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交友,对于北洋军阀吴佩孚
新野交友,对于北洋军阀吴佩孚?
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确实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他做的那些事,我想必大家都知道,你们如何评价,我也不管。今天,我来说说在吴佩孚下野之后的事,或许你对他的评价会有所改变,文章实事求是,不添加任何感人色彩,敬请阅读。
在1926年,被革命军打败,逃到四川,五年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吴佩孚说要抗日,回到北京。当时的吴佩孚算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自己的部队早已死的死,逃的逃,身边只有自己老婆和少量的卫队。在北京也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迎接,当时东北三省已经沦陷,张学良也在北京,吴佩孚曾就他不抵抗的事情,严厉训斥。张学良不敢得罪与他,一直好吃好住的招待他。
但是后来张学良做的那件事后,没有了招待,吴佩孚成了一个无权无势的空头将军。在1937年后,全面抗战爆发,日军急需一些有名望的名人来替自己管控地方,吴佩孚理所当然的出现在了日军的视野里,并迅速组织说客前来邀请吴佩孚前去为日本办事。当时的吴佩孚可以说已经穷困潦倒,举债过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手底下的人也需要吃饭啊。日军更是看重这点,以为吴佩孚会轻而易举的被拿下,岂料碰了一个大钉子,吴拒不合作!
日军也并没有气馁,发动已经投靠日本的中国人前来劝说,众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拯救中国水生火热之名劝说吴佩孚,吴佩孚依然无动于衷,这让日本头疼不已。没有人有吴佩孚这样的人选了,如果吴佩孚站出来支持日军,日本对东北以及和北京地区的控制程度将大大加深。于是,日军派出了日本特务土肥原亲自前来劝说,最终也失败了,对待日本方面的不断请求,吴佩孚均不加理睬。
1939年,汪精卫已经倾向于日本,并亲自发电给吴佩孚,让他识大体。吴佩孚对他的言辞,大肆辱骂,立刻回电臭骂汪精卫,汪精卫并不死心,登门拜访,但也以不便见客为由,拒绝见面。日方最终妥协到将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北,河南六省均给吴佩孚管辖,思考良久后,还是拒绝了,吴佩孚不愿于日本合作,他想找到一个完美的决策,能让全国能接受的方案。
但是不久,吴佩孚牙痛,第一个给看病的是日本的牙医,此人和吴佩孚认识,同意了拔牙,拔完之后,牙病变重,脸肿了起来,后来又请中国医生,但因为一些事情,并没有吃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又请了德国牙医,德国牙医表示需要去德国医院,但被吴佩孚也拒绝了。第二天,日本方面强行对吴佩孚进行了所谓的治病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日本医生刺破了吴佩孚的喉咙,一代枭雄,就此没落。死后,北京市民为吴佩孚的精神感动,自愿为他送行。
你喜欢哪个人物?
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辈出。我喜欢的是刘备,更确切的说是佩服。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是10日)字玄德。冻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进林保定涿市)人。
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从关羽、张飞死心塌地的跟随他就能看出来刘备非常任义。诸葛亮也是被他的虔诚所打动,进而认刘备为主的。
诸葛亮刚认识刘备时,刘备在三国中势力非常小,但是诸葛亮还是跟随了他,说明刘备也是潜力股。
刘备非常仁义刘表在最后关头几次想把荆州给刘备,诸葛亮建议刘备赶紧答应,这可是刘备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可是刘备就是不听,白白失去了这个机会。最后便宜了曹操。可见在重大利益面前刘备还是选择了仁义,与荆州失之交臂。
刘备有识人之能刘备眼光独到,他看中的人肯定都了不起。开始徐庶是个人才,后来想想诸葛亮,还是庞统都跟随了刘备,说明刘备身上有吸引他们的地方,那时候讲究投明主。刘备就是他们认为的明主。
魏延开城头投降后,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要杀死魏。刘备保下了魏延。最后证明刘备的做法是正确的。
不过现在想想,有可能是诸葛亮和刘备演的一场戏呢?是为了让魏延对刘备感恩戴德,更好的忠心于刘备。毕竟魏延是一员有才干的大将。
刘备不以貌取人庞统是个人才。就是长得太丑。庞统赵投奔的孙权,孙权嫌弃太丑,就不用庞统。于是庞统就投奔了刘备,刘备封他与诸葛亮一样为军师,可见对其重视程度。还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庞统。
这说明只要有本事不关什么人都能重用。
刘备卖草鞋,碰见卖米的关羽,和杀猪的张飞,能当机立断和他们结拜就能看出刘备有一双慧眼,脑袋也特别好使。刘备自招500军士起家,到处流浪,但从未放弃,并且总能逢凶化吉。直到碰见诸葛亮才有所好转,直到建立蜀汉,称帝。
每个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都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他们心里都有远大的抱负。为自己的目标一直都在努力奋斗。当也必须用一些手段,那就是拉拢人心。刘备这点做的很好。忽悠、煽情、痛哭、感恩是刘备的几大特点。孙权是继承了他哥哥的势力。曹操是靠着家族的力量快速成长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刘备是从卖草鞋开始到登基为帝绝对不是运气而是真正的实力。 所以喜欢刘备,更佩服刘备。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
历史上的三国和电视剧的差别挺大的。电视剧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来拍摄的,但历史上的三国却是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从“演义”两个字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挺大的。
1.我们来按照时间顺序说说,先来说第一个,曹操给董卓献七星刀,历史上有没有这回事?压根没有,曹操看不惯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
2.历史上没有十八镇诸侯,只有十四镇诸侯,而且发起者也压根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
3.大家都知道温酒斩华雄这事,实际上斩华雄的是孙坚。给关羽刮骨疗伤的人不是华佗,因为当时的时间段,华佗已经死了。
4.桃园三结义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当时的情况是,刘备三人和兄弟一样,但是并没有结义,史书只记载恩如兄弟。
5.青龙偃月刀是假的,那时候没有这玩意,都是用大刀或者戟。
6.鞭打督邮的人不是张飞,是刘备,原因很简单,刘备看不惯当时的官场风气,一怒之下,打了督邮,不伺候了。
7.陶谦可不是什么老好人,精的很呢,历史上也没有什么陶谦几次请刘备干徐州牧的事情,是陶谦死了,刘备接的盘。
8.演义夸大了很多当时的实际兵力,就拿官渡大战来说,演义说七十万人,曹操也有七万人马。实际上呢?袁绍只有十多万人马,曹操更惨,三四万而已。赤壁之战也是,曹操撑死十几二十万人马。关羽的斩颜良诛文丑让人津津乐道,实际上文丑是被徐晃的军队击败杀死的。二爷的水分还是很多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虚构的。
9.历史上也没有周仓这个人,太医吉平给曹操下毒,也是假的。真正原因是吉平和耿纪叛乱被杀掉的。很多人所说的郭嘉遗计平辽东,那更是扯淡,实际上是曹操本人的算计。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当时诸葛亮还没出山。历史上刘备也压根没有摔阿斗。
10.真正说服孙刘联盟的是周瑜和鲁肃,压根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这里也能够看出鲁肃实际上是老谋深算之人。至于后面发生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更是虚构。再后面发生的什么三气周瑜,也是虚构,周瑜气量非常大,并且有雄才大志。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火烧赤壁,而是因为传染病横行,曹操死了太多人。
11.草船借箭的是孙权,不是诸葛亮,发生的时间也是在五年之后的合肥之战。五虎将里面没有赵云哦,单刀赴会的真正主人,是鲁肃,并不是关羽。七擒孟获这些也是虚构,祝融什么的,一样。还有魏延,这家伙真的惨,真正死因不是什么反骨,而是因为权力。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就是夸大了诸葛亮的功绩,甚至可以说是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给神化了,而刘备,虽说在历史上是一个英雄,但是同样的,《三国演义》也把这个人物给美化了,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那么多的功绩。相对的,曹操也没有那么的奸诈,历史上的曹操在一开始是想做“治世之能臣”的,但无奈到最后做了“乱世之奸雄”。
最后,如果大家想要了解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建议大家去看《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
最好不要参与办公室政治你怎么看?
有人说“职场中,最好不要参与办公室政治”你怎么看?待漏院之思认为: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不得不,并要认直应对。
1 办公室政治是什么,是职场生存环境。1.1概念。办公室政治,是指分配权力、地位和利益时,人与人形成的竞争规则,核心是获取自我利益,这种规则包括成文规则和潜在规则。办公室政治是一个衍生品,从国家政治而来。办公室泛指公司、企业、单位、职场,而不是狭义上的办公室;政治则是狭义概念,特指职场中的竞争规则。办公室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小江湖,办公室政治是任何一名员工的生存、生活和工作环境,是鱼儿生活的湖泊和大海。
1.2表现形式。办公室政治表象为谁与谁好,谁与谁不好,形式为站队、妥协、调解和谈判,一般不动用武力。
1.3影响因素。办公室政治复杂多变,既有必然规律,也有偶然因素,一般影响因素包括:a领导意图,这是最重要因素,领导有规则制定权和破坏权;b单位定位,包括性质类型、历史沿革、文化理念、规章制度,以及潜在规则;c管理团队的背景、能力、影响和贡献,特别是副职领导;d中层骨干的背景、能力、影响和贡献;e员工的结构组成、背景和岗位、能力。
2 办公室政治时时处处存在,不得不参与2.1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而政治的核心是通过多种形式解决争议,达成分配资源目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要用谋略,就会有人际的诡谲、欺诈和斗争。
2.2办公室政治复杂多变、纠缠不清,今天你和我争,明天他与他争的现象日日上演,眼花缭乱,扯不断理还乱。职场中人要生存要生活,就不得不参与到办公室政治漩涡,不可避免,不可逃避。
3 参与办公室政治的类型有两种面对办公室政治,你要勇敢面对、理性认同、主动接受、积极适应、从容应对,千万不能抱怨、远离和抵抗。若你是领导还可以改革、发展、利用办公室政治。从提出问题者分析,你应该不是领导而是员工,那么就有两种参与类型。
3.1主动参与型。适用于性格开朗外向、能言善辩、聪明机敏、左右逢源之人,适用于热衷于政治、心思缜密、逻辑清楚、沉着大胆之人,适用于身居要职、从事综合协调、领导身边之人。这些类型之人本身即为办公室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竞争的启动因素。办公室政治是你工作、生活和自身价值的一部分,你必须主动参与。
3.2积极防御型。适用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之人,适用于容易感性、容易冲动、无意城府之人;适用于从事技术、科研和边缘岗位之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搞办公室政治不是强项,但不能被动消极应对,而要积极防御,态度要积极,但不放弃进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具体而言,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岗位、实力,选择做忠诚型、同盟型、附议型、应声型、开放型、友好型、交际型、破坏型、无为型的参与者。
4 主动参与型的策略4.1千里眼顺风耳。身在江湖、玩转江湖,必须熟悉江湖。要上知领导、下晓员工,上知天下、下晓边角,把各种信息、资源、规则都了然于心、烂熟于胸,并适时更新,这些是你征战江湖的资本。
4.2重剑无锋。一力降十会,重剑可无锋,行走江湖要靠实力。参与办公室政治要求具备人际、背景、岗位资源、个人能力等综合实力,否则你只有被人吃的份。
4.3进退有法。这一篇大文章,概而言之有两点,一是把握好“时、度、效”。所谓“时”,就是时机,领导能看到,又不特别突出的时机为好时机;所谓“度”,就是程度,过犹如不及,不可显的你特能、出风头,也不可显的你很笨、无价值;所谓“效”,就是效果,争取效果最大化,表现的既无畏又无害。二是要跟对人,说对话、办对事。办公室政治靠山是标志、是符号,不可不察、不可不慎;说话和办事是办公室政治的基本依托,道理不言而喻,不再多说。
4.4朋友多了路好走。办公室是一个小团队,其政治就是处理人际关系,要广交朋友、广结人缘、广布人情,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自己的人搞得少少的,你就胜利了。
4.5自身净自身硬。政治斗争不可有须臾差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可给人以口实,不可授人以权柄,想主动参与就要严于律于,自身干净,自己过硬,否则你的一点毛病就会成为对手的有效攻击点。
5 积极防御型的策略大家都看过《雍正王朝》,康熙后期,发生八王夺谪之争,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身处中枢,时时是险境,处处会要命。张廷玉谨小慎微,少说多做,不偏八爷党、不倚四爷派、不向太子系,凡事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绝不张扬,默默做事,事成而归功主上,最终取得康熙、雍正信任,保全平安。张廷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争宠,不争先,不多言,则无险。正所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能争”的至高境界。
5.1少说话,多沉默。张廷玉一生奉行“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成为康雍乾三朝不倒翁。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也是这个道理。
5.2少耍滑,多做事。职场都精英,人人心里都有杆秤,谁耍滑谁实在都看在眼里,同事能看到,领导也定能看到。长此以往,不管哪派的同事都会认为你是老实人、可信任之人,领导也会更加赏识你。
5.3少争吵,多忍让。《朱子家训》讲,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再三;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当然,这是指不影响原则的事,一旦涉及原则和底线就不可忍让。
5.4少私心,多公心。身在职场要明白你在为谁干活,谁在为你发工资。以此为出发点,职场干活要多为单位考虑,多为领导考虑,少一些私心,这样即使发生帮派斗争,领导也会考虑你的处事立场,也会立于不败之地。
5.5少对人,多对事。办公室政治的人与人竞争是隐晦的。你积极防御的态度决定了对事不对人的策略,这样可以减少麻烦,少惹事端。
待漏院之思,用心行意,望喜欢!求关注!可交流!请点赞!
为何感觉刘备遇到他们后就变得天下无敌了呢?
关羽,张飞的出身并不高,这在讲究门第出身的东汉末年可以说是个人事业上的“拦路虎”。“干得好不如生的好”在东汉末年才是主流,和他们相比“贩席织履之辈”的刘备因为在很久远的历史上有个好祖宗反而可以算是高出身。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身阶级相似,才使“刘,关,张”有了恩若兄弟的亲密关系,而关羽,张飞之所以名满三国,主要还是靠他们自身的强大武力。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是杀人的逃犯,张飞出身则要好得多,虽然算不上名门之后,但是也是当地富户。他们这样的出身在汉末是很难出头的,关羽,张飞遇到刘备,既是刘备的幸运,也是关羽,张飞的好运,正是刘备的一顿猛如虎折腾,让跟着他的关羽,张飞同时名满天下。刘备的做派,除了好“酒及色”,颇像他的祖宗刘邦,都是不爱读书,喜欢斗鸡走狗,混社会的人物,而且在当地非常混的开,是典型的“社会人”,“黑社会大哥”。刘备在涿郡当地的能量被大马贩子张世平、苏双看上了,给了刘备很多钱,让他招兵买马。马贩子在汉末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得买卖,由于黄巾之乱,各地都在积极扩充军力,特别是骑兵更是宝贝,导致汉末马价极高,根据小编查阅的资料北方的良马甚至可以卖到“两万万钱一匹”,放到现在一匹马的价钱堪比顶级跑车玛莎拉蒂,而大马贩子资助刘备招兵买马,自然是有所图,虽然“三国演义”,“三国志”里没有明说,小编想多半是交的“保护费”,希望刘备可以保护他们在涿郡做生意时的安全。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在刘备招兵买马的时候,关羽,张飞就去投靠刘备了,他们的工作是为刘备“御侮”,什么是“御侮”,小编想以刘备带头大哥的身份,关羽张飞好听的说是“保镖”,直接说就是“打手”,这也看出,像关羽,张飞这种出身,即使有一身的本事,如果不跟着刘备,只怕一辈子也混不出头,跟着别人只怕是要当一辈子“御侮”。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随着刘备的官越当越大,关羽张飞也跟着水涨船高,刘备对于老兄弟关羽,张飞还是算是很够意思的,刘备当平原相,相当于太守,省部级干部,关羽张飞就分统部曲,刘备袭杀徐州刺史,关羽就守下邳,官升太守,可以说是刘备每次官升一级,关羽,张飞的身价就跟着水涨船高,“刘,官,张”可以说是中国创业合伙人同心同德,上下一心合作的典范了。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关羽,张飞都是当时不世出的人才,公认的“万人敌”大将军,关羽属于专业性人才,是刘备方面唯一的方面军统帅,但是张飞素质更全面,让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亮瞎狗眼”的是,张飞不但能武,而且能文,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而且长相俊美,是个翩翩美男子。在《三国志》里,关羽和张飞是明确被人赋予“万人敌”这个称号的。如陈寿说: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程昱说: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连郭嘉也说:“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可见关羽、张飞的勇猛可不是盖得,真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但是另一方面,在行军打仗方面,张飞不如关羽也是大家公认的,三国志里就说: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诸葛亮也说,张飞,马超虽然都是天下名将,是一类人,但是都不如关羽杰出。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所以当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关羽就作为荆州方面的统帅独当一面,关羽在荆州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甚至于到了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想法,可惜关羽的辉煌让身后的东吴“搅屎棍”得了红眼病,偷袭荆州得手,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与关羽相比,张飞的“武功”要差上一截,但是也不是“三国演义”里那种“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似的人物。
张飞有文化,能吟诗,还擅长草书,是一位书法家。他的妻子夏侯涓(蜀后主刘禅的岳母)正因为张飞有这样的才情,才在当初不小心被生擒时默认下嫁。张飞打败张郃以后,写下《真多山游记》。其内容为
“王方平采药此山,重子歌玉剹泸涧。雪,住宿方行。”
短短十九个字,言简而意赅,文约而义丰。
张飞还会画画,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他画只老虎不是很正常吗?就和一些武夫只会写一个“一笔虎”一样。不过这样想还真是错了,张飞画的可不是虎,他画的可是美人。同时有证据显示张飞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有“山中宰相”之称的南梁文学家陶弘景,曾在《古今刀剑录》中提到《新亭侯刀铭》便是张飞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用笔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可称佳作。
近年来,在四川出土了一批文物,这些文物显示张飞长得不仅不黑,反而有可能是“美者颜如玉”,着实是个美男子。此外,在三国时期的一些雕像中,张飞竟然连一根胡子也没有,而且面容姣好、体态温柔。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因为后主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想来如果张飞长的又黑又丑,脾气火爆,那他的女儿遗传张飞的相貌脾气,恐怕后主,是不会让他女儿当皇后的,而且还是连续两个皇后都要立张飞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