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征婚再婚网,你作为儿女你支持吗?
中老年征婚再婚网,你作为儿女你支持吗?
支持!
如何看待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离婚?
这个问题是浪漫过头,红杏出墙所导之。
当亊人不是男便是女,这样的事本不应该出现,都五六十岁的人了。前面都是恩恩爰爱养儿育女,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日同三歺夜同宿。这一路走到今天本来就是天作之合。为啥到了这把年纪儿孙绕膝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看来就是外面有人勾引,爱情的力量风雨旡阻迷人心窍呀!
咱的看法,玩玩就算了不必离婚,这样对已对儿孙对亲戚对旁人都不是好影响,特别是儿女。
在此奉劝有这样打算的人浪漫过了也就算了,了断情絲回头是岸夫妻重好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你不喜欢应不应该阻饶?
实际上父母再婚对于孩子来说有许多的坏处。但是我还是希望做为孩子也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你的父母。父母不应被孩子束缚,他们的婚姻不合适,也有重新选择的权利,孩子也没有权利去阻止父母去追求他的爱情,既然在一起不快乐,那么我们希望他们都各自找到幸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尤其是中年人、老年人再婚,很多时候是出于许多不得已的理由,为了生活,他们已经将自己摆在了很后面的位置,做儿女的,应当包容他们这最后的一点事业心愿,如果父母选择一个人,要开始一段婚姻,都不只是因为喜欢,子女只是因为不喜欢就阻挠这段婚姻,你们有这个权利吗,我不是一个反对父母再婚的人,我深深的觉得,他们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值得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老年人再婚什么最重要?
中式婚姻生活正在向积极的生存方式改变。就以老人再婚而论,已经跨越了他们一婚时代的婚姻鸿沟。
其实,这是很自然很适合时代生活的步骤。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要说老年人的再婚什么时候最重要?那就是,老人失单成婚后的依靠!要知道,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生活随之更忙碌,要想让老人子女们日夜相陪伴照顾,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很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说,失单老人再婚,有利于缓解两个失单老人无人陪伴与照顾,充实生活的紧迫问题。那样,既可让两位老人有伴互相照顾,又可让双方老人的子女们腾出时间去专心工作,办好自己的事。更可让晚辈们放心!
当然还有使两老重温爱的甜蜜。享受互相帮助的老人异性情怀,更能激励他们去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感受到老有所依,快乐幸福,喜悦的心情!从而达到老人心态的安定,精神的安宁,促使老人身体健康长寿的有效保证。这些都是老年人再婚最重要的事实。
所以说,做为社会与双方老人子女们,更应该多些时间陪伴老人,给老人一种对亲情的依赖和信任的健康心里。使老人能够称心如意地安度晚年,健健康康安心地快乐幸福地走完余生。
吾身观点,各有主计,望讨论参考。
很多中老年丧偶的男人再婚或找人同居?
随着社会的开放性,很多老年人也开始不敢寂寞选择再婚。老年人再婚真的好嘛?电视剧中演的很多都是很美好的画面,到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不美好的画面出现,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分析分析老年人再婚的利与弊。
老年人再婚的利与弊
有很多人对老年人再婚持不同意见。老年人再婚有没有幸福、会不会幸福?笔者就这个问题随机访问了77名再婚时间平均为1。5年的老人(男性67名,女性10名)和17名(男性7名,女性10名)单身时间平均为7。25年的老人,被访者中男性的平均年龄67岁,女性的平均年龄61岁。下面根据访问的结果,谈谈老年人再婚的利与弊。
老年人再婚的益处
通过与老人们的交谈,笔者发现:许多丧偶老人的内心是很害怕孤独的,他们希望有一个“伴”陪伴着自己走完人生的路,他们渴盼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并希望得到孩子们的支持与祝福。受调查者中,已经再婚的老人大多表现得精神焕发。患病率较低;而因子女干涉未能再婚的老人则很孤独,精神压抑、萎靡不振,容易患病。实际上,再婚老人对性生活的要求只占一小部分,他们要再婚的真正原因是想找个“伴”,互相照顾,这样有利于健康,可延缓衰老,减少痴呆。这些都是子女所无法替代的。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来伴”,现在有多少子女能和父母住在一起、长年累月陪伴在父母身边呢?老年人再婚不仅是为了给自己找幸福,也是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
老人再婚面临的问题
首先,重新组合的婚姻必须面对房子、财产、子女、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相互磨合问题。男女方的思维差异极大:男方怕财产损失,怕承担责任;女方则想轻松潇洒,不当保姆,还要考虑如何照顾原先的子女;双方各自的子女也会考虑如何继承财产、如何赡养老人等问题。
其次,老年人再婚时理性大于感性,再婚老人为情爱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意志已不像年轻时那么坚定,重组的夫妻关系十分脆弱。双方都希望对方能适应自己、照顾自己而又不占有自己的财产。例如:有些收入较高的男士提出了再婚的妻子将来不能继承自己的遗产、生活上要AA制的要求,再婚的女士想进入知冷知热的贤慧妻子角色也比较难。
老年人解决晚年情感生活方式
于是,非婚同居成了老年人解决晚年情感生活的选择方式之一。和则聚,不和则分,重组的事实婚姻成了双方释放情感的“临时驿站”。目前,老年人非婚同居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社会对此现象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但在传统观念较重的非婚同居老人中,男性尚显得稍轻松些,女性则对自己以不被法律保护的角色进入新的“家庭”怀有较多的顾虑,尤其是双方年龄差距较大者。
在这样的事实婚姻中,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士可以不考虑对方的财产和经济收入,却必须考虑其健康状况。如果这样的婚姻生活没走多远,男士便先行而去,没有了年龄资本的女士将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就算身边有孝顺的子女,她们也往往不能坦然处之,羞于还家,最终成了为获得夕阳爱情牺牲自我、居无定所的孤老太太。
老年人再婚
同样,年老的男士如果与有独立收入的女士相处,不自觉中会有点自卑,怕驾驭不了对方,心理上有畏惧感。并且,由于生理特点的差异,男士择偶时总是愿意选择社会地位、收入、年龄等比自己低的女士,使有些利用婚姻做跳板的居心不良者,借此骗了老年男士的钱财,最终使得老年男士“人财两空”。
现在大部分老人都倾向于同居式养老,很多人非常疑惑,老人明知道不领证,没有法律保障和约束,又如何实现真正的养老呢?
下面我再介绍下养老的方式
其实同居式养老,被潜移默化地分为了三种模式,来看看都有哪三种模式。
第一种:双方各取所需的同居养老
所谓的双方各取所需,顾名思义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满足彼此的需求即可。
小区里的李大爷今年70岁,同居的老伴儿63岁,两人同居式养老已经有五年之久,很少红脸和吵架,过得还不错。同龄老人向他取经,为什么不领证还能相处融洽?李大爷说:“我图她洗衣做饭伺候我,她图我供吃供喝给钱花,如果这样还吵架,那就只能换下一个。”李大爷身体不太好,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儿女不在身边,他又不想去养老院,雇保姆感觉就是主仆关系,聊不到一块儿。找个后老伴儿彼此陪伴,是他最大的愿望,前提是不能领证,因为领证会牵涉很多麻烦事。李大爷说:“其实财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做婚前的财产公证,但是领证就要尽赡养义务,如果我俩小病小灾能做到相互照顾,一旦生了重病,都这么大岁数了,谁也照顾不了谁。只能找各自的儿女,与其领证让孩子们不痛快,不如各取所需,每个月单独给她两千块,她随意支配,存起来还是给她的儿女,她自己做决定,我不会干涉。至于平时的吃喝日用,我作为男人理应承担,她只管照顾好我的衣食起居就可以,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各取所需的同居式养老,深受女性老人青睐,她们不需要担心做免费的保姆,不用看对方儿女的脸色,如此一来,还会更加尊重对方。而像李大爷这种想法的男性老人,却不是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上不充裕,有些老人退休金只有两千多,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哪有钱选择各取所需的同居式养老?如果女性老人找老伴儿,遇到了李大爷这样的老人,也别太纠结那张结婚证,有偿付出总比幻想得到来得实际。
第二种:AA制的同居养老
现在有些老人效仿年轻人的相处模式,AA制谁也不欠谁的,家务AA,花销AA,总之能AA的坚决不会多付出。
闺蜜的老妈刘姨,丈夫因出车祸去世,为了女儿的成长不受影响,一直没有再婚,女儿成家立业后,她一个人感觉有些孤单,有了找老伴的想法。找老伴儿不是买东西,没那么容易遇到合适的,为了排解孤单,她经常和老姐妹去爬山,偶尔也会报老年旅游团,在旅游途中结识了她的意中人。对方文字彬彬,举止投足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样对方也对她有好感,两人又在同一城市居住,一来二去建立了黄昏恋的关系。
老年人投入感情不比年轻人弱,甚至更胜一筹,尤其刘姨这种丧偶多年,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把对方当成了自己晚年的精神寄托。相处半年多,她提出领证结婚,对方却说:“我们都有子女,领证肯定会遭到干涉,既然有感情在,何必在乎那一张纸呢?
我这个人从来不占任何人便宜,更不想心爱的人误解我,咱们AA制同居养老,相互还能照顾,你觉得怎么样?”刘姨很是不愿意,又怕失去他,只能勉强答应,内心盘算着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对方会改变想法的。可是同居了三年多,对方真的是说到做到,家务AA,花钱AA,从来不主动给刘姨买一件礼物,刘姨给他买礼物,第二天保准以同样的价格回赠。
有一次,刘姨重感冒躺床好几天,对方包揽了家务,对她嘘寒问暖,她想AA制的同居式养老,也没什么不好,自己要的不就是这种陪伴和关心吗。但是感冒好了,却让她心凉半截,对方说:“我照顾了你五天,从今天开始算,五天我不用做家务了。”
刘姨气愤地问他:“谁多干少干至于算得清清楚楚吗?如果这样下去,还哪来的感情?”人家漫不经心地说:“当初说好的AA制,你怎么能反悔呢?如果你不愿意,当时想啥了?”刘姨气得懒得和他说话,收拾东西回到了自己家,再也没找老伴儿,她感觉人上了年纪,真的经不起这种折腾,心累。
不论是AA制的同居养老,还是AA制的婚姻,都不太适用于中国的婚姻,中国家庭讲究荣辱与共,相互帮扶,理解,陪伴和照顾。而AA制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分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感情而言,比较适用于朋友和同事聚会,一旦放入婚恋中,彼此就会变得自私自利,这样的婚姻又怎么可能长久?
第三种: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
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式养老,其实就是年轻人试婚模式的演变。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恋人关系的同居,不同之处在于,年轻人试婚合适领证结婚,老年人则是不确定。老公的二姨,经人介绍认识了董大爷,两人兴趣爱好相同,也能聊到一块儿,并且退休金也不相上下,董大爷每个月六千多,二姨五千多。按理说,两人感情好,彼此又不给对方增添经济负担,应该领证结婚的,但他们却选择了同居。一是董大爷的儿女不同意领证,因为二姨的女儿过得不太好,害怕老太太偷拿父亲的钱贴补。二姨还真没贴补过,女儿的婆家还算可以,也就不需要她。二是恋爱和婚姻是两码事,恋爱不用考虑太多事,合则相处,不合则散,婚姻却是朝夕相处,磕磕绊绊,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和包容,两人就会走向离婚。与其带着不确定,还不如先同居过着,走一步算一步。两人同居第二年,董大爷公园晨练,不小心把右腿摔骨折,儿女工作忙,不能回来照顾,重担落到二姨身上。老太太在医院伺候了半个月,回到家又精心伺候了五个多月,董大爷握着二姨的手说:“咱俩领证结婚吧,我害怕有一天你需要我伺候,儿女不同意,我真的就太愧对你了。”二姨摇摇头说:“如果为了领证,伤了你和孩子的感情,那我宁可不领。”两人的对话,被回来探望父亲的儿女在门外听到了,他们真正理解了老人的不容易,暮光之年,遇到相互疼惜的人,是天赐良缘,不能再阻挠。儿女同意,两人也惺惺相惜,到现在领证结婚8年了,不管到哪里,两人都是手牵手,感情有增无减。
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式养老,最后能领证结婚的还是少数,如果彼此经济上没有负担,也很中意对方,那这种模式可以适当地尝试。前提是不能带着结婚的目的去征服和感化对方,很容易让自己失望,最后伤心离开,所以谨慎选择。
同居式养老,有利也有弊,不能一概地定论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近年来老年婚恋被骗层出不穷,他们一边想要晚年有人相伴,一边还要时刻警惕,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所以不管是同居式养老,还是领证结婚,只要两位老人愿意,感觉过得舒心快乐,就是达到了找老伴儿的目的,又何必在意同居或领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