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结婚习俗,你的家乡在婚嫁时有哪些民间禁忌习俗
有趣结婚习俗,你的家乡在婚嫁时有哪些民间禁忌习俗?
结婚嫁娶在农村确实有不少禁忌,那都是纯朴的庄稼人希望婚姻大事不能草率行事,这也关系到年青人一辈子的终生大事。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人们心目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不过,随着改革开放潮流的兴起,如今大多数也不信那些条条框框,婚事新办,什么西式,中式,古典,只要皆大欢喜就行。
笔者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婚嫁方面有关点点滴滴,当然了解一下也不为过,就当茶余饭后散散心,增加一点知识面,添加一点喜庆。
先从姑娘说起,结婚前几天,切忌爆饮爆食,注重肠胃健康,结婚当天,禁忌半路大小便,禁忌和外人说话,衣服最好穿带纽扣的,套头衫一般来说少穿。出嫁前,母亲要哭上几声,用父母鞋子穿到门外,父亲抱上车。孤寡之人千万莫送行,迎亲必须配双,如果有送亲,必经跟随新郎新娘车后面,不能一车同行。
男方家事情那就太多了,结婚衣服必经是新的,婚床必须找小男孩压床,床上放上枣子,花生,红蛋,糖果,及票子,讨个好彩头。当然,男孩睡不睡无所谓,就是一个形式,图个吉利。男方家准备还娘席,双刀肉,肚肺,猪脚爪(前后一对),鲫鱼一对,另外还有礼品,烟糖,红包,及礼金,以上等特必须用红绒线捆上,或用红纸包上。男方去女方做桌子,那也是敬重为新姑爷。酒应适可而止,桌上蛋盘千万莫动,喻意,吃了就滚蛋。包括蛋一类食物。
男方迎亲必经找夫妻双全之人,在太阳落山之前必须赶到家,为吉利,新娘到男方家,一是枣子茶,二是汤圆茶,晚上新娘上桌,鱼,用筷子先动头后动尾,喻意为做事有头有尾。晚上长寿灯是不需要灭的,也叫富贵灯。晚上姑爷还要替新郎新娘捅窗户纸,用红筷子,大概意思:窗户捅四角,养儿上大学,窗户捅四边,养儿像老爹,窗户捅中心,养儿到北京,有喜话,也有俏皮话。晚上睡觉,男方有时把衣服放上女方上面,想将来能压过对方,有时女方也耍心机,无巧不成书。如果新婚未满月,新郎或新娘不在身边,或全外出,床上放上五谷杂粮就行。
结婚有人家看日子,当然有的生属是不能进入婚房,那叫犯冲。送亲如果到男方,主桌是必须的,在我们那里,如果路途遥远留宿,饭吃到最后。如果晚上回去,吃到肉圆上桌,起身打一个招呼,桌上人继续。
农村结婚嫁娶禁忌说不清,道不完,笔者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以后逐一叙述。
北京传统习俗有哪些?
北京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包括市肆庙会、时令节年、婚丧嫁娶等等,内容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北京传统习俗吧。
1,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有剃头的习俗,正月里不能剃头,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这一天北京人还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也就是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2,老北京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包、避五毒传统习俗
3,北京春节传统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极其丰富,独具特色,
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送灶神上天,俗称“灶王爷”。老北京称“过小年”。给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
下面这几个传统习俗现在已几乎遗忘,特别标注★!
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也就是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老北京人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过去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春节越走越近,在二十六吃过了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腊月二十八:腊八节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意思就是蒸馒头。蒸蒸日上,寓意“招财进宝”。
年三十:吃饺子守
也就是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意思剁“小人”。
初一:拜年
初一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过是个尊重和祝福。
初二:拜财神借元宝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时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初二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
★初三:老鼠娶亲的日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过去这一天,住平房的小孩听到顶棚上有老鼠跑来跑去,老奶奶就会说是老鼠要娶亲了。
初四:逛庙会走亲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老北京人给亲戚拜完年都会到庙会逛逛。
★初五:破五夹包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天还要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过去,店铺里面的伙计最害怕这一天的晚饭,因为这一天的晚饭,如果老板给伙计夹了一个包子,那这个伙计吃完这顿饭,就要卷铺盖卷儿回家了。
初六:等待“顺星”
大年初六,习俗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的起源来自汉朝,据说汉朝平定“诸吕之乱”的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汉文帝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遂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图片来源:网络
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国地广物博,各地结婚习俗也不尽相同,在农村里结婚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很多风俗还有陋习,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她那里结果就很奇葩,结个婚还要用鸡蛋扔新娘,结婚本该高高兴兴,风风光光的,弄这一出搞得大家高兴,新娘就纳闷了。而我们这边结婚的话就很规范,我们这里位于湖南的一个小县城里。结婚是人生大事需要彼此喜欢,父母认可,这样才会得到大家的祝福!
1.购置彩礼
在双方见过家长满意后,都决定准备结婚时,就要开始准备彩礼了,男方负责:房子、装修、三金(金耳环、金镯子、金项链)、一个钻戒、蜜月旅游费用、礼服费、婚纱照、婚车租赁费。女方负责:家具、家电、床上用品、家居饰品。
2.哭嫁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当然现在很多地方婚嫁只用母亲和新娘哭就行了,那是发自内心的不舍。
3.举办婚宴
男女双方都在同一个地方那就只用举办一场婚宴,如果男女双方不在同一个省市,那就各自在老家都要举办一场。菜肴的数量要双数,避4,婚宴菜单最少要十二个菜品,六冷六热,寓意着六六大顺,十二个月月月幸福。
4.闹洞房
婚礼当天的新床上需要准备大枣、花生、桂圆、莲子,数量要成双。金童玉女需要先进房间在床上玩几分钟,代表早生贵子,然后新娘和伴娘再进来。接着就是闹洞房,如取筷子(把筷子放在有水的瓶里,让新人用接吻的方式取出),点火柴(新人用嘴扯着拴有香烟的红线点火,看他们的同心),吃香蕉(吊一根香蕉,一人用嘴协同剥皮,一人吃) 等,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
以上就是我们这边结婚习俗,结婚是一件庄严,幸福的事情,地方还有的陋习应该得到制止。
先有孩子后结婚的习俗?
没有这个习俗,习惯风俗简称习俗,是说一件事情经过长时间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大部分好的习俗会流传下来,不好的会被淘汰,先结婚后有孩子就是好的习俗,但反之并不是习俗,而是现代思想开放带来的随便形为,不可取
孩子的女朋友是西安的?
你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如果是西安市区的祖籍就是西安的,那么结婚的讲究比较多一些,如果祖籍是河南的,现在在西安生活,基本上没什么讲究。比如彩礼,祖籍陕西的一般两亲家是不见面的,都是媒人传话,结婚当日女方父母也不会去,如果是河南的就是两边一起吃饭商量,结婚当天女方父母也会出现在婚礼现场。所以你要问下看是不是女方祖籍就是陕西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的。现在其实都是双方慢慢商量的,有媒人就问媒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