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交友,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

2023-04-20 03:44:04 36阅读

濮阳交友,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

官渡之战时,曹操45岁,袁绍年龄不详,但曹操和袁绍是儿时旧友,小时候又是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玩耍的。

所以袁绍应该比曹操大几岁,在47岁左右。

濮阳交友,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

袁绍,四世三公之后,门生故吏遍天下,坐拥四州之地,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当年董卓入京就是他的策略,目的不言而喻。可惜此人志大才疏,外强中干。

其实官渡之战,袁绍并未伤其筋骨,他依旧坐拥四州富饶之地,可惜此战袁绍不仅损兵折将,更是折了曾经那颗想要吞并天下的雄心。

输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认输了。

官渡之战之前,他袁绍,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手握精兵良将,坐拥人望。可是此战以后的袁绍无论是人心还是势力,都跌落了谷底,前后反差令这位名门贵族之后难以接受,所以人生太过一帆风顺,不好。

说要袁绍,再说刘备。

拿泥腿子老兵油子刘备,和四世三公之后的名门望族相比,实在是高看了刘备。

可是拿屡败屡战,27岁入军伍,47岁天下还未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整整20年面对曹操未胜一场,却依旧不改其志的大汉昭烈皇帝刘备,和一个输了一场便折了心志的外强中干的袁绍相比。

真的是低估了刘备。

夷陵之战,一把火烧光了刘备的精锐,更是烧没了这位63岁皇帝最后的雄心壮志。

27岁,刘备入军伍。

47岁半,刘关张三兄弟依旧寄人篱下。

20年,输了无数次,被曹操打败了无数次。

强大如袁绍,一场官渡便折了心志。

厉害如曹操,一场大火便失了吞并天下的野心。

可是,他刘备,整整二十年的坚持,整整二十年的屡败屡战,其中孤苦,真的是事不经历不知艰,旁人难以体会,可是想想都觉得这个人,有多厉害,有多可怕。

为什么夷陵之战,输了刘备就托孤白帝了呢?

其一,关张兄弟的死,四战之地荆州的丢失,对刘备而言,打击太大。

其二,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兵,如丧家之犬,惊慌逃离,力有不逮太正常了。

其三,荆州失,夷陵惨败,可谓是大势已去,这么多年的努力,终成空。

因此,刘备托孤白帝。

最后,我们来说说活蹦乱跳的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54岁,一场大火,烧没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虽然说曹操比袁绍强上不少,依旧活蹦乱跳的,此战之后深知平生再也不能一统天下,因此休养生息,权利平稳过渡。

可是,终究还是变了,曾经那个以天下为己任,上能孤身刺董卓,下能游说18路诸侯联合反董的那个英雄,已经不见了。

此战前后,豪气干云的曹操已经不在,只有一个老谋深算,暮气沉沉的曹孟德。

甚至汉中之战还输给了刘备。

不知道那时可曾想到,那一年的青梅煮酒,那一句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

刘备,曹操,惺惺相惜,却又当世大敌,因为此二人都有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

而孙仲谋?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能设地级市的原因有哪些?

当初亚洲第一大硫矿就在云城,号称硫都,在工业时代的当年,那是相当了不得的,当时很多人都从外省跟随过来云浮服务于硫矿。设市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吧,然而时代变迁,一个以资源禀赋为依托的市区,人少地窄,显然在后来的大贸易大出口时代没有法容纳大工厂大厂房,最终错过了大发展的另一个十年二十年,成为最最落寞的地级市。高瞻远瞩很重要。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都有哪些?

佛教起源于印度,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教在中国十分盛行,传入我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历代名僧无数,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一、 法显(取经第一 佛教革新)

法显俗姓龚, 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东晋时期得道高僧。他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他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远途取经后,他还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过程,后经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二、鸠摩罗什(译经大师 三论之祖)

鸠摩罗什(344-413),混血祖籍是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他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相。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其先后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三、真 谛(学通内外 精于大乘 )

真谛(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出身婆逻门族。他精通大乘佛教。少时博访众师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传人。真谛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等。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在他的影响下,成立了摄论宗、俱舍宗一派。

四、智顗(智者大师 天台创始)

智顗(公元538年——公元597年)俗姓陈,字德安,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

五、玄奘(饮誉华夏 西游美名)

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洛州人,唐朝第一高僧。 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法相宗创始人,为我国杰出之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从他国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六、菩提达摩(一世祖师 传奇人物)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意译为觉法,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禅宗的创始人,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七、惠能(名扬海外 禅宗六祖)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继承东山法门,世称禅宗六祖。曾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广为人知。六祖慧能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惠能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八、一行(丈量地球 密宗领袖)

一行(683年~727年),号大慧禅師,本名张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长安华严寺,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密宗的领袖,真言宗將其列为八祖之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九、法 藏(贤首国师 华严祖师 )

法藏 (公元643--712年),唐朝佛学高僧,本康居国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其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他深得武则天赏识,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曾重译并完善《华严经》《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十、不空三藏(译经大师 不空金刚)

不空(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又名不空三藏法师,原籍北天竺,佛学家、翻译家。不空意译为不空金刚,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密宗祖师之一,唐玄宗曾赐号“智藏”。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如何看待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夺权争斗?

隨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相对历史上其他开国皇帝来说他们夺权都算是比较轻松的。但若他们两个再比较的话,我个人感觉还是宋太祖赵匡胤夺权更轻松一些。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上都在唐朝为官。公元948年,赵匡胤投身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帐下。在跟随郭威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过程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公元951年,郭威继位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被任命为东西班行首,就是担任皇帝侍卫。后来又被任命为滑州副指挥使,算是一个低级军官。公元953年,郭威任命其养子(也是其妻侄)柴荣为开封府尹,赵匡胤这个时候被任命为开封府马直军使。也算是一个中级军官了。

后周太祖郭威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后柴荣继位,也就是周世宗。柴荣此时任命已是自己亲信的赵匡胤掌管禁军。第二年,北汉联合契丹入侵后周。柴荣御驾亲征,双方在泽州高平(今天的山西高平)摆开战场。就在这时宁江军节度使樊爱能等人竟然带头逃跑了。这导致后周军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在这危急时刻,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他一面派弓箭手抢占高地,同时又和禁军大将张永德各率两千精兵,在敌军中左右冲杀,拼死搏击,又加上柴荣亲自督战,士气一下大振,士兵都呐喊着奋勇杀敌。最终,北汉军队被打的大败而逃。赵匡胤因在这次战争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并兼任严州刺史。

周世宗柴荣画像

公元956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举兵南征。首战便在涡口(今在安徽怀远)打败南唐军队一万多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紧接着又大败南唐奉化军节度使皇甫晖和常州团练使姚凤等人率领的十五万军队,并活捉皇甫晖和姚凤。赵匡胤不久又在六合的东面大败南唐齐王李景达率领的部队,斩杀一万多人。此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后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

公元957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再次南征南唐的寿春、濠州、泗州、楚州等地,自己充当前锋,接连攻城掠地,连战连捷。并俘获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等。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和瓜步地区都大败南唐军。至此整个淮南地区被彻底平定。

公元959年,赵匡胤又随柴荣北伐。打退了勇猛的契丹骑兵,平定了关南地区。在回来的路上,柴荣身染重病。就在这一年,柴荣驾崩。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就是周恭帝)继位。赵匡胤被新皇帝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和检校太尉。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让人传播谣言说,契丹和北汉又联合举兵来攻打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没有核实消息的真假,就匆忙派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晚上宿营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开始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都一直追随着赵匡胤,也都拥护他当皇帝。于是在第二天,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为赵光义,就是后来的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都朝赵匡胤跪拜,山呼万岁,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假装推托一番后,便同意了将士的请求。赵匡胤随后便率领兵变的军队回到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他们得知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迎接他们入城。陈桥兵变的将士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控制了都城开封。

这时丞相范质等人才感到仓促派赵匡胤出征是上了当,但到现在已经是无可奈何,毫无办法。这时翰林院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于是正式登基做了皇帝,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由于赵匡胤在后周担任归德军节度使时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于是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或“北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北宋初年,国家还处在四分五裂之中。北面有契丹和北汉,南面有南唐等国家。赵匡胤继位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经过多年的战争,最终使国家逐步走向了统一。他同时通过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三大纲领,巧妙施行“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革除了五代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弊政,使国家呈现出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

赵匡胤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突然在宫中去世,年仅五十岁。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他重新统一了华夏地区,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这为当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文化的繁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条件。

隋文帝杨坚

杨坚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杨忠早年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在关西起义,因功勋卓著被赐姓普六茹氏。历任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职,最后获封随国公。

杨坚从小被一尼姑收养。他和这位尼姑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尼姑还给他起名普六茹坚。公元555年即西魏恭帝二年,年仅十四岁的普六茹坚便被京兆尹薛善征辟为功曹(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接下来他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556年,因为他的父亲杨忠的功劳他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和仪同三司等,并被封成纪县公(古代的一种封爵)。在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又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开府就是指有设置官衙的权利)。559年,北周明帝继位,杨坚又被授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56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杨坚被任命为小宫伯,出任随州刺史(今湖北随州市),并被提升为大将军。

568年,父亲杨忠去世后,杨坚承袭了父亲的随国公爵位。后来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周武帝选为皇太子妃,杨坚的地位就更加显赫了。

575年,杨坚率领三万多水军,在河桥地区把北齐的军队打的大败。576年,杨坚跟随周武帝出征并一举灭掉了北齐。因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柱国。

578年6月,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太子宇文赟继位(就是周宣帝)。这时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册封为皇后。杨坚又因此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周宣帝非常暴虐荒淫,杨坚经常劝谏他,但周宣帝不但不听,反而开始怀疑打击杨坚。有一次周宣帝发怒时对皇后杨丽华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杨坚听说后每天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

杨坚感到待在皇帝身边,会让周宣帝越来越忌惮自己。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自己想到京城外任职的意愿。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这样宇文赟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杨坚任亳州总管时,知己庞晃曾劝他起兵造反。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啊”。从这句话可看出杨坚早就有取周而代之的想法。

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后,不问朝政,整天沉溺于酒色。579年2月19日,宇文赟为了自己玩的更加随心如意,竟下诏将帝位传给长子宇文阐,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以后他就终日在后宫里和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周宣帝突然病重去世。这时御正下大夫刘昉和内史上大夫郑译两人伪造诏书,帮助杨坚成为了辅政大臣。之后周静帝任命杨坚为左大丞相(不久又改任大丞相,开始大权独揽)。此时杨坚开始了他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当时周皇室中还有很多有实力的藩王,他们也都对杨坚这位外戚专权不满。杨坚为了清除夺权道路上障碍,决定想办法除掉他们。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藩地和军队,杨坚也是非常小心谨慎。首先他先以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将要出嫁到突厥为名让他们都来京师长安。580年6月,北周宗室中有实力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都陆续到了长安。

此时相州总管尉迟迥看到杨坚在朝内专政非常不满,于是率兵反叛。紧接着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荥州刺史宇文胄等人也纷纷起兵响应尉迟迥。一时之间,反叛总兵力就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此时局面对杨坚非常不利,但杨坚却镇定自若,从容应对。杨坚命上柱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统领陇西公李询,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出兵征讨尉迟迥。韦孝宽率领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击败了尉迟迥所率领的叛军,尉迟迥自杀身亡。

同时杨坚又命柱国王谊和梁睿各为行军元帅,分别率军攻打司马消难和王谦,他们也都很快取得了胜利。最后司马消难向南逃到了陈国,王谦被杀死。不久宇文胄也被杨素斩杀。至此杨坚从当年的6月到8月仅用68天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以尉迟迥为首的叛乱,取得了平叛斗争的胜利。

雍州牧毕王宇文贤是一位有实权的人物。他也一直对杨坚专权不满。杨坚设计安排人诬告他纠集同党,阴谋作乱。随后将宇文贤捉拿并以谋反罪处死了他。接着杨坚便以同样的罪名,先后杀掉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对力量。同时又拉拢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鲜卑贵族。这样杨坚就基本清除了拦在他夺权道路上的障碍。

隋文帝杨坚

581年2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为隋王。同月,周静帝下诏宣布将帝位禅让给杨坚。杨坚假装推让一番后,便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杨坚登基以后,攻灭了陈国,把分裂280多年的中国又重新统一了起来。对突厥等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被尊称为“圣人可汗”。政治上开创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后来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前身)。另外,他还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励精图治,躬行节俭。在他精心治理下,隋朝由初期的战乱困顿状况逐步发展繁荣起来。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政权稳定,户口锐增,积蓄充盈,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后人将隋文帝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总上所述,虽然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政权时都比较轻松,但隋文帝杨坚面临的阻力更大一些。他是在平定以尉迟迥为首的叛乱,清除掉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等五大蕃王的势力之后才夺权成功的。而赵匡胤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夺权了政权。因此说相比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夺权还是更轻松一些。

后记: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的死因都成了历史之谜。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给世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三国志10怎么玩?

大家好,我是鹰眼,专注吃鸡游戏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受邀请回答!

三国志10玩法详解:

1、选游戏设定英年早逝的武将,目标是专心教子,毙命后靠第二代一统天下。

2、全宝物收集,成都、长安、邺、濮阳、长沙出现的所有宝物都买下来,包括所有交易所交易来的宝物,之后四处征战,所有麾下武将只要有宝物一律没收,等收集完成后主动下野,云游四方。

3、设立游戏门槛,比如只招收特技10项以上的武将,其他一律斩杀(为了不出现仇敌,设定为假想模式)。

4、从184年开始,在不为任何一方效力的情况下,确保历史事件顺利进行。

5、树立扶弱济困的理念,在野情况下,率领一队私兵帮助弱小太守(孔岫、张扬、严白虎、刘繇、公孙度等)抵御强敌进攻,平时专心消灭盗贼,做侠士。

6、军事奇才打法,所有攻城、守城、野战,最多上5人,带50000兵,要求部队0损耗。

希望对你们帮助,感谢大家的关注!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