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和立冬的区别,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吗?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吗?
冬至和立冬不是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不同节气。立冬在冬至前面,立冬这天就代表秋天结束,进入冬天了。冬至这天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过了这天,白天时间就开始变长了。
冬至和立冬是一天么?
不是同一天,但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立冬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冬至一般在12月22日左右。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
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立冬到冬至太阳会降低多少?
立冬到冬至太阳会降低45度。
冬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立冬时节,太阳到达黄经225°。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
早冬至和晚冬至的区别?
早冬与晚冬的最大区别是,在早晨和傍晚的时间,早晨或中午太阳达到225度,属于早冬,而随后的几个小时是算为迟到。冬天的开始。如果一年中的冬天属于初冬,则第二年的春天将会提前。
一年有2个冬至吗?
1. 其实一年有两次冬至
有时,我们会忘记地球分南北两个半球,不仅北半球有冬至,南半球也是如此。地球倾斜自转又绕日公转,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往返。虽然北半球在冬至位于近日点,但是由于地球存在倾斜,此时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弱,所以气温也就更低、日照时间更短。而从理论上来说此时南半球会更热。其实,北半球的冬至在12月21日左右,而南半球在6月21日左右。
2. 冬至只发生在一瞬间
虽然日历上标出来的冬至是一整天,但其实冬至指的是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那一瞬间。
3. 一年当中,冬至会出现在不同时间
不同时间?是的,你没看错!举例来说,按协调世界时(UTC),也就是世界统一的标准时间,2015年的冬至时刻在12月22日凌晨4:49,而在比这个标准时间晚至少5个小时的地区,冬至日是12月21日。
但是2016年,按协调世界时,冬至时刻在12月21日上午10:44。而按美国东部标准时间(EST),冬至时刻在12月21日清晨5:44。所以今年,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会在12月21日这一天迎来冬至。
4. 冬至是否是冬季的开始,不同领域有不同标准
气象学家认为,冬季从12月1日开始,但是天文学家或其他随便谁,则会告诉你冬至才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这是因为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依据了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分别是气候季节和天文季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对此解释过,气候季节是以每年温度的变化周期为依据进行划分,而天文季节是根据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关系进行划分。
5. 最长的影子就在冬至这一天诞生
如果你觉得照哈哈镜时的样子很搞笑,也喜欢类似的影子游戏,那么冬至这一天绝对不容错过。因为这一天,是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最低的时刻,因此你在地球上的影子也就最长。确切来说,冬至这天正午时的影子才是这一年中最长的。所以你如果想拍大长腿的照片,记得选好时机。
6. 冬至的满月比蓝月亮还要罕见
蓝月亮(Blue Moon)说的可不是洗衣液哦,这是一个天文学术语。意思是说,若一个历月中出现4次满月,第3个满月则为蓝月亮。由于“一个月历4次满月”这种现象要每隔2年或3年才会出现一次,所以蓝月亮并不常见。之所以称之为蓝月亮,并不是因为月亮在这天会变蓝色,这个词起源于西方,最初只是用来与正常的月亮颜色进行区分,带有“不可能发生”之意。蓝月亮属于罕见的天文现象,但也并非极不寻常。相比之下,冬至这天出现满月的情况则更加罕见。据美国《老农夫年鉴》网站称,从1793年开始到现在,满月在冬至这天只出现过10次。最近一次出现在2010年,而且这天还赶上了月食!但是如果还想在冬至这天看到满月,就要等到2094年了。
7. 冬至和圣诞节也有一些渊源
圣诞节是为了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然而由于耶稣也没有出生证明,所以我们也不确定他具体是在哪一天来到世上的。但在人类历史上,各国人民早有庆祝冬至的传统。古罗马人会在此期间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庆祝农神节;早期的德国和北欧异教徒也会庆祝自己的“圣诞节”;甚至英国人也会在巨石阵举行庆典。后来基督教的领袖为了让异教徒跟随自己的信仰,他们想尽各种办法,也包括给这些传统节日赋予一些宗教意味。其实现在很多圣诞节的习俗,比如圣诞树,都是从原来的冬至庆祝活动中延承下来的。
8. 冬至要记得感谢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