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婚恋观,现在90后女生门当户对的观念会消失吗?

2023-06-02 05:06:03 50阅读

90后婚恋观,现在90后女生门当户对的观念会消失吗?

现在90后女生“门当户对”的观众不会消失,还会对“门当户对”有更新的解释,“门当户对”重要吗?重要,很多人对于“门当户对”的理解往往只觉得是经济方面的门当户对,其实不仅仅是还有三观是否一致,兴趣、爱好、包括学历也是一样的,如果能找到门当户对的爱情这对于以后的婚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幸福感会提升很多。

现在的90后女生非常聪明,她们看过父母的婚姻,知道婚姻中需要的是什么,单单只有爱情是没有用了,生活会把爱情慢慢地一点点磨灭,只有两人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更多共同的话题,不会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现象,婚姻生活中最怕那种你说这个对方不理解,对方说那个你不认可,这样会产生很多矛盾,也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门当户不对。

90后婚恋观,现在90后女生门当户对的观念会消失吗?

门当户对很重要,门当户对中第一个就是金钱,很多人看过灰姑娘的童话故事,觉得特别羡慕,但是现实中是不存在灰姑娘的,并且灰姑娘嫁给了王子后婚姻真的幸福吗?一个从小吃着苦长大的孩子和一个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吃苦长大的孩子,把10块钱当100块钱花,而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没来没把钱当回事,出门就是豪车,买个包就是上万,如果两人结合,他们的婚姻真的会幸福吗?

门当户对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还有观念上的门当户对,一个从小父母就认为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反正出来一样找工作,而另一个家庭父母从小告诉他只有读好书今后才能出人头地,教育观念的不同,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同,三观不一致很容易产生矛盾,很多人离婚并不是因为发生了多大的事情,有时候只是因为小小的一件事看不惯,慢慢矛盾就会产生,所以门当户对真的非常重要,面对婚姻还是谨慎再谨慎,除了爱情你们真的“门当户对”吗?

现在的90后也加入离婚大军?

感谢悟空邀请,书生为你解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我身边两对90后小夫妻离婚的故事。

01.

小尚,是我朋友的弟弟,去年结婚不到三个月,随即离婚。前妻是他的同学,要说离婚的原因,是因为两人都爱玩,而且谁也不顾家。这两人属于自由职业,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中花钱大手大脚,吃好的、穿好的,还要玩开心。这样的小两口,根本就不是过日子的料,自己挣不来钱,又要高消费,信用卡刷了一大堆,最后没办法还,银行的人催债催到了男方父母那里。小尚的父亲提着棍子把儿子狠狠揍了一顿之后替他们还清银行的欠款。往后的生活越来越紧张,小尚嫌弃媳妇胡乱花钱,媳妇又嫌弃小尚没本事,不能满足她的要求,短短三个月不到,只好离婚。

02.

小吴和晓丽是一对相恋了七年的情侣。按理说,这样的感情不说情比金坚,但至少还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在谁都看好他们这段姻缘的同时,没料到最后却也以离婚散场。的确,刚结婚那阵,他们也是相亲相爱。可后来有了小孩,矛盾就明显增加了。双方父母都忙,没时间帮他们带孩子,小两口工资又不高,请不起保姆,只好自己带。两个人在同一个厂子上班,就是倒班的那种,同领导商量了一下,把他们的上班时间错开,好在家照顾小孩。关键两个人都还是没长大的大孩子,哪有带小孩的经验,这就直接导致小孩身体差,三天两头生病。压力越来越大,两人心情也越来越烦躁,终于在某一天爆发了,结果也只好离婚。

现在的90后俨然成了社会的主力,但是他们的离婚率也节节攀高。原因有很多,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突出个性,缺乏责任心。

二、不懂得理财,被经济所困。

三、夫妻间不体谅,我行我素。

四、不会带孩子,不会做家务。

五、把离婚看的很随便。

不管哪种原因,90后离婚率高这是事实。除了与他们自身的思想有关以外,还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

女孩的择偶标准是什么?

六七十年代一个好青年的标准是“根红苗正。”所谓根红苗正就是家庭出生好(农村贫下中农家庭,城市工人和小商业家庭)那时候,人们讲究的是“政治挂帅。”因此,六七十年代,女孩子择偶标准是解放军、国家干部、医生和护士,产业工人阶级和“根正苗红”的“臭老九”最吃香。

90后的婚姻观与80后的婚姻观有什么不同?

谢谢邀请!问答多次相邀,让我谈一谈对当代青年婚姻的看法。因为我已经算是当代青年的长辈,与他们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代沟”,并且我只是一个医生,没有条件做深入细致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调查,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心存忐忑,唯恐潜移默化的误导了他人的终身。只是盛情难却,谈一些对当代青年婚姻的观感。抛砖引玉,不喜勿喷。严格说来,80后与90后的婚姻没有截然的区别,是当今中国婚姻发展的趋势。90后比80后更激进、更无奈,进而越来越随意(不是随便),这种随意表现在自恋又自卑、不慎重、不知足,心思澎湃却行动蹒跚。随着选择余地的增加,像吃快餐一样,没有几个人真的奢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悟空问答不妨做一期调查,看看有几对当代年轻人的婚姻是牢不可破的,又有几个人假如中了500万彩票大奖,或者说成了明星,有了金钱、名誉和地位之后,不会休妻(夫)另娶(嫁)?这与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剧烈动荡不无关系。第一,男性多注重过去时,而女性多注重将来时多数男性的传统观念没有多少变化,追求女性容貌的姣好、性情的温婉、人品的纯洁。而女性则有了相当的变化,不再愿意同甘共苦,不再奢望两情相悦、忠诚可靠,只求安在当下、一劳永逸。这与女性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来越不甘心委曲求全、任劳任怨,甚至不愿不敢为爱付出有极大关系。(网上和一些空间里有不少中年妇女发布后悔年轻时为爱的付出,影响恶劣。)第二,男性多注重感情,而女性多注重物质。(看过“非诚勿扰”节目的人可以去细心体会)第三,婚姻价值观的支离破碎这与舆论对国外两性关系的歪曲,和以偏概全有一定关系。就像邯郸学步,别人的步态没有学会,自己的步态却丢掉了,相会都回不去。许多女性食而不化,或者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恋爱婚姻上走入了误区,令许多婚姻家庭深受其害。任何错误都有挽回的余地,唯独年轻人最容易犯错的婚姻,如果你选择错误,最终会害人害己。“男女平等”主要是指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但是,男女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作为社会人的男男女女在组成婚姻家庭之前,首先应该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更何况作为生物人或者说自然人,永远也不可能平等。我不知道,人们如何让雄狮和雌狮、公鸡和母鸡平等?夫妻好比一把琴,作为琴弦,他们各自是独立的,但是,他们必须在同一个旋律中和谐的颤动,才能奏出美妙动听的好音乐。强者令人崇拜,婚姻家庭中的强势却令人厌恶。男性大学毕业,工作时间不长,除非父母资助,30岁以前他如何买得起房子?而独立性强的优秀女性越来越希望在婚姻中有自己更随意的空间和自由。刘三姐歌中唱道:男人是树,女人是藤。我不能同意舒婷在《致橡树》中的比喻意象和隐约透露出的恋爱婚姻观,虽然诗意很美很新颖。可是,你让凌霄花怎么活?你让藤怎么活?甚至连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不给,你也老是想做一棵树,那你们的日光春雨哪里来?我搞不懂两棵不一样的树怎么相触在云里、相连在地下?这不纯属扯淡吗?橡树和木棉比喻成朋友尚可,我绝不认为它适合恋人和夫妻。所以说,各有各的活法,不能说你是一棵大树,别人也必须是棵大树。你是首长,我也必须是首长,作为一个警卫员、勤务员,让首长更安下心来工作,也是革命的需要。好了,拉拉杂杂,说了一大些,也不知何深何浅,合不合适年轻人的口味,但肯定会惹到一些垃圾。鉴于工作繁忙,有空再聊。再一次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有没有8090后没有结过婚的单身男女?

有,并且很多不想结婚

2020年第一批90后已经近30岁了,最后一批90后也21了,有一段时间“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30了”登上了微博热搜,很多人都在感慨,时间匆匆忙忙,眨眼间就30岁了,感觉自己才刚刚毕业,更不要说30大几岁,还没有结婚的80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80、90后不想结婚?

我问周围的同事,得到的一致回答就是,不想结婚,一个人挺好的。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非常的抗拒婚姻,从原来的不想结婚到现在的不想谈恋爱,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要找对象?是游戏不好玩还是饭不好吃?

在我国,普遍的晚婚晚育,甚至年轻人不结婚已经成为常态。

当然不想结婚和没人要是两回事情,北山私聊了很多网友,发现影响现在年轻人不结婚的心态很多都是相似的。

他们这一代更注重自我

我觉得80后,尤其是90后是最复杂也最特殊的一代人。

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成长经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物欲横流,感受着铺天盖地的诱惑也忍受着数不清的压力,他们所受的教育让他们没有办法接受父母一辈的生活方式,糊糊涂涂、懵懵懂懂的在合适的年纪经人介绍结婚生子,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也没有太大的经济实力,去追求高质量生活。

更受不了70后一代的婚姻。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我意识的提升,害怕结婚会失去自我,不希望像长辈一样,因为爱情之外的其他一些东西结婚。

在这些80后、90后的眼中,没有该结婚的年纪,只有该结婚的感情,绝不为了结婚而结婚,年龄不应该是区分人生阶段的界限,应该按照自己的步伐走。

比如,尤其不喜欢父母辈长挂嘴边的“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对于年龄的认知越来越年轻

18岁几十年前就已经是个可以顶立门户的半大人了,但在今天,18岁还是个孩子。

尤其是对于90后而言,18岁是大学教育阶段的开始,更不要说在23岁左右大学刚毕业,甚至现在很多人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可能你还没毕业就已经30而立。

漫长的学业生涯,让大部分人已经站到人生三分之一的分界线上,现在的人也对学生比较宽容,认为他们还是孩子。

例如每年的儿童节,90后80后过的声势浩大!很多人更希望自己被称作哥哥姐姐而不是叔叔阿姨。

新一代穷人

现在网络上有“新穷人”这一说法,指的是大多出生于199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外表光鲜亮丽,拿着不错的薪水,追逐中产的品味和生活方式,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是几乎没有积蓄可言。

感觉他们正处于一个上不来下不去的阶段,一方面是工资基本上满足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面临着巨大的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

一个人生活苦更怕两个人生活一起苦,高节奏的生活方式很难让人能慢下来谈一段感情。

网上一个上海的大妈1元拍卖儿子,大妈说儿子是个30多岁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年入百万,家里有一套房,但是这在上海处于一个刚脱贫状态,儿子的同事因为工作压力已经秃顶了。

大妈担心儿子以后这样不好结婚,所以公开相亲,但是男方也有一个条件,相亲女方不找工作是运营和设计的,因为她们需求太多。

看到这里也许想要笑一下,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无奈,对于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更难得的一点是,大城市容不下肉体,小城市容不下灵魂,房价、消费水平涨的飞起,高压力真的会让人没有办法去思考太多的东西。

在任何时候,结婚两个家庭的事情,房子、车子、彩礼、数不清的大山!

房奴、车奴、社畜,都是这一代人的自我调侃。很多人不是不结婚,而是结不起婚,不敢结婚,自己都过的不好何必去连累别人,甚至一些人认为,只要不结婚生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慢下来,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走。

不愿意凑合将就,更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

在老一辈人的思维里,用的东西破了,缝缝补补,修修打打还能接着再用,生活也是如此,磕磕碰碰互相扶持才能走下去。

但是现在这一代人,生活上的富足改变的很多的价值观念,东西坏了那就换一个新的,结婚相处的来就过下去,相处不来就分开,很难有一个人一直迁就另外一个人,更不要说为了孩子可以忍受一切,这在她们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快节奏的生活与压力,让他们不愿意在一段感情中付出时间和精力,宁缺毋滥,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另一个人走入自己的生活,分享时间精力、金钱,失去自由,还要承担着被欺骗感情、遇人不淑的风险。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余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过”。

现在对于婚姻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资源置换”、“强强联合”。老一辈的“门当户对”在现在有了不一样的诠释,但无论哪一种,折射出现在80后、90后不敢相信爱情,婚姻的态度。

北山也是一个没有结婚的90后,没有对象。

在这个年纪,前途还是迷茫的,拿谈什么婚姻。自己连自己都无法负责,更不敢对另一个人负责,更别提对其他生命负责。

如果不结婚,一个人花费也不会太多,可以省下钱,多陪陪家人,给父母更好的物质条件,不用顾虑另一方和孩子,不用担忧以后,反正是一个人。

当然,这一切想法只建立在我单身的基础上,可能以后就变了,遇上那个让我甘之如饴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可能我的想法就变了。

不过,目前,也就这样想。

那些结婚的人,愿你们幸福。

我是叫北的山:写走心的文字、读最难懂的书,予你一杯老酒,愿意一起饮否。如果你也赞同北山的观点,不妨关注我深夜十点,与你解忧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