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男子当街杀害悔婚女友,如何评价李世民

2023-04-29 02:08:04 58阅读

洛阳一男子当街杀害悔婚女友,如何评价李世民?

刀墓观点:所谓“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根本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对手戏,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作秀罢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洛阳一男子当街杀害悔婚女友,如何评价李世民

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李世民极具权谋之术,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不计前嫌。他对武德旧臣尚且满怀戒心(这批开国功臣在太宗即位后,处境都大不如前),更不用说作为建成幕僚的魏征了。太宗重用魏征,一是看中才华,一是借此营造明君形象。太宗虽然启用了魏征,但待他与房玄龄等自己的亲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表面上把魏征捧得很高。

太宗真不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皇帝,对于魏征动不动直言进谏,其实心里很烦,怨念很多,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维持明君形象,就必须容忍。但皇帝也是人,这种怨念积累多了,难免会爆发出来。因此,亲手砸了魏征的墓碑,在情理之中。

同样,作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在执政晚期却是荒淫无度,让满朝大臣毫无办法。“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

最耗费民脂民膏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大型土木工程,二是连年战争。

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倾举国之力征讨,也没什么不合适。但是,大兴土木,只为一人声色犬马,就属于贪暴行为了。李世民恰恰乐此不疲。他亲自抓基建,在长安、洛阳等地,营造规模宏大的宫殿。

醇酒妇人温柔乡——这些人生庸常的快乐,是历史伟人极少幸免的缺憾。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36岁的长孙皇后死了,李世民去了一根“贤内助”,他愈发表现出贪恋酒色的本性。后来的武则天也是这个时期进宫,当时,小姑娘仅仅14岁,由于貌美乖巧,很快变成了“才人”——皇帝末流的小老婆。为满足欲望,李世民连弟妹都不放过,弟弟齐王元吉死后,弟妹杨氏迅速成为李世民的枕边人。

当然,作为一代明君,他还是有不少功绩。众所周知的事情不提了,今天就提提他释放四百死囚回家过年的故事。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错,信步走出皇城,望着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囚,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

于是这位千古第一仁君轻车简从,来到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这一年全国有近四百名死刑犯,都集中在大理寺监狱。进入一个个牢房,唐太宗挨个询问死囚,让他们谈思想谈认识。大家都说犯了死罪,死有余辜,不冤枉。认罪态度良好,认为对他们的量刑也很公平。

唐太宗听后很受感动,于是就跟这些死囚说,我跟你们立一个君子之约,现在是冬天,放你们回去过春节,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来年秋收之后,咱们再在这里集合。四百死囚呢,个个感激涕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二年的秋后,这些死囚全都回来了,一个都没有少。唐太宗高兴之下,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刘邦是有流氓的过往,也有无赖习气,在君临天下以前也缺乏文化修养、悲天悯人的情怀,众多场合摆出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式。但是,他后来亡秦灭楚,建立了汉朝。毛主席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可见,登上九五至尊之前不堪回首的往事,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大汉开国皇帝的卓越与伟大—— 人的修养是可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观而加强的。我们不能把刘邦早期的无赖行为当作诋毁大汉开国皇帝的证据,加以歪曲利用。

毕竟,我们远离了他生活的年代。总认为他素质低下,只是靠天命当了皇帝显得 苍白无力。其实,大汉政权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是在刀光剑影中产生的。没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没有知人善任的眼光,没有知错就改的风格,刘邦是难以在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沙场上脱颖而出的。骂刘邦、赞刘邦都要尊重一个事实。刘邦审时度势后,同自己的战友们出生入死,建立了为华厦增光添彩的大汉王朝展现了他的能力,说明人家有本事。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能做到吗?

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自是不可一世、威风八面,可是最终在刘邦的围追堵截下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最后不得不自刎乌江,收敛了霸气和生命的光芒。张良、萧何、韩信这些时代的弄潮儿都能为刘邦所用。刘邦建章立制,励精图治, 恢复了社会经济,稳定了统治秩序,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因而 ,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绩,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他过去的人品,难道不是吗?———一言以蔽之,江山是人家打下来的,他能当皇帝说明他有本事。不服,你找太史公司马迁辩去。我尊重事实说话。

1.刘邦会骗吃骗喝。

他生活作风恶劣,不喜欢政府工作,当了泗水亭的长官也没有当自己是公务员。还不喜欢稼穑,成天就一副二流子的模样,与一帮狐朋狗友撩鸡逗狗、招摇过市、消磨时光。由于不务正业,没有人看得起。特别是穷得叮当响还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无分文却腆着脸去酒楼大吃大喝,酒足饭饱后,囊中羞涩就赊账。

酒楼老板顾虑他有一帮小弟:如后来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樊哙当时是杀狗的屠夫、周勃是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的、夏侯婴当时不过是在沛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虽然建国后都牛皮哄哄的,但是当时都市井“好汉”,都是凶神恶煞。人家惹不起也不敢不赊,可是呢?刘邦不讲信用,从来不还账。刘邦本来就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纵使心中有抱负,也不应该有此无赖的行为。久而久之,刘邦及其一群“狐朋狗友”的不良表现,给乡里乡亲们留下了糟糕印象。

依史料记载:

“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延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汉书》之《纪·高帝纪上》

不过,运用点逆向思维,在当时的环境下,刘邦吃饭喝酒后没有掏钱,却没有为此惹火上身,足以证明了他非同凡响的忽悠能力;这样的事尚能摆平,这说明刘邦在这个时候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了!

2。刘邦好色。

村里面有个姓曹的寡妇,自是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寂寞难当,刘邦记在了心上。时常在半夜三更时,不顾公务员的身份去敲她的门,鉴于他往日的“人多势众”,人家不敢不开。开了门后,刘邦就没有了礼貌,毫不客气地与她行男女苟且之事,后来生下了第一任齐王刘肥。长此以往,如此下作的行为为左邻右舍所不齿。但是,刘邦当时没有老婆,生理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他的老子———刘太公为此气成了高血压,可也莫可奈何,谁叫自己没有本事赚钱为儿子娶老婆呢?

3。刘邦喜欢说大话。

吕公是沛县县令的莫逆之交,因为在家乡混得不咋滴,有了麻烦后千里迢迢来投靠自己的老朋友———沛县县令;举家迁徙日也算是乔迁之喜了,自然要举办宴会以打开局面。沛县有头有脸的人都来祝贺,宴会上自是山珍海味,高朋满座。刘邦也想去蹭一顿饭,虽然没有银子,“支客先生”、自己的老朋友萧何也再三说没有一千钱不能入内。刘邦不讲这么多,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 下,硬是昂首挺胸、高声喊出自己的礼是“贺一万”,这简直就是要吃白食地痞!

不想这干云之豪气,感染了吕公,这老头觉得这是英雄气!还把自己的千金对象———后来成为了西汉第一任皇后的吕雉嫁给了他。好家伙,这叫吉人天相吧!有了美女吕雉作伴,刘邦又忘了自己的老相好刘肥的老妈——乡村寡妇曹氏,看这人品确实不咋滴。

4.为了逃命不顾亲生儿女。

彭城之战时,项羽三万精锐打败了刘邦五十六万乌合之众,刘邦自是抱头鼠窜。夏侯婴驾车带刘邦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刘邦的一双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抱上车一起逃命。由于项羽大军在后边穷追不舍,刘邦感到岌岌可危,为了减轻车的负荷以便自己逃命,居然将自己的一双亲生儿女踹下了马车。夏侯婴于心不忍,重新将他俩抱上马车,后又被刘邦狠心地踹下了马车,如此反复好几次。你看看,他是怎样的父亲?

“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虎毒还不食子呢,他就是不担心这两个孩子在踢下车后,被后面的乱军踩踏而死!不是夏侯婴的坚持,孝惠帝与鲁元公主可能就要死在乱军之中了,这事能凸显刘邦的流氓无赖的本质特征了吧?

4.没有孝道。

楚汉两军鸿沟对峙时,项羽绑了刘邦亲爸刘太公并隔沟向刘邦喊话,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并当即架起了大铁锅逼刘邦就范,刘邦却显出了一副无赖的架式,竟然不为所动。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回话表达了心意:意思是,当初我与你项羽拥戴楚怀王时,已经是兄弟了,因而,我老爹就是你亲爸,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亲爹,就请分一杯肉汤给我喝吧!项羽自是愤怒不已,也真想杀了刘太公出口恶 气。但是,他想到纵使杀了这个无辜的老头,刘邦也不会伤心的。最后在项伯的劝说下,就没有煮刘老太公,刘太公后来才得以颐养天年,还凭刘邦当上了太上皇——刘邦是不折不扣的不孝之子。不是为刘邦辩护,我认为这是刘邦保全父亲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危险性太大,似乎亲情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

5。刘邦喜新厌旧。

彭城之败后,吕雉和刘邦全家都被项羽俘虏了,吕雉在楚军中被困了28个月,名副其实地为刘邦当了“楚囚”。吕雉被关押在楚军中具体发生过什么估计无人知晓了,但是肯定 尝遍了苦楚,历尽了屈辱。但是,令她心痛的是,就在吕雉被放回来之前,刘邦就已经开始宠幸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了,自此吕雉被晾在了一边。刘邦显得非常不厚道,此事导致了吕雉的性情大变,之后戚夫人有了被做成“人彘”的惨剧,跟刘邦的喜新厌旧不无关系,看来,刘邦还真不是一般的流氓呢!

6.刘邦轻侮重要士人。

郦食其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为老刘拿下七十多座城池的主,他自告奋勇来投奔刘邦时,遭遇了尴尬。刘邦“方踞床,使两女子洗。”——正在让两个貌美如花的佳人伺候自己,为自己洗脚,估计现在的洗脚业是刘邦开得先河,这家伙真会享受啊。

面对刘邦的丑态,郦食其蓦然发觉自己看错了人,似乎这家伙不是自己朝思暮想的英雄,而是如假包换的色狼———江山还八字无一撇呢,现在就沉溺于女色了还得了?

实在看不下去了,郦食其情商很高,他开始愤愤不平,开门见山地问:“你是要帮秦攻打诸侯,还是要率诸侯破秦?你要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话,就不能这么没有礼貌地对待长者!”——我来这里,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怎么可能效忠于您呢?”。刘邦见他谈吐不凡,知道遇上高人了,才赶走了侍女,敛容起身,正式穿戴好服饰 ,请郦食其上坐,并向他道歉。和郦食其两人畅谈了一宿。最后才生发了惺惺相惜之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史记.高祖本纪》

7.刘邦不喜欢读书人。

早年的刘邦,不喜欢读书人是很出名的。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刘邦,刘邦厌恶之极,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这段轶事是读书人郦食其想去拜访刘邦的时候,刘邦的门人对郦食其说的。出现 在《史记·卷九十七》。

刘邦与生俱来地不喜欢读书人;当时,他刚刚拉起一支队伍,需要广纳贤才,以整理军务;有个儒生自认为才高八斗前去拜访刘邦,希望能为他效力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刘邦看这个人戴着儒生的帽子,心情就开始不爽了,但是隐忍没有发作————搞 大事要有点修养。

而这个人却不会察言观色,面对缄默状态的刘邦开始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最后还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名句古谚信手拈来,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简直把刘邦当成小学生了;刘邦早不耐烦了,他的修养本来就是装出来的,忍无可忍之际就立刻起身,取下这位儒生的帽子,然后当众掏出家伙、往帽子里撒尿,尿完了才把帽子掷给他,并将他赶了出去;我感到匪夷所思,怀疑太史公写史记时有感情因素的作用!———刘邦这样的素质怎么能得天下呢?而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人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不服还不行。

7.刘邦贪色,终生未变。

天下初定,刘邦贪图享乐的本质暴露无遗,某日,他正在寝宫跟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戚夫人亲热;耿介的大臣周昌因为有要事奏报,一头闯了进来,自然看到了火辣辣的、令人脸红、令笔者不好写的一幕!自知来的不时候,周昌赶紧退了出去;刘邦正是最好的时候,却被周昌败坏了兴致,破坏了心情;对此不依不饶,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赶上周昌并揪住周昌的脖领子;自知“理亏”的周昌知道他的德性,只好下跪谢罪。

刘邦泼皮无赖的本性尽显,余怒未消,顺势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声色俱厉地问他:“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忠诚,是有名的硬汉,不甘受辱,就挺直了脖子,言之凿凿地回答到:“恕臣死罪,以今天的行为看来,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都是暴君。”,刘邦听后没有忏悔意,却哈哈大笑;你不认为刘邦无赖吗?

往事越千年,我们认为刘邦的成败自有因果,一句简单的“成王败寇”不能对有血有肉的刘邦作完美的总结;但是,并不是说成功者都是修养极高的人,不过刘邦对人性琢磨得比一般人透彻是事实,但这依然遮掩不了他曾经的流氓行为!

声明,本文参照本人在今日头条的另一个号——沉思(137423759)的悟空问答《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 ,刘邦究竟有多流氓?》文章写作而成,图片来自网络,如构成侵权,请通知本人删除。

唐太宗为何亲自砸掉魏征墓碑?

长期以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之间被描绘为了君臣“互信互爱”的楷模、典范!魏徵犯言直谏、唐太宗虚心纳谏……这种场景想必也是大多数人心目中对唐太宗与魏徵的印象。在魏徵刚刚去世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里,唐太宗的确曾经几度公开提及魏徵的犯言直谏,对他甚为怀念、也甚为赞誉!

可是,不久之后,唐太宗却又命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还下令取消了嫡幼女衡山公主(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将自己这位最小的嫡女另嫁他人……唐太宗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清算魏徵,但是这一些列举动已经释放出了浓烈的政治信号——魏徵倒了!那么,唐太宗对魏徵的态度为何前后出现了一百八十度转弯呢?

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

贞观十七年,被胞弟李泰和父亲唐太宗逼到墙角的皇太子李承乾最终选择了铤而走险,企图效法唐太宗当年的“玄武门之变”除掉李泰、逼唐太宗下台!因为当初“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心理阴影,唐太宗对自己儿子这方面的防范是相当严格的,不仅其他皇子、就连皇太子李承乾手里也没有唐太宗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家底!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并最终促成了李承乾的谋反行动,他就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侯君集。

彼时的侯君集和后来清朝的年羹尧颇为相似,在平定高昌之后,侯君集非但没有等来“高官厚禄”,反倒是成了一些文官、言官博取美名的靶子!一些“贪财好货”的小节被无限放大、上纲上线,最终导致侯君集被唐太宗囚禁……虽然后来侯君集被释放,但心中与唐太宗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就在这时候,李承乾通过侯君集在东宫任职的女婿贺兰楚石联系上了侯君集,企图利用侯君集与父亲唐太宗之间的矛盾,把侯君集绑上自己的战车!侯君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根本不屑于小打小闹,见李承乾性格懦弱、举棋不定,担心李承乾重蹈他大爷隐太子李建成的覆辙,索性以自己出面支持为理由、鼓动李承乾先下手为强,再搞一出“玄武门之变”。

结果,东窗事发,李承乾策划谋反事败。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为了撇清自己、争取宽大处理,居然出卖了自己的岳父侯君集,将侯君集与李承乾的密谋一五一十全部兜给了唐太宗。本来李承乾谋反还只是属于“动机大于实际行动”,毕竟他手里没有兵权。可侯君集卷了进来,等于直接坐实了“李承乾谋反案”!结局可想而知,李承乾被废、流放黔州,侯君集被杀……同时还牵连到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等一众高官显贵。

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与魏徵何干

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发生时,魏徵刚刚去世不久,这件事本来和他一个死人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因为一个人,魏徵被唐太宗人为地与这件事联系到了一起,他就是杜正伦。这个人是魏徵在世时为数不多几个看得起的人物之一,魏徵曾经多次向唐太宗举荐,说他有宰辅之才!不巧的是,杜正伦也牵扯进了“李承乾谋反案”之中。联系杜正伦之事,唐太宗又联想起了魏徵与侯君集的关系,魏徵生前也曾经多次在唐太宗面前赞扬过侯君集,同样是说这人有宰辅之才云云……这就不得不让唐太宗多心了:“你魏徵本就是皇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一直极力赞扬、举荐的两个人又都卷入了李承乾的案子,那么你魏徵真的干净吗?你就没有卷入这件案子?”于是,魏徵也成了唐太宗的怀疑对象。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唐太宗开始怀疑魏徵之时,已经作古的魏徵也沦入了墙倒众人推的境地。随即便有人举报魏徵生前每次向唐太宗谏言时都会保留副本,事后亲自交给彼时的史官褚遂良,并叮嘱褚遂良不要遗漏等等。个人甚至认为,这个举报之人很可能就是褚遂良本人。这一闷棍给唐太宗砸得不轻!唐太宗一直将魏徵视为了诤臣典范并到处宣扬,可这件事至少说明魏徵犯言直谏很可能是为了沽名钓誉!再联想起当初魏徵从隐太子李建成麾下改换门庭的历史,同样是先假意不从、最后又从了,同样是沽名钓誉!

这不仅让唐太宗丢了面子,也丢掉了里子。一个自己如此信任、如此器重的诤臣,居然是个沽名钓誉之徒!唐太宗已经出离愤怒了……不管魏徵是否牵扯进了“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单是沽名钓誉、欺君罔上这八个字,就已经够魏徵喝一壶的了!因此,盛怒之下的唐太宗命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并下令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这样的人不配做我李世民的亲家!”

后来,唐太宗似乎也没有查出什么魏徵勾结侯君集的实质性证据,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但魏徵也算是倒了……直到两年之后,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以极大的代价换去了小胜,最终也没能灭掉高句丽。事后,唐太宗忽然又想到了魏徵,言及:“要是魏徵还活着,或许这一仗就打不起来了!”于是,唐太宗命人驰驿下旨、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并为其重新立碑,算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为魏徵摘掉了“谋反嫌疑”的帽子……

河南洛阳一22岁女孩被前男友当街杀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两个字,好辛苦。又是一起退婚杀人案。

据悉2019年八月,21岁的女孩贾某就与25岁的男孩儿邢某订婚。但今年八月,贾某却提出退婚,具体原因未知。因此,邢某不满,事发当晚,8月30日23时左右,邢某到贾某工作地与其理论。后来发生争吵,邢某当街殴打捅伤了22岁的前女友贾某。路人报警且进行救助,但因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到底什么原因让邢某拨刀向女友呢?或可能还是彩礼惹的祸,一些农村彩礼要价很高,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要是女孩主动提出退婚,而所收彩礼却不退回,往往会引起一场大的纠纷,甚至动手报复的都有,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从监控画面可以看出,在女孩倒地之后,嫌疑人刑某仍然不依不饶,猛踢受害人头部,男孩对女孩这不是一般的恨。或许是因爱生恨吧!都答应了人家要结婚了,干吗要悔婚呢,男人也要面子的。

现在男多女少,女孩占据主导有利地位,恋爱时喜欢花男方钱,订婚时也要不菲的彩礼的资金,有些退婚不想退彩礼,有些人结婚几个月就直接要求离婚,让男方一夜归贫,这些都是伤害案的导火索,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说花就花呀!

现今社会各地都有这样不知廉耻,利用谈恋爱名义大肆挥霍男孩子金钱,最后占了男孩子很大的金钱便宜,花了男孩不少金钱,随便说一句:咱们不合适,分手吧!类似这种人还是屡见不鲜的。碰到极端的人或会做出极端的事出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冲动是魔鬼,害人又害己!两个人合不来就协商解决!但是女方该退的钱一定要退给别人!人为财死这句话不是儿戏!

最近类似杀身边人案件很多,因此奉劝女孩在选择对象时,一定要注重对方的人品,性格以及道德这些内在的东西,不应只看金钱与外貌。

不知道案情的导火索是什么,爱恨就在一瞬间。逝者已逝,令人惋惜。在女方死亡的背后,或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和原因,期待警方进一步为我们解密码!

汉初刘邦所封的八大异姓王中?

诛暴秦到楚汉争霸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豪强纷纷举起反抗暴秦的大旗,通过数年征战义军攻入咸阳,楚人项羽借怀王的名义分封十八路诸侯,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先入关中的刘邦被分配到了蜀地,部分诸侯王因为项羽的分配不公也蠢蠢欲动。由此爆发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先是采用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夺了三秦之地,并带着联军攻破项羽的彭城,后项羽带兵杀回五十六万联军大败。

八大异性王由来

虽然经过多年经营,当初的泗水亭长刘邦有了挺多人马,可跟财大气粗骁勇善战出身名门贵族的项羽相比,不怎么有钱也不骁勇善战出身闾左之人的刘邦,除了知人善用有一群铁杆兄弟之外,势力并不足够单挑项羽,为了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把敌人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用封王的方式把消灭项羽的力量笼络到汉军旗下。这八大异性王分别是:

燕王臧荼、韩王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赵王张敖和长沙王吴芮。

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从鸿沟划界到垓下被围到四面楚歌最后霸王乌江自刎,结束了楚汉战争。在手下和这些异性王的帮助之下,刘邦用九年时间提三尺剑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华丽转变。

善终的长沙王吴芮

大多数王朝的建立,都躲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惯例,对于布衣天子刘邦来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在一番运作之下,八大异性王中,有七个非死即逃,唯独剩下长沙王吴芮得以善终。按道理刘邦是何等的狠角色八王杀了七个又怎么在乎多一个长沙王呢?原来长沙王是得到了好友张良的提点,在看到其他异姓王的下场后,深知要收敛要让皇帝对自己放心。所以长沙王就按照张良的建议,行事变得乖张主动把自己的大部分封地交出来,同时削弱自己的兵权把自己的精锐部队一大半分给了刘邦的堂兄荆州王刘贾,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正是长沙王的谨小慎微处处退让,才让刘邦对这个势力不大又偏远的长沙国网开一面,让其可以世袭存留了下来。由于连年征战,长沙王的身体也被消耗的差不多,没过几天太平日子也就挂了,因此也算是得了善终了。

欢迎评论,关注小编哟,一枚爱历史的理科生!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