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人征婚,你都遇到什么奇巧难忘的事?

2023-06-03 16:32:03 36阅读

65岁老人征婚,你都遇到什么奇巧难忘的事?

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易忘。但是对我来说,独独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

一九七七年春天的一天,当时我十三岁,我父亲接到苏北老家的电报,说我奶奶失踪了。于是我父亲就跟学校请个假,回苏北农村老家去了。

65岁老人征婚,你都遇到什么奇巧难忘的事?

我奶奶当时八十一岁,我爷爷去世早。基本是我奶奶拉扯着三女三儿,在苏北一个小县城里艰难度日。我父亲是家里的最小的一个,也是我奶奶最为疼爱的一个。我们祖辈是书香门第,奶奶年轻时,也做过小学老师。爷爷是中学老师。三个姑妈都是乡村医生,大伯是小学老师,二伯是部队干部,我父亲是这个家族的唯一大学生,是个中学教师。可惜,在离老家二百多公里小城市娶妻生子了。我父亲经常关心他的老母亲,常常写信,每年都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看望她老人家。

大约,过了十天,我父亲沮丧的回来了。说怎么也没有找我奶奶,当地也报警报案了,什么地方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把河塘,老井也找个遍,也没有找到。

我们家就住学校里,我们那个学校是旧的大寺庙改造的,师生员工宿舍就是寺庙本身楼阁改隔而成。全是木结构,上下楼梯很徙。

过了五年,学校要求我家搬出此住处,将在此翻建一处新的教学大楼,三十二户人家搬出这座腐蚀的阁楼后,开始正式拆除。

就是此时,在此楼阁隔壁天花板边发现一具干枯的女尸,经我父亲和我们全家识别,正是我奶奶的尸体。这件事,轰动我们的小城市。立即大办丧事,火化处理,家乡的亲戚来了许多,大家都感觉特异怪。个个脑袋瓜存在疑问。

令我们感到奇巧的是:我奶奶是怎么一个人从二百公里外的苏北小县城,而且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来到我们居住的城市呢?什么方式来的呢?她又怎么一个人都没有告诉呢?我奶奶又是怎么找到她仅来过一次的我们的住家,而且没有进我家门,跑到很高的㚒层阁楼上的呢?

一大堆疑团迷茫,令人费解。

#原创#(自身经历故事)

女儿今年29岁了?

那有什么办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无完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坎坷和痛苦的地方,如果他找不到对象,或许是外表形象上面不行,或者是经济收入方面或者是其他方面有一些难言之隐,那也都是正常的现象。

我想或许也没有合适的人去追他吧,因此他也就没办法去找对象了,也没办法,这样的事情只能是找跟他差不多的人去劝劝他,或许还有点作用。

总的来说,当家长的急也急不得。只能听天由命了。#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策划##百粉##正能量##千粉互娱#

各大卫视主持人的工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日央视主持人康辉被采访时表示央视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款50是真的而且最近还涨价了,此举收到了网友们广泛讨论,但是网上流传他们的薪酬待遇可也是高的可怕。

董卿月薪待遇26万

董卿月薪26万,工资+化妆费1万+每月特殊补贴3万+年终奖金5万。2002年5月,董卿走进中央电视台,主持《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国》、春节联欢晚会。

鲁健月薪待遇26万

鲁健是CCTV当家主播,因主持《中国新闻》、《新闻六十分》、《财经时讯》、《今日关注》等新闻栏目走红。鲁健的月薪26万,副高级别,工资+1万化妆费+18万津贴。鲁健在cctv-4共主持《今日关注》、《与总编面对面》、《中国新闻》三档节目,可以说他是成功的。

李咏月薪待遇20万

作为曾经的央视综艺一哥,李咏在2013年3月离开央视,据传李咏2012年的工资是月薪20万,副高级别,工资+1万化妆费+12万津贴。

周涛月薪待遇22万

周涛在《综艺大观》正火暴时,却选择自己策划一个环保类型的栏目《真情无限》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实力打造一个新的舞台。周涛月薪22万,中级级别,工资+1万化妆费+18万津贴。

朱军月薪待遇22万

朱军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是《艺术人生》节目制作人。朱军月薪22万,工资+化妆费1万+每月特殊补贴2.3万+年终奖金2万。

李瑞英月薪28万

李瑞英1986年调回北京广播学院任教,不久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主持《新闻联播》节目至今。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央视《新闻联播》最资深的女主播之一。 李瑞英 月薪28万,正高级别,工资+1万化妆费+18万津贴。成为央视主播界“最会赚钱的人”。

这份央视主持人薪酬并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了可以了解央视主持人的大致待遇,曾经做过主持人的柯蓝,在《金星秀》中,自曝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年薪是60万。可见,主持人的收入不菲。

哎,啥也不说了,搬砖去了。。。。

马上要奔五十了?

47岁的桂芳无比庆幸自己5年前遵从母亲的遗愿,虽然是为了完成母亲遗愿而结婚,但是,v如今她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

每次想起母亲,她都心怀感恩,母亲不但让她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还让她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记得5年前,母亲患上重病,在医院里昏睡了将近3个月,在这期间,母亲偶尔也有短暂清醒的时候。

母亲每次清醒的时候都要找她,大家都知道母亲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哪怕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心里挂念的还是这个四十多岁还没有成家的女儿。

母亲最后一次清醒过来时,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她拉着女儿的手,断断续续地交代女儿,说“你要听话,我不在后就没有人照顾你了,你一定要找个人结婚,要有自己的家,知道吗?如果你不结婚,我哪怕到了下面,都无法安心。”

桂芳不知道的是,母亲还把她的终身大事立进遗嘱里,让她两个弟弟帮忙完成。

这份遗嘱代表着母亲的一番苦心,更代表着母亲对她的爱,而为了让母亲能够走得了无牵挂,桂芳答应母亲,一定会在一年内把自己嫁出去。

母亲听了女儿的话后,终于安详地走了,母亲知道女儿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只要女儿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果然,一年后,桂芳带着新婚丈夫来到母亲的坟前,告诉母亲自己有家了,让母亲不用再挂念她。

其实,桂芳曾经也是一个幻想着穿上婚纱走进婚姻殿堂、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女子,只是,被感情伤过后,她就暗暗发誓一辈子不嫁人。

原来,桂芳在20岁左右时,遇到了她以为的真命天子,一个比她大了15岁的大叔。

当时,桂芳还是一名大学生,暑假时在一家咖啡店做暑假工,就是在这家不算大的咖啡店里,她遇到了爱情,邂逅了一个帅气中带有点忧郁、更带有成年男人味道的大叔。

可以说,她对大叔是一见钟情,大叔喝完一杯咖啡的时间,她就认定了这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还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她像往常一样来到咖啡馆,和几个对象妹们随便聊了几句后,就各自忙着手上的工作,而她正在忙着煮咖啡。

一个不经意地抬着,她看见一对长得非常好看的情侣走了进来,而吸引她目光的是男人明明打着伞,但他的整个肩膀都被淋湿了,而女人却被他保护得非常好。

就是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让从小缺乏父爱的她,心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她觉得自己的心跳加速了。

当然,当时她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和这个男人有交集,甚至说有情感上的纠缠。

后来,那名女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有男人经常带着笔记本电脑过来喝咖啡,而且,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人,吸引了全场小姑娘的眼球,更是小姑娘们议论的话题。

在姐妹们不断议论中,桂芳得知男人是某企业的一名设计师,后来他们在一起后,桂芳才知道他之所以以咖啡厅作为工作场地,主要是在咖啡厅中找灵感。

而那名曾经出现过的女子,是男人的初恋女友,两人曾在一起谈恋爱谈了好几年,后来,女子出国,并且在国外有了新的恋情,男人知道后就断了和女子的联系。

过了五六年后,女子回国了,当她得知男人一直没有结婚,甚至没有对象时,她再一次找到男人,并表明了自己想要和男人重新开始的意图。

她一直认为男人这么多年都没有再找对象,说明男人心里一直放不下自己,那么,自己肯定还有机会。

在国外,经历过几次恋爱后,她才发现,只有这个男人才是最好的,可以说,她回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和这个男人再续前缘。

她那么肯定地以为男人是在等自己回来,可她却遭到了男人的拒绝,男人还说“我这不是回收站,不是什么垃圾都收。”

听了男人的话,女子虽然很难过,但是,她始终不相信男人会对自己那么绝情,或者说她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结果,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被男人放下了。

她不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认定男人心里有她,为了把男人追回来,变得更加主动,甚至放下她所有的尊严。

可是,男人还是一次次地拒绝了她,而那一次到桂芳所在的咖啡店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们都希望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彻底的了断。

而桂芳在了解了男人的恋爱史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男人更加心动了,每天都期待着男人的出现,只要那男人和她说上一句话,她就可以开心一整天。

渐渐地,她要到了男人的联系方式,从那以后,两人有了正式交流。

后来,一切都水到渠成般,男人被她追求到了,两人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但是,却确确实实成了异地恋。

其实,男人早就看穿了桂芳眼底对他的迷恋,刚开始时,他以为桂芳只是一地的迷恋,只要自己不搭理她,或许这段还没发芽的感情就过去了。

可是,他低估了桂芳对感情的执着,他无声地拒绝反而激起了桂芳的斗志,那种志在必得的偏执。

慢慢地,男人也被桂芳的热情打动了,他以为自己不会再有勇气去爱了,可是,在面对桂芳眼中的星星时,他还是想要再去爱一次,所以,他默认了这份感情。

都说“恋爱中,谁先主动谁输”,这句话果然不假,桂芳不但输了,而且还输得彻底。

大学毕业后,她为了和男友在一起,放弃了考研,她的外婆知道后,被气得中风住进了医院,还因此落下了偏瘫,没过两年就走了。

这件事情一直是桂芳心里头的一道不能触碰的疤痕。

而在三年后,男友却告诉她说分手,分手的理由是:两人不合适。

5年的感情,或者说桂芳追着跑了5年的初恋就这样被一句轻飘飘的“不合适”结束了。

其实,桂芳知道,男人并没有十分喜欢她,当初会答应自己的追求,无非只是顺水推舟而已,或者说他那时正好身边空了,需要一个人来填补这份空虚,而自己正好是那个撞上来的人。

而且,男友不止一次跟她说过,他们只能谈恋爱,但是不适合结婚。

当时,桂芳以为男友只是说说而已,她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而最让她痛苦的是,男友居然瞒着她和前女友在一起了,两人已经见过双方家长,正在商议结婚的事情。

当得知真相后,她感到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一种名叫背叛的痛苦让她痛得无法吸引,而更让她感到绝望的是,她流产了。

在医院里醒来时,闺蜜才告诉了她真相。

当得知一个生命来过后又走了,还是被自己的无知给害了的时候,桂芳再次抱着闺蜜崩溃大哭。

经历了这一次创伤后,桂芳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她搬离了前男友的城市,并删除了一切和前男友有关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和过去彻底告别,回到了老家的小县城里。

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桂芳再考研,硕博连读毕业后,桂芳应聘到市里的事业单位,成为一名公务员,日子过得平淡而又宁静,唯一让她感到头疼的是母亲对她的催婚。

母亲总说“别人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再不把自己嫁出去,我这脸都没地方搁,我都无法面对我那帮姐妹们。”

有时候母亲还会念叨,说“明明我闺女要貌有貌,要能力有能力,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都不比别人差,怎么就搁手里了呢?”

而面对母亲的催婚,她只能抱歉,自从经历了那样惨痛的失去后,她潜意识里非常排斥异性,排斥男女之间的情感,或者说她已经不再相信男女之间会有真感情。

母亲也知道女儿有心结,但是,母亲希望女儿能够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而不是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里,不断地折磨自己,母亲看着这样的女儿,心疼。

母亲知道走出一段感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这些年,她不断努力让女儿去尝试,甚至亲自带着女儿去相亲。

可是,女儿还是停留在原地,无论她怎么逼都没用,而眼看女儿的年龄越来越大,马上都奔四十了,她真的担心女儿这辈子就这么孤独下去。

为了这个女儿,母亲常常失眠,有时候她恨不得时光能够倒流,这样的话,她一定会阻止女儿去做暑假工,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可惜,母亲也只剩下深深的叹息。

三年后,母亲被查出患上肝癌,当时,母亲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自己走了,女儿就没有家了,她以后该怎么办?谁会为她操心?

为了女儿,这些年母亲除了不停地走访亲朋好友之外,还瞒着所有人,偷偷为女儿买了一份保险。

本来她还以为自己还有大把时间安排好女儿的事,可是,这场疾病让她倒下了,也让她抱着对女儿的不舍与遗憾离开了。

幸运的是女儿终于走出了过去的阴影,为母亲也是为自己坚强了一回,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而她能拥有如今幸福的生活,都是被母亲“逼出来”的,如果不是母亲给的压力,她可能永远缩在自己的壳里。

哪怕到现在,她也无法忘记母亲临终时对她的不舍和叮咛,当时,她就下定决心,哪怕是为了让母亲走得安心,她也勇敢一回。

事实证明,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从过去的阴影走出来了,听着女儿甜甜地叫她“妈妈”,同时也看到了丈夫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她感到无比满足,再一次她在心里感谢母亲!

写在最后:

很多人被感情伤害过后就不再相信感情,或者排斥异性,习惯了独来独往;也有一部分人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觉得婚姻就是一座牢笼,是绑着他们手脚的绳索。

所以,他们都选择了不婚不育,以为这是一种洒脱。

可是,到某天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孩子或者哪怕是和爱人吵架也一脸满足的表情时,才发现自己内心也期待着有这么一个可以和自己吵架的人,或者让自己操碎心的孩子,那该有多好。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是来不及了。

所以,与其在以后后悔,不如不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毕竟,到了五六十岁后,很多事情都成定局了,特别是婚育上的事,哪怕还可以再婚,却未必还有生育的能力。

再说,大部分的生活习惯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过来的,勉强去适应另一种生活,并不一定会让自己愉快。

而以上的事例中,还告诉我们以下两个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过一个完整的人生。

都说“人生可以不完美,但是,不能不完整”。

什么才是完整的人生?

笔者认为,不管男女,都应该体验或者说遵从这样一个自然现象,那就是:结婚、生子,可以说,它不但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一个轮回。

只有体验过为人夫(妻)后,才能感受到心心相印的美好和了解到家庭责任的重大,还有自身需要承担的压力;

只有为人父母后,才能感受到那一份亲子之间的喜悦,同时,也更能体会到教育好下一代的责无旁贷。

正因为有了家庭责任感和孩子之后,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善良和柔软,同时,对社会更具有一份责任感、对生命抱有敬畏心。

这些都是独身的人无法体会的,更是他们所缺乏的,毕竟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人,是无法做到将心比心的。

说穿了,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少点人情味,对周围的一切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当样,这样的人生看似萧洒,实质上是不完整的,他们的悔恨往往会随着年龄越大越明显,特别是到了晚年需要别人赡养时,会更加悔不当初。

只是,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早知当初”,有的只不过是各自为自己的决定买单。

二、活得通透。

生活中,子女最讨厌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各种唠叨,尤其是父母的催婚、催生。

有的年轻人甚至视父母的唠叨为洪水猛兽,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其实,如果哪天听不到父母唠叨的时候,要么是父母不在了,要么是父母放弃了,毕竟,谁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更何况还是面对一个叫不醒的人。

而文中的桂芳却是幸运的,她不但有一个活得通透并深爱着她的母亲,关键是她能及时地醒悟过来,这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之所以说她母亲活得通透,是因为她看得更远,她更知道父母不在之后,兄弟姐妹之间剩下的只是一门亲戚。

她甚至可以预见到哪天自己不在的话,女儿所将面临的将会是什么日子。

她无法想象女儿像个机器人一样,除了上班就把自己锁在家里,另外,女儿也会有老的一天,也会有需要有人照顾的一天,到这个时候,女儿该怎么办?

但如果女儿结婚的话,女儿会有个家,会有自己的孩子,到女儿需要有人陪伴的时候,她身边会有丈夫与子女。

这才是母亲一直催婚的原因,她只是希望女儿能像普通人一样,什么都不缺。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都证明了独居老人的晚年都不太好,所以,在这奉劝各位,在合适的年龄里,还是要结婚生子的,这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

当然,如果到了五十岁还单身的话,正常情况下就要努力为自己存点养老钱了,或者对自己了侄儿们好点,他们有需要的话就帮一把,就当作是为自己的以后做投资。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穷困潦倒?

民国时期,出了很多才子佳人,但大多都是一地鸡毛,就比如说陆小曼,她是个公认的才女,引来无数人折腰,一生跟三个男人有过交集,但这三个男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她也在消耗掉所有资源之后,只能在凄惨中度过晚年。

陆小曼,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女人,也是一个很有男人缘的女人。

陆小曼的出身很不错,她的父亲名叫陆定,江苏常州人,一个逢考必过的天才人物,晚清时期考中秀才,后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陆定加入同盟会,国民政府成立后,经人推荐进入财政部工作,前后长达二十余年,期间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发明的“零存整取”流传至今。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不简单,是官宦世家的大对象,知书达理,才华横溢,长得也很漂亮,她与陆定的感情非常好,前后生育了九个子女,但可惜只有排行第五的陆小曼活了下来。

陆小曼出生于1903年,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注定她可以过富贵生活,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她从小就被父母溺爱,长大后一直在北京和上海的贵族学校念书,父母还为她请有名的家庭教师,学习英文和绘画,将她培养成为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

不过,陆小曼虽然也很有才华,却没有继承父母良好的品格,她天生自私任性,从小就过惯了贵族生活,以至于她后来挥金如土,其奢侈程度让人瞠目堂舌,但她习以为常,只是她人生中的三个男人为此吃了大亏了。

1922年,在父母的安排下,陆小曼嫁给了一个叫做王庚的男人,王庚也是她人生中第一个男人。

王庚是江苏无锡人,与陆小曼同岁,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到美国西点军校读书,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回国后在国军担任陆军上校,颇受高层重视,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说说,陆小曼的父母还是用心良苦的,为她找了这么优秀的男人,但陆小曼是个新女性,性格自由烂漫,很不适应包办婚姻,因此婚后与王庚的感情并不很好。

那时候王庚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陆小曼,她为了打发空虚无聊的时间,就经常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她逐渐迷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久而久之,她就成为北平一带著名的社交名媛了。

在北平期间,陆小曼结识了王庚的好友徐志摩,徐志摩是个新时代男性,有才华也懂得浪漫,在王庚忙碌的日子里,他请求徐志摩帮忙照顾陆小曼,徐志摩便经常约陆小曼出去玩,时间长了两人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了。

正所谓朋友妻不可欺,王庚本来是请徐志摩帮忙的,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婚姻竟然会以此葬送。

当时,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也不如意,他1922年与妻子张幼仪结束了婚姻,追求林徽因也遭遇重大挫折,正是需要得到心灵安慰的时候。

与陆小曼相处的日子里,让徐志摩感到很快乐,他喜欢陆小曼的美貌,也很欣赏陆小曼的才华,而陆小曼其实也很喜欢徐志摩,时间长了两人的心就慢慢被贴近了,只不过碍于王庚,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

1924年,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陪同泰戈尔访华,结束之后两人各奔前程,不久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留学,徐志摩自此彻底失去了机会,带着失落回到了北平。

恰在那个时候,王庚调到哈尔滨担任警察局长,陆小曼本来是个跟着去了的,但两人经常吵架,她就回到了北平。

在没有王庚的日子里,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平生活得自由自在,她因为感情不顺而放纵自己,徐志摩给了她很多安慰,最终两人就在一起了。

1925年,陆小曼与王庚离婚,第二年就与徐志摩结婚了,徐志摩也是她人生中第二个男人。

其实,两人的婚姻遭到了徐志摩父亲实业家徐申如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徐志摩离婚已经是大逆不道了,跟一个有夫之妇结婚就更不可取了;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她从根本上就不支持陆小曼离婚。

为此,徐志摩和陆小曼跟各自父母闹翻,后来在胡适、刘海粟等人的调解下,徐申如和吴曼华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

值得一提的是,陆小曼跟徐志摩结婚之前,她其实已经怀上了王庚的孩子,但为了跟徐志摩结婚,她不惜打掉了孩子,但手术并不成功,她自此之后就没在怀孕了。

徐志摩满以为自己收获了爱情,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彻底跌入了深渊。

结婚之后,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海租了一栋三层小别墅住,一楼是客厅,二楼是两人的卧室,三楼则是陆小曼存放私人物品的地方,各种品牌衣服、鞋子堆积如山,还有专门的吸烟室和书斋。

陆小曼生活奢侈,家中光是佣人就有好几个,还有专职司机、厨师、私人裁缝和私人医生等,光这些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还不算完,陆小曼作为名流,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她非常讲究派头,每次出门都要带一个特制箱子,箱子上面镶金,箱子里放着各种名贵衣服、鞋子和化妆品。

陆小曼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搞文艺创作之外,就是包下戏院请朋友听戏,也特别喜欢打牌、吸烟和赌博,甚至还会炒股。

可以说,陆小曼的开销非常大,但她自己不工作,没有收入,都是娘家和徐志摩贴补的,并且她不擅长理财,只要是跟钱沾边的,每次她都只出不进。

久而久之,陆小曼的财政状况就不容乐观了,徐志摩虽然收入不菲,但根本无法支撑陆小曼的生活,况且他跟家里的关系不太好,也不好意思张口要钱,因此他不得不四处兼职,比如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志摩为了挣钱而全国各地飞,以此来维持陆小曼奢靡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辛苦的,但陆小曼根本不懂得体贴徐志摩,好在徐志摩是爱陆小曼的,他对此并不在意。

尽管徐志摩非常努力,但依然无法满足陆小曼,为了挣更多钱,他开始疯狂写作,也开过书店,倒卖过古董,还当过房产中介,甚至开口向前妻张幼仪要过钱,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让人无语了。

但是,陆小曼就是个无底洞,徐志摩赚的钱再多,也不够她花,为此徐志摩的好友兼私人医生翁瑞午,还时常资助陆小曼的生活,翁瑞午当然是不安好心的了,这个我后面会讲到。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志摩为了陆小曼而疲于奔命,先不说徐志摩的人品究竟如何,单说他对老婆好这件事,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根据徐志摩去世后,他的一个好友回忆,说他把所有钱都给陆小曼,自己则过得相当穷酸,有一次他到胡适家中做客,胡适的妻子见他衣服上有两个补丁,就问他一个大诗人,怎么会穿得这么破旧的衣服,徐志摩躲躲闪闪不愿回答,其实胡适夫妇对此事是心知肚明的。

徐志摩本是个富家子弟,从没有为钱操过心,自从娶了陆小曼之后,就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时间来到1930年,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去世了,按照他的遗嘱,由于他没有儿子,他决定将大部分财产捐给党国,只有很小一部分财产留给妻子吴曼华和女儿陆小曼。

其实,陆小曼两次婚姻,都往家里要了不少钱,这些钱的数目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当然了,她的父母就只有她这么一个孩子,在钱财方面也不会吝啬的。

陆小曼拿到属于自己那份遗产之后,开始了更为疯狂地挥霍,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就花光了所有钱。

至此,陆小曼再也无法从娘家得到任何资助了,只能完全依靠徐志摩赚钱养活,徐志摩的压力因此更大了。

陆小曼可不管徐志摩有没有钱,她只知道自己缺钱了,就必须张口向徐志摩要,徐志摩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只得更努力挣钱。

1931年十一月,徐志摩结束在南京的工作之后,打算乘机到北平,参加林徽因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不料飞机在济南遭遇大雾,最终撞上了开山,徐志摩跟飞机一起机毁人亡,享年三十四岁。

徐志摩之死看似跟陆小曼关系不大,但要不是陆小曼挥金如土,逼得徐志摩四处兼职,徐志摩感到身心疲累,这才会去北平观看曾经的梦中女神林徽因的演讲。

对于徐志摩之死,他的儿子徐积锴一直对陆小曼耿耿于怀,认为将父亲逼上绝境的人不是别人,就是继母陆小曼,以至于陆小曼去世前曾表示想跟徐志摩合葬的,却遭到了徐积锴的无情拒绝。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过得不太好,没有徐志摩,她甚至连活下去都难,因为徐志摩是她可以依赖的唯一的经济支柱。

到这个时候,陆小曼还没有意识到,徐志摩为了他牺牲了太多,而她还天真地认为徐志摩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她自己没有任何过错。

随着徐志摩的去世,陆小曼陷入绝境,这个时候她就盯上了翁瑞午,翁瑞午也是她人生最后一个男人。

翁瑞午出自一个大家族,祖上是书香门第,他本人精通国画,还很懂医术,尤其学得一手高超的推拿按摩功夫。

由于都喜欢听戏演戏,徐志摩、陆小曼夫妇与翁瑞午走到了一起,后来陆小曼身体出了问题,经常在唱戏的时候昏厥,请了很多名医都治不好,但经过翁瑞午推拿之后,竟然大为好转。

因此,徐志摩就聘请翁瑞午当自己跟陆小曼的私人医生,但翁瑞午毕竟有家室,也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时刻陪在陆小曼身边。

有一次,陆小曼再次昏厥,因为翁瑞午不在身边,她吃了大苦头,事后她询问翁瑞午怎样才能救急,翁瑞午就向她推荐了芙蓉膏(也就是大烟),但警告她不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用。

就这样,陆小曼喜欢上了芙蓉膏,后来她上瘾了,就再也离不开芙蓉膏了,徐志摩得知这事后,大骂翁瑞午害人,但又无可奈何。

陆小曼经常约翁瑞午一起吞云吐雾,两人的关系因此更进一步,其实她不知道的是,翁瑞午一直对她有意,只不过碍于徐志摩,翁瑞午一直没有吐露心迹,只是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照,比如资助她生活,提供芙蓉膏,等等。

等到徐志摩去世了,陆小曼没了依靠,她发现自己唯一离不开的男人,就只有可以帮她缓解疾病的翁瑞午了。

陆小曼知道吸食芙蓉膏不是好事,为此她故意坐过一夜班房,但最终发现没有芙蓉膏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自此之后就再次不提戒烟这事了。

以芙蓉膏作为桥梁,陆小曼与翁瑞午走到了一起,那时候翁瑞午有个妻子陈明榴,还有五个孩子,但他为了跟陆小曼在一起,竟然置妻女于不顾。

因为这件事,陆小曼和翁瑞午遭受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非议,朋友们不理解她们,家人们也不接受她们,尤其是翁瑞午的女儿翁香光,对陆小曼一直耿耿于怀,她曾冲到陆小曼的住所,质问翁瑞午为何不跟母亲离婚,又谴责陆小曼为何横刀夺爱。

对于这件事,陆小曼觉得自己没错,她认为自己跟翁瑞午没有爱情却有感情,翁瑞午的婚姻也是不幸的,跟她在一起才是开心的。

不管怎么说,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跟翁瑞图同居了,她曾发誓要为徐志摩守寡,所以她不会跟翁瑞午结婚,翁瑞午也就不必要离婚了。

翁瑞午不是什么大富人,陆小曼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但依然开销巨大,为此翁瑞午不得不努力挣钱,甚至开口找妻子陈明榴要钱,只能说勉强可以维持。

1955年,翁瑞午犯了一次大错,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得了严重的肺病,需要很多钱治疗,他一下子就变得穷困潦倒了。

陆小曼迫不得已,只得戒掉芙蓉膏,还开始过朴素的生活,可见她当时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能变卖的东西早就卖光了。

陆小曼晚年回忆,她在1956年之前的人生当中,就没有出去工作过,只是搞文艺创作和花男人的钱,她根本不知道赚钱有多难。

但在1956年这一年,因为翁瑞午病得严重,陆小曼不得不出去找工作了,不过在陈毅的帮助下,她因为有所专长,得以进入文史馆工作,她自此有了一份收入,但也只能说维持基本生活。

1961年,翁瑞午去世了,他后半辈子对陆小曼一往情深,陆小曼也没有抛弃他,尽管他已经贫困至极了,但陆小曼依然不离不弃,之所以会这样,还在于他给予陆小曼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陆小曼不忍心离他而去。

可见,在经过了两段婚姻之后,陆小曼终于在年老之后意识到,感情其实是两个人相互扶持,而不是一个人默默奉献。

翁瑞午去世之后,陆小曼开始一个人独居,由于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因此很吃力,据说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得知此事后,还曾寄钱给陆小曼,每个月三百元,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四年,直到陆小曼去世。

陆小曼横刀夺爱,从张幼仪手中抢走了徐志摩,张幼仪却不计前嫌,在陆小曼无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正是张幼仪高明的地方,后人在评说这段历史的时候,孰是孰非就一目了然了。

1965年,陆小曼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六十二岁,由于她没什么家人,她火化之后骨灰长期无人领取,以至于最终遗失。

一直到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女才将她安葬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是一座衣冠冢,墓碑上有她年轻时的照片,不过下葬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参加,显得十分凄凉。

总结起来说,陆小曼家里虽然很有钱,但她生活十分奢侈,可谓挥金如土,早就把父亲留给她的遗产给花得一分不剩了,以至于只能靠徐志摩养活;而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生活水平就急剧下降了,只能跟翁瑞午过简单生活,甚至需要别人救济,相比于她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凄惨了。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