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鼓励孩子的一段话,父母怎么与孩子交流?

2023-06-01 09:27:06 49阅读

家长鼓励孩子的一段话,父母怎么与孩子交流?

我觉得首先得搞清楚什么叫叛逆。大多数人很容易把“不听话”就叫作叛逆。

人有很强的控制欲,特别是父母对孩子,我们总是想让他按照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经验,我们给他们指的路去做,甚至好多人都害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害怕孩子有一天不受自己控制了。

家长鼓励孩子的一段话,父母怎么与孩子交流?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我一直都有一个看法,他们反抗的是“父式权威”。

你看那些初中生、高中生在街头抽烟的,其实抽烟的感觉,第一口甚至是接下来很多口都是特别呛,并不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他们为什么还要抽呢?

是因为抽烟能给他们带来成人的感觉,感觉自己长大了,有权利的,能够自己做主了。

抽烟、喝酒、打架实质上是对成年人的一种仿同,成人能做这些事,而小孩子不能,他们在潜意识里都会认为,有权利有主宰,才能做这些,所以他们把这些跟权威等同起来。

我很多时间都在想,假如孩子们没什么可以反对的,他们还会叛逆吗?我猜这可以绝大可能的杜绝他们的反叛。

其实孩子们都反叛,大多和父母的养育关系有直接的联系,父母对他的控制越强,他的反抗也就越厉害。

在一个比较民主的家庭,能够把孩子的想法做法当成成人一样去被尊重,那么他就感觉到了自主的力量,那他也就不需要去反抗,去争取什么。

所以和叛逆的孩子相处,你不能把它当成白痴,总是需要你的指导和教训。收敛自己的控制欲,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孩子对父母大呼小叫怎么办?

孩子对父母大呼小叫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一种社会现状,在这些孩子看来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父母稍不如自己的意就会开始发脾气甚至摔东西,那么家长面对这一情况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孩子会养成大呼小叫的习惯:

我个人一直信奉一个观点,孩子是一张白纸,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对父母不好的。因因此造成孩子对父母大吼小叫一定是有原因的,一般来说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重物质轻品行

现在部分家庭存在这样一种教育观点,用金钱刺激鼓励孩子干家务,比如洗一次碗10元钱。看似这样即煅炼了孩子干家务,又培养了孩子的金钱观,熟不知道这样教育会带来一个极大弊端:那就是孩子没有承担家庭劳动义务。个人认为对孩子教育应该是物质和品行并重。

2、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

孩子从两岁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尤其到了三岁以后,他们一般更加希望在成人那里重到更多尊重,如果被忽视往往就会开始大呼小叫。这个我是深有体会,我儿子的做法就是大人对着说,来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3、家长宠溺:

似乎所有小朋友都天生具有一个本事,那就是能够分出家里面谁好说话。因此孩子往往也会仗着这些家庭成员宠溺而无所顾忌大叫大叫。

4、胡乱发脾气:

虽然说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家长如果不重视引导往往会造成孩子日后胡乱发脾气,尤其是孩子发现通过发脾气要求能被满足时,往往就是导致孩子对父大呼小叫的时候会越来越多。

父母该怎么办:

之所以造成孩子对父母大呼小叫,是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懂感恩,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1、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

“你好好学习,别的不用管了”,“现在你小,不用你做了”“这个危险,你别碰了(即使是孩子可以承受的)”这些场景是不是都很熟悉,家长大包大揽并不能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只会让孩子觉得这都是天应该的。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改变孩子,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去给全家人盛饭

2、不要满足孩子所求

“他还是一个孩子”成为父母包容孩子的一个借口,总觉得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其实会让孩子不明白家长辛苦的,挣钱的不易。因此在这之后,家长再面对孩子的要求的时候,应该判断这些要求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坚决拒绝。比如“孩子要求买汽车,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那么家长就要坚决抿绝”

3、与孩子多聊聊

父母与孩子多聊天,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是可以多聊聊父母小时候照顾你的不容易。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

由于你并没有说清楚你的孩子多大,我以个人经验为例,谈谈我对自己的孩子这方面教育。我孩子现在三岁多,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面对孩子对父母大吼大叫这种情况时候,我会这样做,1、首先会蹲下来,严厉注视他不说话,让他知道自己错了。2、告诉他错在哪了,这样做做是不对的。3、教会他合理表达诉求的说话语气,尤其是对父母要尊重。4、必须惩罚,由于孩子小一般惩罚措施是罚站,或者打手心,再加上背唐诗。

最后再次提醒您,孩子对父母大吼大叫一定要惩罚,让孩子知道这个错误严重。千万不要心软

孩子参加画画比赛?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孩子从小到大呢,会无数次的参与竞争,但并不是每次竞争,他都会获胜,他没有拿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这时怎么安慰他?

第一步,先跟他沟通,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的?

这一步非常的关键,因为有一些孩子自尊心很强,他心里不舒服,喜欢自己消化,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去安慰他,反而觉得爸爸妈妈是瞧不起他,这样父母好心的安慰,反而会让情况更加糟糕。

第二步,当孩子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失落的时候,父母先要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支持“无论如何,爸爸妈妈会一直支持你”让孩子感受到失败了,父母是温暖的港湾,永远有靠山。

第三步,可以讲短小的故事,用故事告常的事儿,多数人都会遇到。关键是遇到了之后,能不能更加努力?永不放弃。

注意:不要讲人生大道理,孩子不愿意听。

第四步,问问孩子接下来怎么做?也许孩子比你想象的要坚强,趁机为孩子接下来的努力做好铺垫。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欢迎关注我,一起轻松教养孩子!

孩子一直被同学欺负?

孩子一直被同学欺负,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一直被同学欺负,作为家长肯定心疼,但于此同时,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反省,忍一忍,就会过去了。或者太心疼孩子,自己出面揍人家的孩子,其实这都不是太好的办法。

作为家长,这是孩子遇到的问题,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那么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做好家教

我们要给自己家孩子做好家教,告诉自家的孩子,不能以大欺小,随意欺负别人,尤其是遇到弱小的同学,要保护他们,而不能欺负他们。

其次,根据情况,如果孩子不能解决矛盾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出面。

对于孩子之间的相处,绝大多数问题,家长不应出面帮孩子解决,因这只会剥夺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因同学欺负,孩子出现害怕等的情况,或是孩子之间的矛盾太大,在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无法处理时,家长应及时出面,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的后盾。

3.帮助孩子学会与同学交往

孩子还在学习阶段,有时候还缺乏相应的与人相处的技巧。父母应引导孩子如何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以怎样的态度与人交往。当然,如果遇到不讲理的人,应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

3.家长应与老师保持联系与沟通

父母平时要与孩子的班主任时刻保持沟通,这样便能及时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了解孩子与他人相处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当然与老师保持联系,并不意味着所有小事都要过问,而是定期与老师保持联系,也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

4.加强体能锻炼,让孩子自己保护自己

如果孩子长期被人欺负,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要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我觉得让孩子加强体能锻炼很有必要。孩子长期坚持运动就会有爆发力,同时也会不容易被被人欺负。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拥有较强的爆发力后就不容易被欺负。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比如孩子身体不好、体力较差,有的熊孩子发现很容易就把他推到了,那下次熊孩子觉得好玩就还会推他,久而久之就会停不下来的欺负他了甚至还会引来别的孩子一起欺负他。

当然,体能锻炼需要一个过程,但父母要有这个意识。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坚强后盾,要根据情况来帮助孩子,以让孩子有更好的人际交往体验。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如何才能改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你好,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问题,就像“如何才能夫妻关系和睦”一样,要说解决方案的话,都能出一本书了。因此,这里能给到的只能是大方向上的思考和建议,具体的改善,还要您自己多去结合家庭内因,在日常生活中去不断摸索。

我也在不断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包括关于青春期叛逆的内容,有一些心得可跟您分享。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下“叛逆”这个特征,“叛逆”是不是就“不对”?

答案:叛逆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能够叛逆,才是健康的!

人的成长分为不同阶段,青春期之前都是高度依赖父母的,成人之后又应该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

而青春期作为过渡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跟父母分离,独立出来,为以后独自生存和生活打基础。孩子需要从我们的管制中分离出来,主张自己的观点、态度、并承受一定的结果。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正视这种“叛逆”,它并不可怕,不要焦虑恐慌。然后试着去学学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种叛逆期,逐渐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越是控制型父母,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特征越明显

你是控制型父母吗?

每个孩子从出生就肩负着我们期许的美好愿望和使命。我们害怕他犯错、害怕他不成才、害怕他受到外界伤害,害怕他活不成我们期待的样子。因此,我们试图去操控他、指挥他、约束他。

越是从小被约束被操控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越明显。他要本能的去独立,去自己做主。

为什么他要争吵,要离家出走,甚至有的孩子会自杀!

为什么自杀?因为对他而言,只有他的身体,他自己说了算。他宁可选择自杀,也要证明他还可以处置他的身体。

真等到那时候,父母悔恨已晚。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反思下,自己为什么成为了控制型父母。

控制源于焦虑和恐惧,可能跟我们早期的一些不好的经历有关,害怕孩子重蹈覆辙。

比如,为什么孩子不好好读书,玩个游戏就被骂?可能因为我们自身曾经因为没好好读书而高考失利,对孩子的不好好学习就会焦虑、管控。这个时候,是需要家长先去疗愈自己的内心的,才能放下操控。(家长如何自我疗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大课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学习下。)

如果回想过去,我们没什么不好的经历去害怕孩子重蹈覆辙,那么就要扪心自问,我们生孩子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老有所依?为了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梦想?这些都可能让自己焦虑。

只有单纯的因为“我想要照顾一个新的人类”而生育孩子,你的爱才是无私的。否则,那些“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都将成为你给孩子的压力,你对孩子的控制欲。

在长期的控制欲操控下的孩子,青春期就会更叛逆。

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12岁之前,家长可以通过先疗愈自己,再去疗愈孩子。

但是15岁以后,青春期了,父母很难直接教育孩子。因此需要间接影响孩子。主要有两点可以尝试。

第一, 父母成为最好的自己。自己变好,做好榜样。

第二, 给孩子找一个引路人,比孩子稍微大一点的同性别的人。因为青春期孩子更听同类人的话。家长可以跟这个引路人去聊、沟通,让其去影响自己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要根据青春期的特征而言。

青春期之前,父母是个容器,孩子是水。父母是什么样的容器塑造孩子,孩子就是什么样的水。孩子们哪里有什么不对,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需要反思!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是水,他也要变成容器,他要独立出来,不再愿意接受父母的塑造。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黄金十年。孩子超过十岁,该逐渐独立,从父母的控制中脱离出来。他们会反过来质疑你的对错。这个时候,父母要做好自己,做好榜样,以此来影响孩子。

青春期非常需要同伴,在意同伴眼光。因此,父母找个大一点的优秀同龄人,去影响孩子,是更有效的。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给我触动很大。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养育孩子的道路必定荆棘无数,好在我们现在信息获取、知识获取都比较容易。做学习型父母,才能处事不乱。

我是夏天的帅宝贝,两个孩子的妈妈,养娃路上降妖除怪,保护娃们健康成长,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讨、分享育儿经验。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