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婚房习俗,新婚夫妻到底回哪边过年

2023-02-06 08:00:04 84阅读

闹婚房习俗,新婚夫妻到底回哪边过年?

其实这个问题有两个层次:

第一,新婚第一年到底回谁家过年?第二,婚后那么多年,过年到底怎么过?

你的情况跟我一模一样。我远嫁,常年在老公家所在城市,虽然不和公婆住在一起,但是平时经常回去吃饭,过节也能陪伴他们。

闹婚房习俗,新婚夫妻到底回哪边过年

与你不同的是,婚前,两家人就“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就已经达成了共识。

公婆比较明理,他们主动提出,以后过年让我老公和我一起回我老家,好好陪我爸妈。

01 新婚第一年,最好还是按照传统习俗来过。

虽然达成了共识,但是结婚第一年,我爸妈就以传统为由,说新婚媳妇不在婆家过年有些不像话,让我留在了老公家。

初一初二我们给男方长辈们拜了年,年初三我和老公才回我老家,向各位长辈拜年。

新婚第一年,是你融入男方大家庭,完成角色转变的第一年。过年在婆家,不只是为了体面,还要接受长辈们对你们小两口的祝福,以及对你身份的认同。

而且,你若结婚第一年就回娘家过,反而让爸妈担心,以为你们夫妻感情不和。毕竟传统和风俗如此,相比于过年陪他们,爸妈最希望的是你幸福。

所以新婚第一年,建议你在婆家过年,给婆家各长辈拜年,送上节礼后,再和老公一起回娘家,向娘家各位长辈拜年。

02 以后过年怎么过

这个问题本应该婚前定好,不过现在讨论也不晚,有几种方案备选。

第一,如果老公和公婆同意,可以每年过年都回娘家。毕竟平日一直都在陪伴公婆,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有长假陪陪爸妈。

第二,轮流来,一家一年地过。这种做法相对来说公婆更好接受一些。

第三,各自回家过年(就像Papi酱和她老公一样,结婚5年,一直都是各回各家)。

第四,可以把双方父母接到一起,接爸妈过来也好,带四个老人一起出去旅行过年也好,一大家人一起过年。既欢腾热闹,又可以联络感情,岂不是很完美?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老公和和气气地商量,两人达成共识后,共同去说服双方父母。夫妻之间,家人之间,体面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感情更是重要。

慢慢你就会发现,家庭中要做的抉择,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有夫妻齐心,互相理解与支持,才能把日子过得和美。

最后,祝你和老公新婚快乐!家庭幸福!也愿所有父母子女能够欢心欢聚,家和万事兴。

我是@七年之瑾,欢迎留言交流讨论,欢迎关注。

前任要结婚了我要怎么办?

前任,似乎一直是个很火热的话题,因为很多人的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难以忘记的前任,或许你们是和平分手了,或许你们也发誓此生都不要见到这个人,或许你们又做回朋友了,或许你们连一个正式告别都没有,你们就成了彼此的前任。

有人说对待前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当做他/她已经死了。但是一说到前任这个话题,我相信很多人心里还是会泛起一丝波澜,无论你是否还喜欢他,毕竟你们曾经相爱过,都说可以当做前任已经死了,但是我想知道当你知道自己前任结婚了,你会难受吗?

那么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说的呢?

A说:忽然间那么心痛了一下,然后心情瞬间就平复了。何必拿过去的回忆来折磨现在的自己。好好珍惜当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B说:反正都已经不可能了,结婚与我有什么关系。

C: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去忙自己的事了。

那么以上三个人的回答说明了什么呢?其实这三个人的回答代表了三类人对前任的看法。

A的回答:说明了其实对前任早就已经放下了,但是可能听到他的消息还是会稍微在意一下,毕竟相爱过,但是这样的人明白,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我要做的是珍惜现在的他。

B的回答:说明了做事果断,早就和前任断的干净了,无论前任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和他没关系了。

C的回答:C没有回答,而是默默的离开了,说明还爱着前任,只是无奈接受了这样的结果,所以默默离开了。

其实我们很多人为自己圈地为牢,不肯放过自己,陷在往事里出不来,以至于忽略了身边应该珍惜的人。希望你不再对过去的人和事耿耿于怀,心境已与当年不同,无论如何回到过去,还是不会在一起,所以不要给自己一个枷锁,对待前任,我们只是当他为过客,一个给自己上了一课的人,不要想过去的那些是与非。

如果你觉得难受,你再想想人家已经结婚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去难受。

所以最后对待前任结婚这件事希望每个人都能对婚礼上的前任释怀说出那句:祝你们幸福而不是“祝你幸福”因为,他/她的余生,要那个人来守护,如果那个人不幸福,他/她又怎会幸福?

所以对待前任结婚这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必然发生事件。

这就是知道自己前任结婚的消息,你会不会难受?我听过最好的答案,你们觉得呢?

如果矛盾都会闹到娘家去?

我是绿豆。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仔细的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因。

至于该怎么办?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题主要自己想一想,自己到底哪里有错,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才能知道怎么办才是最好。

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心智不成熟,还没有从“儿子”、“女人”的角色中转变为“丈夫”、“妻子”。

在潜意识里,什么事都惊动老人的夫妻,普遍心智不成熟。

就如同一个孩子一样,根本没有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

他们不知道,“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夫妻生活第一步的基本保障,独立解决问题,才是成年人的基本要求。

就如同一个孩子一样,“妈宝男”“妈宝女”,心理还不成熟,吵架吵到娘家,很正常。

婚姻,其实是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是人生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可是,对于经常闹到娘家的人来说,婚姻,其实只是过家家,只不过和年幼时玩的“结婚游戏”没有区别。

总想让人“评评理”,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这些心理“还在吃奶”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判断什么是对谁错。(实话实说,在婚姻里,又怎么会有对错之分呢?只有爱与不爱之分。)

于是,怎么吵,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觉得对方是错的,怎么办?只有请人来断一下家务事啦!

若是心理成熟一点的人,自然会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清官能断的了家务事,请人断案,实则只是增加矛盾而已。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又能有什么矛盾?

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

若是牵扯到两个家庭,那就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

远远不止家庭琐事那么简单,很可能升级为对外战争,世界大战。

若评理的人明事理还好,若是不明事理,有偏有向,更是一团糟了。

有退货的想法:看看你们的好女儿!竟然这样不讲道理!

能吵到娘家的的老公,一般都有这样的想法:看看你们的女儿,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娶了你家的女儿,真是…

嘴上不说,心里十个有十个是这么想的。

这是典型的沟通困难户、社交弱智者的心理。

沟通,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掺杂了其他人,则是讨论。

大家都知道,讨论,实则是打群架的代名词…

本来两个人的事情极其简单,极其好解决,可是,一旦变成讨论,就变了味道,由“简单”成功升级为“复杂”。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她娘家人反感,继而引发更大的冲突,试想,这又何尝不是对她娘家人的一种蔑视?

俗称“告黑状”,这是最让人不齿的。

婚姻不是拼多多,不喜欢可以无条件退货,每个人的婚姻都有一连串儿的问题,要学会的是如何经营,而不是一言不合就退货。

娘家人会给我撑腰!是龙,你得给我乖乖的盘着!是虎,你给我乖乖的卧着!

多半女方会有这样的想法。

想在家里一统天下,却又不得其法,想用武力解决,便会想起这个办法。

殊不知,想要在家里统一天下,最好的策略,就是用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用武力是最差的方法,殊不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打到娘家才怪。

对方遭遇前妻各种纠缠?

你和你男朋友结婚,和她前妻没有任何关系。她要死要活的捣乱也没有任何道理,除非他们离婚没离家。如果不是藕断丝连,只是恶意的看不得前夫好,那么不用理会她,让你男朋友处理就好了。要死要活能威胁到的只有自己的丈夫,威胁前夫更多的像个笑话,要是能威胁到前夫,那么为什么会离婚呢?

夫妻之间离婚了,如果没有了孩子,那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也只是曾经了,就像一场美丽的梦一样,现在梦醒了,曾经那个发誓要对她好一辈子的人也只是两见相厌的人。你和你男朋友得好好沟通,看你男朋友的想法了,如果他想和你过以后的日子,那么前妻问题他必须解决。或者直接无视。

一、做为成年人,我们要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一个女人的爱有多深,当她不爱了转化为恨就有多激烈。离婚了,他们无法坦然接受自己失去了自己的老公,也觉得以后的人生没有了希望,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这样的女人很可怜,一辈子为了父母而活,为老公而活,为孩子而活,就是不为自己而活。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对你都这么好了,你居然还这么对我,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确实,她们可能付出了很多,她们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对方就应该回馈多少,你不回馈,你就是狼心狗肺,就是禽兽不如。但是在感情的世界里哪里是有付出,就一定得到回报的道理,如果有,哪里还会出现单相思呢。在婚姻里,不要计较谁付出多一点,谁付出少一些,只要彼此尊重,有这个家,愿意把这个家经营好,就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二、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如果她觉得自己离婚了,会遇到更好的另一半,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她是不会纠缠着前夫不放的。

从这一点来看,你男朋友不坏,你要珍惜。不能因为有前妻的无理取闹而放弃。他前妻把自己的老公作没了,后悔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找前夫闹,不排除就是想复婚。或许离婚在她看来也只是夫妻闹情绪而已,她没有真的想离婚。但是在男人看来,闹离婚是折磨,是不可忍受的。与其长期忍受这样的折磨,不如离了干脆。不可能因为她一个人,让三个人都围着她转。也不可能因为她的无理取闹,让你放弃自己可能的幸福婚姻。

只要你们的感情没有问题,什么都不要怕。

聊城结婚都有哪些习俗?

结婚被人们誉为“小登科”,是人生中的大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婚姻习俗。而地处黄河之畔的鲁西聊城,婚嫁风俗则别有风趣。

通 媒

通媒亦成为提媒。男女青年到了成年,由父母请媒人求亲。双方父母通过对男方(女方)的家庭、年龄、外貌、为人处事等情况进行了解后,认为“门当户对”,即可“允婚”——男女双方经过媒人的安排“见面”,让男女双方相互认识,相互介绍情况,联络感情。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机会增多,男女多自由恋爱,通过长时间的接触相互进行更层次的了解。

订 婚

订婚,也称为“换小字”,民间又叫“传柬”、“传帖”。传柬又分为“传小柬”和“传大柬”两个步骤,是旧时男女双方彻底落实婚姻的一种书面形式。

“传小柬”是男方请人用红纸将男方的求亲之意写成小柬,内容是男方的生辰八字。女方接到传柬后写允柬,内容是女方的生辰八字。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传小柬后,男方一般不准再悔婚,女方则可以对男方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如果不中意,允许悔婚,俗称“羞男不羞女”。女方的考察主要是男方的家产和男子的品行等(传小柬的风俗已经不见了)。

“传大柬”比较隆重,男方的家长择吉日携带礼品带儿子到女方家赴宴,名为“会亲酒”,也称“见大面”。此风俗在聊城城乡仍有流行。

看 日 子

看日子也称“选日子”。就是男方挑选结婚的日子,并提出结婚时结亲、迎亲人属相的忌讳。择定良辰吉日后,男方便通知女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成婚的日子一般不会改变。之后,女方开始整理嫁妆,男方则收拾新房,准备嫁娶,亲友们也开始送喜礼。

送 嫁 妆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服、家具以及其他用品。送嫁妆一般在结婚的前一天,20世纪90年代,聊城农村大部分在结婚当天的早晨送嫁妆。过去的嫁妆,一般全是女方准备,多是“两铺两盖(即两床褥子、两床被子)” 、桌椅(八仙桌或抽屉桌)、箱柜(板柜、立柜)、座钟、脸盆等。改革开放以来,嫁妆由女方自己操办的,也由男女双方共同操办的,并且种类繁多,从生活用具到现代化的彩电、空调、摩托车、冰箱、洗衣机等。送嫁妆时,女方的嫁妆全部上锁,男方要设酒款待,并封谢礼。同时,新郎还要为送嫁妆的人亲自斟酒,并说些客气话,以便尽快拿到嫁妆钥匙。

迎 亲

迎亲俗称“办喜事”。迎亲头一天,男方帖喜联、挂喜幛,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 ”。一般当天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

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到女家迎娶。随着社会的进步,迎亲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用轿迎娶逐渐变为了马车、自行车、拖拉机、面包车,如今改成了轿车。但是不论是那种形式,有一种婚俗——“抱鸡”,一直没有变。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母鸡表示新娘为“吉人”),随迎新的人一同出发,前往送亲。迎亲时,男方则准备大红公鸡一只放在鸡笼里随迎亲队伍一起到女方家。女方出门时,则把母鸡、公鸡放在一个鸡笼里,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送到新郎家。这两只鸡不得杀掉,故称“长命鸡”。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

拜 堂

结亲的队伍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听到号声,男方要立刻出去迎接。花轿或彩车来到男家的门口时,迎亲人要点燃绑在草束的鞭炮绕新娘所乘花轿或彩车一周,称之 “燎轿”,传说可以驱除邪气与不祥。新娘下轿或下车前,由两个姑娘或年轻的少妇揭开轿帘或车蒙布,在鼓乐及鞭炮声中扶新人下轿,脚踏红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举行拜天地之礼。

拜天地是婚姻告成的重要标志。天地桌设在堂屋(北屋)门前,桌上放升或斗(升、斗都是装粮食的木制器具),装满高粱,盖上红纸;桌上点上两支红蜡烛;斗或升中插上一杆秤,以及其他物品。新郎、新娘女东男西(即男左女右)站在桌前的红毯上,随着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喊声,不断叩头。这时,鞭炮齐鸣,花纸、喜糖满天飞,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

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并男女花着生”之意。

闹 洞 房

在新婚的晚上,亲友们在新房里和新娘说笑逗乐。闹洞房是每个婚礼上少不了的环节。从新娘进门开始一直闹到新婚夜半。聊城俗有“进门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什么人都可以闹洞房,但是闹洞房的主要还是晚辈,尤其是弟侄辈为甚,他们围绕着新娘索烟要糖,说些俏皮话,造成一个快乐的氛围。

喝交杯酒时的闹房,大家也一起逗新郎。闹洞房方式除了用言语表示外,还有“啃苹果”、“报户口”、“唱情歌”、“啃糖”等。新婚之夜,洞房之内的灯要长明不灭,新郎、新娘上床就寝时,与他们比较亲近的小叔、小侄们就在窗外悄悄的听房内的动静,谓之“听房”。新婚第一夜,有“新婚之夜不说话,将来孩子是哑巴”之类的说法。因此,新郎无话找话也要和新娘说上几句。新娘则起身开箱开柜,拿出点心和新郎共享。在外边听房的人,则从窗户外讨要点心,然后才各自散去。自此,新婚夫妇的洞房之夜才真正开始。

回 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拜见长辈和亲友,此谓“回门” (俗说“接三天”)。新娘回门时,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亲自接送。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聊城一带除3天回门外,娘家人还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

会 亲 家

婚后,男女双方的父母相聚称之为会亲家。男方父母要将女方服务请到家中或饭店设宴招待。这时,男方的亲族大都参加。席间,新郎要在父亲的带领下向岳父母行礼,女子之父则举杯敬酒。言谈之时,双方父母大都谦虚地说些自己孩子年轻不会做饭、知识短之类的话,请对方多多教育、多多指教、多多谅解,其气氛相当融洽、热闹。

新时代,新风气。如今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和喜事新办,繁缛礼节多被革除。简单办婚事、勤俭办婚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