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结婚风俗爱情,娶一个傣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傣族结婚风俗爱情,娶一个傣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应该没什么区别吧?很多民族传说不能说就是假的,但肯定是过去式的。我认得的傣族姑娘跟我们汉族姑娘没什么不同,差别也都是个体差别,跟民族,地域没什么关系。正常情况,我们能去到的傣族地方,遇见的傣族姑娘跟普通的城市姑娘,不会有可以上升到民族差异的东西,而且就算以咱们汉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傣族姑娘都有很多绝对意义上的美女。
有机会路过傣族村落的话,条件差点,但也不能说比汉族边远地区的村落差。傣族姑娘非要说民族性,那就是大气,心宽,朴实。当然有时她们也会说些民族规矩糊弄你,开玩笑而已,就像我认识的云南的民族朋友,也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家里不养鸡,养孔雀。小时候上学,是买月票,坐在大象驮的篓子里去的。
诸如此类,傣族农村姑娘,没有接触过,也许会更传统一点,也有宗教传统,但他们没有传教的传统,并不关心你的精神领域,倒是经常半真半假的蔑视咱们汉族太狡猾,净骗人之类。
傣族过旦是祭祀祖先吗的?
不是。傣族过旦节是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云南生活习惯?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比较多的省份,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的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
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待客交友的基本礼仪。擅长制作的美食有乳扇、生皮、雕梅等。最盛大的民族节日是“三月街”。
尼族
主要分布在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服饰以黑为美,各地区有差异。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名族,擅长各类乐器、舞蹈、民歌。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是“蘑菇房”,另外哈尼族非常善于利用梯田种植水稻,他们的精神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千年不变的辛苦劳作,改造者大地山川的面貌,可以说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梯田。
傣族
很多学者常将傣族分为水傣、旱(汉)傣、花(腰)傣,其实这是错误的,傣族只有一个种族,只是因居住地不同,服饰和生活**惯稍有差异而已。
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因此为成年的男童都要到出家受沙弥戒,三、五年后可还俗,未出家者将会被视为未成年或者没教养。
傈僳(lisu)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一带,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傈僳族还是一个非常重恩情的民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拉祜(lahu)族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得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人喜欢黑色,因此衣服大多以黑布为底,镶秀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民族美食有竹筒烧饭、烤肉。
佤(wa)族
佤族各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意为洞**,“里”为出来,它是佤族对本民族古**生活的回忆。
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
1.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2.哭婚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3.抢亲。在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4.丢包。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
6.剽牛庆丰收。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心脏,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庆佳节。
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习俗
"鸡米礼"
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的风俗。鸡米礼分鸡米单礼和约米双礼两种。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面三刀只大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这是嫡亲或姻亲之间在出生、结婚、盖房时互送的礼品。
"赶摆黄焖鸡"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法,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假如买者恰好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阿巴多"
"阿巴多"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哈尼族青年互相表示爱慕,体现智慧、比赛烹调技术的酒节。多在农闲举行,由村里的小伙联合邀请邻村的姑娘参加,人数对等,一般二十人左右。宴会在一间大屋举行,男女相约配对入席,菜肴丰盛,必有一只煮公鸡。彼此敬酒对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临别时小伙要给相好者送糯米饭和肉,并约好下次聚会的日期。
" 杀鸡祭鬼"
景颇族历史上有杀鸡祭鬼的习俗,"鬼鸡"就是供祭献鬼后,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柠檬叶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为了能常常吃到这道美味,聪明的景颇族人将"鬼鸡"端上了饭桌,并作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 鸡骨卜"
彝族把鸡奉为神鸟,作为沟通人神之间、天人之间的桥梁,把鸡头、鸡嘴、鸡腿骨作为卜卦的重要参照物,认为鸡是最灵验的禽鸟,可预知未来。
彝族每举行一种祭祀,取米一升,升上置一鸡蛋,亦有于身旁系一雏鸡者,其最重要之卜法,即为鸡骨卜。
彝族婚丧嫁娶,走亲串戚,节庆盛典、起房盖屋都少不了鸡,并用鸡进行占卜,也把鸡视为神鸟,能预知未来,有鸡骨卜、鸡蛋卜、鸡头卜、鸡舌卜等。彝人认为命运与鸟有关。
阿昌族的是怎么生活的?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的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 潞西县江东乡的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 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1、居住
据《永昌府志》记载:“阿昌族生平畏湿好水,火种刀耕不暂闲,无似阿昌促处好,红藤腰束葛衣斑。”户撒阿昌族喜好依山伴水居住,房屋一般建在阳光、水源充足的平地或是坡上。房屋结构为汉式穿斗楼或土木结构的平房。每家的住房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起居的正室,一类是厢房。正房建在高于院子不足一米的台基上,横向并行三间,中间为客厅,客厅正中设有神盒,也称家堂,家堂上贴有圣纸,供奉天地君亲师排位,左边是祖宗排位,右边是家神排位。
2、饮食
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也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阿昌族妇女大都会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凉粉供食。肉食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猪肉喜欢用来作火烧生猪肉米线,即将猪宰杀后用麦秆或稻草将猪皮烧黄,刮洗干净,然后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与米线一起食用。稻田养鱼是日常吃鱼的主要来源,食用时多将鲜鱼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
3、婚嫁
户撒阿昌族奉行一夫一妻制,严禁同姓通婚。主要实行族内婚,1949年后,也有不少阿昌族与其它民族通婚。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由。这种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现己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如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给哥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4、节日与禁忌
户撒的阿昌族长期与汉族、傣族、傈僳族等民族杂居,所以他们的节日也是各种各样。他们过汉族的春节,过傣族的泼水节,过火把节,也过自己民族的传统阿露节,现在己与梁河县的阿昌族合并为阿露窝罗节。
户撒阿昌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禁忌。例如,正月十五不杀生;客人进家不能跨火塘、不能摸家堂;婚后兄弟不能互进彼此的卧室;妇女不能进土地庙;女人不能跨锄头、镰刀、枪等物品;男子在楼下、妇女不得坐楼上;孕妇不准在果树下休息、路上拦着绳子不能跨;妊娠期妇女不能进别人家的门;妇女生小孩不满7天,别家男子不能进院等等。
5、手工艺术
户撒、腊撒地区的阿昌族以制作铁器和银器著称,尤以擅长制作长刀、砍刀、尖刀而闻名,其中的户撒阿昌刀,声名远播。“阿昌刀”品种齐全,之地精良,为当地傣、汉、景颇、德昂、傈僳等民族所喜爱,此外,还远销缅甸克钦邦一带和我国内地。
哪个民族十几岁就结婚了?
那个民族十几岁结婚,四川少数民族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