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执事单模板,农村红白喜事都请客随礼的风俗是陋习吗
婚礼执事单模板,农村红白喜事都请客随礼的风俗是陋习吗?
我各人的观点:不管农村还是城市红白事请客随礼都不是陋习。应不应该破除?我觉得也不应该。但随礼我有听说有些地方有固定的礼金,而且是压力巨大的那种,这个就不大近人情。
我们本地的习俗是比较好的,正常情况下一母同胞兄弟姐妹,随的礼会相对大一些。其他的亲戚呀,同学呀随礼都是大家商量好统一抽份子的。数额也不大也就一两百,两三百,三五百,正常情况下不超过五百。
我们那结婚没有攀比,也没有固定的彩礼。父母亲来说吧,也比较开明,没听说哪家女儿结婚是非要多少万彩礼,不给就不嫁的。请客也就是高兴大家聚聚,也没有发什么请帖。不在村里的打电话通知,村里的都不用说。只要知道你家办酒事,都是自发的大家商量好来庆祝的。结婚的前两个晚上,就请来村里主酒事的兄弟叔伯,来安排相关事宜。其中与这个问题相关的随礼问题,是有专人负责的,也就是礼部。一般礼部有两个人。专门负责礼金和礼品的接收和记录,收到的红包都会在上面写上送红包人的名字。然后用一本礼金薄,上写详细的记录着,谁谁谁随了什么礼,多少礼金。这样就方便到他们谁家请客的时候,主家翻看和确定随礼金的金额。
总的来说吧,喜事亲戚朋友大家都来聚聚,更加热闹增添喜庆,大家都来沾沾喜气,增加增加感情。白事亲戚朋友来聚聚,宽慰一下,让他节哀顺便,让他还有那么多的亲戚朋友关心着照顾着,并不会孤单无助。
你们说那么好的风俗礼尚,为什么要破除呢?当然一些古老陈旧的,不合人情的束缚礼规,大家可以商量着破除。这不也正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患难见真情的体现吗?礼金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在,心意到。所谓人情大过天,也正是因为这份情,大家才能礼遇相聚,真情相交不是吗?
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泡面番推荐?
推荐一部泡面番就是——《恐怖!僵尸猫》
这部番的主角是一只猫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它突然变成僵尸从坟墓里爬了起来
(↑此处应有恐怖电影音效)
然后开始了僵尸生活
主要包括
睡懒觉
玩耍
被人类抚摸
喂!这和说好的画风不一样啊!
明明番名写了恐怖
但是实际上片子的全部精力
除了用来卖萌
就都用来做表情包了!
而本番的人设(猫设?)也很萌
主角一直想吓到人类却没有人怕它,反而总是被爱抚
首先,它进化出了许多僵尸的习性
比如两只脚走路
但是并不会跳
虽然白天会出来活动
但是晚上还是喜欢睡在土里
好不容易想要咬一次其他猫了
(这才是僵尸的本职工作呀喂!)
结果却是
(↑轻轻咬了一下下)
所以说,虽然身体变成了僵尸
却还是保留了许多猫的习性,
比如喜欢爬树却下不来
喜欢钻纸盒子
喜欢抓狗尾巴草
会吐毛球
等等
例子多到简直举不完
果然和僵尸相比
还是更像一只猫咪呢
虽然有时候想要吓唬人类
也会在泥坑里滚来滚去或是学僵尸跳
来让自己更像真僵尸
但是看起来更想要被摸摸头
而且内心也很善良呢
除了僵尸猫
配角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萌点
比如总是和僵尸猫争宠的僵尸狗
最喜欢的就是挖骨头和填坑
虽然和僵尸猫相比还是能吓到人
但是本质上还是一只狗狗
还有总是在恶作剧的流浪猫兄妹
虽然长相只有花纹不太一样
但是居然是两个声优哦
平时的爱好就是抢僵尸猫的小鱼啊面包啊什么的
除了画风,本番的声优平山笑美也是萌到不行
她同时出演了旁白和僵尸猫
虽然主角的所有台词几乎只有“nya!”“nya?”和“nya……”
但是真的每一句“nya”的情绪都不一样
还可以完成“用猫的声音打喷嚏的同时说出岂可修”
这种非常厉害又让人萌到打滚的配音
如果说《恐怖!僵尸猫》有什么真正恐怖的点,
那大概就是进度条君了
每集时长只有1分钟15秒
而且这里还包括了
18秒的ED
15秒的赞助名单
3秒的片头
算下来正片只有40秒!
(↑进度条君!你坚持住啊进度条君!)
正片大概就是普通人憋一口气的时间
所以人称“憋气番”
每集结束都在有人刷憋气成功
当然,也可能随时被僵尸猫萌到笑场
导致憋气失败
换句话说
虽然是有52集的年度番
但是算下来也只要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全部补完啦
(真·一口气五十集)
希望大家也能享受被萌到心融化的一小时~
最后,想补番的
某大型同性交友网站就有啦
山东潍坊高密市订婚结婚风俗?
高密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为有特色。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稍事休息后,迎亲的花轿就要起程。一般迎亲的花轿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 去迎亲的时候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坐在里面,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字样。一切就绪,三声炮响“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闺房,送入轿中,意为脚不沾娘家的土。博山一带,新娘是“抱”上轿的。 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嫁了。 山东村庄多聚一处,称“屯”、“村”、“庄"。大多数人住平房,有院落。乡间房屋,一般有草房、瓦房、泥平顶房等。草房之中,有一种海带草房颇有特色。海带草房是用一种海生的植物――海带草做成的。屋顶坡度很陡屋脊做成卷棚式,浑圆、厚实。从高处远望,象大鱼的脊梁。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可保四、五十年不漏。 结婚流程
1.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
2.确定婚礼预算 1.
3.草拟客人名单 1.
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
5.确定伴郎、伴娘 1.
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
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
8.插线板 2.2.1.
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 2.2.2.9.预定鲜花 2.2.2.
10.预定蛋糕 2.2.2.
11.水果 2.2.2.
12.蜡烛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影楼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摄像预约 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3.婚礼前一天准备 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 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3.3.5.6.新娘补妆盒 3.3.5.7.糖、烟、酒、茶、饮料 3.3.5.8.焰火道具 3.3.5.9.烛台、婚礼蜡烛 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3.4.2.预演背新娘动作 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3.4.4.预演交杯酒动作 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 3.5.准备闹钟 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 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 4.婚礼当天流程 4.1.化妆 4.1.1. 5:30 起床 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新南门女方娘家老乡等待 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4.1.4. 化妆师、美发师红包 4.2.婚车 4.2.1. 6:30 开始扎彩车 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新南门 4.2.3. 7:30 彩车完成 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新南门娘家(8:30前到达) 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新南门 4.2.6. 司机红包 4.3.抢新娘 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 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 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 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 4.3.6. 9:00 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 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 4.3.8. 9:10 车队出发 4.4.迎新娘 4.4.1. 10:00 车队到达化成小区男方家 4.4.2 10:05 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 4.4.3 10:10 小孩子滚床 4.4.4 10:15 伴娘准备好茶 4.4.5. 10:20 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4.4.6 10:40 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4.5.酒店准备 4.5.1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4.5.2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4.5.3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 4.5.4 10:45 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 4.6.酒店迎宾 4.6.1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 4.6.2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4.6.3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 4.6.4 11:0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4.7.婚礼仪式 4.7.1. 12:15 主持人准备 4.7.2 12:15 音响准备 4.7.3 12:15 结婚证书、戒指准备 4.7.4 12:15 气球、彩带到位 4.7.8 12:20 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 主持人介绍 主婚人致词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人父母上台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 新人给父母敬茶 双方父母代表讲话 双方父母退场 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点燃蜡烛 游戏 4.7.9. 13:00 婚宴正式开始 4.7.10. 13:00 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 4.7.11.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 4.7.12. 14:00 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 4.8.下午休息 4.8.1. 14:00 宾客离开或到棋牌室娱乐 4.8.2. 14:30 新郎新娘进餐、休息 4.8.3. 14:30 清点所剩烟酒糖等 4.8.4. 14:30 统计晚餐人数 4.9.晚餐 4.9.1. 17:0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 4.9.2. 18:00 请宾客进晚餐 4.9.3.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 4.10. 闹洞房 4.10.1. 21:00 开始闹洞房 女方藏结婚证 新郎找结婚证 其它节目自由发挥 4.10.2. 22:30 宾客离开 4.11.摄像摄影 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 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 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 4.11.4.摄影适时拍摄 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 5.婚礼项目结束 5.1 23:00 伴郎伴娘率筹备组另寻别处进行
有谁知道保定涞水的订婚风俗和礼金?
①婚姻
古时婚姻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佳期、亲迎。今日简约为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部曲,现在青年男女交往结识的机会增多,表答直接,第一部曲多由自己完成,但后三部曲基本按部就班。
婚礼时临时成立的管理机构颇有讲究,将帮忙人员分为总管、照客、礼房、菜房、饭房、水房、看酒、洗刷、打杂等"九支柱",写好执事单贴于墙上,各人等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做到忙而不乱。主人确定了总体花多少钱等大事后,一切权力交给总管。其中包括着许多管理学的精髓。
男方家的一位长辈和一位晚辈去娶亲,晚辈手提花酒坛子和离娘肉(猪肉)。新娘上轿前请"全可人"(丈夫儿女齐全的头婚妇女)为其梳洗打扮,由兄长或叔、舅抱上车,新娘无论冬夏需穿棉衣裤,一手握一双红筷子、一手握一棵双头大葱。到男方家由"全可人"搀扶进屋,洗脸、梳头、纹脸,洗脸水由童男童女倒,内放钢蹦。晚闹洞房,听房儿。旧时,结婚的年龄小没人,对听其房内的动静感兴趣,长辈也要在其窗户下戳把扫帚作象征。
新娘在婆家住七天,需由娘家人长辈搬回娘家住八天,俗称"婆七娘八,越过越发";若新娘在婆家住八天,需由娘家人长辈搬回家住九天,俗称"婆八娘九,越过越有"。
农村婚礼当天各地区有什么风俗讲究?
大家伙!我是一株吊兰。我想举我的一个堂兄结婚的例子,讲述一下四十年前农村婚礼的情况。我的堂兄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我记得,大结婚的时候正是雪后初晴的日子。
一是接亲。那时农村的道路其实不能够称为路,之所以叫做路,只是比耕地平整一些、直一些、硬一些。我们那的土地属于淤土,晴天还好,大不了尘灰四起;雨雪天就不行了,说句不是开玩笑的话,除非赤脚走才不会粘掉你的鞋。因为路实在不好走,原准备的太平车就不能用,只好用爬犁(我们这叫做托车。托车只是一个发音,具体怎样写我也不知道,所以借用东北爬犁一说。反正它们很相似),用生产队的黄牛拉着去接亲。这边的大嫂、小姑子等同去女方家。媒人也得去,怕万一到时候有啥差错,媒人一手托两家,好说话。
二是办大席。接亲的人去接亲了,家里的人包括请来做饭的大厨开始把头一天烀好的肉、炖好的鸡、摘洗干净的青菜、葱姜等大料,搬出来,开始治火,准备酒席。其他小孩就满庄子借板凳、桌子,没有桌子就借案板。筷子不够怎办呢?来的客人自己准备,找去掉穗头的高粱杆。那时生产队种植高粱,主要是喂食生产队的牲口,高粱杆就发给大家用来做锅盖用。一般情况下,家家户户家里都有这种高粱杆。桌子板凳案板摆好了,大厨也做好开开炒的准备,就等把新媳妇接来家了。
三是拜堂。堂兄的新媳妇是接到我家的,因为他家兄弟妹妹多,屋子破旧。我家的屋子是头一年夏天才盖的,在庄子头上,地方敞亮。地势也高,把积雪扫走很快地面就晾干了不少,不再粘鞋了。新媳妇接来了,踩着席子走到屋内,同庄的妇女唱着喜歌,撒染红的花生。进屋后,拜堂,入洞房。一帮小伙子上去乱新媳妇。直到执事的大喊快出去帮忙,才离去。临走时还得要新媳妇给点上一支烟,新媳妇用火柴刚擦着火,那边“噗”给吹灭,再闹着新媳妇给点上。大家都乐此不彼,因为有“结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
三是开席。这顿饭新媳妇是不能够吃的,要老老实实呆在洞房里面,窗台上点着棉油灯,叫长明灯。为怕新媳妇饿着,往往在接亲人还没到时,多吃上几个鸡蛋,抗饿。也不能多喝水,以免一会上茅厕。坐席也有讲究。送嫁的人,都是新媳妇的长辈,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单设一桌;男方家的舅舅、姨等,要坐在堂屋里面,用八仙桌。舅舅不到不准开席。
四是酒过三巡,新媳妇敬酒。那时的酒,就是红薯烧的酒。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什么味道,后来偶然喝过一会,涩、苦、辣、烧嗓子。新媳妇敬酒时,要先敬男方舅舅一家人、然后姨家,最后是家门。一场喜酒喝下来,天都黑了。大家和新媳妇两口子一起送送送嫁的。上马三杯酒,送嫁的来就喝得不少,这三杯酒下来,酒量稍微差的人,一下就放倒了。因为是喜事,大家图个欢乐劲,也没有人生气。
五是休息。新媳妇两口子吹灯睡觉。有些人就偷偷摸摸躲在窗户下面,听两口子在床上说啥,第二天学出来,开新媳妇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