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交友,旅行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吗

2023-04-20 11:28:03 39阅读

达州交友,旅行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吗?

能!旅行首先可以愉悦心情,其次是增广见闻,再次是感悟人生。旅行需要安排的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需要精打细算,考虑到值不值得,这是旅行中要直面的问题。旅行是有收获的,如大海壮阔、高山仰止、戈壁荒寂、温泉浸润,所遇的人,走过的路等等,旅行意义得到认同和升华,价值观得到重新定义,世界观自然也会改变。

当年盘踞在川陕边境的大土匪王三春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讲一讲《一代枭雄》当中大土匪王三春在历史上真实的情况。

达州交友,旅行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吗

王三春出生于1884年,四川巴中人。王三春是个苦命的娃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只能辍学回家种地,当起了农民。

在王三春20岁的时候,当地首富王宗林将他家的山林给强行霸占了,王三春带着母亲四处告状,但是官府早已经被王宗林买通。王三春一怒之下就找王宗林火拼,把他给打伤了。

王三春知道王宗林饶不了自己,便趁夜里去把王宗林家的一间房子给烧毁了。发泄完之后,便带着母亲去了川陕交界的大巴山中,聚集了几十个流浪天下的壮汉,占山为王,当起了土匪。

大巴山这个地方属于一个四川不管、陕西也不管的地方,所以这里土匪横行,谁厉害谁就是老大。起初,王三春用木头削成刀枪剑棒当武器,后来靠打劫其他土匪得到了几只枪,王三春便开始昼伏夜出,打家劫舍。

有一次,王三春听说山下老乡一个村子里有个民团,他们手里有五十杆枪,王三春十分心动,但又打不过他们。

王三春心生一计,将四周山林点燃,作为疑兵之计吓唬民团团总,然后骗人去和他们谈判,说只要缴枪投降就可以活命。民团果然上当,双方达成协议,民团成功被王三春收编。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手里有枪,啥就都有了。王三春慢慢吞并了其他土匪,成为大巴山中势力最大的土匪头目。王三春在大巴山建立营寨,扩充仓库,把抢来的粮食、财宝和女人都安置在这里。

但是土匪毕竟不是正规军,王三春的理想很远大,他希望成为宋江那样的大人物。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王三春企图吞并巴中地区的军阀郑启和,不料刚一交战,王三春的部队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而逃。

王三春通过这次交战发现,自己的队伍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其实都很差,在大巴山逞逞威风还行,一下山就玩不转了。于是,王三春决定继续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这一次将目光瞄准了陕南地区的镇巴县。

镇巴县这个地方虽地处边界,但防守薄弱,王三春使用计策将城门在夜晚骗开,然后带人进去抓住了镇巴县南区区长王应钦,还缴获了十几支好枪。不仅如此,王三春还在这次行动中结识了当地大土匪陈德三,并与之歃血为盟。

通过这次胜利,王三春将自己的队伍壮大到了八百多人,枪也有二百多支,其他武器无数、钱财、粮食堆积如山。

王三春决定将镇巴县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在这里施行独裁统治,俨然把镇巴县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在经济上,王三春开设税务局收税,还建立工厂自制货币,要求当地老百姓全部使用他制造的货币进行交易;在军事上,王三春四处招兵买马,扩充兵源,还派人去外地购买枪支弹药;在政治上,不管是国民政府还是地方军阀,王三春均不受他们的指挥和节制,其态度是:可以被招安但不接受收编。

可以看出,王三春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物,这一点比宋江要强。就这样,王三春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地任何人都不敢小瞧他。并且,王三春还十分懂得判断形势,他知道国民政府的部队的实力很强大,便与之虚与委蛇,不干扰他们的行动,还适当地帮助他们。这让国民政府对他放低了戒备心,也为王三春的生存创造了空间。

1932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旅长赵寿山被蒋介石调到川陕地区进攻红军,而此时在川陕地区活动的正是红四方面军。由于赵寿山此人是位爱国将领,他因为看不惯蒋介石同胞相残,便与红四方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恰巧王三春占据的镇巴县就在赵寿山的辖区,赵寿山听说了王三春的劣迹,很是气愤,但他担心与之交火会死伤无辜,于是便派人前去招安王三春。王三春知道自己已经被国民党和共产党给都视作眼中钉,此时若不选择站队,恐怕会双方都容不下他。

于是,王三春便选择了势力更强大的赵寿山,在与之谈好条件之后,接受了赵寿山的招安。王三春随后被任命为川陕便游击司令,手下有四个团的编制,兵力达到了四千多人。

而红四方面军听说此事之后,也按捺不住,委派中共地下组织的成员陈二三前去游说王三春,试图改造王三春的部队。但是王三春意志十分坚定,最终没有同意。

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一代展开军事行动,王三春担心自己受到波及,便派人与红思方面军达成“谅解”,既不交战也不言和,意思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红四方面军考虑到当时形势严峻,为了减少一个敌人,便同意了王三春的方案。

1933年冬,四川军阀刘湘受蒋介石之命对川陕地带的红军进行围剿,王三春便投靠刘湘,被任命为四川剿匪第一纵队的队长,仍保留原有的部队。

1934年4月,刘湘派王三春追击红军,在重庆冉家坝与红军交上了火。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刘湘突然带着大部队从后面杀了过来,将王三春夹在了川军和红军的中间。王三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湘是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王三春便调转枪头朝刘湘开火。红四方面军看到情况有变,便派人与王三春商议,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随后红军退出战场。而刘湘则联合驻守在当地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对王三春进行合击,王三春过不敌众,便逃到了湖北十堰的竹溪县。

王三春所部四千余人只剩下了八百余人,但是他很不甘心,于是就秘密潜回镇巴县,对当地守军进行了突然袭击,终于又夺回了镇巴县。国民政府听到消息之后,都感到焦虑不安。

1939年,蒋介石亲自下达指令,让陕西省主席、西安行营主人蒋鼎文派遣部队对王三春进行清剿。蒋鼎文自然不敢怠慢,便派遣西荆公路预备第一师师长谢辅三前去清剿。

谢辅三此人读过军校,很会带兵打仗,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后来在抗战时期做到了中将军长的位置。谢辅三吸取了之前国民革命军对王三春围剿的失败经验,决定联合周边势力,合力对王三春实施打击。

谢辅三的策略很奏效,王三春受到多方面攻击,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守,便一败再败,最后逃到秦岭北麓的太平峪,在弹尽粮绝之后方才向谢辅三投降。而王三春的表现也算是出色,虽然敌众我寡,但他仍然坚持了十个月之久。

1939年12月31日,王三春在镇巴县被公开枪决。至此,祸害大巴山区三十五年之久的王三春匪患,终于被彻底平息。

有人说老人对孩子最大的帮忙是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这个问题,我想有多样化的回答吧,但是在我看来,是比较认可这个观点的,老人家身体好,真的非常重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为人子女的,也是希望老人家有个健康的身体,活的开开心心。

我的父母,也快六十了,步入老年生活。我也渐渐发现,他们真的非常在乎自己的身体,有时也会比较敏感。这种敏感,一是担忧,二是短时间没法接受身体机能的退化,三是缺乏关爱。所以,从更为全面的来看,父母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得有健康的心理,多去关爱老人,陪伴老人。

说到老人家对我们年轻人最大的帮助,我个人觉得,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我们帮助,有些是看得到的,而有些却是看不到的。他们希望不给我们负担,希望能帮我们这代年轻人分担生活的压力。致敬天底下伟大的父母。

有什么办法克服人性的贪婪?

文 | 读书君

麦道夫“黑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数额最大(高达500亿美元)的诈骗案。或许,很多人都不曾敢想,作案者竟然是被誉为代表“华尔街品质”的大慈善家的麦道夫。

麦道夫

且谁曾想,就连像著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瑟尔,以及无数的权贵,也在其受骗人的名单之中。

事后,人们才发现,这个庞氏骗局的骗术,根本没有什么含金量,无非就是“借钱还钱”,“拆东墙补西墙”。

而为何会有那么多名流权贵们“上钩”被骗呢?

理由很简单,就是行骗者充分利用了“人性贪婪”的本性。

这场闻名于世的骗局,给我们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贪婪害死人!(对于这个诈骗案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搜索查阅)

01“贪”,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钓鱼的人都知道,要想钓得鱼,得往鱼钩里放食物;抓鸡的人都知道,要想抓住一个鸡,得先给它撒把谷物饲料……

从我们的角度上说,我们这个操作叫生存技能和手段,鱼、鸡吃食属于“贪”。

然而,如果把位置调换一下想,收到的结果却又截然不同了。从鱼、鸡的角度来说,觅食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人类的贪欲害死了它们……

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一个黑白无常的问题。

所以,“贪”,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这个生物圈内。

因为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因为贪,只有不断向外界获得能量,才能活下去。

森林里,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下,不停地向周边索要营养成分,不断地攀爬到更高的树冠之上,接受更充足的阳光雨露。

人也不过如此,需要不停地向外界索要生存的成分和营养。正如一个刚生下来的襁褓婴儿,还没睁开眼,就知道饿了要找母亲要奶吃,断奶了知道去抓奶瓶一样。

适度索取是正常的,然而,如果过于贪,则成了贪婪,贪婪过度,害人害己。

02 贪婪的那些典型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婪。

比如欧洲的文学史上,其四大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就是典型的“贪婪”代名词。

比如此前我们说到的“铁公鸡”葛朗台,一个抠门到极致,连对自己的妻女都不舍得花钱,甚至六亲不认,到临死了都要抱着金子才能闭眼的男人。

除此之外,其他三个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公,也同样是抠门得出了名的。

一些长得帅的朋友,可能会反问:人家是吝啬,不是贪婪。

有这样想法的朋友,应该没有读过作品。看过作品的人都知道,这几大典型人物,出了名的贪婪,且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原则。

比如泼留希金农奴上千,靠着残酷的剥削敛财,底下为他卖命的,饿得皮包骨,胸前那几根肋骨,不用拍CT,都能清晰数得出是几根。

中国有个词叫物极必反,像这种吝啬到极致的,其实就是极富时的一种变态贪婪,一种极度物质拜金的结果。

我们老祖宗说“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吝啬鬼即便腰缠万贯,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富有,依旧想着,如何尽可能多地,搜刮占有更多的不义之财,丝毫舍不得施于别人半点益处。

贪婪,从古至今就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婪。

如果说西方的吝啬鬼咱们不熟,不妨换一个例子讲讲,就说说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好了。

这部小说中的王熙凤,其实就是很多贪婪人一生的写照。

王熙凤这人长得漂亮有才,且身份地位都不在话下,放在当代也绝对是黄金优质女的代名词。

然而,她的人生结局够悲惨,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里,她最后是被休后回到金陵,死后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下场。

而落到如此下场,主要还是和生前干了太多坏事,太过于贪婪造成的。

在宁荣两府,王熙凤可以说是横着走路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常常仗着权势,干预官家断案,放高利贷、收贿赂,谋取利益,把荣国府的银子都装到她腰包里。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贪欲把她推向了深渊,最后连个“棺材本”都没有,落得个草席裹身死去,真是够可怜、凄凉至极!

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03 贪婪的本质是什么?

“贪婪”,即欲望得不到满足。“贪婪的本质”又是什么?如何理解?

其实一两句话还真难把它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可以绕到哲学和心理的层面上讲。

抛开其他的不说,我们单从传统的文学解读,来看这个词。

儒家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说法,且也同时提到了贪。佛家认为,这世间有三种“毒”:贪、嗔、痴,而“贪”位居三毒之首。

而在我们的词典中,“贪”和“婪”两个词的解释有些区别,“贪”指欲求多、不知足。

这里的“贪”,很明显,从“贝”部首,在古代,贝壳是通用的货币,所以“贪”,往往和财物有关,比如贪污等等,就是这个意思。

“婪”这个词,从女,林声,本义是贪食,其实和贪基本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有人将“婪”字解释为,代表女子在小树林的状态,这个不用展开讲,大家都能理解。此前,我们就谈过坊间不少传闻就提到了,孔夫子是野合而生的,当然这还曾被司马迁写进了书里。所以,这里可以通俗理解为孔夫子,就是婪出来的。

“婪”代表的是一种在道德伦理和规则之外的满足私欲的形式。

所以,简单地理解,“贪婪”实际上是一种超脱了常规,一种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状态。

而贪婪的本质就是不安,欲望永远躁动。它会像是一颗长在人体的毒瘤,不断地腐蚀着人的内心,使其膨胀、萎靡,人若不能摆脱就只能受制,就会因为过度贪婪而招来祸害。

04 如何克服贪婪?

非洲有一种捕猴的方法,那就是往树洞里放果子。

猴子要想获得食物,得往树洞里掏。而树洞刚好只够猴子伸手进去,结果,掏了半天,没舍得放手,被猎人给擒获了,芝麻没捡到,命也搭在了别人手上,得不偿失。

而这就是贪婪过度的结果,如果猴子舍得放下眼前的果子的诱惑,及时撒手逃跑,就不会被抓住。

街边路角,贪小便宜的老太太,最喜欢凑在各种大搞噱头的活动上,以为可以凭借着自己行走江湖几十年的经验,捞点什么好处。

结果,一顿操作下来,不但没能获得丁点儿好处,反而还可能被别人“空手套白狼”,把钱财都给搭进去了。而这都是因为贪心惹的祸。

当然,以上说的这两个例子,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贪问题。

这个世界上,类似于杀人放火强抢钱财的贪婪案件的发生,更是数不胜数。

贪婪,一个毒害的东西。贪婪一旦进驻你的内心,它就会控制你的人生。贪财百害而无一利,谨守道德原则却好处多多。

如何才能克制贪婪呢?

首先,从修行上开始,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要想摆脱罪恶缠身,先学会修炼身心品德,学会清净心灵。

其次,要学会足知常乐,小富即安。世界很大,东西很多,但是我们一生需要的并不需要太多。

房子再大,睡觉的地方,也不过是几尺大的床。食物再多,也不过只能容纳一个胃之大的

容量。钱再多,最后也只能放在世上,带不走。

所以,人生,应该要学会知足常乐。切勿让贪婪过头,误了人生,害人害己!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四川达州一13岁男同学杀死43岁母亲?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川达州一13岁男生杀死母亲,后正常去上学,警方在课堂上将其抓获。

12月8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公安局在官方微博正式发布通告。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四川达州大竹县文星镇杀母凶手姓袁,男,13岁,独子,就读文星中学。

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日里他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他很不好的一些习惯。小学时爱偷盗,初中后惯于偷盗上网,逐渐染上网瘾,沉迷于网络游戏,之后甚至开始吸毒,多处欠钱。后因爷爷奶奶实在无力管教,才让他母亲回来管教他。

其母在案发前半个月开始回家管教他。

案发当天(12月5日),他向母亲索要400元没给,中午再索钱没给,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袁某某遂将母亲杀死。把遗体头颅割下扔进粪桶中,又用手机拍摄爱情发上微信朋友圈;之后提着母亲头颅,再弃于排水沟中。

其间,袁某某更是伴无头母亲尸体数日,仍若无其事地正常上学,直至其朋友的母亲看到爱情报警,警方将其抓获。

此事一出,引发网友一阵热议。

13岁袁某某为何会残忍杀母?究其原因都离不开以下三点:

一. 家庭教育

爷爷奶奶严重溺爱,从小不加以管教;父母常年不在家,未担负起父母该承担的教养之责和监督之责,再加上父母管教方式方法不当,加剧了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导致走上歧途。

二. 学校教育

很多学校和家长太注重孩子的成绩了,而缺失很多素质教育。比孩子成绩更重要的必然是孩子的素质和道德的教育,一个人没有基本的道德,就像这种杀害母亲的孩子,有再好的成绩都没用。

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

暴力游戏、毒品、网络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现在很多网络游戏阴暗血腥,很多孩子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一天到晚打打杀杀,一些分不清现实和网游的青少年就容易对生命失去敬畏之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1.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很多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才”。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问清楚原因,就先打一顿,骂一顿再说。而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2. 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同样的,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3. 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知道感恩了。要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生活学会独立,不要什么事都帮他做好。

4.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要保持一种与孩子平等的观念,他们有成人的思维,只不过没有成人的眼界和经验,所以做事仍旧是个孩子。

张弛有度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方式。一味地严格就会把孩子紧绷的弦崩断,一紧一松才能够让他保持弹性。

5.与孩子进行沟通,注意恰当的奖惩

孩子做事过程中要看中孩子的习惯而不是太过于在意结果。跟孩子讲清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他自己有个基本的判断。给孩子树立规矩意识,制定关于学习、生活的规矩,并严格奖惩办法。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不是心血来潮的高兴之作,需要极大的耐心、恒心和知识。只有把它当做自己终身的事业,有计划有目标的一步一步实施,才有可能教育出负责任有爱心,爱学习、明事理,知感恩、知孝理的优秀人才。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