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圆老公,赵匡胤明明是抢了后周郭家的皇位?
成方圆老公,赵匡胤明明是抢了后周郭家的皇位?
说到后周和柴家的话题,不免要提起一桩血案和两位英雄豪杰的悲情故事。
公元950年(史称后汉乾祐三年),就是后汉隐帝刘承祐坐上皇座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的后汉,之前内有军阀作乱,外有契丹扰边的情形,基本上已经平息。天下虽然仍旧纷争不断,但后汉境内倒也风调雨顺。
君臣猜忌风波起刘承祐他老爹就是后汉的开国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刘知远当年趁着契丹灭了后晋,中原无主的机会,凑巧做了皇帝。可惜这刘知远有做皇帝的命,却没机会享皇帝的福——做了一年皇帝就挂了。也是够可怜,后面会说到,刘知远和刘承祐这对父子,合起来拢共就干了三年皇帝。
且说这刘知远,是因为大儿子的早逝加重了病情,导致50多岁就暴毙。只好由18岁的小儿子刘承祐来继承皇座,当然老刘临死前要安排一些托孤的大臣。这托孤大臣有些谁?朝内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王章等人,朝外郭威等人。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小皇帝一般跟托孤大臣都视若寇仇。比如西汉宣帝刘病已和霍光,再比如清代顺治和多尔衮、康熙和鳌拜。当然隐帝刘承祐也不例外。18岁的小皇帝刚刚登基,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刚刚想要品味一下无上权利,却发现被几个老不死的到处掣肘。托孤大臣们整天跟臭苍蝇一样,这也不可以,那也不能干,这皇帝做得有点儿憋气。
小刘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不刘承祐就找李太后和几个亲信一合计——灭了这群老鬼,才能马上夺回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位第二年的时候刘承祐出手了,不过他掀起的血雨腥风,连带着把自个也吹飞了。
汴京乱起血成河这日,忍了多时、谋了数日的刘承祐出手了。在汴梁朝堂上,摔杯为号,埋伏好的刀斧手,猝不及防如虎狼般扑出,将王章、杨邠、史弘肇等老臣当场斩杀。当然不算完,恶气还没出够,一队队甲兵扑向这些老臣家中,小皇帝刘承祐的圣旨是——抄家灭族,斩草除根,赶尽杀绝。
这也不算完——我们的主角之一——郭威,时任邺都留守兼枢密使(相当于河北军区司令兼国防部长),当时人在魏州,躲过了这生死一劫,可是郭威的整个家族百十口人,都被抓了。暂时没处死,是因为郭威还没抓捕归案。这些被抓的人里面有郭威的妻子儿女,也有主角之二郭荣的妻子儿女。
刘承祐下令郭崇、李弘义等将领诛杀郭威、王峻、王殷等旧臣,意图意图将旧臣一网打尽。幸运的是,李弘义不知道是不想下手呢,还是不忍下手,直接将消息透漏给王殷,王殷则马不停蹄将向郭威报告紧急状况。
然而,这个让郭威悲愤交加的消息,却这位面对契丹铁骑都毫无惧色、铁骨铮铮汉子,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是该束手就擒、从容赴死?
他是该起兵反抗、灭了昏君?
他的家人会怎样?必死无疑?或是有一线生机?郭威双目泣血、难以抉择的夜晚,那个叫郭荣的年轻人同样彻夜无眠——因为他的妻儿也一起被昏君掳了去。
清君侧王者归来后来历史评价说郭威是五代乱世少有的明君之一,就是因为郭威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他跟别的只懂杀人放火的武夫不一样,他懂得尊重文士。魏仁浦就是他的智多星之一,魏仁浦一句话就替郭威做出来抉择:
“君不见王章、史弘肇,和他们族人的下场?”
“束手就擒——家人毫无生机。”
“放手一搏——家人一丝希望。”
魏仁浦又一句话替郭威想好了行动策略:
“激起群愤,以清君侧。”
郭威尽起河北之兵,气势汹汹杀向汴梁城。
一路上推枯拉朽,七里坡一战定乾坤。
悲催的刘承祐还是太年轻气盛,以为自个的军队很给力。一看郭威起兵了,二话不说就把郭威家族上百口尽数屠杀。没成想,出城观战,却被自个的开封府尹关在了城门外。等到兵败如山倒的时候,逃都没地方逃。最后在一小村庄,被自己曾经的奴才刽子手一刀了结。
郭威清君侧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皇帝也清掉了,群臣只好决定扶刘赟上台。刘赟是刘知远养子,当时是徐州节度使,要来继承皇座,需要从徐州到汴京,车马劳顿好些天。
某天,前线紧急军情——契丹来袭,郭威作为枢密使,当然义不容辞领兵出征。行军途中,军队哗变,逼迫郭威黄袍加身。
这一幕,何其眼熟。对,您没看错——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也是这样的——一样的味道,一样的配方,郭威是才是原创,赵匡胤是高仿。郭威返回汴京,摇身一变成了后周皇帝。而准备就任的刘赟同志,还没上任就下岗了,而且后来还被安排毒死。
郭威整死刘赟这事不妥,刘赟的生父刘崇不干了,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北汉,专门跟后周对着干。(这个北汉后面还会跟郭荣、赵匡胤有交集)
郭威虽然得了天下,坐上了万众瞩目的皇座,但是,这是他想要的吗?
悲情英雄惺惺相惜郭威虽然得了皇座,却永远失去了相融以沫的妻子,和他所疼爱的所有孩子们。
郭荣作为郭荣养子,从龙有功,位高权重,却也没法在刘承祐屠刀下拯救娇妻爱子。
月高星稀的夜晚,两位铁打的汉子,四目相对,在对方眼中,看到的是自己,看到的是一样的落寞与孤寂。
郭威看见郭荣,就不得不忆起结发妻子柴氏。当年黄河边上柴氏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跟了落魄的郭威。在柴家的关照下,郭威从此一路飞黄腾达。坐上皇座三年,郭威没有册封皇后——因为早逝的柴氏被追封为皇后。郭威心中,没有人可以替代柴氏,在他心底深处的位置。
郭荣还有一个名字叫“柴荣”,因为柴氏是他的姑姑。柴荣从小跟着姑姑柴氏和郭威生活,郭威爱屋及乌,柴荣就做了郭威的养子,从此叫了“郭荣”。
郭威坐上皇座后,尊贤爱才、关注民生、鼓励工商,他兢兢业业想要把凌乱的国家拉回盛世。但是曾经的意气风发已然逝去,那场噩梦般的悲剧和国家的担子,让郭威衰老的很快……在位第二年时,郭威已经身患重病,虽然所有亲儿子都死于那场惨剧,不过他一点也不担心后周的将来——因为他早就想好了接班人。
那就是郭荣。郭威看着他长大成人、游历江湖、再到独当一面。他成长的每一步都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惊喜。胸怀天下的胸襟、旺盛而不屈的斗志,他的品行、他的才能、他的性格……这一切,郭威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对情深义重的妻子的牵挂,一样的悲情遭遇,一样的理想抱负,对养子才情的赏识,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亲情——郭威和郭荣的情分,不是亲父子,已经超越亲父子。
没有辜负人们的猜测,郭威毫无悬念将后周皇座交给了郭荣。在这之前,郭威还送给郭荣一份大礼——为了让郭荣顺利登基,郭威把一些可能会不服新皇帝的将领,提前清理了一下。
郭荣是顺利登上了后周皇座,但是等待他的是猛烈的狂风暴雨……
潜龙悲歌所托非人前面说过,北汉就是要跟后周对着干。郭荣刚刚登基,来不及缓口气,外面就有后汉和契丹的汹汹攻势,内部就有军阀割据反叛。这场逆风局中,没有温热皇座的郭荣御驾亲征,不但稳定了局势,还打出了完美的反击。从此谁也不敢小瞧这位新皇帝,当然,这期间很多出色的将领,跟着新皇帝开始绽放光芒——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十年平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这样的话至今读起来,都让人感受到热血贲张的豪气。这绝不是口号,郭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外东征西讨、南攻北伐,对内发展经济、稳定民生。郭荣是殚精竭虑的,他顾不上帝王之尊带来的享受,他顾不上欣赏治下的兴兴向荣——他一心只想收拾这破碎河山,再造一个太平盛世。
帝王有两类,一类是让人崇拜的,一类是让人讨厌的。但是后周世界宗郭荣,我们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敬意。
内部发展势头强劲,对外征讨兵锋正盛,文臣武将不断将好消息带回来。郭荣感觉还不够,他要亲自把幽云十六州拿回来。
后汉之后,收回幽云十六州成为中原王朝的执念,这个执念就从郭荣开始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感觉这句话就是专门为郭荣而写。
北伐契丹成为郭荣的绝唱,收复幽云十六州戛然而止,这根刺一直刺痛民族几百年。
前面说过,郭荣有过一个幸福的小家,在那场惨剧中,娇妻爱子尽数惨死在刘承祐和他们刽子手。后来郭荣又娶妻生子,但是等到郭荣病重的时候,最大的孩子柴宗训才七岁。
五代十国那个年代,军阀将领视仁义道德为粪土,将忠诚义气踩在脚下,秩序规则统统被丢弃,崇尚武力成为主流。武将手里有兵,随时都可以扯大旗自立为王。郭荣本来想改变这一切,但是,他才开了个头,就已经没有时间了。
弱妇小儿的组合,在那个年代是注定坐不稳皇座的。死马当作活马医,郭荣认为并肩战斗过的铁杆兄弟赵匡胤是可以信任的。郭荣把最大的权利给力赵匡胤,希望赵匡胤能够,照顾好大周的天下和他的妻儿。
也不能说赵匡胤不仗义,因为争夺皇座的斗争是很残酷的。就算赵匡胤不惦记,别人也会惦记小孩的皇座。要是被别人抢了先,郭威郭荣父子造就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免不了又要陷入刀兵之灾。要是赵匡胤这样给自己辩解,倒也无可厚非。
就这样,郭荣去世后,赵匡胤便急不可待地,把郭威“黄袍加身”的剧目,重演了一遍。为了说明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宋朝让所有关于郭荣的记录,都恢复郭荣原先的名字:柴荣。这样,既然柴家继承郭家合理,那么赵家继承柴家也算合理。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赵匡胤还算是没有坏道骨子里。后周老臣们也没有受到清算,从龙之功的功臣们也只是“杯酒释兵权”。柴荣的妻儿都算是受到了善待,柴荣的四个儿子都得到了宋朝的封赐和优待。不管是赵匡胤心地仁慈,还是政治作秀,吃相不算难看。
五代武人地位登峰造极,物极必反,到了宋代,文人地位一直压制武将,又将文人的虚伪发挥到极致。比如为了作秀,寻找柴家后人或是封官或是赏赐等等。虽然宋朝是为了作秀,向天下宣示他的仁义,但是赵匡胤没有为难柴家是可信的。
我要求他父母道歉并且管教孩子?
怀孕期间,作为准妈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孩子。在菜市场被小孩子打了,换做谁都会紧张和生气。至于要求孩子的父母道歉并管教孩子,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父母给小孩子玩的枪,都是玩具枪,玩具枪又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没子弹的,一种是有子弹的。
如果是没子弹的枪,题主说被打到,可能是孩子挥舞手枪的时候没注意,碰到题主身上了;如果是有子弹的枪,多半是被射出的子弹击中。
无论是被枪打到,还是子弹打到,题主首先肯定是被惊吓到了,所以才会有后续的反应。从题主的反应来看,被打到的地方,多半是肚子。所以,我非常能理解题主的心情,我怀孕时也曾被家里的小孩子不小心撞到过,提心吊胆了好几天。
不过,毕竟是小孩子,处理方式也不必过于强硬。可以根据受伤害程度以及孩子和家长的表现,尝试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孩子不小心碰到,且没有实质性伤害,可以多一点包容如果只是被孩子挥舞的手枪不小心碰到,且力道并不大,建议题主可以柔化处理,提醒孩子一句“小心一点”即可,不必牵扯孩子父母。
孩子毕竟年龄还小,自控力和认知水平都不高,想要玩的时候,不能做到像成人一样注意场合。在菜市场这种人流量大、比较拥挤的场合,一个不注意就会碰到别人。做父母的也不可能时刻盯着孩子,难免会有这种意外情况发生。换做是我们自己带孩子出门,也没办法确保孩子一直安安静静地待着。所以,多一点包容就好。
如果是被孩子不小心射出的子弹打到,除了惊吓以外,可能还会有疼痛感,情绪反应也会大一些。这种情况下,可以出言提醒家长,请他们注意照管好自己的孩子,以免误伤别人。
一般而言,收到提醒,家长多半会向题主道歉并保证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除非是很没有素质的家长,才会不理不睬。
孩子故意打到,但没有实质性伤害,要明确告知家长,要求孩子道歉有的孩子调皮过了头,在家里当惯了山大王,出来外面也会不自觉地耍豪横,拿着玩具枪把路人当目标进行攻击。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被枪直接打到,还是被射出的子弹击中,力道都要大很多,题主受到伤害的几率也大很多。
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故意的伤害行为承担责任,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确认孩子是故意的行为,就要明确地告知家长孩子刚才的行为,跟家长沟通并要求孩子向你道歉。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孩子父母很明理,会立刻要求孩子道歉;
一种是,碰上不明理、一味护短的家长,不但不要求孩子道歉,还会指责题主小题大做。
如果遇上的是明理的家长,题主自然会顺利地得到孩子的道歉,并很快地将这刻的不愉快抛之脑后;如果遇上不明理的家长,建议题主不要强行理论,直接掉头走路就好。这样虽然显得有些弱势,但题主毕竟怀着孩子,还是要以安全为第一考量。
能养出个豪横的孩子,本身又豪横的家长,题主即便跟他们理论,也只会让自己更生气,甚至受到更大的伤害,实在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孩子故意打到,且造成了实质性伤害,要求家长陪同去医院检查被孩子故意打到,且明显感觉到不适,要当机立断,向孩子的父母表明你当下的感受,请他们陪你去医院检查一下。不过在沟通时,要注意表达的语气,不可过于强势,也不可太柔弱。
太强势会让人认为你是故意找茬碰瓷,对方父母心里即便有几分愿意,也可能因为被挑起火而拒绝。太柔弱又会让人以为你懦弱好欺负,随便打发几句了事。
可以有理有据地提出你的要求,表明你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真的有必要。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父母多可能出检查费用给你,让你自己去检查。如果对方拒绝,找找最近的摊主,请他们为你作证;遇上豪横的父母,选择报警也可以。
总之,当受到实质性伤害时,一定要及时检查,要求对方承担责任。
总结
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总是令我们措手不及,担心之余,难免会有情绪起伏,这是人之常情。每一个准妈妈都曾受到过意外的惊吓和伤害,可能是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时,也可能是有家人陪同时,无论情况如何,都请第一时间保护好自己。
期待每一位宝宝,都能在妈妈的呵护下,安然地孕育,健康地出生!
我是@达果育儿 ,家有一儿,愿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欢喜悲忧。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关注哦,更多育儿干货与你分享!
如何评价作曲家谷建芬?
说起谷建芬,很多人可能很陌生。可说起毛阿敏、韦唯、那英、刘欢、孙楠等流行歌坛曾经的一哥一姐们,那可是耳熟能详。这些一哥一姐都曾经是今天的主角谷建芬的学生。
谷建芬是中国泰斗级的作曲家,她的创作的歌曲,在上世纪80年代说火遍半边天一点都不为过。《歌声与微笑》《妈妈的吻》《绿叶对根的情意》《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等,不少70、80后会很自然的哼出里面的旋律。
说起谷建芬老师的一生,前半生是坎坷不屈,后半生是荣誉与责任同在。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流行乐一片空白,决心在乐坛有一番建树的谷建芬,自创了很多歌曲,比如《乡恋》。但那个特殊的时代,谷建芬创作的歌曲并没有得到乐坛的认可,不少人认为谷建芬的歌曲内容低俗,纯属流氓歌曲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谷建芬虽然创作了很多歌曲,但却没有电台放她的作品,有好作品却没有发声的渠道。
为了有人演唱自己的作品,谷建芬想到了开培训班。
1984年,谷建芬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东拼西凑了五万元。“谷建芬声乐中心”开业了。与今天的培训班不同的是,“谷建芬声乐中心”不仅不收一分钱学费,每月还补贴学生45元的生活费。在这里,学生学习乐理、乐器等课程。而谷建芬,也把这里当家了,把学员们当孩子。从演员们的生活起居到穿着打扮,无不一一操心。
来这里上课的学生,后来都成了上世纪90年代最红的明星。韦唯、刘欢、成方圆、毛阿敏、那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6年的青歌赛上,学员苏红以谷建芬创作的一曲《我多想唱》获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而获得第二名的,也是“谷建芬声乐中心”的学生——韦唯。也正是在这次青歌赛上,谷建芬又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她就是后来的毛阿敏。
1987年,谷建芬带着毛阿敏参加南斯拉夫国际流行音乐节,毛阿敏凭借谷建芬创作的一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一举拿下了两个奖项,中国流行音乐第一次在国际上拿到了大奖,惊艳了世界,轰动了全国。
“谷家班”学员相继在国内国际拿到大奖,也引来了很多好苗子。谷建芬也不负所望,1992年,孙楠在香港演出,以一首《花瓣雨》征服了香港唱片公司,正式开始了职业歌手生涯。之后,刘欢、那英、解晓东等也纷纷与香港唱片公司签约,开始了他们的辉煌之路。
谷建芬不仅为自己打开了音乐之门,在中国流行乐坛有了一席之地,更是为中国乐坛输出了许多优秀歌手,开创了中国乐坛的辉煌。
尽管已经有殊容在身,但从2004年开始,谷建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给孩子们的创作上。2017年,历经14年后,谷建芬《新学堂歌50首》才正式完成。目前,在些歌曲在中小学校和网络上广泛传唱。
在创作《新学堂歌》时,谷建芬经历了丈夫的突然病逝和女儿的英年早逝,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再没有比这打击更大的了。可在谷建芬的字典里,没有半途而废。她重拾心情,努力的写了下来。
坚韧、执着、勇敢、顽强、自律、自信等等,都不足以描绘谷建芬。她就像我们前进路上的一棵大树,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她更像一个领路人,用旋律引领我们前进。
有人说彩礼是对女方生活的基本保障?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收取彩礼钱是畸形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攀比的表现,是女方父母满足虚荣心的体现。我认为收取的彩礼再多,也不能代表婚后就能过好,反而会加重以后婆家的生活负担,生活会更困难。何谈说是女儿生活的保障,难道是你女儿婚后独自生活吗?一派胡言的丈母娘。举一个例子,我75年生,今年44岁了,结婚二十多年了,当时也时兴彩礼,但没有现在要的那么黑心,当时我家庭太穷,连相样住的房子都没有。就更不要说我自己了,比喻不太恰当一一一除了内裤一无所有,但这是事实。当时找了我现在的老婆,她家有点不同意,想要一点彩礼钱,我说钱没有人一个。你们同意就同意,不同意我也没办法。结果他们家同意我们结婚了。我们结婚我租了一间60元10平方米的小房子。婚后生活我不说大家也可以想象的出有多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转眼三十年快过去了。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呢?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全家四口人(不包括我父母)生活在国外,儿子和女儿同在国外一所公立大学读书,儿子大四,女儿大三,他们听话懂事,老婆和善能干,我自己感觉良好。国内的房子也有,国外有自己的小公司,车就不用说了,基本的代步工具。没有外债没有负担,房子,车子,孩子学费全部现款。外币存款对汇人民币也有二三百万元吧,虽然不多。但和我二十年前比我已很满足了。生活过的幸福,家庭和睦。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还有个题外话,等我女儿找婆家,我不但不收彩礼钱,我还会给她们钱,只要女儿他们过的幸福就好。谢谢网友们。
你在现实中见过明星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凉山甘洛县。
那时候好多文学艺术界的名人到凉山来。
“十大国际友人”之一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来过,不过我没见到。据说他采访了甘洛县一位女县长,写出《一位镇定的女英雄》的通讯。
(李乔)
著名老作家李乔,古稀之年只身从昆明来甘洛写他的名著《欢笑的金沙江》的续集《阵痛的大地》(记得他当时说的是这个名字,后来出版,名叫《破晓的山野》),每天中午在地坝锤核桃吃。
他没有一点架子。
我这普通教师找他看稿,他朗读着稿子点评,还叫我成名后不要像某两个著名青年作家一样为难老作家。
有一次约好给我看稿,我却忘了,去看刚刚复映的印度电影《流浪者》去了,回来见李乔老师拿着我稿子在我住的那栋楼下走来走去,并说已经等我一个多钟头!
年轻时我真不懂事,现在回忆起来万分内疚!
云南人李乔老师年轻时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作品参赛并获奖,从云南到上海写作、学习,听过鲁迅的课,后来还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这样一位著名老作家,对我这样一个字都没发表过的业余作者却是那么认真负责,何况人家写作重任在身还要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
李乔老师活到94岁,真是好人高寿。那时候另一个来过甘洛的著名作家是吴若萍先生。我见到他是1977年,那时他刚刚刑满释放。1957年,他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做编辑时编发“大右派”流沙河先生的“大毒草”《草木篇》,被判刑20年。劳改20年刚出狱的他竟和我相约“为文学献身”!
吴若萍老师回出版社工作并推荐我考出版社,因为学历低我被卡下来,吴老师比我还着急,写信给我:“快!快!快!强调家学渊源,强调家学渊源!”
真遗憾,现在找不到吴若萍老师的照片。
感觉过去的作家是神,现在的作家只是人。(梁上泉)
(陆棨)
词作家梁上泉和陆棨也来过甘洛,我见过他们。
年少时就听过唱过他们作词的歌曲《三过鹧鸪山》、《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
在凉山见到过的电影明星有田华和潘虹,还有颜世魁、宋晓英(或程晓英),他们来凉山拍《从奴隶到将军》、《奴隶的女儿》。
有的是在大街上见到的,有的是路过县招待所时见到的。
田华演技高超,演过不同时期的电影,都很经典,最有名的是《白毛女》、《党的女儿》、《秘密图纸》、《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感觉她没有架子,走在街上像普通人,身材没有电影里高。
田华家四口人患癌去世,包括她儿子。为了给她家人治病,她90多岁还在工作。
宋晓英(或程晓英)则显得比电影里高大。
潘虹演了很多有名的电影,得过很多奖,还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艺人,现在据说已经皈依佛门。
当时见到她,感觉比电影里年轻。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女演员,表演艺术家。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艺人。
1979年,潘虹凭借出演电影《苦恼人的笑》一举成名。1983年至1994年,先后获得四届金鸡奖(三届最佳女主角,一届金鸡奖特别奖),三届金凤凰奖和三届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一届百花奖、华表奖、上海影评人奖和中国长春电影节,以及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和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国内外最佳女主角。
1988年至2011年,潘虹先后获日本评选的“世界十大影星之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世纪之星”;对中国影坛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和中国电影百年优秀演员;大世界吉尼斯颁出的奖项――获得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次数最多的人;[2]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人物[3][4]。
(田华)
(潘虹)
(程晓英)
(宋晓英)
(颜世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