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结婚风俗彩礼,哪些国家的民族同宗同源
壮族结婚风俗彩礼,哪些国家的民族同宗同源?
汉族、藏族、苗族、壮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芬兰族等族同宗同源。
一,汉藏同源
汉族、藏族、苗族、瑶族、壮族、侗族、缅族等族所说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有四大分支:汉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各语族有许多同源词汇,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说明汉藏苗壮等族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在数千年前属于一个民族。只是后来因为迁徙,分成许多支系,才出现差别。汉藏苗壮等族的长相都十分相似,都属于黄色人种,更加证明汉藏苗壮等族同宗同源。
二,满蒙同源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族所说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有三大分支:突厥语族(例如维吾尔语),蒙古语族(例如契丹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族(例如满语)。各语族之间有很多同源词汇,说明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而且长相也十分相似,属于典型的黄色人种,在数千年前属于同一个民族。后来因为迁徙出现差别。
三,芬兰、匈牙利、爱沙尼亚同源
芬兰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都属于乌拉尔语系,有许多同源词,亲缘关系很近。说明芬兰人、匈牙利人、爱沙尼亚人在以前属于一个民族,而且其长相也十分相似,属于典型的黄色人种,后来因为迁徙出现差别。
四,汉满蒙芬同源
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之间有许多同源词汇,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说明汉满蒙芬等族在很久之前是同一个民族,因为迁徙,产生差别。二十四史记载满蒙等族与匈奴、鲜卑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应为其后裔。匈奴、鲜卑也源于炎黄,说明汉满蒙等同源。芬兰人、匈牙利人、爱沙尼亚人与欧洲人差别很大,与汉族的亲缘关系十分近,说明汉族与芬兰等族同源。
考上清华北大或者重点985的孩子?
单纯靠智商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多?还是靠苦学得多?答案或许会让您感到意外。
1991年,大伯带着已经八岁的堂哥去村里小学报名,因堂哥不会数从1到10的十个阿拉伯数字,被小学校长拒之门外,校长建议大伯让堂哥年在晚一年去报名读书,没有办法,大伯只能带着八岁的堂哥回家了。
可以说堂哥的整个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班里垫底的,就连大伯和大伯母也接受了堂哥不是读书的料,然而堂哥最终却是我们县城近三十年以来唯一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
事情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
堂哥是1984年农历二月出生的,因为堂哥是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孙子,再加上爷爷奶奶重男轻女特别严重,所以堂哥从小就让爷爷奶奶惯得无法无天,整天调皮捣蛋,不是欺负这个孩子就是欺负那个孩子,可以说每天都有去奶奶家告状的,大伯和大伯母虽然想管堂哥,但都被爷爷奶奶的一句,小孩子懂个啥就打发过去了。
到了1991年,堂哥八岁了(我们农村都是按虚岁,虚岁八岁就可以上学读书了),大伯带着堂哥去村里的小学报名。
那一年的入学考试题目是数数,从1数到10,可以说已经相当简单了。
但堂哥却是120多个孩子中唯一一个不会数的,没有办法,堂哥被学校拒收了,学校校长用了很委婉的口气对大伯说,让孩子回家在长大一些吧,没有办法,大伯就只能把堂哥带回家了。
其实那一年,村里的小学招收了一大部分1985年出生的,这些孩子实际上比堂哥还要小一岁。
自从堂哥被大伯领回家以后,村里说什么的都有,,反正都特别难听,大伯和大伯母也是特别怕见人,见了人就躲着。
但堂哥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整天还是到处疯玩。
堂哥是1992年读的小学一年级,虽然第二年学校把堂哥接收了,但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我们当地是八年义务教育)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学校而勉强把堂哥收下的。
或许是因为大伯在镇上粮局工作的原因,所以大伯大伯母对堂哥的上学不是特别关心(主要是因为让爷爷奶奶把堂哥溺爱的,大伯大伯母已经管不了了),因为以前的时候,我们这里有替班这一说,就是等大伯退休了,堂哥可以直接接替大伯去粮食局工作。
可以说就算堂哥学习成绩很差也没有事,因为可以接班。
然而到了1998年的时候,我们镇上的粮食局因为一些原因,需要下岗一批工人,大伯就在下岗的这一部分人中。
自从大伯下岗以后,堂哥接班的希望就破灭了。
而大伯下岗以后,也就只能在家里务农,种种黄烟以及花生之类的,日子过得也不像以前那么滋润了。
2000年堂哥中考的时候,堂哥大概只考了三百来分,总分720,可以说,堂哥落榜了。
在我们当地,如果中考落榜了,只有两种出路一种是外出打工,另一种就是读职业中专学一门技术。
然而在我们这边,职业中专名声却不太好,因为里面的学生都不爱学习,整天打架斗殴。
大伯怕堂哥去了职业学校学坏。
于是大伯就到处找人求人帮忙,能让堂哥读一个普通的高中。
于是在2000年的夏天,大伯整天拿着家里的花生油以及土特产到处求人帮忙,给堂哥找学校。
由于堂哥的中考成绩实在太差了,我们县城的一中,二中,三中都不要。
没有办法大伯又带着土特产去了市里的高中想办法,但也被拒绝了。
最后大伯不知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省里的一所高中勉强同意接收堂哥去读高中,但是第一次要缴纳一万元的费用,然后每年每学期缴纳三千元,而对于那些够他们学校分数线的是不用交费的。
而这些费用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在我们当地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钱了,因为在我们当地2000年左右的时候,两三万已经能在县城买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商品房了。
于是村里的人还有家里的亲戚都劝大伯,让大伯别傻了,堂哥根本不是读书的料,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给堂哥买套房子,到了结婚年龄直接结婚。
但大伯问了一下堂哥的意思,堂哥低着头说,他想读高中。
所以大伯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到处借钱让堂哥去省城读高中了。
堂哥是2000年8月23日去省城读的高中,大伯把堂哥送到省城以后。
就回家带着简单的行李去省外打工了,因为他听说南方打工工资高。
果然不出所料,就像村里人说的一样,堂哥真的不是读书的材料,入学考试,堂哥全班倒数第一,也是全年级倒数第一,想想也是,毕竟堂哥是花钱进去的。
或许是因为堂哥年龄大了,知道大伯和大伯母的艰难,花了这么多钱让他去读高中,所以堂哥拼命地学习。
到了高一快要结束的时候,堂哥在班里成了中等。
到了高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堂哥就进入班级前十。
我想堂哥取得这些成绩,肯定是吃了很多苦,拼了命学的,毕竟他的底子实在太差了。
然而让人更意外的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堂哥高考,竟然意外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
多年以后我问堂哥为什么突然成绩变好了,爱学习了。
他说,他永远记得2000年7月底,大伯带着他去县城银行汇钱到学校账户上的事,他记得大伯身上带了一万块钱,大伯怕把钱弄丢了,于是就穿了两条带有拉锁的内裤,为了不让别人引起注意知道大伯身上带了很多钱。
大伯把内裤一条穿在前面,一条穿在后面。
到了县城快到银行的时候,大伯找了一个墙角把钱从带有拉锁的内裤取回来。
大伯还生怕把钱数错了,多给了银行,大伯拿着那一万块钱整整数了十二遍,看着大伯数钱小心翼翼的样子,堂哥心里特别难受,所以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大伯争口气。
接着我又对堂哥说,还是你天赋好,脑子好使。
但堂哥低头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不聪明,我考清华,纯粹是靠自己努力,并说考清北需要基本的智商,但不断纠错的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清北有神,但更多的是一群普通人
只能说天赋决定跑多快,努力决定跑多远,]靠自己的努力跑得更远。
考上清华北大或者重点985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显示高智商的?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想考高分,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分别是:
第一:天赋。
学霸也是要分类的。
有一些看似天生就聪明,做什么都比别人快,这一类学霸也是有致命缺点的,如偏科,最喜欢的科目非常有天赋,对不喜欢的科目,天赋比别人更差!
有一些学霸跟普通人一样,通过学习学习方法,再加上努力,还有一些就是提前学习,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
普通人上一般的一、二本大学是努力和自律,上举国乃至举世名校真的是天赋。
我上学时间有幸遇到过几个同级以及同班的怪物,其中最变态的是一个高中同班同学。怪物姓屠,他只在高一上了两个月课就查出来有先天性的一种心脏病,学校是不能待了,医院里躺了两年多,治好了回来又上了两个月课准备高考。然后七百多分全校第一光荣进入清华,经历过03年高考的同学们对当年数学难度应该还心有余悸,他打满分。此怪物后来去了美国读博士,至此再无音讯。
第二:努力,勤奋也是一种天赋,坚持也是一种能力
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程度。
“学习好的人就是智商高的人”。这句话往往是弱者安慰自己的借口,学习好的人是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而不是智商高得来的
智商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一个人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依赖于原有的知识体系,那些天才也是因为原来的知识体系很全面,对新知识理解得更快。智商的差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
多数人智商都差不多,关键看习惯和努力,这是分化的关键。当然,智商前列的孩子如果和你一样努力甚至更努力,成绩比你优秀也是必然的。
你跟不上是因为你做题不够细致,引用别的前辈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要成为一个高效的人,就要先想明白,我有什么,我要什么。很多人做事之前都没想过这件事,一头扎进去都做,就像个没头苍蝇到处乱闯,最后事倍功半。走之前,抬起头看看,我站在哪里,我要往哪里去。比如说,我在复习数学,我的目标是144分,要保证前面全对,最后一题最后一问放弃。那你做卷子,就要去练习计算基本功,要练习自己做题的稳定性,要练习检查技巧。你把一张卷子前面刷刷做完了然后最后一问吭哧俩小时硬啃,就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如去练习怎么把前面的题做对,那才是你的目的。
其次,在有什么和要什么之间,找一条最合适自己的路径。还用数学举例子,假设我发现我不要最后一题,已经不去做最后一题了,但是前面的满分怎么练习?有的人就卷子刷刷做一遍,做完立刻开始对答案,发现我靠这里错了,然后心想「这我会,下次肯定做对」,然后再拿一章卷子再做一套。这样下来,看似刻苦,刷了好多套卷子,但是并没有充分练习到自己把题做对的能力。如果他在一张卷子上下的功夫更多,做完了之后当作真正考试去检查,做的时候更慢更细心用两种方法验算,最后对了答案再思考总结。虽然人家做两套卷子他可能只能做一套,但是他这一套比人家两套的效率要高得多。这就是路子选对了。
你难道不觉得,能长时间地保持勤奋状态且能学进去,这本身也是一种天赋吗?
第三:不断试错,不断修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在学习过程中隐约察觉到方法的重要性,发现身边理科特别棒的学霸们不会花很多时间死板的学习,他们会将解题思路简单和清晰化,将一些普通学生认识不到的细节整理并进行对比区分,还会将知识体系结构化(比如生物,物理等,但我至今觉得构建高中生物体系对学习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高中生物浅显又易懂),我想问下,对高中生来讲,怎样才算学习流程优化,什么叫量化主义,科学精神,解压轴题的最精髓的理性思想是什么?
其实所谓的方法不重要,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套的学习方法。重要的是在犯错落后的时候有羞耻心、反思自我、不断改错、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甚至在这个基础上摸索出不犯其他错的能力。这就是抽象意义上的学习能力?
可以不一定最优秀,但一定漏洞最少,套路随手来
当一个人既不努力也智商不高的时候,基本也就与本科无缘了。
第四:家庭环境真的很重要,花开不开主要看自然环境,而不仅仅是花的基因。
狼孩五岁回到人间就无法再恢复语言能力了,这个不能说明后天的重要吗?如果一个狼孩,基因是个天才,把他从小放入狼窝,五岁拉出来好好去教育,最后他啥也学不会,这个说明什么呢?好好动动脑筋吧?不要人云亦云。
毕竟婴幼儿最初级的学习就是模仿大人,基因也同样重要,我以前很厌恶我脾气暴躁的父亲,现在随着年龄推移我觉得我越来越像他
我一个辅导老师的女儿就是:北大+哥伦比亚。她从小开始背英语词典,并不那么聪明,被高中校长认为自我定位太高。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量变产生质变,你完全可以完成这样的目标。
可以说考清华北大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早期教育有关;尤其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决定性作用
第五: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很重要
的确有很多人小看了老师的作用了, 我在一个省重点的高中读过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回到了家乡小县城 ,这其中的老师的差距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能说老师不重要的,多数是自己本身就在重点高中,其中的老师差距很大,比如我们这个县城,生源不差,但是每年一本人数都是0.1%
是的,不管承不承认,老师水平真的重要
老师当然有好坏之分,他作为外部因素也许是最重要的,但是否能考上清华,内部因素更重要。有个好老师当然事半功倍,但自己如果不努力,老师再好也白搭。
这是我表妹的经历,初中前一年半在一个小城市里的初中念的,初二下来到省会城市重点高中~感觉差别真心特别大,老师讲的很好,也会扩展很多知识。然后顺利上了省重点高中竞赛班,高考之后回到小城市带了一段时间新高一,发现他们知识面特别窄,学的特别浅,因为中考考纲难度就那样,老师从里不涉及考纲以外的东西(然而我们是会对考纲不要求的知识进行考试的)所以我家乡整个市一年不超过5清北(含国防生),我们学校不到400人每年40+清北
总结:天赋跟努力一样都少不了,只有努力缺少天赋考上清华真的很难,太多的自己看到的还有身边朋友亲戚家的孩子的案例,需要家庭成员从初中到高三100%的付出。不得有半点松懈
学霸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而最可怕的是后天通过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霸。
梅西的天赋让你忽视了他的勤奋,C罗的勤奋让你忽视了他的天赋
到底考上北清是天赋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呢?
都重要。天赋和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一个乘法的关系,类似于工时和时效。
综合能力=天赋*努力*(其他)
金字塔顶尖的人,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努力。
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与别人拼的是才华、是智商、是刻苦奋斗,其实拼的就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一点点本分,有时甚至连勤奋都不一定谈得上。
中国那里彩礼最便宜?
广西最便宜,甚至有些都没有彩礼的[流泪][流泪],我就是其中一个,还带钱去嫁人的。
你还记得多少部儿时最喜爱的电影名字?
因为我是80后,八十年代的电影成为我儿童时代最美好的成长记忆,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部:
1.1982年《最佳拍档5》:这倒让黑猫感到危机重重,为保命向警方自首,并一起对付真正的"白手套"
2.《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
3.1983年《五福星》:他们设奇谋,展智慧,转危为安,才使得五人福星高照
4.1985年《僵尸先生》:任发请来林正英饰演的道士九叔和他的两个徒弟迁葬,未料尸体已化作吸血僵尸,由此展开一场恶斗。
5.1988年《警察故事2》:讲述了警察陈家驹和上司吵翻后愤然辞职,在旅行期间遇到炸弹恐吓案件在调查中与炸弹狂徒斗智斗勇的故事。
6.1989年《赌神》:一场世界瞩目的赌王大战在公海拉开了帷幕。
7.1992年《三毛从军记》:描述了三毛在“抗战”期间由流浪儿变成一个兵,最后仍然无家可归的遭遇和他在从军期间的一系列离奇搞笑的经历。
8.1992年《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由徐克执导,李连杰、关之琳、莫少聪和甄子丹主演,这一部是公认的李连杰版《黄飞鸿》中经典度最高的,这不仅是片中有精彩绝伦的打戏,还有影片通过黄飞鸿所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民族大义。
影片获得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袁和平)和第29届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黄霑)。影片最终以3039万港币的票房,位居香港电影年度票房排行榜第12位。
9.1994年《笑林小子Ⅱ之新乌龙院》:讲述了老寺乌龙院的三名行踪怪诞的弟子,与天魔斗智斗勇的故事。
10.《大话西游》由《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组成,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影片于1995年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映,直到1997年后才开始在内地各个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影片上映20年之际,《大话西游》于2014年10月24日在内地重映。
想问问那边对嫁女有什么风俗习惯?
小编本人就是贺州的,老婆也是贺州市区的,2019年元旦结的婚,对于这个问答还是有比较全面的理解跟看法的。我跟老婆2017年认识相恋的,在一起相恋的两年里岳母跟岳父都对我很好,所以第一次跟我爸妈见面讨论我们的婚事的时候,在我跟老婆不在场的情况下,四个老人就把彩金定下,跟结婚的时间订下来了,结婚的流程也比较传统,由于我是农村的,风俗跟老婆这边有比较大的不同,比如我这边需要规定几点去接亲,接亲以后要规定时间才能把新年接回家,上车需要给上车红包,下车的时候也需要给下车的红包,进门需要夸火盆等等,结婚的时候岳父岳母又把彩礼当嫁妆给了我老婆。
由于贺州属于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壮族、瑶族、汉族十几个民族,婚嫁风俗不一,自由恋爱的一般都是双方父母坐下来大家商量彩礼回礼,跟男女双方的客人宴请等,流程比较没那么复杂。如果是相亲认识结婚的就稍微复杂一些,需要媒人说亲,需要男方去女方家下聘礼,需要三金或五金的,送鸡鸭鱼肉,送新衣服,婚后新娘回门还需要给岳父送烟酒等等
贺州在整个广西里面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经济自然比不上南宁、柳州、桂林、但是民风淳朴,婚礼也比广西发达地方要简单化些。只要新人相爱要决定在一起,女方父母满意的基本上都能谈妥,一般彩礼都在两三万,不一定都要有车有房,只要你对她女儿好,也不会像江西,河南那边的农村一样动辄收几十万的天价的彩礼,也有少数收比较高,或者不收彩礼的,总体来说这边的姑娘还是很合适娶回家的。
结婚是两个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只要两情相悦家里不反对那又何必给新组建的小家庭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呢,彩礼钱的问题只是一个彩头,一个寓意喜庆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