至南宋,有五次以上汉人南迁,到了福建,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宁和平,福建人的性格第一是吃苦耐劳,山区海洋的艰苦环境挑战人的生存能力,这方面锻炼了福建人艰韧、顽强、彪悍的性格,第二是慎终追远的祖宗家国情怀,因为祖先来自中原,辗转迁移各地,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先人,福建人自然都有一份缅怀先人,祭奠祖宗的家族情怀,福建人家族观念是很强的,福建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世界各地谋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海外乡亲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陈嘉庚作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就是典型;第三,山区海岛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老死不相往来,造成福建人的小民心态,厦门之所以发展规模不大,也是这种“岛民”心态的体现,外地人觉得福建人排外,事实上是由相对封闭的环境少与外人交流状态的自然表露,也就是这样的生存环境,造成福建方言乡音众多,不易与人交流,就生份了,语言也不通了,这就是为什么福建的方言在中国特别多的环境因素,当然历史因素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原不同语言在福建保留下来:汉晋的闽北方言,唐代的闽南方言,五代北宋的闽东方言,南宋的客家方言等等;第四,福建人其实是中国最会读书考试的省份,是中国历代的科举考试强省!宋代就有“福建出秀才,天下第一”的评价,中原人士用“海滨邹鲁”来赞誉福建,等于说福建是中国文化的重心,福建文化发达,宗教、戏曲、民间信仰在中国首屈一指,福建人的崇文重教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
南平四大古镇?
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
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岸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2.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城村,位于武夷山南麓,坐北朝南,古朴幽静,极富魅力。城村周围寨墙四合,居民分别由4座大门出入。村内3条主街呈“工”条形,街道卵石铺面,围墙及砖法、路面均为明代风格。村中36条小巷纵横交错,迂回曲折。古井在村内随处可见,井水清澈甘甜。
3.邵武市和平古镇
和平古镇建置始于唐朝,拥有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近300栋明清民居建筑,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和平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同时也是最美的城堡式古镇,大夫第、县丞署、黄氏宗祠……一座座明清建筑青砖琉瓦,雕梁画栋,气宇非凡。和平古镇的明清建筑是中国迄今为止保留最完善的古民居建筑群。通过和平古镇的南门谯楼,便进入拥有“福建第一街”美誉的古街,漫步于古街,一条长达百米的青石板街贯穿南北,两旁的古民居或为木制,或用青砖搭筑,数十条鹅卵石铺砌的古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地分布其间。这里特有的游浆豆腐清香,在古韵悠长的巷道里豆香四溢。现今的和平古镇保留着以“家文化”为基础的生活传统。纵横交错的老街巷、雕梁画栋的大宅第、恬淡淳朴的古民风、溪环水绕的美田园养育了百家百业的繁华昼锦、遍布世界的黄氏家族。千百年来不变的“家文化”,在和平古镇实现了从小家到家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