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执事单免费模板,农村大席的卫生条件那么差
婚礼执事单免费模板,农村大席的卫生条件那么差?
农村大席卫生条件差,可却没人吃坏肚子,那是因为有这几个关键因素。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样的大席占满了我的童年、青年时代。大家可能不知道,最早的大席相当简陋,谁家要有办酒席的,用的桌碗瓢盆全都是借的,大厨也不是真正的大厨,菜也没几道,样式也不多,但真是实惠。
后来随着农村的样貌变化,大席也开始变得比过去讲究多了,很多东西都能租了,比如桌椅、杯碗等用具,有的人家还会请正经厨子下厨,但不管怎么变,有几点始终没有变化,这也是为啥人们以为脏,但却不生病的原因:
一、就餐环境先说大环境:吃过大席的人都知道,农村没有大饭店,不过胜在农村人的院子都大,所以办红事儿白事儿的基本都在自家院子里办。
夏天的时候进院子就能吃,冬天的话虽然用大编织袋简单搭个棚子,但也就能挡着点儿雪不往饭里飘,整个还是完全露天的状态。
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空气它是流通的,人们抽烟没有异味,存在二手烟的吸入。而且就算当天碰上几个人正在感冒当中,但因为空间不是密闭的,空气一直在流通,所以很大程度上能减少病菌的传播。
不像在饭店做酒席,很多客人穿的溜光水滑,人模人样的,实则没有公德心,抽烟吐痰根本不避讳,加上空间密闭,其实更容易感染病菌。
再说小环境:客人们都在院子里露天招待,自然做菜的师傅以及做菜工具、食材也都在院子里摆放和进行。
通常都是架两口大铁锅,一个炒菜,一个炖菜。然后再烧一个小锅炉,满足宾客的一天的茶水供应。支个桌子,切个墩儿啥的,其余的食材也都放在老乡的盆里。
这种环境中,食材不存在捂坏的情况,你要非说不卫生,无非也就是容易吹上点尘土,再就是落几只苍蝇,但这只是在生食材的阶段,一般菜只要做熟,立刻就出锅上桌了,没等落灰呢,人们早就进肚了,而且苍蝇它能感应温度,菜那么热它才不往上落呢。
就这点要是跟饭店相比也是农村更干净,因为很多违规操作的饭店,蟑螂、老鼠都是后厨的常客,它们可远比苍蝇恶心多了。
二、用具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几个叔伯哥哥都是在农村结的婚。农村人有一样特别好,就是一听说谁要娶媳妇,大家都帮着张罗。
比如桌椅板凳,盘子碗之类的都是从别人家借,所以样子都不一样,谁家的碗是白底蓝花借了几个,谁家的凳子借了几个都得写清楚,回头用完了一一还给人家。
而且农村本来住的人家就少,谁家有病,谁家的东西不适合借村里人基本都知道,不用到担心会传染什么的,反过来借出去的碗,拿出自家也肯定是反复清洗,煮烫多次后再自家用。
像这种情况,相比饭店的用具无论怎么借,肯定没有饭店使用的次数多。再一个在清洗这一块儿,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消毒这个程序,但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这种形形色色的洗洁精啊。并且反复煮烫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也都是最有效,最原始的消毒方式,所以在这方面卫生也过关。
三、食材先说肉:有别于现在的饭店,农村办酒席从来都是在酒席的前几天才选定食材,所以不存在食品积压这种情况,要说唯一早定的也就是些肉类,但基本都是活物。
而这些活物都是在办酒席的头天或者当天处理,这样做一来能保证食材的新鲜,二来农村人也讲究排面,因为当天杀能让参加酒席的客人看见杀了几头猪,几只羊这样有面子。
还是和个别饭店相比,也许也讲究食材新鲜,但他们都从固定的供肉点拿,日久天长中间容易产生猫腻,是不是现杀的就有待考证了。
再说菜:酒席用的新鲜蔬菜都是起早到镇里的早市上拿,农村人都讲究吃当地的东西,知道出处吃着放心,所以买的都是当地菜农的,真材实料,没农药。
最后说调味料:农村人办酒席讲究的是实惠接地气,没有花里胡哨的那些东西,不需要雕花呀,摆盘呀这些表面的东西,所以大厨只要会做饭就行。
但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农村人办席不像饭店是固定场所,所以在调味剂这一块准备的往往没有饭店那么齐全,所用到得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家平时做饭用到的调味料,这就很考验大厨的功夫,调味料少还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这就相当牛了。
所以这样一来,在调味料这方面也相当安全,很多人吃着饭店的好吃,很大一部分原因大厨会用一些我们基本不吃的调味剂,当时满足了味蕾,但肠胃会收到影响,所以反而饭店更容易吃坏肚子。
总结来说,细细剖析农村大席,从吃的再到用的其实不比城市饭店差,甚至从某些方面上还要略高一些。
而那些看似不卫生的表象,其实是农村老百姓活的糙的缘故,没有城里人那么细致讲究。最后再提一点,农村人常年干活,吃粗粮,呼吸新鲜空气,在免疫力上要强于城里人,所以不会因为吃点坏东西就坏肚子的。
为什么还要大摆筵席?
我们中华民族是不信仰宗教的民族,不信仰宗教,并不代表我们民族没有信仰,而我们中华民族信仰的是“孝道”。全世界供奉祖先的就只有中国,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孝”这个字,要翻译“孝”这个字,都只能解释一长串的外国文字,对“孝”字进行解释,没有对应的字翻译。当然有极个别人在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孝道有所欠缺,还要提升。
在国外,公募的租金昂贵,租期只有20年,而且大部分只交20年的租金,20年到了之后不续缴费用,就会被清理,像扔垃圾一样把骨灰扔掉。而且他们大部分都不续费,外国人也能够接受这样子的事实。而我们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自己亲人的骨灰、坟墓,几乎都还会找得到。在农村地区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很多都是清朝时建的坟。据说我们赖氏始祖的坟墓是周朝建立的,前几年刚刚重修过。
而我们中国人确实把祖先当神了,原先祖先的灵位,要供奉在家里神龛上。现在家里面虽然没有放灵位了,但是在农村大部分都还有祖祠,都放了最先来这个村的祖先的灵位。都是把祖先当神供奉,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重要的节日,都要在祖祠里面烧香、点蜡烛,拿好吃的供奉。我们这边结婚也要先到祖祠里面跪拜,然后再到家里面。
人死后他一生的丰功伟绩,要做一个总体的评论,就是他的葬礼上的悼词,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要是他一生对人尖酸刻薄,对左邻右舍都不和,心眼太坏,到出葬的那天,送葬的人自然不会很多,本村最多就一家安排一个人礼节性的送一下,其他人能不去就尽量不去。相反的,要是他,人很好、德高望重,村里的人都会去送他,还有的村干部、领导都会来。有很多是不要人叫的,自愿的去送老人最后一程。
说到农村老人的葬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老人死后,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长寿的老人死了,只不过是他的躯体死了,灵魂并没有死。所以长寿的老人死了就叫“走了”。到另一个地方--天上过幸福的生活了,但是他在天上还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可以保佑到他的子孙后代。亲人们哭泣是因为舍不得他走,还会思念他,哭得越伤心的亲人,将来得到他的“保佑”就越多。在神的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帮助自己的子孙后代。长寿的老人的葬礼叫做“白喜事”,注意是“喜事”哦。
所以农村老人的葬礼是热闹的、值得高兴的!要大摆筵席!
说个民国的奇案吧?
这就要说到毛泽东的老相识、后来的死敌著名湘军军阀鲁涤平被毒杀的案件了。
这是民国一件轰动一时的悬案、奇案、案中案,案后元凶至今都没有搞清楚。
一切的一切都得从鲁涤平开始说起。
01 毛泽东旧友鲁涤平(1887年-1935年),字咏庵,湖南宁乡人。
1903年11月,鲁涤平考入湖南陆军兵目学堂,毕业后在湖南新军服役,开始军事生涯。
辛亥革命,鲁涤平担任过湘军排长,营管带,而毛泽东也加入了湖南新军,不过两人还不认识。
真正让两人有所交集的是谭延闿。
说起来,湖南这地很怪,自从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成立湘军以来,湖南出了很多军阀。
但是,这些军阀很不团结,北洋政府时期,湖南军阀的派系就特别多,各成系统,互不统属。
首先就有北洋政府任命的汤芗铭和张敬尧; 此外还有湖南本土的赵恒惕派、程潜派、谭延闿派三大派。
本土三派,以赵恒惕派实力最强,后分裂出唐生智派,唐生智派又分裂出何健派。 而名气最大的是谭延闿。
谭延闿
谭延闿(1880年—1930年),清朝两广总督谭钟麟之子,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
谭延闿其实是个文人,1902年中举人,1904年中进士。
慈禧太后晚年,在立宪派的呼吁下,曾亲自主持改革——“丁未新政”。
谭延闿积极呼应,是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
辛亥革命后,谭延闿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而后任湖南省都督,从此他先后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
为什么会有三次?因为他实力最弱老是被赶下台。
谭派在湖南,多数时候在野,甚至四下流浪,寄人篱下,鲁涤平就是谭延闿的嫡系将领。
毛泽东和谭延闿关系非常不错,交往甚密,因此,鲁涤平和毛泽东也有所往来。
1918年,北洋政府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
张敬尧统治湖南之后,称霸一方,横征暴敛,无恶不作,贪婪地吞噬搜刮湖南人民的财富,被湖南民众称为“张毒”。
1919年——1920年,毛泽东领导湖南学生发动了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史称“驱张运动”。
也正是在驱张运动中,鲁涤平和毛泽东有很多的来往。
驱张运动结束后,谭延闿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
1920年11月,谭延闿又被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
而这个赵恒惕就是将毛泽东逼上梁山,参加革命的罪魁祸首,他曾多次下令逮捕毛泽东,甚至下令杀害毛泽东。 毛泽东就是在躲避赵恒惕追捕过程中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也就是说,鲁涤平其实和毛泽东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鲁涤平比较走运,他跟着老上级谭延闿站队正确。
1922年,投奔了孙中山,选择了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又选择了蒋介石。
1923年,谭延闿出任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鲁涤平任湘军独立第三旅旅长、第二师师长,实力上谭延闿已经将部队交给了鲁涤平。
北伐战争期间,鲁涤平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后升任军长。
1925年11月上旬,毛泽东奉命与彭湃、阮啸仙、易礼容、陆沉等7人,组成了“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负责领导此前成立的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当时,毛泽东曾与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林伯渠一同,访问过鲁涤平以及副党代表李富春,争取他们支持在武昌开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因此,毛泽东和鲁涤平交情其实还不错,算是毛泽东的旧友。
02 毛泽东死敌可惜,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灭,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鲁涤平就走向了毛泽东的对立面。 1927年11月,蒋介石击败唐生智后,曾让程潜就任湖南省主席,但他很快就下台。
1928年,时任第二军军长兼十八师师长鲁涤平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实际上掌握湖南大权的是何键,两人一番争斗,最终鲁涤平被击败。
1929年2月,桂系把持的武汉政治分会决议,撤免了鲁涤平的湖南省主席兼第十八师师长职务,任命何键为湖南省政府主席。
而在此期间,毛泽东已经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初,鲁涤平和何键联手,发动了第三次对井冈山的“会剿”。
结果被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1929年9月,蒋介石为了弥补他,任命他为江西省政府主席。
鲁涤平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 鲁涤平部队紧追不舍,其中以第七师(后改为十五旅)师长刘士毅追得最凶。
在寻乌吉潭圳下村,红四军遭到刘士毅部两个团的偷袭,部队伤亡很大。 就连朱德的妻子伍若兰都受伤被俘(后在赣州英勇就义)。
而后在福建武平和江西会昌边境的罗塘,红四军再次遭到刘士毅部的阻击,损失惨重。
直至2月11日,毛泽东亲自持枪上阵,才得以在大柏地歼灭了刘士毅两个团,打破了危局。
四年后,毛泽东故地重游,又来到了大柏地写下了著名诗篇《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鲁涤平和毛泽东的故事还没完。
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了11个师又2个旅,共12万重兵,分成八个纵队,以江西省主席、第九路军(即湘军旧部)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下辖张辉瓒的第十八师、谭道源的第五十师和路孝忱的第七十九师,对中央发动第一次“围剿”。
鲁涤平率部从江西吉安、福建建宁一带,由北向南,“分兵合击”,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地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企图一举消灭工农红军,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反围剿”。
但是,鲁涤平打仗是真不行,很快毛泽东率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鲁涤平损失惨重,其心腹爱将第十八师师长、前线总司令张辉瓒被俘(后被杀);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逃跑。
战后毛泽东又写了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也就是,这次失败,改变了鲁涤平的命运。
03 主政浙江第一次“围剿”失利后,鲁涤平就被蒋介石夺了权,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担任南昌行营主任,取代了鲁涤平的地位,发动了第二次“围剿”。
1931年,蒋介石将鲁涤平调往自己的故乡浙江任省府主席。
鲁涤平知道自己在蒋介石的老家担任“父母官”之不易,干脆来了个无为而治。
什么都不干,大事全让教育厅厅长陈布雷、建设厅厅长曾养甫、财政厅厅长周骏彦以及保安处长宣铁吾和俞济时等人做主。
鲁涤平也不傻,他知道这些人才是蒋介石的心腹,自己想管也管不了。
于是,在他主政浙江任内,他大半时间都是在距杭州不远的莫干山上养疴和避暑。
当时,浙江有句民谣:“主席病三年,秘书长(鲁涤平侄子鲁岱)嫖三年,民政厅长(鲁涤平心腹吕苾)醉三年,各有千秋。”
但是,你不找事,事会来找你。
1934年11月13日下午,上海《申报》总经理史良才与夫人、儿子、侄女及儿子的同学乘坐防弹轿车由杭州返回上海,轿车行驶到沪杭公路海宁翁家埠段时,被6名不明身份的黑衣人拦车袭击,史良才和司机、儿子的同学3人当场遇害,夫人、侄女重伤,史的儿子也受伤,他持枪反击才得以逃脱。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史量才案”。
史量才
史量才(1880—1934年),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当时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其经营的《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
当时,连袁世凯都拿史量才没办法。
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的主人北岩勋爵来到中国,他在参观《申报》馆后,称赞其为中国的《泰晤士报》。
到1931年,该报日发行量增加到15万份,年利润达数10万元,而后他又收购《时报》、《新闻报》,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
《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蒋介石因此对他恨之入骨。
史量才遇害后,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施压,捉拿真凶。
为了应付舆论,蒋介石不得不装模作样,布置侦查和破案,连续三次下令在浙江全省严密缉查,并且悬赏5万元捉拿凶手。 这根本就是贼喊捉贼,能查出来才有鬼。
最后,蒋介石一看,命案发生在浙江,干脆让鲁涤平去查得了。
蒋介石
04 鲁涤平之死当时,蒋介石给鲁涤平十天期限破案,样子都做足了,老鲁,好好查,查他个水落石出。
其实,这就是蒋介石为掩人耳目,搪塞舆论的把戏。 不料,不知底细的鲁涤平竟然“假戏真唱”,开始认真地着手侦查起来。
鲁涤平也是没办法,首先,命案发生在他管辖境内,国内舆论紧张,他要是不给出个说法,面上无光,他所以索性放开手脚,把案情调查清楚,借以保全自己。
于是鲁涤平一改往日逍遥之风,破天荒地以职责为重,带病追查案情,严令各级负责机关呈报缉查结果。
结果这一查,蹊跷了,凶手所乘轿车的车牌居然是浙江省警官学校,而且就被遗弃在西湖的苏堤上!
案件进展到这,已经快水落石出了。
鲁涤平再傻也知道,这是蒋介石狗腿子戴笠下的手。
怎么办?鲁涤平左思右想,硬着头皮继续查。
就在这时,蒋介石十天期限快到了,鲁涤平请求蒋介石再宽限时日,定能捉拿真凶。
真凶?蒋介石就是真凶,怎么会给他机会。
十天一过,蒋介石一纸调令,浙江省主席你别干了,回南京担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鲁涤平就这样被撤职了,他满腹牢骚,愤愤不平道:“嘿嘿,我竟成了杀人凶案的替罪羊!”
这话很快就传到蒋介石耳中,他火冒三丈,马上下令,鲁涤平即刻奔赴南京上任。
1935年1月31日,新任浙江省主席黄绍纮为鲁涤平举行践行宴。
各级下属纷纷为老上司敬酒。
鲁涤平心里很郁闷,憋了一肚子气,来者不拒,喝了个酩酊大醉。
夜半时分,鲁涤平醉酒回家,突然腹痛难忍,一命呜呼。
05 疑云密布鲁涤平死后,蒋介石“悲痛欲绝”,亲作挽联:
遗爱在钱塘犹见白苏政绩;
大星陨衡岳长留褒鄂勋名。
而后官方给出的死因是中风而死。
然而,他的妻子丁静安和爱妾沙佐安却不这么看。 因为鲁涤平虽然一向身体不佳,却没有高血压之类的疾病,他压根就不可能中风。她们扬言要为鲁涤平申冤。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很快沙佐安居然坠楼身亡,丁静安吓得当场昏厥。
这样一来,丁静安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史量才遇刺案、鲁涤平暴毙案、沙佐安坠楼案通通不了了之。
闹到最后,查案的鲁涤平死了,要为鲁涤平申冤的沙佐安也死了,而案件真凶,鬼影都没看到,整个案件成为一桩悬案。
结语鲁涤平身为近代一个知名军阀,堂堂湖南省主席,居然死得不明不白,虽然大家不知道真凶是谁,但是主谋肯定非戴笠和蒋介石莫属。
中式婚礼主持词?
华堂异彩披锦绣,良辰美景笙歌奏,今日举杯邀亲友,钟情燕尔配佳偶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长辈尊亲,在下有礼啦!
首先欢迎大家在这幸福美好的日子里如约来到 X X 先生和 X X 对象的婚礼喜堂,此刻xxx大酒店是欢声笑语、张灯结彩。好!良辰已到,恭请执礼者各执其礼,执事者各执其事,观礼者助兴围观,乐手笙箫鼓乐齐奏祥瑞之声!
嫁女礼簿前言怎么写?
1、开头:正规的结婚礼单其实开头并不是直接写名字,然后是礼品等。首先写的是表达自己的诚意,比如写:为庆贺XXX先生与XXX对象新结连理,同时感谢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特此奉上以下礼品”。然后依照顺序,一一列出礼品,礼品名字以及数量。
2、祝愿:当然结婚时候的礼品每一个都有特殊的寓意,在写礼品的时候,每一个后面也应该有注解。礼品的寓意,比如说香烟,寓意香火不断,而酒代表的是爱情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