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婚纱,有哪些电影片段取景昆明?

2023-06-09 01:02:03 39阅读

昆明婚纱,有哪些电影片段取景昆明?

《无问西东》取景地寻甸北大营

1月12日,蛰伏近6年的电影《无问西东》迎来首映。西南联大、飞虎队等历史符号和昆明老街、昆明小吃、昆明方言等昆明元素,通过电影走进观众的视野。影片中令人感叹的、仿佛自带滤镜的美景,更是让观众们念念不忘。电影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参加飞虎队空军培训、驾驶飞机翱翔在绚丽霞光之下的取景地,就藏在寻甸北大营草场。

昆明婚纱,有哪些电影片段取景昆明?

春夏之交的北大营草场

北大营草场位于离昆明市区120公里的寻甸县。春夏之交,蓝天下一望无际的草场上,两万亩丰美水草映入眼帘,当地人闲适地放牧,传唱着悠扬的牧歌;墟期之时,大伙儿一起来赶草子,原野之上能遇到售卖当地特产货物的摊贩,包括自家老人酿制的好酒、新收获的洋芋、手工编织品……到了冬季又有另一番美景:置身无垠的金黄色草地,头顶蓝天万里无云,仿若闯进毕加索的油画世界,不见萧瑟冷清,依旧大气明媚。

辽阔的北大营草场

数十架飞虎队飞机,都是按照原来的比例和样式造的

《无问西东》由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张震、陈楚生联袂主演,讲述了近百年间4个不同时空的清华学子,身处各自时代的变革中努力前行,最终找寻真实自我的故事。西南联大这段历史的拍摄工作,全部都在云南完成。

拍摄留下的虎嘴飞机

2011年初夏,《无问西东》剧组选择在寻甸县北大营草场“安营扎寨”,搭建了专门的影棚,包括飞虎队训练场、西南联大校舍、哈尼族蘑菇房等场景,高度还原了当年的历史风貌。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邵筱萍透露了一个细节:“影片中出现的数十架飞虎队飞机,都是按照原来的比例和样式,一架一架造出来的。”

羊群围着石碾漫步

空军考核的转盘

距离电影拍摄已经过去了七年,来到北大营草场,见到草场上巨大的C-6运输机、几架残破的虎嘴战斗机、依旧矗立的校舍、沉重的石碾,甚至是沈光耀参加空军考核的转盘时,影片中的一幕幕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校舍不远处,巨大的石碾静静待在草场上,这是影片中出现修建巫家坝机场时所用,片中的村民们齐声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向前,面朝红土背朝天,场面壮观。上前推一把,纹丝不动。

拍摄留下的“联大校舍”

学生们在临时搭建的校舍中“静坐听雨”的情节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西南联大搬迁至昆明,在城北的荒地上建盖新校舍。校长梅贻琦请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设计校舍。设计方案很快做了出来,但被否定,原因只有一个——缺钱。梁思成、林徽因只好一改再改:高楼变成矮楼,矮楼又变成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青瓦屋顶也统统变成了铁皮和茅草。昆明的雨季来临,宿舍里学生只能用盆碗接水。豆大的雨点打在教室的铁皮屋顶上嘈杂作响,响声大到学生无法听清先生究竟在讲什么。索性放下书卷的中国现代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在黑板上写下遒劲的几个大字“静坐听雨”,长衫已被雨水浸湿。

《无问西东》中“静坐听雨”片段

汪曾祺在散文《昆明的雨》里曾写道:“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一把推开窗子,校园里,体育老师马约翰带着学生们冒雨跑步,喊着“一二三四”;远处的小沟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一拉渔网,活蹦乱跳的鱼已入篓子;报童头顶报纸,躲在屋檐下避雨……如今,电影正在热映,当时拍摄搭建的校舍外墙斑驳、墙皮脱落,里头也没有课桌。但若此时落一场大雨,怕是也能体会当时联大学生那种“残檐漏壁静听雨,国破家亡志未泯”的心境了。

找到那面贴满了资讯的黄墙,就是“西南联大”校门了

西南联大的师生除了教学,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跑警报。汪曾祺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零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

拍摄遗留的“西南联大”校门

敌机出现,联大师生跑出学校躲避空袭,就在老乡的山谷树林中顺势躲起来,在山谷里、树林中继续教书授课,全然忘记了头顶轰鸣的日军战机,教哲学的、古典文学的、生物的……大家在树林里、山谷里、洞穴旁继续授课的场景,随着镜头闪转挪移,让人看得感动不已。现实中当然没有敌机空袭,但见到那些山谷、树林,也禁不住想跑进去体会一把露天上课的滋味儿。

片中黄晓明饰演的孤儿陈鹏从小在村庄吃“百家饭”长大,这座村庄的建筑其实是云南哈尼族濒临消失的蘑菇房。当年剧组在北大营草场重建了哈尼蘑菇房,可惜拍摄结束后不久,蘑菇房便被拆除了。

贴满资讯的黄墙

片尾“七分钟读懂中国风骨”的彩蛋,记录了在影片中悄然出现的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钱钟书、朱自清等历史名人,让人回味无穷。仔细回想会发现,他们大多人出现的场景都是在一个集市,集市上有卖米线的,有卖鲜花的,也有售卖号称美国进口打火机的。村民们牵着马队经过,背后有一面贴满了各种资讯、口号的黄墙。墙上有最新的“科学新知”标语,有“联大教授费尽周折,运回了四十箱恐龙化石”的资讯,学生们可以通过这面墙,在战时了解外界讯息。要找到这面墙,得走出草场,来到花沟水库。乡村小道的两侧,清澈的花沟水库平静无波,另一侧便是影片中出现的那面墙了。风吹日晒,雨水冲刷,本就是黄色的墙体显得更加斑驳,贴在上头的纸张也已泛黄、字迹模糊。再抬头,一块黑底白字的木板跃入眼帘。几个大字,牢牢吸引了视线。砖头盖成了两边的立柱,木板上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便是校门了。

花沟水库

多部影片来到寻甸取景,独特风貌诠释别样诗意

早在《无问西东》之前,就有多部影片来到寻甸取景拍摄。最知名的要算根据青年作家北村的小说《周渔的喊叫》改编,由巩俐、梁家辉、孙红雷主演的《周渔的火车》,曾在寻甸县的功山镇取过景。

《周渔的火车》剧照

功山镇天生桥种羊场的大草场有一条铁路直贯草场,使影片中的重要道具———周渔乘坐的火车,能够长驱直入,来回行驶。拍摄时,一列七节车厢带车头的火车,在前后5公里的距离内反复前进、后退,有时一天就来回开动50多次。当地村民回忆,巩俐、梁家辉等明星在寻甸的住处前,每晚都站满了人。梁家辉一拍完戏,就和围观观众、剧组其他人逗乐说笑,合影签名来者不拒,常常累得他直告饶:“让我歇口气再来行吗?”一次,巩俐和梁家辉扮演的角色在路基上谈恋爱,火车从他俩身后飞驰而来。距离只有20米了,两人仍很投入地“谈情说爱”,吓得司机顾不得同期声急忙拉警笛,火车在巩俐身后5米才停下,巩俐望着头上冒汗的司机淡定地说:“吓着你们了。”“那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周渔的火车》在我家门口那条铁路上拍了好几个月,那里的夏天最美。”如今已工作的村民小张回忆道。

《落叶归根》海报

张杨执导、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也曾在云南寻甸北大营草场取景。电影中,老赵背负着好友的尸体,一路艰难奔走。选择北大营草场,体现了张杨骨子里的诗意——在死亡的重负面前,他用绿色的梯田、广袤的红土、绵延的公路,消解了部分悲凉的气氛,从而呈现出一种透彻与祥和。

《第一伞兵队》剧照

《无问西东》之后,在央视八套播出的蒲巴甲主演的电视剧《第一伞兵队》也来到北大营草场拍摄。这里有广阔的草原,也有裸露在外的广袤的红色土壤,有孤山绝壁、峡谷这样奇特的地质地貌,有清澈见底的花沟、北大营水库等优美水域,有天然温泉、山泉等寻幽胜境,还有独特的苗族民俗风情。这片滇中的丰美草场,以它独特的风景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影视剧组的到来。

电影促进文旅发展,寻甸文创前景可观

两位阿婆在草场上放牧

偌大的草场上,牛羊悠闲地漫步吃草。虎嘴飞机的阴影处,两位裹着头巾的本地阿婆正在闲聊。一摇瓶子里的包谷,羊群听见响声便跑过来环绕在阿婆身边。今年64岁的李阿婆养着两匹马,她每天都在草场上放马,有游客前来便上前询问是否需要骑马。关于草场上的飞机,据她回忆:“当时从外地把这些材料运过来,在草场上一点点组装起来,有几十架呢!还有蒙古包,被大风吹跑啦。”阿婆口中的“蒙古包”,可能是影片中飞虎队的帐篷。

草场上放马的当地阿婆

远处缓缓驶来几辆车,李阿婆看到便说:“这是娶媳妇儿的来啦!”车上下来一群人,扛着相机的、西装革履的,还有化着精致妆容身着大摆白纱裙的,一看便知是来拍婚纱照的新人。阿婆说,除了游客,北大营最多的就是拍婚纱照的人了,辽阔的草场、吃草的牲畜和洋溢着幸福微笑的男女主角是绝配。《无问西东》拍摄后留下的转盘、飞机也成了道具新宠,想模仿影片中王力宏坐在飞机上敬礼的游客比比皆是。几个年轻的小伙身手利落地爬上了C-6运输机,又亲身体验了一把片中考核飞行员的大转盘。询问他们是否看了《无问西东》才来这里玩,小伙们害羞地说还没看,他们是本地人,之前电影拍摄的时候就知道这里了,刚好现在有空闲就过来玩:“这飞机太酷了!”

几个小伙子爬上飞机

2017年,寻甸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7.5%。《无问西东》的大热,让北大营的美景被更多人知晓。借助影片的东风,北大营的旅游业、寻甸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不错的前景。

昆明的网红拍照景点有哪些?

都说昆明四季如春,我到昆明去却寒风刺骨。

我到云南去旅游过两次,两次都在昆明呆过一天。

初到昆明飞机场,地陪接机举着接机牌子,每位游客都赠送一支玫瑰花我倍感温暖。

第一次游完丽江古城回到昆明还有一整天,于是我在旅馆叫人帮我找了一辆面包车去游昆明城区游玩,我还叫了上海伙伴一起去游玩,包车费我一个付,没叫她们出一分钱。:

①,我到昆明民旅文化宫去打卡旅游,这昆明文化宫搭起舞台载歌载舞欢迎全国到昆明来旅游的来宾。这民族文化宫其实就是一个大卖场,里边有许多摊位卖云南民旅绣花服装和绣花帽子,绣花服装是我一生的最爱,我见一件爱一件,一个摊位我都看了又看,最后买了多顶扬丽萍的绣花帽子。

②,接着我们一行人又开车到我一辈子都心心念念的滇池去游玩,因为我在读初中就学习毛主席的诗词:

牢骚太甚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到昆明池去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这首诗激励了我一辈子,教育我做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可对困难低头,不可发牢骚。

上滇池耍走上堤,上了堤水光闪闪,鱼儿跳跃,头上海鸥盘旋,买一包食物,海鸥可到手上吃食,人与海鸥和谐共处:

③,昆明还有一个大市场,市场销售的货品丰富,我在这买了干花,还买了十斤牛肉干,这市场应有尽有:

总之:昆明网红打卡点很多!但我只去了这三个点!分享给爱粉们!

昆明哪里最适合拍婚纱照?

这段时间可以选择植物园呀,树叶黄了拍出来效果应该不错哟!我们的就是在植物园拍的,特别自然

昆明哪里最适合游玩又能适合拍摄的好去处呢?

昆明外景拍摄地点真的不少,从公园到街道再到一些古迹景点,大大小小也有上百个外景拍摄点,春城几大热门外景拍摄地基本上是这么几个:同仁街、王府井、月牙潭公园、海埂公园、湿地公园、袁晓岑个艺术园林、陆军讲武堂、昆明植物园、澄江。昆明大部分拍婚纱照外景都是在以上地方取景,当然摄影师的技术也很重要的!

我同学结婚我随了1000元?

我大学舍友结婚我随礼800块,当年礼金都是280块,我随礼算多的。婚后不到三个月她就离了,三年后再婚。婚礼那天我随礼1500块,竟然是全场最少的,大部分人都是2000-3000的掏腰包。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周边的一个中专教书,和大部分刚毕业的人一样,我那时候的收入并不高。毕业第二年的国庆节,舍友舒文在班级群中发消息,说和我们同班同学志鹏结婚了。这是我们班第一对“修成正果”的同学。

婚礼是在母校办的,那时候我特意请了假,回到母校参加他们的婚礼。同学毕业后就各奔天涯,一年多没聚了,当时我还挺激动的。我们大学时一个宿舍6个人,舒文是老二。不管在宿舍还是在班里,大家对她的印象都是个傻憨憨,她人缘不错。志鹏那时候是学生会主席,他不仅人缘还不错,人脉也很广。

当时,全班同学几乎都去了。就连别的系在学生会任职的也去了不少。

想着舍友们以后好来往,我硬着头皮随大流掏了高价“份子钱”舒文是我们宿舍第1个结婚的,除了宿舍老大说实在来不了以外,我们这帮舍友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她的伴娘。因为凌晨4点我们都要起来化妆,所以她结婚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干脆陪着她在同一个酒店休息。

晚饭后,舒文睡得早,我们这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商量随礼的事。那时候大家工作和收入都差不多,所以我们都希望“份子钱”能够既承受得起又不失礼。经过商议之后,大家定了礼金400块,这个数现在听来有点寒碜,但当时都是200块。我们是舍友就都加了一倍。

凌晨4点新娘伴娘都起来化妆了,舒文兴奋地跟我们说:“老大虽然来不了了,但是她给转了800块钱。还说让我度蜜月的时候到他们那儿去玩。”

当时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我们几个商定的“份子钱”是400块,和老大给的800块,差得有点多。老三是最快反应过来的,她笑嘻嘻地说:“我们还想着等你婚礼的时候再随份子,我们也先给你吧,一个宿舍就要齐齐整整。”然后她直接数出800块钱,给了舒文。

她一句“一个宿舍就要齐齐整整”把我们架到火上了,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笑着数出800块钱。

之后我们也没顾上想别的,就忙活婚礼的事了。

这场婚礼在母校的礼堂举行,盛大而隆重。除了我们这些参加婚礼的同学,还有很多在校生都来观礼。台上的舒文和志鹏冒着粉红心心,台下的在校生大多是一对对来的,小情侣们冒着粉红泡泡。谁不想自己的校园恋情最终修成正果呢?

但修成正果的校园恋情并不一定能够走到最后,舒文和志鹏在婚后三个月就离婚了。原因让人唏嘘,志鹏那么一个温和阳光、人缘极好的学生干部竟然家暴。我们宿舍小群爱情过一次,舒文一头一脸的伤,气色也差极了。离婚事宜办妥后,备受精神和肉体双重蹂躏的舒文远遁散心,从此不管线上线下再没出现过。

三年后,同学再婚,观礼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是婚礼的主角我忽然收到大学舍友舒文的讯息,她说,她走出情殇,打算再婚了。电子邀请函很精致,邀请我五一到云南去参加她别开生面的婚礼,舒文说,我们这几个舍友,一定要让她包吃包住。我心痒痒了,有一说一,当时她这么一说,我就觉得她婚礼是其次的,去云南玩是真期待啊。

她离婚后就失联了,这两年她都干什么了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不管怎么样,她能够走出情殇,开始新生活,是我和我们共同的朋友们都乐见的。

我们宿舍的小群,也因为这件喜事热闹起来。大家约定趁着这次舒文生日,我们干脆就在云南好好聚聚。另一位舍友还提议,说正好是毕业五年,咱不是说五年后要聚聚吗?问问班级里还有谁要来,大家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来兑现我们的“五年之约”。

带着旅行和对“五年之约”的期待,我背起行囊出发了。

五一节前一天,我们同一个城市的几个同学就在机场碰头,热热闹闹登机了。两个小时候,我们在昆明机场见到了舒文。

她看起来气色不错,与三年前刚离婚那会比,简直好太多了。她寒暄着把我们安顿在快捷酒店,就慌着去接别的同学朋友了。

我们在酒店和其他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大家高兴地拥抱之后,坐下来闲聊。同学筱松问:“那什么,舒文上次结婚,你们随礼了吗?”

当时在场的同学哪的都有,有随过的,有没随过的。

筱松就说:“你们看,咱有随过礼的、也有没随过礼的,这次不能都随一样的数吧?怎么着你们随过礼的可以少点,我们这些没随过的,少了就不太好看。”

大家于是就三三两两地研究起来,我们这些人,到底怎么随礼才能让大家都不显得失了礼数,又能都承担得起。

最后,大家定出几个数,我们这些舍友他们不管。他们之中随过礼的给500块,没随过礼的给800块。我们几个舍友沟通了一下,约定直接给1000块,也算是个整数。

晚上,参加婚礼的人基本都到齐了,舒文和她未婚夫在当地一家极具本土特色的星级酒店宴请大家,我们一瞧,嚯!男方来人也不少。明天的婚宴估计还得在这家酒店办。

按照舒文说的,今天晚上这顿是简餐,那明天婚宴一摆,花销真不小。席间,舒文和她未婚夫手拉手,俩人时不时相视而笑,那眼神能拉丝儿。

酒足饭饱时,舒文忽然站起来说:“各位亲友、亲爱的同学们。明天虽然是我们的婚礼,和春旗都是再婚,我们不在城市大办。明天我们邀请大家来到我们定情的地方,见证我们的幸福。也保证大家来参加一次有意义的婚礼,不虚此行。”

我们都觉得舒文他俩简直是太浪漫了,都说二婚的人很难再相信爱情,看来并不绝对啊。

第二天,我们在舒文的安排下换上运动鞋,上了大巴车,出发了。车渐渐驶离都市,窗外的的景色越来越美。大家都议论着:“舒文这二婚,比很多人的头婚都隆重浪漫,可见她这个老公对她多重视,她后半生安稳了。”

下车后,大家走了大半天的山路,到的时候天都黑了。我们到了一个不大的寨子,寨子里的人们都穿着很旧但很干净的民族服饰,在寨门口夹道相迎。我被这阵仗感动了,对他们定情的过程充满了好奇,但总感觉有些地方很奇怪,却说不出奇怪在哪。

当天晚上我们在寨子里受到了热情、隆重的接待。寨子里的村长还说,明天要杀一头猪来庆祝庆祝。

夜里,我们都睡在舒文安排的帐篷里,几个同学睡不着拢了一堆火,一边烤火一边看星星。有个同学说:“你们有没有觉得有点奇怪呢?为什么舒文他们两口子结婚,那村长对咱们这么热情?”

另一个同学说:“我也觉得不对劲,怎么感觉主角不是他俩?是我们似的?”

舒文用自己的婚礼当善堂,但被迫买单的是我们第二天一早,我们到达举办婚礼的小学校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晨曦之下,小学校操场的小主席台上搭了个小棚子,里面有个投影仪,应该是一会仪式用的。操场上摆满了高高低低的桌子,一看就是从各家搬来的。村民真的杀了一头猪,猪肉的香味飘散在寨子里,特别诱人。

我随便捡了张桌子坐下来,看着这特别的宴会场,再一次感慨,舒文这二婚嫁得好啊,虽然没有豪车宴席,但谁又能说这朴朴实实的婚宴不是花了大心思呢?

参加婚礼的人陆陆续续到了,筱松一进小学校就看见我们,颠颠就过来了。一坐下来他就说:“你们‘随份子’了吗?我咋没看见有人在门口收礼金?”

这么一说,大家才恍然,新郎那边的朋友在隔壁桌,听了筱松的话也说:“哎?就是啊,我们礼金给谁啊?”

难道因为是二婚不收礼了?还是因为收了钱背出去不方便,所以先不收?

我们正琢磨着,婚礼开始了。夫妻二人穿起了当地朴素的民族服饰,身后跟着大大小小二十几个唱着山歌孩子。小棚子里已经播放起爱情,从爱情里我们才知道,舒文和他丈夫春旗是在这个寨子里支教的时候认识的。当时舒文是接他丈夫的班儿。春旗离开这里后,还挂念着这里的孩子。时不时会带着一些教育物资回来,资助这边的孩子上学。看到这儿的时候,大家都感动了,毕竟能够踏踏实实为乡村教育做点事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

他俩的心灵历程结束后开席,虽然不是满桌大鱼大肉,但是山里朴素的农家味还是不错的。再配上村民们自酿的酒,村长和舒文两口子一路敬酒过来,可谓宾主尽欢。

宴席过半,村里人也差不多吃完了早饭,很多小孩都就都围了过来,他们半远不近地站在小学校的外围,看着我们坐在操场上吃饭,小一点的嘬着手指头,大一点的也眼巴巴的。

于是就有人招呼孩子们来吃饭,孩子们一下子雀跃起来,眼睛亮晶晶的。但在场的大人们管束孩子,一边笑一边说道:“你们吃,你们吃。 ”

这饭我们还哪能吃得下去?于是就,有人去找舒文两口子,想着让孩子们也来吃一点。再回到桌边的时候,脸色很奇怪告诉我们:“舒文说这是乡亲们专门为大家准备的,他们舍不得吃的。”

我感觉碗里的饭忽然不香了。

这时候,几个大一点的孩子上台致辞、唱歌,说是感谢舒文老师和春旗老师的助学计划让他们能够到大山外面上高中、考大学。他们说起“叔叔阿姨的500块钱,我们能吃一个月饭;叔叔阿姨的1000块钱,我们能交一个学期的学费”时,非常窘迫,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了,也是要脸面的。

看着他们旧旧的衣服,想着他们把辛苦养一年的年猪拿出来招待我们,我们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儿。可饭桌上的菜已经被我们吃差不多了,吃人嘴短,人家的助学计划我们能不表示表示吗?于是大家便纷纷起身,上台给那几个孩子手里塞钱。书文和传奇马上配合默契地上台,一个人抱个纸箱子收钱,另一个人拿着纸和本子记账。

也许第1个上去给钱的人实在是太感动了,他给出去那一沓钱不少,大概有2000的样子。后面的人也只能对标着前面,基本都在2000-3000块的样子。我虽然也很感动,但现实很骨感,我很穷,只能量力而行,于是我拿出原定要付礼金的1000块,又加了500块。

那天回程的路上,同学们都很沉默。可见,不止我一个人心里不舒服。

后来,舒文在同学群里晒了大家的捐款,就我最少。再后来,她不定时把一笔笔钱的去向发出来,哪个孩子花了多少,小学校修缮花了多少。

但基本没人回复她。

结语:我想,不是我们不够善良,也不是我们格局不够大。助学本来是好事,就应该是真心实意的。所以我觉得舒文如果想发动大家助学,不妨直接说,大家都会支持的。

用这种类似传销的手段来忽悠大家助学,的确能够收到更多的助学基金,但这事儿这么办就变了味儿了。

我们不能说她为了敛财,因为她毕竟不是为了自己,但是她这通操作无异于竭泽而渔。后面就算有亲友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有助学的意愿,可能也不愿意在资助那个寨子里的孩子了。

回到问题本身:同学结婚我随了1000元,婚后半年离了,隔一年又通知我结婚,我应该去吗?我的观点是:

第一:量力而行

大家都是普通工薪,人情份往量力而行,才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负责。这种人情大多是礼尚往来,有来有往就好,没必要一味地付出。

关系处到一定程度,即使你不给钱送些礼物,人家也不会挑你的。关系没到那个程度,你去不去其实对人家来说意义不大,无非少一份礼金而已。那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呢?

第二:社交不妨也“减减负”。

说到关系远近,那就更好理解了。如果这个同学跟你关系不错,那二婚你送些实用或者寓意好的小礼物也不失礼的。如果大家关系一般,你送什么都无所谓了。

题主既然这样问,想必心中也有了答案,不去就不去吧。其实,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有些关系是要断舍离的,这样的友情其实是标了价格的,也就是千把块那么多而已。以后的相处,不妨淡一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经营的人脉也越来越复杂。但我们的时间精力和经济都是有限的,要投入到最值得的地方。

所以,我们先要做筛选,把不知所谓的过客、没啥意义的饭局去掉。

然后学会拒绝,不勉强自己后你会发现,远离那些让你一味付出的关系后,你的生活质量也高了,日子过得也轻松了。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