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交友,嬴政的相父是谁?

2023-06-10 04:30:03 30阅读

咸阳交友,嬴政的相父是谁?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2][3]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咸阳交友,嬴政的相父是谁?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本名 吕不韦

别名 吕子

所处时代 战国末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35年

主要作品 《吕氏春秋》

主要成就

扶立秦庄襄王,任秦国相邦

灭东周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封爵 文信侯

墓冢 吕母墓

一诺千金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

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在“一诺千金”的故事中,讲信用让季布死里逃生。反之,不讲信用则可能给自己带来祸患。那个在山上放羊喊“狼来了”的孩子,就是因此而丧生的。他屡次喊“狼来了”,人们上山救他却扑了空;后来,狼真的来了,任凭他怎么大声喊,再也没人相信他了。

信用是多么宝贵啊!我们可以失去金钱,因为可以再赚;可以失去工作,因为可以再找;但一旦信用失去了,就难以挽回了!

因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成功人生的终极秘诀是什么?

成功人生的秘诀?最近因为做播音,做了一个专辑为《励志故事》,读到了一个故事“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一个主修心理学的学生发现很多成功过的人吓唬我们,普遍把自己创业的艰难夸大,让很多未成功的人听了知难而退。但事实上,他接触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他们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作为一个心理系的学生,他觉得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本国成功人士的心态,所以他写了一篇论文《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后来他的书在本国家喻户晓,并伴随他的国家经济起飞,鼓舞了许多人。

他自己的成功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不是“头悬梁,锥刺股”,更不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而是,简单的两个字“坚持”,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坚持。所以,他成功了。

回想进入头条号是在上个月末,听说可以写文章,但是多年没写了,因为喜欢,所以开始了。每天坚持发一篇,即使阅读量一般,但相信自己一定是可以的。接着头条号平台给了我申请领域和加黄V的机会,先是回答四个优质问题,于是坚持用四天每天7~8条的问答,结果四天之后过了领域认证,之后平台天天把我的问答推到头条,我相信只要坚持,平台就会给予更多的机会。我相信一点,老天要帮助你成功,也要你去配合,这个配合就是“坚持”,所以,坚持一定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各位有缘来到今日头条的朋友,加油!

李白的政治能力到底如何?

李白在政治上到底有多傻?赤子之心满分,虚与委蛇零分!

正如我的标题上说,李白在政治上基本是零分,是大鸭蛋。

李白从出道开始,就是一个明星,各路道士喜欢他,朝廷大员贺知章喜欢他,据说玉真公主也喜欢他,他从一出道就围绕了有一大帮粉丝,是典型的大IP,他似乎具备了登堂入室的所有条件。

但是李白,那个喜欢喝酒的李白,喜欢狂呼乱叫的李白,喜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李白,却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最终在政治上彻底失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李白最终失败的结果?

好玩的国学认为,是天真!是一腔的赤子之心!

要知道,要想玩好政治而不被政治玩,那么就要学会溜须拍马审时度势虚与委蛇,而在这方面,李白完全是个白痴!

好玩的国学最近写了一篇长文,专门论述李白在政治上的才能到底有多么差劲。

大凡一腔热血不顾后果有点赤子之心的人,都玩不好政治!

李煜喜欢写词喜欢佛教喜欢小姨子喜欢哭哭啼啼,做不好皇帝;

宋徽宗喜欢画画喜欢蹴鞠喜欢道教喜欢出去嫖娼喜欢李师师,最终身死国灭;

苏东坡喜欢写词喜欢发牢骚喜欢开玩笑喜欢毫无心机地交朋友,一生没做啥大官还一直被贬;

孟浩然喜欢写诗喜欢田园喜欢喝酒交朋友没事就呼朋唤友在面试那天因为喝酒竟然故意不去面试,连政治都没有玩到,做了一辈子的隐士。

所以,天真的人,不要去玩政治,否则就是被政治玩死。

李白就是个天真的人,一生也没有玩好政治,相反,差一点被政治玩死。要不是大唐盛世政治开明,再加上李白惊为天人的才气,朝中还有不少好朋友,就李白晚年踌躇满志地加入永王搞叛乱大逆不道的行为,早就死过好几次了,所以,天真的人,玩不好政治。

但李白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在他眼里,也许给了他位子的唐玄宗还不错;那个风流潇洒的孟浩然是个可以崇拜的偶像;还有李白刚到京城给他接风金龟换酒帮他引荐找工作的贺知章算是个可爱的老头。

其他的还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类是在山东游玩的时候,结识的杜甫、高适等一帮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算是小字辈的小朋友。另外一类干脆是他们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们的粉丝、陌生人。

李白就是这么拽!但是很拽的人,玩不好政治。政治是隐秘的,是残酷的,是变色龙蜘蛛网,是察言观色俯仰沉浮,是阴谋诡计表里阳秋,而这些,李白一样也没有。

李白的拽,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拽。他大概是来自文曲星的外星人,他身上的艺术气质,地球人没有。

他是文曲星的儿子,是月亮的兄弟。他是道家弟子,是仗剑走江湖的侠客,是一掷千金的小孟尝,是浪漫诗人,是书法家,是那个时代并超越那个时代的艺术家。

李白的拽,来自于他的高度自信。他说他是李氏宗室,辈分极高,大约与唐太宗是平辈。唐玄宗大概要叫他叔爷爷。所以他不愿意走平常路,去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有人认为李白拒绝参加科举考试,非不愿也实非不能。因为他们家是商人,那时的商人,除了有钱,其他的都不能有。政治的天花板基本上压到头顶,除了继续赚钱,别无它法。

不过,我宁愿相信李白是主动拒绝参加考试的。因为,首先李白很狂傲,我的能力已经无需一场考试来证明;第二,我的能力已经证明了,我干嘛还要参加科举考试。我李白不参加考试,这是给了天下的读书人一条活路。

别看李白身上的道家仙气飘飘,经常跑到终南山去隐居,结交一些道士隐士,其实他就是想走终南捷径,幻想终有一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实在不行,还有后路,那就是“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叫自信。

在李白心中,做官大概是很容易的事情,以自己不世出的天才,做个宰相指日可待:他“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要么做个横扫一切的大将军,“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管仲可能比不上,做个像谢安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人,问题不大。

其实,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出山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找好了后路。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事业风正一帆悬时,努力跻身庙堂之上,最好在凌烟阁留下倩影;在事业不顺的时候,回到山水之间的桃花源,做个林泉煮酒五湖听涛邀月观云的隐士。李白也是这样想的。李白说,以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

梦想总会美好,但现实却总那么浮皮潦草。

李白太天真了,他骨子里充满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充满了是做官还是修道的矛盾,是狂傲无人目空一切还是小心翼翼跪舔权贵的矛盾。李白的一生,都是在儒家和道家的激烈竞争中度过的,这么矛盾,这么撕裂,李白没得抑郁症,说明他真的神经很大条。

李白既是狂傲的,又是卑微的。他既看不起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又不得不放下身段有求于人。但一旦被达官显贵们拒绝或轻视,他那桀骜不驯天真欠考虑的性子就抑制不住。

李白出来找工作时,那股狂傲的气质,仿佛他是老板,别人才是来找工作的。

李白写信给时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襄州刺史的韩朝宗: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这马屁拍的相当坚决有技术含量,然后就是礼节性地狠狠地夸了自己一番: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李白上来就拍马屁,“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表达了他对韩荆州的高度仰慕之情。接下来就狠拍自己马屁,说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因此希望韩朝宗能提拔他。估计是李白太狂,吓坏了韩朝宗,没有提携李白。

李白很生气,又写了封求职信给当时的北海太守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写了一封求职信,但这信不是求职,是骂人了。李白说自己是大鹏,是要遨游天际的,哪怕是下来,也能在海上掀起万丈巨浪。凡人觉得我太狂了,还敢呵呵地冷笑我,你不知道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觉得后生可畏,你李大人还敢说我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种“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李白算是出了一口气,问题是,神经病才肯提拔李白!

李白的天真,还在于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开心时春风满面仿佛拥有整个世界;烦恼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仿佛又失去了整个世界。一点都不懂藏锋隐锐和光同尘。

接到朝廷通知去唐玄宗的秘书处上班时,李白觉得自己快要炸裂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大鹏就应该翱翔九天,李白怎么可能是委身草莽的燕雀呢?看看李白这个高兴劲。

但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上不兴这个。中国人遇到这个事情,总要先假客气一番,明明内心翻江倒海,非要假装面如秋水;明明认为非我莫属,偏要假装能力不够。这叫技术性虚伪。但在虚伪的古代官场,虚伪的技术越高,玩政治的能力越强。李白在赤子之心方面满分,在虚与委蛇方面零分,所以他注定一生不得志。

李白到了京城后,成为唐玄宗的文学秘书。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岗位。秘书,就是要让领导舒服。但李白怕束缚,偏偏不好好干活,还要跑出去喝酒,每天喝得墙走我不走,不知道躺在长安城哪个酒馆呢。

唐玄宗想找李白谈谈人生,比如杨玉环的身材、安禄山的舞姿之类的话题,每一回侍卫们都鬼子进村一样满长安城找李白去,估计等李白到了,唐玄宗早就和杨玉环睡觉去了,哪还有闲心和李白扯闲篇。

你一个做秘书的,整的比领导还自在还狂野,这显然又是官场的大忌。做秘书的李白啊,你要谨记:只许领导使性子,不许秘书有性格。何况人家秘书长是高力士,李白也就是个外围罢了。

李白的天真,还在于看不清楚时局。当永王派人几次三番来找他时,李白俨然把自己当成诸葛亮了。因为当年刘备也是去请了诸葛亮三次,诸葛亮够面,现在永王也来请了三次,李白也够面。所以李白就去了,那一瞬间,李白就是管仲、乐毅、诸葛亮和谢安的综合体,地球末日也不怕。于是他就写了: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别人都知道永王要谋反,都看得出永王要完蛋,但李白偏偏还要辅佐永王,还要“为君谈笑净胡沙”,还要“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这朝廷没有把李白给砍了,大概是看了唐玄宗的面子。

官场选边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当年一起玩的小兄弟高适,目光如炬选对了方向,人家最后做了大权在握的节度使;

王维被安史之乱的叛军抓住做了伪官,但人家靠了一首怀念旧主的诗,最后还能官复原职;

李白的小字辈李商隐,一生都在牛党和李党的漩涡中被搞得晕头转向,最后抑郁而终,可见在政治上,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判断力,是多么重要。就李白这个政治智商,这辈子也就只能找月亮一起喝酒,孤独地“对影成三人”了。

其实李白还是有些政治才能的,但是有才能不一定就能玩好政治,否则王勃杜甫孟浩然,杜牧罗隐温庭筠为什么慨叹怀才不遇?为何李商隐一生悲伤蹉跎?都说怀才就像怀孕,总有显露才华的一天,但也有胎死腹中的悲剧。所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李白,你何必为打翻一杯牛奶而哭泣?你又何必心心念念“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再去咸阳,你可能真的要挂在树上了!

你本是天上的谪仙人,何必再沾染这世间的污秽?

你本是天上那轮明月,只需要夜夜生发处出清辉!

你本是仗剑天涯侠客,何不事了拂衣深藏功与名?

李白,从今天起,骑马砍柴周游世界,做个快乐的诗人吧。

李渊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和突厥合作?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隋末大动乱是从公元611年隋炀帝下诏讨伐高丽开始的,全国动员,天下骚动,“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资治通鉴》)

一、隋末动乱诸侯纷争没有政权可以和突厥抗衡

专家的研究表明,隋末动乱以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包括今山东、河北和河南的大部)起事最早、队伍最多、规模最大,就是因为这里是东征高丽水、陆两路的出发地,压迫最深,矛盾最突出。

起事最早的山东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王薄所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辽东即指东征高丽作战的地区,“浪死”意为白白送死。

还在隋末动乱的前期,就有一些起事队伍和突厥建立了联系。615年二月,上谷(今河北易县)王须拔自称漫天王,魏刀儿自称历山飞,各有人众十多万,都和北方的突厥建立同盟,向南攻掠燕、赵地区(今河北省)。

裴矩早就感到突厥始毕可汗的力量强大起来了,于是向隋炀帝献计分化突厥势力,想嫁隋朝的一个宗室女给始毕的弟弟叱吉设,再册拜他为南面可汗。可是叱吉设不敢接受隋朝的条件,始毕听说以后就开始对隋朝产生怨恨。

突厥大臣史蜀胡悉很聪明,主意也很多,得到始毕的极大信任。裴矩假装说要搞一次互市(边境贸易),把史蜀胡悉骗到马邑(今山西朔州)老乡杀了,还派使者去通知始毕说:“史蜀胡悉背叛可汗来投降,我已经替你把他杀了。”始毕知道实际情况以后,再也不来朝见了。

615年八月,隋炀帝避暑向北巡游到雁门(今山西代县)关外,始毕率其部众几十万骑兵前来袭击。幸好义成公主先派人送来紧急情报,隋炀帝赶快乘车逃进了雁门郡城。

雁门郡下属41座城,突厥攻下了39座,只剩下雁门、崞(今山西崞县)两城还没攻陷。突厥大军团团包围雁门发动猛攻,箭如雨下,有的都射到了炀帝面前,炀帝吓坏了,和儿子抱头大哭,把眼睛都哭肿了。大臣们纷纷出主意,都主张一面坚守,一面下诏停止征伐高丽,悬重赏召天下兵勤王。

炀帝通通采纳了这些建议,又派秘密使者去向义成公主求救。公主派使者去对始毕说:“北边又有紧急情况!”九月初,从隋朝东都洛阳和其他各都来的援兵也赶到了忻口(今山西忻口),始毕可汗这才解围撒退。

隋炀帝让人出城侦察,看到老乡山谷空无一人,连突厥的马都见不到一匹,于是派出两千骑兵跟踪,到了马邑,才抓了一些老弱突厥人回来。此后炀帝再也不敢北巡,而改为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后来就被杀死在那里。

616年,隋朝任命唐国公李渊为太原留守,负责北边的镇守和防务。李渊在此之前是山西、河东(今山西省)抚慰大使,有权代表朝廷罢免或任命提升郡县文武宫员。突厥经常到北边抢劫掠夺,隋朝让李渊率太原道军兵和马邑太守王仁恭的人马进行反击。

这时突厥势力正强,气焰正盛,而太原和马邑两处兵马还不到五千,王仁恭很害怕。李渊选了骑马射箭技术都比较好的两千来人,让他们衣食住行都装成突厥人的样子,如果碰上突厥军队,趁其不备找机会就袭击下,也经常有些收获,使突厥稍微有所收敛。

617年,隋末大动乱进入高潮,不仅是被压迫的民众起义,连隋朝官员也纷纷反隋,中原和突厥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中原与突厥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二月,朔方(即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鹰扬郎将(地方府兵将领)梁师都起兵割据本郡,自称大丞相,与北边的突厥结盟;马邑鹰扬校尉(府兵下级军宫)刘武周聚众斩王仁恭,自称太守,遣使依附于突厥。

三月,刘武周攻下楼烦郡(治今山西静乐),接着占领了隋朝的汾阳宫(在静乐北),把抓到的宫女送去贿赂突厥始毕可汗;始毕送给刘武周大批战马作为回报,于是刘武周的兵力更强盛,又攻占了定襄郡(即云州,治大利城,今内荥古和林格尔西北)。

突厥兴奋地把刘武周立为定扬可汗,意思是要他去平定隋炀帝所在的扬州(古代扬、杨通用),还送始他一面突厥人的狼头大旗。

刘武周则自称皇帝,以妻子为皇后,改元天兴,并设立了辅政、行政各种官员。后来又包围雁门一百多天,终于攻了下来。

梁师都则攻取了雕阴、弘化、延安等郡(今陕北各地),于是也称皇帝,建国号为梁,改元永隆。突厥始毕可汗也送给他一面狼头大旗,称他为大度毗伽可汗。

然后,梁师都招引突厥人到河南地(鄂尔多斯高原,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放牧,并攻取了盐川郡(治今陕西定边)。

还有因犯罪被流放在榆林(即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的军士郭子和,勾结十几个亡命徒攻进郡衙门,抓住当官的杀了,自称永乐王,改元丑平,有二千多骑兵,南面和梁师都结盟,北边依附突厥,派儿子去做人质以巩固联系。

突 厥始毕可汗任命刘武周为定杨天子,梁师都为解事天子,郭子和为平杨天子;郭子和坚持不敢当天子,因而被改任为屋利设(突厥官名)。

除此面外,据史书的说法,由于隋末动乱,有很多中原人逃到突厥去避难,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这些部族或小国又重新臣属于突厥,受突厥驱使,于是突厥能骑马射箭的 兵力将近百万,势力空前强大,对在动荡的中原大地上活动 的各种政治力量任意捭阖。

薛举、窦建德、王世充、李轨、高开道这些人,虽然自己冠有帝王的名号,却都向突厥称臣, 接受突厥人的可汗封号,派往北方突厥朝贡的使者频繁不断,连续不绝。

三、李渊的无奈选择

面对这种形势,留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和他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也在秘密策划,聚集力量,准备起事。

617 年,由于突厥屡次入侵而李渊都不能抵御隋炀帝派使者来要抓他去江都。李渊吓坏了,连忙部署军队,准备起事。可 就在这时候炀帝又派急使传来赦令,李渊的计划才又缓了一步。

五月,李渊以勾结突厥图谋造反的罪名,先发制人,杀了自己身边的两个隋炀帝的心腹。不久,恰好有突厥军队几万来袭击晋阳(即太原),人们就以为是被杀的那两个人勾引来的。

李渊的部下出城战死了一千多人,城里人都怕得要命。李渊派军队晚上悄悄出城,早上大张旗鼓地从其他道路 回来,装成是援军赶来的样子,以安定人心。突厥人也感到 很疑惑,在城外停留两天,最后在老乡大肆抢劫掠夺一番而去。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的亲信晋阳县令刘文静劝李渊还是和突厥结盟,借助突厥的人马以壮大军威,李渊接受了刘文静的意见。

六月,李渊亲自给始毕可汗写信,极其谦卑曲尽礼节地说:“我想广泛发动正义之师,到杨州去迎回皇上,再和突厥和亲,像开皇(隋文帝的年号)年间一样。您要是能和我一起去南方也好,只是军队别惊扰老百姓就行;要是只和亲,南面坐收礼品财宝也行,全由可汗选择。”

始毕看了信后对他的大臣说:“隋朝皇帝的为人我知道,如果把他请回来,肯定会杀害唐国公,无疑也要向咱们发动进攻。要是唐公自已当天子,我倒愿意随时派兵马援助。”于是就按这个意思写了一封回信给李渊。

使者很快回到太原,大家听了都很高兴,都希堪照突厥的话办,可李渊觉得还是不妥。晋阳宫监(主管人员)裴寂和刘文静都说:“目前人众虽然聚集了些,但战马十分缺乏,突厥兵可以不要,马却不能不要,如果再犹豫不决,恐怕突厥反悔。”

李渊让大家再想一个稳妥的办法,于是裴寂等人提出尊隋炀帝帝为太上皇,另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这样可以挟大子以令诸侯;另一方面,把旗帜改成红、白相间,和隋朝的红旗有所区别,这样让突厥也满意。李渊说:“这真是掩耳盗铃!不过现在情况紧急,也只好这样了。”

就同意了这个办法,并派使者把这些作法通知突厥。突厥得信,派特勤康鞘利等送了一千匹马来和李渊互市,并同意派兵送李渊去关中(今陕西渭河平原)夺取长安,兵力要多少都可以,李渊会见了康鞘利等人,毕恭毕敬地接受了可汗的信件,然后送给康鞘利等人极为丰厚的礼品;对突厥送来的马,则挑好的买了一半。

参加李渊队伍的人请求用个人的钱买剩下的突厥马,李渊说:“突厥有的是马,他们又贪图利益,接着就会不断送马来卖,只怕你们买都买不完。我之所以少买,就是想显得穷点儿和并不急于要马的样子。我会为你们赊突厥的马用,不要花你们的钱。”

康鞘利回去的时候,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协商出兵的事,悄悄嘱咐刘文静说:“游牧骑兵进中原,这是老百姓的大祸害。我之所以要他们来,是担心刘武周勾结他们扰乱边疆;再说,突厥马靠游牧,不费草料,稍微有些用来壮大声势就可以了。只要几百人,不要多。”

八月,李渊的军队前进到了龙门(今山西河津),刘文静和康鞘利才带了突厥兵五百人、马两千匹赶到。李渊仍然非常高兴,称赞刘文静会办事。

617年十一月,李渊的军队攻克长安,拥立13岁的代王杨侑当了皇帝,晋封李渊为唐王。618年五月,唐王李渊受隋恭帝禅让即位为皇帝,正式建立唐朝,李渊即唐高祖。

李渊称帝前后,不断向突厥大量送礼以加强联系,求得支持始毕可汗自恃有功,更加骄傲,派到长安来的使者人多也都横行不法。因为中原还没有平定,李渊对突厥只好尽量优待宽容。

称帝不久,突厥始毕可汗派骨咄禄特勤来长安,唐高祖在当时的正宫正殿一一太极殿盛宴招待他,席间演奏九部乐;宴请之外,又送他各种绫罗绸缎。

四、李渊称帝后对突厥的分化与纵容

九月,唐高祖又派太常卿专程送舞女给始毕可汗;始毕派骨咄禄特勤再来,唐高祖这次宴请他时,为了显示尊宠,竞请他到自己的御座上去坐。可见这时突厥是多么不可一世!唐高祖越是想巴结他们,博取他们的欢心,反而越增长他们的傲慢。

619年闰二月,突厥始毕可汗率领部众渡过黄河到了夏州,和梁师都的兵马会合,准备到中原内地进行抢劫掠夺;先分五百骑兵给刘武周,让他从句注(出名,地在今山西代县北)攻入雁门关;又催后续兵力大规模集结,企图进攻太原。然而,正在这时候,始毕可汗死了,军事行动暂时停止下来。

始毕死后,他的儿子什钵苾年龄太小,实在难以继位,于是,由始毕的弟弟俟利弗设继立,称处罗可汗。处罗又以隋义成公主为妻子,并任命什钵苾为尼步设,让他住到东边,驻地在幽州正北。

始毕去世之前,唐高祖已经派右武候将军高静前去突厥送礼,走到丰州(即隋代五原),听说始毕死了高祖下令把礼物留在当地国库。突厥知道以后很生气,就要来进攻,唐朝幽州总管张长逊赶忙派高静再带上礼物到突厥去代表朝廷吊丧,突厥军队才退回去。

三月,梁师都自特有突厥支持,进攻唐朝治下的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被唐朝守将击退。四月,刘武周又领着突厥军队直抵榆次(今山西榆次)县北,在黄蛇岭扎下营寨。唐高祖的三儿子李元吉当时是并州总管(驻守太原),他命令车骑将军张达领一些步兵去试探对方的实力。张达告诉他,兵太少,不能去。元吉不听,强迫张达出战,结果全军覆没。

张达被俘投敌,反而带领刘武周的人马攻陷了榆次,随后又攻下了太原,元吉只带着妻妾逃回长安。

窦建德当时虽然自立,仍然依靠突厥以壮大兵势。隋炀帝死后,炀帝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等人曾被窦建德截获。嫁在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派人来迎这些人,窦建德马上派了千名骑兵把他们护送到突厥去,还把杀隋场帝的主谋宇文化及的人头献给义成公主,让她解气。

620年二月,突厥处罗可汗把炀帝萧皇后、杨政道等迎接到他的牙帐,立杨政道为隋王。隋末逃到突厥避难的中原士人、民众,全都被处罗划归隶属于杨政道,大约有一万人。

处罗让这些人住到当年隋文帝为安置突厥启民可汗而修建的定襄大利城,允许他们按照隋朝的制度设置百官,甚至连历法也都用隋代的。

显然,这是仿隋文帝之意而用之,有意扶持与唐朝对立的势力,以便突厥在中间上下其手。

四月,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大败刘武周部下骁将宋金刚,刘武周闻讯,丢弃并州逃奔突厥,于是所据州县全部归入唐朝治下。当初刘武周南侵的时候,他的辅佐官苑君璋曾劝他说:“唐朝国主以一个州的人众,长驱直入长安,所向无敌,这是天意,不是人力啊。晋阳以南,道路艰险狭隘,您要是孤军深入,后续部队跟不上,一旦进攻作战不利,靠什么撒退回来呢?还不如北与突厥结盟,南与唐朝和好,自己称王称帝,足以长久维持下去。”

刘武周不听,让苑君璋留守朔州。兵败以后,刘武周哭着对苑君璋说:“不听你的话,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过了一段时间,刘武周又想溜回王马邑重新自立,事情泄露以后,突厥杀了刘武周,另立苑君璋为大行台(别部首领)统领部众,还派一个突厥军官率兵帮助镇守。

另一方面,在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时,突厥处罗可汗就派了他的弟弟步利设率两干骑兵帮唐朝作战。刘武周兵败,处罗可汗反而到了晋阳,唐朝委派的并州总管李仲文只好开门迎接慰劳。处罗在晋阳留住三天,城里稍有姿色的女子都被突厥掠去,李仲文根本管不了,走的时候,又留下一个特勤带着几百个突厥兵,说是帮唐朝镇守。

而且从石岭(今山西忻州南)往北,突厥全都留兵镇守,就像是在自己的地盘之上,保障了他们南下的通道。

不仅如此。五月,突厥还派人送了上千匹马给割据洛阳一带的王世充,又向他要求结为姻亲。王世充把自己同宗的女儿嫁给突厥,并买下了突厥的马。

十一月,梁师都因为自己的部将纷纷投降唐朝,恐怕自己很快会被唐朝消灭,因此,派他的尚书(政务官之一)陆季览去对处罗可汗说:“近年中原衰败混乱,分裂割据各方势均而力量薄弱,所以都依附突厥,向突厥称臣纳贡。可是现在定杨可汗(刘武周)已经败亡,天下很快就要被唐朝统一。

我梁师都倒也不怕灰飞烟灭,只怕接下去就要轮到可汗您了!不如趁他们还没有完全平定天下,可汗您挥兵南下,夺取中原,像北魏道武帝所作的那样,我愿意为您当向导。”处罗可汗听从了他的意见,决定派莫贺咄设从原州(今宁夏固原)进击,泥步设和梁师都一道从延州(今陕西延安)进击,外罗自己从并州进击,突利可汗率领奚、霫、契丹、秣羯从幽州进击;再联络窦建德的军队从滏口(今河北邯郸西)向西进攻,与突厥军队在晋(今山西临汾)绛(今山西新绛)一带 会师。

莫贺咄设就是处罗的弟弟咄苾,突利可汗即始毕的儿子什钵苾。处罗的计划是想夺取并州作为杨政道的驻地,但突厥多数大臣都劝阻他这样做,处罗则声称:“我父亲失去 权位领地时,是靠隋朝的支持才得以树立起来,这个大恩不 能忘啊!”

然而,临出发时,处罗突然暴病面死,突厥对唐朝 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不得不再次停止下来 处罗死后,义成公主认为自己的儿子奥射设能力不够, 就废除了他的继位资格,另立处罗的弟弟即位,称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是北突厥的最后一位大可汗,他的上 台,标志着唐朝和突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即将开始,唐朝与 突厥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郎将到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