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传统风俗,景颇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景颇族的传统风俗,景颇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礼节方面,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景颇族喜欢喝烧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颇族老人喜好嚼烟,他们把草烟和适量的熟石灰膏、干芦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醒脑、防龋固齿的功效,见面时会互递烟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礼貌
2、家庭方面,过去传统的景颇族的家庭,是包括夫妻和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包括父母、夫妻、子女在内的扩展家庭。在家庭内部,父亲是家长,子女皆从父姓,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男性继承。传统上实行幼子继承,由幼子同父母同住并继承老家的房屋,其他儿子成家后便分出老家另立门户。
3、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
4、婚恋,景颇族婚姻实行丈人种(景颇语称“木育”,载瓦语称“勐”)与姑爷种(景颇语称“达玛”,载瓦语称“墨”)单向联姻的婚姻形式。两个家庭一旦缔结婚姻,不仅产生“姑爷”(女婿)和“丈人”(岳父)两种个人身份,同时也产生“姑爷种”和“丈人种”两种群体的身份,形成固定的丈人种与姑爷种关系。
5、丧葬,景颇族的丧葬习俗独特。凶死行火葬,幼殇行天葬,正常死亡行土葬。在家中自然死亡视为善死,在外意外死亡、刀枪致死、上吊、投河自杀以及难产死亡均视为凶死。凶死者,尸体不能进寨。善死者亡,家人立即朝天鸣枪报丧,亲朋村邻闻讯带着礼物前来奔丧、帮忙。
西双版纳有哪些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可以说是云南少数民族较多的一个自治州,它的全称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有汉族,傣族,景颇族,哈尼族,回族,瑶族,布朗族,拉祜族,彝族,苗族,佤族,壮族,基诺族十三个民族。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大家都很团结,生活习俗上大同小异,党和政府在民族工作上做的很好。
保留吃白饭是哪个民族?
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即在日常交往中,无论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来吃饭,并可以不付任何报酬。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主人都必须招待饭菜。民间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无论婚嫁、过节集会,走亲串戚,景颇族人都要提一只篮子,内装水酒、熟鸡蛋、糯米饭团,民间称“送礼篮”,主人接过礼篮后,要向随从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后才能自己喝,并清点礼物,然后再把篮子还给客人,以表示礼物如数收到。
很多地区平时进餐仍然沿袭无论男女长幼均把饭菜分份进餐,无需桌椅、餐具,饭菜都用芭蕉叶包好,进食时人手一份。忌把叶包反。无论喝酒喝汤,都是就地砍一截竹筒,筒口斜削一刀,随用随去。
景颇族过去最重鬼魂观念。他们认为鬼有好坏之分,有的可为人造福,有的则招灾致祸,于是盛行杀牲祭鬼魂的习俗
民族独龙是什么意思?
大约7,000名独龙族人生活在中国最偏远的地方。90%的独龙族人住在云南省最西北端,独龙江流域沿岸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中。一小部分独龙族生活在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察瓦乡。除此之外,缅甸北部也有独龙族人居住。 独龙族是官方55个少数民族中第5小的民族。独龙族和怒族称他们曾经是手足兄弟,后来分开了,住在一条河的两岸。 除了独龙族人外,还有另外5,500名属于怒族的人将独龙话作为他们的母语,几乎没有独龙族人能说汉语。独龙族人以前没有文字,他们靠刻木或结绳记事。 独龙族人将他们额前的头发披下来披至眉骨。
直到最近,独龙族女孩在青春期开始前,都要将他们相应家族的图案纹在脸上。除非死者死于大病,死人一般葬在圣木中,然后尸体火化,将骨灰撒入河中。 到独龙族中去传道的第一位传道人是在1907年到那里的一位法国天主教神父。1935年,摩斯(Morse)一家到了独龙族的居住地。从4个村子来的人接受了基督,6个教会被建立。
摩斯后来几乎让缅甸全部的热网族人都信了主。今天,独龙族中有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大约1,500名信徒。
德宏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节日
泼水节
傣历6月17~19日之间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系瑞丽傣族、德昂族的主要节日。傣语叫“赏见”,德昂人称“拱拍”。相传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演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宗教礼仪。
目瑙纵歌节
农历正月十五以后举行,为期3~7天
目瑙纵歌节是瑞丽景颇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原属祭祀性的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庆祝丰收的传统仪式。
1、丢包:
是傣族未婚青年男女春节期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传情方式。活动期间,姑娘们把自己制作的爱情信物,花包抛向天空,在你丢我接中选择自己的心上人,体现了恋爱自由的精神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花包成为爱情的使者。
2、象脚鼓舞: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象脚鼓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鼓舞分长鼓舞、短鼓舞和大鼓舞三种。长鼓舞鼓长7尺,用牛皮或蟒皮做鼓面,鼓尾呈象脚状,用圆木制成。表演者在鼓锣的伴奏下,用指、掌、拳、脚击拍鼓面,人和鼓一齐旋转摆动,潇洒大方,鼓点急剧。
3、嘎秧:
嘎秧是傣族的一种民间传统集体舞蹈,舞蹈动作再现了春耕、除草、收获等劳动情景,表现了傣家人民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